中小学继续教育论文(优秀4篇)

这里是整理的中小学继续教育论文(优秀4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中小学继续教育论文 篇1

[论文关键词]英语教师 继续教育 教与学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开展大学后继续教育,对于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我国新技术、高科技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认真分析了目前西安地区英语继续教育工作的现状,并结合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任务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实施的途径和措施。

一、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教师的整体发展进程中,继续教育的价值和功能是不可忽视的。当代教育理论认为: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过程控制、教学评估和学习策略培养等因素中,教师是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关键因素,而教师的价值实现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继续教育的结构、内容和运行机制。①调查显示:教师在自己的职业发展进程中,通常会自发地接受自己在中小学时期所接受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影响,也就是说,一位新教师很可能会按照他的老师的教学方式去进行自己的教学活动,这是一种守旧行为,适应不了时代的要求。对于英语教师而言,随着英语的逐渐普及、知识的迅速更新,英语教师专业和教学技能的培训势在必行。这种现象在西安地区中小学英语教师当中尤为普遍。

二、西安地区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现状

多年以来,西安地区的英语教师继续教育中,英语师资状况令人担忧。我国中师一直无英语专业,大专英语毕业生,特别是在西安地区农村学校任教的人寥寥无几。农村英语教师学历层次低,教学水平低下,专业知识跟不上目前教研要求。还有那些非英语专业或未经过培训的英语教师中,很多人语音语调不合格,导致学生上初中后需要纠正但又难以纠正,给英语教学带来困难。陕西省自1996年就开始对英语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经过十余年的摸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目前的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尚存在许多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不够重视,英语教师观念落后,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培训基地教学条件落后,培训内容和教学实践脱节,培训形式单一,培训时间和日常教学发生严重冲突,等等。

三、目前西安地区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困难及问题分析

(一)地方主管部门和当地校领导对英语教师继续教育重视不够

领导认识不足,在宣传落实和服务环节上检查、指导力度不到位;再者,基础教学点的教学力量不足,设施不够完整;加上各校的教学任务重,工学矛盾始终是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主要问题。现在教师一般进修占双休日,而双休日大多学校要求补课,教师的培训时间没有保障,教师也就不愿意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加之各地全是采用强制政策,组织不得力,人数多,班级大(平均150人),教学秩序混乱,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教师观念落后、学习目的不清

许多教师只为学分而来,因为修不满学分就没资格晋升职称,这是硬件。所以继续教育实际上是和职称晋升相关,否则大概没几个人愿意学。时间与任务的矛盾:教师课多、任务重,一般教师平均每周15节以上,大多数教师还兼任班主任,并且许多学校要求周末补课,使得教师忙于工作,身心疲惫,没有更多的时间及精力来安心参加继续教育的学习,来去匆匆,敷衍了事。胸无全局、各管一段:大多教师的态度是和自己所教有关,就认真听,否则是应付学习。初中只学与其有关的东西,稍稍深的知识就不愿意学习。高中教师也只是学和自己工作有关的知识,忽略了基础知识。形成初高中各管一段,互不衔接。部分教师认为继续教育是有关部门为了办班,收取经济效益而找的借口,对参加继续教育产生抵触情绪,有的教师认为参加继续教育虽有必要,但没有认识到继续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学习是被动的“要我学”,对更新观念、加深知识不感兴趣。

授课教师任务重、压力大。西安地区的中小学英语继续教育没有教材,教师必须自己选题,编写教材,时间短,任务重。而且选择的论题、编写的教材必须贴近中小学教师的实际,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班级管理方面教学班级过大,基本是100人以上,甚至200~300人,导致了管理混乱,教学混乱,只是进行了继续教育的形式。另外,由于教学条件差异,许多地方缩短学时,教学时间比较短,并且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基本是一门课程12~16学时。对于一些主干课程,教师也只是挑重点来讲,教学形式简单,基本以讲授为主,谈不上讨论、互动,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西安地区组织继续教育学习的形式单一,一般采用传统的一讲到底的做法或几百人的大会形式,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我们对西安地区接受继续教育的160名教师进行了教学形式意向调查。结果显示:面授35.34%,函授15.79%,参观考察56.77%,专家讲座36.47%,专题研讨24.81%,同行交流40.23%,导师指导下自学22.93%。这些都说明把讲台变成共同的舞台,共同研讨,共同学习并解决问题,共同提高是广大接受英语继续教育的教师所欢迎的。

四、加强和改进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的措施

(一)建立质量评估小组监督教学

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继续教育,特别是发达国家,都采取积极态度制定严格的措施、政策,使其制度化、法制化。我们也应该根据情况,制定出符合教师特点和教师实际的规章制度、实施办法。继续教育是一项宏大工程,它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各地领导及各教学点要培训好管理人员,履行职责,建立继续教育质量评估监督小组,严格检查、监督,进行质量评比,按照科学的评估原则进行质量监督,各地方要加强学员班级管理及教学管理,保障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不断提高。

(二)加强课程设置

英语继续教育课程的设置在课程系统性的基础上,要突出重点,应根据西安地区的实际设置有针对性的课程;注意课程的适应性、应用性,根据学习者的需要来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同时,要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专业课和公修课);应考虑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及继续教育课程的评价。

(三)更新教师观念

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的需要,我们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继续教育学习的宗旨,是要培养学员的学习观,提高广大教师的素质,扩大知识面及提高科研能力。教育者首先是学习者。广大教师必须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学员必须明白培训目的是加强知识的运用和自身能力的提高,继续教育教学要以学员为主体,辅导教师为主导。同时,学员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学习创新思维,具有实践能力及解决问题和行为研究的能力。

(四)学习过程中构建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教学体系

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学习,信息量大,教学资源丰富,“融印刷媒体、音像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甚至动态信息资源为一体化设计,组成强大的教学平台,教学不受时空限制,具有开放性和民主性;学员学习具有自主性,学员可以对学习内容自我选择,自我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文字、课件、在线测试或联系、bbs问答等)”,学习方便;教学具有交互性,创造了“学员—网络—教师”之间交流的环境,有利于开展协作式教学。采用远程继续教育,必须以网络教育技术为前提,教学模式要更新,教学过程操作是:“先辅导—自学,发挥主动学习的能动性—提出问题—小组讨论互助学习—网上解决问题—面授针对性解决难点—评估。”②

(五)改革继续教育教学的方法

英语教师继续教育课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如面授、观摩教学、专家讲座、专题讨论、同行交流、网络远程学习并进行资源共享等。

1.示范与模仿。示范与模仿是人类社会传递接受经验和技术的教学模式,是继续教育培训的常用模式之一。教学者进行示范,学员们观察,在培训者的指导下,参与技能的尝试练习,在学习技能的同时,加大练习,使操作技能熟练化。这种教学中,培训教师是组织者、示范者;学习者是实践者,其学习是由被动的模仿,逐步转化为主动掌握。

2.合作交流与资源共享。多媒体教材的品种和数量的提供,为继续教育提供了方便的先决条件。“配有文字教学,vbi、ip、直播课堂和网上资源。各校可以把优秀资源建设在网上,校与校之间可以共建,也可自建,大家参与教学,共同交流,注意培养方式对学员教学方式的示范作用”。教学中要根据团体动力学原理设计,把静态的集体变为动态的集体,为学习、交流、合作、研讨提供充分的机会。学习以小组讨论为合作交流的核心,学生自己发表自己的独立思考意见,教师适时进行指导,激发不同意见的争论和对问题的思考,最后集体交流,各组汇报,共同分享不同的资源,学员学会交流、表达、合作、反思等来增加了解,促进学习小组的形成,充分体现全班每个成员的参与精神。③

3.专题讲座、现场听课、座谈、评课、观摩参观等。继续教育教学必须形式多样,除了面授和函授外,还应该组织专家进行专题讲座,邀请特级教师、英语教学能手示范,学员现场听课学习,并与讲授者座谈,学习教学的技能和教学科研知识,还可组织学员进行观摩参观,采取大集中、小分散、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培养教师边教学边科研的能力。英语继续教育要做到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资源多样化,教学过程互动化,教学组织灵活化,学生学习自主化。我们要达到全面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主动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服务。

4.网上媒体精品课教学。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日益渗透到我们身边的各个领域,它以综合性技术手段为学习者提供一种视听,全方位、高效、启发参与式的多样化可交互操作环境。④选择地区优秀的英语教师,根据主题,制作网上精品课程,学员可以通过精品课程学习和网络远程案例教学,实行资源共享。通过教学中的案例分析与讨论研究学习,掌握教学技能,突破教学中的难点,改变被动听课的学习状态,能使理论联系实际。并且对继续教育实施过程中难点和热点问题的研究,采取科研课题立项的方式来进行,并要在实践中探索解决办法。

总之,搞好西安地区英语教师继续教育,为提高西安地区全民英语水平,使英语成为我们的第二语言,了解国外发展,学习国外技术,才能培养出德、能、勤、体方面的全能人才。

[注释]

①罗立胜,张文霞。关于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其发展的几点思考[j].外语界,2004(3):2.

②郑隆忻。21世纪中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初探[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7(5):14.

继续教育论文 篇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提高,人们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大。高校图书馆作为一个信息中心,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场所,只有提高和改善高校图书管理员的能力和素质,才能更好地发展高校图书馆事业,以便更好地为大学生服务。图书馆事业在现代高新技术的推动下不断地在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上发生一系列变革。在图书的采集、编目、加工、流通、检索等方面也由过去的手工操作变成了现在的计算机及自动化技术的电子操作。高校的图书馆事业正走向一条数字化、电子化、网络化和虚拟化的道路,那么对图书馆员就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在知识结构、计算机操作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并不能满足高校图书馆对管理人员的要求。那么就需要通过继续教育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与此同时建设完备的图书管理人才队伍,提高高校图书馆的影响力。为师生读者提供所需的教学科研方面的资料是高校图书馆员的主要任务。高校的学科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馆藏资料也会随着专业学科的建设做出相应调整,为了更好的帮助读者寻求所需资料,图书馆员只有不断的拓宽知识。而继续教育正好为高校图书馆员创造了这样的机会,能够提高馆员服务水平,更好地发展高校图书馆事业。

二、高校图书馆员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人员结构。

目前,高校图书馆的人员构成主要包括教职工子女、引进人才的配偶、图书馆情报专业毕业生及其他情况的安置人员,结构复杂。并且据统计,高校图书馆员中女性占了总人数的70%以上,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主要力量。相对而言,女性更加有耐心,但是女性馆员比较重视家庭,精力容易被家庭分散,在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上与男性有差距,这种不协调会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

(二)知识结构。

在新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高校图书馆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不断提高。但在高校图书馆中,他们掌握的只是单一的图书馆的专业知识,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数据库等的发展,原有的知识已经老化,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缺乏现代化的管理和操作技术。

(三)职业精神。

图书馆工作在职能分工、工作量、工作强度上都存在着差异,加上工作条件有好有坏,人员配置也存在不合理,馆员从思想意识上没有正视图书馆职业的重要性,使得工作效率低。有些高校的图书管理员把自己定位于图书看守员的位置,对读者的要求不了解也不与读者交流沟通,职业精神匮乏,从思想意识上并没有正式图书馆职业的重要性。而且图书馆一直被认为是没有发展的部门,有些高级人才并不愿意长期在此发展,导致人才匮乏。

三、继续教育的内容

(一)专业知识教育。

图书馆工作是一项学术性强而且非常复杂的工作。高校图书馆所面对的是各类不同专业的学生,他们需求的文献资料会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图书馆员拥有广博的知识,对文献进行深度加工和整理,更好的发挥图书馆的作用。作为一名合格的高校图书馆员,就必须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而图书馆专业知识教育就是对“图书馆学”、“情报学”及相关图书资料的学习教育工作,使图书馆员不仅掌握图书分类、图书编目、咨询服务等简单的工作方法,而且对图书馆学最新的基础知识了如指掌。

(二)计算机网络技能教育。

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不断被高校图书馆应用,改变了原有的工作模式,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要提升高校图书馆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掌握数据库升级和维护的方法,了解更新的、更方便的信息检索和储存等方法。

(三)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是馆员从事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基础,也是高校图书馆员最重要的素质。高校图书馆员的主要任务就是服务于广大的师生,更好发挥图书馆的作用。这就要求馆员要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全心全意的为读者服务,创造和谐的服务氛围。在图书馆员继续教育中,就会加强职业精神教育,让馆员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的工作价值,使馆员热爱自己的岗位,坚守职业道德。

(四)创新观念教育。

计算机、多媒体、数据库等技术的发展,也使得高校图书馆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发生改变。图书馆员可以在工作方式上不断创新,例如图书馆员可以创新性的通过网络平台、QQ、电子邮件、开通手机图书馆等多种方式为读者提供服务,开展相应的创新活动,充分挖掘每一位图书馆员的潜力。

(五)外语能力教育。

外语,尤其是英语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拥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图书馆员管理资料时会发现大量的外籍文献,要想科学地搜集、加工、整理这些文献,就必须有坚实的外文基础。因此,高校图书馆员应不断的突破语言障碍,从而为读者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服务。

四、继续教育的方式

高校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永不过时的工作。由于各地的条件有差异,各个图书馆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搞好继续教育工作,不断地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继续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种:

(一)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在岗培训。

高校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可以根据各个图书馆员的实际工作需要,结合每个工作人员的实际水平和能力以及所从事的具体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进行培训。这种方法灵活,应变性强,最适合人员紧张的单位。而且馆员还可以在自己的岗位边工作边实习,实施岗位技能培训。

(二)轮岗互学。

高校图书馆新进的年轻馆员,可以进行轮岗互学。让年轻的馆员了解各个岗位以及岗位之间的工作内容,熟悉每个工作环节,加深对图书馆工作流程的印象,提高每位图书馆员的综合实力,使得馆员从单一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

(三)在职自学。

目前,由于高校图书馆的经费不足和岗位需要等条件的限制,大多数馆员离职学习的可能性较小。自学是馆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最有效最经济的途径,而且图书馆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给馆员提供自学的空间和丰富的资料。馆员可以在工作之余,充分利用图书资源,不断的补充新知识,拓宽新视野。

(四)学术交流。

高校图书馆员积极的参加图书馆界的交流和培训课程,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图书馆员在相互学习的和谐氛围内获取知识和经验,也可以进行馆内的交流活动,相互学习,共同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

五、结语

中小学继续教育论文 篇3

关键词: 山东省中小学骨干教师 继续教育需求 问卷调查

一、研究背景

2012年11月1日,山东省中小学骨干教师继续教育班开学典礼在聊城大学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来自全省17个地市的180名中小学一线骨干教师代表齐聚我校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继续教育欲实行导师制,每5名学员配备1名导师,导师将在论文写作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指导,以期提高科研能力。

切实了解学员需求是继续教育效果显著的基础。这次继续教育在以往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完善,并非零起点的教育。为保证其效果,更应该对教师需求有全面深刻的了解。

因此,本文对参加继续教育的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其继续教育的实际需求,使继续教育更具针对性,并满足教师发展的需求。

二、问卷设计

1.研究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选取参加山东省中小学骨干教师继续教育第一期的140人进行调查,其中男教师70人,女教师70人;小学教师83人,初中教师56人。

2.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为: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首先,本研究查阅了以往关于教师继续教育的大量文献,并对其进行了整理和借鉴;其次,对参加继续教育的部分教师进行了访谈,倾听一线教师的心声;最后,编制了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涉及对骨干教师以往参加继续教育的经历和感受,大多数教师认为其存在诸多方面的不足,并提出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问卷采用现场发放、当场回收的方式保证回收率,共发放问卷140份,回收129份,回收率高达92.1%,符合教育科学研究的要求。

三、问卷统计结果分析

1.以往继续教育总结

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后,本文总结了其以往参加的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组织形式、教育模式、教育效果等方面。

(1)课程设置。以往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主要有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及学科教学法、现代教育技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

(2)组织形式。分析得出,接受问卷调查的140名教师均参加过各种组织形式的继续教育,例如:假期培训、远程教育、自费参加的学习培训等。[1]这表明教师期待提高自我,充满学习热情。

(3)教育方式方面。调查显示,以往继续教育主要有专家座谈会、现场观摩、案例分析等,还有少量采用提交总结论文的方式。

(4)效果和评价方面。以往继续教育的收获主要有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法的改进等;教师对以往继续教育的满意度较低,大多认为课程设置不符合一线教师教学实践的需要,因为它理论性太强,管理松散。

2.自身需求

(1)知识需求

骨干教师大多教学经验丰富,其最欠缺的是科研能力和运用新的教学手段的能力。另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很少涉及。另外,83.3%的骨干教师申报过科研课题,表现出热衷学术研究。

(2)技能需求

骨干教师言语表达流畅,课堂组织监控能力较强,[2]但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深感力不从心。很多教师期待在继续教育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媒体教学手段和课件制作能力。

由以上两方面可以看出,教师了解自身实际和欠缺之处,对自身不足特别希望得到指导和提高,并对参加继续教育的效果寄予期待。

3.对继续教育的期待

(1)目标和课程设置

只有切合教师实际需求的目标和课程设置,才能使继续教育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统计可得,教师对这次继续教育目标和课程的期待主要是科研能力(33.6%)、多媒体教学技术(29.2%)、创新思维训练等(12.9%)。[3]另外,还有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12.9%)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1.4%)。

科学合理的继续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模式是保证继续教育效果的途径。绝大多数教师(60.7%)都期待高校本位的假期集体学习,另有19.3%和12.9%的教师选择学校本位和远程教育,仅有10位(7.1%)教师选择个人自费分散学习。

另外,教学方式方面,案例分析和专家座谈会最受认可,其次是模范教学示范和分组讨论。选择传统授课方式的人数最少。

(2)师资力量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骨干教师认为最能给他们提供帮助的继续教育师资分别是教育教学专家(40.7&)和中小学学科带头人(22.1%)。选择高校教学研究人员的有29人,占20.7%,选择培训机构的专职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各占11.4%和5.0%。

4.评价方式

科学规范的评价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继续教育效果,也是教师继续教育需求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袋(48.6%)和汇报课演示(30.7%)的评价方式在骨干教师中最受欢迎,极少人选择通过试卷进行考试测验(3.6%)。

四、总结

中小学骨干教师的继续教育要遵循“因需教育”的原则。首先应对教育对象的素质状况进行测试,调查了解其实际需求后,再开列涉及面广泛的继续教育“菜单”供教育对象选择,最后根据其需求开展继续教育活动。[4]由于中小学骨干教师对教师职业认识本身具有局限性,决定了继续教育的重点不能仅仅依据骨干教师的需求确定,适时采纳专家的观点也很重要。总之,要达到显著的继续教育效果,不仅要从补“缺”上考虑,还要往“提高”方面引导。因此,我们一定要对教师的继续教育进行持续不断的研究,促使广大教师加强对继续教育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邵宝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本模式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9.

[2]李清民。中小学骨干教师的特点、差异与培训对策[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1):15-18.

中小学继续教育论文 篇4

关键词:新课程师资培训;理论构架;组织模式;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1-0081-03

收稿日期:2006-09-20

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教育 部“十五”规划中央教科所“新课程师资培训”课题研究成果(FFBO•11147)

作者简介:陆翠红(1965-),女,广东清远人,高级讲师,从事教育管理和 教师教育研究。

“新课程师资培训策略与有效模式研究与实验”是教育部为贯彻落实《2003―2007年教育振 兴行动计划》而确定的“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广东省清远市教师进修学校承担了经济欠发 达地区新课程师资培训策略与有效模式的研究与实验。本课题自2003年开始在清远市中小学 教师培训中采取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推进的工作原则,采用课题实验与研究相结合 ,以行动研究模式为框架,通过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反思性实践法等研究方法进行了 研究。

一、研究背景

清远市是1988年设置的广东省粤北山区地级市,总面积19 153平方公里,下辖两市、五县、 一区,总人口390多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2.2万。由于清远市是一个经济和文化都相对落 后的粤北山区地级市,在第一周期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中,遭遇了诸如教师培训 经费短缺、学校布局分散、交通不便、工学矛盾突出等各种问题和困难。新一轮课程改革, 教育部对新课程师资培训规定了“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广东省在200 4年全面铺开新课程,在时间短、任务重的情况下,不能不使我们考虑,我市的新一轮师资 培训不能照搬外地区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唯有立足本地,准确定位,另辟蹊径,另觅新的培 训策略和培训模式,才能实现全市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和跨越式发展。

二、主要研究成果

(一)制定了经济欠发达地区新课程师资培训的策略

为了准确定位培训策略,结合本地实际,我们特别注重培训策略相关因素的研究,并进行了 以下方面的理性思考。

1.培训策略必须适应本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2003年,清远市中小学 专任教师31 404人,分布在农村的21 355人,占教师总数的68%。农村地域广阔、交通 不发 达、人口密度低、学校布局分散的状况,使得新课程师资培训产生一定的困难。为使新课程 师资培训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我们把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作为新课程师资培训的切 入口。通过培训,骨干教师不仅可以成为新课程的宣传者、代言人,能够在现实工作中现身 说法,甚至成为新课程各类研讨、观摩活动的示范者、组织者。这样,就使每所学校、每个 学 科、每个年级都有新课程“领跑的人”,既可以解决时间紧迫、培训任务繁重的燃眉之急, 又可以推动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全面铺开,是提高教师素质、稳步推进新课改的良策。

2.培训策略必须适应本地区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现状。课题研究之初,清 远市共有9个教师培训机构,其中7个因教育资源整合被合并,余下2个也面临被合并的局面 。由于体制不顺,合并后大部分培训机构“寄人篱下”,进修院校的功能不同程度被弱化。 新课程师资培训面临的一个突出的矛盾是培训任务艰巨、时间紧迫与培训资源的相对不足。 要完成新课程师资培训任务,就要开发建设培训资源,其核心是把现有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按照集约的原则,统一组织,统一调度,使有限的培训资源发挥最大的培训效益。因此,以 基础教育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作为新课程师资培训的切入口,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 作用,是小投入、低成本、大价值、高效益、多贡献的重要的行动方针和方式。

3.培训策略必须维护和实现教师继续教育的公平性。 教育公平是“公民能够自由平等分享当时、当地公共教育资源的状态”[1],由此 引申,教师继续教育公平是“教师能够自由平等分享当时、当地继续教育资源的状态”。然 而,我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的零投入,使我市中小学教师在继续教育的“质”和“量 ”上均面临着不公平。教师继续教育公平的实质是政府作为分配教育资源的主体应该对当地 的 继续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确保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权利大致平等。其核心是以新课 程骨干教师培训作为新课程师资培训的切入口,最终达到开展新课程校本培训的目标,这是 解决地方继续教育经费拮据,改善弱势群体继续教育状况的有效途径和方式。

4.培训策略必须为校本培训模式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校本”主要有三 重含义:以学校为基本单位;基于并为了学校的发展;学校拥有较大自。校本教师培训 就是为了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标和需求,由学校发起组织、主要在学校中进行的一种在 职培训的形式[2]。在校本培训中,学校是培训的主阵地,骨干教师起着桥梁和纽 带作用。校长作为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往往通过骨干教师的中间作用,发挥所有教师 的主体意识,使他们承担起学习和能力培养的责任,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教师具有学习的主动 权和自。从这一意义出发,以骨干教师培训作为新课程师资培训的切入口是为新课程校 本培训的铺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验研究中,我们经过调查研究和理性思考,对培训策略做出的界定是:培训策略是指清远 市教育局、清远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培训机构(我校)根据国家的要 求和新课程师资培训的总目标,结合清远本地区的实际而制定的区域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行动准则和方式方法,即以基础教育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为新课程师资培训的切入口,为全 市193所初级中学培养新课程师资培训的骨干,力求处理好教师培训需求与经费短缺的关系 ,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处理好基础与发展的关系,通过每所学校每个学科骨干教师的 力量,为校本培训的铺开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构建了骨干教师培训“学习―示范―实训”三步走的组织模式

1.“学习―示范―实训”三步式的理论基础。 理论与实践是教师培训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是教师培训中一个带 有根本性的问题。所谓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就是理论源于实践,理论依附于实践并以实践为标 尺来进行自我修剪。解决二者的关系就要理论联系实践,具体体现在:理论要研究实践,指 导实践,通过实践求得自身的发展和完善;实践又要依据理论的成果,遵循理论的指导并反 复实践,促进其发展[3]。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在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中,组 织 模式以研训一体和校本培训为主,采取“集中理论学习、培训教师示范课和分片(学校)实践 训练”的三步走模式进行培训。

2.“学习―示范―实训”三步式构架。第一步:学习。R.J.波弟等曾仔细区分了在职继续教育与职业技术培训的“貌合神离” 之处,认为在职教育是一个内涵更全面、更丰富、更深刻的概念:“在职进修教育将不同于 训练,因为后者在于学习各种方法、程序或技术的使用,而前者除技能与方法学习外,还有 态度、观念和情意的研习与改变。”[4]我们在筹划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集中理论 学习内容时,抓好通识培训专题与学科培训专题的结合,不仅注重通过通识培训促进教 师理解新课程,而且还将这种理解贯穿于学科课程标准解读、新教材分析研究、新课程教学 设计、新课程评价改革的全过程,使教师对新课程基本精神的把握能从一般化走向具体化, 并经过操作而臻于意识化,在具体活动中加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进而融入教师的潜意识 。

第二步:示范。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应注意的问题之一,是培训者的教育方法会在潜移默化 中影响教师,教师会不自觉地对培训者的教育方法进行评价、理解和模仿。我们在新课程骨 干教师培训第一步集中理论学习后,由各学科的一位培训者到就近中学借班上课,为骨干教 师展示新课程示范课。具体程序是:到就近中学借教学班―依照该科的教学进度由培训者上 课―该校领导、教师和骨干教师听课―说课―骨干教师分组研讨、集中评课、汇报总结。用 新课程理念给素不相识的一班学生上课,不仅给骨干教师大胆实践新课程起到了榜样作用, 还给培训者把握理论、印证理论、反思理论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第三步:实训。钟启泉教授曾分析过推进教师专业化中的两个对立的“范式”,即“技术训 练者”范式与“反思性实践者”范式。他认为,“反思性实践者”范式中的教师“专业性” 是凭借“实践性知识”来保障的。这种专业成长的特点是在实践性的问题解决中所形成的“ 实践性知识”的发展[5]。在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经历了集中理论学习、培训者示 范课两步后,第三步我们组织骨干教师分片进行教研活动和校本培训。具体做法是:以片为 单位设点定人上一节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研讨课(培训者参与研讨课的教学设计)、培训者和该 片的骨干教师一起观摩研讨课、说课、骨干教师分组研讨、集中评课、交流分享。这种把培 训重心下移,分片设点组织骨干教师实施新课程示范课的做法,目的在于引导骨干教师在实 践性研 究(行动研究、个案研究)中,用科学的理论和新课程的理念来反思和评议,不断修正原有的 目的与方法,以适合新课程情境的变化和具体需要。

(三)构建了骨干教师培训管理体系

我市骨干教师培训管理体系由以下三大系统构成:

1.目标系统。我们在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中规定了“四个一”的培训目标 内 容:(1)撰写一篇实施新课程的较高水平的教育论文;(2)编写一份新课程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3)上好一堂实施新课程的教研示范课;(4)制订一项校本课程的开发计划(课例)。如此设 定,是力图以 “四个一”目标的实现推动教师用新的理论思维审视和提升已有的经验,用新的认识成果评 析和改组已有的经验,从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 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促进符合实施新课程的专业素养的形成。

2.导控系统。在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过程中,我们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 重点,研制了《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报告册》,内容涉及新课程教师角色发展、专业素质发展 规划的中长期日程,新课程教研示范课总结、评价,校本培训记录,培训发展成果展示,教 师自评、教师互评、校长总评等目标来记录教师培训的专业成长轨迹。教师以《专业素质发 展报告册》目标的达成来进行全方位的自我评价,自我反省,自我监控,不断地自我激励, 不断地进行信息整合,及时调整发展目标。

3.评估系统。在培训中引入激励机制,鼓励冒尖,建立选拔和淘汰制度, 对骨干教师培训对象实行动态选拔和淘汰。培训考核由三项内容组成:(1)考勤学分:每一 天8学时折算为2学分,60学分为优秀, 58学分为良好,54学分为合格,53学分以下为不合 格。(2)论文学分:以“四个一”培训目标中的第1项为标准,论文在部级教育刊物发表的 为优秀(24学分)、在省级刊物发表的为良好(16学分)、在地市级刊物发表的为合格(8学分) 。(3)教育实践学分:参照“四个一”培训目标中的第2、3、4项,视其开展教育研究活动的 实绩综合评定,优秀为36分、良好为32分、合格为28分。三项均为合格以上者,结业时发给 “ 新课程初中骨干教师研修合格证书”,有一项不合格者只记录其参加过新课程培训,不发合 格证书。

三、评价与发展

(一)发展现状

三年来,我们以骨干教师培训为切入口推动全市新课程师资培训的深入。骨干培训这个重点 突破后,我们又见缝插针地组织初级中学行政干部、初中新课程起点年级教师、中学新任教 师、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等培训,各类新课程培训共培训教师10 915人,接受培训的教师专 业素质明显提高。同时,培训工作中的一些矛盾和困难也得到较好的解决。

1.教师研究新课程热情高涨。广大教师经过新课程的培训后,对新课程理 念及如何实施新课程有了切身的体会,不少教师投身课改实践,热情高涨,掀起一股研究课 改的热潮。除骨干教师上的研讨示范课四百多人次外,还组织了其他研讨活动。如连山壮族 瑶族自治县加田中学韦盛海老师为该校老师和来自连州市、连南瑶族自治县的教师展示了一 节“连山民间故事搜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课后大家兴奋不已,或说课评课、或分享交流 、或深入讨论、或指导课改,一直兴致勃勃研讨到下午六点钟大家才踏上要走几小时的归程 ;清城区源潭二中黄燕锋老师开发了“交流、互动、提高”的校本课程;连山壮族瑶族自治 县的张桂荣、韦盛海、韦红惠等老师联手合作,开发了“民间文化”系列校本课程;连州市 第五中学钟丽萍老师成为当地的二度培训者,为下面县区教师进行再培训。广大教师对新课 程研究的热情有力地促进了课改的深入。

2.教师科研水平显著提高。据问卷调查统计,培训后有发表或交流的县级 论 文、市级论文和省级以上论文的教师比例分别较培训前增长了22.4、 13.7和11.5个百分点 。

3.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形成新时尚。问卷调查显 示,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教学手段发生明显变化。培训后较培训前使用多媒体、录音机和幻 灯机上课的教师比例分别增长了13.4、23.4和15.7个百分点,而只使用黑板和粉笔授课的则 下降了52.5个百分点。

4.骨干教师迅速成长。在课题实验研究中,我们组织400多名骨干教师培训 ,其中有102人被评为县(区)级骨干教师,35人被评为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

5.较好地解决了培训中的矛盾和困难。以骨干先行,带动全员的培训策略 的实施,达到了开展校本培训的目的,较好地解决了经费紧缺问题和工学矛盾。

(二)社会反响

评价: “清远市教师进修学校的新课程培训,形式新,效果好,特色鲜明,值得推广和借鉴。”

(三)对研究的思考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把骨干教师培训作为新课程培训的切入口,使骨干教师在实践中 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这无疑对新课程的校本培训工作起到了推进作用。我们研究的不足是没 有乘势而上,进一步深化校本培训研究,探索有关校本培训的系列问题,这将成为我们今后 加倍努力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钱志亮.社会转型时期的教育公平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2).

[2]教育部师范司.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M].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 ,2001.

[3]杨涤.教师专业教育模式:以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为中心[J].外国教育研究 ,2000(12).

[4]周小山,严先元.新课程的师资培训与教师教育改革[J].教育研究,2002 (11).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