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下面是细心的小编首席为大家分享的13篇三年级语文教案的相关文章,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2、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3、能发现并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即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谈话引人,激发说话兴趣。
师:同学们,我想你们都做了采访,知道了在别人眼里你是什么样的孩子。其实,最了解你的莫过于你自己了。有人说你粗心大意,你也许不服气地想:我心细着呢?面前这些熟悉你的老师和同学,一定不会象你自己那样全面了解你。有兴趣向大家介绍一下真实的你吗?
二、读提示,明白交际要求
1、可以说自己性格、爱好、也可以说优点和缺点,还可以说自己奇特的想法等。
2、说真话,说实事。
3、注意听别人说,对别人说的能做出评价。
三、认真思考,组织语言,小组交流
1、先要想一想自己介绍什么,怎样介绍。
2、小组交流
3、评一评:谁说出了自己特点?
四、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1、小组选代表在全班讲。
2、师生评议:不仅要评讲得怎么要,还要说说自己听了之后的想法。
3、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特点给予不同的提示性评价。
五、总结
师:通过今天推心置腹的交谈,我相信小朋友们彼此更加深了了解,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更能互相理解,愉快相处。
第二课时(习作)
一、结合口语交际,引入习作
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我们都做了自我介绍。现在我们就来写写自己,好吗?
二、确定交流对象,自主习作
1、引导学生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开拓思路。
我叫丁丁,是个男孩,已经11岁了。你要问我长得怎么样,一个词——奇貌不扬。奶奶却说我喜相,俊得呢!眼睛小却黑珍珠似的,嘴角向上翘,一看就会侃,再加上一对大耳朵往前扇着,准是个有福人。
(1)读读这一段,你觉得丁丁这段自我介绍写得怎样?
(2)你准备怎样介绍自己?
(3)选定对象(老师、同学或未见过面的人)自主写作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巩固复习汉语拼音,学会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东方明珠塔的雄伟壮丽从而感受到祖国的巨大变化。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有了广播电视塔,我们就可以看到更多的电视节目了。在上海,也有一座广播电视塔,她的名字叫“东方明珠”。
1.出示课题:6东方明珠
2.指名认读,齐读。
3.有谁去参观过东方明珠电视塔?你看到些什么?请你介绍一下。
二。简介“东方明珠”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就是东方明珠塔。
1.出示多媒体画面:东方明珠
2.教师简介这就是美丽的上海广播电视塔,也叫“东方明珠”。她在上海的黄浦江边,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高塔,从上到下共有11个圆球,就像11个绚丽多彩的明珠。晚上,各种颜色的灯都亮了,真是五光十色,美丽极了。(假如前面小朋友讲到,老师可以不重复。)
3.下面我们来读课文,看看这美丽的广播电视塔是怎样的。
三。初读课文
1.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要求:目视双行,读准字音。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听课文录音。
(3)老师领读。
四。学习本课的生字
黄浦江边有东方明珠这脚踩大地巨人五光十色非常好看像颗明珠
(1)学生自由拼读
(2)指名读
(3)齐读
1.出示生字认读:了、广、方、东、电。
指名读、齐读
2.自学课后的书写笔顺。
3.指导书写。
(1)分析结构,记忆字型。
(2)照笔顺在书上描红。
(3)学生在三线田字本上写字。(放古筝音乐)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卡片
2.口头扩词。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有几句话。
2.指名读第一句话。思考: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出示句式:(什么地方)有(什么)。
(什么)在(什么地方)。
学生练习说话
3.指名读第二句话。
(1)“她”指的是谁?(上海广播电视塔)
(2)第二句话又告诉我们上海广播电视塔叫什么名字?(东方明珠)
(3)这个名字好听吗?从这句中那个词也能看出来?(美丽)
(4)这么好听的名字,我们该怎么读呢?指导读第二句。
4.齐读第一自然段。
5.男女生比赛读。
6.尝试背诵。
7.小结: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上海广播电视塔的位置和美丽的名字。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导自读课文,想想“东方明珠”塔是什么样子的。
(1)“这座塔”指的是什么塔?
(2)课文中把这座塔比成什么?(巨人)(板书:巨人)
(3)什么样的人才叫巨人?(非常高大的人)
2.出示第二自然段。
3.东方明珠塔哪儿像一个巨人呢?(头顶蓝天脚踩大地)
4.头顶蓝天,脚踩大地会是怎样的呢?谁来描述一下。
5.出示多媒体画面让学生感受。
师述:这个人站在天和地之间,她真高大呀,多么像一个巨人呀!
6.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这座塔真是太高大了,谁来把这一句读一读。
7.读后评议。再指名读,齐读。
8.尝试背诵。
过渡:小朋友,到了夜晚,我们来到黄浦江边,再来看这座塔,他又是什么样子呢?
9.出示多媒体东方明珠的夜景图。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些什么?(指名练习说话)
10.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样描写的,谁来把书上描写东方明珠塔夜景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夜晚,塔上的灯都亮了,五光十色,非常好看。)
11.齐读,指名读。
12.看图,东方明珠塔上的灯光有那些颜色?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词?(五颜六色)
这些灯光不仅颜色多,而且闪着亮光,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五光十色)
13.齐读第二小节。(注意读出感情,教师可灵活指导)
14.讨论:夜晚,你觉得东方明珠塔怎样呢?
师述:灯光五光十色,非常好看。
“好看”还可以换成什么词?(美丽)板书:美丽
15.听老师朗读这句话,学生边听边想象。学生仿读。
16.我们小朋友想把美丽的的东方明珠塔永远留在心中吗?
17.齐背。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教师讲述:上海广播电视塔既高大又美丽,她高高地站立在世界的东方,真是一颗美丽的东方明珠。
1.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的第二句话。
2.尝试背诵第三自然段。
五。指名三人分自然段朗读全文。
六。指导书写
1. 认读生字:头、地、明、是。
2. 指名读、齐读
3. 分析字形
头:照笔顺提示说笔顺。
是:照笔顺提示说笔顺。
地:左右结构,左边是提土旁,注意右边也字的笔顺。
明:左右结构,左边是日字旁,右边是个月。
4.指导书写。
5.在书上描红。
6.在田字格里书写。
七。课外作业
背诵全文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质疑、认独9个字分角色朗读能够结合上下文说说老上羊住进医院后情感的变化、产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结合上下文说说老山羊住进医院后情感的变化、产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新授
1、自学。
2、要求。
3、检察预习,并及时指导。
4、默读课文,提出不懂得问题,并试着解决。
5、为什么老山羊刚住进医院的时候很不情愿后来又赞不绝口。
6、交流。
7、汇报。
8、学习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9、质疑。
布置作业:有语气的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32__音乐医院
不情愿赞不绝口
课后反思:课文比较浅显好读,但是其中的个别词语读起来个别学生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课上我非常认真的倾听学生的朗读,遇到学生度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的纠正。
语文实践活动8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辨析和使用近义词,通过选词填空,提高近义词辨析能力和运用能力,了解词语的意思和了解近义词的区别。与别人进行口语交流,使学生有观察和想象的能力,乐于表达正确地运用标点符号,能把结构比较复杂的字写的比较端正、规范、整洁。
教学重点:
感悟近义词,进行读和写,能够运用标点符号修改句子,能把结构比较复杂的字写的比较端正、规范、整洁。
教学重点:
感悟近义词,进行读和写,能够运用标点符号修改句子
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重点学会设计。
教学重点:有针对性地写出自己喜欢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选词填空
1、理解意思会区分他们的不同。
1、试做。
2、订正。
二、照样子写句子。
1、先读懂例句,在改写句子。
2、改好后订正,再读一读。
三、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读懂句子找出毛病。
2、自己修改。
3、订正。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上网查资料
教学重点:筛选材料。
教学过程:
一、阅读短文。想一想为什么纸张能变成风筝,竹子能够唱歌,树木能够在载着游客四处游玩
1引导学生认真朗读
2结合思考题进行默读明白。纸张能变成风筝,竹子能够唱歌,树木能够在载着游客四处游玩
二、我们的科技角
查找有关机器人、星空或其它科技方面的材料,办一期科技报。
第三、四课时
教学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组织和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教学难点:
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设计过年方案。
二、分工合作,做好准备。
一、开展活动,落实方案
二、完成习作
知识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2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热爱燕子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想想你了解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特别是有关燕子的资料),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我知道的春天”,导入课题
燕子同学们都很熟悉吧。春天来了,燕子也就从南方飞回来了。请看——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从远到近的顺序说说图画的内容。
2、师小结导入:从同学们介绍的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我们感受到春天已经来临了,特别是小燕子,更是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篇课文《燕子》。(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文章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
(1)读准字音:开火车读,个个过关。
(2)讨论识记难记的生字、不懂的词语。
(3)出示生字词集体点拨:“俏”读“qiào”,要和“悄”区别读音和字形。“拂”的读音是“fú”,不要错读成“fó”。“掠”是撮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燕子的?
4、集体交流。(按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来描写)
三、了解燕子外形特点。
1、学生说说燕子的样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来谈。
2、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话写什么?(燕子的外形特点)
3、你想怎么读这段话?为什么?试着读读。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机灵的小燕子。“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凑成小燕子”是小燕子外形的勾勒,“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泼机灵的燕子的特点。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4、词语训练:“凑成”换成“组成”好吗?为什么?(反复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活泼的基调)
5、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学习2—4自然段,了解燕子的活泼可爱
1、轻声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段话讲什么?(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 (可同桌互相交流讨论)第二自然段描写的花、草、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把你脑中的画面描述一下。(花儿争相开放)在这美好的春天里,燕子的到来给它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3、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定准轻松欢快的基调,语速根据内容的变化时缓时急。“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语调要舒缓、轻柔,体现柳丝的柔美多姿。“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语速加快,要有赶集、聚拢之意。“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要读出欣喜之情,读“光彩夺目”时,语速要放慢,语调加重,感情要饱满。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
4、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写了什么?(燕子飞行的各种姿势)
5、再读,说说这段话写了小燕子的哪些特点?从哪些句子感受到?(活泼、可爱、机灵)从“斜着身子”感受到燕子的飞行姿势,飞行时的轻快灵活、自由自在。通过“掠过”,体会燕子飞行之快速;通过“唧唧叫着”感受燕子飞行时的欢快心情:通过“有的……有的……”了解众多燕子在早春的春光中、迎着拂面的微风飞行的情景。
6、集体有感情地朗读。师:这些自由飞翔的燕子,使这早春美景更加生机勃勃、令人神往。作者还写了什么呢?
7、读第四自然段8、指名说说第四自然段写什么。(写燕子停歇花电线上形成的美丽图景。)
9、这段话里有几个比喻,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呢?(结合插图理解,想象)
10、“演奏的春天赞歌”你说,这首歌在赞美春天怎么样呢?
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二、巩固字、词,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本课生词: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沾了一下水面、飞倦了
2、出示生字“燕、聚、增、掠、稻、尖、偶、沾、圈、漾、倦、符、演、赞”认读、组词(1、2两点颠倒过来)
3、自己观察识记,集体点拨:
“燕”的上部分是“廿”,不要错写成“艹”;注意“聚”的下面不要写成“水”;“尖”,上小下大,“稻“右下部第一笔是撇,中间横没有连着。
“演”字里面有一横,写时不要丢掉;“倦”字的右下部分不要写成“巳;“漾”的下部分是“永”,而不是“水”。
4、师根据需要范写,学生书写练习。
三、完成课堂练习3
1、出示例句“有的横掠过湖面,……“掠”字好在什么地方?(明确什么样的词称作好词)
2、自己再寻找一些用得好的词语。想一想为什么用得好?(提示学生可从学过的课文中寻找)
3、四人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四、指导背诵课文
1、默读课文,再回顾课文的脉络,点拨作者的观察写作方法。(由近到远,按照燕子的外形──美好春光里的小燕子──燕子的飞行到停歇的顺序)
2、指点背诵方法。背诵本课,可以按照课文的脉络来背诵,记住每段话中描写的先后顺序,如,第一自然段由羽毛到翅膀到尾巴及活泼可爱的燕子的顺序。第二自然段由春天的细雨、微风、柳丝、草、花到燕子的顺序背诵。
3、自由背诵。
五、积累语言练习
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布置作业
1、鼓励学生在课外再摘抄一些描写春光的句予。
2、背熟课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山行》。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挑”的读音和用法。
3.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能根据图片和关键词的意思理解古诗的大意。能联系诗句,说说诗中的秋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4.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能根据图片和关键词的意思理解古诗的大意。能联系诗句,说说诗中的秋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一年有四季,四季各不同,你喜欢哪个季节?说一说理由。
四季风景如画,四季都是诗情画意的。在这美好的秋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三首关于秋天的诗歌。
板书,齐读课题。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诗歌《山行》。
二、整体感知
1.认识作者。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著有《樊川文集》。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大李杜”指李白和杜甫。
你还知道杜牧的其他诗歌吗?
预设:《清明》、《秋夕》等。
2.听《山行》的朗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3.自由朗读《山行》:
(1)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3)图文对照,作者在山里行走时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4.出示诗歌,指导学生读好节奏。
预设: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努力把文章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径、斜。
领读生字,注音拼读。
结合图片,理解生字的意思。
径:小路。
斜:不正。
石径斜:石板小路弯弯曲曲。
2.�
预设:
生:产生,生出。
坐:因为。
晚:晚秋。
于:比的意思。
四、研读古诗
(一)诗人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么景物?
预设: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结合图片,解释重点词语。
寒山:深秋的山。
霜叶:被霜打过的枫叶。
(二)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山行》中的风景。
学生结合景物提示,描述风景。
(三)小组说一说诗歌的意思。
(四)抓字眼,晓诗意。
1.作者说“白云生处有人家”,这里用“白云深处”也是可以的,“生处”与“深处”有何区别?
预设:
“深”是浓厚,浓郁的意思。
“生”是生出,存在的意思。
“生处”为云之源头,给人高山之巅、更为遥远的感觉,同时又有云腾雾涌、白云飘忽的动态感。应当是“生”字好于“深”字。
2.“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红于”改为“红如”效果一样吗?
学生看图思考,然后表达观点。
预设:
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五)入诗境,悟诗情。
1.出示古诗,简析诗歌中的风景。
前两句和后两句写景有何不同?前两句和后两句诗人的感受有何不同?
预设:
前两句抓住“寒”字,描绘了一种辽阔深远的远景。
后两句抓住“红”字,描写了一种秋比春美的近景。
2.你更喜欢哪两句?为什么?
预设:
后两句是千古名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两句诗采用了非常有新意的对比,用红叶比春花,在美的基础上渲染了一层坚强。诗人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情感,古诗中写秋的诗文大多是悲凉的,而这首诗却表达了一种喜爱的情感。古诗的诗意富有哲理,这两� 因而,这句诗就有了鼓舞、激励人们的作用。
五、学写生字
美好的诗意要用美好的文字表现,这首诗中还有这几个生字需要我们会写,现在让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课件出示“寒、径、斜、霜”等4个生字。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说说自己是从什么渠道或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
2.打开“优教学生字”,逐个学习,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3.指导书写。
(1)每个字在书写之前先想一想怎样才能写得美观。
(2)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引导学生再次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注意讲解“寒”宝盖儿宽,三横紧凑,撇捺要舒展。“径”的右上部分不要写成“又”。“斜”左右结构,注意两部分的高度。注意“霜”的三部分的位置等。
(4)学生在田字格里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六、指导学习《赠刘景文》
过渡:诗人杜牧抓住了一片红叶,就送给了我们一个美丽的晚秋,其实秋天的美景有很多,喜欢秋天的诗人也有很多。课文第二首诗歌《赠刘景文》就是其中的一首。让我们先来认识作者——苏轼。
(一)认识作者。
苏轼:字子瞻,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二)感知古诗。
出示诗歌,有节奏地朗读诗歌。
预设: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三)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想一想:《山行》这首诗我们是从哪几方面来欣赏的。
预设:字、景、情、理。
1.小组长领学生字。
(1)出示会认的生字“犹、傲、橘”。
(2)出示会写的生字“赠、刘……”等7个生字,小组成员每人一个生字讲解,并示范书写,直至完成任务。
(3)小组挑战,听写生字。
2.一起赏景。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象?
预设:荷叶、残菊、黄橙、绿橘等。
(2)联系诗句说一说,诗中的。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引导悟情。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给刘景文?
作者写枯败的荷叶、傲霜的残菊有什么用意?又为什么写到了橙黄橘绿?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随机点拨。
预设:刘景文当时已经58岁了,有些迟暮之感。作者写这首诗告诉他秋天正是收获的季节,勉励刘景文奋发有为。
4.诗歌中有没有一句话让你觉得包含道理?
预设:菊残犹有傲霜枝。
“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霜凌寒的气节。
七、总结提升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是刘禹锡的名句,其实秋天不只有火红的枫叶,灿烂的菊花、还有很多像橙黄橘绿的美景。秋天多美好,让我们去寻找诗意的秋天吧。说一说你眼里的秋天。
八、巩固提高
打开“基础训练——《古诗三首》”,一起来闯关吧!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片,观察回答。
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都有什么?这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图上的儿童在干什么?
板书,齐读课题。
2.解读课题。
夜:夜晚。书:书写。见:看见。
夜书所见:夜晚写下自己所看见的(情景)。
二、感知内容
1.认识作者。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人,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
2.听《夜书所见》的朗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3.自由朗读《夜书所见》。
(1)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3)图文对照,想一想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象。
三、研读古诗
(一)出示古诗,引导学生读好节奏。
(二)抓住关键字理解诗意。
预设:
萧萧:风声。
挑:用细长的物件逗引。了解多音字“挑”。掌握“挑”的意义和用法。
促织:蟋蟀。
篱落:篱笆。
(三)读一读诗歌,说说你喜欢的诗句。
1.赏析前两句。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这两句诗中诗人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预设:孤单忧愁寂寞
诗人的心被思念家乡的情感填满,朗读时要读出来。
2.赏析后两句。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诗人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预设:
诗人看到了明灯,想到了“挑促织”——斗蛐蛐。想起了童年的生活,内心又充满了开心快乐,被幸福感填满。进而有为思想丰富了内涵。
3.诗人的感情变化是非常明显的,跟读诗歌,读出情感变化。
自由朗读诗文,读出诗人的感情变化。
(四)背诵诗文。
1.根据老师的提示背诵诗文。老师出示诗句中的一个字,学生背出相应的诗句。
预设:送、动、挑、夜。
随文识字,学习生字“送、挑”的写法。
2.这三首古诗都是关于秋天的美文,一定要背诵课文,把美文收到自己的记忆宝库里。
小组检查背诵,比一比看谁的背诵最有节奏感,最有感情。小组推荐代表展示背诵成果。
四、主题阅读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遍地美景的季节,在诗人的眼中,秋的美景是说不尽的。
1.老师这里还有几首古诗也是关于秋天的,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品一品。
出示诗文《秋思》、《夜雨寄北》。
学生自读诗歌,说一说诗中的景,诗中的情。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诗歌,快来分享一下吧。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诗歌。
总结:秋天的诗歌有古道西风的苍凉,也有一鹤排云的豪迈。只要我们仔细观察,我们也能发现秋的美丽。
五、巩固提高
打开“阅读训练——《古诗三首》”,一起来闯关吧!
《珍珠泉》
1.认识2个生字,熟读课文。
2.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感受珍珠泉的美丽和可爱。
3.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见到过泉水吗?谁能说说泉水有哪些特点?(清澈、水流细、从山上流下),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来领略一下珍珠泉的美景。
(二)范读课文
思考:作者描述的泉水是什么样的?
①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学生找出文中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三)自学课文,理清层次
①自由读,给文章分段。
文章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降2-4自然段)。
第三段(第5-6自然段)。
②指导学生分段读课文。
(四)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①读第二段,思考这段主要讲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②读第二段。
(1)�
(3)是泉水是如何往外冒的?“扑哧一笑”这是把泉水当作什么来写的?(人)。
(4)讨论:这泉水为什么叫“珍珠泉”?
第4自然段的这句话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总结,概括)。
③读第三段
讨论:这段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最后一句话“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是什么意思?
(五)总结、扩展
这篇文章文笔细腻,语句生动、优美,使美丽的“珍珠泉”展现在我们眼前,那么作者为什么能把家乡的泉水写得如此之美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爱”,对泉水,对家乡深深的爱。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
(六)布置作业
请你选取你最喜爱的一次景物,按一定顺序把它写下来,一定要把自己的情融于美景之中。
教学要求
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进而理解这些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初步知道翠鸟的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渐渐形成的。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3、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
教学重点
1、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3、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弄清翠鸟的捉鱼本领与它的外形关系。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课文挂图或幻灯片。翠鸟彩色拼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预习
(一)启发谈话:同学们见过翠鸟吗?(出示挂图,幻灯或标本)这种漂亮的水鸟就是翠鸟,又叫“叼鱼郎”,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爱上翠鸟的。
(二)读读课文,读准字音,查查字典,理解下面的词语:鲜艳、疾飞、锐利、饲养、玲珑。
(三)学生自学课文。
(四)检查预习。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读词语。
cuì yàn fù chìhè chèn
翠鸟 鲜艳 腹部 赤褐色 衬衫
líng jí dài páo ruì
灵活 疾飞 等待 小泡 锐利
sì dǎi xī
饲养 逮住 希望
注意正音:“腹”读fù,不读fǔ。
“疾”读jí,不读jī。
“逮”读dǎi,不读děi。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外形。
第2自然段描述了翠鸟活动的特点。
第3自然段讲述了翠鸟捕捉小鱼的过程。
第4自然段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
(二)教师出示翠鸟拼图的单个部分图形,要求学生拼成翠鸟图。
1、教师分别出示几种颜色(翠鸟各部分的着色图形),让学生辨认。
红色、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
2、结合课文说说翠鸟各部分的颜色。
3、把几种颜色图拼成翠鸟图。
一双小爪子——红色。
头上的羽毛——橄榄色、翠绿色花纹。
背上的羽毛——浅绿色。
腹部的羽毛——赤褐色。
三、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一段
(一)提问: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讲了翠鸟外形几方面特点?
(二)回答:第1自然段共6句话,讲了翠鸟外形三方面特点。
第一句:讲翠鸟爱停在苇秆上,突出了翠鸟有“一双红色的小爪子”。
第二、三、四、五句:讲翠鸟身上的羽毛非常鲜艳。
第六句:讲翠鸟小巧玲珑,突出了翠鸟“透亮灵活的眼睛”及“又尖又长的嘴”。
(三)作者是怎样观察、介绍翠鸟身上羽毛的颜色的。
1、读一读有“鲜艳”一词的句子,再查字典讲讲“鲜艳”的意思。(这是理解词语的第一种方法:“读一读,查一查”。)
鲜艳:鲜,有光彩的;艳,色彩鲜明。
鲜艳:鲜明而美丽的意思。
2、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翠鸟身上羽毛的颜色的?
先总说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再一步步从上到下就头部、背部、腹部分别具体介绍羽毛如何鲜艳。
3、联系上下文进一步理解“鲜艳”一词的意思。(这是理解词语的另一种方法:“联一联,想一想”。)
(1),画出描述翠鸟身上羽毛颜色的几个句子,把这几个句子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翠鸟羽毛的颜色给你什么感觉?
(翠鸟羽毛的颜色又鲜亮又美丽。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鲜艳”。)
(2)找出描述翠鸟羽毛的颜色时,课文用的几个比喻。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课文介绍翠鸟羽毛颜色时,用“头巾”、“头巾上的花纹”、“外衣”、“衬衫”来打比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二、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一)翠鸟活动时有什么特点?从哪里可以看出?
(二)查字典,讲讲“清脆”一词的意思。
(三)先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理解“疾飞”一词的意思。(为了准确理解词语,常把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结合使用。)
翠鸟活动的特点,先讲了翠鸟动作敏捷。通过“贴着水面疾飞”和“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对比表现的。另一个特点是翠鸟捉鱼时等待小鱼非常专心,“一动不动”。
清脆:声音清亮好听。
疾飞:疾,快。疾飞,飞得很快。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这句话表现了翠鸟行动迅速而敏捷的特点。翠鸟在“疾飞”中,眨眼间“轻轻地停在”细软的苇秆上。在“疾飞”与“轻停”的联系中,“敏捷”便显露出来。这里一是讲翠鸟飞得低而快,二是讲停得急而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一)提问:翠鸟是怎样捉鱼的?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1、按“等待、发现、叼走”的顺序,说一说翠鸟捉鱼的过程。
2、先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说说“锐利”的意思。
锐利:尖锐,锋利的意思。课文先说小鱼非常“机灵”,再说“还是难以逃脱”,说明翠鸟的目光锐利极了。课文中的“锐利”指感觉灵敏。
3、先按课文内容填空,再读读句子,想一想括号里的词语的意思。
翠鸟( )苇秆,( )过去,( )小鱼,( )水面往远处( )。
这句话活灵活现地再现了翠鸟捉鱼的经过。括号里的词语是翠鸟捉鱼时一连串的动作,“蹬开”、“像箭一样飞”、“叼起”、“贴着水面飞走了”,这些都是在一瞬间进行的,甚至连机灵的小鱼都没有反应过来。说明翠鸟捉鱼的动作熟练、连贯、毫不犹豫,而且从未落空。
4、说说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1)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注视着水面?(那是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地抓住苇秆”的小爪。)
(2)翠鸟为什么能发现“机灵”的小鱼?(那是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
(3)翠鸟为什么在疾飞中能叼走小鱼?(那是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4)翠鸟为什么能贴着水面低飞?(那是因为它“小巧玲珑”。)
要知道翠鸟的捉鱼本领不只是因为它身体某一部分的特点,而是由于它外形各部分特点对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一)齐读第4自然段。
(二)这段讲了几层意思?
这段讲了三层意思。先讲了“我们”的想法:想捉一只翠鸟。再讲听了老渔翁的话,知道翠鸟住在陡峭的石壁上,打消了“我们”想捉翠鸟的想法。最后讲了我们的希望:多看看翠鸟。
(三)“我们”为什么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1、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2、希望多停一会儿,是为了多看几眼。“远远地看着”,是因为知道翠鸟机警,怕惊走它。这里反映了“我们”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四)通读全文,进一步体会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
(五)小结:通过看图、学生可以看出翠鸟的外形怎样?动作怎样?(外形美,动作快),这是我们这节课的第一个收获。同时我们还学习了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指导朗读、背诵
(一)朗读并背诵第1自然段:翠鸟的外形。
1、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分几层意思?句子叙述的顺序是什么?每句话是怎么说的?
2、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要点:
第1自然段:共6句话
红色的小爪
3、学生自己练习朗读,并结合板书练习背诵。
(二)朗读并背诵第2自然段,翠鸟的活动特点。
1、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是怎么说的?
2、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要点:
第2自然段:共2句话。
(1)动作敏捷——鸣声清脆疾飞
(2)捉鱼专心——注视等待
3、指名学生朗读,并结合板书练习背诵。
(三)朗读并背诵第3自然段:翠鸟捉鱼的过程。
1、这一段有几句话?分几层意思?句子叙述的顺序是什么?每句话是怎么说的?
2、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要点:
第3自然段:共4句话。
(四)连起来朗读,并背诵第1、2、3自然段。
二、按下面的意思写出恰当的词语
又鲜明又美丽——( )
飞得很快——( )
眼睛感觉灵敏——( )
三、指导学生掌握生字字形
“翠”字应注意上半部和“羽”字区别。
“褐”字应注意是“衤”旁,字的最后一笔是竖折。
“希”字应注意上边的第二笔是一大点。
练习课后作业第三题,词语的填写。
四、听写句子,教师读三遍
第一遍,教师完整地读句子,学生听。
第二遍,教师按标点(逗号),一部分一部分地读,学生听一部分,写一部分。
第三遍,教师再完整地读句子,学生检查。
听写内容: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板书设计
一、教学目标:1、认识“齿”、“枚”等13个生字,会写“仍”、“使”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朗读中感受创造的意义,激发在生活总的用心思考,不断实践,勇于发明创造的情感。
二、课前准备:1、本课的11个正字词,13个带拼音的生字,13个不带拼音的生字;
2、有关邮票、小刀、纸。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很高兴又跟小朋友们一起上课了,相信小朋友们一定很喜欢和老师一起上课吧,老师希望这节课我们能合作的更好,共同学习新的知识,大家有信心吗?
生:有
师:很好,现在请大家看上面的投影。(师出示“黑便士”的邮票)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生:邮票
师:对,这是邮票,是一张世界上最早的邮票。(板书:邮票)
同学们看,这张邮票的图案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侧面像,面值1便士,所以呢,又叫“黑便士”。现在看下面的这张邮票,它是现在常用的邮。老师请小朋友们比较这两枚邮票的四周有什么不同?
生:现在的邮票有小孔
师:恩,你们看的真仔细,那你们谁能说说看这些小孔象什么呢?
生:齿孔
师:对,这就叫做:齿孔。(板书:齿孔)
请大家跟着老师读:齿孔。(生跟读)
师:大家别看这小小邮票的齿孔,它的发明还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呢!(补上课题:的故事)
请大家一起读课题。
生读课题
2、初读生字,认字词,写生字
师:读了这个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1:邮票齿孔是故事是个怎么样的故事
生2:邮票齿孔是怎么样发明的。
师:恩,小朋友想知道的真多,那么下面就请大家翻到第62页轻声细读课文,看看有这个故事有趣吗?遇到生字宝宝,借助拼音朋友把生字连成词多读几遍,要把生字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
(学生自渎,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1》学习生字
师:停,小朋友们读得可真认真,课文中的生字宝宝都认识了吗?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识这篇课文的生字宝宝。哪位小朋友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读一读生字词?你愿意读哪个就读哪个!
生当小老师带读
师:小老师读的真不错,还有谁要读吗?(再指名一位学生读)
师:恩,你还要棒!现在你看,拼音朋友没了,你还会读吗?愿意开小火车读吗?火车火车往哪开呀。
生读
师:小朋友们读的都不错,现在只剩下生字了,请你们结合书本相互读给同桌听,有错的地方相帮忙改正。等会请几个小朋友们显示一下你的认字本领。
生相互读生字
师:停,(点名)请你认一下老师出示的生字,并帮他们找个除书本上的朋友之外的朋友,行吗?其他的小朋友在书本上找到相应的生字,划上线!
生1;生2;
师:恩,你认得可真准啊。那谁能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老师指示--裁和撕)
生:......
师:恩,裁字是跟衣服有关系的,所以下面有个衣字,撕是用手的,所以它是提手旁的。
现在我们来做个看看,听听,的游戏好吗?看老师示范,看谁能说的有快又准!
(师动作:拿刀,裁纸,撕纸)
师:一个城市的名字,英国的首都(生:伦敦)
师:下面是个字谜,看哪位小朋友的小脑袋动的最快,听好了,九个洞是什么字呀?
生:究。
师:借一半扔一半,这个就难多了哦,快动动脑筋好好想想。
生:仍。
师:你们真是厉害,一下子就想出来了,比老师快多了呢!好了,小朋友们刚才展示了你们的认字本领,现在就拿出你们的写字功夫,好吗?先拿出书本,翻到第64页,看田字格里的字,你觉得哪个字比较难?哪些字要注意什么?
生1,生2,生3,在他们提的过程中,重复要点,并示范;
(1)“仍”字,简述要点和笔顺,先写单人旁,然后写右边部分,结构是左窄右宽,横折折折钩要一笔写成。
(2)便,使字口要扁,撇要先竖,捺要伸展;
(3)英字撇要出头;式字第四笔是提,不是横,斜钩要美观,看清楚了,别写错哦!
师:仍字会写了吗?
生:会
师:那把书本上有单人旁的字都写好。
(师巡视个别指导)
3、朗读感悟
师:老师发现小朋友的生字学得又快又好,真是聪明,所以,老师想请大家帮我解决一个问题,我读了这篇课文,有一个问题总搞不清楚:究竟是谁发明了邮票打孔机呢?请小朋友们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正确答案,默读时不要发出声音。
(过2分钟)
师:找到答案了吗?谁来说说?
点名回答,学生意见不统一。(如果学生意见统一,老师作为反问方发问,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内容读一读。)
师:你们有两种答案,这样好了,分四人小组讨论,要求:认为是那位先生发明的同学和认为是阿切尔发明的同学分别说出你的理由给小组里的人听听,然后我们在一起讨论!
生四人小组讨论(3分钟,师巡视)
师:停,我请一些小组的同学汇报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点名)
师:你们组是怎 //生: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其他小组发言)
师:读的非常好,找的真仔细。到底是谁发明的呢,老师请大家再仔细的读一读这个故事。
师:现在找到答案了吗?
生:是阿切尔发明的
师:大家都同意邮票打孔机是阿切尔发明的吗?
生:同意。
师:是的,邮票打孔机是阿切尔发明的,那位先生只是起了提示的作用。
好,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段。“阿切尔被那个人在举动吸引住了,......”一起读。
##(学生意见统一)
师:你们都认为是阿切尔发明的吗?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你能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内容读一读吗?
生: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
师:恩,哪句话是很明显的告诉我们了打孔机是阿切尔发明的?
生:他想:要是有。邮票打孔机早出来了。
师:找的可真仔细!现在我们一起朗读这一段:“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一起读。
重点朗读第四自然段,解决的问题:
1、读通语句,感受阿切尔的问题;
2、要是有一台机器能给邮票打孔,不是很好吗?要是--如果//假如
2、使用的时候非常方便。非常--十分//很
3、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立即--马上//立刻代替
4、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仍然--依然//还
朗读课文第一段
1、问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为什么以前的邮票使用很麻烦呢?
4、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小朋友学得都很认真。好了,现在老师想请小朋友回顾一下,上了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生:我认识了很多的生字//生:我知道了是阿切尔发明了邮票打孔机
生:我知道了邮票的齿孔的故事。
5、扩展(机动)
师:我们来看看老师收集的邮票(出示大龙邮票)把书翻到63页,知道这是什么邮票吗?
自己读一下“我知道”的小知识。这上面的三张都是大龙邮票,欣赏一下!
师:老师还收集了其他的一些邮票,你们欣赏一下。(邮票欣赏)
师:(1)有兴趣的小朋友课外可以收集一些好看的珍贵的邮票,当一个小小的集邮迷。它不仅好看还能学到很多知识呢!是集邮的小朋友可以把自己的邮票带来,让大家欣赏欣赏你的作品,分享你们的幸福与愉快!
(2)今天回去后请小朋友们设计一张自己喜欢的带齿孔的邮票!
师:好,下课,小朋友们再见!
20世纪30年代,我的故乡还把铁轮大车当做长途交通工具,我甚至没听说过汽车。一般的家庭里没有钟和表,白天看太阳,夜里听打更人敲梆子报时辰。小孩子对时间的概念是不知道几点钟,只知道几更不顾一切。鸡刚打鸣,天蒙蒙亮,我们就背着书包往学校跑。深沉的夜空,星儿眨动着眼睛。我快走,星儿也紧跟着我快走;我停住脚,星儿也站住不动。星儿代替妈妈送我去上学,我感到很快活。寂静的大街上,只有我模糊的身影移动着,嚓,嚓……前边传来的脚步声,小巷子里又跑出几个影子来,小伙伴们呼唤着、追赶着,奔跑到学校。我们把星星关在门外,就坐在教室里摇晃着身子背诵课文,这节课就是晨读。
那时的教科书课文很简单,第一课:天亮了;第二课:弟弟妹妹快起来……天天朗读,背得烂熟,淘气的`同学坐不住了,老师就利用这时间给我们读课外书,读完一本又读一本。
这位老师长着一副瘦小的身材,清秀的脸有些苍白,一双温柔而又善良的眼睛,时时闪出甜美的微笑。她讲话的声音很轻,但很清晰,仿佛琴弦发出的悦耳声音。她是外省人,住在学校西北角的一间小屋里。清晨,谁第一个到校,就能看见她屋子里的小油灯映到窗纸上的亮光。她一听到教室里有动静,就立刻走出自己的小屋,陪着到校的学生坐在教室里。等同学们都到齐了,她就给我们读有趣的书。每天读一篇,读完了让我们背诵,我们很快就背熟了。老师给我们读冰心的《寄小读者》和朱自清的《背影》,我们都能背出来。老师还读过《万卡》、《爱的教育》等。那些生动的文章,深深打动着我们的心。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老师一字一句地读着,她的声音温柔而又深沉,当她读到最感人的段落时,就停下来沉默着。这时候,几十颗幼小的心灵,就和老师一起思索着,眼睛里含着泪水,回味着作品中的情景。我们的心便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书籍使我们认识了许多可爱的人,熟悉了许多有趣的事情,长了不少见识,了解了世界上的许多地方,欣赏了一幅又一幅悲哀而又感人的画面,在奇异的童话世界里漫游。我们为美好的情感滋润着,常常出神地忘记了自己,忘记了自己是生活在一个偏僻的小镇,忘记了学校是一座破旧的古庙。阴暗而又潮湿的教室仿佛变成了迷人的宫殿,智慧的星在我们心中闪光……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4、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5、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3、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准备:
生字词卡片、罗丹画像、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罗丹是法国著名雕塑家。他的著名雕塑作品有《思想者》、《吻》、《美丽的欧米哀尔》等。他的雕塑作品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望。这样的一位艺术家,他是怎样工作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6课(板书课题),相信大家学完以后,必定会受到深刻的教育。
二、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
1、读准字音。
A、指名拼读。
B、教师范读正音。
C、指导重点字读音。
D、去掉拼音认读。
E、让一名学生当小老师带领认读。
2、识记生字。
A、熟字加偏旁记忆:握、值。
B、熟字减偏旁记忆:揉。
C、熟字组合记忆:启、柔。
3、指导重点生字。
4、生字口头扩词,巩固生字。
5、出示认读字卡,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6、词语释义,积累新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教师朗读课文,边听边标出自然段序号。
2、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3、将意思相同的自然段合并成一部分,想想各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和一位艺术大师的普通见面给了“我”极大的启示。
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具体写“我”在罗丹的工作室,亲眼看到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情景。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写“我”得到的启示。
四、朗读课文,自由感悟体会。
1、自由读。
2、男、女生对读。
3、各小组推荐代表诵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新词。
二、精读课文,探究释疑。
第一部分:
1、学生齐读课文。
2、合作探究。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对艺术大师的普通会面,有何感受?
3、学生汇报交流。
4、老师相机指导。
“然而,和一位艺术大师普通的会面,给了我一个极大的启示,
成为我写作生涯的一个转折点。”
A、“启示”是什么意思?“转折点”是什么意思?
B、什么成为“我”写作生涯的转折点?
5、引导过渡学习:这次会面对“我”能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那么它是一次怎样的会面呢?
第二部分。
1、指名学生分段朗读。
2、引导探究罗丹如何全神贯注工作的。
A、找出文中描写罗丹工作的句子。
B、分析句子,体会含义:
“仔细端详着塑像”中“端详”是什么意思?
说出几个表示看的意思的词语。
能不能将“端详”换成其他的词?
“但审视一会儿,他又喃喃自语道……”这一句说明了什么?
“他每修改一处,就后退一步,细细观察。一会儿,他又把……时而加点泥。”这一句是对罗丹工作的具体描写。
引导学生用“时而……时而……”练习说话。
“半小时过去了,一小时过去了……似乎天地间只有这一项工作。”这句话写了罗丹用了很长的时间进行修改,表明他对工作的全神贯注。
C、再读句子,仔细领悟、体会。
第三部分:
1、全班齐读。
2、合作交流:从此以后,我知道了,不管做什么工作,如果想要做得更完善更有价值的话,就应该像罗丹那样去做。
A、“从此以后”指什么时候以后?
B、“那样去做”指怎样去做?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再听老师朗读。
2、学生自由练读。
3、指名学生朗读。
四、拓展延伸,反省教育:回顾一下自己平时是如何对待学习的,对比罗丹,找寻差距。
板书:
26、罗丹的启示
侧着头仔细端详着塑像
审视之后,喃喃自语
修改塑像:细细观察,时而……时而……
什么都忘记了,似乎……只有这一项工作
启示:如果想要做得更完善,更完美,就要全神贯注地工作。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欣赏叶子的外形之美,感悟叶子的内在之美,学习做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人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欣赏叶子的外形之美,感悟叶子的内在美,学习做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人。
教学准备搜集各种形状的叶子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结合插图初步了解每一节诗歌所讲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师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2、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3、师引导学生质疑:树叶怎么美?什么样的树叶才美?
1、自由读课文。
2、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指读,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2)注意正音。
(3)出示词语卡片,轮读。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二节
1、谁来读?
2、你知道了什么?
3、大树怎样美?
3、指导感情朗读。
(二)学习第三~~八节
1、分自然段读课文。
2、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你看的叶子是怎样的?
理解:形态各异:样子各不同。
4、叶子做着怎样的工作?
理解:奉献:贡献。
5、每个季节的叶子是怎样的?
6、齐读。
(三)学习第九~~~十一节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你知道了什么?
理解:茁壮:强壮、健壮
葱翠:(草木)青翠
输送:运送;从一处运到另一处。
3、齐读。
1、出示词语。
2、出示生字。
3、写这些生字要注意些什么?
4、师范写“异、奉”。
5、指导学生描红。
学生读课题。
交流想知道的内容。
交流,指名回答。
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生字读音。指读,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注意正音。
出示词语卡片,轮读。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自己最喜欢的那一段。
指名学生读第一、二节。
那棵大树很美。
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
学生练习朗读。
学生分小节读课文。(指名读、小组读等)
学生交流。
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
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春天:叶子嫩绿,夏天:叶子肥美,秋天:变黄,冬天:飘零。
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学生回答。
学生理解词语意思。
学生齐读。
学生读词语。
学生认读词语。
学生齐读。
学生仔细看。
学生描红练习。
计:
课后收集树叶,看谁能找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教材简析
《母亲的账单》是长春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小男孩彼得给母亲开了一份账单,索取他每天帮母亲做事的报酬。当小彼得在餐盘旁看到他想要的报酬时,同时也看到了母亲开给他的一份账单,这份账单让小彼得感受到了母爱情深,他惭愧地把索取来的报酬塞进了母亲的口袋。课文切入角度独特,把母爱的无私、无价表现得极为动人,意蕴深长,是一篇人文味很强的文章。
设计意图
“讲读课文的教学,应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教师要更加放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针对本课教学中的难点,主要尝试采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和拓展想象的方法进行突破,同时渗透一些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自主读悟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通过学习讨论,理解母亲的帐单的意思,体会母爱的无私和无价,懂得主动帮助父母做事。
3、培养独立的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母亲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
一、导入课题
1、解读古诗,引入教学。
记得,前不久我们刚学过一首描写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孩子缝补衣服的诗,题目是——《游子吟》。对,今天就让我们再满怀深情地来读一读吧。
2、围绕“报”字引入新课。
还记得诗中的“报”是什么意思吗?我突然想到了另一个和“报”有关的词(板书“报酬”),这又是什么意思?(付出劳动后得到酬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报酬”的故事。
3、出示课题:“母亲的账单”。
一起读一读课题。有没有看见过“账单”?实物照片展示。(对,就是类似这样记载钱物支出和收入事项的单子。)再看看“账”的偏旁你又明白了什么?(账的偏旁是贝字旁,说明和金钱有关系。)
【教材简析】
《太阳》是一篇科普短文,文章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和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说明太阳和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我们要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增长自然知识,学习用联系的眼光看待自然界,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同时接触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
【教材处理】
《太阳》这样的说明文,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不难理解。如果按照常规的教学方法,逐句逐段地阅读分析,课堂气氛会显得枯燥乏味,学生提不起兴趣。为此,我采取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通过阅读去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学习课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探索自然的兴趣,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导学目标】
(一)学生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4、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二)教师技能重点训练目标
1、组织引导学生学习的策略与技能。
2、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策略与技能。
3、利用各种媒体教学的策略与技能。
4、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与技能。
【导学重点】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
【导学难点】
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
【切入点】
太阳有什么特�
第二课时: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学习生字词。
【导学准备】
1、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等。
2、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太阳的资料。
【导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激励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与同学互相交流,教师观察发现学生对太阳的了解程度。
2、教师讲述《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让学生质疑:太阳能不能用箭射下来?为什么?太阳离我们有多远,有多大,有多热?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展示了收集的资料后,对太阳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对神话故事进行质疑,带着疑问进入文本的学习,学生兴趣盎然;组织引导学生学习的策略与技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要求,学生自学:①自读课文,把生字新词画出来,并练习读正确。注意氏读shì ,不读sì ;兽读shòu ,不读sòu ;殖读zhí ,不读zí ;蔬读shū ,不读sū ;较读jiào ,不读jiǎo;②读通句子、课文。
2、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让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3、小组练读课文。小组商议读的形式,可以齐读、轮读,在组内互相正音。
4、各小组轮流朗读课文,看哪一组读得正确、流利。可以小组齐读、开火车读,或派代表朗读,读后进行评议。
【设计意图:学生带着自学要求学习生字,并进行多种形式的朗� 】
5、默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6、师小结:《太阳》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它的特点以及与我们的关系这两方面来写的。现在我们就先来学习太阳的特点。
三、朗读感悟,了解特点
1、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多次的朗读,对课文已有了大致的了解,那谁知道课文的哪些自然段是讲太阳的特点的?
2、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1~3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这些特点写清楚、写明白的,然后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特点认真阅读。
3、合作学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结组,讨论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的。教师深入小组参与讨论,并发现问题,引导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
4、汇报交流。
①学习远的小组汇报,教师就汇报适时引导,播放课件。
看课件做口头练习: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引导学生发现通过列数字、举例子来进行具体说明,其中这些数字要精确、有科学依据。
②学习大的小组汇报,教师相机播放课件。
看课件,说体会:左边是130万个地球,右边是一个太阳,中间以等号连接。教师总结并鼓励学生发现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③学习热的小组进行汇报。
要求这一组学生在听完前两组汇报后,说得要有条理,适当引导说出列数字、打比方和举例子来说明的方法。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利用各种媒体教学的策略与技能。】
5、指导朗读,深入体悟太阳特点及表达方法。
①自己练习朗读感兴趣的段落,要读出太阳的特点。
②同学们都了解了太阳的特点,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第13自然段,好好感受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四、总结
【作业设计】
必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选做:
课外阅读有关太阳的知识,可阅读书籍,也可网上浏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太阳的什么特点,谁来说说?
2、导语:那么,距离我们那样遥远的太阳,又和我们人类有着怎样的密切关系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的第4~8自然段,画出�
3、学生自主阅读,勾画句子,进行汇报。
二、朗读感悟
1、认真阅读第4~8自然段,小组里交流对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的理解。
2、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及生活实际,再想想对这句话的理解。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语文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策略与技能。】
三、全班交流
1、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汇报自己的阅读体会,不必考虑发言内容是否符合课文叙述顺序;可以用课文中的语句,也可以运用搜集到的资料和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没有太阳就没有人类生存所需的一切,就没有自然气候的变化,就没有地球上的一切生命,自然也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3、引导学生读读课后资料袋的内容和选读课文《妙不可言的位置》,增加对太阳的了解。
4、指导背诵课文的最后一段落。
①课件出示课文的最后一段落,学生练习读出对太阳的赞美之情。
②进行多种形式的比赛朗读。
③在熟读的情况下,指导学生将课文的最后一段落背诵下来。
【设计意图:读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同样也是重要方法和手段。语文课堂教学应坚持 】
四、指导书写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片,生开火车读,齐读。
2、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特点,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并给生字扩词。
3、教师范写,边写边强调要注意的重点笔画(抵,不要少写一点;氏,不要多写一点;兽,下面是口不要写成曰或田;疗字下面不要写成子;庄字不要写成压,也不要把厂写成广。)。
4、学生练习写字,写完后,同桌交流评价,写得好的全班展示。
5、读写词语。
【设计意图:要帮助学生形成这样的认识一写字就要把每一个字都写好,并通过评比、展示来激发学生书写生字的兴趣】
五、总结
1、我们对太阳既熟悉,又陌生,因为我们对它的真实情况知道得很少,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它,揭开它的奥秘。有的问题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找答案,有的问题我们可以从网上查询,有的问题现在还是一个谜,要等同学们长大后去探索。老师相信,只要同学们主动学习,将来一定能用更先进的科学技术,让太阳更�
【作业设计】
必做:
1、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书写生字词。
选做:
练习写《太阳的自述》,向人们介绍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地球
远
大
热
太阳
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