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论文最新15篇

《教育评价论文最新15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教育评价】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简述教育评价的特点 1

关键词:小学语文;评课;内容;标准;思路

评课,具有多种形式与功能。对于教师来说,评课是教师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功,也是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怎样评课,这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听课后,见仁见智,几乎每个人都能谈出自己的一些看法;有关“怎样评课”的文章也并不罕见。如何评好课,对许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来说,却是一个看似简单而实际茫然的问题。到底应该怎样评课?笔者认为评课者最起码应该明确三个问题:从哪些方面去评价、依据什么标准去评价、按照什么样的思路去评价,也就是要明确评课的内容、标准与思路。这三个问题是评好课的最关键的问题。

一、评课的内容

要评价一堂课,首先应该明确评课要评什么,也就是要明确评课的内容。例如,要明确评价教师的基本功,还是评价课堂的结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的效果。那么,对于一节课,到底可以从哪些方面(或项目)去评价?到底应该从哪些方面(或项目)去评价呢?也就是说,到底有哪些“可评价内容”?到底有哪些“应评价内容”呢?这又是确定评价内容应该明确的两个问题。

(一)可评价内容

对于一节课,可以评价的方面(或项目)到底有哪些呢?这实际上是一个很复杂的分类问题。它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多视角。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或依据不同的标准)去确定评价内容,视角不同,所确定的评价内容也不同。例如,可以从教育学的角度去评价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师素质等方面,也可以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去评价课的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形成、品德与个性的形成等方面,还可以从“课程标准”的角度去评价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实施建议等方面的落实情况。

第二,多层次。评价的内容往往是多层次的,即某一项评价内容往往又包含着若干项较低层次的内容。例如:“教学过程”包含课堂结构的完整性、教学环节之间的逻辑性等;“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与学生学的方法等;“教师素质”包含教师的知识面、各项基本功等;“知识的学习”包括知识的理解、知识的迁移与运用等;“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教育目标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科特点方面(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学习方式方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程内容方面(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等。同样,某个较低层次的项目,可能还包含着若干更低层次的子项目。

第三,交叉性。即使按照上述同一“视角”所列出的同一层次的评价项目,它们之间往往也是很难绝对清楚地区分开的,也有一些交叉和联系。例如:教育学视角中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语文课程标准视角中的“课程理念”与“教学建议”;等等。评价某一“教学方法”,往往要涉及“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课堂中的同一现象,往往既可以依据“教学原则”去评价,又可以依据“教学方法”去评价;有些现象既可以依据“课程理念”去评价,又可以依据“教学建议”去评价。

由此可见,确定一节课的“可评价内容”是很复杂的,是没有什么统一的标准或依据的。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师素质等。当然每一个这样的项目中,都还可能包含着若干个更低层次的子项目,如,“教学目标”包括目标的广度和深度,“教学内容”包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对教材的处理等,“教学过程”包括课堂结构的完整性、教学进程的逻辑性与时间分配等。

为了方便理清复杂的“可评价内容”并能方便地确定“应评价内容”,可依据结构主义教学论的观点,在头脑中构建一个评课内容的“知识结构(体系)”。结构主义教学论认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学习学科基本结构,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提高对知识的记忆能力,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迁移。[1]笔者认为,可参照评价内容的项目与层次去构建自己评课内容的“知识结构(体系)”。这对我们理清“可评价内容”的项目与层次是会有帮助的。当然,视角不同,知识结构(体系)也不同;但视角相同,每个人头脑中建立起的知识结构(体系)也未必完全相同。

(二)应评价内容

评课,有时可能需要对一节课作出比较全面的评价,评价课的方方面面,有时可能只需要评价课的几个方面,甚至只需要评价课的某一个方面。在众多“可评价内容”中,到底哪些是“应评价内容”呢?这要根据评价的目的确定。评价的目的不同,评课的具体内容或侧重点也不同。如果是新教师,评他的课就应该重点评价他的素质;如果是观摩学习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就应该重点评价这个教师的教学方法及学生的学习效果等;一般的评课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几项。

二、评课的依据与标准

明确了评课的内容,还仅仅是明确了要对课堂的哪些方面作出评价。而要评价这些方面,还需要明确评价这些方面的依据与标准,用这些依据和标准与课堂的有关情况相比较,从而作出判断,分析原因或意义,提出建议。

(一)评课的依据

评价课的优劣,最终还是要看课堂的方方面面是否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是否适合教育目的的达成,而教育教学规律、教育目的等往往体现在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法规以及实践经验当中。因此,评课要以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法规以及实践经验为依据。主要依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法规,如:“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建议,这具体体现学科特色的标准。

2.教育教学理论,如:教育学中的教学原则、教育心理学中有关学习的理论。

3.名家观点、实践经验与课例等。

(二)评课的标准

通常所说的课堂评价标准,主要是指根据教育教学理论或法规等制定的课堂各方面的具体要求或标准。一个较合理的评课“标准”体系可以包含以下项目:评价内容、一般标准、特殊标准和参考分值。

教学目标(10%):从广度与深度两方面评价。评价的“一般标准”是:教学目标明确、全面恰当。(1)注意了三维目标或全面素养的提高;(2)符合年段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评价的“特殊标准”是:进行了必要的字词句篇的教学和听说读写训练(如有识字、写字、理解内容、朗读等环节或活动),同时注意了学生的学习方法、习惯、兴趣、情感、态度等的指导和培养。(参考分值:A.9~10,B.6~8,C.3~5,D.0~2。)

教学内容(10%):从理解和处理教材两方面评价。评价的“一般标准”是:(1)对教材理解正确、无误;(2)能科学地、创造性地处理(取舍、补充)和运用教材。评价的“特殊标准”是:对字词句篇知识及课文内容理解准确。(参考分值:A.9~10,B.6~8,C.3~5,D.0~2。)

教学过程(15%):从课堂结构、教学条理和教学时间三方面评价。评价的“一般标准”是:课堂结构科学合理,能根据课型和教材特点设计教学过程。(1)结构完整;(2)各部分(教学环节、步骤、层次等)之间逻辑性强、思路清晰、过渡自然;(3)时间安排恰当。评价的“特殊标准”是:(1)有激趣导入、整体感知、理解感悟、练习积累、总结延伸等必要环节;(2)遵循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再到语言表达,以及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基本规律。(参考分值:A.13~15,B.9~12,C.5~8,D.0~4。)

教学方法(30%):从学法(15%)与教法(15%)评价。

1.“学法”评价的“一般标准”主要评价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1)以学生的学习实践为主;(2)学习方式合理有效,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理有效地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走过场,学生真正参与,兴趣浓;(3)注重学习方法与习惯的指导。评价的“特殊标准”是:(1)以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为主(机会多,时间长);(2)有自主读书、识字的环节;识字、理解课文内容或写法时学生提出问题、解决和回答问题的机会多等;注意学生通过联想、想象、朗读表演等进行情感体验;(3)注意读书、写字方法、姿势等细节的指导等。

2.“教法”评价的“一般标准”主要评价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与教学方法的运用:(1)善于提出问题,问题有价值,难度合适、适时、有启发性;(2)善于示范、讲解;(3)能够合理地评价指导,因势利导;(4)尊重学生,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特别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进步。评价的“特殊标准”是:(1)导入新课方法恰当,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2)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善于运用各种教学媒体、教学手段、有感染力的语言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体验,情感目标落实自然;(3)听说读写训练指导科学合理。(学法与教法的参考分值均为:A.13~15,B.9~12,C.5~8,D.0~4。)

教学效果(20%):从“情绪表现”(5%)、“素质与目标达成”(10%)和“整体效果”(5%)三方面评价。

1.“情绪表现”主要评价课堂氛围和谐融洽,多维互动活而不乱;学生学习兴趣浓,思维活跃,学生对后续学习信心足。(标准分值:A.5,B.4,C.3,D.0~2。)

2.“素质与目标成达”的“一般标准”主要评价学生素质与学习效果的情况。评价的“特殊标准”是评价学生知识掌握全面扎实,听说读写能力强或有提高,达到目标要求。(标准分值:A.9~10,B.6~8,C.3~5,D.0~2。)

3.“整体效果”主要评价标准:学生参与面广(人数多),各类学生均得到应有的发展,全面达成教学目标。(标准分值:A.9~10,B.6~8,C.3~5,D.0~2。)

教师素质(15%):从“教态、语言”(5%)、“板书与多媒体运用”(5%)和“知识面与教学机智”(5%)三方面评价。

1.“教态、语言”主要评价标准:(1)教态亲切、自然,感情丰富、健康;(2)教学语言准确、简洁、生动,普通话标准。

2.“板书与多媒体运用”主要评价标准:板书规范、简洁、美观;教学媒体运用熟练,能有效地利用自己的特长提高教学效果。

3.“知识面与教学机智”主要评价标准:知识面广,专业知识扎实;思维敏捷、灵活,驾驭课堂能力强。

(以上三方面评价的标准分值:A.5,B.4,C.3,D.0~2。)

以上“评价标准”中的内容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制定出的。很显然,评价内容的体系结构不同,评价标准表格的结构或内容排列也不同。即使评价内容相同,而学科、教学内容、课型或依据的理论不同,其评价标准也往往不一样。因此,尽管评课的依据宽泛,也不可能有一个适用于评价所有课的标准。在评课中要特别把握以下两点。

1.评价标准应尽量表述为“行为目标”。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必须是行为目标,因为只有行为术语才能够清楚、具体地表述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所陈述的目标。[2](332)评课,其实质就是通过课堂上可观察和可测量的师生的行为而对课堂教学所作出的评价。因而,“评估指标的可测性”,也应该“在于把评估目标分解为可见的行为目标”。[3]评课的“特殊标准”最好表述为课堂上看得见、听得着的师生表现(行为)的形式。

2.评价标准的表述应尽量考虑“教学进程”因素。一个好的行为目标应该具备三个要素:行为的表述、行为条件的表述、行为标准的表述。行为产生的条件包括环境、人、设备、信息、时间、问题明确性六种因素。[2](332—334)课堂评价标准的表述,也应该尽量考虑这些要素,特别是“行为条件”中的“时间因素”。如果能在评课的标准中指明符合标准的教学行为的时间因素,即指出在“什么环节或情况”下师生应该怎样做,就好比给评课的每项标准编上了“页码”,指出了有关行为在教学进程中应处的位置,这就为评课者将评课标准与课堂上师生的实际表现建立联系(以便作出判断)指出了捷径。这么做可以减少评价时依据标准去查找有关表现或将某个表现与评价标准对号时的“试误”次数,从而提高评课的效率。因此,评价标准(尤其是特殊标准)的表述应尽量考虑“教学进程”因素,尽量指明符合标准的教学行为在教学进程中应处的时机。

三、评课的思路:“2×2”模式

明确了评课的内容与标准,似乎评课已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了,但事实并非如此。评课就是要对照评课标准对课堂各方面情况作出评价,也就是将评课标准与课堂实际情况相对照或比较,从而作出判断。比较判断从何处下手,先评哪一项、后评哪一项,各项又应按怎样的顺序去评,其操作步骤或思路不同,效果显然是不一样的;思路不清,路子不对,要么会漏掉项目,要么会费时费力走弯路。那么,到底应该按照怎样的顺序去评价呢?综观人们评课的各种思路,笔者认为比较合理的不外乎四种情况,可称其为“2×2”模式。其中的一个“2”,是指评课的两条主要线索──评课内容和课的进程,也就是可以分别以评课内容或所听课的进程为主要线索进行评课;另一个“2”,是指每一条主要线索之下又可以采用两种评课方法,即不论各项优劣而按评价内容逐项评价和优缺点归类集中评价两种情况。下面对这四种情况(或模式)作一具体说明。

(一)以评课内容为主要线索,优缺点分散随机评价

按照评价内容的本来排列顺序,逐项评价,逐项用评价标准“辐射”,对照检查课堂有关情况,判断课堂在这个方面是否有问题,并指出应该如何改进等。总的评价顺序是与评价内容的排列顺序一致,不论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排在前面的方面就先评,排在后面的方面就后评,而不是先集中评价做得好的方面,再集中评价做得不好的方面。例如,如果以一般的课堂评价标准为依据进行评课,就按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师素质的顺序逐项评价,逐项与课堂有关情况相对照,指出其优缺点或提出建议等,而不会因某些方面(如,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做得好而先评这些方面,某些方面(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做得不好而后评这些方面。又如,如果只是评价《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理念在课堂中的体现情况,就可以按语文课程的四条基本理念的先后顺序,逐条指出在课堂中体现得如何,而不会因某几条在课堂中体现得好而先评,某几条体现得不好而后评。

评价某个项目或方面,由该项标准向课堂情况辐射、与课堂情况对照,同时要注意顺序问题。尽管评课标准可能已尽量做到了明确具体,尽可能指明了与之对应的教学环节或位置,但更多情况下,某个方面的要求应该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哪个环节或位置是很难确定的,某个方面的要求与应该体现在课堂中的环节或位置并不是一一对应的。这样,评价某个项目时,用这个方面的标准去辐射、排查这节课的有关情况时就必须注意顺序,以防止漏掉信息或走弯路。最好的顺序就是按照教学程序从前往后辐射、排查。例如,评价“教学方法”中的“能够合理地评价指导,因势利导”一条,就要按照课的进程,从“导入”环节开始,看看每次学生回答或活动后,教师是否给予合理的评价与引导。

(二)以评课内容为主要线索,优缺点分别集中评价

在第一种模式的基础上,把优点、缺点分开,先集中评价优点,再集中评价缺点。例如,如果以一般的课堂评价标准为依据进行评价,某节课的“教学过程”“教师素质”两个方面较好,就先评价这两方面,而“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有问题,就后评价这两方面。又如,如果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理念进行评课,就应先肯定体现得较好的条目,再指出体现得不好的条目,并提出建议。

(三)以课的进程为主要线索,优缺点分散随机评价

按照教学进程从前往后逐环节、逐步地进行评价,逐环节、逐步骤地将课堂情况向评课标准“辐射”,与各项评价标准相对照,看是否符合标准,指出应当如何改进等。总的评价顺序与课的进程一致,不论优劣,前面的环节或步骤先评,后面的环节或步骤后评,而不是先集中评价做得好的环节或方面,后集中评价做得不好的环节或方面。

评价某个环节或步骤,由该环节或步骤的情况向评价标准辐射、与评价标准对照,同时要注意顺序问题。与前面模式一中由评课标准向课堂情况辐射、与课堂情况对照一样,某个环节或步骤的情况到底与哪一项评价内容对应也是很复杂的,也不是一一对应的,某个环节或步骤的情况可能既与目标有关,又与教学内容、过程、方法等项目有关。为了防止漏掉项目或走弯路,最好的顺序就是按照评价标准本来的排列顺序从前往后辐射、排查。

(四)以课的进程为主要线索,优缺点分别集中评价

在第三种模式的基础上,把做得好的环节或步骤与有问题的环节或步骤分开评价,先集中评价做得好的环节或步骤,再集中评价有问题的环节或步骤。

以上四种模式,各有优点与局限性。以教学进程为主要线索与以评价内容为主要线索相比,由于前者直接针对课堂具体环节与步骤进行评价,所以,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特别对于指导新教师较为有效;当然与后者相比,这样评价显得有些琐碎。而后者是以评价内容为主要线索,把具体的课堂情况进行了归类,便于被评价者掌握课堂规律;当然对于新教师来说,可能有时会感到指导性差一些。把优缺点分散随机评价与优缺点分别集中评价相比,前者的指导性强一些,因为有时某个被评价的方面既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优缺点结合起来更容易被评价者理解;当然,这样有可能使人对这节课整体的优缺点感到不很清晰,另一方面,如果首先就指出缺点,对被评价者来说也不好接受。而后者,先指出整节课哪些方面值得肯定,哪些需要改进,就能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先评优点、后评缺点这“一分为二”的观点也容易被被评价者接受;当然这样有时也会给人以牵强或自相矛盾的感觉。正因为这四种模式各有特点,具体评课时,就要根据听课对象与场合灵活选用,也可以综合运用其中的几种模式。

总之,评课是教师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功,真正掌握这项基本功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要评好一堂课,最起码要明确评价的内容、标准与思路。当然,评课的知识要点或应该注意的问题并不是仅有这些;即使掌握了评课的方方面面的知识,也并不一定就掌握了评课的技能。教育心理学认为,练习是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因此,要真正掌握评课的技能,还必须运用这些评课的知识进行评课的实践。

参考文献

[1]山东省中小学师资培训中心。现代教学思想与实践[M].北京:人民中国出版社,1999.5—6.

教育评价论文 2

论文关键词:影响评价效能的两个问题

新一轮课程改革围绕“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观。这是整个评价体系的重大变革,也促进了语文学科评价改革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及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将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及相关综合能力作出更全面、科学的评价,并将实现评价的激励功能,促进学生语文及相关能力的全面发展。但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对学生智力优势的迁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协调好评价方法的多样化与评价主体工作量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决定能否发挥评价效能的重要问题。

一、评价指标的多元化与个体优势迁移

可以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教育论文,学生的学业成绩是考查学生发展、教师业绩和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甚至是唯一指标。但在信息时代已经到来的今天,仅仅掌握知识与技能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对人发展的要求。人们逐渐发现“人才”这一概念有必要重新诠释,对“人才”评定的标准也需要改变。人们开始关注个体发展的其他方面,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从考查学到了什么,到对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等进行考查和综合评价。

在多元的评价指标下,每一个学生都有其闪光点。学业成绩不优的有可能富于交际天赋,沉默寡言的有可能具有绘画特长,生性好动的,却可能极具创新精神……这时,教师看到的,将不只是他们的缺点,而是同时看到有许多值得欣赏与鼓励之处,此时,何不紧紧抓住大加渲染一番,或不露斧凿地加以点化激励,以实现学生优势智力的迁移,促进其全面发展呢?

(一位教师执教苏教版十一册《长江之歌》一课)

师:现在老师给大家10分钟时间,请你们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你对这首诗真的理解了。

(大约10分钟后)

生1:我仍以长江为主题,赋短诗一首,以此表现对诗歌的理解论文提纲格式。

师:你能用诗歌的语言来表现对诗歌的理解,而且又赞美了伟大的长江,我们体会到了你对长江的热爱教育论文,真了不起!

生2:我根据诗的内容作了一幅画。

(画面内容:远方高大巍峨的雪山背景下,条条小溪潺潺流下,渐渐汇聚,渐近渐宽。)

师:你对诗的内容理解得很深刻,而且画得很好,看出你有很强的想象力和高超的绘画水平,太棒了!

生3:我想给大家朗诵这首诗。

师:他今天发言非常主动,大家表扬他!

……

这位教师能够从不同方面去评价每个学生,帮助每个学生找到一个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也即发现并展示他们的智力优势。这样,他们的个性得以充分舒展,由此带来他们自信的增强、自尊的注重,这也必将促进他们的优势智力向弱势领域自然迁移。

(又一教师执教《凉州词》,在自由朗读时,一学生把“羌笛何须怨扬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读得非常响亮慷慨,另一个学生却读得低沉抑郁。)

师:(对生1)你能说说为什么把这句读得这么响亮吗?

生1:因为我对守边士兵的境遇感到非常愤慨,朝廷不关心士兵是错误的。

师:你能同情将士们的遭遇,说得很有道理。

师:(对生2)那么你能说一说为什么把这句读得这么低沉吗?

生2;因为士兵们很思念家乡,他们吹奏羌笛的曲调是幽怨的。

师:你能体会出士卒们的心情,说得也很有道理。下面就请大家按自己的理解来朗诵这句诗。

(学生非常高兴,学习热情极为浓厚。)

当两个学生对一句诗的朗读作出不同的处理时,教师没有按常规思路马上肯定一个教育论文,否定一个,没有只从读的对和错本身去评价学生,而是关注学生的不同思维过程,并给予积极的鼓励,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允许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正是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而教师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评价,也正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评价理念。由此可见,只有放眼全面,关注过程,评价才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才有可能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才有可能实现对学生优势智力的有效迁移,以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与评价主体的工作量

以往对学生的评价大都是在量化范式下的标准化测验,评价的操作过程显得单调枯�

新课程倡导质性评价方法,强调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的结合,以更全面深入地反映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无疑,这样的评价更趋科学、更趋合理。但学习过程档案、评价日程表、反思日记、成果展示等定性评价方法的引入无形中给学生评价的主体之一——教师增加了巨大的工作量。不少教师不禁陷入迷惘:怎样高效实施对学生的评价呢?

建立学习过程档案是质性评价最具代表性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它的应用可能使本已十分忙碌的教师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教育论文,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把握好自己在评价操作中的角色和作用。教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学生自己记录为主,教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制定好学习档案内容并教给学生记录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加以检查了解,适当添入自己的评价论文提纲格式。还可引入家长的评价,以掌握更多的评价信息。

语文学习过程档案为例,可让学生自制各种收获卡,如“作文大王卡”、“朗读精彩卡”、“课本剧表演名演员卡”,可让学生填写“家庭作业反馈表”、可让学生填写“课堂表现记录表”等,可让家长填写“家庭表现记录表”等。可定期开展反思座谈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档案记录来了解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发展情况,实行自主评价,还可组织学生相互评价,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让家长参与评价,这样,不仅使评价主体趋于多元化,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加强,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得以提高,还减轻了教师在操作过程中的工作量,学习过程档案这一质性评价方法的优越性也得以充分展露。

就是对于考试这一传统的量化测评方法,我们也可以开动脑筋教育论文,加以变革,力求在减轻评价主体工作量的同时,还能较好地发挥评价的效能。

让学生自制试卷就是一种较好的尝试方法,教师可从大的方面限定范围,让学生自己命题,互相检测,相互评改。比如中高年级的语文试卷,可按字、词、句及语言表达、综合运用等项目引导学生自主拟题和组织测评。单元测试就可采用这种形式,不过次数不能太多。如此操作,不仅改变了学生对这一传统评价方法的看法,还均衡了评价主体间的工作量。这将使考试这一测评方法得以较好运作,并将实现其促进发展的本质功能。

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课程评价体系必将日趋完善。只要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中多思考多探究,必将使评价的效能得以更好地发挥。

简述教育评价的特点 3

一、优化备课

1.“五有”

(1)脑中有“纲”,既要熟悉所教年级的具体教学要求,又要了解相邻年级大纲的要求,做到深浅适当且有全盘意识。

(2)胸中有“本”,对教材不仅要懂得,而且要很熟悉,能够了如指掌、运用自如。

(3)目中有“人”,课堂教学中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身上,能驾驭课堂,随机应变。

(4)心中有“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要有预见性。

(5)手中有“法”,因课制宜,制定出最佳的教法和练习法。

2.“五备”

(1)备目标。要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制定教学目标。

(2)备场地、器械。良好的场地器械布置直接影响着学生锻炼的兴趣、情感、信心、意志和运动能力。

(3)备重点、难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合理地实施组织教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4)备教学方法。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可使学生准确地理解动作要领,掌握技术动作。

(5)备渗透。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可通过练习,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目的、顽强拼搏的坚强意志以及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3.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可以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才能,从而使教师对每一节课都做好充分准备,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施。此外,集体备课对课的结构、时间分配、运动量、密度,重点、难点的确定,场地、器械的协调,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优化上课。

体育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双基”的主渠道,对体育教师提出了“四为”、“四求”的要求。

1.四为

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能力为目标。

2.四求

即:求新,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求新,使学生有一种新异感,大脑处于积极兴奋状态;求实,讲解语言清晰、简洁明了、生动有趣、富有幽默感,对学生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求活,教师要运用新颖、有趣、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常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求乐,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宽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练有所获。

三、优化说课

1.“三重”

即:重说理,说课的性质、作用、特点,从教育教学理论、学生心理、教学实践来阐述“理”,阐述依据;重实效,说课旨在探索“轻负增效”的措施方法,是为提高教学效益服务;重创新,说课者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要敢于创新、勇于创新。

2.“三突”

即:突出重点,说清课中哪是重点教材,教材中什么部分是重点;突出难点,每个项目都有难点,突破了难点,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突出特色,教学改革要勇于标新立异,要从实际出发,闯出自己的路。

3.“三简”

即:大家都熟知的已形成常规的简述;教学过程要简,说课不是说教案,过程不要讲得过细;语言要简,教师要用简洁、清晰、准确的语言,且要合乎逻辑。

4.“三讲”

即:讲普通话,用术语,不要生造字词;讲究说课艺术,说课在于说,切忌“读”、“念”或“背”,要有表情、有风度,体现教师的内在素质和外在表现;讲究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说课富于艺术性和感染力。

四、优化评课

1.克服两个“少数”,侧重全体性评价。

对于少数尖子,不能过多地围绕他们转,也不能人为地压抑他们的体育特长与个性发展;对于少数差生,也要看到他们的点滴进步,对他们学习成绩的评定要侧重评价自身提高幅度和努力的程度。

2.克服“片面性”,坚持全面性评价。

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应根据体育学科特点,从知识、技术的传授到身体素质的训练与情感教育等,应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教育,不仅要锻炼学生的身体,还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非智力水平;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还要教会学生如何生存。

3.克服评价方法的“单一性”,可采用多样性。

教师评价:一般具有全面性、客观性和权威性。

简述教育评价的特点 4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 微课程 有效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4-0176-01

1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进入了微时代,微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如学习领域出现了微课程。所谓的微课程就是教育者根据某一个主题设计并实施的规模较小的短时课程。在小学美术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利用微课程来进行教学,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具有十分重大的促进作用。

2 微课程的概述

目前为止,教育学家们对微课程的定义还不是很明确。美国教育家认为微课程就是将教学的内容与目标有机联系起来,进而使得学生产生一种更为聚焦的体验。而我国的教育学家则认为微课程是在遵循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将教学过程制作成视频,并 简言之,微课程就是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将知识点、重点、疑点或者是考试题、作业题等内容制作成视频,对学生进行讲解的微型教学。

微课程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微课程推动了美术相关理论与实践的衔接。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对于美术的理解是十分抽象和浅显的,对于某些需要掌握的理论小学生很难理解。微课程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微课程不是枯燥的,它不是从理论出发而是从现实问题出发,具有十分强的操作性,然后再解决理论问题。其次,微课程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微课程虽然量小,但是它的内容比较集中而且有一定的深度。

3 小学美术教学中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3.1 微课程教学设计

微课程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几点:选题设计、时间设计、过程结构设计、资源设计、语言设计等。例如,在学习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第十一册第二课《有特点的人脸》时,这节课的重点是要求学生学习中国人物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能用宣纸、毛笔、墨,参照有特点的人脸图片画一幅突出人物五官和表情特点的肖像画。对于学生而言学习用传统的绘画工具绘制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人物画具有一定的难度,在这个情况下,教师就可以设计一段微课程,促进学生的学习。首先,选题的设计。由于微课程本身就很微小,所以教师在选题时一定要短小精炼。这一课的选题就可以定为:中国传统人物画的画法。其次,时间设计。微课程的时间一般定为8分钟左右。再次,教学过程结构设计。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快速将学生引入正题,而且要追求生动有趣。

3.2 微课程的教学模板

微课程的教学模板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开课单位、系列名称、本微课程的名称、知识点的描述、知识点的来源、先修知识、课程类型、适用对象描述、设计思路、引入课题、内容讲授、总结收尾、教学反思等。比如,《有特点的人脸》这一课,开课单位就可以写上自己所在单位。本微课程的名称可以定为:中国传统人物像画法。知识点的描述可以描述为中国传统的人物画与现代和西方有很大的区别,本课程主要是想通过对中国传统人物画的介绍,让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方式有所了解,并且能够自己画一幅人物画。适应对象描述:本课程适合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六年级小学生对于人物绘画具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还处在低水平阶段,教师可以在适当的引导下,让学生进行创作。本文简单列举几项,其他就不赘余了。

3.3 微课程的制作过程

完美的微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PPT的制作、明确的课程名称、包含信息的片头、具体的课程内容、片尾。对于微课程的制作技术有很高的要求,如录制时电脑的分辨率要调好、微课程的声音文字等要准确、讲解中使用的PPT要美观、简洁,符合学生的欣赏水平,要注意视频格式等。微课程的制作设备和制作方法有多种,如可以使用智能机进行拍摄,使用电子软件进行录制,可以用手写板或交互式电子白板、专业电子软件进行录制、数码相机录制等方法。

3.4 微课程的评价

微课程的评价不同于一般的课程评价,评价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要对课程活动的各个组成要素和环节进行评价。主要包括背景性评价、设计本身的评价、实施效果的评价等。对于教学设计的评价主要看选题是否小而精、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对于教学内容的评价主要看内容是否科学准确、逻辑是否清晰、资源是否齐备。对于教学过程的评价主要是看教师进入主题是否迅速、讲授的线索是否清晰、收尾是否快捷等。对于作品规范度的评价主要看视频是否完整、技术是否规范。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看形式是否新颖、趣味性是否强、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作品后是否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微课程的使用是教学方式转变的体现,它能够以独特的视角,引领小学生浸透在色彩艳丽的画面和欢快的音乐视频氛围效果当中,使小学美术课更亲近地走近小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微课程的运用为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注入了新的血液,同时学生对美术课的视角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在今后的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效资源,丰富美术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使美术课堂变得五彩缤纷,进而提高小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和美术成绩。

(淄博市临淄区晏婴小学,山东 淄博 255400)

参考文献:

教育评估 5

你们好!

我们有幸迎来了省政府对我镇的教育督导评估。在此,我谨代表镇党委、政府对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真诚希望各位领导和专家对我镇的教育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促进我镇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我镇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教育改革,以“夯实基础,立足实际,全面协调,均衡发展”的办学思路,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教育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现将我镇教育工作情况做简要汇报,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县南端,距县城约40公里,属丘陵地区,全镇幅员面积70平方公里,辖22个村,2个居委会,27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3920人。现有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1所,中心小学4所,幼儿园4所。在校高中生704人,初中生1330人,小学生2791人,在园幼儿586人。中小学教职工184人。学前三年入园率80%,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100%,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100%,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1.5%。

二、工作措施

(一)立足教育实际,实施优先发展

我镇党委、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基础教育对于我镇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和重要意义。因此,对于教育工作,我们总是在行政管理上高看一眼,资金投入上多顾一层,为教育事业开通一条“绿色通道”。相继成立了镇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教育执法队,下发了《镇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实施方案》、《镇各类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文件,镇领导经常走访学校,为学校、教师办实事。每年教师节,党政领导都要分头前往各中小学看望、慰问教师,镇政府还经常组织相关人员帮助学校治理周边环境,督促、评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镇的教育事业已经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二)拓宽投资渠道,加大教育投入

近年来,镇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是前所未有的。中学三年先后开展了综合楼工程、食堂工程、宿舍工程和运动场建设;镇中心小学先后进行了镇中、镇小、长胜、马安等学校的教学楼和宿舍楼维修。三年来,我镇在每个教师节都对学校进行了慰问,对优秀教师进行了表彰,这一举措大大激发了教师们工作的积极性。

(三)提全意识,杜绝安全事故

我镇成立了以张波镇长为组长的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各中小学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责任到人,分工明确,层层签订责任状,各校都建立了安全工作台帐,校舍、围墙、用电设施每周一次检查,地处繁华街道的学校,组织教师接送学生过马路,天天如此,从不间断。各校聘请法制副校长到学校给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从小知法、懂法,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各校加强学生的交通安全、饮食安全、用电安全教育,加强学生防火、防溺水等知识教育,组织学生进行防震减灾避险的演练。

我镇以“平安校园”创建为抓手,将预防作为安全工作重点。特别加大了隐患环节的整治力度,多次协同派出所整治学校要道,并对接送学生的校车进行了检查,避免学生上下学发生交通事故。

我们加强学生预防接种工作,积极实施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乙肝、麻疹等流行性或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使学生安全、健康地成长。各学校加强了教室、专室、食堂、宿舍、厕所卫生的管理,校园内地面无纸屑、墙壁无污迹。中学、五粮春希望小学等校完善了饮用水工程的建设。三年来,安全工作成绩显著,全镇各校未出现一例重大的安全事故。

(四)抓实教育科研,改革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努力提高每堂课的教学效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几年来,我镇努力抓实教学方法的改进,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每学期初,我们要求各任课教师认真阅读本学期教材,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研究教材,制订本学期的教学计划。认真学习上级有关课改经验和校本教研要求及各校的《教研工作计划》,阅读有关教学的书刊,了解教改的方向,制订教研课题,使教师明确一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要求。要求学校领导主动深入教学第一线听课、评课,了解和掌握本校的教学情况,带领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教师之间互相听课,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积极开展各科的教学评优活动,培养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每位教师每学期最少写一篇论文,把实践提升为理论,又以理论指导实践。如此循环,不断提高。制订有关政策,对教育科研搞得好的学校实行考评加分奖励,对不重视教育科研的学校进行通报批评。通过以上举措使教师在各种教研活动中,认识到了教改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并在教学教研中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努力做到直观教学、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兴趣,使教学真正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加强常规管理,规范办学行为

我镇认真落实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认真落实安全常规、教学常规、管理常规的同时,规范办学行为,督促做好“减负提质”工作,重点强调各学校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控制作业量,并统一作息时间,达到规范管理的目的。

我们要求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发生,促进了学校管理工作的人本化。加大对学校常规管理的指导、督查和考核力度,不断完善学校常规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实现学校常规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并逐步走向特色化。重点引导学校加强教学管理工作,重视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师素质,强化质量意识,以促进学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六)强化培训学习,加强队伍建设

几年来,我镇在中小学教师中广泛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践行科学发展观学教活动。组织师生学习抗震救灾精神,并积极为汶川、玉树灾区捐款捐物。

我镇还配合县教育体育局在中小学开展业务培训和管理经验交流活动。

为了进一步搞好新课程实施,我镇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三年来,不少中小学教师分别参加过省、市、县组织的各种骨干教师培训、学科带头人培训、班主任培训。部分教师先后到先进学校学习培训,大大开拓了教师思维,提高了教师素质。有95%以上的教师参加各种听课、说课、评课活动。

此外我们还组织教师进行远程教育,倾听专家和优秀教师的教学专题讲座,观看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大大地提高了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本镇小学校长全部参加过市、县级以上组织的培训,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狠抓学校管理。我镇中小学基本上出现了和谐平安、教学有序的局面。

(七)注重教育视导,促进全面发展

全镇上下,从党委和政府到学校领导和教师,视质量为学校的生命。教师节,镇党委和政府召开质量表彰会,各校完善各种管理计划和制度,教师轮流学政治、学业务、集体备课、研究教材、接受远程培训。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县艺术节,本镇选送的相声和舞蹈节目均获组织奖和优秀奖。

(八)注重职业培训,拓宽致富渠道

为真正实现学生学有所用,拓宽学生的就业途径,在中学管理上,我镇积极引导中学毕业生到优秀的职业技术学校学习实践,几年来,我镇部分学生先后到县职业中专学习一技之长,走上了理想的就业之路。

另外,农村经济的发展,村民素质的提高,也有赖于职业教育的发展。镇政府着力做好农民致富这篇文章,各站办负责人及小学部分领导和教师任兼职教师。根据本镇产业特点,对农民养猪、养鸡、养鸭等养殖技术和种植技术进行培训。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正确引导下,我镇的职业技术学校为村民提供技术培训和实践基地也为村民的就业开拓了渠道,提供了机会。

三、存在问题

1、我镇基础教育建设仍有较大缺口,办学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

2、教师流动大,队伍不太稳定。

3、我镇经济发展还待加速,因此对教育的投入越来越有压力,为学校建设和教育发展带来很大影响。

四、努力方向

1、以标准化学校建设引领全局。实行强弱学校的联合办学,做到师资、校舍、设备的优化组合。

2、认真实施校安工程。按照学校布局调整的规划,再加大改建力度。

3、优化师资配置。加强学校教师业务培训和考核,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按照国家规定和上级要求进行培训,定期进行业务考核。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向课堂要质量。

4、继续完善评估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简述教育评价的特点 6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试题

课程代码:0038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行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要考察行为措施是否达到了预期影响,这是行动研究过程中的

A.预诊环节 B.收集资料环节

C.行动环节 D.评价环节

2.研究者对各个类别的研究资料进行统一的编排和修整,这是文字资料整理工作中的

A.分类归纳 B.审查补充

C.摘要 D.编整加注

3.儿童身高越高,其体重就越重。这说明儿童身高和体重之间的关系是

A.正相关 B.负相关

C.零相关 D.任何可能性都有

4.以实证材料为依据并指出学前教育发展趋势的论文是

A.理论探讨性论文 B.综合论述性论文

C.预测性论文 D.学术报告

5.“学前教育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研究”、“幼儿园评价标准体系的研究”等学前教育研究课题属于

A.一级应用性课题 B.二级应用性课题

C.一级理论性课题 D.二级理论性课题

6.在学前教育科研评价中,对研究经费使用情况、研究设备配备程度等的评价属于

A.研究方法评价 B.研究成果评价

C.研究条件评价 D.研究目标评价

7.发现问题并使问题明朗化、操作化,这属于学前教育研究准备阶段中的

A.研究设计 B.选择课题

C.制订工作计划D.收集资料

8.调查问卷中反映幼儿园场地设施、玩具、图书等情况的资料是

A.人口学资料 B.事物的状态

C.人的实际行为 D.态度性问题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9.科学研究活动区别于人类其他活动的四个本质特征是继承性、______和规范性、系统性。

10.根据研究活动对问题探讨的深度,可以将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分为描述性课题、因果性课题和______课题三大类。

11.研究者在参与幼儿游戏活动时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合作行为,这种观察类型是______观察。

12.调查问卷中答案的基本格式主要有______式、选择式、排列式、量表式和表格式五种类型。

13.教育实验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形成研究假设、确立实验研究的理论基础和进行______。

14.教育经验总结研究法中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应符合现实性、______和适用性、创造性的标准。

15.个案研究法常用的研究手段主要有观察、访谈、测验和______等。

16.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中,数据资料的呈现通常采用______和统计图两种形式。

17.教育科研成果在写作上必须遵循准确性、______和可读性等要求。

18.教育科研论文的主要特点是______。

三、改错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找出每小题的错误处,并在答题纸上写出并进行改正。

19.当研究者试图揭示一般规律时,个案研究对象不必具有代表性,而是要求具有良好的特殊性。

2O.教育实验评价就是对教育实验过程进行评价。

21.在学前教育研究中,样本容量越小,其对总体的代表性越好。

22.“天才幼教网”(网站名)上的有关资料不属于学前教育文献。

23.研究者在选择研究样本时所用的随机数表法属于随机抽样中的系统随机抽样。

24.在观察研究中,标志研究对象某种行为“有”或“无”的观察指标属于定比指标。

25.某研究者用绘人测验表测量了3O名中班幼儿的智力发展状况,这种测验是纸笔测验。

26.研究者在标准化测验中对原始分数有统一、明确的解释处理规定,这是为了确保测试方法的标准化。

27.对任何无关变量都不进行控制的教育实验是真实验。

28.为了贯彻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客观性原则,研究者不必持有严肃的科学态度。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29.科研课题

3O.时间取样观察法

31.问卷调查法

32.总体效度

33.演绎

34.课题论证

35.纵向研究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36.简述抽样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活动中的意义。

37.简述问卷回收率的影响因素。

38.简述研究者选择科研课题的一般程序。

39.简述教育经验总结法的功能。

4O.简述文字资料分析过程中,使用分类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41.简述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伦理性原则。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写出下列每小题的计算过程,否则只给结果分。

42.某中班7名幼儿的身高数据分别为0.85m,1.00m,1.02m,1.12m,1.07m,0.90m,0.95m。试求:

(1)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结果保留二位小数)

(2)每个数据的离差。

43.某幼儿园有幼儿600名,其中大班幼儿人数180名,中班人数160名,小班人数140名,托班人数120名。如果想从中选取6O名幼儿做样本,应如何进行抽样?

教育评价 7

【关键词】教育评价;评价范围、主体、功能

教育评价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说古老是因其渊源可追溯到中国隋朝开始的科举考试制度;说他年轻是因其作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向科学化方向发展,主要是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的美国。教育评价从1929年美国教育学家泰勒首次提出到60年代传入我国,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20世纪初测验时期(testing era),20世纪30年代之后评价时期(evaluation era),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评价时期(assessment era),有学者译为考评时期,以示区别。以下就这三个教育评价发展时期教育评价观的一些发展变化进行了一些归纳,希望从中分析出教育评价观的一些新价值取向,为科学合理地实施教育评价打开思路。

1.评价范围的变化

教育评价所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现代教育评价的范围已扩大到教育的全部领域。现代教育评价粗略地加以区分就有:学生评价、教师评价、教学评价、课程评价、学校与教育机构评价、教育政策与教育项目评价等。如果按劳教育层次加以区分以可以分为基础教育评价、高等教育评价、职业技术教育评价及成人教育评价等方面。按照评价的价值取向分类,可以分为:目标取向的评价、过程取向的评价和主体取向(发展性教育)的评价。广义的教育评价从宏观的角度考虑问题,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制度、教育战略及教育与社会文化等关系;狭义的教育评价则从微观角度指向学校内部,特别是指学生评价,即以学生为对象,对学生的发展水平及与之相关的诸种条件予以评价。显然,与传统教育评价仅指向学生及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而以分数作为主要评价指标的做法相比,现代教育评价的内容已大为扩展,必须对影响学生发展水平的各相关因素作出评判,因为某个要素的变化必将影响到其它要素的状态。

2.评价主体和客体的变化

现在的教育评价越来越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主体是指参与评价活动的全体对象的代表,早期教育评价的主体主要指实施评价主动的一方;现在的评价主体一般包括教师、家长、学生、学校领导和其他与该评价活动有关的人。在教育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变化中,特别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即强调与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地位,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思考、研究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可以自评,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相互评价、反馈、倾听、激励等学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

过去评价对象基本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现在的评价主体与评价对象共同建构评价的意义,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平等交往以及强调被评价者的自我评价。评价要让被评价者认同,可见,现在被评价对象的能动地位得以确认,进行价值判断的依据是“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

3.评价功能目标的变化

以往的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评价的其他功能,如忽视评价的导向功能忽视评价结果的反馈与认同,使评价的反思又调控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评价过分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忽视过程的评价。现在评价的价值观转向了素质教育评价强调其教育功能、发展功能,因而教育评价转向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强调收集并保存表明被评价者发展状况的关键资料,对这些资料的呈现和分析能够形成对被评价者发展变化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关注个体差异(个体的差异不仅指考试成绩的差异,还包括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不同特点),正确地判断每个被评价者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针对被评价者的优势和不足给予被评价者激励或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其目的在于诊断学生的发展水平及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教育因素的状态,

4.评价模式、方法手段的变化

在实践中,有许多教育评价模式已� 从教育评价组织的构成到教育评价的程序等多方面,都充分体现了教育评价民主性原则。

评价方法也由以往的单调,过于注重量化评价和传统的纸笔考试,发展到对体现新的评价理念的注重把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结合起来,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的方向上来,评价方法日趋多样化。表现在传统的纸笔考试有了新突破,即开放性考试。开放性考试可以加上面试和口试,考察评价对象研究方法、态度、情感和搜集、处理、使用信息的能力,发现其与人共处的能力等;在教学实践中使用的新质性评价方法有交流评议法,案例分析法,档案袋法,成长记录评价法、表现评价法等。质性评价方法尊重个体差异,可以动态地记录学生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观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技能、行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发生的变化,记下点滴的进步与成功。这些评价无不关注着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其发展变化,帮助教师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抓住教育契机,促使每一位学生争取更大的进步。

在教育改革中,课程改革是核心,而教育评价的改革又是与之密切相关联的重要一环。教育评价的促学促教作用愈�

参考文献

[1]林少杰。发展性评价的认识[J].现代教育论丛,2003,6:27-30.

教育评价论文 8

1.高职学生素质教育考核没有统一的标准。孟子曰“: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课程标准对课程的性质与作用、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课程教学目标、课程内容与安排、课程实施原则和课程考核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素质教育活动不同于第一课堂教学活动,学生素质的高低是很难用分数来量化的,很多情况下,学生只要参加了素质教育活动,学校就认为他们获得了相应的素质熏陶,潜移默化地提升了素质,因此淡化、忽略了学生素质教育活动中学生素质的考核。没有统一的标准,或标准欠缺,加上难以量化,极易引起考核不全面、做出非客观公正的判断。没有统一的标准也与高职院校内管理机构对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没有形成统一认识有关。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对学院中层以上领导干部的问卷调查中,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很多,汇总起� 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学生应该最大限度地扩展自己的能力。除统一基础课程外,要尽可能有途径和方式让学生发挥天赋和爱好,做到既打好基础,又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2.高职学生素质教育考核内容简单、形式单一。教学评价并不等于测试。素质教育考核不仅仅是素质教育活动的简单复制,还可以考虑很多学生活动都可以考核学生的素质。考试形式的单一体现在把考试或竞赛当作素质教育活动的主要评价形式,而没有使用素质教育领域中其他行之有效的评价形式。在活动评价中,被评价人和评价人的关系也趋于单一,没有考虑到多方都对承担着国家建设重任的高职学生有要求。知识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如可以直接从现场教学活动中获得;而人的素质的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一定时间训练、吸收、消化才能获得,要在具体行为活动中综合反映出来。即使同样一件事,相同的人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也不一定是一样的。如在小悦悦事件中,那些走过小悦悦身边,面对受伤的小悦悦而无动于衷的人,假如看到的是自己的亲人摔倒,绝大多数是不可能袖手旁观的。学生是存在着个体差异的,不同的学生,家庭背景、个人天性、后天努力以及态度等不同,会影响素质教育接受的程度。素质教育考核的简单化和单一化,会影响考核结果的真实、客观、科学。素质测评的简单化、单一化和形式化,对于被测评的学生来说,往往无法对自己的素质状况有正确的认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学生会找不到努力方向,影响素质的提高,家庭、学校、企业和社会也会对这些学生的认同感和满意度降低。

二、构建学生、家庭、学校、企业、社会五位一体的高职学生素质考核体系

1.建立健全高职学生素质考核制度。制度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必须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要把握政策导向和实际效用,做到即使是阶段性的制度也不例外。制定制度时要多一些标准,少一些概念;多一些定量,少一点定性,以保证制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二是要保持制度的连续性。即使在完善或修订制度时也要注意保持制度的连续性,原有制度在没有完善修订前仍要继续执行。要避免全盘否定原先制度的现象,否则就会造成负面效应,容易形成制度上的复杂性和不连续性。三是要使制度符合教育主体的实际,要结合教育主体的具体情况,以保证制度的最大效应。如学生、家庭、学校、企业和社会都强烈要求高职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那么,作为教育主体的学校,就必须提供能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素质教育活动,保证学生有机会提升能力。

2.设立“层级化联动”的素质教育组织机构,有效推进素质教育活动的实施,以保障对学生素质教育活动能力的有效评价。成立以院领导挂帅、院领导以及全体中层正职领导为成员的素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全院素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及由学生工作处、院团委联合组成的素质教育机构,负责统筹规划并指导学生不同阶段的素质教育活动;素质教育机构管理下的各种能力训练中心以及各专业教学系通力配合、共同开展素质教育教学活动。

3.制定操作性强的高职学生素质测评指标体系。测评指标体系要具体、详细,将学生素质考核落到实处。改变学生只重参与,不注重教育活动过程中能力提升的实际情况,使学生从形式上参与素质教育活动变成真正参与。可以从测评指标、测评内容、测评对象、测评方法、测评人、分值等方面进行设置(见右表)。测评指标是指素质考评的大项,可分为职业素养、人文素养类、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就业与创业能力、社会综合实践等,测评内容是每个大项下面的具体素质教育内容,是测评指标的具体分解。如职业素养下可以分为诚信教育、爱国教育、责任心教育等;测评对象可以是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测评人可以有学生、教师、家长、企业代表和社会人员等;分值即具体分数。各项测评内容反映的是测评对象某一方面的素质状态,而由反映测评对象各个方面的素质状态的指标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或集合构成测评指标体系。总之,测评指标要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规定学生的素质教育必修分时,以确保制度执行的有效性。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学生应该最大限度地扩展自己的能力,发挥天赋和爱好,做到既打好基础,又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4.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高职学生素质评价方式。定量评价就是用各项素质教育测评出来的数字来表述学生素质教育的结果,而定性评价是用文字语言描述学生的素质状况。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应该是统一的、相互补充的。只有定量评价而没有定性评价,结果是单调的、生硬的,毫无价值可言;只有定性评价而没有定量评价,结果则显得抽象、简单、不准确。不同的评价方法各有不同的特点与性能,但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即一般都是通过比较对照来分析问题和说明问题。正是通过对各种指标的比较或不同时期同一指标的对照才反映出数量的多少、质量的优劣、效率的高低、消耗的大小、发展速度的快慢等,为鉴别、判断提供确凿的信息。

教育评估 9

一、主要成效:

(一)领导重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1、建立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领导机制。镇的教育发展是我区教育大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镇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建立了镇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督导评估迎检工作领导小组、民办教育领导小组、扫盲工作领导小组、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暑期工作领导小组、文技校校务委员会等领导机制,坚持做到教育工作主要领导全面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教育单位全力抓,有关部门配合抓的教育工作格局。镇还建立了党政领导联系学校的制度,长期坚持定期或不定期走访辖区学校,及时努力解决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了辖区内的教育发展。

2、优先协调和解决教育工作的问题。镇党委、政府将教育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工作议事日程,定期召开全镇教育工作会议,坚持定期或不定期调查、研究和解决教育工作问题,并能邀请各相关职能部门、村(居)干部和社会人士参与,共商教育发展大计,及时解决教育工作问题。近年来,通过积极协调,解决辖区内教师宿舍楼的产权办理,中学操场用地,埠兴小学厕所排污等问题,深受广大师生和社会的好评。

3、优先改善校园配套设施和校园环境。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在确保教育资金足额及时到位的基础上,坚持每年从自有资金中拨出教育专项一百多万,用于学校配套设施和环境的改善。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心小学新操场投入使用,图书馆通过省级示范馆验收;前屿小学、樟林小学危房改造顺利完成;埠兴小学无厕所的现象得也改变;小学过街天桥、操场、办公用房等配套设施全面完成;新区小学等校园环境改造和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为镇的各中小学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作出重大的贡献。

4、优先保障教师待遇,营造尊师尊教的氛围。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不管镇政府的财力如何,优先保证了教师工资的足额发放,保证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到位,保证教师住房补贴的到位。在每年教师节来临之际,镇党委、政府都隆重召开庆祝教师节暨“师德之星”表彰会,对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教师节”、“六一节”班子成员深入辖区中小学对师生进行慰问。并组织镇综治、计生、司法、团委等职能部门开展了新《义务教育法》、《教育法》和《教师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积极动员村、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损资助学活动,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齐抓校园周边整治,构建和谐教育氛围

1、做好校园周边的综合治理工作。镇党委、政府重视学校周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镇政府各职能部门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学校周边社会治安进行专项治理,拆除学校周边的违法建筑,打击学校周边无证经营的小摊小贩,取缔离学校200米内的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并对网吧执行禁止未成年人进网吧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着力做好靠街小巷的校园周边环境卫生,餐饮食品的卫生治理工作。镇党委、政府积极与公安部门配合,聘任公安干警担任中小学校的综治副校长,有效打击不法分子侵扰学校正常教育教学行为,深入学校开展禁毒、反邪教、交通安全、消防演练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师生的自我防范能力。

2、积极打造平安校园。镇党委、政府始终将抓好学校安全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不断健全安全工作制度,强化安全教育,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定期召开学校安全工作会议。镇领导不定期深入学校检查安全工作,发现安全隐患及时督促整改。同时,配合区教育行政部门、执法部门加强对社会力量办学的整治,专门成立了清理整顿无证办学机构的领导小组,镇长亲自担任组长,组织派出所、安办、卫生、城管等相关部门人员对辖区内的无证办学机构予以取缔。去年以来,重点开展了如对启智幼儿园等9所无证幼儿园的取缔工作,并进行持续监控,收到明显效果。多年来,全镇学校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无重大违法犯罪事件发生。全镇十六所中小学都被授予“平安校园”的称号。

(三)扎实做好入学保学工作,巩固“双高普九”成果

1、下大力做好组织入学工作。根据新《义务教育法》规定的镇村应承担的职责,始终按照“督导评估”的要求,积极组织适龄儿童入学,通过镇、村、校和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每学年八月份,镇政府主动协调辖区的、远洋两个派出所,要求打印出当年6周年少儿的户口册,按村(社区)统一填写,寄发少儿入学通知单,并逐一落实少儿入学情况,对各种原因未及时入学的,动员村(社区)做好组织宣传工作,督促家长按时送孩子入学;对流到镇外就读的人员,积极做好取证工作,确保全镇6周岁少儿入学率达到100%;对少数确需免缓学的人员,经认真核实后,给予办理免缓学手续。

2、尽全力做好“控辍保学”工作。镇认真执行贯彻“政教督[]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控辍工作意见》和《区控辍工作责任分解的通知》精神,配合上级教育部门认真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措施,落实了政府、村(社区)、学校、教师的责任制,构建了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学校负责人包校,教师包学生的“控辍保学”工作网络。一是加大宣传力度。为了做好控辍保学工作,镇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标语、墙报专栏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要求学校必须做好“九年义务教育”登记卡、学生学籍卡等教育档案的建档工作,做好转学学生的档案移交管理,严格控制学龄儿童无故辍学,防止流生现象。召开学生家长会进行全面引导,组织家长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法律法规,使全镇村民对义务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二是采取了“一劝二导三扶助”的措施。“一劝”就是劝学生读书,劝家长送子女读书;“二导”就是引导学生认识读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开导家长充分认识到知识对其子女自身发展的作用;“三扶助”就是对于经济困难的学生家庭,采取政府扶助等多种方式进行扶助,确保“一个也不能少”。年镇6—11周岁适龄人口入学率为100%;12—14周岁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9.9%;6—15周岁残疾人口入学率为100%;3—5周岁户籍适龄儿童入园率93.71%。小学学额巩固率为100%,初中学额巩固率为99.66%,巩固“双高普九”成果。

(四)教育投资力度不断加大

镇历届政府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坚定不移的推进“科教兴镇”战略,优先考虑教育发展的需要,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做到了“三个确保”,即确保及时、足额发放教职工工资,确保辖区内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拨付,确保农村中小学新建及危房改造经费落实,“两免一补”资金全部落实到位,较好地承担了政府对教育负有的主要责任。除了预算内资金外,还根据实际需要筹措自有资金改善学校办学条件,2007年全镇财政投入教育经费达1624万元,其中,自有资金部分投入76万元,年全镇财政投入教育经费达1955万元,其中,自有资金部分投入237万元,年自有资金部分已投入200万元。逐步改善了辖区内中小学的办学条件。

二、存在的问题与整改建议

1、加强三类残儿的筛选鉴定工作。镇政府对残儿的筛选鉴定工作需建立长效机制。每年对小学新生进行组织入学的同时,应对三类残儿开展摸底排查,组织鉴定工作,并根据残儿鉴定的残疾等级组织到相关的学校就读,以完成好九年义务教育。

2、强化教育工作的协调力度。目前镇一些学校的产权纠纷尚未解决(例如:日出东方操场权属的纠纷、横屿小学庵连庙校舍纠纷),给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造成一定的影响,镇政府应强化做好协调工作,解决产权纠纷工作,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运转。

3、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目前镇的学校教育教学设备与“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希望镇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争2012年前全镇实现“义务教育标准化的学校”。

教育评价论文 10

自从1999年开始扩大招生,各大公立民办私立院校招生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扩大招生后,我国高校的学生总数逐年增加。至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540万人,是1998年招收108万的5倍;高等教育在学总人数达25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2%。有观点认为,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高校的硬件和软件确实跟不上,大学生的培养质量有所下降。这种情况在部分院校的确存在,但应看到我国高校在扩大招生的同时也在不断进步。高校的快速发展可以看作是被扩招“逼”出来的。扩招有利于教育体制的完善,可以促进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高等教育存在的很多问题并非源于扩招,只是规模的扩大使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等问题凸显出来,从2008年以后,教育质量的问题越来越被关注,各个高校陆续成立质量科、质量监督部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及发展计划中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建立科学的质量观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将人的全面推广发展和适应社会需求作为测量教学质量衡量的标准,并将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然而,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持续下降。为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首先就应该有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这是学校的教学质量的自我评价和第一条件,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二、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及构建方法

教学质量的定义,直到现在,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和国际标准。有一种定义是,教学质量指的是教学对学生达到预期教育结果的促进成都,包括学习活动是否合理、恰当,是否考虑了学生的特征(如年龄、先前知识、动机等),涉及众多的教学因素,特别是教师对学生和内容的处理,对学习任务和活动的组织地处理。它可以从这两个角度来看,教学质量应至少包括以下两个几个方面:首先,它应该提供社会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学生他们的要求;其次,要达到预先设定的目标。学校的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活动的表征结果。然而,对高等教育而言,大多数学生应该在他们的业余时间来学习,他们在校园的时间或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教育活动参与教学活动。因此,可以认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本质上是教学质量的表示。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学现象的价值判断,以及教学活动的评价形态。高等教育的教学条件将更加科学、合理的从教与学两方面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分离的教学和学习独立评估可能带来两个方面的优势:首先,它可以分别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也可以将两者综合考虑来评价整个教学活动的质量;其次,它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影响教学质量的薄弱环节的关键因素,有助于学校行政部门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教学质量。任何级别的质量评价有其教学目标作为教学的发展基础质量评价。然而,教学目标看似抽象原理,并具有较高的泛化性。但为了使评价更具可操作性和科学性,我们必须使广义教学目标更具体,这个过程是在各级评价指标的确定过程中完成的。在本质上,目标是内涵和属性的目标的反射,和具体的分解目标的行为和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然而,任何指标只能反映部分的目标而不是总体目标。只有系统的指标体系与密切接触能够客观、全面反映总体目标。因此,必须要有分解指标,从总体目标一步一步分解为不同层次的分类指标,然后要有分类评价指标。这个过程是建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

三、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采用经验+实验验证法。通过探索在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重要性和价值权重。分别从教与学两个方面,设计了教师课堂评价表、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并通过评价主体和被评价主体的反馈进行修正,经过2个学期的完善,得到学校的主要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评价主体可以是老师或学生。

四、结论与展望

教育评估 11

你们好!

我们有幸迎来了省政府对我镇的教育督导评估。在此,我谨代表镇党委、政府对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真

诚希望各位领导和专家对我镇的教育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促进我镇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我镇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教育改革,以“夯实基础,立足实际,全面协调,均衡发展”的办学思路,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教育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现将我镇教育工作情况做简要汇报,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县南端,距县城约40公里,属丘陵地区,全镇幅员面积70平方公里,辖22个村,2个居委会,27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3920人。现有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1所,中心小学4所,幼儿园4所。在校高中生704人,初中生1330人,小学生2791人,在园幼儿586人。中小学教职工184人。学前三年入园率80%,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100%,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100%,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1.5%。

二、工作措施

(一)立足教育实际,实施优先发展

我镇党委、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基础教育对于我镇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和重要意义。因此,对于教育工作,我们总是在行政管理上高看一眼,资金投入上多顾一层,为教育事业开通一条“绿色通道”。相继成立了镇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教育执法队,下发了《镇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实施方案》、《镇各类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文件,镇领导经常走访学校,为学校、教师办实事。每年教师节,党政领导都要分头前往各中小学看望、慰问教师,镇政府还经常组织相关人员帮助学校治理周边环境,督促、评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镇的教育事业已经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二)拓宽投资渠道,加大教育投入

近年来,镇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是前所未有的。中学三年先后开展了综合楼工程、食堂工程、宿舍工程和运动场建设;镇中心小学先后进行了镇中、镇小、长胜、马安等学校的教学楼和宿舍楼维修。三年来,我镇在每个教师节都对学校进行了慰问,对优秀教师进行了表彰,这一举措大大激发了教师们工作的积极性。

(三)提全意识,杜绝安全事故

我镇成立了以张波镇长为组长的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各中小学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责任到人,分工明确,层层签订责任状,各校都建立了安全工作台帐,校舍、围墙、用电设施每周一次检查,地处繁华街道的学校,组织教师接送学生过马路,天天如此,从不间断。各校聘请法制副校长到学校给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从小知法、懂法,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各校加强学生的交通安全、饮食安全、用电安全教育,加强学生防火、防溺水等知识教育,组织学生进行防震减灾避险的演练。

我镇以“平安校园”创建为抓手,将预防作为安全工作重点。特别加大了隐患环节的整治力度,多次协同派出所整治学校要道,并对接送学生的校车进行了检查,避免学生上下学发生交通事故。

我们加强学生预防接种工作,积极实施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乙肝、麻疹等流行性或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使学生安全、健康地成长。各学校加强了教室、专室、食堂、宿舍、厕所卫生的管理,校园内地面无纸屑、墙壁无污迹。中学、五粮春希望小学等校完善了饮用水工程的建设。三年来,安全工作成绩显著,全镇各校未出现一例重大的安全事故。

(四)抓实教育科研,改革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努力提高每

堂课的教学效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几年来,我镇努力抓实教学方法的改进,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每学期初,我们要求各任课教师认真阅读本学期教材,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研究教材,制订本学期的教学计划。认真学习上级有关课改经验和校本教研要求及各校的《教研工作计划》,阅读有关教学的书刊,了解教改的方向,制订教研课题,使教师明确一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要求。要求学校领导主动深入教学第一线听课、评课,了解和掌握本校的教学情况,带领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教师之间互相听课,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积极开展各科的教学评优活动,培养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每位教师每学期最少写一篇论文,把实践提升为理论,又以理论指导实践。如此循环,不断提高。制订有关政策,对教育科研搞得好的学校实行考评加分奖励,对不重视教育科研的学校进行通报批评。通过以上举措使教师在各种教研活动中,认识到了教改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并在教学教研中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努力做到直观教学、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兴趣,使教学真正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加强常规管理,规范办学行为

我镇认真落实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认真落实安全常规、教学常规、管理常规的同时,规范办学行为,督促做好“减负提质”工作,重点强调各学校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控制作业量,并统一作息时间,达到规范管理的目的。

我们要求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发生,促进了学校管理工作的人本化。加大对学校常规管理的指导、督查和考核力度,不断完善学校常规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实现学校常规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并逐步走向特色化。重点引导学校加强教学管理工作,重视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师素质,强化质量意识,以促进学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六)强化培训学习,加强队伍建设

几年来,我镇在中小学教师中广泛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践行科学发展观学教活动。组织师生学习抗震救灾精神,并积极为汶川、玉树灾区捐款捐物。

我镇还配合县教育体育局在中小学开展业务培训和管理经验交流活动。

为了进一步搞好新课程实施,我镇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三年来,不少中小学教师分别参加过省、市、县组织的各种骨干教师培训、学科带头人培训、班主任培训。部分教师先后到先进学校学习培训,大大开拓了教师思维,提高了教师素质。有95%以上的教师参加各种听课、说课、评课活动。

此外我们还组织教师进行远程教育,倾听专家和优秀教师的教学专题讲座,观看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大大地提高了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本镇小学校长全部参加过市、县级以上组织的培训,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狠抓学校管理。我镇中小学基本上出现了和谐平安、教学有序的局面。

(七)注重教育视导,促进全面发展

全镇上下,从党委和政府到学校领导和教师,视质量为学校的生命。教师节,镇党委和政府召开质量表彰会,各校完善各种管理计划和制度,教师轮流学政治、学业务、集体备课、研究教材、接受远程培训。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县艺术节,本镇选送的相声和舞蹈节目均获组织奖和优秀奖。

(八)注重职业培训,拓宽致富渠道

为真正实现学生学有所用,拓宽学生的就业途径,在中学管理上,我镇积极引导中学毕业生到优秀的职业技术学校学习实践,几年来,我镇部分学生先后到县职业中专学习一技之长,走上了理想的就业之路。

另外,农村经济的发展,村民素质的提高,也有赖于职业教育的发展。镇政府着力做好农民致富这篇文章,各站办负责人及小学部分领导和教师任兼职教师。根据本镇产业特点,对农民养猪、养鸡、养鸭等养殖技术和种植技术进行培训。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正确引导下,我镇的职业技术学校为村民提供技术培训和实践基地也为村民的就业开拓了渠道,提供了机会。

三、存在问题

1、我镇基础教育建设仍有较大缺口,办学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

2、教师流动大,队伍不太稳定。

3、我镇经济发展还待加速,因此对教育的投入越来越有压力,为学校建设和教育发展带来很大影响。

四、努力方向

1、以标准化学校建设引领全局。实行强弱学校的联合办学,做到师资、校舍、设备的优化组合。

2、认真实施校安工程。按照学校布局调整的规划,再加大改建力度。

3、优化师资配置。加强学校教师业务培训和考核,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按照国家规定和上级要求进行培训,定期进行业务考核。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向课堂要质量。

4、继续完善评估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5、走教育科学发展之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教育必须走向现代化。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学校实现现代化的基本策略。

教育评价 12

【关键词】高等教育评价 元评价 质量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C-0099-02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展的零星的高等教育评价到90年代末有计划、有组织的规范的高等教育评价,到今天进入了政府和民间评价机构多元化样化发展的时期,高等教育评价在我国不断得到重视和发展。例如,政府开展的院校评估、学位授予质量评估、优秀教学成果评选、全国高校科研工作评估、重点实验室评估等;各高校同时还自行开展课程评估、教学评估、教师评估、教学管理评估等各种类型的评价活动;除此之外,社会中介机构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高等教育评估,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的“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国网大和中国校友会的“中国大学排行榜”等。

随着各级各类高等教育评价活动的大发展,其质量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例如,如何界定高等教育评价的质量?什么样的高等教育评价是高质量的?怎样保证、提高高等教育评价质量等,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地解决,评价的质量将难以得到保证,评价的目的将难以实现,评价的功能也难以发挥,甚至会带来负面效应。在不断追求质量的今天,我们不得不反思评价本身的质量问题。

高等教育评价是对高等教育活动的价值判断的过程。根据高等教育目标及其有关的标准,对教育活动进行系统的调查,确定其价值和优缺点并据此给予调整的进程。具体就是系统地有步骤的从数量上测量或从性质上描述高等教育的教育过程与结果,据此判定是否达到了所期望的教育目标的一种手段。其判断或为政府服务,或为社会服务,或为高校本身服务,无论评价主体如何,评价结果表达的均为主体与客体之间需要与满足关系的本质概括。因此,一旦评价本身的质量没有得到保证,其结果将严重影响评价主体的判断。从 2003年起,教育部组织 5 年一轮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3~2005年,共评171所高校,其中93所为优秀,66所为良好,12所合格,没有一所不合格。这样的评价结果,一方面肯定了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及高校办学水平,另一方面,却受到了来自社会公众的质疑。那么,一项评估活动,它的质量如何监控,它的质量如何鉴定,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元评价――高等教育评价走向成熟的标志

对于高等教育评价质量的关注,众多学者均提出各自的意见。如有针对评价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改进举措,有针对评价人员和评价机构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改进措施,有针对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改进策略。值得一提的是,有学者针对高等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元评价是保证、提高高等教育评价质量的重要举措。

“元(meta)”来自希腊文,也是英语和德语的单词,其原意为“在……之后”,它与某一学科名相连所构成的名词,意味着一种更高级的逻辑形式。“meta-evaluation”由美国学者斯克列文(Micheal Scriven)于1969年首次提出,随后逐渐传入我国,被称为“元评估”、“再评估”、“再评价”、“后设评价”、“元评价”等,其意为评价的评价,国内外学者则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补充、拓展和完善。鉴于“评价”一词更注重客观的进行价值判断,因此,本文较赞同“元评价”的译法。

元评价由最初的对一项评价、评估系统或评价工具的评价,发展到对评价自身、评价结果、评价技术、评价反馈等方面的评价,进而深入到对教育评估研究的评价。无论 它的出现,体现了整个教育评价领域自我意识的萌动,元评价的过程就是一个反省、思索的过程,而这种反省、思索正是在试图证明自己,或是否定自己,或是修正自己;它的出现,体现了一种“超越”的视界,意味着更高一个层次的研究,而这种研究,则以保证评价质量为目的;它的出现,体现出一个单独架构的评价质量保证系统,而不是停留在零散的思考层面上。因此,元评价是高等教育评价走向成熟的标志。

二、元评价的作用与方法

(一)元评价的作用

以一种“超越”的视角对前期评价进行审视的元评价,之所以能成为高等教育评价质量的鉴定与保障的有效方法,是因为其具有独特的作用。

1.评鉴与规范。通过以更高的视角审视评估,对评估过程和结果加以评鉴,可以规范评估过程和评估体系,验证评估所产生的信息的科学性、可靠性、有效性。

2.检测与识别。元评价独特的分析方法,能够在对评估目标是否明确、评估结果是否有效、评估指标体系是否合理可行、评估实施过程是否充分、评估质量是否可靠等方面进行元评价,检测和识别评估存在的偏差。

3.纠正与反馈。在检测偏差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各种偏差进行原因分析,指出其存在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对所产生的评估偏差予以纠正,提高评估的科学性。

4.改进与发展。通过元评价,综合分析评估的过程、评估的结果以及指标体系,改进评估过程和方法,从而提高评估工作的质量。

(二)元评价的方法

元评价虽然是评价活动,但不是普通的评价活动,它是一项高于评价本身,以更科学、更合理的方法进行的评价活动。因此,元评价的方法,除了整合运用评价的各种方法手段外,国内外学者也根据元评价的特点分别探讨其方法,如美国学者Scriven、Stufflebeam、Sander和Nafziger充分运用评价细目表,对评价计划和评价操作进行再评价;Cook和Gruder则根据三因素分析提出了元评价的七种方法,即评价报告的评语式评论、对待定方案评价资料的评论、一个评价或方案的经验性再评价、关于同一个方案的多数据集经验性再评价、顾问式的元评价、同时进行的原始数据第二次分析、多项的独立回答;我国学者侯光文认为,内容分析法、经验总结法是适用于元评价的主要方法,同时评价信度和评价效度分析也是元评价的重要量化分析方法。上述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教育评价作出价值判断,对教育评估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靠性等进行评价。但由于评价是一项时间长、程序多、人员广的价值判断活动,如能明确元评价的体系,则更能发现问题。

1.对评价指标体系的元评价。指标体系是进行评估的价值标准,其可靠性与有效性的高低直接影响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评估指标

2. 对评价结果的元评价。由于大部分前期评价是经过自评、专家评审两个阶段进行的,可通过考察自评与专家评审两组结果之间的一致性与差异性关系,以检验最后采用专家评审的结果对评估结论的影响程度。此外,运用SPSS数据统计软件对前期评价的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和因素分析,以判断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弥补了评估结果处理阶段中缺少对评估结果解释的环节。

3.对评估过程的元评价。运用定性分析的方法,根据一般评估活动的程序与主要工作,评价分析前期评价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以及评估结果分析与处理阶段的各项工作。

由此,通过对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评价过程进行系统的元评价分析,能发现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促进评价科学化的进程,监控和保障评价质量。

三、元评价在高等教育评价中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社会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普遍关注,高等教育评价的影响越来越深远。在高等教育评价中逐步建立元评价机制,一方面能够监控教育评价过程,另一方面可为促进教育评价走向科学提供有效的途径。

(一)明确元评价主体。目前以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为主导的高等教育评估类型主要有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专项评估等,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主导的高职高专水平评估,以高等院校为主导的各类教学质量评估等,构成了高等教育的纵向评价体系。此外,还有来自高等教育外部的各类评估构成了高等教育的横向评价体系。面对种类繁多的高等教育评价,由谁来开展元评价,其主体资格如何确定等问题,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二)确立元评价标准。如前所述,元评价本身既是一项评价活动,即价值判断,同时又是一项“超越”的评价活动,因此,元评价工作的科学性需要一套科学的元评价标准作为保障。美国教育评估标准联合委员会于1981年正式公布和发表了首个元评价标准,我国学者在此基础上运用DELPHI法也构建出一套包含目标适切性、方案可行性、过程精确性和结果有效性等内容的元评价标准。但我国关于元评价标准的研究目前还局限于理论研究阶段,在元评价实践阶段,急需建立具有操作性的元评价标准。

随着人们对质量问题的关注以及教育评价理论和实践的深入发展,具有规范、监控、鉴定功能的元评价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对元评价的内涵、功能、方法的论述以及在高等教育评价中的运用思考,对于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都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马龙珠。高等教育评价的价值论分析[EB/OL].(2006-10-20)[2013-01-22].http:///teacher/sitecss/lmushow.asp?sitename=hezubin&lmucat=%D1%A7%C9%FA%D1%A7%CA%F5%D4%B0%B5%D8&id=231

[2]王向红。我国高等教育评估质量保证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3]Scriven, M.An Introduction to Metaevaluation[J].Educational Product Report,1969(2)

[4]许建钺。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育测量与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66

[5]贺祖斌。高等教育评价的元评价及其量化分析模型[J].教育科学,2001(3)

[6]候光文。试论教育评价元评价[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4)

[7]史耀芳。教育评价新策略――谈谈国外有关教育评价中的元评价研究[J].外国教育资料,1994(3)

[8]鲍艳利。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后评估内容与方法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6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2013JGB357);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中青年立项项目(桂建院教[2013]29号,中青年B类)

教育评价论文 13

论文关键词:社区大学,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

一、社区大学的作用

社区大学是一个与传统式的的大学不同的教育机构,它可以开办政府认可的大学课程,也可提供社会教育和某类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培训,课程是由社区教育机构依据本地创建学习型社区需要,为一定区域的各类学习者设计提供。学习者可以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进程、学习活动和学习方式。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曾说过:我国应积极发展普及性的社区大学,这样不仅能更好更快地提高全民素质,提高普通公民的谋生能力,而且可以促进社会稳定,经济繁荣。

二、形成性评价的作用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的评价,旨在确认学生的潜力,改进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形成性评价是为了“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从而“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 做出的评价。它可以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对于学生而言教育论文,形成性评价可以对学习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给予及时、反复的评价,让学生不断进行自我修正,并逐步确立符合个性特点的学习方式。对教师而言,形成性评价为教师提供了学生各方面的学习状况,让教师全面地了解学生,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为不断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三、社区大学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实施

(一)评价主体

形成性评价的评价主体包括以下几类: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自我评价主要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策略,努力程度和学习效果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评价和认识。自我评价可以培养学生对自身学习负责的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看到自己的成绩以及不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注意随时引导,还必须和学生一起制定各项评价标准。教师通过对学生自评的参与,既可以了解学生对待自己学习成果的态度,还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确立新的学习目标。互相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以独立的学习小组为单位,组员之间依据评价标准对学习条件、过程及效果所做的评价。这个过程同样也需要教师提供榜样,展示优秀的范例。互相评价可以消除学生自身的忧虑和困扰,吸取他人的优点,从而确立自己努力的方向。教师评价要与学生互评和自评结合起来,教师在进行评价时,既要对学生的各种活动做出评价,还要和学生一起讨论学习目的,一起反思学习过程。教师要定期对学生进行评价,检查他们自定的改进目标,督促学生实施预定的计划,促使大家不断进步。

(二)评价形式

1. 课堂观察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实施形成性评价的主阵地,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程度与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成效。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以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它包含以下几个部分:课堂观察前的准备,确定观察的目的和规划;课堂观察,进入课堂及记录资料;课堂观察后的工作,资料的分析和结果的呈现。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教育论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参与活动从而客观地获取教学的信息,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2. 档案袋评价

教师应要求每个学生每个学期建立一个学习档案袋。在这个档案袋里收集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各种各样的作品,反映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论文提纲格式。它包含三个部分:主要作品产生过程的说明、学生作品和学生的自我反省。英语档案袋最常用的有三种类型:1)成果型档案袋。它展现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取得的学习成果及优秀作品,基本上由学生自己选择。2)课堂型档案袋。它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学习中的自评与它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而作出的学生评语等。3)评价型档案袋。它是对学生作品方面进行标准化的评价。档案袋有效地促进了教育与评价的有机结合。

3. 问卷调查及访谈

外语教师定期地使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可以及时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态度、情感、学习策略及语言知识等方面的信息。它可以及时、有效地帮助教师加强对学生的了解,调整教学内容、进度及方法。

4. 学习日志

学习日志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经历及对此进行反思和表达自己感受的记录。学习日志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更好地对学习进行回顾和总结以便计划如何做得更好。它能使外语教师知道学生心里想些什么,并对教学提供反馈。

(三)评价内容

社区大学的英语教学对学生的评价应从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习惯、兴趣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综合等级评价。1)学生话语。在语言教学评价中,学生话语是一项重要的指标。教师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收集学生的活动表现证据,其中包括话语量,话语真实水平,话语连贯流畅程度,话语的随机建构水平等。2)学生行动。伴随着学生话语,还有相应的行动发生。教师需要重点评价学生行动的目的性、互动性、主动性,还应评价学生行动的实际效能。3)学生认知水平。教师应当采取有效手段得知学生的思维进程与线索,学生对教学信息的领悟程度,学生对教学资源的感受深度,以及学生接受新语言学习项目的敏锐程度。4)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评价必须贯穿与整个教学活动中。在评价学习习惯和态度时,应注重学生课堂听老师讲课的习惯、课堂上听同学发言的习惯、课堂上积极思维的习惯、课后复习巩固的习惯、课后用英语的习惯、作业书写的习惯等。

[参考文献]

[1]吴刚。现代教育评价基础[M].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2]赵江。档案袋评定操作例谈[M]. 教学与管理,2002,6.

教育评价 14

在体育教学评价中,要发挥教学评价的甄别功能,更要发挥其教育改进和激励功能,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关注学生体育学习情绪、态度的变化和学生个体的进步,以及个体特长的发挥,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对于运动素质较差、基础薄弱与运动能力较强、体育基础好的学生要区别对待,从他们的进步幅度来评价体育成绩。在体育教学中,应将学生在运动中是否获得成功与愉快的情感体验、课外与社会体育(各种运动协会)的表现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使学生通过不同项目、不同层次、不同范围、不同时间的运动,在浓厚的体育锻炼氛围中,心理上感受和体验锻炼的乐趣,在精神和健康上都得到升华。

1.1诊断教学问题功能

评价是对教学结果及其成因的分析过程,借此引以了解到教学的各个方面的情况,从而判断教学的成效和缺陷、矛盾和问题;全面的体育教学评价不仅能估计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而且还能揭示教学效果不良的原因,它如同进行体格检查,引以对教学现状进行严谨的诊断,进而为教学决策和改进提供回馈。

1.2激励功能

进行教学评价对教学过程有监控作用,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促进和强化。在一定限度内,经常进行必要的教学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动机有激发作用。因为较高的评价是对师生的一种鼓舞,可激发他们向更高的目标迈进;而较低的评价则更能催人深思,激发师生奋起直追的奋进情绪。

1.3教学功能

教学评价的本身也是一种教学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学生在体育知识、运动技能、身体素质等方面,比一般常态下进行学习时更能得到提高,甚至产生飞跃。如参加运动测验就是一种重要的体育学习,他要求学生事先要对测验的内容、测验的运动项目进行准备和进行复习性练习,对其知识、技能的巩固和体能的发展都有益处。

1.4以学论教,“学习中心论”是体育教学评价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是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之一。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强调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以教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以学生情绪、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目标达成状态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没有学生的参与,教学活动就无从谈起;但只有兴趣、参与(即思维的广度),没有思维的深度,也容易形成教学活动中的“泡沫现象”。只有从多个维度,多个视角挖掘教学的深层目标并加以评价,才能客观、科学地对一节体育课作出准确的价值定位,给出正确的价值导向。

2体育教育改革的分析

2.1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体育教学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适的人才,依据《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结合现有的体育师资和体育设施条件,努力实现“三个自主”教学(即学生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上课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的精神,以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的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体现“教育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倡导全开发式教学模式,针对学生的基础差异采用分层教学,营造出生动活泼、主动学习氛围,深化体育课教学改革。

2.2转变体育观念和教学方法

就目前的国情来看,体育教学改革已经逐� 因此,为了我国的战略发展在体育改革教学过程中要积极的转变落后的体育观念和陈旧的教学方法。对此无论是政府的职能部门还是学校的领导、教师都应当对体育教学改革予以重视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还应当转变体育教学的观念告别从前简单地“教与学,’的教学模式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使教学手段更加多样与人性,在培养大学生体育素质的同时积极引导和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当对学生的主体性加以重视赴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充分发展的空间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当将教学内容的理论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结合起来,积极建立与现代体育教学相适应的观念和方法从而使我国的大学体育教学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2.3完善场地和器材

学校体育工作者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运动环境和条件。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大幅度增加,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状况等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许多有条件的学校建起了塑胶田径场、篮球馆、网球场、游泳馆等等现代化的体育场馆,重新配备了大量的体育健身器材。学校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使用这些场地、器材,使其物尽其用。

2.4构建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目前在校大学生基本上来自于全国各地身体素质、心理特点和体育基础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对于不同学生的考核评价也应当存在一定差异。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先天存在的对于大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评价就应当考虑到这些客观存在的差异,并且依据此建立一套完整的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素质的综合性考核评价系统。在该系统中应当尽量做到结果和过程的综合评价尤其要注重过程评价这样才能使基础较差、身体较弱的同学感受到学习体育的快乐和成就。在指定该评价体系的标准时应当将客观存在的因素对学生体育成绩的影响力降到最低把学习态度和学习进步在评价体系中的比重加大。建立这样的评价体系不仅能够使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变得更加合理,同时能够对教师的教学起到促进作用,并且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入21世纪后知识经济的到来为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对于大学体育教学的发展也是一个新的契机。

3体育改革的作用

深入理解体育及体育精神并将它融入现代教育理念是学校彰显这一品格的切实回应。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学术界通常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人的能力、人的社会关系和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这与教育质量的内涵高度契合,教育质量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适质量,即学生知识准备的充分程度;二是外适质量,即学校所培养的学生满足国家、社会需要的程度;三是人文质量,即学生个体的认识、情感、兴趣、特长、意志、品质等个性发展程度。讨论将人的全面发展归纳为“四个充分程度”:即学生知识准备的充分程度、学生满足社会需要的充分程度、学生个性发展的充分程度和学生身体健康的充分程度,即学生知识、社会、心理、生物四者的充分程度。而“社会”即人际关系、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即知、情、意、个性等;“生物”即形态结构、身体机能、运动能力等。这里除了“知识准备的充分程度”需要多个学科与体育共同完成,其他三个方面唯有体育能够淋漓尽致地得到体现。这就说明,体育教育揭示的是一个完整的、健康的人在体育运动中生物、心理、社会变化的规律,以提高其物力、心力和外力的整合效应, 体育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不断满足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上的充分发展,这是体育作为一种人类文化形态与现象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4结束语

教育评价 15

关键词:教育效能;高等教育;效能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10-0084-03

高等教育评价是高等教育活动中一种积极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调整的活动,能够有力地保障高等教育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高等教育评价工作的实施与开展要基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状况,遵循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与运行规律,选择恰当的评价指标、评价内容、评价方式,逐步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评价体系。“教育效能是使教育组织全面实现教育目标的特性与有效作用,这种特性表现在组织的潜在功能和组织活动外显效果的结合上”[1]。教育效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育质量水平,是教育发展与实现教育目标过程中的效用,而高等教育评价是对高等教育绩效的检验,是为了掌握客观的高等教育发展状态,两者存在着深入的内在联系。

一、教育效能与高等教育评价的关系

教育改革是推动教育发展的直接动力,在制度完善、体制改革、机制创新过程中促使教育效能的提升。传统观念上,对于教育改革的理解少有谈及对教育效能的改进,而作为管理领域的概念,其沿用的范围可以扩展,教育也有必要讲求效能,� “教育效能研究的核心从一开始就是围绕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展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效能研究就是以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为追求目标的”[2]。教育效能主要体现在完成教育目标与实现一定绩效过程中的积极特性与有效作用,伴随着教育正向功能的发挥,形成推动教育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促使教育达到社会期望的程度。简言之,教育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教育效能的提升,教育效能以实现教育目标为价值导向。教育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从发展的逻辑与规律来看,教育目标的改变隐含着对不断促进教育质量提升的追求,并 高等教育评价作为一种评价活动,是对高等教育范围内的现实发展状态与绩效水平进行的结论性描述与阐释,其目的是为了能够真实反映高等教育的质量水平,探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缺陷与价值,根据反馈的结果及时改进高等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最终是要促进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与质量的提升。因此,教育效能与高等教育评价都有促进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目的要求,基于目的论基础上的共通性逐步促使两者形成密切的关系。

根据教育效能的基本内涵,其组织潜在功能的发挥与积极的内在效用能够促使教育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教育绩效水平的提升。作为以反映高等教育现实状态与绩效水� 对高等教育评价所形成的质量报告或结果会对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指向标,能够促使高等教育进行自我完善与调试,明确现存的问题与缺陷,寻求增长高等教育绩效,提高其质量的方式与途径。根据教育效能与教育绩效的内在关系,高等教育评价的结果会间接地反映出教育效能存在的相关问题,并能够对此提出解决对策,提高教育效能,保障高等教育质量。从这点意义上来说,教育效能可以影响评价的结果,评价结果所产生的反馈作用能够提高教育效能,由此关系特点可见教育效能评价对高等教育的评价也具有一定的影响。教育效能评价是对促使教育绩效增长的特性与有效作用所作的一种价值判断,与高等教育评价等一般性的评价有着明显的区别,但两者是不能分割的,教育效能评价依赖于对绩效本身的评价,紧密的联系为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引入对教育效能评价的方式奠定了基础。

二、引入教育效能评价方式的应然性

基于教育效能与高等教育评价存在的密切联系,以及教育效能的固有属性,伴随着高等教育评价过程中出现的评价结果不客观、评价指标与方式单一等客观问题,高等教育评价方式引入对教育效能的评价存在着一定的应然性。

(一)教育效能的内在向度

教育效能是源于教育管理理论的核心问题,经过不断的理论完善与实践革新已� “为了能够囊括所有这些教育的效能,并使这些教育效能形成一个逻辑体系,我们将教育效能概念的外延分为动态教育效能和静态教育效能两个部分”[3]。两种教育效能不是割裂存在的,而是共同作用促进教育的发展。在高等教育阶段,教育效能有着独特的内在向度。

动态教育效能方面:如大学内部对于权力分配,包括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横向协同管理与纵向分层负责的矩阵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率,促进高校的有机运转,形成教育行政管理效能的内在向度;在教育的实施层面,教育督导或是教授研究室等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效能的提高,便于高校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进而提高教育效能,形成良性的教育运行机制与模式。

静态教育效能方面:首先谈及文化层面上的教育效能,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且能够以现实存在的问题为参考依据而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能够充分利用高等教育资源,复归大学教授精神,保持大学的学术自由理念等都成为了这一层面上的内在向度;主体层面上的教育效能内在向度要求高等教育主体,即管理者、教师、学生能够在相应的领域有效完成职责与任务,提高工作的效率,通过制度的优化与观念的革新等措施提高教育效能;社会与家庭对于高等教育的支持,高校自身的不断努力,促成三者之间的有效协作,构建科学的高等教育系统,实现范围层面教育效能内在向度的要求。

依据外延而划分的不同层面上的教育效能拥有不同的内在向度,其实现的过程也是教育效能提高的表现。高等教育评价所关注的绩效结果深受教育效能内在向度实现程度的影响和制约,根据促进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目标角度,高等教育评价也应该关注对于教育效能的评价。

(二)高等教育评价的现实缺陷

“我国大学缺乏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的根基,在国家高度集权的行政化管理下,高等教育评价更多的是被作为政府管理高校的工具,而忽视了其价值创造与价值生成的根本”[4]。在实践运行中高等教育评价有着很大的现实缺陷。首先,对于高等教育评价的内涵理解与价值研究存在着观念性的偏差。目前,高等教育评价只是作为一般性的评价活动对高等教育发展的绩效本身进行评价,人们对于其内涵与效用的理解也很难有所突破,长期在一般性评价的活动范围内进行改革与调试,这种评价方式很难收到全面的评价结果,不能反映真实的高等教育发展状态。其次,高等教育评价忽略了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多因素性。“高等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所涉及的因素很多,既有政治方面的,也有经济和文化背景方面的;既有人的因素,也有物的因素,还有财力的因素”[5]。除了受到以上各因素影响之外,教育效能也是影响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方面,却很少有人提及。最后,从促进高等教育发展角度来说,对高等教育绩效结果的评价即使能够保证评价的真实性与客观性,所产生的效用也很难成为直接应用于提高教育效能的对策与措施,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显著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因此,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在方式上引入对教育效能评价有着极大的客观需求。

三、教育效能评价指标的确立

实现高等教育评价方式的多元化需要引入教育效能评价,作为完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的重要举措,如何分解对教育效能的评价使其具有操作性与可行性是我们要研究的核心问题。学校是教育开展的重要载体,对教育效能的评价可以通过学校效能评价来完成,落实在具体的组织机构上也具有了融入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的客观条件。“根据学校效能的不同范式,大体可以分为内部效能、外界效能与未来效能”[6]。每种效能涉及的领域与范围不同,评价的标准与内容也有很大的差别。

(一)内部效能评价

学校的内部效能主要是指完成预定学校目标的特性与效用。对学校内部效能的评价是高等教育评价引入新方式的重要部分,也是能否保障效能评价存在引入意义与价值的关键。对于这部分评价指标的确立要依据高校的内部组织结构与职能属性,对学校内部效能进行理性的划分。

1.实现教学目标的效能评价。教学是高校的基本职能,是实现以人为本、育人为先的重要途径。对高校教学效能的评价要区别于传统的教学绩效评价,前者凸显的是对实现目标、保障绩效的方式与特性的审视,并要基于不同的教学情境。高校内部效能的保证依赖于教学情境的设置,由此确立其如下评价指标:课堂教学中教师选用的教学方法对知识与教学目标的达成产生多大的效用;传授的知识与技能能否保证学生有能力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不是单纯地应对考试;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快地促使学生把知识迅速内化的方式是否有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让学生相互之间建立学术联系,产生良好学习效果的方式评价;课堂外教学要依赖于制度的完善与机制的建立用以保障师生的课外交流,体现大学学术自由的本质理念,对于这种制度的有效作用也是评价的重要指标。

2.实现科研目标的效能评价。高校承载着推动科学研究发展的重任,需要达到一定的科研目标,这就涉及科研效能问题,高等教育评价需要关注对科研效能的审视。科研效能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学术权力如何分配;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学术管理的组织机构是否具有良性的运行机制;科研人员的利益分配是否合理,能否促进其积极性的发挥;良好学术氛围的营造与建立,学术不端行为的规避机制是否健全等都关乎着科研效能。因此,对科研效能的评价能够从源头上反映高校科研的具体运行模式、组织形式及发展状态,从一个整体的视角审视高等教育的科研发展。

3.实现管理目标的效能评价。从高校工作发展的角度来说,管理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高校发展中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控制与协同。管理效能是保障教学与科研效能的重要前提条件,是高等教育效能评价不能忽视的环节。“学校效能研究的重点应包括多层面多种类效能、各种效能之间关系、各层面之间关系,以及效能与效率间的关系”[7]。高校管理中人事制度的运行,能否利用制度的创新来提高工作效率;行政权力的运用能否更多地维护学术权益,而不是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硬性管理;高校管理组织模式的选择与运行机制的运用能否促进管理效率的提升;对于学生的管理是否依托学生自发的组织机构,如社团与学生会等都是管理效能评价的重要指标。

(二)外界效能评价

外界效能从概念的理解上可以表述为:“利益相关者对学校服务感到满意,对公众表现问责。”[8]高等教育利益的相关者可以是内部的,也有来自于外部的。增值高校的外界效能必须满足内部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于高校的满意度。

1.内部利益相关者期望效能评价。高校内部利益的相关者包括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他们对于高校自身的发展有一定的期望,并且和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高校权利主体对于高校的期望可以直接影响其工作态度与积极性,期望能够得到满足,会产生很高的工作热情与对自身高校的自豪感。对高校内部利益相关者的期望效能评价首先要了解期望的领域与具体问题,评价实现期望目标的特性与有效作用,即为满足期望所采取的措施与方式、制度建设情况等,这也要考虑不同的组织与场域其期望目标的差别。

2.外部利益相关者期望效能评价。高校外部利益的相关者主要来自于政府和社会。政府、社会、高校是紧密相连的,前两者为高校提供支持和援助,同时也渴望高校培育出的人才能够回馈政府与社会,对高校的发展给予了一定的期望。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要了解外界对于高校的期望效能,也就是能够满足这种期望的方式与效用,着力解决高校应对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对其效能进行评价能够检验高校在发展过程中的外部影响力与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未来效能评价

社会是发展的,高等教育也需要根据外部环境适时地改变发展方式。当今是知识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全球化进程在日益加快,高等教育要立足于本土化的客观实际与国际化的发展潮流,着眼于科技的运用与未来的发展。从功能角度来说,高等教育也要满足个人和社会未来发展的需求。

1.信息技术化效能评价。信息技术化效能的评价内容不是高校拥有的信息化或科技化资源的状况,而是评价这些资源的利用价值与对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效度。具体的评价指标可以囊括:有多少教师和学生能够运行信息化资源为自身带来收益;电子资源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多大帮助;教师利用信息化资源对提高教学效果的程度;信息化、科技化对于提高管理效率的程度;如何利用远程教育模式等。对信息技术化效能的评价可以促使高等教育发展思维模式的转变,了解信息化资源利用效率与程度,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也是高等教育着眼于未来式发展亟待转变的重要领域。

2.观念与能力效能评价。基于高校发展主体的维

度,提出对其观念与能力效能的评价方式,具体可以概括为学生主体和教师主体。如何促进学生科学学习观念的形成,从而实现终身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的持续发展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如何在高校让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是生活习惯,并内化为一种能力,使其终身受益;如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高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等。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与方式的有效性是观念与能力效能评价的主要指标,促进高校主体观念与能力的提升能够保障高等教育未来效能的创值,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2][3]孙绵涛。教育效能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12.

[4]康宏。高等教育评价标准的价值反思[M].青岛:中国海

洋大学出版社,2011:1.

[5]李灵。美国高等教育评价给我们的几点启示[J].科技导

报,2002,(3).

[6][8]郑燕祥。教育范式转变效能保证[M].上海:上海教育

出版社,2006:12.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