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建设论文最新25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1

一、校园建筑规划和建设—校园文化的前期历程

1.快速转型,加强专业学习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翡翠幼儿园(以下简称“翡翠幼儿园”)项目启动于20xx年,建设目标是“绿色建筑三星级校园”。为打造完美的生态校园,在筹建期,筹建教师快速从“教育人”向“建设人”转型,研读建筑图纸,认真分析功能定位和建筑细节,全程参与园所筹建。

2.关注细节,优化方案设计

项目动土后,为力求室内精装、景观、弱电等设计方案的最优化,我们精心搜集素材,和设计师谈未来办园方案、谈幼儿园孩子的活动特点,与其沟通、磨合、共同创意,将“生态教育”的理念融合其中,致力于绿化、香化、净化、园林化、知识化的校园环境建设。

二、空间艺术表达和体验—校园文化的物化发展

1.空间的故事——优化形象标识翡翠幼儿园坐落在融汇科技灵感与生态灵性的生态示范区,幼儿园得名于园所旁美丽的翡翠湖湿地公园。园所的空间故事融入了幼儿园的标志设计中:芽型的LOGO似一只翠鸟倏地从翡翠湖面划过,带起了一弯美丽彩虹;青如黛色的湖面微波粼粼,港湾中一群小船就像我们的孩子般,喧嚷着即将起航。

2.空间的情感——美化建筑设计

(1)视觉充分表达空间的文化张力

幼儿园文化最直观的表达方式就是通过空间的着意安排转化到每个人的视觉感受中。为表达积极的生命成长与可持续生态发展的共生共荣,我们在基本空间视觉设计中采用了悦动明快与怡然自得的色彩和符号。葱郁欲滴的垂直绿化搭配鲜亮活泼的橙色建筑立面;中国红元素的大厅辅以绿色廊柱似的参天大�

(2)视听觉协奏曲

为了让孩子们自然地感知声音在人类生活中的美妙,园所在大厅空间设计中,大胆运用涡旋状的天顶来刻画空间模糊性和流动感,轻揉着空旷大厅的曼妙回音,演奏着视听觉共鸣的协奏曲。置身其中,整个大厅充满着流动和想象的氛围,充分契合儿童的秉性,有利于释放他们的心灵。

(3)听觉和触觉的通感

我们充分展示“墙面文化”。在大厅的弧形墙上,可爱的卡通形象在视觉上为孩子们营造了一种敢说敢唱的开放氛围。同时,我们将这种欢乐歌唱的情境谱写成园歌,从听觉上进一步将流动、活跃的氛围带入孩子们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

(4)触觉和思维的互动

在幼儿园大厅,一个灿烂的巨幅孩童笑脸墙拉近了空间和孩子们的距离。巨幅笑脸墙是由几千张小照片组成的微观世界,这些照片记录了翡翠幼儿园从奠基到建成、从首届新生报名到入园亲子体验……既有幼儿园的建设历史,又有孩子们的成长历程。这种展现方式有利于引导孩子们感受时间、体会成长,培养良好的自我思考的习惯和兴趣。

(5)思维和心灵的启迪

空间的生命在于让孩子们释放各自的秉性与心灵。翡翠幼儿园通过多感官体验的精心安排与设计,最终要实现的是对孩子们心灵的呵护和培养,塑造孩子们活泼、开朗、温暖的性格与内心世界。

三、自然、建筑与孩童的共同成长—校园文化的精神继承

1.倡导环境育人,提高教育实效

作为国内首家达到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的校园,翡翠幼儿园透过先进的绿色环保技术,创造性地利用内部空间和外部场地,一地多用、合理规划,使整个园所建设突出了空间共享、自然为本、人文关怀、信息整合的特点,让孩子从建筑本身随处感知生命的快乐。

2.构筑生态家园,初显文化特色

翡翠幼儿园倡导“把发现的快乐给予孩子”,通过种植活动、餐厨垃圾再利用活动、环境观赏等活动,积极探索生态环境启蒙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式,逐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把教学实践和教育研究结合于一体,直接促使幼儿有效成长,更为日后园本特色课程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校园文化是常新的,今后的文化旅程还很长,只有当幼儿园里每名成员都自然浸润在这个环境中的时候,才能够保持恒久的魅力——充满故事、充满情感、充满生命力!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2

[摘要]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文化信息最集中的地方,其凭借着自身的功能和优势在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此主要从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优美的自然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及馆员优质、专业的服务几个方面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校园文化

人们常用“四点一线”来描述当代大学生的单调生活,所谓的四点即教室、食堂、寝室、图书馆。可见,图书馆在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蕴含着一种天然的联系,教师备课、学生学习、学校科研课题的开展等都离不开图书馆的技术支持,研究高校图书馆和校园文化的关系,不仅有利于推动图书馆自身的建设,还能对高校教学、科研的顺利开展起到有益的作用。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一词最早源自1986年上海的大学生在竞选学生会干部时的演讲用语。当时仅指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后被众多的高校扩展和演绎,一直以来对其概念的说法也众说纷纭。笔者所理解的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兴起和高等学校的诞生而出现的,指的是发生在高等院校校园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空间,逐渐形成的一种为广大师生所遵从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及行为准则。

二、高校图书馆和校园文化的关系

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是一个学校发展的灵魂,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图书馆是文献资源信息的集散地,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服务,是高校校园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之一。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图书馆以其丰富的馆藏和先进的信息技术吸引着广大师生。特别是近些年,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料日益多样化,不仅拥有纸质文献,还有影音文献,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的不断升级使得高校图书馆成为师生们获得信息的最佳去处。图书馆优越的阅读和学习氛围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起到了环境育人的教育作用。

三、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高校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同时又具有历史的延续性、现实的跟进性,因而它能够较全面地支持和服务于不同类型的校园文化。

1、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对校园认知文化的影响。

认知文化即智力文化。对于大学生而言,专业素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首先有赖于课堂专业知识的学习,但是要将其融会贯通并做到学以致用就必须通过阅读更多的文献资源来加深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巩固、拓展和延伸。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仅靠课堂掌握某一专业的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社会需要更多的是跨学科、跨专业、跨门类的“通才”式的人才。培养“通才”式的人才,除了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利用好有限的课时外,主要依靠图书馆提供尽可能全面、丰富的文献资源,全面、丰富的文献资源是高校发展认知文化的必要前提。

2、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对校园价值文化的影响。

价值文化是指人们在理想、道德、信仰等方面所追求的一种精神文化,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一方面渴求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也急需心灵的滋润及情操的陶冶,教师的教书育人、职工的服务育人对他们的价值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学生自发、主动地吸取思想和灵魂的营养更为重要。对于许多大学生而言,在校期间,他们很大一部分课余时间是在图书馆度过的,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无疑在他们的理想、道德、人格的形成中起着重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3.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对校园审美文化的影响。审美文化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创造美和接受美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人工而非自然的审美活动。大学里的审美文化主要包括学生的各种课外活动,如歌咏比赛、体育竞技、演讲辩论等,通过这些活动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胆识和反映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图书馆不仅收藏着综合性的工具书,也收藏着各种类型的专业性工具书,包括美的艺术、民俗艺术、历史文化艺术、文学艺术等。这众多的审美文化资源包罗万象,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审美文化,促使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及艺术创造力得到有力的提升,是校园文化活动中审美文化得以生动丰富的开展的有力支撑。

(二)高校图书馆优美的自然环境及浓郁的文化氛围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如果说城市的公共图书馆是一个城市文化形象的主要标志之一,那么高校图书馆则是一所大学形象和品位的象征之一。庄重自然的建筑风格、清新幽雅的学习环境、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使得高校图书馆成为高校校园中最绚丽的一道文化景观,是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1.高校图书馆优美的自然环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曾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人。”这说明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高校图书馆的设计充分凸显了人文精神的设计理念,建筑造型优美,功能分区合理,各种设施一应俱全,展览厅、学术报告厅、备课室、自习室等为教师、学生及学者之间的探讨和交流提供了空间;悬挂的各种名言警句,摆放的各式花草树木、石雕都在向读者传达着一种精神,表达着一种理念,使学生的心灵不断地受到熏陶和教化。2.高校图书馆浓郁的文化氛围在校园建设中的作用。图书馆环境幽雅,馆藏资源丰富,走进图书馆如同进入知识的海洋,置身其中,我们会感受到自身知识的贫乏,从而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大家坐在一起屏声静气、潜心研究,浓烈的学习氛围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一个人。这种场效应生长着灵感,生长着智慧,也生长着文化的创造精神和意识,是任何的课堂和课外活动都不能取代的。高校图书馆除了为广大的师生提供查询及学习的场地外,还经常通过宣传栏、馆办刊物、图书馆主页等渠道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如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在主页上就开设了“书讯与荐购”栏,及时向读者提供新书、好书,还建设了“网上精品课程”导航库,为广大师生免费提供国内外的优秀课程学习。另外,馆里还经常邀请校内外专家为大学生们举办各门知识专题讲座,针对他们在平时的学习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得到了极大的活跃。

(三)高校图书馆优质、专业的服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高校图书馆是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我国的高校图书馆大都拥有一批专业、高效的图书馆管理人员、以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为例,馆中本科以上人员占88.4%,中高级职称人员占74.8%。高素质的人员结构不仅能够保证学校图书馆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良好的服务形象还在潜移默化中感染了读者,从而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图书馆人员所具备的专业能力也推动了学校各项科研工作的成功发展。另外,图书馆的管理水平代表着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直接反映着一所高等学府的形象。图书馆健全的管理制度也是和谐、有序地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保证。学校图书馆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现在拥有一套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操作规程,在读者服务、岗位考核、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行政后勤等方面均有章可循,并在制度管理的基础之上实施人性化管理。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凭借着自身的独特优势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积极作用,推动校园文化朝着健康蓬勃、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曹廷华。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2]李晓梅。论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农业网络信息,20xx(1):74-76.

[3]巩梅。浅谈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xx(5):77-80.

[4]周秋霞。论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xx(6):149-151.

[5]窦建爽。试论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以邢台学院图书馆为例[J]。邢台学院学报,20xx(2):134-136.

[6]王鹤静。高校图书馆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xx.

[7]王烨。高校图书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J]。科学之友,20xx(3):66-67.

学校文化建设论文 3

【摘要】高校学生公寓是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重要场所和主要阵地。高校的公寓文化建设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和走上社会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目前,我国各高校在公寓文化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缺乏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文化建设水平不高,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高校的各部门共同努力,不断更新观念,利用网络新平台,才能打造有特色的校园公寓文化品牌。

【关键词】学生公寓;引导;教育;文化建设;培养

校园文化建设的加强和改进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中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校园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的重视。高校的学生公寓不仅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积极向上的校园公寓文化建设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大学生人格的塑造和意志品质的培养等产生影响。公寓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是一种无形的驱动力和约束力。健康的公寓文化对于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陶冶高尚情操,树立正确价值取向有着积极作用。

1高校公寓文化的主要内涵

高校公寓文化是一种以学生公寓为主要载体,以学生公寓管理和服务过程为主要引导方式而形成的一种内容复杂、相互融合、表现形式丰富且具有凝聚力的文化氛围。它可以对学生的思想认识和理想追求产生较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高校公寓文化以大学生为主体,以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具有导向、育人、规范、激励等多位功能。高校公寓文化建设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意志品质的塑造、行为习惯的养成和个性的发展等。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学生公寓是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90后大学生由于其不同的成长环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他们正处在生命中最美丽最光鲜的时期,这也正是他们思维最活跃,情感最丰富,心态最复杂的时期。在这个由学校向社会过渡的特殊时期,学校有责任在思想理念、行为活动上对学生适当加以规范和正确的引导。公寓是大学生停留时间最长的场所,大学生平均每天有近一半时间在公寓里度过,如何利用好这一平台,全方位开展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新的课题。

2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主要功能

做好高校公寓文化建设工作能够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2.1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高校公寓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直接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当前,社会形势复杂多变,大学生正处在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和培养要深入到高校学生公寓当中,使学生公寓避免成为价值观教育的漏洞。良好的公寓文化环境氛围能够引导大学生的人格养成,发挥出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2.2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培养和锻炼社会生存本领与技能,思想观念、思维模式、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各方面都逐渐走向成熟。学校有责任在思想理念、行为活动上对学生适当加以规范和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设计好自己的未来之路。向大学生提供可靠的安全保卫,建立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保持优美的生活环境,提供积极的思想指导等等,这些就成了公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的人生的明灯,没有它们,人生就会迷茫,因此应让它们明确自己的目标,但还要因人而异,分情况教育,有信念的同学要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对于习惯养成则要从一年级开始抓起,引导大家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正常的作息习惯,少熬夜。2.3顽强拼搏,磨练大学生意志品质公寓管理制度必须有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管理规定。只有通过制度,才能更有效地保证同学们有一个良好的、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促使大家养成良好习惯。规章制度的约束和引导,更长远的目标又在于能对学生们产生不同程度的激励作用,营造出一种争当先进、努力向上的竞争气氛,促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积极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造性、能动性。因此,作为在高校公寓这样一个特殊环境中的一种文化,公寓文化还要具备激励功能。

3高校公寓文化建设存在问题

3.1缺乏对大学生思想的引导和教育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投入,高校对公寓的硬件设施和基础建设越来越重视。但公寓文化建设不能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许多高校重视公寓的安全和卫生管理,过分追求管理效果,要求学生遵规守纪。例如,要求学生不准在校内吸烟、使用大功率电器等。往往忽视了高校公寓文化的引导和激励功能。学生经常对公寓的管理制度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管理过程中如果能让学生充分了解吸烟和大功率的危害和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和行为教育,将大大提高学生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思想政治工作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工作,事关青年学生健康成长。许多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党团建设工作进公寓方面还需要亟待提高。

3.2大学生参与公寓文化建设的热情和水平不高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主要参与者是在校大学生,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的制约和影响,大学生经常处在被动的角色,导致大学生参与的主题意识明显不足。加之,过重的课业负担和较大的学习生活压力导致出现学生被动参与的情况,久之是学生对公寓文化建设产生抵触情绪。而文化建设的参与者是否广泛、具有代表性,决定了公寓文化的基础是否牢固,关系到公寓文化建设得失、成败。

3.3公寓文化建设品牌意识不足,缺乏特色和创新意识要发挥好高校公寓文化的育人功能,不仅要提高对文化建设重视程度,更要建设有品牌和有特色文化。目前,许多高校在开展公寓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文化活动不新颖,普及化较低,缺乏特色和创新意识等问题。从类型上看,公寓文化活动的种类单一,不能满足不同专业和性格学生的需求。特色不够鲜明,公寓文化建设的组织者缺乏品牌和创新意识。唯有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将公寓文化建设生活化,提高创新意识,公寓文化建设才能及时避免盲目性和品位较低等问题。

4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方法探索

4.1加强高校公寓党团建设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大学生思想引导和素质教育是公寓文化建设的重要目的和主要目标。扎实推进党团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加强公寓文化引导和育人功能。让高校学生公寓成为党团建设工作的重要平台。使辅导员的学生公寓工作切实得意开展,保障学生工作过程的全面性,树立全方位和全员参与育人的意识。切实开展党建活动,在公寓内设立宣传栏和公告栏等,宣传先进文化和思想,努力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

4.2引导大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学生,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公寓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成立相应的学生自治组织,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对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过程中的思想引导和素质教育。树立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保障学生能在公寓文化建设和宿舍文化建设过程中认识和完善自我,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同时磨练学生意志品质,充分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4.3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现代化手段开展高校公寓文化建设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形式下,如何利用好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开展行之有效的网络思政教育和文化建设成为了高校学生工作中的重要课题。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学生公寓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水平逐步提高,通信技术在公寓内已经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同时,大学生的思想较为活跃,接受新鲜的事物较快,但面对真假难辨的虚拟世界,有许多学生缺乏区别网络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公寓文化建设要保障网络建设的重要地位不动摇,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和引导。充分利用QQ群,微博和微信等网络社交软件,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和生活作息。运用新媒体技术与大学生进行广泛的互动和及时的沟通,更加灵活的掌握学生思想动态,让网络平台成为反应学生意见,集中学生智慧的又一重要平台。

4.4树立品牌意识,打造有特色的公寓文化大多数高校重视公寓文化建设,但是在坚持方向正确的同时,真正能做到有特色的不多。文化活动虽然较多,但是千篇一律,很难提高学生参与热情,学生主动参与度不高。抓品牌、促文化,是新时期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而紧迫的问题。树立品牌意识,抓好品牌建设才能使学生公寓的文化建设有有特色、上层次、有品位。学生公寓的文化要体现先进文化的要求,用先进的文化占领高校公寓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主要阵地,兼顾文化建设的漏洞和盲区。真正让学生体验到丰富又高雅的公寓文化,以此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营造健康向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通过开展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如公寓文化活动,既增进同学情谊,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又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4.5树立创新意识,推动公寓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创新是民族和国家前进的动力,是文化进步和发展的不竭源泉。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将创新与公寓文化建设脱离就如同大树无根。时代在前进,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文化需求日趋复杂化和多元化。一成不变的公寓文化模式和内容,势必要有所改变或突破。树立创新的理念,与时俱进,转变思想,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提高理论水平。

4.6加强沟通和交流,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学校除了要加大对公寓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以外,还要有切实可行的机制保障公寓文化建设在各部门的合理分工和有序合作下稳步推进。要有辅导员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及时进行引导和教育,有管理人员对学生宿舍的内务进行检查和指导,要让学院和班级了解学生在公寓内的表现,规范学生日常行为,提高大学生素质。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进行具体化、系统化和全面化的管理和服务,努力做到分工明确、齐抓共管、形成合力。高校公寓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持之以恒长期不断的建设,它对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好的公寓文化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乃至对其以后的工作生活都有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把高校公寓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把高校完成培育人才这一根本任务体现在高校日常管理的细枝末节中。要深入研究和挖掘本校的公寓文化,注重积累,同时也要加强引导,使公寓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的建设协调发展,创新形式,努力形成有自己特色的,高品质的公寓文化。

学校文化建设论文 4

摘要】学校校园多元化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学校档案的服务,学校档案文化对每位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学校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可以借助其丰富的人文科学氛围,进而指引每位学生朝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激励师生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发挥好学校档案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学校档案;校园文化;建设;服务;措施

一、学校档案建设的重要意义

学校档案是学校在人文、科研、教育、创新等方面重要成果的汇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校档案是学校文化的积淀,是衡量学校人文素养、科研成果等综合型能力排名高低的重要指标。加强学校档案建设一方面可以丰富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传递社会正能量。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学校档案的建设,对学生进行人文科研以及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挑战杯、电商比赛以及机器人大赛等全国性质的比赛,来丰富学校的档案与校园文化,更有助于学校知名度的提升。

二、学校档案在建设与丰富校园文化中的作用

(一)能够发挥榜样的力量,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力工具。向榜样学习,明成才之路。学校每年都会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学子,学校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与积淀,也拥有一大批优秀的教师以及大量优秀的科研成果。学校档案可以为在校的学生、老师提供优秀的学习素材,激发在校学生、老师的学习斗志,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学校档案人员以及宣传人员可以设置光荣榜、优秀作品展区等宣传活动,营造学校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观优秀学子的光荣之榜,读荣耀精英的成功之路,通过照片档案、视频档案与纸质档案等不同形式的学校档案为在校师生提供具有感染力与说服力的素材,推进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二)学校档案作为第一手资料,为校园文化提供最真实的素材。“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学校档案收集了学校优秀师生的真实事迹以及师生参加挑战杯、电商大赛以及重大科研成果的第一手资料。学校档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广大师生提供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发挥文化的导向作用,激励广大师生积极提高自身的学习本领,发挥创新能力,开阔广大视野,从最真实的素材中汲取营养,传递校园正能量,塑造高尚的品格。

三、学校档案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存在的问题

学校档案在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也要看到,学校档案在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中的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有的学校档案在为校园文化建设中,对于一些科研素材等并未向在校师生开放,对于一些光荣的优秀学子的事迹也只是在新生开学时以展览的形式向学生展览,宣传方式也只是单一的展览形式。对于上述***在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校园文化的建设,不利于全方位宣传学校光荣优秀学子、老师的事迹,不利于在学校里形成一种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氛围。

四、学校档案如何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

(一)成立档案馆,设立专门的档案展区。高校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成立专门的`档案馆,以供广大师生了解、查阅和学习第一手资料。在学校的档案馆、图书馆以及礼堂前可以设立专门的优秀学子展览区,设立光荣榜、桃李芬芳等,采用纸质、视频以及学校站等形式多种渠道展览优秀学子、老师的事迹,传播积极的校园文化,推进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建设。(二)充分利用校园艺术节、校庆等节日传播学校档案资源。利用校园艺术节、校庆等大型校园节日传播学校档案,可以录制优秀学子、老师的视频,请优秀老师、学子回学校参加艺术节、校庆等节日,让参观的学生真实了解优秀师生的事迹。另外,可以借助艺术节、校庆等节日开展优秀学子征文、演讲比赛等活动,将优秀的文章刊登在学校的站上,丰富学校档案。可以将校训、日常守则张贴在礼堂,并将艺术节、校庆等重要意义节目的录像保存好,以充实学校档案。(三)多方发力,共建和谐、丰富的校园文化。学校的领导要从思想上与行动上重视学校档案的建设与传承,出台有关政策与措施,积极推进传承学校档案,要聘请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来管理学校档案。档案管理者要摒弃那种不重视的思想,改变现有的观念,提高对学校档案管理的重视以及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提高档案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利用好一切有用的资源发掘、收集与整合学校优秀师生、科研项目以及学术论文的资料、档案。广大的在校师生也要积极查阅、学习学校档案,时刻有学习紧迫感与本领的恐慌感,切实提高自身的学习本领,主动接受学校文化的熏陶。只有学校领导、档案管理人员以及广大师生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采取行动推进校园文化的建设,才能在校园生活中形成一股浓厚的学习氛围。

五、结语

学校档案是学校理论与学校实践的重要结合,对学校档案的传承与利用可以充分发挥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进而有助于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充分发挥学校档案为校园文化的服务作用。只有在今后的校园文化传播过程中,提高每位师生对学校档案的重视,才能更好地发挥学校档案的作用,引导广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成才目标,更好地弘扬时代的主旋律。

【参考文献】

[1]罗学玲。高校档案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之探讨[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04).

[2]魏维夏。如何利用档案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刍议——以成都工业学院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xx(S2).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5

论文摘要:校园文化作为独立学院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既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又受学生自身特点的制约。从挖掘独立学院特色入手,根据独立学院学生自身特点,强化学风、宿舍文化和校风建设,开展科技竞赛、创新性活动,可以促进独立学院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论文关键词:校园文化独立学院学生特点思想政治教育

中央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 当前,大多数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物质环境建设流于表面,缺少文化内涵;学习氛围不浓,学风建设有待加强;学生社团活动质量不高,缺乏有效指导;制度建设相对滞后,执行不力等问题。校园文化既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又受到学生自身特点的制约,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突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特点,从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人手[2]。因此,独立学院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应针对并围绕学生特点开展。

依托笔者几年来工作中的调查,及综合其他专家、学者的研究得出,大多数独立学院学生具有以下特点:(1)理想远大,但恒心和毅力不足;(2)综合素质相对较高,但缺乏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3)善于展示自我,但集体意识较为淡薄;(4)创新意识较强,但自我管理和协作意识较差等。根据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独立学院学生自身的特点,可利用以下途径来加强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

一、挖掘独立学院特色,培育特色校园文化

1、加强独立学院精神文化建设

独立学院要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培养目标提炼出有特色的校训,从而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大学精神是大学生命的源泉,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境界。培育大学精神,一是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学科特点、人才培养目标等,确定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二是要继承和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在尊重学校自身实际的基础上,� 三是要提炼与弘扬富有学校个性和时代特色的校训。通过多年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提炼出“求实创新、璞玉成器”的校训,它既依托母体学校的优良传统,又在其基础上有较大发展,体现出独立学院学生特性及自身的培养目标。

2、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

独立学院作为新生力量,尤其要重视人文氛围的打造,不断充实文化标志,打造人文校园。要规划、建设好图书馆、报告厅、学生活动中心、体育馆等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方便的文化活动场所,完善校园文化活动基础设施,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和条件;要规划、修建承载文化信息、反映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人文艺术景观,如设计和建设好学校大门、办公楼群,以及雕塑建筑群等标志性景观,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激发广大师生爱校热情和进取精神。此外,要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利用网络技术提高对网络的监控、管理等水平,防止不良信息的侵入和传播。加强网络舆论监督、积极引导正面网络文化的传播,充分发挥网络舆论阵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强化学风、宿舍文化和校风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育人环境

1、加强学风建设

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缺少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等特点,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一种爱学、刻苦钻研、开拓创新的学风。第一,确保有良好的师资队伍,聘请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任教,做到“学高为师”,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第二,实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如对英语、高等数学等课程按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要求进行分层教学,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教学内容,增强自信心;第三,以生为本,对学生采取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的管理办法。坚持正面教育,建立并落实奖惩机制,尤其是对考风考纪的教育和奖惩力度,要让学生形成以勤奋、认真学

2、加强宿舍文化建设

据调查,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近2/3的业余时间是在宿舍中度过的。宿舍是学生学习、生活、交往的重要场所,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学生的集体感、友谊感的建立,审美情趣、求实创新精神的培养,都受到宿舍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一,要充分利用好宿舍阵地,发挥学生党员“党徽闪光”,以及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加强督促检查,搞好总结讲评;第二,根据宿舍文化自身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以美化生活环境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宿舍评比活动,以评促建、使学生通过评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三,把宿舍文化建设纳入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素质拓展当中。

3、加强校风建设

校风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所学校的风气,即全体师生员工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形成的风尚。校风建设,就其本身而言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加强校风建设,一是要加强教职工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设立奖项用以奖励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先进个人和先进单位,严惩作风懈怠、不负责任的管理人员、教师。二是从独立学院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缺少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等特点,要大力加强学风建设。结合重要节日、开学典礼和学位授予仪式等开展主旋律教育,如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奋斗目标。三是利用院报(刊)、广播、校园网和海报栏等舆论工具,加大校风建设的整体宣传攻势,形成一种与独立学院发展目标一致的小气候,使更多的人受到熏陶和感染。 4、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

针对独立学院学生参与活动意识较强、善于展示自我,但集体意识淡薄的特点,要积极发挥学生会、团委等学生组织的带头作用,正确引导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质量。第二课堂活动不在于多,要少而精。多开展有价值、有意义的活动,既能使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又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根据独立学院学生好动、好强、好胜的性格特点,多组织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和有社会意义的校外服务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受教育和锻炼。通过举办有意义的活动,学生既乐于参加,又可以达到扩大教育面,提高教育效果的目的。

此外,要特别注意利用好学生社团。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织载体,是学生文化活力不可或缺的环节和联系学生的纽带[4]。独立学院要把学生社团活动建设纳入学校的总体规划,以增强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力度;通过学生社团的组织,加大社会实践的力度,强化独立学院学生非学术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

三、开展科技、创新性活动,培育良好的协作、创新精神

针对独立学院学生自我管理和协作意识较差的特点,加强对学生协作意识的培养。如在教学和实践活动中,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和学习目标,在实践活动中要求学生自愿组队,学会开展社会调研、搜集资料和善于向他人学习。利用大学生科技竞赛等活动来培养和锻炼大学生创新精神。充分发挥大学生科技竞赛的作用,采取多种措施,开展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创新竞赛,如开展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把学生放到实践中去,让他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他们以全新的观念审视自我、调整自我,增强创新、团队意识。特别是通过选拔向校级、省级乃至国家级“挑战杯”科技竞赛层层推进,以赛事促进全校学生学习氛围的提高,创建独具特色的活动方式,形成浓厚的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氛围。

四、结语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性建设,事关独立学院长远发展、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学校影响、提升办学品位的大局,是创办实力强大、社会影响深远、知名度较高的独立学院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为了充分发挥其作用,应加大对校园文化建设专项课题的研究和交流,深入探讨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经验与对策,不仅有利于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加强师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意识和创造意识,加强师生的归属感、凝聚力、向心力和奉献精神;更有利于对外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影响力和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徐辉,季诚钧。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xx:156.

[2]严学仕等。基于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校园文化建设[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教育版),20xx(12):439-442.

[3]孔平。校园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xx(12):8-9.

[4]刘龙海。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实现人本管理[J].中国高教研究,20xx(1):84—85.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6

论文摘要:非主流校园文化是指各种游离于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主题之外的,以非正式的方式自发形成的各种行为及思维方式的总和。和谐的校园文化应是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之间的和谐。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应科学地看待非主流校园文化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主流校园文化非主流校园文化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在校园内部长期的教育、学习和生活中,将各种力量统一于共同方向所形成的一种价值观念、精神支柱、学校传统、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生活观念的总和。校园文化是时代精神在学校的反映,是一种产生于大学、中学、小学乃至幼儿园等校园中的特殊文化现象,它依附于学校这个载体,并通过学校载体来反映和传播各种文化现象。从内容上分,校园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根据所呈现的方式不同,校园文化可分为主流校园文化与非主流校园文化。

1主流校园文化与非主流校园文化

主流校园文化是指由学校基于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组织、支持和倡导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它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群众性活动为载体的高品位的群体文化。主流校园文化体现着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成果,代表着时代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目前我国学校的主流文化生活主要表现为:学术文化活动、道德修养文化活动、健康娱乐文化活动、社团文化活动等。

非主流校园文化是指各种游离于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主题之外的,以非正式的方式自发形成的,广泛存在于学生日常生活中,以满足学生精神生活需要的各种行为及思维方式的总和。非主流校园文化依其存在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传统的非主流文化和新生的非主流文化两大类。传统的校园非主流文化大致包括“课桌文化”、“宿舍文化”、“厕所文化”等;新生的非主流文化是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诸如“影碟文化”、“网络文化”、“洋节文化”、“新新人类文化”、“手机短信文化”等。

主流校园文化和非主流校园文化同时存在于校园生活中,是校园文化中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从目的性上看,主流校园文化有明确的目的,它与国家的教育方针一致,以学校的教育目标为方向,以课时目标或群体活动为表现方式;而非主流校园文化缺少明确的目的性,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其最终效果或与国家的教育方针一致,或与教育方针背离。从表现方式上看,主流校园文化有较为严谨的组织形式,如学术文化活动、道德修养文化活动等,是学校文化生活的主体;而非主流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较为松散或隐蔽,既可能是课桌上随意的涂画,也可能是同学之间互发的一条调侃短信等。

2和谐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具有原创性、综合性、独特性等重要特征,而和谐性是优良的校园文化表现出来的总体特征,它是校园文化成熟的标志,是衡量校园文化是否发挥其功能的检测标准。和谐校园文化的内涵应包括:(1)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学校中的群体主要有领导群体、教职员工群体和学生群体,这三个群体之间应相互协调、互谅互助、团结友善,共同构成学校和谐的人文环境。(2)人与校园物质文化的和谐。校园物质文化包括校园环境、校园建筑、科研设备、文化设施及校园网络平台等。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使师生身处其中能增强对美的感受,陶冶积极的情感。(3)人与校园精神文化的和谐。校园精神文化包括师生员工的价值观念、集体舆论、文化传统、学术风范及校风、学风、教风、校训等,它反映出学校的个性和风貌。健康向上的校园精神文化能加强集体的吸引力和凝聚力。(4)人与校园制度文化的和谐。校园制度文化既包含各种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和非正式群体,也包括固定和物化了的校徽、校标、校歌等,是学校基本特点和基本精神的历史沉积和总结。统一协调,步调一致的校园制度,会使学生对校园文化产生信赖感和威严感。

3非主流校园文化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和谐的校园文化应该是主流校园文化与非主流校园文化的和谐。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应该科学地看待非主流校园文化的作用。

3.1正确看待非主流校园文化

对于非主流校园文化,有些教育者持贬斥态度,认为是市场经济下道德滑坡及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泛滥的结果;也有些人不以为然,认为这不过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文化趋同趋势在校园中的反映。应该说,二者的认识和判断都有失偏颇。我们应该看到,社会变革不仅给校园文化注入了主流文化健康、清新的活力,同时也正是在社会的转型、经济体制的变革和转换过程中,又使学生群体中的相当一部分人一时难以适应,甚至出现一定程度的行为反叛,道德失落与思想困惑、混乱,非主流校园文化现象正是这种状态的折射和投影。对于非主流校园文化中的不合谐内容,我们不能简单以其不符合健康向上的道德要求就粗暴地加以打压,而是要科学客观地分析其形成、发展的原因,积极加以引导,使之与主流文化生活互相协调,从而推动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

3.2强化主流校园文化的作用

主流校园文化对非主流校园文化有替代、引导与升华的作用。教育者应有意识地用丰富多彩、高雅、乐观、积极向上的主流文化生活占据学生的文化生活阵地,从而使消极的、不健康的。非主流文化无立足之地。教育者可以通过主流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合作精神、宽容态度、健康心理、竞争意识、坚强意志等,从而对非主流文化生活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另外,教育者还可以通过主流文化的高尚情操、价值观念来陶冶学生的心灵,唤起他们的高尚情感,改造非主流文化生活中的低级趣味,使真善美的德行和品质逐步向各类非主流文化生活中渗透,这样就能通过高尚情操的内化,促使学生种种非主流文化品位的提升。

3.3充分利用非主流校园文化中的积极因素

就其所产生的效应来划分,校园文化可分正效应文化和负效应文化。正效应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学生健康向上地成长;负效应的校园文化则使人陷入迷惘、颓唐,或情趣、格调不高。应该说,主流校园文化和非主流校园文化只是校园文化的不同表现形式,一个运行良好的学校的主流校园文化通常是正效应文化,但这并不等于说其非主流校园文化就都是负效应文化。非主流校园文化中仍有许多积极的因素,如果教育者注意挖掘和利用,依然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例如,针对校园内的某一不文明现象,学生可以在校园网上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经过各个网民的各抒已见,激烈争论,学生们最终对这一现象有了深刻的认识,以后也更加自觉地提高自身的修养。这种非正式的教育方式收到的效果往往比正式刻板的教育效果要好得多。

参考文献:

[1]薛丽。隐性课程德育功能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xx.

[2]张影。论和谐校园文化的建构—以校园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校园文化关系为分析工具[J].中国电力教育,20xx(7).

[3]杨宏。和谐校园文化与教师职业认同[J].教学与管理,20xx(7).

学校文化建设论文 7

一、组织记忆与大学校园文化的关系

1.从形式上看,组织记忆和校园文化在内涵上有共通点 组织记忆有三种形式:

(1)精神层面的记忆,比如组织理念、价值观和思想意识。

(2)物质层面的记忆,即组织所创造出的物质成果,包括荣誉、成果、制度革新等。

(3)制度层面的记忆,即组织存在的行为规则、规章条例、办事程序和惯例。同样,大学校园文化的形式,也可分成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四个层次。从组织记忆和校园文化的形式上可以看到,它们之间存在着联系:大学的精神文化主要包括价值观念、办学理念和思想、理想信念和思维方式;物质文化主要指物质环境、信息化平台和一切环境设施,包括课程和专业建设、图书仪器设备、校舍建筑、实验(实训基地)等校园环境;制度文化主要包括管理制度和措施、各种规章条例等;行为文化主要指师生员工的人际关系、行为规范、道德情感和传统风气等行为方式,包括校风、教风和学风等。因此,校园文化在形式上的分类与组织记忆的存在形式在内涵上具有共通性。

2.从特征上看,校园文化和组织记忆都具有历史性

组织记忆是组织内部一定历史阶段特定时间所记录下来的人与事的活动和信息积累,是学校事件和实践活动等历史事实的体验性记忆。而校园文化,无论是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还是制度文化,由于文化自身的传承性和时代性,它们都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积累的产物。这些文化都打上了历史的烙印。所以,组织记忆和校园文化都是历史的产物。

3.从内涵上看,组织记忆是建构大学校园文化的基本素材

一所大学的组织记忆是组织成员共享往事的过程和结果,是师生对学校过往事件的认识、理解和体验。可以说,组织记忆是校园文化的基本元素、重要构件和主要通道。

(1)组织记忆是校园文化的基本元素。校园文化的建构首先要从学校历史中寻根,通过回味历史记忆、寻求教育价值和社会需要,形成组织共同的价值追求和做事方式。建构校园文化,不是毫无价值地选择坚守史实,而是需要带着集体情感对其进行重构,根据师生的身体实践、心理体验寻找鲜活灵动的故事,并从中分析师生实践活动中隐藏的群体的价值取向。

(2)组织记忆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构件。校园故事、典故、建筑遗址和关于壮大、变故和发展的学校记忆的创造,是学校记忆生成的过程,也是文化产生、选择和聚合的过程。通过讲述历史、展望未来,把过去带回现实,建立自己的文化。

(3)组织记忆是校园文化的主要通道。学校教育的功能是:对老一辈积存的文化内容加以价值审视和评判,经过“文化再造”后选择性地传播给后人。这个文化的审视和评判的过程是一个理性的选择和遗忘的过程,也是学校的历史记忆被取舍、认同和接纳的过程。因此,新的理念和文化的引进必须经历记忆的改造,通过师生员工个体与集体的创新、批判和吸收等过程,实现成功的变迁,真正成为学校的历史文化。

二、组织记忆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组织记忆是学校发展创新的关键要素

历史记忆在学校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要想创新发展,必须建立在对历史的充分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学校的发展需要历史记忆来参与建构。

(1)历史记忆是学校发展的活史料。历史记忆是成员集体对学校过去发生的事件、活动及其产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感悟所持有的记忆。从一定意义上说,它是一种记录在师生员工大脑中且已得到普遍认同的文化符号和其中蕴涵的价值,是学校发展的原养料。学校的发展必须体现历史的厚重与新的观念的和谐,并在当前的社会境遇下,根据外部变革的要求,对原有的传统与习俗进行转型、改造或者重建,使学校保持可持续发展。

(2)历史记忆是学校发展的准过程。《文化的记忆》一书分析了文化记忆的形成过程:个人记忆———集体记忆———沟通记忆———文化记忆,从个人记忆到集体记忆,再通过沟通和分享形成文化记忆。这个不断变化的认同过程是记忆选择和更新的过程,也是推动组织发展的准过程。由此,学校记忆的形成过程也是师生员工在记录校园事件中不断认同和更新记忆的过程。

(3)历史记忆是学校发展的新动力。记录历史是用来反思的,反思历史是为了创造未来。因此,组织记忆不是对历史事件的拷贝,不只忠于“过去”,还要忠于“未来”,要通过学校记忆来总结和反思经验与教训,选择与融合新的内容,通过历史记忆的各种养料滋养新的发展,并在反思中形成新的记忆。

2.组织记忆是引领教师成长的主要资源

集体记忆是组织个体记忆中雷同的部分,个人记忆需要来自共同存在的集体记忆的引领。

(1)学校记忆是构建教师文化的重要内容。集体记忆由教师个体一代代地传递,教师记忆体系的建构必须在集体记忆的框架内完成。某种程度上,教师在传承过程中会持有私人的喜好和情感,教师对学校记忆的个体认同、感知和加工过程也即教师文化的形成过程。

(2)学校记忆是指导教师实践的一种策略。学校记忆中的`绝大部分内容与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智慧或教训等有关。这部分记忆由于贴近教师的实践和心理,如作为培训教师的基础材料,将会产生较好的培训效果。

(3)学校记忆是润泽教师发展的文化形态。文化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基于过去的集体意象。这种意象体现了诸多关于做事方式和价值追求等的文化形态。记忆形成的过程并不止于建立记忆,还在于在教师中培植和形成共同愿景、共享价值观的过程中,并逐步形成这个年代教师发展的文化。

3.组织记忆是滋养学生成长的重要养分

学校教育的本质是滋养学生成长。校园是个充满记忆的场所,学生在学习期间发生故事的地方就是校园文化成长的空间。发生在校园里的记忆是培育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养分。

(1)学校记忆是教育对话的基础。从师生共同拥有的记忆中找到教育对话的起点、共鸣点,建立师生之间教与学的互动关系。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可用学校关键性事件、集体体验和校园时空记忆等作为课程,对学生进行校史校情教育,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2)学校记忆是引领学生成长的课程。校园生活的元素非常丰富:有校园环境的变迁,有记忆场所的更替,有感人的励志故事,有探究成长、解决情感问题的案例,也有面临困难、遭受挫折的教训和典故等,处处包含为人处事的典范和学习实践的生动事例。这些都是活生生的学习和生活教材,是学生成长的“养分”。

(3)学校记忆是学生文化的核心。在学校的框架内,学生只要还在校内,他们的话语体系、行为举止和言行习惯就十分契合。可以说,学校和教师、学生构成了一个整体。师生在校园的学习与生活画面,构成了学生对学校的集体记忆,而这些记忆又构成了学生群体文化。

三、组织记忆视野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建构思路

1.以组织记忆方式架构校园文化

学校文化的构建有多种思路。常见的一种思路是用理性的方式来架构,通过提炼校园文化的总体状况,然后区分校园文化的不同层面,从中细化出多种文化类型。这种方式虽然全面,但却有可能忽视一所学校生动的活动事实与人物。另一种思路,则是以组织记忆的方式,也即校园事件讲述、交流、回顾的方式来构建。这种方式立足于某一所学校的活动事实,在每个人的感同身受中形成对学校文化的丰富记忆。从组织记忆方式入手构建校园文化的方式:

(1)收集和整理学校的历史事件和相关叙述。召集历经学校重大事件和熟悉学校发展过程的亲历者和参与者,进行集中讲述、讨论交流,分享发生在校园的代表性事件,并把这些事件加工成若干完整的学校故事。

(2)提炼学校精神,将学校故事和师生员工的体会、感受与叙事整合在一起,从中梳理出使用频率高的词汇,对频繁出现并能代表故事精神的词汇整理加工,提炼形成学校精神的基本词汇。

(3)展开学校精神,即从中引申出办学宗旨、办学理念等价值体系的思路。而且把每种文化形式都用一个或几个学校故事作为解释。虽然这种方式应用得不多,但却不乏成功运用的例子,比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宁职院”)的《北仑冲击波》一书,就是作者通过手中的笔,讲述了一系列在创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历程中,充满智慧的能够代表宁职院文化特色的历史事件。这些事件有回忆、有反思,也有构建,让读者真切地体会到宁职院这所特色名校校园文化的存在、更新与成长。

2.以组织记忆助推校园文化管理

校园文化多姿多彩,学校记忆纷繁复杂。引导学校记忆是学校校园文化管理的应有之义。我们要善于运用梳理、定格和丰富学校记忆的方式,来重构、优化校园文化,推动师生精神世界的提升。

(1)梳理学校组织记忆。可以通过集体梳理、提炼提升,形成完整的集体记忆,让零散的记忆接上“记忆链”。具体的做法:建立学校记忆整理机制,可以将学校师生中的核心成员聚集在一起,开展文化分享活动。通过举办恳谈会、节日茶话会和离退休教师座谈会等,共叙学校重大事件,联结个人记忆,延续集体故事。每学期回顾一些专题活动,建立梳理集体记忆的良好机制,定期评选重要事件和印象人物,每两年编辑汇集学校记忆文本,引导师生定期回顾、总结和反思,积淀良好的学校记忆。

(2)定格学校组织记忆。将学校记忆存储为固定档案,帮助定格,促进保持。可以建立三种记忆定格:

①物质载体符号定格。将学校记忆符号化,借助校园物质载体来保存,如编辑出版校报、校刊,建立校史室和荣誉室,开辟师生作品纪念馆,搭建学校记忆墙,编辑学校老照片,为优秀学子和教师塑像等。用这些载体记录历史,促进学校记忆的定格。给予学校环境和活动丰富的文化符号,提升校园人物和事件的文化味,让学校记忆更鲜明、厚重。

②网络信息虚拟定格。建立校园网站、微博或微信平台,将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实践活动的资讯、图片、纪要等,通过电脑网络、手机客户终端实时传达,供大家浏览和欣赏交流。

③活动仪式定格。构建特色记忆场所,保留和繁衍集体记忆。比如在一些特定场所,坚持举办某个纪念庆典,开展具有象征意义的实践活动或教育仪式活动,通过仪式的演练来唤醒、保持和传达学校的活动记忆,维持记忆场所中积累的集体记忆。

(3)丰富组织记忆。通过对记忆进行相应的调整、更新和充实,再生新的故事,并以此来建构内容丰厚的学校记忆。

①创造活动,增加学校记忆。想方设法创设环境和条件。根据师生需要,强化参与式活动。每次活动组织让尽可能多的师生参加,增强文化活动的辐射面,提高事件的效度,让集体活动留下的记忆更广泛更深刻。

②引入社会事件,推动实践探索。学校要顺应国家和地方需要,服务社会需求,开门办学,拓宽师生视野,开设时政讲座和论坛,组织师生对重大社会事件进行剖析、探究和亲身实践,促进大家对学校记忆进行历史节点的解读和建构,丰富其内涵,让学校记忆具有历史空间感。

③创新组织记忆。封闭和保守的学校记忆必然导致学校停滞不前。要根据社会发展和人对教育的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提升学校记忆。在学校重大转型和提升时期,对学校记忆产物,诸如文化符号、制度规章、教育活动和传统仪式等,进行系统性清理,剔除教育功效不明显、时代感不强、过时了的内容,搭建顺应时代发展的记忆框架。通过重组和创构,建立学校新的记忆体系,推出新的文化产物,引发新的思考,满足新的需求。

四、结语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大多建校时间短,缺少历史文化的积累。当前,高职教育正处在量变到质变的转型时期,如何实现学校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发展,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是值得探讨的现实课题。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并强化校园文化的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把学校建设成师生员工可以托付身心与灵魂的精神家园。组织记忆具有多元化的文化功能与历史价值。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应该充分发挥组织记忆的功能和作用,通过学校记忆的叙事和重构方式,让更多的师生员� 通过个体到集体的学校记忆的更新与重构,积淀良好的组织记忆,提升高职校园文化的品位,将校园文化建设从纯理论的概念、框架中解放出来,并让校园文化建设在现实生动的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师生叙事回顾与感性认识中得以创新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8

校园文化主要是指校园内的教职员工、学生等都必须严格遵循的价值观念以及行为准则,其主要包含思想观念层面、器物层面以及制度层面三方面的内容。即校园文化广泛的涵盖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基本观念;校园环境、校服、校歌以及教育设施等校园物质基础;校园制定的教学规章、学习规范制度、校园管理制度等多种形式的规章制度内容,全面涵盖了校园中的方方面面。其中在制度层面上的校园文化便主要得益于行政管理的重要作用。

一、行政管理在校園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分析

(一)保障作用。

行政管理工作本身就具备鲜明的服务功能,其所涉及的管理事项较多,深入到校园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的保障,也是校园文化建设实现不可脱离的重要基础。一旦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出现消极怠工、工作懈怠等问题,则十分容易发生安全事故问题,导致校园文化建设难以顺利推进。由此可见,行政管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

(二)协调作用。

高校文化建设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且十分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内容,其不仅要求管理人员遵循当前的校园发展状况进行适应的建设计划制定,同时还要求管理人员考虑到高校的长远发展,保证校园文化的长久可持续性。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当中,高校内的各个管理部门应当作出各自的努力,同时也要配合开展。但是由于各个部门工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难以短时间内实现个工作模式、工作程序的协调,导致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由于各部门配合、协调缺失而出现建设工作难以推进的局面。而行政管理工作能切实就各部门工作进行分工与协调,将校园文化建设程序进行合理的划分,并将各环节的各部分工作内容明确的划分到具体的工作部门与人头上,保证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稳定、顺利开展。因此,行政管理工作对于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有着重要的协调作用。

(三)督导作用。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变化,当前各高校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不能一直遵从传统的建设原则,其还应当不断的进行时代要素的发掘,顺应时代的发展开展工作。在实际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当中,建设部门习惯按部就班的完成相应的建设工作,缺乏对时代新资讯、新要求的分析,导致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难以满足时代发展的变化需求,限制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质量的提升。而行政管理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却可以通过成立评价与监督体系来监督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质量,并在面临工作问题时实时进行问题分析与处理,使得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文化内容逐渐丰富,建设更加广泛的文化内涵。

二、利用行政管理实现校园文化建设水平提升的具体措施

(一)制定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管理体系。

为充分发挥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价值,保证校园文化建设在行政管理的约束下顺利稳定的开展,管理人员有必要以人为本的制定相应的校园文化管理体系。其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其一,管理人员应当以行政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作为基础,成立实现校园文化管理工作的具体部门与岗位,方便在实际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充分发挥行政管理的引导作用与推动作用。而相关管理人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当以校园文化建设水平提升为主要目的,收集建设新要求并提供创意参考。同时还应当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实时监督并检查实际建设工作的进度,及时就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其二,管理人员应当将以人为本作为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原则,并明确个人管理职责的重要作用,明确工作定位。了解人才培养需求与校园文化建设需求,坚持平等原则,开展相关管理工作与服务工作。

(二)加强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要保证高校行政管理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发挥重要的应用价值,制定管理制度的同时还应当加强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与工作素质的积极培养,这是保证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基础。其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展开工作,其一,各高校应当提升管理人员招聘标准,通过严格的工作考核,选择专业且工作能力较强的人才参与到实际管理工作当中。其二,各高校应当积极制定管理人员培训机制,特别是针对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工作人员而言,文化素质培养十分重要。学校应当聘请具有较高管理技术能力的管理人员来校,对本校管理人员进行针对性的管理指导。其次,还应当制定定期的考核制度与奖惩制度,督促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到管理学习当中,督促管理人员实现管理学习。

(三)注重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行政管理人员要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实现,就应当积极组织并开展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就大学校园而言,社团是文化活动开展的重要平台与资源,管理人员应当充分利用社团作为活动开展的载体进行活动组织。首先,管理人员应当坚持以科学的政治立场作为一切活动开展的前提,并考虑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制定符合学生培养要求且满足学生的参与欲望的多种社团活动,同时不断进行社团活动形式的创新。其次,管理人员应当提升校园内文化社团的建设数量以及建设质量,引导各社团开展多种形式的娱乐文体活动、社会服务型活动等多种具有校园文化特色的活动,为活动的开展创造更加广阔的平台。

结束语

校园文化建设是各高校的重要的工作内容,行政管理在这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并主要可总结为保障作用、协调作用以及监督作用等方面。各高校应当充分意识到行政管理工作所体现的作用与价值,并积极制定以人为本管理机制,优化行政管理人员素质与能力,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发挥行政管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也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高校文化建设工作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徐少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行政管理作用刍议[J].办公室业务,20xx,(15):26.

[2] 张礼超。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建设的伦理思考[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xx,17(03):19-21.

[3] 朱德林。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J].南都学坛,20xx,29(05):123-124.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9

摘要:进入网� 在网络技术支撑下的不同平台上的信息传播都具有“精”、“短”、“快”的特点,由此提供了一种平民化、大众化的交流渠道和交互方式,也在最大程度上激发了大众的“发言欲”。高效校园文化建设状况体现着高校整体的核心竞争力,反映着高校的内涵,而学校的内涵建设工作的开展需要信息技术的协助,校园文化是整个学校进行管理的软环境,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高效校园管理工作,为高校建立更完善的校园文化。

【关键词】校园文化;信息技术;建设

1网络技术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现状

高校校园文化本身具有陶冶、规范以及激励等功能。陶冶功能主要体现在教育从本质上是文化传递的一种活动,但其真正的魅力是对整个文化价值的理解,从而获得对于人生观的全面体验以及人文素养的全面领悟,从而做到学生人文情怀的熏陶,提升高校学生自身的精神和价值观念。规范功能主要是指,高校校园文化中有关制度的制定,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行为,进而达到高校校风建设工作目标。激励功能则是,高校通过采取更为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进行校园文化的宣传,并吸引众多高校学生参与进来,进而达到校园文化宣传的目的,但是从网络技术方面来说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1.1校园网络建造不完善

建造校园文化的前提是,硬件设施完善。校园网络可以覆盖整个校园范围。但是目前一些高校,因为发展起步较晚,时间短。所以校园网络覆盖不是十分完善。一些硬件设备陈旧破损。这种情况下,难以建造校园文化。

1.2目前高校的网络,缺乏高效的高质量的交互平台

很多高校缺乏真正的校园交互平台。即便有的也是作用不够完善。要达到符合现代通讯设备要求,符合新一代学生使用习惯的就更是聊聊无几了。可能有人会提出疑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需求。因为建设校园文化,要实现通讯与交互,那么就要通过终端通讯设备来完成。例如手机。这个在高校内,平台与学生的、教师的手机通讯端建立关联的还很少。另外,校园文化有很大一部分功能是为了学生所服务的。而现代的改制学生,年龄在20岁左右。他们的生活习惯直接决定了校园文化被应用的频率。所以这些在建设校园文化中,都是很重要的。是需要考虑的。在没有的前提下,就需要打造这样的交互平台。选取平台产品应该注重通讯端合理、后期维护费用低、平台产品相对成熟的特性。

2信息化技术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应用设计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学生势必会是信息化的先驱者,是推动整个社会信息化的力量,“信息化校园”更是整个信息化时代的重要部分。当前,众多的多媒体、计算机设备进入高校校园中来,国际互联网也向校园人敞开,让信息技术融入到高校校园学生生活的多个方面,让学生不管是在日常的学生生活、交往互动以及购物出行中都离不开网络,校园人也开始享受信息化带来的数字化生存,并对当下信息化的冲击给出了回应,这一回应更是构成整个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构建校园文化,引入物联网技术,实现校园的智能化管理。物联网具有智能识别与处理的能力,它将云计算与各种智能技术结合起来,通过传感器获得大量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存储、加工和处理,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来满足不同用户对象的需求。从建设内容上划分整个系统从逻辑上分为三层次:基础设施层、数据层和应用层。(1)教室配置管理就是通过信息化技术获得关于教室使用状态的所有信息。系统可以分析用户需要得到的教室信息(例如:教室的使用状态、上课情况、上课内容、授课人等),借助PC终端查询所有教室的实时使用情况,以及其他所需信息和服务。同时提供系统接口,通过端口与其他系统(例如:排课系统、考试系统)衔� (2)信息化标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内容,用以支撑教育资源共享,保证各种系统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互操作能力。校园文化建设中由于编码对象复杂,单一的一个编码方法无法支持整个校园的运行。因此,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编码标准体系,研究针对不同应用的最为科学的编码方案。(3)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要建设共享数据库平台,建设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和建设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安全高效、统一共享的数据中心;规范信息从采集、处理、交换到综合利用的全过程,逐渐形成有效的信息化管理的运行机制,为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信息利用、分析决策提供支持。

3结束语

校园文化是高校学生成长的环境,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的高低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当前人类精神文化生活屡遭重创的背景下,人类精神文化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文化贫嘴化,价值空洞化以及精神低俗化。尤其是在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转型期,各类矛盾和问题都影响着高校师生,因此需要高校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在当前信息化语境下,也需要做到激浊扬清,丰富现阶段我国高校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高校校园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娄坤,李星,廖女男。论信息化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的建构[J].西北医学教育,20xx(04):713-714+742.

[2]孙文杰。论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的构建[J].学习与实践,20xx(01):135-140.

[3]蔡桂珍。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xx.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10

[摘要]随着我省素质教育改革工程的`不断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对农村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校园文化建设意义重大,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更是相对薄弱环节,同时也受到了学校自身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构建良好的农村小学校园文化环境有利于小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形成稳定、健康、向上的文化意识,有利于小学生个性发展和情操陶冶,促进心智生全面发展。以山东省日照市栈子小学为例,系统研究新时代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积极办法,旨在对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体系和实践指导进行探索,进一步提高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和办学水平。

[关键词]农村小学;校园文化;环境文化;精神文化

1新时代加强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作为学校教育“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能够体现一个学校综合办学能力和水平的关键因素。校园文化不等于校风,其内涵要更加丰富:是学校历史文化的呈现,是学校精神的载体,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体现 农村小学由于认识不足或是办学能力限制,校园文化的建设一直停留在浅层的校园环境清洁、简单文化活动的开展等层面,并没有从精神层面或是价值观的层面进行引领、建设和培育。作为一个整体性的工程,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不断的去思考、反思以及方法更新,并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发展动力不断促进学校的发展。良好、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体现,是展现一个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吸引力的体现,更是推动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内在推动力。

2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山东省日照市栈子小学为例

山东省日照市栈子小学作为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师资配备46人,在校学生668人。同其他农村小学一样,栈子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问题:一是农村校园文化师生参与面窄,缺乏后续支撑。目前一些农村校园文化建设依靠市面上专门做校园文化的公司进行策划、设计和实施,很多是仿照或照搬网络素材,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师生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这样的校园文化建设也成了无源之水,缺乏后续的支撑,完善。以栈子小学为例,校园文化建设没有过多的动员全体师生和广大家长参与,提出的办学理念等主要是学校领导层的决定,导致师生对校园文化的核心理念认同度不高。实践参与度更不高,因此,尽管有了文化建设,但学校的文化力并没有得到提升。二是校园文化建设师资水平有限,大部分学校的老师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不进取、低要求。栈子小学对于语数外等课程的师资培养十分重视,但对于像美术、音乐等副科的师资培养和培训则欠缺,而且师资人数严重缺乏,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指导力量贫瘠。当地通俗文化、浅层次文化在校园内盛行,老师不积极引导导致校园文化风格偏离基本要求。三是实际操作过程中,缺乏系统性。栈子小学每年会定期举办“黑板报比赛”“书法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但是由于宣传力度不大,仅有较少部分的学生会报名并积极准备,其余学生则未能真正投入到比赛中去。学校层面看来,只注重形式上热闹,条幅和标语悬挂等,只进行一时宣传,缺乏系统性和长远眼光。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引领着一所学校形象建设和精神风貌建设风向。良好的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探索、需要寻找积极有效的方法。

3新时代有效推进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要基于当地环境实际、基于教育实际、基于学生实际。这就要求相关部门、领导根据农村小学教育的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积极引导师生共同参与的情况下共建校园文化。

3.1加强制度管理,保证制度的连续性,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延续

完整的规章制度能够有效的规范和指导师生的具体行为,同时保证校园文化建设各个方面的活动和推动工作能够高效的进行。一是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行政管理体制,围绕校长负责制,进一步精简现有的管理机构,尝试增设“校园文化建设委员会”,鼓励在校师生、家长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二是健全现有的管理制度汇编,与后勤管理制度进一步的进行结合,将“文化”字眼加入到汇编中去,确保每个部门能够熟悉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内涵,熟悉具体做法。三是制定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纲要。在参考、学习其他农村小学纲要的基础上,要强调文化墙壁、文化活动等物质文化建设,同时还要强调精神文化建设。四是建立校园文化建设制度落实的监督机制,保证建设的持续性和合理性,提高规划纲要的落实效率,进一步改善工作方法。

3.2显性文化建设和隐性文化建设齐头并进

显性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宣传栏、墙壁画、各类指示牌、绿化环境等外显的物质文化表现,隐形校园文化是指校风、学风、教风、教育理念等内在的校园文化。显性校园文化和隐形校园文化共同组成了校园文化的总和。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发展过程中,既需要重视显性文化的建设,同时也要重视隐形文化的建设,整体化规划。一是切实抓好学校环境建设,构建美化、绿化、亮化、净化的校园环境。整洁优美的学习和工作环境能够有效的提高效率,并增加校园认同感。可以利用校园墙报等现有的物质基础作为平台,进行创意设计等。还可以利用师生自创书画等手工制作的作品作为体现“校园对话”的基本形式。二是立足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注重思想引领。不断的提炼和升华办学理念,遵循现有的校训,不断强调“以学生为本”,注重挖掘和鼓励学生特长。注重品德培养和提升、教学管理能力提升、师生关系构建等。三是校园文化活动进一步提升到更高境界。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依托,弘扬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构建更加高雅、更加健康、更加生动的校园文化主流活动。进一步将学校精神提升至正确的三观塑造层面。

3.3与时俱进,建设创新型的校园文化

创新型校园文化的建设要求各所学校应该基于自身发展现状建立属于自己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习惯以及校园文化表现。校园文化需要传承和积淀,同时也更需要创新。一是活动创新,不断丰富第二课堂内容。设计更多样形式的体育比赛和文娱活动,鼓励班班行动,鼓励人人参与。如先进评比活动、学生自我管理活动等。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活动的内涵性,同时增强了团队建设精神。二是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建设。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为新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增力,更加科学、系统、开放的课程体系应该逐渐走进校园。对于学校而言,不断提高了学校的文化品位,提高了学校的精神水平。

4结语

优秀、科学的校园文化是农村小学不断创新发展的动力,是构� 校园文化的建设发展之路也是学校的建设发展之路。保障和促进农村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是一个长期沉淀的积累过程,需要共同努力和推动。

【参考文献】

[1]杜育红,杨小敏。乡村振兴:作为战略支撑的乡村教育及其发展路径[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2):76-81+192.

[2]王叶子。“一校两区”办学模式的优势与困境——浦江县实验小学的个案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xx,33(11):106-109.

[3]张迎春。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优化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xx(14):96.

[4]许博。BK公司激励机制创新设计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xx.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11

文化是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大学教育实质上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文化教育,大学通过文化来培养人、塑造人,通过对文化的传承、创造来健全和完善学生品格。校园文化具有文化“化人”的基本功能,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创造良好的“化人”环境,成为高校育人的有效载体。我院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注重发挥其导向、规范、凝聚功能,使校园文化体系富有个性魅力和行业特色,在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输送人才道路上书写着绚丽的乐章。

1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导向功能

校园文化一方面能引导学生的思想、情操和行为朝着健康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也能约束不健康的思想和行为。我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走上健康成才之路。

1.1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校园环境是校园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优美舒心的校园环境、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师生行为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其观念与行为,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启迪智慧。我院医学院注重结合医药卫生行业特点来美化校园环境,在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走廊、墙壁上写着医学日内瓦宣言、医学生誓言等标语,树立着为人类健康做出巨大贡献的大师雕像,如南丁格尔、孙思邈、林巧稚、裘发祖等,“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等格言警句向师生阐释着医药卫生事业的高尚与神圣。绿化带里“小草对你微微笑,请你把路绕一绕”的标语牌,也在提醒师生养成文明习惯。

1.2占领思想政治建设主阵地,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院医学院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充分利用业余党团校、主题班会、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勤工俭学活动和公益劳动等形式,以《心韵》《心桥》等院刊、校园网、班级QQ群、班主任博客及校园广播为媒介,通过艺术团、文学社、心理健康俱乐部、青年读书俱乐部等社团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其明是非、知荣辱,为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

1.3以校企合作为载体建设实训基地,促进学生职业意识形成

我院医学院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机制,聘请行业专家担任学校“楚天技能名师”,各专业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以行业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模块化”课程 医学院不断改造、更新实训室布置与设备,医学基础实验室按照学生学习进程布置,临床及专业实训室则按照医院和企业车间的工作、生产流程全仿真设计布置,按照医院(企业)的工作标准张贴安全标识、操作流程与规范,让学生在校学习就如同置身真实工作环境中。加强实训室管理,规范师生在实训场所的言行举止,从穿衣戴帽到物品摆放、从实验流程到工作场所清洁,严格按医院(企业)工作要求来规范,让学生在全仿真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职业意识。同时,尝试把课堂搬进医院,提高学生临床操作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巩固学生职业意识。在学生评价方面,改一次性评价为多次评价,改应试能力评价为以专业操作技能为主的多元化评价,将实践能力考核作为评价毕业生是否合格的必要条件,促使学生达到职业资格准入要求。近年来,我院医学院护理专业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一次性过关率在90%以上。

2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规范功能

制度文化是大学存在与发展的规范准则,主要是指对学校师生和组织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的部分,是学校教育管理思想、管理体制及管理模式的'凝结,也是对其他教育手段的必要补充。

2.1师生共同参与,民主治院

我院医学院一方面结合学院工作实际修订完善日常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依靠制度管理,以规章制度约束全体师生;另一方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制定规章制度过程中主动让师生、员工参与,使学院的每一项管理决策措施都能充满人文关怀。

2.2实行综合考评,推动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形成

医学院坚持综合考评制度,各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职工工作状态等均由各科室每月自评上报,由办公室进行考核,坚持平时有检查、月月有重点、查后有反馈、反馈有整改;对于违纪违规情况,严格按照管理规定处理,将教师个人行为纳入学校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中,有效促进工作目标的落实。对班级、学生实行班级综合考评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班级综合考评结果与先进班集体评选挂钩,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为学生评优评奖的重要依据。切实可行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监控与考评机制,加大了我院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力度,促进了全体师生的集体和团队意识,有效推动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形成。

2.3加强法制教育,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我院医学院定期、不定期地举办学生自我防范、法律基础、网络健康、抵御诱惑、消防安全、卫生行业法规等法制讲座,对学生进行导向、调控和纪律训导,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对社会、学校、他人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教育学生正确认识校园生活的规律和原则,进而正确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逐步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

3崇尚高雅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凝聚功能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崇尚高雅、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医学院全体师生的使命感、自豪感、归属感,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

3.1以文化艺术节为载体,形成崇尚高雅健康校园文化氛围

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精神文化的主要体现,是师生精神面貌和价值观念的外在表现,是学生陶冶情操、发展个性、提升文化品位的有力手段,体现、传承并发展了大学文化内涵,汇集成大学特有的文化源流,师生在活动中融入自己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审美情趣和聪明才智,在沟通交流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师生联谊会、英语演讲比赛,以及各类征文比赛、大学生辩论赛、歌咏比赛、护理操作大赛等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我院医学院以“突出精品,打造品牌”为指导思想组建的女子管乐团、女子合唱团,出色完成了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传递、第八届三峡国际旅游节巡游、第八届中国艺术节万人大合唱等大型文艺演出任务,带动了大批学生加入高雅艺术队伍,提升了学生的文化内涵和品位,从而营造出青春激扬、蓬勃向上、崇尚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

3.2利用仪式、典礼和主题教育活动,塑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形势政策教育,使学生树立爱国爱校精神。多年来,我院医学院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与改革开放、医药卫生行业职业规范和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结合起来,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如坚持每天升降国旗仪式,以增强全校师生爱国主义情怀;坚持开学典礼、医学生宣誓、入学教育、军训、新教师培训等活动,加深对医学院校及医药卫生行业文化、价值观的认识;坚持组织开展医药卫生行业职业道德与法规讲座与培训,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养成;在特殊时间举行一些特殊的仪式更能取得深刻的教育示范作用,如18岁成人仪式、“512”国际护士节传光授帽及宣誓仪式,在国际爱牙日、国际禁毒日、无烟日等特殊纪念日举行专业操作展示、社会义诊和宣传活动,不仅使学生提升了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心,更传承了医药卫生行业从业人员需要的人文关怀和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形成热爱祖国、热爱学校、努力学习、积极上进的校园文化氛围。

3.3表彰先进典型,大力扶贫帮困,营造争优创先的良好氛围

通过表彰优良学风班级、先进团支部、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团员、文明寝室等,营造积极向上、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同时积极落实国家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不断拓展贫困学生资助渠道,大力扶贫帮困,让受助学生感受到国家、社会和学校的温暖,他们也将心怀感恩,以爱心、耐心、责任心去回报社会、回报患者。

4小结

校园文化具有潜在性、规范性特点,对师生的影响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它以特有的方式和途径全面、深刻、持久地对师生起着教育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既是高校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土壤,又是高校实现全员育人的平台和载体。卫生类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有着更为严格、深刻的行业要求,这无疑需要在课堂教学以外打造更具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以实现“化文成人”。我院医学院近年来立足行业特点,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上突出医药卫生行业特色,让学生在校园文化浸润中成长、成才,学风、教风、校风明显好转,受到社会、用人单位好评。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12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基地,甚至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要想进行人才培养和学生素质的提高,我们必须建设厚重的学校文化。同时学校文化也是一个学校综合实力的外在表现。与学校有关的教育教学措施以及相关的制度和活动、师生的文化娱乐活动共同构筑了丰富的校园文化。学校档案是学校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学校档案的内容非常的丰富,知识性也很强、涉及面和作用面都很广。所以做好学校档案的建设对于建设校园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学校档案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基础

文化是人类历史中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校园文化属于社会文化中的亚文化系统,校园文化重要是体现在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及学校的校风校纪等,良好的学校文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校档案准确真实的记录了学校在教学科研和其他方面的重要活动以及在活动中形成的宝贵经验和信息。所以说校园的档案建设也属于一种文化文化在发展上,具有很强的连续性,校园档案的成功建设可以极大的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校园文化的建设主要目的是建设适合学生学习成长的良好环境。进而培养能够积极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所以校园文化在建设的过程中离不开对学校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在此时,档案部门就必须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积极主动的提供具有参考意义的档案资料以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使得学校档案的价值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

二、学校档案文化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素材

学校档案是对学校优秀成果行业人类文明结晶的承载和保存,学校档案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学校档案中,记录着学校所有的活动以及研究成果,是学校活动记录的第一手资料,所以说学校档案可以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学校档案详细的记录了学校建设中的一系列活动以及成败原因和经验教训,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对学校档案的学习,充分发掘学校在以往的活动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在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的时候,我们也需要积极进行兄弟校园之间的文化建设交流活动,通过与兄弟校园的积极有效交流,我们可以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学习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避免自己在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重蹈覆辙。而在进行兄弟学校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学校档案能够起着非常重要的媒介作用。我们可以通过校园档案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增加对彼此之间的了解,使兄弟院校可以在互相竞争中共同成长和进步,所以说在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一定离不开学校档案的支撑,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档案的重要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强劲的动力。

三、学校档案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学校师生员工价值取向的导向作用

我们在对学校档案进行充分利用的时候,可以考虑到学校档案保存有非常多的革命历史事件的原始资料,以及学校的革命活动历史遗迹和培养出来的各个历史伟人和名人的生平事迹等,我们可以有效的利用这些积极正面的事迹和人物组织起来,通过展览以及开展主题活动等形式进行学习讨论,积极继承其中的宝贵优秀文化,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引导学校师生的价值取向,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

2、提高师生员工的凝聚力作用

学校档案真实的记录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所承受的灾难和痛苦都在档案中有详细的记录,学校在进行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校史资源,制作各类的宣传栏和陈列室,对校史进行详细的展示,让广大师生在进行自身建设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学校建设的不易,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师生的学校荣誉感,进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这样就能很好的团结师生,在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就可以起到非常好的鼓舞作用。

3、学校师生员工的行为约束作用

学校在进行自身建设的过程中,慢慢的形成了适合自身发展的一整套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对师生的行为和思想产生了规范和约束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学校的档案建设形成特定的校园文化特质,积极有效推动校园的文化建设。

4、学生学习的能力的培养和激励作用

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优秀学生的经验交流活动帮助其他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积极的向学生展示学校在建设过程中的研究成果和科研实力,帮助学生提高科研能力,通过成果的展示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档案的文化作用在学校的文化建设过程中可以产生非常积极有效的效果。学校的档案管理者应该积极担负起开发档案文化的重任,在进行档案建设的过程中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帮助。

学校文化建设论文 13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涉及校园环境建设、学校人文管理及学科文化的系统工程,它渗透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全体师生的参与和管理。我校是一所有着浓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学校,其前身为淞南学堂,是为了纪念昆山历史上从石浦走出的第一个状元卫径而创办的。近年来,学校以“状元文化”为载体,促进学校多元发展,以培养“合格+特长”的阳光儿童为目标,积极开发“贤真”文化课程,构建本真课堂,开展主题德育系列活动,全力打造学校特色品牌。

一、开发课程资源,实施贤真教育

我们石浦的卫径是昆山的第一个状元,在历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对我们石浦地区的教育风尚起到了良好的引领作用。学校充分利用家乡的“状元文化”资源,积极构建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贤真文化”。

1以状元文化为载体,确立“思贤、求真”校训

打开状元的史册,状元们在做人道德、文化素养方面都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因此,我们广泛搜集资料,对苏州地区状元的概况、成因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然后对状元精神进行深人思考,挖掘其丰厚内涵。同时,为进一步以状元精神鼓励师生好好做人,努力做事,我校确立了“思贤、求真”的校训。

2以“贤真”为核心,开发校园文化课程

我们努力引导广大师生从历史上状元成长、成才、成功的非凡历程中寻找人才成长的规律。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我们开发了《蒙童谣》《青少年法制教育》《状元名贤集》三本德育校本课程。《蒙童谣》《青少年法制教育》适合一、二年级阅读,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做人的根本。《蒙童谣》以“石娃谣”开篇,分“上学”“上课”“课间”“放学”“回家”几个板块,以“道德规范、礼仪互助”为核心,为了方便学习,我们把《蒙童谣》的内容和图画全部画在了墙壁上,每周班会课组织一个班级学习,这样学得主动,又有利于学校环境的美化。《状元名贤集》适合中高年级阅读,主要搜集并编写了昆山、苏州多名状元成才的故事,这些励志的状元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激发学生成才成功的内驱力。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我们还编写了具有时代气息、与学生生活技能相关的校本教材《古诗文诵读》《书法》,开发了《武术》《民乐》《航模》三本综合实践课程。这些课程,构成了学校校园文化课程体系。

二、追求本真教学,造就“贤能型”教师

在“贤真文化”的建设中,我们提出了追求“本真”教学的理念。“本真”中的“本”指客观实际,指人;“真”,即规律,即客观。“本真教学”,指尊重客观规律,以人为本,教人求真。

1让“本真”落脚课堂 通过培训,我们的课堂也进行了一定的革命,构建了较为清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我们抓住一个“本”字,即抓住文本、生本、师本;讲究一个“真”字,即真实、真教、真学;追求一个“效”字,即追求有效、实效和效率。在课堂上,让“真”字落脚课堂,落实“321”目标:"3个非常”,目标非常明确,策略非常清晰,训练非常到位;"2个特点”,课堂探练结合练到实处,在课堂上完成任务;"1个落实”,学生达标,及时纠错。

2让“小先生”落实帮扶

我们根据陶行知的办学思想,积极探索“小先生制”的课堂,突破了“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使教学形式更为灵活。在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的差异安排前后四位学生成立一个小小组,优等生和中等生各1-2名和后进生1名。在课堂上遇到值得探索的间题,由优等生担任组长组织组员商讨得出结论。作业遇到困难时,由组长负责辅导,教师只要指导“小先生”,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为了小先生的名至实归,班级专门成立了“拜师会”,由1名优等生做师傅,带1名后进生为徒弟,确定一学期所带的徒弟需要达成的目标。老师一至两周都要召开例会,“小先生”和徒弟汇报近阶段的学习情况,教师进行指导和及时地肯定。根据后进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及时调整策略,明确“小先生”下一步帮扶的内容。

三、开展主题德育,培养贤善型学生

善良的品性,美好的行为,是我们学校德育最根本、最简单,也是最核心的内容。

1以“贤善”为目标,开展主题德育

德育课程引人晨会课、班会课和主题活动,凸显德育核心—贤善。

学校把弘扬状元文化和德育活动结合起来,建立了德育序列化活动方案,活动做到了有主题、有规划、有层次,可使状元精神在活动中得到发扬和升华。

每年的。3月是我校的阅读节,为同学们创设了良好的读书氛围。4月是我校的感恩节,祭扫烈上陵园,祭奠我们的先贤状元。5月是我校的艺术节。艺术节活动丰富多彩,推出“石娃达人秀”系列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展现自我,展现风采。6月是我们的毕业节,六年级的少先队员过一次集体生日会。

9月,人学节,在“开笔礼”活动中,一年级学生吟诵《石娃谣》,接受状元文化洗礼。10月,成长节,三年级学生集中在卫泾像前,戴上状元帽、跳状元舞、签状元字、拍状元照,许下自己的状元心愿。11月是我校历届校园秋季运动会,少先队员们可以在赛场上一展丰姿。12月,我们的丰收节,丰收节里庆丰收,学生们义卖图书献爱心,学校评选出“爱心”“文明”“守法”“巧手”“阅读”小状元等。

2.以“特长”为核心,开展社团教育

学校为了切实践行“合格+特长”的培养目标,开设了状元学府,学府下设卫径民乐队、必成武术社团、鼎臣文学社团、希周书法社团、元文科学社团等十多个学生社团,学生的特长教育正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

(1)民乐激昂,童心飞扬。1994年5月,民乐开始走进学校,至今已有20个春秋。学校在普及中培养特长生,学校的卫径民乐队在市级比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考级的人数达1000余人次,最高的为业余10级。

(2)航模科技,放飞梦想。学校一直关注航模的基础项目建设,深人持久开展初级模型活动。除此之外,还开展“电子模型飞行”和“遥控模拟飞行”,为一些喜爱科技制作的学生提供了学习、实践的平台。学校航模队在国家、江苏省比赛中多次摘冠。

(3)其他社团,精彩纷呈。学校的必成武术社团坚持每天训练,多次参加苏州市级比赛;吴门书法社团,坚持培养爱好书法的学生;鼎臣文学社团通过多年的努力,在喜爱语文的学生心中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3.以“贤行”为目标,实施自我管理

学校常规管理是一项细致、繁琐的工作。我们充分激发少先队的主人翁意识,赋予学生自我管理、互相管理的权利,落实和完善学校“学生管理体制。”

每学期一开始,学校的红领巾监督岗就开始招募人马,� 通过申报、考核,红领巾监督岗36个岗位全部由学生担任。每班的班长则成为学校的“值日老师”,每天安排两位学生担当“老师”,实行自我管理。每周,我们根据评比的成绩评出优胜班级,颁发“流动红旗”。每学期,我们根据学生的表现,评选出贤能型十部。

在“贤真教育”的路上,我们已经出发。我们用行动来传承教育思想,积淀状元文化内容,在协作中起航,在诚爱中共进。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14

摘要: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积极和谐的校园文化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全面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发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高品位、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有利于为社会培养能力与素质并重的应用型人才。本文通过对校园文化含义的分析,提出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文章编号:ISSN20xx-6711/Z01-20xx-03-0088

高等学校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是培养专门技能型人才的特殊场所,也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沃土。国家对高等学校的扩招政策,导致大学教育、教学资源空间的承受力不断增压,高职院校生源质量等方面受到严重影响,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力量提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对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校园文化的含义

从中国高等教育历史来看,校园文化的提出最早可追溯至西周时期,西周王朝教育的内容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就现代的高校校园文化而言,存在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校园文化是指校园人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学校教学内容与管理制度的体现,更是学校风貌的突出表现。狭义的校园文化是指校园的文化氛围、文化精神、师生面貌、校园风气等,它是相对于课堂教学(第一课堂)而言的课外文化活动(第二课堂),主要内容为第一课堂以外的第二课堂而开展的社团,文化艺术等活动形式。高职院校除了培养学生技能教育的首要任务外,也担负着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规范道德准则,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等教育任务。要达到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功,高职人才培养的成功必须要平衡几者之间的关系。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高职院校都不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以及学生数量和质量的。增加,要提升学生素质,培养综合技能型人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更�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精神文明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某些高校虽然也将精神文明列入其发展规划纲要中,但并未付诸实践。校园文化的核心部分是精神文明建设,不仅体现在学校的价值观念和精神风貌方面,也体现在学校师生的思维方式、人格塑造、价值取向以及道德水准方面。校园文化不仅要注重物质文化的培育,还要重视精神文明的培育。因此,本科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忽视校园精神文明培育,会出现畸形的校园文化。

2.校园文化建设基础薄弱,形式单调,缺乏特色

高职院校一定要树立自己的品牌,突显人才培养特色、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营建属于自己的具有专业类特色的校园文化。高职的特点是“高”和“职”,高职教育不可避免的偏重职业技能教育,导致高职院校忽视了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只注重了学生职业技能知识和文化的培养学习。很多高校在校园文明建设过程中,很少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在人文景观、校训、基础设施方面,千篇一律。在第二课堂的活动开展过程中,学校主要以文艺类、体育类、社团活动类为主要载体,毫无新意。

3.规章制度不完善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基础是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高职院校亟待建章立制。一套完善的、可行的规章制度可以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可以规范校园人的行为,依据学校的章程能有效地培养师生良好的行为品德,形成优良的校风。有些学校领导缺乏合理的统筹规划,对建章立制和制定学校章程认识不到位,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制度,直接影响教育、教学工作和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

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1.重视先进文化

我国现在正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始终坚持以先进文化为导向,满足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增强大学生的精神力量。高职院校要坚持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环境,建设健康、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

2.营建有特色、高品位、的高职校园文化

有特色,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直接关系高职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同其他高等院校一样,需要具有本校特色校园文化。要通过校企合作、社区合作、校校合作,创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要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首要目标,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优秀作品、正确舆论、高尚精神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要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在探索中求创新、创精品;既要提供专业技能知识,也要开拓学生视野,增加学生生活情趣,更要升华学生人格水平。

3.加强校园建章立制工程,摆正制度文化的地位

高职院校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要建章立制,要建立适合本校的管理制度,要创新管理的模式,提升制度的内涵建设。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摆正制度文化的地位,制度文化直接影响到校园活动、师生言行,对师生起到良好的导向和约束作用。既要给予师生个人空间,又要建立制度的“牢笼”使其不偏,且要保证建章立制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即以法束人。

参考文献:

[1]葛金国。校园文化理论意蕴与实务运作[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xx

[2]何独明。大学校园文化概论[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xx

[3]雷召海。关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田云南民族大学学报[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xx

[4]刘德宇。高校校园文化岌展论[M].北京: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xx

[5]孙雷。现代大学制度下的大学文化透视[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xx

高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探究论文 15

[摘要]随着现今社会步入互联网时代,社会各类行业都在积极的开拓发展思路,依托互联网信息及网络技术对产业进行升级,实现跳跃式发展。高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地方,自然也是走在时代的前沿,高校在“互联网+”背景影响下,有效的将校园文化与网络文化相互渗透结合,使得校园文化在互联网+背景下得以再现和延伸,为高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创造有利条件。进入“互联网+”时代,在为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创造便利条件的同时,也在影响着学生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等。本文针对当前“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几点问题进行探讨,从其文化建设的意义、目标、及方式等方面深入探究,提出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模式,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绿色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建设论文 16

关于学校内涵发展的概念,目前尚无确切定论,但一所名校的成长离不开其深厚文化底蕴的积淀,正所谓“名校的一半是文化”,它体现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方面、更体现在精神文化方面。物质文化反映了学校建设的外在美观程度,制度文化体现了学校管理的优质化,而精神文化则成为学校的“主心骨”,体现了学校成长的价值和实质,也就是我们平常从管理学角度所讲的“环境反映文化”、“制度决定成败”、“学校精神创造持久生产力”。可见,我们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在于抓好学校的文化建设,在于铸造学校的“精神和灵魂”,这样的学校才是创办优质教育的窗口,结合本校的实际发展状况,我认为,要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应因地制宜,因校而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一、让“办学理念”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航标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一所学校要树立自身的品牌,必然要求具有科学的办学理念。

学校内涵的发展,首先要从教育思想的源头抓起,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全体师生共同提炼学校的办学思想,形成“人本化、前瞻性”的办学理念,并发展成师生共同的愿景。积极宣传倡导学校精神,以此激励师生努力进取。并从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现实教育资源中提取有特点的基因,使之升华为学校共识的价值标准。并积淀为学校优良的`教育传统和校风、教风、学风,以此引导学校、教师、学生的良性发展。

我校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切实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认真落实五年规划,努力实现“把孙镇一小办成全市教育现代化的窗口、教育科研的基地、素质教育的典型”的总体办学目标。

二、让“文化建设”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丰厚底蕴

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本质所在,学校的高楼大厦和管理的规范化并不能体现其存在的价值,其文化底蕴深厚程度及文明传承的历史才真正体现出其存在的全部意义,也代表着学校内涵发展的历程;这好比一个健康的人,他仅仅有健壮的体魄(物质条件),合理的习惯(生活规范)还不够,还必须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理想信念,它才真正代表着这个人的生命和价值,我们才说这个人有“内涵”。

学校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实现:

1、要注重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增强学校凝聚力。精神文化建设要与学校办学理念相统一。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敢于争先的进取意识;爱岗敬业的师德风范;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是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注重制度文化建设,增强学校的影响力

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发展的动力系统。办学行为的规范、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运行与创新,都必须依靠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它是一个不断朝着民主管理和依法治校相结合的方向迈进的历程。制度文化又是学校的基础文化,也是学校内涵发展所必需的内容。在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做到:制度要健全、要合理、要体现严肃性、要体现延续性、要以人为本、要因事而宜,因人而宜。并且善于用制度规范人,保证学校有一个健康的工作秩序;用制度激励人,以调动和保护教职工的积极性;用制度培育人,以增强教职工的遵纪意识、守法行为。

3、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有形载体,

学校环境文化是一种潜在的课程,是学校内涵的外在表现,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对学校的环境文化进行整体规划。坚持环境文化建设的“文化品味、人文精神和时代气息”,力求“突出特色与个性,突出人文与科学”,努力融情感陶冶、人文关怀、生命价值于其中,以适应新课程对学校环境文化生命性的要求。

重点进行两方面建设。一方面是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建设“整洁、规范、和谐、文明”的校园。另一方面是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准确把握学校文化建设方向,坚持民族性和时代性相结合,实现“让每面墙壁说话,让每个角落育人”,让“激励、关爱、和谐、文明”在整个校园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真正实现环境育人,催人奋进,鼓励创新。

三、让“教师的成长”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石

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础,是促进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主要积绽者,没有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

木;没有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也失去了有形的支撑,成了空中楼阁。在教师发展方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校本培训工作, “抓全员培训,重骨干示范,促整体提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①.深入实践“快乐教学”理念,构建“快乐课堂”教学模式,总结推广“快乐教学”方法。

②.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分层互动、研训一体”的校本研修模式,有效推动教师个性发展。

③.完善校本课程体系和综合实践活动体系,广泛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建立学生个性发展评价机制,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④.建立教学活动体系,包括专题教育活动和九项精品文化活动,丰富学校文化生活。

⑤.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学生体质达标率逐年提高。

2、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以不同类型的教研会及优质课评选活动为平台,以各种“教学新秀”、“能手”评选活动为契机,开展着有成效的培训提高工作,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示范作用,打造名师;

四、让“德育活动”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活力

活动是学校的生命,德育活动是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它从学生的角度体现着学校内涵发展的外在形式:

①.构建生活情境德育模式,探讨基于现实生活的德育方法,走进学生心灵,引领学生的精神世界走向真、善、美的崇高境界。

②.深入开展行为习惯教育,以《习惯银行》课程实施和传统教育训练为抓手,加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学生行为文明达标率达到90%以上。 ③.加强班级建设,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鼓励班主任争创德育特色班级,班级管理提高到新的水平。

4.完善德育活动体系,统筹安排好各种专题教育活动、常规教育活动及九项精○

品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活动的育人功效。

五、让“教学及科研工作”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动力

教育教学是学校存在的基础,教育科研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加强对常规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抓好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考核等工作;

1、要强化校长周例会制度,指出上周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部署下周工作。

2、要强化校级领导听课、评课、指导工作。要深入教研组指导教师教研工作。

3、要强化课堂巡查,建立课堂巡查制度,制定巡查记录,确保教师正常授课。

5、要强化常规检查,包括定期和不定期检查,使教学过程得到有力保障。

6、要强化课内外训练,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下大力气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为学校内涵发展提供支撑点,要加强过程管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抓好课题承担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课题实践能力;

二是开展好“小问题、大教研”活动,建立好教科研工作的切入点;

三是开好各种教研会,给教师提供展示教研成果的舞台,促进教研活动的良性发展;

四是抓好课题实施教师的课题日常实践工作,做到实施过程中实施方法的科学规范,确保课题实施的质量;

五是做好课题实践教师实践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阶段总结工作,以确保课题实践成果的积累和完善。

六、让“特色校建设”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亮点

学校的特色化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表现形式,同时它也为学校内涵的发民增添了亮丽的风景,是学校内涵的真正灵魂,创建特色化学校的寻求途径并不简单,也不雷同,应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1、进行准确的自身定位,从而形成鲜明个性,固化并彰显出特色,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创建品牌的基础。

2、要建立特色化的培养模式,并保持长时间的相对稳定,首先要打好学生质量的基础,这是学校的真正品牌,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建立稳定的培养模式、形成自己的课程体系,这是学校的质量承诺得以兑现的过程保障。它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质量。 “培养模式”是一所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千万要避免人云亦云,把无色当特色。

3、要在即定目标的指引下坚定不移的进行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它的特色校创建的保障,

总之,学校内涵的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要在不断的总结、规划、探索和实践中固化形成。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17

摘要:通过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能够在校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心无旁骛地专注于知识的学习。根据具体内容的不同,校园文化建设又可细分为精神文化建设和物质文化建设。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其中包括语文教学。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学科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实现个人特长的发挥,体现校园文化的本质内容,彰显校园风气和校园精神。因此,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分析,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精神文化;校园文化;建设;作用分析

一、当前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偏重物质文化建设,忽视精神文化建设

对一所高中来讲,要想体现出鲜明的办学特色,培养更高质量的人才,必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兼顾精神文化建设和物质文化建设。但是在实际的办学过程中,许多学校领导人都将两者分割开来,将过多的精力放于物质文化建设上。究其原因,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部分管理人员“好面子”,例如,在物质文化建设的影响下,学校教学楼越盖越高,校园风景越来越美,操场越来越宽敞,设施越来越全面先进。不可否认的是,物质文化建设也能够为学生营造更加舒适的学习空间,但是如果仅仅侧重于物质文化建设,必然会导致学校发展的畸形。另外,物质文化建设见效快,成果明显,不需要积淀,这也是原因之一。

2.缺乏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活动,校园文化品位降低

高中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相对浅薄,因此很容易受到社会各种思潮的影响。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许多高中学校都实行半封闭式、封闭式管理,校内文化活动成为学生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但是通过调查国内许多高中文化活动发现,不少高中学校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缺乏充分的策划和考虑,文化活动的品味较低,不能弘扬“正能量”和“主旋律”,甚至部分文化活动存在严重的商业化和功利化倾向,这对于涉世未深的高中生来说,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这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初衷相违背。

二、精神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意义

1.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内容

以往的校园文化建设,更多的是关注高中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因此文化建设内容相对单一,学生的个性、特长、爱好均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压抑。新课改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要求突出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在开展精神文化、环境文化、教学文化建设时,必须围绕学生这一主体,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高中生可以在业余时间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参加篮球俱乐部、合唱团、书法兴趣班、演讲兴趣小组等,这样既能使自己得到精神上的放松,又可以掌握一技之长,这也是我们强调开展精神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2.彰显了校园特色、办学风格

校园文化设施是指校园文化活动的物质承担者,包括活动场所和相关设备,它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具有结构性作用。校园文化设施代表着校园文化的硬件,是通体透明的校园文化窗口。这些设施深受校园精神的影响,也同样带着学校的个性特色,反映着特定的校园精神。例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在班级内开展趣味性的辩论赛,或是模仿古人进行文言文对话等形式的活动,在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人文环境。

三、高中学校加强精神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1.培育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校风、教风和学风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作为高中学校自身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影响学校所培养的人才质量,最终将影响学校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能力。因此,加强学校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人才工程。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中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高中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而语文教师可以在日常课程中不断融入其思想,加强高中生的思想精神文明建设。

2.按照校园文化的本质要求开展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建设的功能不仅为学校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教学活动方式,更重要的是它为实现高中育人目标提供了新的视角,校园文化的核心和实质是超功利主义的,它以文化为载体,着眼于精神建设,直接服务于高中生的全面发展。高中学校的领导要对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功能有一个科学的认识,真正按照校园文化的内在要求去搞好校园文化活动。

3.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对于网络有着极高的兴趣和热爱,在开展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时,教师可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借助于互联网、多媒体、手机等多种平台,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接受精神文化教育。例如,语文教师可以建立班级微信群、QQ群,定期在群里推送一些关于精神文化建设的文章,学生在使用电脑、手机时,能够及时获取教师发布的信息,随时随地进行精神文化方面的学习。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建设是基础,精神文化建设是核心。作为高中学校的管理人员和教职工,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将学生摆在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位置,进而能够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时,自觉地从学生角度看待问题,突出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确保学生知识学习和精神文化建设的双重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志伟,刘旭光。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高中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一个战略切入点[J].中国高等教育论坛,20xx(6):131-133.

[2]张楠。艺术管理视野下高职院校园文化建设[D].南京艺术学院,20xx.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18

[摘要]校园体育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校园体育文化内涵的阐述,探讨了体育文化在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并就高职院校如何建设特色校园文化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以期有助于推进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校园;体育文化;高职;特色校园文化

一、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校园体育文化指在广大师生参与下,以体育教学、体育活动为载体,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能力为目标的体育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内涵丰富的体育文化形式,其与校园德育、智育、美育文化一起,构成了校园文化体系。此外,它还与社会体育文化、群众体育文化一起构建了广义的体育文化体系。校园体育文化由内到外分为三个层次,即体育思想文化、体育制度文化和体育物质文化。我们常说的体育价值观、体育道德等属于体育思想文化的范畴。体育教学制度、竞赛制度、活动规则等,属于体育制度文化的范畴。学校体育设施、体育场馆、体育器材等都属于体育物质文化。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目标主要是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理念,提高学生体育技能。高职学校的体育文化具有时代性、职业性、区域性等特征,校园体育文化非常强调活动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性,其表现形式有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体育俱乐部和体育队训练等。

二、高职特色校园文化

(一)高职特色校园文化的涵义

校园文化是一个开放的文化概念,它涉及校园文化组织、文化资源、文化结构、文化活动等方面的内容,它主要由校园文化活动、文化环境和文化精神组成。其中,校园文化精神是校园文化的主要特征,而校园文化精神很多时候都是时代精神在校园环境的反映。高职特色校园文化指高职院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文化,高职特色文化与高职师生思想观念、心理品质、行为习惯等密切关联,带有高职院校的普遍特征和鲜明特色。也就是说,高职校园特色文化因为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必然会带有强烈的职业特色、地域特色和行业特色。

(二)校园体育文化与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

1.两者的建设主体、作用和目标是一致的。高职师生是高职体育文化与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无论是体育文化还是特色校园文化,都可以为广大师生休闲娱乐、锻炼和发展自己提供平台和渠道,其目的都是培养高职师生不断进取的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2.两者都有素质教育作用。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必须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结合到一起,体育文化和特色校园文化都具有激励、导向和素质教育作用。因此,在素质教育备受关注的大背景下,建设校园体育文化和特色校园文化也成为高职院校的必然选择。3.两者互动互融,相互促进。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体育文化观念、精神和道德,会对学生思想观念、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产生积极影响。体育文化的发展,会推动校园文化的发展。同样,校园文化环境优化、文化活动开展,也可以为体育文化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两者在形成后,都不会以硬性规定的形式而推行,而是通过柔和的方式影响人、熏陶人,两者也可以通过有效互动实现共同发展。

三、高职体育文化及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一)加强文化制度建设

校园体育文化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都需要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都需要以学校文化制度建设为基础。

这就要求高职学校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开展校园文化制度建设研讨,通过合理规划、专家咨询建立健全校园文化管理制度,建立文化民主管理制度、责任制度及其相关制度等,明确各部门、各院系、社团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学校文化建设委员会,由其负责学校体育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工作,将文化制度落实到实处,实现文化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以避免因为校园文化建设管理不力而造成的资源浪费、不良影响等问题。在制度生成和落实过程中,还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秉承开放的态度,广泛征集学校师生的意见,及时对制度进行修改和补充,确保文化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学校文化活动建设管理委员会和各院系要客观认识学校在制度建设方面的愿景,公正高效地执行制度,切实维护广大师生的文化权益,并通过刚性文化制度约束和柔性执行,强化文化制度的约束和激励作用。

(二)加强文化宣传和建设,培育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是文化精神、文化道德理念的总和,文化意识培养是文化建设的第一步。高职院校文化管理部门和文化工作者应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文化宣传,以提高广大师生的文化意识。在文化宣传和建设中,高职院校还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社团、文化活动的积极作用,鼓励学生通过文化活动、文化理论实践提高对体育文化、校园文化的认识,创办各种文化节,构建校园特色文化,使文化建设和文化实践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三)在体育文化中彰显高职特色

1.结合高职特色,进行文化建设。高职院校要结合学校类型、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师生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体育文化,如以环境艺术工程系为重点院系的某高职院校就利用校企合作优势,以体育物质文化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体育设施发明创新实践文化活动,如体育建筑优化和体育雕塑设计大赛、校园内体育设施和场地规划活动等,从而营造了健康活泼的职业教育文化氛围,提高了学生对体育文化、职业文化的认识。2.加强体育俱乐部、体育队建设。体育文化建设不应只局限于课堂,为了促进体育文化建设,高职要重视体育俱乐部和体育队建设,并要求俱乐部和体育队积极发挥自身在体育文化建设、体育活动组织中的作用,开展各种体育训练、体育比赛活动,充分展示高职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3.建设体育文化品牌。建设体育文化品牌,是提高校园体育文化特色的有效途径。因此,高职院校在体育文化活动开展中要尽量淡化活动的竞技性,增强校园体育文化的人文性、趣味性,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同时将体育文化活动与社区、企业、地方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彰显体育文化的职业性、区域性,以提高文化品牌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刘俊民.阳光体育与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J].当代体育科技,20xx(14):85-86.

[2]康健.论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J].当代体育科技,20xx(33):120-121.

[3]庞建民.现阶段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xx(4):84-87.

[4]龚建林.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及其建设途径的思考[J].社会工作与管理,20xx(3):73-76.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19

一、新建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过于追求物质文化建设,忽视校园文化精神

精神文化建设隐含在物质文化建设之中,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新建本科院校往往都是从零开始建设的,因此,非常重视物力、人力、财力投入,以及校园规划、环境美化、教学设备、教学设施等硬件建设,形成了现代化的校园环境,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然而,对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却远远不够,多数学校在校园规划中,并没有考虑校园文化的问题,至少说没有实现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融合,校园建筑没有体现和反映独特的文化风格,可谓“只见其形,不见其神”。有人说,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与其说是课堂教出来的,不如说是校园文化氛围熏出来的,一语道出了校园文化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2.制度文化不健全,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

制度文化是一门隐性德育课程,从更深层面上说,制度文化能给师生带来严谨、独特的管理思想和教育理念。新建本科院校在制度文化上还处在建设阶段。特别是那些合并转型而成的本科院校,在合并组建前,原有学校都有自己的制度文化,但合并后,根据本科院校办学要求,在教学、科研、人才引进和职称评定、经费管理以及招生就业、奖惩机制等方面的规章制度还需不断完善。新旧学校规章制度不一致,合并升本后,需要统一,重新制订和规范,建立一套能用以提升和引导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水平并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管理制度。然而,从现实情况看,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缺少结合学校实际的规章制度建设,要么暂用原有的规章制度,要么照抄照搬其他本科院校的管理制度,缺少针对性、适用性和创新性。

3.多种文化交织,融合和认同不够

随着办学层次的提高、办学定位和办学类型的转变,新建本科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系列的文化冲突,如精神文化冲突、制度文化冲突和物质文化冲突等。这些冲突,如果不能及时妥善处理,将会对校园文化的实质性融合产生影响,不利于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在诸多文化冲突中,精神文化方面的冲突尤其明显,主要表现在学校定位、培养目标和情感的冲突上。首先是学校定位和办学理念的冲突。新建本科院校大多是由原来的高等专科学校经过合并、升格而来的,这些学校原有的办学层次和培养目标都是 然而,不少新建本科院校成立后,并没有意识到或解决好这个问题,有的合并院校校名改了,但学校定位和办学理念并没有做出与之相适应的调整,没有实现实质上的融合,因而,不能满足本科层次的办学要求。其次是培养目标的冲突。随着办学层次的提升以及学科、专业的调整,原有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定位之间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冲突。新建本科院校升本前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新建本科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二者在培养目标上存在着冲突。而且不同性质的高校在校风方面也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第三是情感冲突。新建本科院校合并升格后,在教学传统、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等方面很难统一。原有的学校建制被打破,学校内部按学科专业对院系进行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部分教职工思想和情感上的强烈震动。新建本科院校合并成立之初,打乱了原来的管理体制,教学管理、科学研究、学校历史等,被重新组合,部分教师、干部在情感上一时难以接受,难以割舍,产生不同程度的不适应感。对于原来办学条件较差、办学基础处于弱势的学校的师生员工,在价值观、归宿感等方面可能会发生暂时的错位,产生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和排斥感,难以融入到新的学校环境中。这就要求整合师生员工的思想,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和共同命运感。

4.院校文化建设呈现浅表化和形式化,层次和品味不高

大学是引领社会文化的重要阵地,因此,校园文化应当表现出积极向上、健康高雅的品味。当前一些新建本科院校,把校园文化活动归结为学生的文化活动,只重视形式,而不注意内在精神文化创建;强调娱乐文化,但又缺少学校层面的统一管理和规划,一般把学校文化建设作为团委、学生处等主管学生工作的相关部门的职责,建设内容也仅局限于学生的课外活动、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种种因素导致了很多高校在文化建设上的浅表化和形式化。

二、新建本科院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考

1.研制文化方案,做好顶层设计

校园精神的形成、丰富和发展是一个文化建设过程,也是一个历史过程。对新建本科院校的文化现状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制定科学的总体方案,是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新建本科院校在实质性整合过程中,要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办学思想大讨论,注意提炼和形成符合自身情况、具有时代特色的校园文化核心思想,制定校园文化发展规划,努力形成团结一心、上下一致的育人环境和学术氛围,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

2.培养大学精神,建立共同愿景

世界知名大学均有其独特的大学精神。大学精神作为大学文化的深层结构,是大学发展中积淀的创造性的灵魂和精髓,是学校的文化核心和精神支柱,是大学进一步前进的动力。它通常以校歌、校训、校风的形式表达出来。大学精神一旦形成,便具有强烈的凝聚力和感染力,能发挥巨大的能量,对学校中的师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新建本科院校作为一个新的整体,要依照自身特有的、优秀的文化传统,提练为全校师生认同和共享的独特的学校精神,激发、感染全校师生员工向着同一方向共同努力。因此,大学精神的培养,应从学校的性质和实际出发,具有切实可行性、鲜明的个性,不要流于形式。培育大学精神的过程,就是为全体教职工建立共同愿景的过程。“共同愿景”是一种让人觉得团结一致、和谐发展的精神力量,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着力点,体现了学校的凝聚力。它通过人们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赋予人们高于现实、凝聚鼓舞人心的使命感,并遍布到学校的各个方面,从而创造出众人一体的感觉,使各种不同的活动融会起来。所以,学校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锻造学校的共同语言,建立共同愿景,使“共同愿景”成为广大教职工的共同追求和自觉的实际行动,从而以学校主人的身份来参与愿景的管理,增加凝聚力和吸引力,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投入到新校改革、发展、建设事业之中[3]。

3.加强制度建设,实现文化自觉

新建本科院校作为一个新大学,有必要对原有的管理制度进行整合与创新,强化制度文化的内涵建设和规范化建设,建立有利于学校新的目标任务和长远发展的规章制度,用新的制度来促进师生员工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转变,引导、规范全校师生员工的行为,使校园文化建设成为科学管理的重要目标、教学科研的重要内容,使 此外,新的规章制度要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进行适时的修改和创新,才能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观念和措施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使校园文化建设经常化、长期化,并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4.发动全员参与,形成文化合力

营造持久的、积极的、稳定的、大家认同的、真正发挥作用和具有影响力的、高水平的大学校园文化的过程,是新建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充分发挥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这三大主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4]。

首先,学校领导是校园文化的传播者和推行者,要重视并加强对校园文化的管理与引导。学校领导塑造了学校文化,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学校领导只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把勤政廉洁、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及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师生员工的博爱精神等理念和品质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并在广大师生员工中有效内化,形成一种强烈的认同感,方能成就一所好学校。可以说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切实提高学校领导对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是新建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

其次,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是校园文化最主要的创造者、继承者和传播者。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教师将校园文化的建设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学校提炼实践经验、弘扬科学精神和升华思想理论的实践活动主要包括积极的高层次的教学、科研活动,在这些实践中形成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着人才的成长和培养,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和主要载体[5]。相对于学生群体的流动性而言,教师群体是校园文化中比较稳定的主体,他们本身的职业角色决定了在主导、引领、保持与巩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学校要提高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强烈责任感和对教书育人工作的认识,建立激励机制,升华教师的道德修养,提高教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充分凝聚教师的力量,引导校园文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向高层次发展,为校园文化建设献计献策。

最后,要发挥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大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中最大的群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学校要积极支持与引导,充分发挥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一是积极鼓励、引导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二是组织各种学术交流和学术讲座,定期或不定期邀请专家、教授、英雄模范人物进行学术、文学、艺术等讲座,重视高雅文化的宣扬。三是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和阵地,弘扬社会正气,引导校园热点,疏导学生情绪,搞好舆论监督,进行良好校风的传播。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锻炼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彰显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三、结语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任道重远。它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紧紧联系在一起,需要办学者的高度重视,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参与。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在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对校园文化进行合理的定位,避免在校园文化认识上的误差,立足自身实际,在不断总结、探索、提炼的基础上,将校园文化与办学特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其在办学特色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培育具有时代特色的富有个性特色的大学文化,把学校办成校园和谐、特色鲜明的大学。

新形势下校园文化建设探索论文 20

新形势下校园文化建设探索论文

一、现阶段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精神文化建设滞后,并且质量不高。比较明显的感受是,近些年,校园在物质建设方面,可以说是进步明显。学生学习的教室、宿舍楼、食堂、体育运动场所的建设,日益完善,而在精神文化领域,并没有取得显著的突破创新,整体上看,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比较落后,对于学生价值理念的引导、学习氛围的烘托效应不明显。

(二)校园文化的建设内容同现代学生的思想意识变化发展不协调。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是学校的教师和相关管理部门。但是,学校教师和校园的一些单位,对于文化内容的建设,不能很好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没有深入融合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话语权较少,在组织一些文化活动方面,需要处处进行报备,在征得学校相关部门的同意之后,才可以进行。总体来说,就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权在学校管理机构方面,并且在文化建设领域,缺乏对学生学习、生活和精神的关注,对学生的课余活动管控较严。

(三)校园文化的生命力不够强。一个时代的文化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经久不衰。校园文化也是如此,从文化形态学的角度来看,校园文化属于社会文化的一小部分,校园文化的发展,既受到社会整体文化的影响,同时,由于校园的特殊结构,校园文化又具备一定的独立性。校园文化在继承和弘扬先进的时代精神方面,发挥的作用不是很强,在个别领域掀起的文化思潮,持续时间很短,没有形成凝固成核心校园精神的文化内涵。

二、新形势下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一)构建校园文化的主体价值观。在校园文化的建设方面,要逐渐由物质建设向精神建设转变,提高对校园精神文明的宣传力度,在新的时代形势下,还要构建引导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价值观。从学校自身的角度来看,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努力营造一种符合大多数师生的共同价值观念,尊重学生和教师的意见,融合学生的文化生活需求,延伸校园文化的内涵。在主体价值观的框架思维下,构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二)培养现代意识。校园是先进文化和科学知识的重要载体,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现代社会人们的思维观念和社会意识日益增强,学校在这方面应� 建设现代化的校园文化,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时代责任。

(三)整合多元化的文化,实现兼容并包。校园文化的建设不能独立进行,处在今天这样的时代,校园文化在建设过程中,要引进和吸收优秀的外界精神文化。正如民国时期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倡导的“兼容并包”,鼓励学生学术自由、大胆创新。兼容并包才能保证校园文化的不断更新,吸收新鲜的元�

(四)培植有能力的教育者,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当代缺乏优秀的教育家,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优秀教育家的作用非常大。正常的校园文化的建设,应该以教育者为引导,学生发挥主力作用。从现阶段校园文化的发展建设情况来看,主要就是缺少这种敢于突破创新的教育家。学校文化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意识形态的牵制,学生自由、活跃、开放的思想,受到很大程度的束缚。因此,学校教育要认识到这种不足,从培养优秀的教育者做起,充分发挥教育者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作用。优秀的。教育者是学校宝贵的资源,他们以自身专业的知识和优秀的道德品质影响学生。培养有能力的教育者,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要做到如下两点:一是以先进的思想引导人。在充分尊重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基础上,以激发教师自主发展内驱力为核心,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良好、能适应现代化教育要求的反思型、科研型、学习型的教师队伍为校本培训目标。二是以健全的机制培养人。除着力健全、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各项规范与制度外,通过“资料学习、组内学习、专家引领”的三级学习方式,充分挖掘周边资源,增加教师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拓展教师的学习空间,为教师提供了各种学习交流平台。增加教师的学习和锻炼机会,充分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鼓励教师争优创先。

(五)对校园文化的子文化进行系统整合。以传统优秀文化为基点,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教育目标,进而提高全民族素质。而民族主体意识、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操,则是民族素质的体现,又是进一步提高民族素质的必备条件。

(六)以未来的社会需求为导向。校园文化的建设,要符合社会文化发展的规律,并且要具备一定的超前性和前瞻性。在当代社会,要注意将科学探求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内涵之中。通过科学的精神培育,让学生们树立起对知识、科学的探索兴趣,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在学术方面的研究兴趣,为学生将来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在学生的道德层面,要注重培育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将这种精神融入校园文化的核心。校园文化的建设,要符合未来社会文化进步发展的方向,并且要用学校先进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引领社会文化不断前进。社会文化领域,日渐开放和包容,校园文化的建设也要兼容并蓄,吸收优秀的经验成果,促进校园文化的创新发展。

三、结语

校园文化建设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形势下,校园文化的建设,要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并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相互融合,积极培育优秀的校园文化,继承和弘扬先进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提升现代校园的人文气质内涵,丰富学生的思想文化生活。新的时代呼吁新的校园文化,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站在新的起点和新的高度,认真思考校园文化未来的建设路径。

校园文化论文参考 21

题目: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关系研究

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的总称,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规章制度以及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润物细无声”作用,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着归属感缺乏、功利思想偏重、课内外教学分离、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高校人才培养有积极意义,可以对学生起到提升自我教育能力、培养健全人格、增强道德认同、提升社会适应力和竞争能力等作用。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人才培养

一、高校校园文化概述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的总称,以学生为主要对象,以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规章制度以及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等,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创造、改进、共享,传承学生们的理想信念,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弘扬民族核心精神,在数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 为文 化和制度文化有机统一,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明。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和高等教育相结合的产物,是学校人文精神、校风学风和心理境界的综合体现。

从意识形态结构上看,可以将其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等。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在形象,是与校园文化主体相呼应的物质对象,包括整洁优美的校容校貌、实用美观的文化设施、生机盎然的树木花草、大方统一的师生服饰等。

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人互动交往、举止言行的准则,是校园文化活动依据和准绳,有了规范和准则,校园人方能更好地自律自强,这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长远的意义。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人的意识形态和精神生活方式的总称,精神文化建设重点是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体现在学校的文化传统,包括学校的校风、老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工作人员的作风、师生关系、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等方面,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重中之重。

校园行为文化是指师生员工们在教学、工作、生活、文体活动、人际交往中的作为,教师为人师表、传道受业,学生尊师重道、明德至善,工勤人员恪尽职守、敬业奉献,共同为和谐校园建设贡献力量。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关系

校园文化是一种环境力量,是集体智慧的力量,是学校办学实力的一种体现,更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流文化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特定的文化氛围,与文化品格的价值评判标准息息相关。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条主线就是要建设特有的校园文明,形成一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向的评判准则,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沐浴着精神文化的阳光雨露,汲取集体的智慧养分,积累丰富的经验财富,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这些是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弥足珍贵。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那么教育就不能再走应试教育的老路,而必须注重学生德、智、体等素质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从而顺利成长成才。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与课堂教育并行,肩负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科学研究能力、职业道德修养和社会竞争力的重任,在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学校文化建设论文最新25篇

三、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与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很不协调,必须从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突破现有校园文化建设的瓶颈,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精神文明建设不足,学生归属感缺乏归属感是个人被他人或所在群体认知、认可与接纳的一种内心感受。

大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的,校园是否有家的感觉对他们而言非常重要。

大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如果对校园缺乏归属感,就会缺乏学习热情,导致社会责任感缺失,必然影响其成长和成才。

大学生所需要的归属感,不仅在于高楼大厦和门庭石训,更在于一种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可以引领他们朝气蓬勃、奋发有为,引导他们认识自我、自我创造,让他们在沉稳厚重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强化主人翁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文化导向功能弱化,功利性思想偏重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在校大学生的思想中最关注的还是成绩,而课堂教学是以文化知识为主,知识面相对较窄,且缺乏文化熏陶,人文教育功能弱化,必然难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容易受到社会上非主流文化的影响,而且大学生应付学业的功利化思想根深蒂固,只学习考试内容,对其他的毫无兴趣,致使他们对校园文化活动重视不够,全面素质培养、个性发展空间受限。

(三)课内外教学分离,过度依赖思想政治教育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国高等教育存在着严重的课内外教学分离的问题,因此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文化积淀不够、历史视野和世界视域相对狭窄的问题。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支撑,是与课堂教育相并行的教育途径,大学生在校期间参与校园文化学习、人际交流、生活交往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是 他们向社会 人过渡的 重要过程。

而今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发起、组织和实施,单纯地依靠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而思政教育工作头绪众多,顾此失彼,且拘泥于事务性工作,文化活动常流于形式,难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

(四)资金投入不足,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相对滞后由于管理体制的局限性,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往往缺少抓手,资金投入不足,制度管理形同虚设,一些文体活动因为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实际参与人数较少,影响力不够,延续性缺乏;一些文化活动往往虎头蛇尾,缺少经验总结,昙花一现后便无人问津,效果反馈难以落实到实处,教育效果也不明显。

制度管理和资金投入等问题凸显,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滞后于国家教育事业前进的步伐,必须引起重视,并从根源上寻找原因,切实解决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意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工程,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路径之一,在学生全面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其自我教育能力中国的学校教育历来重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而优秀的校园文化必将有助于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

高校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提高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将僵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转化为潜移默化式的文化熏陶,发挥校园文化的寓教于乐功能,增强师生们的文化创造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到实处。

(二)有利于健全学生人格,促使其形成良好品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学生社会化教育的“隐形课程”,是学生形成优良人格品质的重要教育力量。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单只是能看到的外部环境,更重要的是其文化引导的精神内涵。

学生在特有的文化氛围中学习深造、生活交际,自然接受集体意识和主流文化的引导、感染和熏陶,这本身就是一个社会化蜕变过程,在感受体验和实践锻炼中形成与集体意识、主流文化相一致的人格品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播中国价值观念,增强师生们的凝聚力,共建和谐校园。

(三)有利于规范大学生的言行举止,促进其素质的全面提升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可以反映出他的素质、教养和性格。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文化素质、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其价值取向、理想情操、道德判断、行为规范等,都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素质和形象。

置身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园地,大学生们参与到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来,接受先进校园文化的影响,获得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形成与国家教育相一致的是非观念,推进校园文化向健康、繁荣的方向发展。

(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认同感,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认同感,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不谋而合。

高校校园文化中所倡导的道德标准、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更加容易为大学生们所认同,从而使他们自觉地调整自己的心态,遵纪守法,并逐渐内化为自己的信念,从而约束自己的言行,与同学、老师、社会和谐共处。

高校校园文化在培养大学生道德认同感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竞争力。

(五)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社会竞争能力高校教育当以提高大学生社会竞争力为目标,以创新教育为重点,辅以人文教育,全方位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和人际沟通协调能力。

高校应举办形式多样、富有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大学生拓展视野,积极实践,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以此来挖掘大学生的潜力,增长其才干,培养其创新意识,造就具有社会竞争力的人才。

综上所述,高校校园文化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紧迫任务。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诸如归属感缺乏、功利性偏重、资源投入不足、发展相对滞后等,必须得到逐步的改善。高校应加大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积极推进“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和实践教育并驾齐驱,重视培养大学生的世界视域和爱国情怀。

参考文献:

[1]邵焕举。“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南京:南京财经大学,2010.

[2]柳叶,韩影,李想。试论以学生为本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5):89-91.

[3]方硕瑾。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实践能力提升[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5(5):191-193.

[4]何国山。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良好品质培养关系辨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82-84.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22

一、体育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1、体育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体育教育是课程改革的大势所趋,是培养德智体美劳新型社会主义人才的重要方面,它不仅仅是指日常开设的体育课,还包括课间操、校园体育赛事、体育节等,可以说,一个学校的体育教育教育水平决定着这个学校的整体风貌。

2、体育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源泉所在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体育是校园各项活动的根基。如果学生没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由学生创造的校园文化便是痴人说梦。因此,通过体育教育培养学生强健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校园文化萌芽和壮大的源泉所在。

3、体育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便利途径

体育活动倡导的拼搏和竞争,可以提升学生的整体风貌,提高大家的审美水平,而由此带动的班级、年级的配合活动,更是可以带动校园组织纪律性的提高,促进相关文艺宣传的开展,培养大家的集体荣誉感,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4、体育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示范品牌

学校以学生为根本,学生以身体为根本。学校时常倡导的学生健康,可以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增强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体育是学校的一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可以看到一个学校的风貌和文化。

二、体育教育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体育教育是一门具有交叉线和思想活跃性的特殊学科,它必须通过学生的身体实践来实现,而这个过程又不自觉的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了活跃的分为,对校园文化建设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1、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多样性

学生是充满活力与朝气的,他们对一切都充满了憧憬和幻想,适时、适当的体育活动,因其丰富的形式、趣味性和竞争性,满足了学生的。猎奇心理,丰富了校园文化,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多样性。

2、促进了校园文化与社会的结合

校园文化不仅应该是丰富的、多元的,也应该是开放的、实用的。而体育活动首先可以采用与社会结合的方式开展,拓展与社会的交集;同时体育活动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可以促使学生进一步的融入社会,增强校园文化的开放性和社会性。

3、促进校园文化的延续与传承

教育改革是大势所趋,而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和目标,培养学生奋发向上、大胆创新的诉求也正是体育教育的内涵所在。体育教育彰显着竞争、进取与创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可以挖掘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帮助学生获取更加全面的社会信息和实践经验,拓宽学生视野,是校园文化能够更好的延续和传承。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23

广播电视大学从1979年办学至今已有三十多年历史。这三十多年年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全国统一的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现代远程开放的办学系统。电大系统全国网点较多,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由性强,相对普通高校来看,是比较分散的。正因为这样,电大更需要校园文化。需要通过校园文化的教育导向、凝聚激励、规范约束和宣传弘扬来把“形散”的电大做到“神不散”,从而让校园文化成为电大的无形的围墙,成为电大最大、最坚固的围墙。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就怎么样建设好电大校园文化,作简要探讨。

1电大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校园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电大校园文化建设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1.1营造校园文化的物质环境有先天缺陷

作为“没有围墙的大学”,校园建筑、文化设施、环境绿化美化等物质形态普遍不如普通高校优越是不争的事实。虽然远程教育方式可以突破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自由的。网络空间,但文化并不能脱离物质性载体。虚拟的网络校园空间在时间拉长放大以后,容易给人造成疲倦厌烦、漫无目的之感,其亲和力可能会逐步下降。因此,电大校园文化还是要强调校园物质环境的营造,改善和优化办学条件。

1.2推进电大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操作有后天不足

这与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模糊、目标不明确有关。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教职员工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视度不高。人们普遍认为全日制普通高校应该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但是认为电大作为成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并不重要,甚至是可有可无的。二是部分学生对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热情不高。大部分学生参加在职学习目标的是为了提升、充实自我,但也有相当大的部分学生参加在职学习有着很强的功利性,有的纯粹为了混个文凭,有的是为了职务晋升,他们连课程的基本出勤也难以保证,更不用说参加校园文化的相关活动了。

2建设电大校园文化的对策思考

尽管建设电大校园文化存在困难,但我们不能有畏难情绪而裹足不前,而应该探索出一条适合电大发展的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结合衡阳电大实际,笔者认为,努力建设好电大的制度文化、网络文化、精神文化和情感文化等,是提升电大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2.1以制度文化为推手,让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有序化

建设好校园文化,学生是主体,让校园文化有序推进。在校园文化的制度建设中,有两项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一是班级干部管理制度。开放教育条件下,学生与学校准永久性分离,学生组织和学生干部就显得尤其重要。以衡阳电大为例,开放教育每个辅导员管理学员都在二百人以上,工作任务重,凡事都靠辅导员,不但无法更好地提高工作质量,甚至一些基本工作也无法及时完成。二是学生会制度。团总支、学生会干部一直是学院工作的得力干将,对教学方案的执行、学生动态的掌握及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等都发挥重要作用。衡阳电大抓住这一扭带,建立了学生会制度,并形成了规范的管理制度。

2.2以网络文化为平台,让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常态化

在电大教学中,网络是最重要的教育平台,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平台。通过网络的文化建设,让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感受到不同一般的校园气息,增强对电大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如衡阳电大开展的“校园之星”评选活动,结合开放教育的特点,发挥网络的优势,将学生吸引到校园平台上来,首先在校园网上发布信息,开设报名点,然后进行现场初赛,再进行网上自荐、网上投票选举,最后进行现场决赛,综合网上票数与现场评分,评出开放教育的“校园之星”。

2.3以情感文化为促进,让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人本化

针对电大学生的特殊性,对学生进行以人为本的服务,注重情感的交流是电大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式。校园文化建设要顺应教学的要求,把情感文化的培养贯穿于校园文化的全过程。如发展学生党员,在优秀学生中发展品学兼优的学员入党,不但可以壮大党员队伍,还可以极大地调动了学员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上进心,提高学员对学校的认同,扩大学校的影响。除了定期表彰“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外,我们还在各项活动中开展评选先进工作并对学员给予表彰,优秀作业、优秀笔记、优秀学习小组、优秀毕业论文、优秀实践报告等的评选工作已成了我校的常规工作,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对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侯俊晖。对电大校园文化特色的思考[J].科技资讯,20xx,(19).

[2]李伟林。CRM视角下电大校园文化建设的探讨[J].实践探索,20xx,(5).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思考论文 24

校园文化,根据研究视角和研究依据的不同,其分类说法不一。目前较为广泛采用的是校园文化可以分为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三个层面,即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但是,本文在此基础上加上学校行为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1校园文化引导师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求真、务实、尚美,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一种高品质的文化形态,它在校园中营造了积极进取、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氛围。侵染在这种良好氛围的高职院校师生员工,必定体现出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同时,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决定了高职院校师生员工的价值取向、心理趋势和行为选择。因此,对其思想和行为都起到导向作用。

1.2校园文化规范、制约着师生的行为

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们认可并接受的校园文化,规范和约束着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它是全体师生员工在衡量对与错、美和丑、善和恶的重要标准,同时,当人们彼此之间或各自内心发生矛盾及思想斗争时,校园文化倡导的信念、意志能为他们指明方向,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3校园文化聚集人心,凝聚师生斗志

校园文化增强了所有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他们拥有一致的理想、价值观,拥有同样的道德标准,遵守同样的行为规范,此外校园文化使所有师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得到提升。因此,全体师生员工可以团结一致,共同为学校的未来发展而奋发图强,这形成高职院齐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状态。

1.4校园文化激励全体师生积极向上

校园文化的激励作用主要表现在它能使全校师生迸发出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和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从而能为学校在竞争中形成核心竞争优势、进而实现员工自身的发展目标。

1.5校园文化能够影响到社会公众的言行

高职教育是与社会密切联系的教育类型,熏染了该校校园文化之后的师生员工,在进行实践教学、从事职业实训、提供社会服务时,必然将自身涵养的文化外化成相应的行为,对社会及公众起到辐射作用。

2高职院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目前,高职院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逐渐意识到其重要性,并加强了校园文化的精神、制度等文化建设,但也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思考论文 25

学校作为文化发展的前沿阵地,不仅仅承担着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职责,更重要的是落实文化的传承。

校园文化是以课外活动为主要载体,向学生潜移默化的传递校园精神的一种群体性文化。

它对于学生的品德建设、为人处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1.1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传承的纽带

历史上,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文化对一个人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具有生命力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个拥有自己独特校园文化的学校,所培养的学生群体往往也具有与校园文化相对应的独特的人格品质。

校园文化中所体现出来的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规范性也将在学生毕业后继续对他们以及后来的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使学校的精神得以传承。

1.2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

学校的全部日常活动无处不渗透着文化。

可以说,有学校就有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它包含着:价值观念、精神面貌、道德品质、团体意识、学校形象等等。

其中,价值观念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在整个校园文化中起着支配的地位。

校园文化围绕着价值观念,对精神面貌、道德品质、团体意识、学校形象产生影响。

从教职工、学生个人的层面上来看,校园文化是他们的行为规范,它规划了教职工、学生基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并逐渐将其演变成一种习以为常的规则。

校园文化建设与个人素质的提升密不可分,是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2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的规定,工会组织主要承担以下四个基本职能:参与职能、维护职能、建设职能和教育职能。

工会的四大职能使得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着独有的优势。

2.1工会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团结凝聚作用

工会的维护职能能帮助�

因此,工会的工作职责使工会在组织号召教职工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凝心聚力上有着天然的优势。

这些都体现在形式多样、富有温馨创意的教职工活动中,这些活动号召教职工在休闲之时积极参与学校集体娱乐活动,从而丰富教职员工的精神生活、提高教职工对学校的归属感。

2.2工会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引领导向作用

工会联系着一大批先进人物和工作积极分子,每年各高校通过在基层组织中遴选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方式评选出一批具有先进性思想的团体和个人代表,并通过总结表彰等活动宣传先进事迹、弘扬他们的正能量。

如通过浙江省教育工会组织的“事业家庭兼顾型”先进个人的评选,评选既在事业上开拓进取、无私奉献、争创一流,又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涌现出一大批事业有成、家庭和谐的先进个人。

工会可以借助先进精神、理念观点及优良传统等无形的因素来陶冶教职工的情操,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工会能带领广大教职工形成共同的职业追求、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从而提高教职工的奉献精神,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广大教职工在接受校园文化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凝聚成一种实现共同愿望、共创校园和谐的动力。

2.3工会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宣传发扬作用

高校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职责是策划、组织、实施各类活动,并最终落实学校在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各种方针政策。

在这些活动的进行过程中,工会的各种宣传、引导都将把校园文化的精神传达到全校的师生中,让广大师生员工能够感受并体会到学校校园文化的精髓,使之深入人心,并进一步使广大的师生员工在接受校园文化的过程中逐�

3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有效举措

3.1摆正工会地位

工会与学校行政工作是对立统一的一对共生体。

《工会法》在第四条中明确规定:工会必须遵守和维护宪法,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坚持改革开放,依照工会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

因此,工会作为学校的重要组织之一,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负有重要责任,也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

当工会与学校行政工作因立场不同产生分歧时,工会应当在坚持党的领导及遵守和维护宪法的基础上,立足于维护广大教职员工的利益,成为广大教职员工的代言人。

当然,工会也应当在履行好自身职责的基础上,与行政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工会与行政的关系并非矛与盾的关系,而是互利互助的一对共生体。

只有充分摆正工会的位置,工会才能进一步保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才能更好的开展自身的工作,为校园文化的建设舔砖加瓦。

3.2不断完善制约、激励机制

工会要想发挥自身作用,首先要做到完善自身内部的管理,不能成为“收会费、发福利”的。毫无存在感的部门。

这就要求工会在日常管理中,加强自身管理,落实奖惩制度。

工会可以通过教职工的民主管理、政策法规、信息交流、工会建设、教工风彩、女工园地、服务之窗等规则及开展活动中展示出来,设立工会网站定期公布工会情况。

同时,奖励优秀工会员工、惩处不合格员工,调动工会内部积极性,使工会运转产生良性循环。

3.3开展形式多样的工会活动

高校工会若要紧密联系教职工可以通过各种校园集体活动来丰富他们的业余生�

工会可以根据学校的特色以及教职员工的兴趣,选择贴近生活、贴近工作的内容,如我校组织教职工“迎新春校园游艺”活动、庆祝“三八”节系列活动之“爱家庭,爱生活,快乐的厨娘包饺子活动、教工运动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组织唱红歌大合唱比赛、庆国庆“走家园”活动、团拜会等各类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和知识竞赛,以提高教职员工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

活动选择通过这类活动,还可以培养教职员工的团体协作精神、使命感、荣誉感,使教职员工的精神面貌进一步得到提升,团队凝聚力进一步得到增强。

工会活动应当着力于满足日益增长的教职工文化需求,不断丰富校园活动内容,增加活动的组织形式;要陶冶情操,努力将思想、知识、艺术和趣味有机结合,使教职工乐于参加活动,并在活动中得到思想的启迪、情操的升华。

3.4关爱、维护教职员工

工会要坚持以服务教职员�

工会要主动走出办公室,走进教职员工的工作、生活中去,把教职员工的事放在心上、摆在心头,时时刻刻想教工之所想、急教工之所急,开展“住院必访、困难必访、婚丧必访、生子必访”等必访活动。

要深入接触广大教工群众,开展调研,了解教职员工的真实需求,第一时间把握教工资讯,发现问题,总结成果,分析经验,想方设法提高教职员工工作满意度,为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做出积极的贡献。

3.5积极提升员工自身修养

学校教职员工是学校面向学生、与学生交流的一座桥梁,提高教职员工素质,使教职员工在思想、政治、道德、文化修养等方面与时俱进,是校园文化建设能够获取成果、发挥作用的关键。

高校工会要着力于将提升教职员工职业素质纳入自身的工作中,通过组织活动、培训、交流,帮助教职员工从思想素质、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等方面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校园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工会在此过程中的付出。

工会只有在运行中充分行使自身职能,从真正的意义上,获取到自身的存在地位,才能进一步提高工会成员的核心凝聚力,才能对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出积极向上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涛。创新高校工会工作拓展高校工会职能[J].现代国企研究,2015(06):211.

[2]张其林。对新时期工会工作创新与发展的思考[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08):52-54.

[3]杨延红。关于推进高校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02):64-67.

[4]赵金武。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工会工作[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01):33-34.

[5]卢兵。校园文化建设的践行者——浅析高校工会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作用[J].校园之声,2015(09):69-70.

[6]贝静红。以心聚人——创新高校工会宣传工作的着力点探析[J].工会信息,2015(03):26-27.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