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设计方法论文范文最新13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现代设计方法】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现代展示空间设计论文
一、展示设计中的色彩
可以说,展示色彩是展示形式中比较重要的一个表达元素,它能够借助色彩的对比和调节作用来营造完美的展示氛围,有利于观众在特定的展示氛围内获得对展品以及展示空间良好的视觉反应和心理感受。此外,合理的色彩展示还能够起到良好的指示性和导向性作用,具有较强的识别性,这对于一些参展的企业来说是大有益处的。因此,现代展示空间要学会合理地利用和搭配展示色彩,要对展示色彩的具体构成有所了解,这样才能为展示设计增光添彩,才能满足自身以及受众的双重需求。具体而言,展示色彩主要由空间界面色彩、展具色彩以及照明色彩三方面有机结合而成,其详细分析如下:其一,空间界面色彩。空间界面色彩是指吊顶、墙面以及地面的色彩,它们通常作为背景来衬托展品,以构造出独特的色彩氛围。一般而言,空间界面色彩既可以选择与展示主题同调的色彩,也可以采用色彩比较淡雅的中性色调,并要根据具体的展示需要对展示色彩的色调以及色块面积进行调整,以获得和谐的视觉效果。例如,商场里儿童区的地面、墙面以及吊顶等空间界面多采用鲜艳、明亮的颜色,这符合儿童的审美观点,有利于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其二,展具色彩。在现代空间展示中,展具是展品的直接承载物,它的色彩对展品的呈现起着直接的衬托作用。一方面,展具色彩可以与展厅背景色彩保持协调统一;另一方面,其也可以与背景色彩形成对比,以营造出鲜明的视觉中心。例如,博物馆陈列品的展具色彩一般采用和白色背景墙相一致的乳白色或是浅米色等色彩,既简洁大方,又迎合了展览需要。其三,照明色彩。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照明色彩赋予了整体展示空间强大的表现力,其光色结合的影像效果能够瞬间提升展品的柔和曼妙性,对受众视觉起着间接的影响作用。例如,中国电影博物馆中央圆厅的照明色彩就极具特色,其选用了不断变化的多种色彩,打造了一种华美鲜艳的`灯光效果,能让受众在游览的过程中不断收获惊喜。
二、展示设计中的版面
除空间和色彩外,版面也是展示设计的主要形式语言之一,是体现展示效果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展示传达的一个重要载体。与平面设计中的版面不同,展示设计中的版面不仅仅包含点、线、面等构成要素,而且还包括了形体、材质、空间表现手法以及版面组合等其他元素,同时还更加强调版面构成要素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一般而言,版面设计由展板、展墙等立体界面构成,上面可以放置组版、文字、图片图表、版面装饰图案等元素,这样既可以为受众提供多种形态的展示造型,又可以利用不同的展面内容将大的展示空间分隔为不同的小空间,从而丰富了现代展示空间的内容。经过大量的实践研究和资料阅读,笔者在此从“文字”以及“装饰图案”这两个方面对现代展示空间形式中的版面语言做一论述。其一,展示版面中的文字。文字是现代展示空间设计中信息传达的直接载体,每一个展示空间或多或少都会有文字的存在,甚至有的展厅就直接大范围地采用了纯文字形态,其中书写流畅、简单、优雅的英文字体更是得到了广大设计师的青睐。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将文字应用到整个展示空间的过程中要做到风格统一、层次分明、主次有序、规整有序。如在对历史文化博物馆这种类型的展示空间进行版面设计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到历史文化博物馆的展馆性质以及展览内容,此时就不适宜采用英文字体,而比较适合采用一些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等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字,以契合该展示空间的主题和内容。其二,展示版面中的装饰。现代展示空间中的版面装饰主要是利用线条、图案、色块、纹样等绘制而成的墙画、板画、题花、尾花等,以此来衬托展示空间,起到装饰、美化展示空间的艺术效果。通常而言,现代展示空间所占的面积较大,因而空白的墙面、展墙、展板等出现的频率也就多一些,设计师因此在这些版面上会绘制出大量的装饰图案,这一方面缓解了展示空间的空洞性、冰冷性;另一方面也是对现代展示空间内容的补充,是展示空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上海世博会波兰馆的外墙就铺满了波兰民间传统剪纸的镂空花纹,整个展示空间看上去就像一幅立体的民间剪纸,版面设计中这种图案纹样的应用不仅吸引了游客的驻足停留,而且还将波兰的民俗风情演绎得淋漓尽致,可谓一举多得。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展示空间设计是一个复杂的体系,需要借助多种形式语言的交叉和融合,才能够实现展示内容的完美呈现。作为一名现代展示空间设计师,我们要合理利用设计形式法则,不断更新设计理念和技术表现手段,以便更好地促进现代展示空间的创新发展。
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论文
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存在着非常广阔的研究空间,由于只有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才能够产生有效的方法,而为了保证方法的实现是工具的主要开发目的,�
相对任何时期而言,现代设计在制造业中的作用都显得更加的突出,甚至有人说,设计的竞争属于制造业竞争的焦点,现在要想将一些设计任务完成就需要涉及到更加广泛以及更加复杂的知识领域。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每一个企业都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而用户对产品的要求也就有了多样化以及个性化的特点,因此极大地拓展了产品创新的空间,而且也对产品具有了越来越高的创新要求,产品也涉及到了越来越大的复杂程度。而传统的设计理论和方法已经无法使这样一种设计活动的要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因此出现了很多新社的设计理论和方法,有鉴于此,本文对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设计过程理论的研究
对设计过程构成和任务进行研究的理论就是设计过程理论,现代设计理论中的过程理论已经比较成熟,并且已经出现了大量的研究。然而设计过程在其中的一些研究显得太过复杂,实际上设计过程的复杂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涉及的对象的复杂程度,同时也与可能涉及到智力资源的复杂程度有关,因此不能够对设计过程的复杂程度进行一概而论。不管是复杂设计也好,简单的设计也好,都可以很简单地讲清楚其过程构成和任务。我们都清楚,现在创新设计的说法非常流行,那么既然存在着创新设计,也就意味着“不”创新的设计的存在。然而实际上这种理解严重的危害到了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创新是设计的灵魂是设计过程理论必须要遵守的一个原则,这样才能够符合设计的竞争是制造业竞争的焦点这样的一个时代特征。除此之外,从垂直水平转变的资源结构也会导致设计过程和任务出现相应的变化,这是由于分布式智力资源环境下的设计很多都会需要通过对外源的利用才能够完成,也就是说需要不同利益方提供的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够完成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任务的最优分解,也就是资源的最优配置以及过程的最优划分等问题。
性能需求驱动理论的研究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将别人不能制造的产品制造出来是设计的主要任务,这是竞争的需要,因此设计追求的首要目标就是使人们对性能的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也就是说,性能需求推动了设计的发展,其中包括在设计过程中的知识服务准备、提供知识服务以及请求知识服务等。
在这里要讨论一下什么是性能,作为一个被广泛应用的词,性能对于不同的人而言会具有不同的理解,严格的来讲,质量和功能的集成才是性能。功能实现和保持性的度量就是质量的定义。设计对象在全生命周期设计中属于一个时变系统,也就是说,质量和功能都属于时间函数而对这个函数进行预测和控制就是全生命周期设计的主要任务,同时还要对约束条件有关的变量进行控制和预测,比如成本、环境友好、机器以及人,这就直接导致现在的设计具有越来越复杂的任务,并且与很多有待获取的新知识有所涉及。真正意义上的全生命周期设计现在很多作品的设计过程中无法实现,导致这种情况的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将足够的知识和知识获取手段准备好,然而全生命周期设计却是设计者必须要追求的一个目标。用户一般都是立足于性能从而产生对作品的要求,同时性能也是设计的起点和完成标志,所以对整个设计过程进行控制的基本特征就变成了性能特征。由于无法直接找到满足一些复杂产品的性能需求的解,而是必须要利用一系列的功能分解以及非常多分功能的实现,也就是说设计的很多子过程,才能够最终保证产品性能需求的实现。
在各个子过程中性能驱动有时候表现为功能需求驱动,有时候又表现为质量需求驱动,而有时候有表现为质量需求和功能需求的交替驱动。如同上面所说的一样,其主要的来源可能来自于外源,也有可能属于一种知识服务,还有可能属于两外一个产品或者设计,因此知识的载体可能是每一个设计和产片,同时其也可能属于一种隐含的知识,这样要想将服务和评估得到的可能解找出来,就需要到外界去,也就是要将以使其性能需求得到满足为接受的标准以及性能需求驱动。
摘要:日用陶瓷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常用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日用陶瓷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其经济实惠,还要使其成为家中具有审美价值的观赏品。因此,在日用陶瓷设计中,我们要不断总结先进的设计经验,还要与时俱进,要时刻关注日用陶瓷产品的发展方向,更新自己的设计理念,以便设计出更多符合人们需求的产品。
关键词:日用陶瓷;分类;设计理念
日用陶瓷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一直以来,陶瓷设计师们都没有停止对日用陶瓷设计的探索,而且随着人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日益提高,传统的“实用、经济”的设计理念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需要及时更新和补充新的设计理念,不同的设计理念使得现在的日用陶瓷设计向多元侧重、互融共生发展。下面笔者就谈谈现代日用陶瓷的设计理念,希望能够为陶瓷设计者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借鉴。
一、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理念
日用陶瓷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瓷器产品,包括餐具、茶具、酒具、咖啡具等,这些器具造型多样、细腻光滑、色彩明丽,而且便于清洗,能够长期使用。日用陶瓷产品是根据人们的生活需求不断演变而来的,因此日用陶瓷产品的设计应当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为目的,遵循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人性化的设计是指使日用陶瓷产品符合人们的日常行为应用,同时满足人们对产品的情感需求,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结构造型人性化。设计者应当对加工工艺和制作材料进行整合,并结合人体工学的相关知识,重点考虑人们在使用日用陶瓷产品时是否趁手,要保证其易拿、易用、易放。在满足人们正常需求的同时,设计者还要考虑产品的形体变化、构件形体,以及比例关系等,并对产品的细节部位进行处理,如器具的口部和底部等。其次,要根据消费群体的不同进行人性化的设计。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宗教信仰,人们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不同,而不同的生活习惯又影响了他们的消费理念。因此,日常陶瓷设计者应当依据市场需求,以及不同人群的消费心理、生活习惯开展人性化的设计。比如,可以根据根据年龄段的不同来设计日用陶瓷产品,针对中老年人人,陶瓷产品设计应当以实用性为主,色彩和造型方面设计则要放在次要位置;针对青年人,设计者应当根据他们的需求,设计具有造型独特、色彩时尚的陶瓷产品;针对少年儿童,设计者应当根据他们天真可爱、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使陶瓷产品具有趣味性,要选用明亮鲜艳的色彩,另外,为了便于儿童使用,应当尽量设计功能单一、结构比例适中的陶瓷产品。
二、时尚性的设计理念
日用陶瓷注重实用性,这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创作习惯,但是,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从单纯注重日用陶瓷产品的实用性,变为既关注它的耐用,又追求其外形的美观,如独特的造型、新颖的图案、亮丽色彩,等等。在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今天,时尚性的、多样化的、高品质的日用陶瓷用品已经进入到了平民百姓的生活中,这表明人们的消费观念在与时俱进。因此,现代日用陶瓷产品设计者,更应当跟随时代潮流,具备时尚性的设计理念,设计出更多符合人们需求的产品。这里的时尚性并不是追求个性、特立独行,而是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当前,日用陶瓷产品引起了众人的关注,并不是因为其实用性,而是它体现了中国传统陶瓷文化与现代工业的结合,尤其是一些具有收藏价值的日用陶瓷产品,集实用性、观赏性、收藏价值于一体,开辟了日用陶瓷产品的发展方向,而且使人们耳目一新。比如,把鱼盘制作成鱼的形状,将做好的整条鱼放置其中,犹如鱼在盘中游;还有紫砂壶既可 此外,在设计现代日用陶瓷产品时,如果能够把传统与时尚结合起来,既能够保持产品的传统特质和风格,又能够突出其文化气息和时代特色,既符合市场的需求,又通过具有时代感的图案、造型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引起他们的购买欲望。比如,设计日用陶瓷产品时,或以动物、人物组合,或以花草、树木组合,或以抽象派、卡通式组合,进而推出多款、多系列产品,使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
三、艺术审美的设计理念
陶瓷作为传承了千年的艺术文化,焕发着经久不衰的魅力。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往的陶瓷制品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为了迎合市场需求,日用陶瓷设计应当根据社会的发展与变化,通过艺术化的造型和装饰设计,设计出实用性、观赏性、个性较强的产品,以此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使人们在使用陶瓷产品时能够获得视觉上的美感享受和精神上的愉悦,进一步增强人们的购买欲望。比如,日用陶瓷要根据不同造型来设计图案,加入人物、山水、花鸟走兽、宗教及神话传说等,还要根据不同的图案来设计搭配色彩,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融国画、油画色彩运用为一体,达到造型别致、工艺精湛、内涵厚重的艺术效果。如具有现代时装特色的日用陶瓷如同披上了美丽的衣裳,经典、时尚、高雅、华贵;富有幻想色彩的日用陶瓷,如梦如幻,如诗如画。此外,在色彩上大胆革新,将绚丽缤纷的颜色直接融入瓷土之中,再现了“浓装淡抹总相宜”的效果。
四、独创性的设计理念
独创性是指设计者要设计出前所未有的日用陶瓷产品,要� 当前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已经运用到了各个领域,陶瓷产业也不例外,可以说,现代日用陶瓷产品是艺术设计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体,设计者应当立足于科学技术,在日用陶瓷产品的艺术形式上大做文章,这样才能够创作出独特的、创新的、有生命力的、有附加价值的日用陶瓷产品,才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的生活需求和审美要求。如日本的日用陶瓷设计,造型独特、品种丰富、花面装饰日新月异,每一种造型饰30个内容、形式不同的花面,新奇的装饰比比皆是。而我国的日用陶瓷设计缺乏独创性,停留在仿制和来样加工的水平上,导致产品造型设计雷同,花色品种单调,无法满足国际、国内市场消费者的多样化的生活要求,必将逐渐失去销售市场。现代日用陶瓷设计的独创性,主要依靠形体构造、材质肌理、装饰纹样、装饰色彩、装饰方法、以及造型部位与部位之间、不同品种之间组合后的协调、节奏、韵律等因素,唤起人们在形象思维中建造新的审美世界来体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陶器的国家之一,但是在现代科技社会,我国的日用陶瓷用品的国际地位比较落后,为了增强我国的日用陶瓷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我们应当不断学习先进的生产工艺,还有不断吸收先进的设计思想和理念,同时也结合我国的传统文化,争取设计出具有实用功能、体现科技水平、符合时代需求且有独特文化气息的现代日用陶瓷产品,进而促使我国的陶瓷产品具有一定的国际地位。
作者:门爽 单位: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和应用能力日益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推进信息技术在各门学科中的应用,旨在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课堂情境。“多媒体教学”即运用多种教学媒体技术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视、幻灯投影、电脑、录像、录音机等声光电先进教学设备于教学过程之中。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但可以营造氛围,激发学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而且可以创设新颖的情境,释疑解难,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在英语教学中,合理适时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创设学习英语的情境,解决了英语教学视听等相关教学问题,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在运用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频率要适当,媒体的使用和课件的设计要合理,要正确处理好教师讲授、教学多种要素使用与多媒体使用之间的关系。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教育和方法的多样化、新颖性、趣味性是激活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而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提供直观、多彩、生动的形象,则使课堂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能直接激活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英语的大环境,让他们能走进广泛的英语世界,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多彩的英语的奥妙。
一、多媒体英语教学应遵循自主学习方法
求知者是认知的主体,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语言学习的能力,教师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要确定学习目标,确定内容进度,选择方法技巧,监控学习过程,评估学习效果。自主学习以学习者为主体,让学习者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习惯去合理的安排计划。多媒体计算机引入课堂,教学由注入式变为启发式,不仅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师生的行为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教师的任务就如道格拉斯布朗所说的“guiding and facilitating leaning ,enabling the learner to learn, setting the 1
condition for learning”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教学的设计者,学习的引导者,从某种程度上说还是交际的合作者。而学生也一改被动的学习地位,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好处
1.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出现,使教师改变了以往的单一黑板教学方式,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声音、动画、短片等方式配合教学,这样不仅丰富了教学形式,而且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
2.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思维空间
中学英语教学中多媒体手段应用的关键在于充分体现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多媒体教学采用的是图文并茂同步教学方式,有效的提高了语言的学习环境,可以让学生感觉身临其境,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并利用语言,有利于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得以进行大容量的仿真交际。在学生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其直接用英语思维的能力经常得到锻炼,因而能更有效地提高其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我们都知道语言的学习受环境影响很大,从宝宝出生到咿呀学语直至语言系统的完善都是环境熏陶的结果,由此可见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所创造的良好的语言环境对语言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3.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效率意味着“高密度”和“快节奏”。“高密度”是指“学生外语实践的量大、面宽”,而“快节奏”指“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教学节奏明快,练习转换、环节交替紧凑。我们知道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黑板教学相比,大大节约了教师在课堂中的描述及抄写时间,很多描绘性的板书,可以由老师在课前备课的时候直接储存到多媒体课件中,从而使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能够接收到更多的训练,减少了老师板书、学生等待的时间,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4.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学生认知图式的建构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结合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教给学生一些外国(特别是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如历史、文学、生活方式、民俗、价值观念等等)。交际是一个双向的心理过程需要一定的图式为前提。从某种意义上讲,图式即背景知识,其中文化因素是背景知识的重要方面。“学外语而不懂其文化,等于记住了一连串没有实际意义的符号,很难有效地加以运用,而且每每用错”,“而语言课堂就是联系语言和文化的场所。在中国尤其如此,因为课堂是学外语的主要场所”。但是,“文化内容的融入也只能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因而在起始阶段就应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多媒体技术是视频图像、音响、图形和文本借助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而实现的有机结合,再加上网上资源的充分利用,它能将社会、文化背景等人文因素形象化、具体化,因而有利于学生认知图式的构建。
5, 多媒休技术的应用促使教师更多地进行教学反思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需要中学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因而对教师也是一个挑战。教师应主动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学生的知识面很广,运用语言能力也较以前的学生强。教师在自己的业务进修中,多媒体技术应是一门“必修课”。教学设施是要人来用的,接受过培训的教师要大胆使用。例如多媒体的使用,起初也许不会用动画或交互功能,但用总比不用好。在基本学会了多媒体的使用后,教师还有很多课题需要研究,如多媒体环境下“学习环境个别化”、“学习课程探索化”、“课堂教学学生中心化”、“班级授课制条件下个别化教学”等命题。教师须选准起点,瞄准目标,不断探索,不断反思逐渐走向成熟。
三、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 多媒体技术不仅是教学的一个改革,也是现代教育的一次发展,它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更加科学合理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目前的多媒体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
1.多媒体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授课的宗旨,即“学生为主,老师为辅”,老师起着引导和督促的作用。但在此过程中教师更多的变成了多媒体的“工具”,因为内容具有多样性,在教学中老师很少提出或没有时间提问。于是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师未能得知,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在进行多媒体教学中此点问题应加注意。
2.教师在课堂上过多依赖于多媒体课件
现在各种英语教材基本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课件,课件内容形式多样,动画图片很容易吸引学生,很有实用性,比传统的教学形式好多了,用起来也方便了。因而,有的教师就省去了备课的环节,单纯的依靠课件中的内容进行教授,虽然 3
课件也是很多人智慧的结晶,但是对于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因材施教”,所以教师不应该单纯的依靠课件,应该将课件作为基础进行不同的多媒体教学,尽可能照顾到每位学生的学习。
3.缺乏优秀的多媒体教学软件
多媒体课件问题也是影响多媒体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与教材配套的优秀课件很少。现有的一些多媒体课件要
4.学生变成抄写员
由于教师提前做好课件,上课的时候进行演示,这个时候学生看到的课件中的内容便抄写,没有足够时间思考,不能达到教学效果;而另一方面,由于课件内容繁多而每课时内容又得讲完,所以有的时候学生还没有抄完这页就过去了,造成了听前不听后,结果什么都未听懂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四、多媒体教学中应采取的策略
多媒体教学形式转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自主性,提高了教学效果,但针对于多媒体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控制课堂进度
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要分清主次,将重点与难点加以强调告之学生,多用时间、多加练习,增加互动性,使课堂更加活跃,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2.公开课件
学生可以提前在网上看到老师上课所用到的课件,便于课前预习,避免学生在课堂上单纯记笔记,而不去思考,影响学习质量。
3.创新课件
教师如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手段自行研发适合本班学生的课件,相信定能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仅对于教学有帮助,而且对于多媒体的发展也是有利的。
五、总结
英语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辅助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基于多媒 4
体和网络辅助的教学模式为学习者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多媒体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变得主动而富有意义,有了更多的超越传统课堂的师生间的互动,学生间互动甚至人机之间的互动,培养了他们之间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中学英语教师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和培训,以更好地掌握网络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和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这是对英语教学的一次革新。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不断学习,提高对多媒体教学理论的认识,明确多媒体教学的目的,充分发挥其优势,以便更好的为教学服务,为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汤岳。多媒体技术。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俞真。运用多媒体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初探。外语与外语教学,.8
3. 张丽,《浅谈英语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4. 齐瑾,《英语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利与弊》
5,陈文,《谈谈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6,王东梅,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论现代英语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7,丁火英,《浅析多媒体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8, 英语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优势和需注意的问题
现代产品生态设计的论文
【摘要】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人们开始探索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生态设计应运而生� 本文论述了生态设计的内涵及产品设计理念的演变历程,在此基础上,对产品生态设计的方法和我国企业如何开展产品生态设计进行了探索性分析。
【关键词】生态设计 产品设计 产品生态设计
设计活动是为了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然而,工业化所引发的高消费、高能耗却违背了设计的根本目的。为了人类未来的生活可持续性,人们开始提倡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绿化环境。在设计界,更加提倡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设计。美化环境、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成为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有人称之为“循环再生”设计,表明设计不仅仅是为产品设计而设计,也要为人类和自然的和谐生存设计。生态设计的思想由此应运而生。
一、生态设计涵义
生态设计也称之为生命周期设计,即利用生态学的思想,在产品生命周期内优先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除了考虑产品的性能、质量和成本外,还要考虑产品的回收和处理,同时也要考虑到产品的经济性、功能性和审美等因素。在以往的现代意识驱动下,人们追求更新、更好、更高级的产品。产品的不断更新,以刺激消费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目标,追求人均占有的则富和能源,这些价值代表了现代化。在这种价值观念的驱使下,设计的产品往往寿命很短,不把产品的使用寿命放在第一位,无视后续的产品生产及使用过程中的资源消耗以及对环境的影响。但是,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设计对环保所起的重要作用,与环境友好的生态设计成为关注的焦点,从重新发现简朴,节制复杂性,优先使用来源充分、易再生、对人类和环境无害的材料,设计寿命长的产品,在未来设计中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生态设计。
二、产品设计理念的演变历程
1.传统产品设计理念
产品设计是一个将人的某种目的或需要转换为一个具体的物理形式或工具的过程。传统的产品设计理念,是以人为中心,以满足人的需求和解决问题为出发点,无视后续的产品生产及使用过程中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以及对环境的污染。传统的产品设计一般包括产品功能需求分析、产品规格定义、设计方案实施、参考产品评价4个阶段。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市场消费需求、产品质量、成本、制造技术的可行性等,很少考虑节省能源、资源再生利用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产品绿色设计理念
为确保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旨在保护环境的'“绿色”行动在世界各国纷纷兴起。“绿色设计”、“绿色产品”、“绿色制造”等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层出不穷。产品绿色设计是指在产品的设计意识、设计定位及设计方法等问题上,将生态意识、环境因素融入到整个设计理念中,即在产品生命周期内,优先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产品生态设计理念
由于绿色设计的局限,现代意义上的生态设计成为设计时尚。这种设计在产品生命周期内优先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除了考虑产品的性能、质量和成本外,还考虑产品的回收与处理,以及产品的经济性、功能性和审美等因素,从而设计出对环境友好又能满足人的需求的产品。在具体实施上就是将工业生产过程比拟为一个自然的生态系统,对系统的输入与产出进行综合平衡,而在这一平衡过程中需要进行整个寿命周期分析,即产品全生命周期分析,从而设计出安全可靠且具有耐久性的产品。
三、产品生态设计的方法
1.注重材料的性能。在产品满足设计功能的前提下,在制造、使用过程中材料、能源消耗得越少越好,对环境影响越小越好。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对空气的影响、水的消耗量和对水的污染、对土壤的影响、制造和使用时的发热和能量的消耗、废物再生可能性、使用寿命等等。德国标准研究所提出,与传统产品相比,对环境友好的产品应当满足使用要求。在制造、应用和回收处理中需要较少的资源,对环境造成较少的负担。这就是说除了高性能质量外,生态产品还要求产品的生态质量,产品制造过程中的生态制造以及回收处理的生态化。
2.选择对环境友好的材料。以来源充分自然生长的、对人体无害的、节省能源的材料来满足产品功能的需要,以最少的用料实现最佳的效果。TBM PS/2E微机的零部件百分之百可以回收重新利用,被称为绿色PC机。1994年德国公司Foron设计了无氟冰箱,它采用简单碳氢化合物物丙烷、丁烷作为制冷剂,首先使压缩机把它液化,然后让它汽化吸热,这种冰箱减少了70%的能耗,达到了既对环境无害又节约能源的双重功效。
四、我国企业如何开展产品生态设计
1.将产品生态设计纳入到企业战略管理层次中。产品的生态设计涉及企业各个部门,最关键的是得到企业领导的认可和支持。只有将产品生态设计纳入企业战略管理层次中,才能真正提高产品环境绩效。主要原因是致力于长期的产品设计战略可以较早地发现未来可能出现的环境机会和威胁,可以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环境绩效和企业竞争力。
2.注重企业内部合作。产品生态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产品设计部门是生态设计的关键,但采购部门选购材料,生产部门生产产品,营销部门最终销售产品,这些部门都对产品的环境绩效起着不同的作用。目前,我国企业应该重视生态设计中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如研发部门提出的设计方案需要得到企业内部其他各个部门的认可并提出意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生态设计的成功实施并切实有利于提高企业产品的环境绩效,提升企业的绿色形象和国际竞争力。
3.加强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进行产品的生态设计,必须考虑上游供应商的生态设计状况,与环境效益良好的供应商紧密合作,才能真正生产出环境效益良好的产品。同时,只有对产品进行生态设计,才能成为重视环境效益的下游企业的供应商。
我国企业可以借鉴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对于生产最终产品的企业,对上游企业的环境绩效进行评估,并把结果集成到产品生态设计中,实现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环境绩效,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于生产中间产品的企业,通过产品生态设计,改进产品的环境绩效,从而争取成为国外企业长期稳定的供应商。
参考文献:
[1]王庆斌。绿色包装之绿色设计[J].郑州工程学院学报,2001,(2):64-67.
[2]耿勇。生态设计策略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3,(1):82-87.
[3]李琴,周文建。产品绿色设计的生态学补充[J].包装工程,2005, (2) :166-168.
现代标志设计论文
内容摘要:在设计过程中,各设计领域风格的相互交融已成为设计风格变化的主题之一,在一种设计领域中,作为传统风格的表现手段放到另外的设计领域中也许 标志设计的立体化带来了一场新的“视觉革命”,标志设计进入三维领域也是发展的必然,它将在标志设计领域竖起一面前卫的旗帜,开辟一个前人未有涉足的领域。
关 键 词:奥普艺术 标志设计 视觉空间
在全球化带来的生活方式趋同的过程中,世界各国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速度越来越快。在这种形势下,标志的直观、形象、不受语言文字障碍等特性充分地发挥出� 与此同时,标志设计的色彩、造型以及思想理念也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在这个显示标志个性化的设计时代,如何应对甚至引领设计潮流呢?我们都知道,在设计过程中,各设计领域风格的相互交融已成为我们设计风格变化的主题之一,所以,涉足多领域、多实践将会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
关于奥普艺术
奥普艺术(OPArt),又被称作“视幻艺术”或“光效应艺术”,是以几何形象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光色效果,表现运动幻觉的一种抽象艺术。它采用黑白或彩色几何形体的复杂排列、对比、交错或重叠等手法,画面形式感强烈,色彩富有运动性,从而使视神经在与画面图形的接触中产生视幻效果,让观众得到闪烁、流动、旋转、放射等运动的感觉,使静止的画面产生炫目流动的动感效果。
这种艺术同时兴起于欧洲各国,曾对美国等国家的工艺美术、银幕艺术有着积极的影响,它打破了纯绘画艺术和装饰图案艺术之间的界限,成为流行的一种标签。艺术家以此证明诉诸视觉的艺术品与探究知觉心理的科学之间并无严格的分界,用严谨的科学设计亦可激活视觉神经,通过视觉作用唤起并组合成视觉形象,达到另一种同样动人的艺术体验。
关于标志设计
标志设计是表明某种意义特征的记号、标记。它的表现手段是利用图形以及文字来构成具体可见的象征性的`视觉符号,并将这一视觉符号中的内容、信息、观念传达出去,影响观者的态度、看法和情感等,从而达到树立品牌、形象的目的。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设计手段被极大地提高了,标志设计创意的领域也明显被拓宽。纵览当今的标志设计,形式精彩纷呈,应用范围更为广阔,特别是在印刷、复制技术方面,现代标志的设计者不必有太多的顾虑限制。纯平面的标志图形在某种程度上似乎已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与市场的要求。与此同时,标志设计的色彩、造型以及思想理念也均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其形式上也经历了由复杂繁琐转向明快简洁,由绘画形象转向图案格式,由具象转向抽象的过程。那么,如何加强标志的视觉特征,增强视觉冲击力以便强化大众的记忆呢?这就要求我们在标志设计的过程中善于利用其形、色、光、材质来首先吸引人们的视线,并造成深刻的视觉印象。
将奥普艺术为“我”所用
标志不属于纯艺术范畴,从传播学和功利角度出发,标志和其他形象化艺术有一定程度的共性,更具有强烈的个性,它有自己独特的具象化语言,又有其独特的抽象化表现,无差别的艺术形式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任何艺术形式都有其自身可循的艺术规律。同样概念的具象与抽象,表现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往往有许多不尽相同的表达方式和视觉效果。
通过研究分析奥普艺术作品,我们可以找出一定的视觉规律,特别是平面构成的结构规律和韵律规律。平面构成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构成的,韵律的构成具有积极的生气。在构成中,韵律常伴节奏同时出现,在同一要素周期性反复出现时会形成运动感,因此我们可以合理地借鉴奥普艺术的一些方法与原则为“我”所用,在设计标志时恰到好处地创造标志图形的视觉空间感。视觉空间感的构成,就是要打破日常视觉经验的束缚,利用特殊的表现技巧,使想象的、陌生的形体获得与之相吻合的空间环境,在几乎荒诞和非现实的构想中形成一个视觉世界,给画面创造新的视觉空间带来另一种可能性。
通过以上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种创造标志视觉空间感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幻觉空间:形象不与画面平行,在平面中产生立体幻觉。如:一个形象重叠到另一个形象之上时,就会产生一前一后的感觉,这也就是平面的深度感。这样的画面结构虽然简单,却在形的大小、数量和空间的组织上具有无穷的变化,使画面产生一种秩序性及反复性的美感。如(图一)加拿大CBC电台:标志图形以C为设计要素,分别向四周发散,形成视幻效果,体现CBC电台在不断传播信息。
2.暧昧空间:暧昧空间可以在平面中创造出奇特的空间,变不可视为可视,违反正常空间观念的不同形态的组合,便可产生似是而非的矛盾空间印象,新的形态与观念也随之产生了,这也就是利用视觉差异创造新空间的目的,也是创造具有空间感标志图形的有效方法之一。
3.线条空间:通过线大小、形状和位置的变化,在平面上寻求一种空间感和运动感。这些并置的线条按一定规律排列形成波纹或几何形画面,造成了视知觉的运动感和闪烁感,使视觉神经在与画面的接触中产生空间立体感。
4.重复构成空间:重复构成就是用简单的几何形要素,如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等进行重复性的排列方式,其迷人之处在于以简单的结构产生复杂而丰富的视觉效果。
结语:创新之乐
标志设计虽受本身所要表达内容的限制,但它的制约也正是它的创意特色。在设计过程中,各设计领域风格的互相交融已成为设计风格变化的主题之一,在一种设计领域中作为传统风格的表现手段放到另外的设计领域中也许 优秀的标志设计,正是把它的制约转换成为新颖、独特的契机,以丰富的知识积淀、以发散的创新思维、以巧妙的构思顺应制约,完美地体现标志所要表达的视觉含义,使其成为一个区别于其他符号的独立生命。因此,在标志设计中,我们可以吸取各风格流派的精华恰当地为标志设计所用,使现代标志设计拥有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腾守尧译,《艺术与视知觉》,四川人民出版社,版。
[2]门德来,《现代标志设计 创意与表现》,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版。
[3]杨改学,《现代视觉媒体美术》,高等教育出版社,版。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可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从而化难为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正确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多媒体技术
正文:
一、多媒体教学的定义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和应用能力日益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推进信息技术在各门学科中的应用,旨在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课堂情境。“多媒体教学”即运用多种教学媒体技术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视、幻灯投影、电脑、录像、录音机等声光电先进教学设备于教学过程之中。
二、多媒体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释疑解难,而且可以创设情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引起情感的共鸣,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1.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直观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直观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时的创新欲望和潜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全方位地调动小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
2.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新颖的情境,释疑解难。
情境可摆脱时空的限制,形、声、情并茂。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成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我们教学的难点,运用多媒体技术这一方面的功能,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由此可见,应用多媒体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不可顾此失彼,不可滥用多媒体技术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滥用多媒体技术,过多依赖大量繁杂、色彩艳丽的图片等来忽视学生的思维活动,甚至用电脑的机器活动代替学生的思维活动,就有可能会压制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如何更好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小学语文教学服务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建立适应新课程体系需要的教学理念,走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指导学生,帮助学生,与学生对话,与学生分担成功的快乐或失败的经验,让语文课� 而正确适度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就是途径之一。
1.应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将“说”与“识”相结合。 识字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由于汉字音、形脱节、结构复杂,类似性大,多音多义字不少,学生学习起来有很大的困难。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单纯的识字、学词、学句更是枯燥无味。因此,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一直是重点和难点。考虑到低年级学生学习的汉字中许多都是源于日常生活,比如家庭环境中的文字符号,社区、亲友的姓名用字,动、植物的名称用字等等。因此,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根据汉字创设出具体的情境,把汉字的音、形、义与学生认识的事物、环境等语言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说”与“识”相结合。
比如,可以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整体感知,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生字字音。利用课件让学生观看介绍动物的影片,然后自由介绍这种动物,或是用一个词来说,并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巩固生字字音。在给动物找名字的的游戏中,再用合适的词来说各种动物。这样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既运用了原有的知识,又可将别人说的新的词语积累起来。让学生在练说的过程中,扩展对一些其他动物的了解。
2.应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正确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西湖》,是一篇景点介绍的说明文,主要描述了浙江杭州的著名风景区-西湖的美丽景色。但是,课文中所提及的那清澈的湖底、秀丽的湖面、童话般的仙境是许多学生未曾见过也难以想象的,如果在教学中只出现课文插图,就很难唤起学生的感觉美,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此时,如果应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能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进行综合处理和强大交互式的特点,向学生展示杭州西湖的地理位置、历史变革和著名景点,刺激他们的视、听觉神经,让他们领略到西湖的无限风光,就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要了解课文、学习课文、探究课文的欲望。这种教学效果是一般插图远不能达到的。
再如课文《北大荒的秋天》,如果仅仅从文章标题和教材内容的角度对文章进行分析和讲解,学生会觉得枯燥、难以理解。那么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同学们“实地”观察和探访北大荒,可以亲身感受北大荒的秋天,这既适应了中年级学生学习知识的特点,又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情趣性,在实践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应用多媒体技术延伸课文内容,拓展课文知识。
一篇课文只是教学的一个例文,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这一例文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对课文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多媒体技术凭借互联网这一庞大的信息网络,可为语文教学的拓展提供极大的便利,从而更有效地创设情境、提高效率、增加容量,有利于将课内外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
4.正确适度地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小学语文教学服务。
语文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它不仅要理解和掌握文字载体所承载的内容,而且十分重要的是要学习和掌握文字载体这一工具本身。语文教学是通过语言来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学习语文不用心去读,不潜心去体会,是不会有收益的。滥用多媒体技术可能会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正确适度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其优点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小学教育中的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结合是一种积极的尝试,对改善我国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质量将是一种有益的帮助,值得我们继续去研究和实践,以便于为学生今后学习语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梅菊。《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要求》
[2]李飞,邢晓怡,龚正良编著。《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3]郭宁宁编著。《多媒体实用技术》
一. 论文撰写要求
1. 任选一题,论文内容须紧扣主题、思路清晰、观点明确。
2.须结合课程内容和教学实践,联系教学实践,撰写课程论文,不得抄袭或请人代写(一经发现该门课程将以“不及格”处理),可参考相关资料,引用内容须注明出处,论文结尾须列出主要参考文献。
3. 字数:1500-字左右。
二. 参考题目
1. 对中小学新课改教材中某一教学案例的介绍与评析(如:中学语文《×××》教学案例的介绍与评析)。
2.选择一个的主题,分析学习目标和学习者特征,完成一个研究型学习教学设计方案。
3.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在语文(数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4.谈语文(数学、英语?)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5.谈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数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6.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语文(数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7.新课改中的评价体系对语文(数学、英语?)的影响
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随着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多媒体已越来越广泛地在各科教学中运用,尤其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更为普遍。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是直观、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直接表现各种事物和现象,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对所学教材有充分的感知,思维活跃。它可把抽象的东西变成直观形象的内容,使学生易于理解,变苦学为乐学。因此,语文教学中科学的运用多媒体,为改革传统教学思想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一、多媒体可以转换学生和教师的角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教师决定,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灌输。教师通过黑板、教具模型等媒体向学生展示各种信息,学生在座位上被动地吸收、记忆,课后抄写、背诵。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陈旧的教学方式,只是把学生当作教育对象看待,严重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只能培养出一批照本宣科的“书呆子”。而现代技术教育手段,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创造更好的学习情境。在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从而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去探索、去发现、去研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采取不同的、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去学习,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网上丰富的资源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围绕主题自己去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学会网上在线自学,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提高学习能力。还可以在网上与他人交流沟通,向他人寻求帮助,探讨学习和生活上的一些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不仅能学会教师教给的基础知识,而且懂得怎样去获取知识,具有在信息时代获取知识、探求知识的能力。
在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往往出现费时低效的问题,有的课文要教二三课时还完不成教学任务。时间一长,学生学习起来就觉得呆板、枯燥,注意力就会不集中。因此,在阅读教学中, 激发学生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利用多媒体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在夺取“391”高地时,我军要想取得战斗的胜利,潜伏时必须做到纹丝不动。为什么纹丝不动呢?此时出示投影片,学生的注意力会格外集中,并能从投影片中找到答案:知道敌人离潜伏部队太近了,又加上敌人居高临下,我军很容易被发现。此时,学生既愿动脑筋思考问题,又会积极回答问题,这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效果极佳。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
语文教学是形象思维和再现表象的过程。小学生的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只有在影像上较完整地把表象再现出来,才能激发出应有的情感效果,从而深刻领会内容,在配制影象上要充分体现它的直观性,使直观的形象和语文很好地结合起来,就能唤起学生大脑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活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更
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如教学《草原》一课时,配制一张一望无际的碧绿的大草原的投影,上面有羊群、骏马,碧水、蓝天。用这幅投影,一下子就把同学们引到了美丽的大草原,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了情景,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兴趣盎然,急切地要知道详细内容,这样学生学习心理进入最佳状态,为整个学习过程的优化创造了条件。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是从感知上获得知识,感知越丰富,就越能为进一步形成概念、理解和掌握规律打好基础。小学生对教材和内容缺乏感性体验,是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应抓住时机,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从而突破难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通过邱少云在烈火中的表现,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邱少云在烈火中的表现是怎样的呢?从投影片中可以看到邱少云脸上的表情极其痛苦,手指紧紧抠住泥土,身上熊熊烈火正在燃烧,但他没有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从而使学生感到此时邱少云所承受的巨大痛苦,此时此刻的邱少云具有多么坚强的毅力啊。他内心想到的是战斗的胜利,即使牺牲自己,也不能暴露目标。邱少云的光辉形象和严守纪律的精神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四、巧用多媒体,让学生学得更多
语文教材是多种科学文化、人文素养汇集的“信息场”。在阅读教学中,信息的存在是多样的,信息的容量是丰富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量增加相关的听和看的机会,而且能够使听和看同时接受某一信息,信息量是原来教学信息量的数倍、甚至十倍以上。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巧妙地使用多媒体的优势,可以让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学得更多。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素质。也就是说,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使学生置身于音像、语音、文字的环境中,忽略了传统教学手段中一些不必要的过程,节省了教师课堂大量板书的宝贵时间,使演示和呈现的速度加快。这样,只需要用键盘和鼠标简单的几下操作,就能使教学内容、文字资料等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效率。利用计算机的存储和调用功能,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信息,画面,声音,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课本以外的内容或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另外,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常常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去查找相关资料,这样,在课堂上交流,或者是在网络上交流,无疑也是丰富知识面的一个重要途径。
五、
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得到可能。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作用无论是在多媒体技术教学还是在传统教学中都不可缺少。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对知识和信息的获取方式、手段等无疑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使学生在现代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应用上能得到很好的熏陶和教育,增强其在各方面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总之,多媒体教学能将形象、意境等融为一体,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了情操,还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学的最佳手段。
参考文献:
1.王梅菊: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要求。文教资料,9月中旬刊
2.郭宁宁编著:多媒体实用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
3.钟玉琢等编著,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年
4.李飞、邢晓怡、龚正良编著,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
5.李国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几个误区
6.李永前:论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特点与作用。
摘要: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水平有所提升。现有的建筑物,无论在规模方面还是在功能方面,都在逐渐的增大。因此,与过去相比,建筑物的复杂程度在逐渐提高,为了适应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应当转变设计方式,提高现代建筑设计水平。基于此,文章在结合实际建筑设计工作的前提下,阐述了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基本内涵,系统的分析了现代建筑设计主要涉及方式、构成要素以及相关原则,以供相关人员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设计方法;原则;创新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凭借经验与直觉进行的建筑设计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因此,如何完善建筑设计方法,创新设计理念,已逐渐成为建筑设计师们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作为现代建筑设计和规划的基本方法,现代建筑设计是进行现代建筑建设的必要前提。因此,研究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想做好现代建筑设计工作,首先要对现代建筑设计概念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文章将围绕构成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构成要素进行全面的分析,试图从创新的角度逐步完善现代建筑设计的方法,从而适应我国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总体趋势、满足实际需求。
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和方法研究论文
摘要: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信息传播方式的巨大变化,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也随之改变,一大批基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新媒体应运而生。新媒体时代对传统教育方式提出了挑战,人们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接收信息,接受教育。本文介绍了什么是新媒体,新媒体时代下远程教育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远程教育;网络;信息
区别于传统课堂教育,现代远程教育有其一系列的优势,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摆脱了时空的束缚。通常认为,远程教育已历经三代:第一代是函授教育;第二代是广播电视教育;第三代的基本特征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在数字信号环境进行教育学活动,被称为“现代远程教育”。新媒体(Newmedia)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P.Goldmark)率先提出的。何谓“新媒体”?对于这个概念,学术界一直都有争议,众说纷纭。新传媒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斌认为:“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下的定义:“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 ”严格来说,新媒体应� 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的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这都可以说是新媒体。”在科技蓬勃发展的今天,国内和国际交流日趋频繁,更先进的交通和信息技术缩短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距离。从全球范围看,信息化已� 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在推动信息社会的发展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媒
1新媒体技术给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现代远程教育依托新媒体技术获得了更加广阔和高效的平台。新媒体拥有海量的信息资源,受众面极广、形式多样、信息传播速度快、具有很强的交互性等特点。从事现代远程教育的人员要适应新媒体时代,积极主动利用新媒体,为广大受众提供积极健康的信息,杜绝一切劣质信息。利用新媒体所具有的强大交互功能,加强和广大受众的联系,及时和受众交流,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者可以很便捷地掌握受众信息,进而分析当下受众的兴趣点和行为习惯,使之前单一的、由上而下式的灌输式教育方式,能够适时变成具有引导性和定制化的教育方式,针对不同受众,推送针对性很强的`信息。
1.1成本低廉
成本包括了远程教育平台开发维护成本、教材信息制作成本和用户接收浏览成本。基于电子化的信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和接收信息的费用都越来越低,实现了大面积的普及,真正做到平民化。传统教学需要教室,教师需要在固定时间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需要报酬之外,学生还要交纳不少费用,整体成本较高。远程教育的成本相对于现场教学具有显著的价格优势。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新媒体的远程教育方式参加课外辅导,这已�
1.2内容丰富
经过多年建设,网络上已经存在庞大的数据信息,并且现在每天更是以海量激增。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新媒体涵盖了多种形式,手段越来越丰富。信息可以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方式发布,平台和用户可以通过邮件、视频语音进行互动交流,生动有趣,做到寓教于乐,与传统教育相比,现代远程教育显然更能吸引用户。只要用户有兴趣,就可以更深入了解信息,因为网络就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
1.3用户庞大
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手机的大量普及以及资费的大幅下降,使得手机成为远程教育中最有效的终端。现代人越来越倾向于用手机阅读,平均每天要花费大量时间通过手机获取各类信息。基于手机的远程教育应用和微信等即时通讯软件,可以覆盖广泛的受众面。
1.4精准定制
传统课堂教育以老师为中心,而现代远程教育以用户为中心。每个用户都有自己的习惯和兴趣,也形成了个性化的上网行为。通过用户浏览的网络信息,系统可以分析出用户的性别、年龄、爱好等信息,根据这些用户信息,系统可以有针对性地推送用户极可能感兴趣的信息,使信息的浏览成功率大幅提高。
1.5交互性强
传统课堂教育的教与学是相分离的,依托新媒体的远程教育平台却可以有效地把教与学结合起来,使用户有更好的体验。远程教育平台支持文本、语音甚至视频等方式,用户可以第一时间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或者建议,平台也可以及时回复并对平台进行改进。这种互动方式尽管不是面对面的,但也足够及时准确。
2新媒体技术给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2.1信息繁杂
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和现代人的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在网络空间中,用户不但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时也是信息的发布者,每天网络信息新增数量是非常惊人的。网络空间的开放,全民参与的现状,使新媒体上不时传播一些虚假的、错误的信息,这些信息给人们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干扰。
2.2监管困难
每天有海量信息通过各种设备上传,网络的开放性使信息的监管十分困难。一是网络信息数据量巨大,二是信息格式多样,监管手段难以跟上。
2.3远程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有待提高
网络用户分布于各个年龄段、各个阶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的用户把互联网当成了肆意宣泄的场所,搞得网络空间乌烟瘴气。在积极引导用户文明上网的同时,作为远程教育工作者,也要提高自身素质,远程教育工作者不但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必须熟悉计算机和网络知识,能够将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应用于网络教学中。
2.4法律不够完善
网络刚刚兴起不久,新媒体时代下的现代远程教育更是新生事物。在当今社会,法律层面上还有很多空白,致使网络传播、远程教育平台经营等方面乱象丛生且未得到及时有效的管理与纠正。因此,需要立法机关根据现实需要不断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3新媒体时代下做好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对策
3.1完善法律法规
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法律规范着现代人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凡事都要有法可依。网络不是无法之地,网络作为一个虚拟社会,具有现实生活的所有属性,网民在网络上的言行同样也需要法律来规范。制定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法规,规范上网行为,是净化网络空间的有效手段。建立专门机构负责制定网络信息内容标准,对网络信息加强管制,建立信息分级制度和有害信息过滤系统,引导网络终端用户选择网络信息。采取控制与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在过滤掉有害信息、积极打击网络犯罪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倡导网络文明,教育网民特别是未成年人提高警惕,防止不良网络信息的侵害。针对远程教育,除了要遵守网络信息传播方面的法律法规,同时也要出台规范远程教育平台经营方面的法律法规。
3.2积极传播正能量的信息
网络是开放的,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空间发表言论,发布信息,使得网络上的信息真假难辨,充斥着一些虚假甚至有害的信息。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者要维护网络健康环境,利用网络这个阵地传播正能量的信息,积极听取采纳用户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制定新媒体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规范网上秩序,同时也要避免粗放式的管理手段,加强对网络信息的审查,全面落实实名注册登记,用技术手段过滤信息,阻止各类不良信息在新媒体上的恶意传播,使网络生态得到净化,让网�
3.3利用最先进技术改善用户体验
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中,有效吸引受众是现代远程教育平台成功与否的关键。远程教育工作者必须紧紧跟上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潮流,利用最先进的技术和手段传播信息。例如,可以在平台软件中利用机器人挖掘大数据分析用户的喜好和需求,推送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内容,用机器人智能化第一时间回复用户所关注的问题,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和课堂教育高度近似的体验。这些先进信息技术应用于远程教育,现实化的场景无疑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使用户更愿意购买服务和接受信息。
3.4加强远程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
新媒体作为新鲜事物,人们对其认知还有待提高,如何利用新媒体进行远程教育也是一个新课题,这些都需要时间进行深入研究。所以建立一支利用新媒体进行远程教育的队伍就成为当务之急。加强培训,提高远程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建立一支既熟悉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也精通教学的远程教育工作者队伍。这支队伍需要有正确的政治理论基础,能熟练应用新媒体技术为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服务。依托新媒体进行现代远程教育可以让人们有效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这种学习方式已�
参考文献:
[1]王晓东等。现代远程教育理论及应用[M].科学出版社,.
[2]陈丽,远程教育学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
[3]蒋红,徐剑。新媒体导论[H].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4]匡文波。新媒体概念辨析[J].国际新闻界,.
[5]侯强,刘兵。科学传播的媒体转向[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学科探索
现代包装造型设计研讨论文
摘要:包装是商品价值实现的一种手段,包装造型设计与商品的关系日益密切,优秀的商品包装造型能促进商品的流通与美化市场。可以说现代包装艺术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
关键词:包装;造型设计;材料应用
一、现代包装造型设计的概念
包装造型设计是根据被包装产品的特征、环境因素和用户的要求等因素选择一定的材料,采用一定的技术方法,科学的设计出内外结构合理的容器或制品。使选用的包装材料具有实用功能和符合美学原则的三维立体造型。在现代包装艺术设计的体系中,将充分体现了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功能与形式的统一,物质与精神的统一。
二、现代包装造型的设计原则
包装造型不能单一考虑其形式美因素,它是集形式美与实用美于一体的造型艺术。包装造型的设计原理是在考虑到形态与功能、形态与工艺、形态与经济、形态与文化、形态与消费者等多方面因素的艺术创作法则。“变化与统一”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本原理和法则,形式美通常都是在变化与同异的对比与协调中产生的。“变化”是“同”与“异”的对比关系,这种对比关系是通过改变或重新组合造型中的设计元素,创造出一种更新更美的差异感。对造型元素的改变或重组,可以采用加减法改变造型部位的大小、高低、长短、厚薄、粗细、曲直、宽窄、轻重、软硬、繁简、疏密、虚实、动静等各种对比关系、比例关系,以求得与“同”的相对比的“异”的造型变化。变化可以创造新,但不一定能创造美,这就需要变化的规律和尺度以及在变化中线、面的协调关系,如果变化不全面,部位不准确,则不足以创造新的造型形象,如果变化过大,对比不协调、不统一,就会造成变化的畸形,所谓“统一”即将变化后所产生的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的不协调进行修正。变化创造的是“个性”,统一则是提炼局部和整体的共性,共性与个性在造型中和谐共处,以求得造型的平衡、完美,使形态的个性在协调中得到提升。
三、包装造型设计的包装材料及应用
1.纸盒包装的用途与结构设计
在销售包装中,使用率最高的算是纸盒包装。在选用的包装材料中,纸制品约占现有包装材料的40%—50%。其原因是纸张材料,花色品种繁多,规格齐全,价格合理,加工方便;另一个原因是能保证成品质量的稳定性。纸盒一般以较薄的纸板制作,结构变化较多。纸包装的容器造型,主要是利用各种纸质的强度,通过切割,折叠,贴接,卡接等各种方法成形,具有十分丰富的表现力。纸包装在包装领域中是一个完善的系统,它不仅仅是从结构设计上满足对商品的包装要求,从流通环节上考虑对商品的保护功能,还要从设计上去传达商品的内容,并达到引起消费者注意的目的。为设计出美观实用的纸盒,必须综合考虑商品的性质、形态、比重、使用方法、流通条件,以及销售地区和对象等因素,并注意吸收已有造型结构的设计经验。各类商品均有其独特的包装结构,如药品纸盒多为摇盖式;香烟,火柴纸盒多为抽屉或翻盖式;服装、糕点纸盒多为罩盖式。由于各类商品的形态不同,其包装纸盒的造型也有所不同,如生日蛋糕纸盒多为圆形或八角形;不定型的粉末、颗粒、液体包装纸盒多为棱柱形。此外,馈赠型商品与一般商品的`纸盒应有所不同;男性和女性使用的商品盒状也应有所差异;国内销售与出口包装;本地销售与外地销售;单件与集装;易损商品与一般商品等,其盒形都应有所区别。
2.硬质材料包装———容器材料的造型设计
硬质包装容器的造型主要指以玻璃、陶瓷、塑料、金属等材料设计制造的容器,由于材料和加工工艺的方法不同,其造型方式也不一样。硬质包装容器材料的造型原理和纸盒包装有许多共同之处,二者都主要以线、面构成容器的形态。容器的造型主要是通过线,面的变化进行设计,运用线面的加减,长短,大小,方向,角度的变化以及直线与曲线,平面与曲面的对比产生适度的形式美感。装饰线在容器造型中属辅助线,主要是对包装造型面起到分割,比例,层次感,凹凸感,对比感的作用。一般说来,在纸盒包装造型中装饰线的使用较少,在硬质包装容器造型中使用较多。
四、现代包装造型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包装的人性化使商业竞争有可能走出各种误区,向更科学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从而能更好的服务于人类。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各发达国家纷纷制定政策、采取措施,尽力避免包装可能给人类带来的副作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节省材料,减少资源消耗,以此来减少包装废弃时的体积,也保护了环境。使用对环境友好的安全材料。减少无所谓包装或不适用包装。如丹麦早在1981年首先禁止使用一次性容器装啤酒、碳酸饮料和果汁。日本的一些超市对自带购物袋的顾客给予优惠。此外各种自动售货机、自动售货设备也以全面减少无谓包装见长。2.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消费者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绿色食品”,“绿色包装”,“绿色消费主义”等各类“绿色”进程的呼声越来越高,如何正确处理好保护环境问题,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是现代包装造型设计师需要思考的核心问题。使包装朝着绿色化方向发展,是未来包装造型设计总体思路。“最好的包装就是没有包装”,这是在发达国家极为流行的一种提法。这也许是未来包装造型设计中的最高境界。“最好的包装就是没有包装”并不是简单的回复到商品的原始状态,而是要求包装应该同其包裹着的产品达成高度的和谐统一,让人感觉不到有任何“包”与“装”的痕迹,包装再也不
参考文献:
[1]肖禾著。《包装造型与装潢设计基础》江苏:印刷工业出版社,,p169~171
[2]陈望恒著。《艺术设计美学》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p269~270
[3]廖军著。《视觉艺术思维》上海:中国纺织出版社,
在建筑领域中,作为现代建筑建设的重要前提,现代建筑设计方法是当前建筑设计中需要遵循的方式和方法。概括来讲,现代建筑方法综合了多种规划、设计以及调整方法。设计人员应该根据建设的具体任务和规划,选用适当的方式与方法。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建筑方面的相关技术与理论也在逐渐的发展,现代建筑设计方法逐渐融合了建筑学、电工学、控制论、系统论等多种理论,是建筑物实现规定形状、规范功能、稳定结构的设计基础。因此,在现代建筑物复杂程度不断提高的市场条件下,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实现现代建筑行业的进步,新时期建筑设计企业和设计人员必须牢固掌握的新型设计技术体系和结构。
2现代建筑设计的主要构成要素
与传统的建筑设计方法相比,现代建筑设计方法能够实现对现代建筑科学技术和思想观念的有效利用。其主要的构成要素包括:建筑的功能、建筑的技术、建筑的经济性以及建筑的艺术形象。
2.1建筑的功能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升,对于现代建筑的功能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想做好现代建筑设计工作,首先要以建筑的功能为中心。在设计现代建筑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结合人们的实际需求,以建造现代建筑的主要目的为出发点,并通过材料选择、结构处理以及功能搭建等措施,实现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合理化创新。因此,建筑的功能是现代建筑设计的根本要素之一。
2.2建筑的技术
在设计现代建筑的过程中,离不开多种建筑技术的应用,因此,建筑的技术同样是现代建筑设计的主要构成要素之一。作为实现现代建筑设计的重要基础,建筑技术涉及到多个方面,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材料技术;(2)施工技术;(3)结构技术;(4)工程构造技术等。多种技术的融合,使得建筑技术成为建造现在建筑物的根本性手段。要想做好现代建筑设计工作,最大限度的发挥现代建筑设计的优势和功能,在实际工作中,还应当充分考虑建筑技术这一关键要素,利用科学合理的设计保证建筑技术的有效运行,进而提高现代建筑的整体质量,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
2.3建筑的经济性
当前,建筑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建筑物的整体质量,还需要考虑到所处的市场环境。因此,在设计现代建筑的过程中,要将经济性作为重要的因素加以考量。建筑的经济性已成为现代建筑设计的构成要素之一。发挥现代建筑设计的优势和功能,需要从建筑的经济性角度出发,通过对建筑材料、人工、机械的有效控制,实现建筑的经济性。与此同时,在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还应当完善平面布置、立面选择、形式选用等步骤,确保建筑的经济性与现代建筑设计和施工形成有效的结合,从而更好地维护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利益。
2.4建筑的艺术形象
在现代建筑设计的主要构成要素中,艺术形象不仅是现代建筑设计追求的重要目标,还是构成现代建筑设计的重要内容。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建筑设计不但是专业性的设计工作,而且也是一项艺术加工工作,优秀的现代建筑设计能够充分地展现出建筑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形象。完善的细部处理和整体构图,有助于实现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进而提高现代建筑的整体价值,推动现代建筑行业的进步。
3现代建筑设计的原则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设计现代建筑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考虑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是,要想做好现代建筑设计工作,提高建筑设计的整体水平,还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3.1综合性原则
现代建筑的复杂程度在逐渐提高,主要体现在功能性和差异性等方面。因此,在设计现代建筑的过程中,应当结合现代建筑的'实际需求,综合考虑现代建筑的结构、功能以及需求要素,最终形成现代建筑设计的整体目标。只有遵循综合性原则,才能实现现代建筑设计对各功能、各要素的有机整合,保证现代建筑能够满足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实际需求。
3.2动态性原则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现代建筑具有动态性发展的特性。每个时期的建筑,其内涵与外延等方面都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因此,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还需要遵循动态性原则,明确建筑设计是一个动态、连续、变化的工作。要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工作中与建筑领域,与周边社会、与市场环境做到积极地互动。通过动态的调整现代建筑设计要点,保证现代建筑设计对社会要求和文化发展的调整和进步,提高现代建筑设计工作的活力,实现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不断创新。
3.3最优化原则
不同的建筑物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应该结合市场实际需要,整合其他建筑设计的优点与长处,通过取长补短,最终形成最优化的现代建筑设计方案。遵循最优化原则,不仅有利于提升现代建筑设计的质量,还会形成现代建筑设计的新型模式,加速现代建筑设计工作的深入发展。
4现代建筑设计工作控制的要点
为了提高现代建筑设计质量,在设计方案时期以及初步设计阶段,应当做好相应的控制工作。首先,在设计方案时期,应该根据建筑立项和设计主导思想重点控制功能、技术、形象,落实建筑设计的外形、结构、形象等主要目标,从艺术性、经济性、合理性方面展开对设计方案的研讨,优中选优,确定设计的最佳方案。其次,在初步设计阶段,应该重点对设计图纸的参数、建筑设计的要素进行严格检验,控制轴线尺寸、建筑标高、技术工种、建筑材料等重要参数,对建筑结构布置方案、建筑设计计算说明、建筑结构工程图纸进行检验,以便实现对现代建筑设计的有效控制,达到对估算书、说明书形成的技术、数据支撑。
5结束语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为了发展现代建筑行业,实现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内容和目标的全面创新,应当在结合实际建筑设计工作的前提下,坚持现代建筑设计的相关原则,控制现代建筑设计的要素,构建出符合工作需要、顺应建筑设计发展的新型现代建筑设计方法体系,做到对现代建筑市场的有效适应。
参考文献:
[1]李冰,李滨泉,李桂文。数字时代下建筑设计方法的变革[J].新建筑,(3):112-113.
[2]曹丽新。现代建筑设计中创新理念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6):149-150.
[3]易丽雅。现代建筑设计的技巧与创新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1):48-50.
[4]章迎庆。当代文化建筑意义的休闲化倾向[J].华中建筑,(10):132-133
1.1线形连续
在现代公路设计过程中,线形连续是最为基本的要求之一,在国内外公路路线设计标准中,已经将连续性设计概念引入设计标准当中。目前关于线形连续的研究侧重于速度、安全、驾驶员工作量等方面。在行车过程中,道路线形变化带来的最为显著的影响体现在行车速度上。在评价线形连续性过程中,运用运行速度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需要注意的是,在评价路线连续性设计工作中,常用方法是运行车速之间的一致性、设计车速与运行车速的一致性。开展评价工作时要结合具体情况合理选用,以提高评价工作水平。
1.2灵活设计
灵活设计要求在充分掌握、理解现有设计规范、标准的前提下,在不降低路线行车安全的基础上,合理选用技术标准,灵活采用设计指标,能根据不同路线特征,不同路段工程要求,运用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具体来说,为落实灵活设计原则,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把握以下设计要点:灵活采用设计技术标准和指标,如果路线受地质、气候等环境因素影响,可进行特殊设计;根据公路工程特点、施工条件、建设要求等,分段设计行车速度;路线选择时,要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条件,安全、环保要求等各项指标,进行路线的灵活布置,并灵活选择公路路线设计指标;在特殊路段设计时,对车速、路面宽度、曲线设计、纵横坡、超高等指标,应该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做好验证工作;路线安全检查时,要运用车速进行,检查设计参数和指标在路线设计中的运用效果,从而促进设计水平提高。
1.3安全设计
安全设计是公路设计的核心内容,其目的为车辆行驶创造安全、舒适的环境,在具体设计工作中,应该从线形、路面、路侧三个方面入手,提高公路路线安全水平。线形设计时,要确保公路整体线形的。连续性,连续路段衔接顺适。降低路段间的速度差,确保车辆行驶安全。路面设计时,要选择适宜的横断面,并确保良好的路面状况,保证路面适宜的宽度,有效防止混凝土开裂、路面沉陷、车辙等路面破坏现象的发生,以确保路面平顺,提高行车安全性和舒适度。路侧设计时,应该坚持宽容设计理念,为驾驶员提供更为开阔的视野,创造更为安全、舒适的行车环境。例如,确保路侧净区宽度,设计宽浅边沟或盖板沟形式;放缓边坡,有利于驶入路侧的车辆安全返回;设置标志栏杆、防撞墩等,在连续长、大纵坡路段设置避险车道,有利于保障行车安全。
1.4创新设计
路线设计时,除了满足设计规范要求,保证车辆行驶安全,进行设计创新也是十分必要的。创新设计主要体现在线性设计与环境相协调方面,对公路沿线的景观、环境进行美化,为驾驶员创造舒适的行车环境。具体来说,进行创新设计时,要把握以下设计要点。做好沿线不同色彩和景观的搭配与协调;视野应该开阔,做好借景工作和细部美化处理工作,重视沿线环境保护,落实生态设计理念,为驾驶员安全行车创造良好条件。
2采用运行车速进行线形检验分析
2.1运行车速的概念
运行车速是指车辆的行驶速度,具体指在良好气候条件和正常交通状况下,驾驶员驾驶车辆沿着道路行驶的速度。由于受到路况、车辆、驾驶技术等因素制约,运行车速处在不断变化中,它是一个随机变量。为确保行车安全,必须确定合理的运行速度,避免出现超速行驶情况。
2.2线形检验的方法
该方法的思路是:根据前期可行性研究确定的公路计算行车速度标准,用计算行车速度指导线形初始设计,在该基础上增加利用运行车速进行设计检验阶段,然后根据检验结果。具体设计流程为:初始设计→划分分析路段→预测运行速度→检验线形连续性→进行线形指标修正与设计→绘制双向运行速度图→完成线形设计。在运用过程中要严格遵循上述工作流程,确保该方法得到更好地运用。
2.3显著特点与优势
传统路线设计过程中,选用设计速度作为设计标准,整个设计路段上采用一个固定速度。但在行车中,驾驶员会根据路况的不同,尤其是线形几何条件的不同,不断调整行车速度,容易导致实际行驶速度与线形设计速度存在不一致的情况。而采用运行速度检验,能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确保行车安全,在设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据运行速度对平面和纵面技术指标改进和完善,更好满足行车速度要求。该方法的显著优势和特点表现为:用运行车速作为设计检验时的车速标准,确保线形各几何元素满足汽车行驶需要;用运行车速评价相邻路段车速差,保证汽车在连续路段行驶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减轻驾驶员负担,有利于行车安全;该方法与实际行车状况相符合,满足车辆安全通行需要。在设计工作中应该重视该方法的运用。
3工程实例分析
某公路工程全长112km,为双向8车道公路,设计时速80km/h,公路路线经过的地形地貌类型主要为山地、丘陵、平原。为提高设计水平,路线设计时,设计单位落实现代公路设计理念,并运用运行车速进行线形检验。
3.1设计理念
该路线设计时,严格遵循设计规范要求,确保了公路工程线形连续,同时根据路段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并做好线形、路面、路侧设计工作,确保行车安全;同时重视创新设计理念的运用,使路线设计与沿线景观相协调,促进设计任务的顺利完成。
3.2设计效果
在上述公路工程设计中,通过运用现代设计理念指导路线设计,并运用运行车速进行线形检验。不仅顺利完成了设计任务,还提高了路线设计水平。确保路线行车的安全与舒适,为车辆行驶提供了便利,设计运行车速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同时也为驾驶员安全、舒适行车创造了良好条件,得到了驾驶员的一致好评,类似公路工程路线设计可从中得到启示与借鉴。
4结语
综上所述,线形连续、灵活设计、安全设计、创新设计是现代公路设计理念的基本要求,对整个路线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进行路线设计时,不仅要强调工程技术标准,确保路线设计符合规范要求,还应该落实现代公路设计理念,突出和谐、人性化的设计要求。在满足车辆行驶需要的前提下,还要注重提高设计水平,增强行车的舒适性和美观感受。另外,运用运行车速进行线形检验也是公路路线设计中不能忽视的内容,该方法不仅与现代公路设计理念相符合,还能检验和指导公路路线的线形设计。从而有利于促进公路路线设计水平地提高,更好地指导现代公路工程建设,为车辆安全、顺利、舒适行驶创造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