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论文(优秀27篇)

生物化学是指用化学的方法和理论研究生命的化学分支学科。其任务主要是了解生物的化学组成、结构及生命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

生物化学论文 1

摘要:生物化学是护理专业学生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可以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临床实习、就业等奠定坚实的基础。但目前在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中,由于学科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分析目前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对生物化学的教学提出优化措施。

关键词: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效果;优化设计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人体的化学组成及其在体内代谢转变规律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从分子水平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对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而言,这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对于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临床实习、就业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生物化学的学科特点

(1)用化学和物理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和揭示问题,出现了大量的化学结构式和代谢反应式。(2)知识点多,且容易在识记中混淆。如:磷酸戊糖途径中的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糖原合成供体UDPG和生物转化结合反应供体UDPGA。(3)代谢途径繁杂,相互关联,不易理解。生物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三大物质的体内代谢途径,皆是在酶的催化下逐步进行的系列化学链式反应,且三大物质代谢中部分代谢物相互关联,形成网络,对于学生的理解易造成困难。(4)与临床相关的知识点较多,对于学习基础课而言,理解透彻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有很大帮助,若理解不透彻则对后续相关疾病的正确护理埋下隐患。

2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现状

我校护理专业开设已有60年历史,为省内外各级医院输送了大量护理技术型人才。我校护理专业学生特点如下。(1)高中学习文科者多,理科者少。在历年新课开始前的班级统计发现,高中学习文科者占比达到80%以上,学习理科的学生不足20%。(2)女生较多,男生较少。历年护理专业学生以女生为主,男生人数不到专业总人数的2%。(3)来自于乡镇地区的学生多,县级以上地区的学生少。生源调查发现,我校学生总体来源于乡镇,个别来自较为偏远的山区,而县级以上地区的学生较少。同时在教学中笔者发现:(1)开课前学生的生物和化学知识掌握不足,且有畏难情绪;(2)学生理解层次差异大,进度难以统一,部分知识理科学生接受轻松,认为进度慢,文科学生认为进度过快,不能消化;(3)由于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生物化学总学时为32学时,对完成教学目标而言,略显困难。

3教学的优化设计

基于学科特点和学情分析,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了以下优化措施。

3.1绪论课优化设计

绪论课并非只是常规介绍学科特点和发展史等基本内容,它还承担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科对于后续学习和实习的重要性等任务。该任务的实施需要任课教师在学期初对绪论课进行精心的优化设计。比如,介绍学科的前沿性特点时可介绍生物化学方向诺贝尔获奖者的生平和科研故事,介绍学科的基础性特点时可初步联系每章临床代谢障碍疾病,介绍学科的实用性特点时可联系营养的生物化学内容。利用较为丰富的资料和生动的讲解,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物化学学科的“临床生活两相宜”,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荐学习生物化学的方法。层层递进的介绍能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适时指导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课堂活动优化设计

常规的教学活动往往是“师授生收”,即使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大多数时候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度过了最初的学科新鲜期后,面对教师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活动,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针对这种现象,需要教师对不同教学内容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活动。比如在维生素内容的教学中,笔者提前两周对学生分组,每8人为一组,收集整理资料,制作PPT,并派出代表在班级完成10~15分钟的讲解;在课堂上,给出学生肝脏检验报告单实例,让其分组讨论不同指标分别来自哪个章节,血清中谷丙转氨酶等升高或降低分别代表什么临床意义,并形成小组报告;将个别理论内容放在实验室教学,通过学生亲自操作,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可以保证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3.3教学资源优化设计

生物化学是一门既能服务临床也能指导生活的学科,而优化的课堂活动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潜心钻研、贴近临床、留心生活,不断收集各种资料丰富教学资源。临床的案例、报告单、各种病理现象的`照片、专业文献、食物的配方及营养成分表、网络教学视频[1]等都是可以运用于辅助教学的优化资源。笔者曾经做过一组对比实验,两个平行班同时教授肝胆生物化学内容,一个班先上传笔者自制的肝代谢的简介视频,要求学生课前观看,然后授课;另一个班直接授课,不观看该视频,授课内容相同。课堂授课结束后10分钟进行测验,先行观看视频的学生答题的时间更短,正确率更高。因此收集各类资料来完善教学资源,可提高教学效果。

3.4考核方式优化设计

学习的目的不在于考试,而在于能学以致用。考核方式应多样化和全面化,不完全依托期末卷面成绩,而是由小组授课评定、讨论报告成绩、实验现象精准度等多部分构成,同时期末卷面考试的题型设计参考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型和分值,题目设计偏重于基础概念、生理意义以及与临床相关的内容,摒弃繁琐的结构式和代谢调节等在临床和生活中无实用性和指导性的内容。综上所述,任课教师必须牢牢把握“必需、实用和适度”的原则,采用多种方式不断增强教学效果,方能使学生真正学到和学好生物化学知识,并切实为以后的专业课程、临床实习和就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田智,郭小芳,黄春霞,等。医学生物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提高[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xx,12(1):23-25.

生物化学论文 2

摘要:生物化学是高等医学教育中的主要课程,它对于医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医学生物化学课程中的知识具有庞大的系统化的网络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教师需要通过不断的探索,以将生物化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及解决方法更好的传授给学生,比如将深奥难懂的新陈代谢机理和复杂的代谢反应等知识转化为浅显易懂且形象具体知识,提高课堂效率及教学效果。生物化学的教与学是每一位专业教师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的事情,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必须将两者平衡。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医学生物化学的教学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有用的建议,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措施

当前高等医学教育中所使用的生物化学教材的特点就是理论抽象、关系复杂、内容丰富、知识更新快,对于学生来说最大的困难就是生物化学知识的抽象化。所以为了让学生跨越这个心理障碍,要对抽象化的概念进行感性材料方面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形象思维多于抽象思维。所以在基本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如实验、模型、图表、幻灯、录像、多媒体等,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帮助形成或理解概念,进而对整体的理论系统进行认识和掌握。生物化学中的基本概念中有许多的概念可以直接凭直接观察和形象思维就可形成的具体概念,比如结晶和分解反应等比较简单的概念。其次,在生物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不仅保证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同时结合利用直观教学手段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不会对感念产生混淆。

1存在的问题

1.1概念模糊,反应复杂

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到的生化教材,以由卫生部规划的本科第六版教材为例,教材中知识内容分为四大板块,分别是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物质代谢及调节、基因信息的传递和联创生化。对于医学生来说,就是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所需要接触的新的理论、新的化学反应丰富多样,有的物质在生成过程中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反应,这些反应之间相互联系,且在同一种物质内进行分解代谢。比如脂肪酸的分解代谢的实现就需要经过很多步骤,代谢反应完成后又继续进行多步反应,在反应过程中还会出现很多副反应,使得反应变得更加复杂,对反应的可调节性造成阻碍。在这一系列的反应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物质及新的生化概念,基数庞大,内容丰富,对学生的学习和记忆带来许多困难。通常,医学生物化学教材对概念的描述没有太多的文字,造成概念的抽象和模糊,相关知识点穿插在不同的章节之中,比较分散,只能在教师讲解之后进行归纳分析,这种教学方式是很难让学生可以系统的,完整的认识到生物化学知识解释结构的。

1.2酶种类多,名称相似,易混淆

在人体内存在和很多酶,他们之间构成了不同酶体系。在生物化学的学习过程,由于酶的数量及种类众多,有的名称也比较接近,学生很难以进行准确的记忆,在应用过程中容易搞混。这种情况是医学的大忌,不同酶的功能不同,存在的部位也不一样,催化的底物也不一样,所参与的反应过程也不一样,如果在实践中进行错误的操作,是会造成严重后果的,大大增加了学习的难度。机体的生化过程包含了大量的化学反应和复杂的代谢过程,其中代谢机制复杂,在反应过程中,经常出现代谢机制的循环使用,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长期下来,受反应机制和反应循环的影响,学生在心理上受到打击,逐渐会产生出厌学的情绪,影响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变,在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反应。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理解所学到的知识,生物化学的学习是了解并掌握一定的`概念理论及解决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反应,看他们是否真正理解了相关知识点。

2优化课堂教学措施

2.1善于质疑问难

无论是何种课堂,只要是课堂都离不开教师和学生,所以构建高效课堂也是需要这两大主体共同努力,教师上课无外乎是为了让学生参与进来,从而学到知识。在生物化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最直接互动就是进行提问,提高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教师在问的时候要找准切入点,提问质量的高低对教学效果具有直接影响,同时,还应该考虑到提问的时机,在比较合适的地方进行提问,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质疑问难对教师的要求水平较高,从提问的质量可以反应出教师的知识水平以及对教材的掌握程度和对学生的了解,当教师真正做到这些时,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对学习的欲望。对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衔接点、相近知识和易混淆的点,在设计提问时应该对问题的关键点进行研究,提问难度适中,具有良好的顺序性和逻辑性,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问题更加新颖,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2.2培养学习兴趣

生物化学本身就是一门枯燥无比的课程,如何在保证教学质量的情况下把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有趣也是一门学问。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保证教学质量,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生物化学这种理论和实践向结合的课程,可以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讲述实践可能发生的事情,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增强对求知的欲望。

2.3注重问题的梳理和归纳

学生在学习生物化学的过程中,所学习的物质结构、代谢机理等知识都是比较复杂的,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总结,对知识点进行简化,让学生可以真正掌握知识点。其实,生物化学相关知识都是相互联系的,在经过梳理、归纳之后,整个结构就会显得完整、立体,根据这个知识结构,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讲解,学生可以加强理解。当然,光靠老师的努力是不够的,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结语

无论是教室还是学生都在摸索学习的道路上,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双方一起努力。

参考文献:

[1]杨艳萍,周鑫,刘福,牛利,郭建红,刘清华,王锋,张杨,李夏青。病理生理学考核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xx(08).

[2]尚明霞。形成性评价在高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xx(12).

[3]章有章,查锡良,李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xx.

生物化学论文 3

摘要:本文初步探讨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教学过程,包括常规教学课、小组讨论课、测试及课后学习中形成性评价的使用策略,弥补了传统的终结性评价的不足,以便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形成性评价;策略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联系基础和临床的主干课程,其主要研究生物体的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及其调控、遗传信息的传递等内容,历来都是医学生学习的难点。其难点首先表现为内容繁杂枯燥,知识点密集,尤其代谢系统酶类众多,机理复杂,学生容易记忆混淆,缺少知识点之间联系和综合性的应用。同时,原理和分子技术过程抽象、难理解,学生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握学习内容。此外,与临床实际结合不紧密,大多停留在基础理论的讲解之中,缺乏内容的临床案例拓展。医学生的生物化学知识内化程度不高,进入情况复杂的临床后,难以对所学知识进行熟练的应用。因此,在教学上必须寻求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知识关键点上必须设置频繁、及时、灵敏的反馈点,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进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的改进,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形成性评价是近年高校教改工作中十分关注的问题之一,其是动态的多进程的评价机制。它不仅是教与学的相互融合,也是师生互动的过程[1]。其本质特点是将所收集的信息主要用于改进教学与学习。通过对所收集信息的深入分析,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取得的成就,客观地识别学生距离目标的差距与不足[1]。形成性评价的使用能推动整个学习过程的发展。如何设置观察点进行形成性评价,这是整个评价过程的关键。针对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课程的特点,笔者尝试采用以下多元化策略来开展形成性评价。

一、常规教学课中的形成性评价

常规教学是指以教师讲授为主体的课程教学。每次上课前或课中用8—10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总结上节课或前面讲过的学习内容,在关键点设置问题,通过手机“蓝墨云班课”APP平台的举手、抢答等板块进行课堂表现记录和签到情况收集,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时了解其掌握情况,并给予及时的纠正和反馈。在实验课程中,针对实验课学生的学习态度、实验内容原理和操作步骤的掌握程度、实验仪器和工具的操作掌握和熟练程度、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完成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2],并将结果反馈给学生,进行实验报告改错、小结的二次评定。

二、小组讨论课中的形成性评价

小组讨论教学是借助校内外、国内外的优秀资源,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进行自学、交流讨论等方式寻找答案。小组设立PI制度,由组长做PI,负责安排执行项目。课堂上各组派出主讲人进行PPT讲解,其他各组学生可就该组的结果提出问题,共同参与讨论[3],最后由教师就学生的讨论结果及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点评。整个课程的形成性评价包括两个板块内容: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教师将针对情绪、PPT制作效果、讲课内容符合大纲要求并重点突出、能用自己理解后的语言回答问题、回答问题思路清晰、能高度总结和系统整合所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并反馈给学生。学生评价包括小组自评和小组互评两部分。小组自评里包括积极性和合作性方面,负责人PI对组内其他同学进行评价,组内同学就领导组织能力、公平性对PI进行评价。许多文献显示,小组讨论教学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及创新能力。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笔者将其分为四种小组讨论课:CBL讨论、综合性作业讨论、调查讨论和实验设计。(1)CBL讨论:在氨基酸代谢和肝的生物转化内容中设置CBL讨论。教师事先布置临床案例,让小组进行自学、讨论、演讲、评价,最后辅加案例分析测试,以考察学习效果。(2)综合性作业讨论:在ATP能量计算、代谢网络内容中设置讨论。教师事先布置相关综合性作业,让小组进行复习、讨论、演讲、评价,最后辅加计算和生理分析测试,以考察学习效果。(3)调查分析讨论:在糖代谢—糖尿病的内容中设置讨论。教师事先布置调查内容,可以是糖尿病原理、诊断方法、预防治疗办法等方面,让小组各有偏重的去调查、讨论、演讲和评价,最后教师进行小结。(4)实验设计讨论:在基因工程内容中设置实验设计题进行讨论,让小组根据已学习的内容进行实验设计,并PPT汇报和评价。

三、增加随堂和阶段性测试及反馈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利用手机“蓝墨云班课”APP平台在课程内容或阶段性课程内容学习结束后,增加几分钟的随堂测试。平台可以提供班级的整体完成情况分析以及每个学生的完成情况,教师可以针对这些数据,客观的分析课程内容的掌握状态,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试卷中所反映出的重点、难点问题或者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进行讲评,对问题突出的学生进行个别谈话和辅导,学生也可以通过平台查看自己的错误及班级情况,找出差距。阶段性测试完成后,教师要求学生完成试卷改错,并撰写测试分析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对本阶段知识的小结,重难点的理解及问题分析。任课教师将对试卷和分析报告进行第二次阅卷和评价,了解学生的反馈情况,其目的是让学生领会到测试并不是一个终结,而只是一个教学环节,一个不断弥补自身缺陷的过程[4]。此外,学生将完成一份针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内容的调查报告,让教师及时了解现行的教学学习状态,调整教学内容。

四、课后的学习情况评价

通过手机“蓝墨云班课”APP平台,设置问题讨论区,让学生课后进行思考、讨论并完成。教师收集学生在线时长、上线频率以及在讨论区反应出来的普遍问题,进行课堂评讲。此外,每个章节学习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在线完成,并设计作业后的小测试,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自我评价。教师收集测试结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新兴、热点问题,比如基因测序、基因芯片、基因检测技术等内容,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小综述,从而开阔学生的研究视野,建立科研思维,而且为今后提高解决科研课题的能力和论文撰写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2,5,6]。总之,形成性评价的核心就是不断反馈,不但能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也能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7]。其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上的有效实施,对教学双主体都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是教学效果提高的保证。

参考文献:

[1]拜得兰,于宏伟。形成性评价及其研究综述[J].读与写杂志,20xx,12(6):32.

[2]陶怀,陈夏,宋岚,等。形成性评价考核在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xx,17(7):595-597.

[3]郑凯迪,雷康福,毛孙忠,等。形成性评价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xx,33(1):136-137.

[4]骆北刚。形成性评价:概念、原则、策略及案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xx,32(4):44-47.

[5]曹妍,祁赞梅,曹雅明。形成性评价在医学教育中应用现状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xx,(2):23-24.

[6]高上上。形成性评价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xx,17(12):1042-1044.

[7]赵铭锋,吴淑华,刘鲁英。形成性评价在基础医学规模化班级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xx,(5):28-29.

生物化学论文 4

教育部、卫生部为推进临床医学教学综合改革提出了以医学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创新为核心,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高水平医学人才为目的的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1]。湖南中医药大学着眼于培养卓越中医生,在中医学专业中设立了“临床拔尖班”。培养目标包括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内涵。生物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必需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构建以提高学生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能力和科研能力为目标的新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中医学临床拔尖班的培养目标。

1重构生物化学理论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启迪学生的科研思维

1.1多种教学模式并用,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其理论与技术已经渗透进包括中医药在内的生命科学各领域,是医学生步入现代医疗和科研领域的必备工具。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拔尖班的组建,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医临床拔尖人才培养要求学生不仅有精湛的业务水平、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沟通协调能力,更要有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显然“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可能满足拔尖人才的培养目标。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仅仅把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内� 这样,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没有把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纳入教学内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谈不上自主学习、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因此,近年来,在对拔尖班的教学中,我们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联用,特别注重应用PBL、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授蛋白质和核酸的理化性质时,让学生讨论生活和医疗实践中哪些现象是它们理化性质的体现;并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它们在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应用。另外,在教学中还注重采用“翻转课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学习血糖及其调节时,我们就采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前教师将制作好的大约10分钟视频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并结合临床及科研实际案例向同学发布“过关任务”。然后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参与在线答疑、讨论等环节完成“过关任务”。课堂上采用PBL、讨论式教学等方法解决课前学生所发现的问题。课后教师总结教学情况并发布相关资料供学生复习和检测,同时发布适量前瞻性内容,供学有余力的。同学进行拓展和拔高。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实施,学生思考、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获得了显著提高,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1.2注重联系相关理论在中医药研究中最新进展,培养学生科研思维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化学在中医药中的应用及意义,教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每个专题安排1到2个课时系统讲授相关理论在现代中医药研究中的科研实验内容。临床拔尖班是从我校优势专业中医学专业学生中优选的高素质学生。根据拔尖班同学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较强,接受新知识较快等特点,在原有的教学大纲基础上,增加了与讲授内容相关的科研内容介绍,与时俱进,将生物化学理论知识与中医药科研进展相结合,使学生能够了解新的科研动态,逐步建立科研思维。比如在讲授基因表达调控的内容时,对于RNA干扰在药用植物代谢工程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加以介绍,同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查阅文献,了解其尚未解决的科研难题。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启迪了学生的科研思维,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在动手中培养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

2.1重组经典实验,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

实验教学是生物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科研精神,培养学生的科研习惯是提高学生科研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2]。以往的实验课程设置是以验证性为主,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很少。根据拔尖班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科实验内容进行了取舍和重组。改革后的实验教学内容由经典验证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构成。另外,考虑到今后科研实践中,配制试剂、准备材料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是一个人独立科研能力的体现[3]。每次实验轮流安排部分学生参与试剂配制、原材料制备等课前准备,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实验准备工作对实验过程的影响程度,熟悉一些常见缓冲液的配制方法、配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这样使学生对实验的理解更加全面、深刻。学生的实验学习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获取,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科研热情。

2.2建立开放实验室及开放性科研实践平台

以大学生创新课题为依托,生物化学实验室根据拔尖班学生培养目标和现状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开放了以在校研究生正在使用的实验室为主的部分实验室,通过自由双向选择,让拔尖班有科研热情的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及早进入实验室成为研究生和老师的科研助手,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参与科研活动。

3实施形成性评价体系,改善学生评价机制

将终结性评定体系改革为以能力为导向的形成性评定体系。设置综合成绩=平时成绩(20分)+实验成绩(20分)+期末成绩(60分),平时成绩包括随堂测验、教学过程中导入的加减分机制、小综述书写。实验成绩包括实验操作考试、设计性实验流程设计、小论文书写。通过近两年实践,发现形成性评价体系比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体系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总之,以生物化学理论和实验教学两个支撑平台为基础,建立的以提高学生科研素质为中心的生物化学教学新模式为中医拔尖班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支持,也为以后在所有中医专业学生中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生物化学研究论文 5

1.精简教学内容

运动生物化学内容较为广泛,以张蕴琨和丁树哲老师主编的《运动生物化学》(第二版)为例,除绪论部分,共有12章,涉及的内容从糖等物质的代谢到不同人群锻炼的生化特点与评定等,学习时间为一学期,包括实验在内,总学时不超过40学时,在如此短的学时安排下,如果不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简,那么想必很多教师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对运动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的精简已势在必行。但如何精简?从哪些方面进行精简?这是大部分高校体育院系运动生物化学教师不得不认真考虑的现实问题。根据现有课程的时间安排,运动生物化学一般是在运动生理学之后,所以,与运动生理学相重合或相类似部分的内容是主要的精简对象,如物质代谢与运动的内容中,有关能量代谢部分的内容在运动生理学中已经学过,在此处教学应以复 此外,应对部分章节内容进行合理整合,如儿童少年、女子和中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生化特点与评定等三章可合为一章内容进行教学,并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群体生化特点和体育运动进行比较,这样不但能精简教学内容,而且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总之,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根据教学内容,把握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取舍合理,是有效、全面和系统进行运动生物化学教学的重要保证。

2.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必须符合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和要求,必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过程,而且是知识创新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目的不只是获得知识,而是在于应用和创造。在运动生物化学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以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现行的运动生物化学教材是在原教育部颁布的教学计划中的生物化学和运动生物化学� 尽管教材经过不断修订,但现行教材中生物化学内容偏多,其中一些内容对体育院系的学生来说深奥难懂,且不够系统。因此,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是摆在运动生物化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议题。由于运动生物化学内容的抽象性和难懂性,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会使学习效果事倍功半。如果教师采用中小学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不照顾学生的情绪,则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落千丈,更不用奢谈掌握知识。因此,把抽象的知识生动化,加强课堂上师生的互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所以,教师应在运动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尝试“快乐教学”、“合作式教学”和“兴趣教学”等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强化运动生物化学的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教学相长。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也出现在教学过程中,如多媒体教学在现代教学中的普及是教学手段改进的重要标志。在运动生物化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生动的动画或视频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进行直观化解说,这样可以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使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容易,强化运动生物化学的教学效果,提高学习效率。

3.改革实验教学

运动生物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按现有学时的安排,实验课占整个总学时的五分之一多,其实践性也体现在理论和实验的不可分割上。尽管运动生物化学实验课内容无统一的硬性规定,只需据教材内容并结合所在院系实验室条件进行正常开设,但在仪器设备和硬件设施较齐全的体育院系,可开展有一定难度或较高级的实验,而在条件和设备较落后的地区,应选取简单可行的实验项目开展实验教学。具体来讲,应结合所选运动生物化学教材的内容,重点考虑验证性实验,如血乳酸的测定和血红蛋白的`测定等,并在实验教学大纲上要有所体现;而专业性较强的院系,在仪器设备较齐全的情况下,可有条件地开展一些较高难度的实验,实验项目以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为主,以激发学生对运动生物化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条件较难得到保证的院系,在自力更生的同时,可利用现有网络资源,与兄弟院校或本校的相关院系实行网上预约,以实现仪器设备资源的共享,使实验教学资源物尽其用。运动生物化学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课程,其概念不但多而且较为抽象,对于文化底子较为薄弱的体育专业学生来说,有点难度,如果处理不当,则易使学生失去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而实验教学有利于缓解长时间理论学习带来的压力,调节学习气氛,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对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益。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升华,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运动生物化学是一门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的课程,是体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学习运动生物化学知识,不但有利于学生形成全面的理论体系,而且能激发学生对运动中人体发生生化变化的有益探索,使理论与实践结合更加紧密,加深学生对运动干预条件下人体发生反应与适应机制的理解,为更好地开展运动训练、全民健身和运动处方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本文从精简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三方面对运动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提出看法,以期为提高运动生物化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运动生物化学能更�

生物化学论文 6

1生物化学实验技术与人才的需求

现实的竞争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物化学实验的形式和内容必需与这一要求相适应,逐步淘汰陈旧过时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适应社会要求的必然趋势。近年来,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已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生物化学是生物技术、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医学等相关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而生物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化学知识,实际运用技能及科研能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生物化学实验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更好的利用生物化学实验来进一步掌握生物化学基本知识,就成为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2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措施

2.1实验室条件建设

实验室条件建设是学校的基础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各学校都比较重视,但由于各个学校的条件不同,在经费,实验室配置,师资等方面发展不平衡,就我学院来说,尽管我院为生物和食品工程学院,由于学科的发展目前不是院系的重点学科,由于生物化学师资力量薄弱,缺少团队的带头人,因此该研究领域,在实验室房屋分配及相应实验室条件建设方面存在不平衡现象,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不足,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教育教学的方向,在加大学科建设同时,加强生物化学实验的硬件建设,利用一切发展机会,进一步完善相关实验设施的配置,同时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2.2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

为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我们改革的重点既要立足实际,又要大胆创新,打破传统模式的教学。大学本科的生物化学教学实验一般划分为示范性、验证性、综合性和设计性4个类型[2]。就目前来说,高校实验教学模式多以前两方面为主,诚然对于一些示范性和验证性的基础实验,在一定程度上应该说互补了理论教学,加深了学生对理论课知识的直观了解,同时在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方面起到一定作用。然而,这种统教学模式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不足,比如实验若以示范性、验证性实验为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创新性思维等。21世纪高等教育要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显然必须改革注入式的实践教学方法,代之以多层次、启发式和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不仅学知识而是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并能在自己的知识面、认识水平和信息容量范围内,从分发挥他们的独立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智慧,已达到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2.2.1确立多层次实验教学实验内容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生物教学改革的核心和要害,现存实验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怎样改问题摆在每一个从事该专业教育者面前,根据我校相关专业,我认为在实验内容上确立多层次实验教学,将分为三个层次,即基本实验、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适当删减验证性实验,根据需要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将一些实用的科研成果转化到教学中来,形成从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前沿,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到培养综合能力的逐级提高的实验内容体系。这样使实验教学内容形成一定的层次和梯度,利于学生接受,在保证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的同时,有利于实用人才的培养。

2.2.2启发式和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教学形式

在实验教学方式上,摆脱老师单一讲,学生比葫芦画瓢单一的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模式,将启发式教学与演示实验、实验的电化教学及微机多媒体实验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起来,使实验教学实现趣味性、多样性。根据高校培养的目标要求,培养对象是有专门技术的应用型人才,要求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际的专业技术操作能力,为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实验的原理,操作条件机械按部就班很难理解掌握知识及其运用。生物化学是一门相对难学而枯燥的课程,如何轻松而有趣的学习并接受这门课的知识,将抽象的理论易于被接受,本 除了谈到的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外,老师还应该以浅显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2.2.3强化综合性和设计性试验

在深化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遵循强化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原则,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融入丰富实验技术。综合生物化学实验具有实验技能的综合性,实验操作的`独立性,实验过程的可思考性。通过综合实验,一方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设计性试验是一种要求层次更高,旨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一种实验。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可以使学生的整体思考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设计性实验教学往往把学生实验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实验初期,教师先根据自己的科研课题及实验室条件,要求学生查阅相关的文献,设计研究方法、路线、选择实验材料、试剂、并经指导教师严格的审查和科学的论证,实验方案可行性分析,最后由指导老师监督,学生实施实验研究,并分析整理研究结果。通过独立设计实验,文献查阅及对实际实验问题的解决,更好地巩固了理论知识,加深了对生物化学实验方法和技术日益发展现状的了解,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思维的能力,让学生亲自探索新知识,使自己成为发现者,这不仅训练了学生的科学方法,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对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及科研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3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3.1实验仪器设备落后

生物化学是相对年轻的学科,发展空间较大,因此相关的设备、仪器及技术更新较快,实验室设备更新的步伐滞后,新设备往往是数量不多或者是欠缺,学生对陈旧落后的技术设备兴趣不高,直接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下降。实训的实验技术也不能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严重挫败了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积极性。

3.2实验经费不足

生化实验所用的仪器一般较昂贵,与之配套的一些实验设施及相关试剂价格较高。实验过程的消耗比较多,由于资金匮乏,许多实验只能是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或者是分组实验。严重减少了学生动手的机会,降低了学生亲自操作和相互配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严重妨碍了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创新性的培养和发挥。

3.3实验室管理难度加大

实现综合性实验及设计性实验教学后,势必会加大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及增加实验室的利用时间。做综合性实验时可能涉及到相关专业的同学共同操作,实验室的流动人员较多,如果没有合理的管理和完善的制度,很有可能造成仪器的损坏及实验试剂的浪费。由于设计性实验比普通实验内容丰富,思路宽泛,不同学生可能选择不同的实验方法,出现问题的可能性会较多,所以设计性实验带给实验教学的难度将更大,这就促使教师必须花费更大的精力来备课,以便能够随时应对学生提出的和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些生化实验所需仪器较多,一个实验室可能不完全具备所需仪器设备,就需与别的实验室共同合作完成,需要与相关实验室管理老师协调才能完成实验。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都要求教师作出正常工作时间外的付出。总之,为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应�

生物化学论文 7

生物化学是揭示和研究生命活动本质及其机理的学科,是一门实验性的课程。合肥学院在环境工程本科专业中开设了基础生物化学实验,对其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

1 实验教学内容优化

基础生物化学实验的内容主要包括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制备和常用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在设置实验项目时紧紧围绕这些内容,并在保留经典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技能。如“多酚氧化酶活力测定”实验,该实验项目不仅是让学生独自测定马铃薯中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而且由授课教师先介绍实验目的和要求,学生以5~6人为1组,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文献,在预习、总结后再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待教师协助完善方案后由学生自己组织实验材料,然后进行实验。这种教学流程不仅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了多酚氧化酶功能,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并可提高其动手能力、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1]。

2 对常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2。1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课预习

由教师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和实验步骤等。然后带着问题听课,根据授课教师的讲解思路,在课堂上增加师生互动环节,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也可提高上课效率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1]。

2。2 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改变以前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等教师讲完后再进行实验的老方法。教师只讲授实验目的,具体的实验方法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进行摸索和验证,教师在学生实验时进行巡视,以及时纠正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操作[2—3]。对实验中出现的与理论不符的现象,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这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重视实验结果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将所见到的现象以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实验结束后对其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如果有某组学生的实验结果与其他组有较大出入,分析原因,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及实验所需要注意的事项,必要时重做该实验。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参与实验操作的主动性和实验分析能力,并最终提升了学生的实验技能[1,4]。

3 改革实验考核制度

考核实验成绩是对学生所掌握的与实验有关的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的评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对课题知识的掌握水平,可促使学生重视实验、认真操作实验,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改革前,考核学生实验成绩时主要为实验报告成绩,改革后为重点考核技能,除了每次实验前的预习报告和结束后实验报告成绩以及平时成绩外(占50%),加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以PPt的形式进行汇报,由教师打分,占该实验成绩的50%。

将各种实验成绩合理地计入学生期末总评成绩,提高了学生对基础生化实验的重视程度,有利于学生养成实验前认真预习,实验中积极动手操作、仔细观察、主动提出各种疑问,实验后认真、务实书写实验报告的习惯[5]。

总之,对基础生化实验进行改革后,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对基础生物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的成绩也明显提高。

生物化学研究论文 8

摘要:

医学院校中医专业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应注重增加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等实验内容,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依据中医专业的特殊性提升实验室实验仪器使用能力,以构建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特色为突破口,以提高学生实验教学质量为根本,以突出中医专业实践技能训练为目的,培养学生对实验仪器的实际动手能力,积极探索适应现代中医医学教育的实验教学方法。

关键词:

中医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生物化学;教学方法

生物化学是医学基础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已经应用到中医药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为培养中医专业人才,提高其综合素质,学校应创造适合中医专业的实验教学环境,为学生提升实践技能提供良好的实验平台。学生通过实验,可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科技创新与协作能力。牢固掌握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灵活运用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对中医院校学生进一步学好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从事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依据中医专业创造适合的实验环境

根据中医专业学生入学基础不同的特点,按入学录取成绩分成若干实验组。实验常用仪器每2人一组,自行保管使用,如有损耗及时补充。将所有实验仪器设备统一规划使用,使其发挥最佳的使用空间。因为招生扩大,现有实验室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验需要,由原来的固定时间上实验课,改为上午、下午、晚间循环利用实验室,提升实验室及实验仪器的利用率。将以往验证性实验内容,改为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以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为将来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以构建中医专业实验教学特色为亮点

中医专业以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为改革的亮点。利用多媒体实验教学技术,把生物化学常用的仪器设备、应用技术,离心机、比色分析、层析、光谱、电泳、PCR、自动生化分析等仪器的特点、正确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根据实验教学需要,呈现在多媒体教学课件上。把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的电泳、透析、超滤、沉淀、离心、层析、蛋白质纯化、基因芯片等应用技术利用多媒体,用动漫图画等形象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演示,较细腻清晰地分解表达知识的层次,使知识内容通俗易懂,既便于学生对知识记忆,又活跃课堂教学气氛,降低学习的难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依据实验教学课程安排,由教师答疑讲解,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生物化学实验所需仪器结构、功能、使用注意事项,全面提高了学生综合适应能力。

三、以提升学生专业实验能力为目的

依据中医专业的特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注重专业基础性实验项目,增开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开放性实验项目,以实验教学专业优势互补、科技创新促学科发展、实验内容合理完善为原则。实验教学改革应以实验教学大纲为基准,创造一种新型实验教学模式。教师应根据每一名学生的爱好兴趣,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宜自己的学习空间。针对学生的专业特长和将来的研究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内容,设计不同模式的开放性实验项目,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与需求,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要增开综合设计性实验,与以往各学科相似的实验项目有机整合,形成一系列综合设计性实验内容,体现相关知识的连续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灵活地应用知识。综合性实验涉及多个方面的知识点,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有重要作用。

1.开设符合专业特点的综合设计性实验。在中医专业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增开基础、综合、设计性实验,加设与中医专业学科密切相关的一些基础综合设计性实验,替代以往重复性、验证性实验,以适应今后科研、工作的需要。通过实验内容的扩展,增加生物化学基础、综合、设计性实验,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提高实验技能素质。改变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研究新的实验教学途径,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通过对传统实验内容整合、筛选、优化,顺应医学教育现代化的需求,培养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较高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加设研究性实验。中医几千年的发展,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得到世界广泛的认可。生物化学有助于对常见病、多发疾病的研究,中医对疾病的预防、治疗起到了西医不可替代的作用。生物化学的理论与中医临床实践相结合,将生物化学应用技术广泛用于中医研究的各个领域。根据中医专业发展的特点,开展研究型综合性生物化学实验。学生运用多学科专业知识,独立实验,通过研究性实验改进学习方式,不仅使知识得以拓展,提高了学生的自身素养,还加强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

3.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创新。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方针,通过教学提前进入临床、导师制教学、大学生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结合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体会到知识的不足,激励学生奋发学习。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技能竞赛、科技创新竞赛、“挑战杯”科技竞赛、学生知识沙龙、博士讲堂等活动。学生根据参赛实验内容自行选题,自行设计实验流程,查找数据,准备配制试剂,自行实验数据分析和研究报告等实验活动。科技创新竞赛为学有余力和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平台。科技创新推动了实验教学改革,提高了学校的地位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团队协作和科技创新能力。实验教学改革推进了实验教学发展,完善了实验教学设施,为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发展提供良好保障,为学生提供最优良的实验仪器设备和适宜的实验环境,培养学生科学严谨态度和职业道德。培养中医专业生物化学的实验技能是中医高等医学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中医专业医学人才的重要方面。随着医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医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之路有待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武慧敏,郑晓珂,黄虞,等。中医院校生物化学实验双语教学实践探索[J].中国西部科技,2014,13(12):78-79.

[2]文朝阳,侯燕芝,马惠苹,等。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创新体系在中医专业本科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3,12(33).

生物化学论文 9

摘要:医学生物化学是医学生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已无法满足学生需求。讨论式教学顺应新课改趋势,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团队合作意识的提高。在讨论式教学改革尝试中,学生必须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并运用多元化的考评机制。

关键词:医学生物化学;讨论式教学;团队合作意识;

医学生物化学是医学生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因该课程设计知识点复杂难懂,使其成为医学生公认的最难的基础课程之一。正因为该课程内容多、复杂难懂,教师往往把课堂讲授作为知识的主要传播方式,而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培养。讲授式教学虽然传授效率高,但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讨论式教学是近年来兴起的教学方法,它强调教学过程的互动,以学生为中心,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创新思维、合作意识等[1]。这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弥补讲授式教学的不足,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就在医学生物化学课程中实施讨论式教学的必要性和值得注意的问题展开讨论。

1.在医学生物化中实施讨论式教学的必要性

1.1在医学生物化学中实施讨论式教学顺应了新课改的趋势

20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课改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医学生来说,知识更新速度之快,更要求他们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补充知识,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讨论式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培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医学基础课程中开展讨论式教学,是顺应新课改趋势的。

1.2在医学生物化学中实施讨论式教学有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

在同一个课堂上,教师传授的信息是一样的,但每个学生获取的知识却有差别,这是因为知识传授是一个信息构建的过程,每个学生的知识背景不一样,看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也各不相同,得到到相同的信息不等于可以得到相同的知识。讨论式教学注重信息的双向反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构建知识体系。

1.3在医学生物化学中实施讨论式教学利于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

团队合作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团队合作指的。是一群有能力,有信念的人在特定的团队中,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持合作奋斗的过程,它可以调动团队成员的所有资源和才智[2]。对于医学生来说,他们将来面临的工作必须要有团队合作才能做好,单枪匹马是无法完成的。目前,我们实施讨论式教学,往往以小组为单位,从选题到查找资料,从制作PPT到进行汇报,从讨论到小结,任何环节都需要小组内进行明确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因此,在医学生物化学中实施讨论式教学利于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

2.在医学生物化学中实施讨论式教学需注意几个的问题

2.1学生必须明确教学目标

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是否明确教学目标对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在讨论式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但往往很多学生没能认识到这一点。对于讨论式教学应该的达到的教学目标,大部分学生也不能认清,很多学生简单地将其误认为是增加平时成绩的一次机会;有的甚至认为这就是老师上课累了,偷懒的一种方式;还有的将讨论式教学视为“放羊”,可以无拘无束了。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在教学前明确学习目标。这种沟通可以是问卷调查与反馈、个别谈话、讲座等。

2.2教师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

在讨论式教学中,虽然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但是教师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职责就是对整个讨论式教学的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而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引导作用。医学生物化学作为医学生的基础课程,往往开设于大一第二学期或大二第一学期,很多学生在此前完全没有接触过讨论式教学。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他们就会像无头苍蝇一般,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教师的引导包括提供合适的参考资料和文献查阅途径,帮助学生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或引导他们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学生在讨论式教学中的表现给予中肯的评价。

2.3精心设计考评机制和考核方式

现在高校大多采取学分制,学生学习成绩也与奖助学金、评先评优等挂钩,因此大多数学生还是非常在意他们的成绩的。讨论式教学的成绩也是学生该课程成绩的重要环节,如何设计考评机制和考核方式,对讨论式教学的效果也会有很大影响。考评机制设计时要综合考虑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与自评等各方面因素,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讨论式教学是顺应新课改趋势的,在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实施讨论式教学,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在讨论式教学改革尝试中,要让学生认清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并运用多元化的考评机制。

参考文献:

[1] 胡军,夏英,王国胤。讨论式教学实施的困境与对策[J].计算机教育,20xx(20):83-87.

[2] 叶信治。从美国大学教学特点看我国大学教育盲点[J].高等教育研究, 20xx(11): 68-75.

生物化学论文 10

【摘要】本文笔者针对高职院校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现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培养学生兴趣、改革教学方法、改进实验教学和建立科学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对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 生物化学 教学改革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通过介绍生物化学的广阔前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许多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就是生物化学专家,随着DNA解码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遗传密码被揭开,人类对自身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生物化学正处在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特别是前几年轰动全球的“克隆绵羊多利诞生”,成为最前沿的生物化学技术的典范。

2.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并利用学到的知识来解释。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悬念,引出要讲授的内容。譬如:“为什么要用卤水点豆腐?重金属中毒该如何抢救?”同学们就有各种答案。“同学回答正不正确呢?请看蛋白质的沉淀。”“为什么吃素也可以长肉?请看三脂酰甘油的合成。”根据章节内容提出相应的生活常识问题让学生解释。学生在解释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一是能巩固知识,二是能修正知识,三是能拓展思维方式,四是能带来自我成功的喜悦情绪,这种喜悦情绪正是建立稳定持久的兴趣所必需的。

二、改革生物化学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刻苦钻研新教材,多采用框架式教学。专任教师应刻苦钻研新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通过各种途径使知识趣味化,激发学生对新学科、新知识的求知欲望。每次新课前,先给学生课堂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堂上就本次课的内容先给出一个框架式结构,教师先讲清主线索,给学生一总体印象,然后根据不同专业、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再逐步分解内容,达到目标要求,再讲清基本理论的同时,逐步引导学生分析基础知识与临床、疾病、治疗之间的关系。

2.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医学高职《生物化学》教材内容多、深奥、抽象难懂、学时偏紧,在实际教学中,要全面掌握内容,应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加强章节间的联系,以典型的病例,学生最关注的问题导入新课,紧扣前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巧妙设置悬念,将书本知识与日常生活、临床需要紧密结合。让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不乏味;让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先学会,让学生都享受到获取知识的喜悦,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有更深层次的知识吸引学生。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会创造一个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教学环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多媒体教学课件容量大,简明生动,条理清晰,更容易突破难点。例如在讲授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时,应用教学课件,模拟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使枯燥的内容变得新颖有趣,学生容易理解,便于记忆,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三、改进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基本实验技能熟练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并具备一定的理科素质和基本的科研方法的思路。

1.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的。生物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实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所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并自如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一是要注重基本操作规范化训练和基本技能训练。基本操作规范化训练包括一般玻璃仪器及容量仪器训练,常用的有分光光度计、离心机使用等内容;基本技能训练包括溶液转移,固体溶解、溶液配制、阴阳定性分析、滴定分析、固液分离、标准曲线制作、数据记录和处理等。二是加强学生综合实验和自行设计实验。自行设计实验的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实验小组,由每个小组自行设计一个实验,制定实验目的、材料仪器、实验步骤以及需要得出的实验结果等,上交教师审查通过后在教师的指导监督下做好实验前各项准备及进行实验,然后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这样的。自行设计实验不仅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能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综合实验能力。

2.开放实验室,加强学生操作能力的训练。动手机会少是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差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在课外时间有计划开放实验室,提供学生动手训练的机会,在进行操作技能考核前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及次数,以对学生进行考核前强化训练。同时,在开放实验室时均安排一名教师随堂进行指导,这样可使学生的操作能力大大提高。

3.改革实验报告形式,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十分必要,影响着学生以后的科研能力及其兴趣。传统的实验报告仅仅要求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简单归纳、分析。可以要求学生按科研小论文的形式完成实验报告,格式包括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等,评价实验报告时要从格式、内容、实验结果、归纳分析等去审查,结果要求如实反映实验结果,得不到预期结果的不可随意改动实验数据,讨论应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这样学生不仅掌握论文书写格式,还知道科学研究必须以科学实验为依据,要有严谨、求实、客观的态度。

四、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增加评价形式的多样性

传统教学以授课为主,配合适当的实验教学,最后以卷面成绩决定学生的学习好坏。这种方式既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应当对生物化学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如增加小测验、口试、小论文、综合练习题、实验准备、实验操作等评价形式,以综合能力、素质为标准,全方位、多角度衡量学生。例如将生物化学期末考试成绩分为两部分,一是理论考试成绩占60%,二是实验考核成绩占40%。实验考核又根据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分:(1)考勤。根据学生缺课及迟到情况、学习态度情况进行评分。(2)基本技能。根据随堂提问回答情况、随堂小测验完成情况、书面作业完成情况及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评分。(3)综合实验能力。操作考试前两周由教师选定考试范围及要求,同时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有动手训练机会。教师按考题难易程度进行分组,各组难易程度相当,然后再进行分组编号备用。考试时由学生自己抽签,按所抽到题号发题,学生根据考题内容准备仪器、药品等材料,独立完成操作,考试完成后当场评分。

参考文献:

[1]邵红英。关于医学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的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 20xx,14(19): 2641-2642.

[2]刘海林,杨金香,宋建荣。医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xx,9(3): 178-179.

生物化学论文 11

摘要: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通过实施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可以掌握到扎实的实验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帮助养成团队合作意识及提高自身科学素�

关键词: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而实验课是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实验教学往往占到该课程总学时数的一半以上,如何在有限的实验课学时内,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实验基本技能、建立起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实验室工作素养,笔者结合本校情况和当前检验医学对人才的培养要求,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尝试和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做好实验前的准备,重视预备实验

在每次实验课开课前一周,让学生根据实验指导做好预习,了解该次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步骤,明确实验目标。正式上课时,向学生交代清楚教学目标,说明本次实验的重要性。经过以上的充分准备后,学生可以发现自己对本次实验不理解或不甚明白的地方,在听课时会有所侧重地听教师讲解,或直接向教师提问,这样可极大地提高听课效率。只有学生很好地理解本次实验,才能较容易地达到实验教学目标。我教研室要求主讲教师和其他三位带教老师在实验课的前一周,必须要亲自进行预备实验。教师参与预备实验,其一,可以对实验的操作过程、各步骤所需时间、实验对象的变化等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更好地掌控课堂教学;其二,熟悉实验流程及过程、观察实验现象、得到实验结果,可以判断仪器是否工作正常、试剂是否有效等,以及及时发现实验准备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将问题解决在实验课正式开展之前;其三,还可以把预备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作为参考,预估计实验过程中学生有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制定相应预防和解决措施,根据预备实验开展的实际情况对实验指导的某些内容进行适当地改进,以便于更好地指导学生实验,从而提高实验成功率。

二、规范和强化基本技能训练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学水平的提高,各医院检验科的设备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配备,无疑提高了分析性能和效率。但是整个分析过程并非不需要人的参与,比如样本的处理、部分试剂的配制、质控品或标准品的稀释等都需要人工操作,并且用到的都是基本操作技能,如进行移液管、加样枪、离心机、分析天平等的正确操作,样品的正确稀释,玻璃器皿洗涤和干燥等等。学生毕业后,还有一部分会进入疾控中心、检验与检疫局工作,或加入某个科研团队等,在这些机构里,手工操作占很大比重,这就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就必须掌握扎实的基本操作技能。虽然这些基本技能在分析化学、生物化学或其他相关课程的实验中也涉及到理论和操作,已经教师演示规范的操作方法和讲解注意事项,但仍有部分学生会出现不规范的操作。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对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规范和训练,密切注意并及时纠正,规范学生的操作方法,悉心指导,逐步使学生具备熟练的、规范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操作习惯[1]。在实验课课堂教学中,要特别强调工作安排的井然有序,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的操作步骤进行合理的统筹安排。在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带教教师要做到勤巡视,发现不规范的操作要及时制止并纠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行为。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对使用过的实验器皿进行认真清洗,对使用完的试剂和仪器进行复位,清洁、整理实验室工作台面,做好实验仪器的使用情况登记等,以便于下一个班组使用实验室,以上工作经教师检查认可后学生方可离开实验室。在教师的谆谆教诲和严格要求下,学生就会逐步建立起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实验室工作素养。

三、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学高为师,身高为范”,教师的学识、素质其实也是影响实验课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1]。实验课的教学要求教师在尽量短的时间内,用逻辑严密、思维清晰、准确精炼的语言将要进行的实验向学生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意义和注意事项等内容,这些都是实验的构成要素,缺一不可。一般讲解时间要控制在20min左右,对于相对复杂的临床生化实验,讲解时间可适当延长至30min。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大部分学生清楚领悟实验的原理及操作要领,这就要求教师不单要熟练掌握本学科专业知识,还要对整个实验流程了然于心,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尽量将实验课的时间留给学生动手操作。首先,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教师方可从中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在实验进行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实验进程、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规范记录实验结果,对操作较好的学生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做实验的信心和主动性;对于实验结果不太好的学生,则采取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帮助他们找到失败原因并进行分析,继而找到解决方法,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其次,在指导过程中,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和人格魅力的感染,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逐渐培养出逻辑思维,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充分沟通,同时还增进了师生的感情,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由此形成良性循环。

四、严格把关、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实验的过程就是培养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过程。任何一次实验课,都要求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用简练的语言归纳实验目的、原理、操作过程,如实记录实验结果,但是对该实验结果所进行的分析、讨论却是要求尽可能的详尽,因为这才是实验报告书写的重点。我们要求学生进行实验数据记录的时候,所有的原始数据必须真实,不得抄袭、篡改和伪造。即使实验失败了,只要在实验报告中进行了认真分析、查找原因,就会得到较高的评价,以此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对失败进行结果分析,启发学生出现问题是系统误差,还是因为操作误差,使他们每做一次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提高[2]。对于如果仅仅是为了得到高分而抄袭他人实验报告、伪造实验数据等恶劣行为,则要给予严厉批评、处罚和纠正。让学生明白分数的高低不仅仅与实验得到的数据和结果有关,更重要的是与针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密切相关。教师应认真批阅每一份实验报告,评价优缺点,指出其错误、不足之处。在下一次实验课正式开始前,针对本次实验报告中所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要求学生在拿回实验报告后,对教师所批阅的内容进行再思考,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报告书写能力和分析能力,增进他们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效果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的实验课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师在其中起关键性的引导作用。通过以上教学改革的实施,学生对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实验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可以掌握到扎实的实验基本技能;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增强自身的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提高自身科学素� 教师能明显感觉到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多,需要干预和指导的次数减少了,而实验成功率和实验教学效果却提高了。

参考文献

[1]周静华,李汉伟。对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J].医学信息学,20xx,24(4):2206-2207.

[2]刘梅,黄春霞,田智,等。医学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新课程研究,20xx.,2(177):114-115.

[3]方如云。实验员做好预备实验的心得体会[J].实验技术与管理,1999,16(5):129-131.

[4]熊书。医学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xx,7(29):218-219.

[5]李其久,于开源,鞠政楠。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32):148.

[6]郭凡。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和思考[J].医教管理,20xx,(23):172-173.

[7]杨清林。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xx.,7:121-123.

生物化学论文 12

摘要:在新医学模式下,对人才的培养的素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对教学方式、目标和教学内容都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对学生的素质和创新意识进行提高,让学生得到真正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素质教育

在基础医学中生物化学的发展是最为快速的且最有活力的。根据医学生物化学在教学发展中和新医学模式存在的不符合问题,我们必须对生物化学的一些教学进行改革。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有主动性,并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对学生的科研能力进行提高,让学生可以真正的实现全面发展。

一、调整教学目标,培养人文素质

医学和医学教育中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他关系着人民的生命安全。新医学模式认为需要从三个方面对社会的需求进行深入的研究,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对生命的价值进行深刻的探索,正确掌握和了解个人心理,处理好医生和患者、家属人员之间的关系。但是我国医学系统中写作精神比较差,团体意识不足,并心理承受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观念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那么,对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改革,还需要在医学专业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文关怀意识,才能真正对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行提高。通过对生物化学教学的不断实践,给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二、完善教学内容,夯实医学基础

1、抓好教学环节,注重三基培养。所谓的医学三基包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医生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水平可以通过三基的高低来进行展现。医学生物化学是医学院中最重要的基础课程,所以,这么学科的学习情况会直接影响后期其它学科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教育手段,对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素质进行培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培养有效的复合型人才,保证学生有较强的能力、较高的素质和扎实的基础。在生物化学实践课中,需要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掌控,教师可以选择集体备课,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辅导,加强学生考试纪律。此外,还可以建立相关的校园网、QQ群、微信群、邮箱等方式,积极开展师生之间的交流,对教学信息和新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发布和提醒,同时对学生的课后习题情况进行及时的批阅和理解,并对教学的节奏和重点进行掌握,保证学生对专业知识中遗漏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补充。

2、搞好课堂设计。生物化学作为生命学科中的领先科目,因此生物化学具有三个特点:理论性、实验性和交叉性。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其涉及的内容和信息较多,教师所面临的教学难点就比较大。想要在固定的课时和时间内让学生接受最多的内容,就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细化和设计,保证课堂时间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对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改善。例如,对典型的案例进行研究,通过案例引用,让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得到提高;此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对学科的内容和深度进行调整,并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保证课堂学习气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对课程之间的链接进行加强,由于生命学科的各个学科都和生物化学有着重要的联系,而且生物化学本身就比较复杂。所以,课程之间的链接和学生学习生物化学课程的顺利性,有着重要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教学内容重点的明确,保证学习的鲜明性。学生在后期学习和实践中才能真正的对内容进行掌握和了解。

3、开展第二课堂。开展第二课堂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测,并对教学信息进行及时的反馈,保证对学科的最新进展进行及时的掌握。

(1)教师可以在轻松的范围内对教学情况进行检查和补充;

(2)利用新媒体技术对課件进行反复的观看和学习;

(3)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辅导和分析;

(4)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在教堂中的主动性,对学生的知识面进行扩宽,提高学生对知识掌握的能力,完善知识结构;

(5)学生通过第二课堂参与到感兴趣的活动小组和课题研究中,并查阅相关的文献和资料,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全方位的提升,并对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提高。

三、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1、开展双语教学。我国社会和科技的共同进步,让生物化学领域对新知识和技术有了更及时的掌握和学习。其中,语言是作为最主要的交流工具,是对新知识掌握的前提。因此熟练掌握英语就变得更为重要,只有提高自身的交流能力才能更好的与国际同行进行交际,也可以更好的适应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这也是新时期学生需要掌握的技能和必备的竞争能力。只有对语言困难进行克服,才能真正的对医学生化专业中的新理论和技术进行及时的了解。生物化学学科本身发展的速度就比较快,面对其高速发展,学生想要更快的进行接受,教师就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双语教学,学生更需要主动的对自己的英语能力进行提高。保证自身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及时的对生物化学核心内容进行掌握,同时更客观的对知识和信息进行了解。

2、运用多媒体教学。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其进行了更充分的利用,并用多媒体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的展现,改善教学模式的单一性。并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学习内容,并对知识进行掌握,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对学生的知识面进行扩充,还可以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行调动;此外,多媒体技术还真正实现了教学共享、资源共享,让学生和教师都可以得到更多的知识,实现教师能力的提高,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医学模式要求医学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需要进行改革和优化,并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实践,才能有效保证人才的培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让医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得到统一协调的发展。通过不断实践发现,学生对教学的改革是支持的。随着我国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人们需要对思想进行解放,务必实事求是,并在教学改革中进行深入的探索,为医学生物化学教学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证。

参考文献

[1]黄柏青。新医学模式下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xx,01:100-103.

[2]林心宇。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医学院校学生国际化培养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xx.

[3]汤颖。新医学模式下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生物技术世界,20xx,09:198.

生物化学研究论文 13

1、教法

1.1案例教学法比如我们在讲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时,先给大专学生讲讲疯牛病,疯牛病的起源,发病机制,让大家对此产生兴趣,开始讲蛋白质的二级结构,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开阔了大专学生视野,提高了大专学生的学习热情,完成了教学任务。

1.2问题引导教学法比如我们讲糖代谢,军训过后为何会肌肉酸痛?过几天为何症状消失?为何糖尿病会有三多一少症状?

1.3教学做一体化比如我们在讲血浆脂蛋白时,把这次课安排在实验室,让学生自己采血,自己测测血浆中甘油三脂和胆固醇的含量,再给大家讲血浆脂蛋白的种类、功能等,让大专学生在做试验中产生思考,在思考中看自己的测定数据。真正做到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

1.4任务介绍教学法在讲核酸时,先让大家熟悉诺贝尔奖获得者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罗莎琳德·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在课堂上给大专学生他们发现DNA双螺旋的过程,其中的有趣环节,让学生在学习中,同时知道一些科学家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为科学奉献终身的思想。

1.5多媒体动画比如我们在讲酶的作用机制时,采用多媒体动画,让大专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酶的作用机制。

2、学法学生是否成为学习的主体

学习方法是否科学,首先受教师教育思想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制约。要“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研究与研究学生结合起来。我校大专学生特点:

(1)活跃;

(2)独立;

(3)求知欲强。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讲课时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力,由讲改为导的教学模式。

2.1复习先修课程生物化学的最主要的先修课程有机化学,在学习相应章节时,要提前复习有机化学的相应章节。

2.2写小论文在重要章节的学习前,给大专学生布置写小论文的作业,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大体有一定的了解,提高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2.3做题给学生发参考习题,学生通过做题掌握重点、难点,检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4协作学习每一章节讲完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一章得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其终身学习的基本素质。

2.5个别指导针对不同大专学生,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指导方法,爱动手的,给机会在课堂上给大家演示试验;爱演讲的,在课堂上给大家讲一讲医学上的小故事。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个性特长的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学好生物化学的主体是学生,而教师是学生学好生物化学的直接引导者,通过在课堂上的授课及课下的沟通和联系,促使学生更愿意主动学好生物化学,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科研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生物化学论文 14

摘要

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生物专业基础课程。为改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实验项目陈旧、学生缺乏主动性、考核评价方式落后等问题,我们进行了新的教学模式改革探索。通过优化教学体系、重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和考核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等措施,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

应用型本科是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院校,是新型的本科教育和新层次的高职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生物化学既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也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随着20世纪生命科学的突飞猛进,生物化学的实验技术和方法都得到不断的拓展和创新。应用型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对增强科研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打下坚实基础。由于生物化学实验内容较多,知识面广,耗时较长,课时较少,迫切需要对生物化学实验进行教学改革探索。

1、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1)加强实验内容的整合和挖掘。

按照从基本技能到应用创新的设计思路,对实验内容进行了优化调整,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和两个层次,拉近课堂知识与生产应用的。距离,逐级递进式地提升学生的能力。将验证型实验项目重新整合,缩短了学时数和项目数,使每个验证项目的内容均独立不重复,学生通过学习每个验证型项目,都掌握一种新的实验方法,学会新仪器的使用。同时,加强综合设计型实验项目的整合,挖掘出难度适中,能体现生物化学综合实验水平的新项目,将学生之前学过的化学知识和生物知识融合进实验项目,每个实验均让学生获得新的收获和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经过教学改革后,验证型实验每次由一个实验小组在教师的带领下,配制试剂溶液,准备实验仪器设备,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对各实验小组亲手示范、全面指导,确保学生掌握操作要领,明确注意事项,教会学生准确、完整地进行数据记录,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分析。在综合设计型实验教学时由教师提前3—4周给出项目题目、主要研究内容以及达成的目标。学生分组,完成资料的查找、项目方案的设计和具体的实施步骤,提前2周于实验课后由每小组代表学生讲解小组的设计方案,学生相互讨论后,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针对实验设计中的不合理方法、无法提供仪器设备等问题进行修订。学生于实验前2——3天,在教师的带领下,准备好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原材料、试剂等,在课堂教学时,由学生自主根据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撰写实验报告,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几个项目的实施,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明显的提高,充分体会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为学生的科研和进一步深层次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采用PPT教学方法。

采用PPT教学,将实验的原理、背景介绍、方法、步骤均以图文形式展示,加上教学视频的播放,对于基础验证型实验的教学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利用糖的呈色反应,学生通过PPT能直观的了解呈色后的颜色变化,比传统的文字描述更能体现实验应达到的效果。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能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提高基本实验技能操作水平。

(4)采用多元评价体系。

以往期末考试主要以操作考试为主,操作考试通常是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等常用仪器的使用,使部分学生平时不听、不学、不做,期末突击学习。我们将实验考试方法进行了改革,将考试分为四部分:平时考核(10%)、自主课堂设计(30%)、实验报告(30%)、期末考核(30%),突出学生应用知识及实践能力考核。平时考核包括教师提问作业、学习态度、实验整理等。自主设计实验考核成绩,主要以综合设计实验课程为主,以实验设计、实施和总结综合评价。实验报告内容要求不仅写明实验结果,更要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个人的心得体会。期末考核采用学生自主选择题目,自主设计方案并完成实验内容的方式,涵盖了生物化学实验课程需掌握的内容,考试方式灵活,考查能力全面,全面的反应了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

(5)提高教师素质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以学生的角度审视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与学生交流沟通,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除了加强个人专业能力学习外,还要以团队形式开展教学工作,才能扬长避短,发挥更好的教学水平。

2、对于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等学校采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脱节现象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也是制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生物化学实验是生物学的基础实验课程,通过对教学体系的整合、教学模式的改革、考核方法的优化,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多名学生申报了校级创新创业训练以及科研立项,获得资金资助的同时,很多同学已发表论文,并顺利完成了本科毕业论文,并在考研时选择生物化学相关专业,为高层次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课程教学改革保证了教学的高质量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小文,夏建国。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改革的若干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xx(1):107—110。

[2]管骁,黄凯,李森。高校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J]。食品工业,20xx(1):219—223。

生物化学论文 15

摘要:医学生物化学课程因其研究对象是生物大分子,抽象难懂,号称是“医学基础课的难点课”。而医学生物化学又是医学重要的基础课,怎样帮助本科生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我们从教师、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等方面提出解决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医学生物化学主要探讨生物大分子性质、功能和活动规律,知识点繁多并且抽象,特别是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与调控,过程错综繁杂,难以掌握规律,学生畏学厌学情绪普遍,多数学生学习效果不佳。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首要的问题是解决学生畏学厌学这个症结。学生的畏学厌学固然有课程较难的客观原因,但是老师的授课方法和技巧对于症结的化解是非常重要的。“不一样的将军会有不一样的士兵”,同样,不一样的老师会有不一样的学生。大学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导航员,不再是简单的传播知识者,而应该是学习动力和学习潜能的激发者,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汲取知识过程中的愉悦感、成就感会给学习者带来“学习是快乐的”心理暗示。因此,在困难的课程面前,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培养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要做到“主次分明、化繁为简、形式多样、平等交流”,善于帮助学生疏导和解决学习疑惑,激发学习主观能动性。以下笔者结合近几年教学体会,谈一谈如何提高学生对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一、精心备课、熟记课标与教材

课堂是教师的舞台,课堂上的精彩需要老师精心备课,做到对授课内容烂熟于心。一堂精彩的授课,必须要做到“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要在课堂上做到这样的驾驭自如,必须要精心备课。然而在这个多媒体授课时代,在多数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眼中,备课被纯粹地理解成课件制作,将要讲的内容全部放在ppt课件中,于是课堂上的感觉就是“老师跟着课件走”,而不是老师驾驭课件讲课。因此,充分认识备课的重要性,把握好备课的要点要素,是上好每一次课的前提。备课过程中,应该力求做到精读课标、深钻教材、细研学生。根据教学大纲认真撰写教案,要重点突出、主次得当、教学构思合理;深钻教材,既要求做到熟记教学内容,还需要掌握教材编写体系,理解各章节教学要求,做到“深入浅出”。深入就是教师要理解教材思想内容,适当拓展相关知识点和学科新进展;浅出,则是要求能用浅显的语言把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表达出来,让学生听得明白,理解得顺利。备课中,老师应该结合实际,合理构思教学情境、编排课堂活动,调动学生学习能动性。备课中还应该注意因材施教,根据授课专业和学生特点进行备课,做到“眼中有学生”。《生物化学》是医学各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不同专业所用的教材和教纲都不相同。因此这类通识课的备课和授课,更应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专业和课堂反应能力,实时调整教学方式和进度,使“教法适应学法”,这样才有助于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有助于教与学的统一。

二、活跃教学,创设和谐课堂

大学的教学,与中学阶段的教学有本质的区别。中学教学注重结果,以提高成绩为教学目的,以追求升学率为宗旨,教学的基本模式是考什么教什么,教什么学什么,是一种同化知识的学习机制。而大学的教学,注重过程,以能力培养、开发学生潜能为重点,以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是一种建构知识的学习机制。因此,在新的教学模式和繁多的课程面前,大多数大学生学习是吃力的,学习效率低下。这种情况在医科院校更加明显,学困生比例最高。因此,创设和谐课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学习积极性。

1.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动手、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教师授课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启发式教学方法适合于刚开始上课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听课兴趣。在教学中,介绍具体知识点之前,可以先以专业相关的临床问题导出,提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课堂上有目的地寻找答案。学习糖代谢的生理意义时可以提出人长期不进食为什么会死亡?体内发生了哪些生物化学变化、生理病理变化?在学习脂肪代谢时,可以让学生先想想,为什么减肥时不仅要控制脂肪的摄入还要控制糖类的摄入?使学生带着问题在书中找寻答案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自学和自主思考的能力,并同时体现了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2.想象教学法。生物化学许多原理比较深奥、难以理解,大多数同学几乎都是死记硬背,如果在讲课过程中采用想象法可以使同学们简单、清晰、快速地掌握生涩的知识点。比如,在讲授蛋白质分子结构时,将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和高级结构(二级、三级、四级结构)与一根绳子形象地联系起来。一整条绳子可看作一个亚基,即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几条绳子相互缠绕、相互作用则为蛋白质的四级结构。通过这种形象地讲述,学生对蛋白质分子结构的抽象构型就变得形象化和具体化了。[1]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经过进位、转肽、移位3步后,肽酰-tRNA就从A位点移动到了P位点,在讲解时,可以把教师的身体比作核糖体,两只脚比作两个位点,左脚为A位点,右脚为P位点,左脚下(A位点)踩着一枚硬币(肽酰-tRNA),教师往左移动一步,此时硬币(肽酰-tRNA)就从左脚(A位点)移动到了右脚(P位点),这样不仅快速地解决了这一抽象的过程,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原来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3.互动式教学法。轻松、和谐课堂氛围是开展互动式教学必备的前提条件。互动式教学方式有:

(1)问题式教学方式。可以是教师自问自答,也可以是教师提问,一层一层地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还可以是学生提问,并让其他同学运用理论知识一起讨论并解决问题。

(2)主题讨论式教学方式。在每章内容上课之前,老师精选一些和理论知识以及临床密切相关的主题,让同学分好组,每组不同问题,搜集相关资料,制成幻灯片,当本章内容结束后,让学生上讲台来讲解所选主题,教师可适当给予提示。

(3)学生授课方式。选择某些不是很难的章节,让主讲同学提前做好准备。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仔细阅读教材,寻找相关辅助材料,认真准备,当他们上台讲课时,要以鼓励和激励为主,讲完后及时作正面的积极评价。这种角色转换的互动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三、网络辅助,开展丰富的课外教学

随着电脑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教学方式经历了“粉笔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的三级跳发展。网络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方便地下载教学材料、参与论坛讨论、进行学习自测;教师则可以发布教学通知与问卷调查、撰写教学博客、开展网络答疑、布置网络作业、分享学生课堂活动内容。显然,网络辅助教学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教师成为了网络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以帮助和服务学生学 此外,网络平台特殊的教学情境,让一些平时羞于开口的学生或学困生有了从容表达和交流的机会。所以,网络教学不但可以开展丰富的课外教学,还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意因素。情意因素属于非智力因素,主要指人的兴趣、情感、动机、意志和需要,情意因素的满足会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产生“乐学、好学”的内驱力,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认知因素。我教研室《医学生物化学》网络平台教学实践表明:进行网络教学后,学生学习情意明显上升,知识面更为广阔,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特别是临床案例的分析能力明显提高。网络平台教学,已经成为《医学生物化学》课程的第二课堂。该网络课程因教学成效明显,已�

作为传统的“难课”,《医学生物化学》一直是医学生基础学科学习中薄弱的一环。要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困”因素,一方面要教师要遵从高等教育规律,及时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并努力提升教学能力,掌握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创设和谐课堂;另一方面教师要合理处理“粉笔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的关系,协调好第一课堂与网络第二课堂的关系,要多方面入手,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意因素,促进认知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朱葆。生物化学教学方法的几点体会[J].生物学杂志,20xx,26(1):89-90.

[2]庞小梅。怎样提高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质量[J].大众科技,20xx,137(1):147-148.

[3]何幼鸾。浅谈生物化学教学改革[J].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20xx,4(2):81-84.

生物化学学习心得 16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的科学,是研究生命的化学本质的科学。也是研究生命现象的重要手段。生物化学不但可以在生物体内研究各种生命现象,还可以在体外研究生命现象的某个过程。

首先来说说生物化学的静态部分。基础生物化学从第一章开始到第六章完,我们学习了细胞中各种组分的结构和功能,了解了小分子如何形成生物大分子,或进一步形成大分子聚集体。从了解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开始,我们学习了核酸、酶、维生素、辅酶、生物膜。核酸作为生命的遗传物质,有DNA和RNA两种类型,对生命的延续以及新物种的诞生都提供了理论依据。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而新陈代谢的进行又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因此,了解酶的作用和本质,为理解细胞中复杂的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然而我们都知道单成分的催化活性依赖于酶活性中心三维结构上靠得很近的少数氨基酸残基,而双成分酶必须与辅基或辅酶等蛋白质的辅助因子成分结合才能表现出酶的全部活性,于是维生素就成了不可少的一种物质,比如当体内缺乏维生素B2时人体就会引起口角炎、皮肤炎等病症,可见学习基础生物化学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都是有益的。

从第七章开始。我们就学习了基础生物化学的动态部分,当然这个部分与静态部分是离不开的,且是建立在静态部分上进行的。这部分讲得最多的就是代谢,代谢包括物质代谢与相传伴的能量代谢。在分解代谢过程中,营养物质蕴藏的化学能便释放出来,比如糖类代谢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供机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不管是糖类、蛋白质、脂肪,还是核酸代谢对我们生命活动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他们之间也存在着联系,而且这些联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些都是要通过必要的生物化学手段才能够去认识清楚,进而对解释、揭示生命起着很大的作用。

第十三章到第十五章,就介绍了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对这些物质合成所需要的原料、模板、酶以及生物合成的基本过程进行讲解。这对于我们去控制他们的合成,有了理论基础和可行性。当我们不需要他们合成时我们就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来实现,比如我们可以用利福平、利福霉素去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对治疗结核等病症起了很大的作用。

基础生物化学与其他学科也有很多联系,我们大一是就已经学习了的有机化学在描绘生物大分子的性质上起了很大的作用,大二学习的微生物学对研究代谢途径和调控提供很多材料,比如说很多单细胞生物和一些病毒等。当然基础生物化学的形成于发展也推动了其他一些学科的发展,比如说DNA的三维结构推导出来后,综合遗传学与细胞学的研究成果,就诞生了分子生物学。

基础生物化学这门学科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也是我们学习今后的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的必备基础,因此学好基础生物化学就是在为今后更加专业的学习奠基石。

生物化学论文 17

摘要:生物化学是医学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课,其理论性强,内容复杂、抽象、难懂,学生较难掌握。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要合理进行分组,对学习效果要进行有效的评价,并及时进行反馈和交流。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自学能力

生物化学是医学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与其他医学课程相比,其理论性强,内容复杂、抽象、难懂,知识更新快,这也使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 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主要体现为以下方面。

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采用组内及组间交流的形式进行教学,营造了宽松的环境和轻松的氛围,让每个学生有平等的机会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同时,教师布置的任务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有了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也提高了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及创新意识

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帮助,求大同而存小异,所有成员都有所收获,让他们懂得在互助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合作学习的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真正让他 这样,让学生自觉地探索知识,主动思考,从而敢于对问题进行探讨、质疑和批评,形成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教学中总是教师自问自答,学生几乎不用过多地思考,只是被动地接受。而在分组合作学习模式下,每组学生都有明确的目的,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能主动发现问题,变被动学 整个学习过程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完成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消化。综上所述,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有很好的现实意义。但是,由于生物化学课程自学的难度比较高,在该课程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许多地方还需要特别注意。

二、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合理地进行分组

要想有效实施合作学习,就要科学合理地分组。首先要确定小组规模。合作学习小组的规模并没有固定的标准,分组时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学生的交往技能、小组学习的时间、学习任务的。难易度、合作学习的类型、学生的参与程度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合理地确定小组规模。通常遵循异质分组原则。异质分组现已成为合作学习概念的一部分。组内异质,会产生更多的合作思维、更大的信息量,便于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看问题,能提高学生理解的深度。这种分组还会产生组间同质,使全班各组基础相同,更利于所有学生发挥出潜力。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异质分组,则需综合考虑学习成绩、性别、综合能力等因素。

2.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对合作学习的效果评价采取多元化评价模式,包括教师评价、小组内互评、小组间互评等。教师评价可分阶段进行,教师考评可从小组学习方案设计情况、学习资料收集情况、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小组内互评可从协作精神、积极性、主动性、个人贡献等方面考评。小组间互评则是对一个小组的总体评价。

3.及时反馈和交流

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时,经常会遇到问题,教师要及时与之沟通,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还要鼓励各个小组之间进行交流,通过交流交换信息、资料等,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还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但合作学习是对传统教学的补充,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必须结合传统教学进行,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

参考文献:

[1]粟敏,龙昱,刘立鹏等。促进生物化学精品课程建设,提高学生综合能力[J].基础医学教育,20xx.10

[2]王丽燕。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20xx[3]蒋波,谭顶良。合作学习:种种误识与基本要素[J].全球教育展望,20xx

[4]程晓兰。论合作学习在高校专业课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xx

[5]邹雯娟。合作学习方式在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xx

利用对比法、模型法、常识法等学习方法理解知识 18

知识框架有助于学生学习时明确方向,看自己到底学到什么地方了,使知识重现变得容易起来。而对于具体知识的理解还是需要花些工夫的,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对比法、模型法、常识法等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比如:蛋白质的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结构的定义就可以与DNA的一级、二级、三级结构对比起来学习。以最重要的一级结构为例: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指的是由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连接并按一定顺序排列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DNA的一级结构指的是由脱氧单核苷酸之间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并按一定顺序排列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这两个概念定义的方式是相同的,都包含基本组成单位(蛋白质:氨基酸;DNA:脱氧单核苷酸)、连接键(蛋白质:肽键;DNA:3′,5′-磷酸二酯键)等信息。蛋白质与蛋白质、DNA与DNA之间之所以有区别,就是因为它们的排列顺序不一样。根据这三点信息,学生对这两个定义就能理解得很深刻,并且了解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和连接键。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蛋白质的变性与核酸的变性,必需脂肪酸与必需氨基酸等。

利用模型记忆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这里所说的模型并不是真正的模型,而是自己在脑海里构建的物象。比如蛋白质的合成就可以把过程想成是在装配机上进行的一系列操作,学习蛋白质合成只是把装配机的运行速率放慢,并分解每一个动作。多个rRNA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就像在工厂里进行流水作业,这样一想,生化里非常抽象的蛋白质生物合成就变得形象化了。每一个要进行加工的物品(氨基酸)都要进行初加工,把氨基酸接到tRNA的氨基酸臂上。初加工过的氨基酸进入到装配机里进行装配。每一个装配过程包括:进位、转肽、移位和脱落。四个步骤的作用就是把氨基酸接到已经合成好的肽链上,然后从tRNA上脱落下来。这样把合成的过程用语言很形象地讲出来,学习起来就要容易些。形象的内容比抽象的内容记忆起来要容易得多。这样的例子还有核酸的合成,脂类的合成,糖元的合成等。

以日常生活的常识与生化知识相联系理解学习生化也是很简单易行的方法。比如同工酶,其定义为: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而其酶蛋白结构组成,理化性质及免疫学性质上都有所不同的一组酶。仔细理解“同工”二字,“同”是相同的意思,“工”即工作。同工酶不就是指做同一种工作的酶吗?既然是做同一种工作的酶,那么它们的结构组成、理化性质和免疫学性质必然不同,如果相同的话,那就是相同酶了。这样理解,这个定义学起来也就容易了。比如:复制、转录、三连体密码等均可如此记忆。再如糖的生理学作用,主要有两条:①主要的能源物质;②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米饭、面食等是人类生存的主食,这些物质的主要成分就是糖。糖在身体中不仅有消耗,同时还有吸收和贮存,那么必然是生物体的组成成分。这样糖的生物学作用就不容易混淆了。我们可以这样学习的例子还有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等。

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教师应该先对学生在生活中对这些知识了解到什么程度,有什么样的实际经验可以借用作一个细致的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掌握教材的整体结构,深入了解学生的现状与需求;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合理取舍讲课的内容;帮学生从已知的知识过渡到未知的知识,形成专业的思维方式,使学生不但学会学习这门课,更能举一反三,学会学习。

生物化学心得体会精选 19

实验心得体会

在真正投入到创新实验计划当中之前,我以为不会很难。因为课内实验我们也做了很多,只要做好预习工作,好好听老师的讲解,再加上自己多动脑筋,几乎没遇上什么比较大的困难,实验完成起来也比较快。各种各样的实验加起来,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学到了很多,让自己对于这样的研究与实验工作也更加感兴趣。

但是真正开始创新实验计划时,发现我仿佛进入了一个新的空间。一切要从头学起,从最简单的做起。与高年级的学长比起来,自己的基本实验技能与专业知识少的可怜,面对那些精密的仪器与无数的文献资料,信心一下子被浇熄了大半。每天跟在学长后面做着清洗瓶子,到扫卫生,摘桑叶,诸如此类的体力活。貌似什么也学不到,看着学长学姐一言不发的熟练操作,却一点也摸不到头脑。 有时真的懊恼的有些想泄气,但幸亏老师常常与我们开会讨论,开导鼓励我们,他还时常有意无意地启发我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古语说的没错:耳濡目染。一天天下来,不知不觉当中,我们的实验技巧越来越熟练,对于一些仪器的基本操作也能单独上手,学长学姐很有耐心地一次次纠正我们犯下的或大或小的错误,并不厌其烦的叮嘱我们注意安全。

渐渐地我们可以单独完成一些比较系统全面的实验工作。但错误当然也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人往往要犯错之后才能明白如何不犯错和为什么不要犯下这样的错误。比如因为我们某一步的实验操作不规范,导致最后的实验结果不尽入人意,无法纳入最后的总结分析中,也就是说我们白忙活一场。其实这样的失败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通过它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这个实验步骤的原理、影响及具体细节。

重复这是整个实验过程中常做的一件事,面对规律性不强的实验结果,我们只有一次次反思,重新再来,如果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失败,我们就只得求助于学长学姐和老师们了,但是这样具体的操作细节中失误,非当事人又是无法完全了解的,还是需要我们自己一点一点的去摸索。

当然整个实验过程中最困难的还要数自行设计实验的具体步骤了,老师所能给的知识一个全面概括的指导意见,让我们不致发生方向性的失误。老师也给了我们一些相关的文献资料,但同样的道理,具体到某一方面我们还是要自己去搜索,筛选,概括。有时甚至要面对一些英文文献,仅凭我们已有的英文水平还过于单薄。困难就是让人来解决的。我们摸索前进,自己跑到机房查资料,下载翻译软件,制定实验方案,阅读大量晦涩难懂的文献,失败了就再来一次,总结后再勇往直前。困难一个接着一个,但既然选择了这条路,我们就要毅然决然的走下去,不管后面的路是沼泽泥泞还是荆棘丛生。

终于我们的实验数据慢慢变得有规律起来,面对棘手的麻烦我们也能镇定自若,实验的因素探索一个个完成,一点点接近于目标。回望之前,发现与取得的成绩,获得的知识相比,以前都算不了什么。

不得不承认,通过这项本科实践创新训练项目,我们学到了很多,得到了很多,有些是书本上永远也学不来的,有些仅靠我们自己摸索几乎为不可能的,有些仅凭我们自行监督是无法坚持下来的。

在这里要感谢关心爱护我们的老师,学长学姐还有同届同学以及学弟学妹,没有你们我们无法完成这项艰巨的工作。

生物化学论文 20

摘要:在通识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生物化学作为护理、助产等医学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针对基础知识水平薄弱的职业院校学生,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一线教师非常关心的问题。本文从教学氛围、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探讨了高职院校生物化学的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通识教育;教学改革

通识具有“通才博识”之意,因此,通识教育又称“通才教育”或“博雅教育”。20世纪20年代以来,通识教育逐渐引起全球教育者的关注,大多数学者认为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拥有生活中都要用到的知识、技能以及处事的态度”,“是以学问本身为目的,以人本身的精神心灵为依归,关注的是完整的人,关怀人的自身,是要塑造人格的完美,不是职业科目的训练,也不是为知识而学习”,也就是说,通识教育首先关注的是“人”的培养,其次才将学生作为职业人来培养。这也告诉我们:职业院校在培养适应社会一线工作的技术型人才的同时,也要将学生塑� 正是认识到了通识教育的优点,国内高等院校纷纷开设了通识教育课程,且重视程度逐年加大。山东省菏泽家政职业学院以人为本,以培养适应一线岗位发展的“完整的人”为目标,也尝试将通识教育理念引入护理专业基础课生物化学的教学过程中,以期达到改善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生物化学教学现状分析

生物化学是医学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在通识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让学生拥有一定的生物化学知识和技能,对探索生命的奥秘以及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生物化学具有概念多、符号多、结构式多、代谢途径多等特点,学生普遍感觉内容繁杂、难学,找不到重点,给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且高职院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基础理论知识不足,再加上学习状态不稳定、方法不得当、学习积极性欠佳等,最终导致生物化学成为众多学生甚至教师公认的“难啃的硬骨头”。因此,在通识教育背景下,改变生物化学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是众多一线教师关心的焦点问题。

二、通识教育理念下生物化学教学的改革措施

作为一线教师,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生物化学课程的特点,就高职院校生物化学教学改革谈几点体会。

1.把握通识教育理念的本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通俗地讲,通识教育的理念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心胸宽广、为人善良,能对不断变化的事实做出正确判断的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和谐、自由、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是至关重要的,而营造这样的课堂氛围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为学生提供温馨的情感环境和活泼的语言环境;另一方面为学生创建自信的环境及自主学习的空间。另外,在温馨的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给他们留下足够的空间去思考、质疑,让学生切实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也利于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情感交流。总之,在和谐、活泼、自由的。课堂氛围下,师生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采用“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

在授课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实施的大体步骤分为课前、课中、课后,即课前,教师要把所讲内容制成短小的音频、视频或多媒体课件发给学生,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学习、发现并试着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质疑。课堂上,采用提问或者学生自由回答的形式对课前所学进行汇报,教师进行点拨。学生如果无法利用已有知识解决疑难点,可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讨论,最后,教师根据讨论结果答疑解惑、纠正归纳。这样的课堂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机会,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课后,教师需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尤其是重点、难点及容易犯错的知识点,并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复习、查阅,这对知识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来说,好处是很大的。这种“以学定教”的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课堂的利用率和学生的参与度,避免了时间的浪费。

3.教学内容需紧密联系生活

生物化学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在授课时往往会出现教师越讲越深、学生越来越听不懂的情况,这就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课程难度大、趣味性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大受影响。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生物化学知识无处不在,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到生命的孕育,个体的产生、成长、衰老、死亡,再到一些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无不蕴含着生物化学知识。在通识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能够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备课时,教师应注意将授课内容与学生感兴趣且能感受到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讲课时,用蕴含课程内容的生活现象导入主题,用生物化学原理解释生活现象,加深理解。例如,在讲解蛋白质化学时,可以用时下流行的烫发现象导入新课,让学生讨论烫发的原理,进而引出新课——蛋白质的结构与理化性质,用蛋白质空间结构及变性、复性的知识点来理解烫发中蕴含的生化原理;在讲解糖代谢时,先让学生试着解释“剧烈运动后,全身酸疼”以及“经常不吃早餐,上午易出现头昏心慌、四肢无力、精神不振,严重时出现休克”的原因,然后,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导入新课——糖代谢之无氧化及血糖的重要性。总之,在讲授时,尽量做到将生物化学知识融入到生活现象中,使生物化学原理紧密联系实际生活,这样学生就不再把生物化学当做一门遥不可及的“高大上”课程,而是一门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浅显易懂的课程,从而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他们用所学理论指导实际生活的能力。

4.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有效途径,更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好机会。为了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以及科学严谨的态度,我们采用了“四步走”的模式:第一步,将精心组织的实验中所涉及的重要仪器或者关键步骤录制成小视频,让学生提前预习,强化实验中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第二步,根据实验指导,每位学生需要用所学的理论将自己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操作等内容的理解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轮流向大家展示。第三步,针对学生展示的结果,教师进行答疑解惑和纠正,强调关键点。第四步,记录实验结果,让学生对结果进行计算并加以分析。通过“四步走”模式,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大大加深了,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也逐步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上了一个台阶。

三、小结

总之,在通识教育的背景下,我们一改往日的培养学生“学了什么、学了多少”的目标,而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处事”作为重心。在此前提下,为了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我们在教学模式、教学氛围等方面做了调整,并针对这一系列调整在学期末进行评教,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给予肯定的意见。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还需要一线教师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纪谦玉。通识教育的理念应是全面发展与创新思维——以钱伟长教育思想为例[J].教育探索,20xx(8).

[2]范伟。转型发展时期应用技术型院校通识教育的反思[J].成人教育,20xx(22).

[3]欧盛锦。提高卫生学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探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6).

[4]朱颂成。生物化学——作为通识课的教学实践[J].生命的化学,20xx(5).

生物化学论文 21

“生而不化”的生物化学因其抽象难于理解,成为了学生们心中的天书课程,但是生物化学作为一门在应用化学方法与原理的基础上解释生命现象的本质的科学,其本身所包含的内容就繁琐复杂,从生物分子的合成到讲解、从遗传信息的传递到表达、加上复杂的代谢循环反应过程以及其中的能量储存与利用等等,这些本就繁杂抽象的知识对于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低的高职高专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因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辅助生物化学教学,提炼口诀促进记忆使得抽象内容形象化,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生物化学的基础内容。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言引入的方式及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教师能否将这门学科带入学生兴趣的乐园,而且对于引言做出一个明确的知识框架与清晰的脉络对学生今后学习理论知识有着很关键的促进作用,而且生物化学内容里框架的建立及其脉络的简介能够便于学生从整体概貌上全面系统地认识生物化学、、在了解生物化学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研究生物化学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实际的应用。同时在引言的讲解过程中为学生说明生物化学的大内容:静态部分(糖、脂、核酸、蛋白质、激素、酶、维生素等)、动态部分(三大循环及其它复杂代谢与合成过程)、生命现象(遗传信息的传递表达)。

2 生物化学与基础化学衔接

面对有着复杂化学反映与代谢过程的生物化学,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往往难以接受并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考虑到高中阶段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对于的学习中已经涉及到了生物化学中的一些知识,将高中阶段学习与生物化学的教学要做一个科学的衔接,像高中阶段学的就是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物质的组成、结构及性质,而生物化学里便是对这些物质的一种应用,因此,教学中可以安排课前预习已学过的基础知识,以问题的形式作为作业任务督促学生巩固知识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内容。

3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教学过程中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一方面营造活跃自由的良好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探索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独立进行思考,表达自己对于教学内容或问题的想法与认识,对学生的理解记忆有很关键的作用。经常鼓励学生以全新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同时也为学生们创造积极大胆地质疑并提出自己自己的认知与创新见解的机会。

4 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生物化學就一些复杂化合物立体结构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平面教学方式难以展现分子的构象,对于一些复杂的循环代谢过程仅仅依靠教材里的文字描述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因而,应用多媒体生动形象的动画与文字呈现不仅将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形象化而且在也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的同时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兴趣。

5 抽象内容形象化

生物化学的很多概念与内容总是特别抽象,因而以一些具体生动的描述来代表抽象摸不着的知识,简单形象的喻意可以使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从而便于学生对于生物化学里概念知识的理解。例如:用“能量货币”的比喻称号喻指ATP,以“婚姻介绍所”来具体形象指代酶活性中心的功能等等,这样恰当的比喻描述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理解以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容。

6 提炼口诀促进记忆

对于三大循环及其他复杂的循环代谢过程往往会让学生摸不着头脑,拗口且难以记忆的物质名称加之无规律可循的反映过程,编制口诀便于学生在记忆的基础上促进理解。如对于糖酵解过程,编制口诀“扑(葡萄糖)溜扑(6-磷酸葡萄糖)溜(6-磷酸果糖)一溜果(1,6-二磷酸果糖),3杆(3-磷酸甘油酸)2枪(2-磷酸甘油酸)又3杆(1,3二磷酸甘油酸)”,这样的口诀有趣生动描述了物质代谢过程,同时又能够以深刻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长期记忆。

7 小结

对于生物化学的教学,做到以上几点能够很好地将生物化学与基础化学做到知识的完美过渡与衔接。将多媒体对于教学的优势应用于生物化学的教学过程,在教学中以一些具体生动的描述来代表抽象摸不着的知识,充分运用比喻意来使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抽象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从而便于学生对于生物化学里概念知识的理解,与此同时,教师为学生们创造一些积极大胆质疑并提出自己自己认知与创新见解的机会,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生物化学论文 22

“生物化学”是生物学中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利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物的化学组成及其生命过程的化学变化的一门学科。该课程教学体系严谨,理论知识较深且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快。目前,很多高职学院的生命科学类专业及相关专业均开设了“生物化学”课程,该课程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学生的学习效果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因此,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果,发现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建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课程教学现状

(一)课程定位与教学内容

鉴于“生物化学”在专业课程学习中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学习效果,课程安排在“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等化学类基础课程之后(通常安排在第3学期),并在教学计划中明确了该课程的核心定位。课程重点讲授生物大分子、物质代谢与能量转换、遗传信息等内容,主要涉及蛋白质、核酸、酶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糖、脂类、氨基酸和核苷酸代谢,DNA、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生物氧化、细胞信息转导以及基因表达调控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二)课程特点

1.理论知识多且教学内容抽象。课程涉及生物大分子结构、性质和功能以及其代谢调控,从分子水平研究和探讨生命现象本质,因此,理论知识体系复杂且学习内容相对抽象。由于高职学生基础相对较为薄弱,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

2.理论系统性和逻辑性强且互为交叉。各生物大分子在机体内的合成与代谢并非相对独立,而是一个非常严谨的生物大系统,代谢交叉非常普遍,因此,代谢调控分支点多,物质转变体系复杂,物质代谢有严格的逻辑关系。

3.实验新方法和研究热点层出不穷。该课程理论和实验技术更新快,因此,教学内容的更新也相对较快,给课程教学带来了挑战。

(三)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宽泛,教学重点不突出。由于课程教学内容多,理论课时相对偏少,在照顾学生知识系统性的同时,必然会造成教学内容宽泛而教学重点不突出的现实问题。

2.实践教学时数偏少。教学实践中,为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对生物化学现象的感性认识,除开设正常课程实验外,还单独开设了一周综合实训。然而,由于很多抽象理论无法借由实验现象得到观察,加之实践教学时数有限,因此,通过实验途径进行学习的教学效果有限。

3.教学方法有待改善。该课程涉及的教学内容广而深,而教学周时数通常为4课时,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赶进度”的现象,使教学侧重点不太突出,同时,教学时数的限制,造成针对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等内容讲解较少,降低了学生学习兴趣。

4.学生课后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学生在理论学习或实践学习后,不能主动进行课后巩固和加强,更没有利用互联网进行相关理论与实践知识的拓展学习,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5.终极考核方式单一。目前,课程考核以传统考核方式为主,主要从考勤、课堂回答、平时作业及期末考试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这种考试方式对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利,且易养成学生为考试而考试的学习态度。

二、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一)优化教学内容

目前,大部分高职学院采用的教材是本科教材的缩简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感觉较为吃力,教学效果与学习效果都不理想。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当前使用的教材为李晓华主编的高职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生物化学》教材,其教学内容编排体现了高职学生学习特点。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学生学习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部分优化。如将糖酵解内容与糖、蛋白质、脂肪结合起来,拓展三大营养物质与糖酵解过程中的相关联系和相互转化,并引伸出糖酵解与三大代谢间的关联;将近些年研究较热的反义核酸技术、基因芯片技术、DNA指纹图谱、基因芯片技术、端粒酶在法医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等内容适度加入到教学内容中,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能使学生学到最新的实验技术,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革理论教学模式

由于本课程理论性强,建议根据理论教学内容的变化灵活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如在介绍生物大分子结构、代谢途径及相互转化等图文信息比较多的内容时,可以采取现代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部分教学内容可采取基于问题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如讲述蛋白质结构时,可引入镰刀型细胞贫血病这一临床病例,基于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蛋白质结构与功能构效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基于教学任务特点和学习客观规律,采取启发式教学法。笔者在蛋白质分离纯化内容讲解时,通过设置一些问题,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如分离纯化方法的划分根据是什么?根据分子量、分子形状不同命名的分离方法是什么?等等。使学习模式由被动变为主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生物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笔者基于教学实际和学院已有实验条件,对实践教学进行了优化。教学中不仅注重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以及进行技能的延伸,而且与教育部主办的发酵生物制药工全国竞赛有机融合。在实践中还增设了综合实训,主要以探索性和综合性的实验为主,培养学生全面自主的学习能力。同时,对实践环节进行了优化并调整了教学计划,使课程实验课时由原来的6个(每个4课时)增加到现在的12个(每个4课时)。此外,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外实践活动和申请开放式生物化学实验,对感兴趣的课题可以开展研究,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教学效果有密切关联,对提高教学效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大部分教师在企业工作时间短、缺乏一线工作经验、对于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认识相对薄弱的现状,申请了院级精品课程团队建设并获批,同时,在建设过程中邀请了企业的一线专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实际和生产需要。此外,还推出了“企业教师工作站”和“教师下厂锻炼”等项目建设,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较好的平台。

(五)加大技能考核权重

考核方式在教学改革中至关重要,考核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笔者在课程考核上加大了平时考核和实验考核的权重,平时考核由考勤、课堂问答和课内外作业组成;实验考核则包括课程实验和专题实验;此外,再加上期末考试成绩,并对成绩各部分基于教学实际赋予适当权重。这种考核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平时学习,也更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操作技术。

生物化学论文 23

说课是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形式,其教学、教研以及教学评价意义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认同[1]。它对提高教师课程教学大纲的理解能力、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的运用处理能力、教学方法手段的掌握能力,以及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及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2]。下面笔者对《生物化学》这门课程,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设计:课程大纲和定位、课程目标、学情分析、课程内容、课程设计与实施、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课程大纲和定位。

1、课程大纲。

本门课程以临床�

2、课程定位。

《生物化学》是研究人体化学组成及其代谢以及化学成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为重要的基础学科,是所有医药类专业必修的课程之一,因此地位比较突出,该课程的作用表现在:阐明人体物质组成、分子结构及其功能,为临床实践操作提供理论指导依据,提高医药卫生人才理论和实践水平,为学生持续发展打牢基础。

本门课程现在教材存在种类繁多,版本较多,良莠不齐,教师难以选择好教材,有的教材质量差,水平低等问题,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不便。因此选择周爱儒主编的教材为教学用书,以王镜岩主编的《生物化学》;吕文华主编的临床教材《生物化学》等用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树立牢固的专业素养,在学习和实践中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职业道德和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课程内容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各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主要的代谢过程,相关的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能够解释常见的遗传病机制。

(2)能力目标 :掌握重要的临床生化指标,具有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能运用生化基础理论知识分析和解释各种实验现象及运用所学的知识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病因和发病机制。

(3)素质目标:具备严谨、认真、求实、科学的工作作风,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拥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

三、学情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3年制大专招收高中起点的学生,其中文科生缺乏化学知识,加之有些学生学习方法欠佳等,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学习。总体情况欠佳,学生绝大多数勤奋好学,但临床医学专业在课程设计时缺乏部分医学基础学科学习,导致本学科的学习难度增大。此外学科与专业的联系紧密度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

2、心理状态分析。

部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对应激刺激不知所措,新到一所大学从各方面都不太适应,独立学习和生活能力还存在一些问题。而医学本身涉及生理卫生知识,故对学生应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与引导,培养其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

3、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特点。

学生以女生为主,课堂纪律好,学习积极性高,态度端正,因此整体学习氛围较好。

四、课程内容。

本课程为医学院校的生物化学教材,主要介绍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以及某些与医学相关的生物化学进展。全书分为四篇,一共23章。第一篇是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包括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核酸的结构与功能、酶。第二篇是物质代谢及其调节,包括糖代谢、脂类代谢、生物氧化、氨基酸代谢、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第三篇是基因信息的传递,包括DNA的生物合成(复制)、RNA的生物合成(转录)、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翻译)、基因表达调控、重组DNA与基因工程。第四篇是专题篇,包括细胞信号转导;血液的生物化学肝的生物化学;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糖蛋白、蛋白聚糖与细胞外基质;癌基因、抑癌基因与生长因子;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基因组学与医学等。前三篇为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第四篇根据需要选择部分专题讲授。

《生物化学》实验课结合理论教学,运用生物化学理论知识分析实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与现象,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设了的实验包括生物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酶的专一性、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激活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血糖测定、尿中异常成分的定性、酵母RNA分离及组分鉴定。

五、课程设计与实施。

1、课程设计理念。

根据课程标准选用教材,需与临床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基本理论简明扼要,注重教学内容的选取,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因此,我们选用了周爱儒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第6版《生物化学》作为理论部分教材;以我校自编的《生物化学实验指导》作为实验部分教材。紧扣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学习与实践� 最终目的是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

2、课程实施。

重点难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系统分类归纳。教学内容选取具有针对性、适应性、发展性,对与专业关系疏离的内容进行精简。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以问题为中心,采用直观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不同的教学方式,完成教学目标。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科学性较强的学科。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达到教、学、做一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及各项技能。多媒体教学法,讲述法,讨论法,案例模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等方法同步进行,灵活运用。如在讲述各种大分子的代谢时,由于其代谢机制比较复杂,必须有较为扎实的化学基础,才易于理解,可采用Flash诠释DNA的复制、转录、翻译作用机制,讲授酶的抑制作用时,加入相关的致毒作用机制,加深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化教学手段、实验设备、考核系统需不断改进和提高。理论课内容多媒体课件还需要逐步完善,增加动画演示,增加病例分析比例,进一步体现出本课程的专业特色。 逐步完善关于核酸内容的实验课的整合。 临床案例与生物化学有机结合起来。

本课程根据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生物化学论文 24

1不断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仅影响医学教师的发展,也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高校医学教师肩负着培养高级人才的重任,教学效果固然重要,但医学教师的职业态度、思想道德和个人修养都会对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世界观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除了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学习外,医学教师更要自觉地了解名人传记和模范事迹,自我鼓励。在教育和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才能辨明是非,才能辨别善恶,才能对照、发现和纠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而培养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目前,我校新聘教师要先后通过教研室、学院及大学不同层面严格的考核,最终选择师德高尚、知识渊博的人才到教师岗位,革除忽视师德、只重学历的弊端。建议:第一,师德的表现应与工资、岗位和职称挂钩。第二,建立监督制度,结合行政与社会监督力量,明察暗访,并设立“师德信箱”,通过各种手段鼓励教师严于律己,以达到较高的思想境界。

2始终重视提高教学能力

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学,教学能力的提高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近年来,随着大学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师资的新老更替,大批年轻教师被引进。由于缺乏教学经验,知识储备不足,难以厚积薄发,使得教学捉襟见肘,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存在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的现象。例如,本人所在教研室共17名在岗人员,其中35岁以下教师高达70%,因此,对于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应格外重视。看法如下:第一,现有培训结束后每个人都会颁发一个证书,无关乎你培训表现、出勤等,纯属“走过场”。因此,建议加强培训制度法律化,通过立法的形式,把参加在职培训作为医学教师终身在职教育。第二,由年资高、经验丰富的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带教,要从最基本的做起,如,针对实验课的“基本操作及标准曲线法测定未知硫酸铜浓度”,不仅要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过程,还要“手把手”完成整个实验。课后,青年教师要积极进行教育教学反思,如,写反思日记、观摩教学、讨论教学等,再与带教老师沟通,以便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第三,青年医学教师要努力提高专业水平,做好专业知识积累,保持与专业前沿同步。

3努力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教师教学工作本身需要良好的科研能力,这样才能去追求创新,“创造”良好的教学效果,以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研究意味着要在实践中探索,再反馈于理论,医学教师必然会科学地收集、分析并加工知识,最终达到科研促进教学的目的。具体看法如下:第一,相关部门应建立规范合理的科研管理体系、公正透明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措施。项目申报组织校内专家进行初审,提出修改意见并反馈,以便申报者及时改进。第二,大学应创造更多条件让中青年医学教师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参加继续深造,尤其对学科带头人和突出人才,保持优秀骨干不断拓展新的研究领域。第三,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科研队伍,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来提高科技人才的培养速度,作为后备军,必须加大青年医学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在影响学生发展的众多因素中,医学教师是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又是一个专业队伍,相比其他任何因素,都具有明显优势。因此,作为教师都不能妄自菲薄,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有效的完成各项任务,真正推进教育的健康发展。

生物化学论文 25

1教学内容的整体化设计

结合科研的需要,将动物生物化学实验的内容设计进行如下几个内容的安排:首先,实验材料的选择方面,可以完全结合该课程教师的科研项目进行。如本人选取的科研材料为本地鸡8只和商品鸡8只。科研的目的是比较两个品种鸡只糖脂代谢的差异及其机制。鸡只屠宰后,其样品可用于动物生物化学教学,进行血清制备及血糖测定、肝脏或肌肉组织匀浆制备及肌糖原提取与鉴定、肝脏或肌肉组织匀浆蛋白质定量测定、血清IgG的分离纯化、回肠或盲肠食糜组织中DNA的提取、琼脂糖凝胶电泳及DNA定量测定、胰腺唾液淀粉酶活性测定、肝脏脂类的提取和薄层层析分离等实验。这八个实验,同时也参照了《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指导》[5]。此外,这八个实验的开展,综合考虑了朱启忠[6]于20xx年提出的综合与设计性生物化学实验选题的三要素,即以某一生物大分子的性质或某一实验仪器的特性和应用或某一检测方法为研究课题。一个动物科学班共32人,分两大组进行实验,一个学期下来,这些鸡只的样品满足了他们所有的实验,并且样品还有存留,能用于下批次动物科学班学生的动物生物化学或者其他课程如动物营养学的实验。并且,实验的内容间具有前后相关性,如DNA的提取要用于后面的电泳和定量测定,而血清的制备要用于血糖的测定等。这样,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不再嘻嘻哈哈,而是更认真对待,这样更利于得到相对正确的结果。而实验的结果,经过再次验证后能形成一篇小小的论文,题目为《本地鸡与商品鸡的肉质差异及血清指标》。

2教学过程的全员参与

以往的实验教学中,教师提前将所有试剂提前配好,学生只需要”照方抓药”[7],观察那“昙花一现”的最后一步。这种教学方法造成学生对实验的整体把握不够,思考不多[8]。而笔者倡导的全面性设计,强调每个学生从头参与所有实验过程。

2.1实验准备阶段

从配制试剂开始就强调全员。每次实验课的前30min,将实验小组成员参照需要配制的试剂种类分组,一般为1~2人一组,每组配制的试剂均不同。笔者认为,配制试剂的过程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动手能力的培养。也让学生认识到,实验的准备工作对于实验的完成也非常重要。

2.2实验实施阶段

在进行具体实验操作时,每个人为1个小组,检测的样品为“独一无二”的那只鸡的样品。这样,避免了实验课里少部分人操作,大部分人“看戏”的情况。而每个人所拿到的样品都与其他人有所差异,这就要求学生认真对照书本及教师的演示,负责任地做实验,得到相对正确的结果。有的教师认为,实验就是让学生操作操作,不需要关注结果的准确性,但本人不这样认为。在真正的科研中,很多材料非常珍贵,一步不精确,导致全程失败,而材料却不再有剩余了。因此,在实验教学的开始,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任地对待实验的每个步骤,得到正确的结果。以血糖测定为例,当时笔者在课堂上强调,这是需要比色的,因此所有试管都应该清洗3遍再进行实验。而有个学生偷懒,直接拿了别人“清洗”的试管做实验,最后发现她的实验结果是红色,而别人都是深蓝色。经过这次失败,以后的实验中,所有学生都会非常认真地清洗实验用具。此外强调每个学生的参与也很重要。其实学生之间是存在竞争的,只要有那么几个人做出成功的实验,别的学生尤其是女生,内心会不甘示弱,也希望自己的实验能成功。因此,在做这些生化实验时,有的学生

2.3实验结束阶段

做过实验室管理的教师都知道,实验室的清洁管理是个大工程。在本校的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笔者强调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手来。把5S管理引入实验室管理。5S管理内容包括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suke)。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在校内实训基地推行5S管理之后,极大提高了实训基地的。管理水平[9]。在实际操作中,笔者要求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对实验室进行整理,使实验台面保持干净、整洁。无任何物品,使实验试剂和实验用具都按照标签摆放到相应柜子。一方面,本校条件有限,一个班的所有实验都在这么几间实验室进行,因此如果不能及时整理实验台,会影响下一个实验的进行。另一方面,人们都有这种感觉,在干净又明亮的实验环境中心情更愉悦,实验效率更高。

2.4实验报告撰写阶段

每个学生一个样品的设置,让学生之间不具有抄袭的可能。因为每个样品的结果都有差异。又因为每人一个样品,所有学生都很关注实验结果的计算过程,计算出那个独一无二的样品的实验结果。这样,实验报告撰写阶段保证了全员参与。此外,实验报告的撰写也强调了反思这一内容的重要性,要求每个学生对整个实验的过程进行反思,即使结果错误或者没有结果,都没有关系,关键在于学生能否深刻反思,找到可能导致出错的地方,争取在下一次实验中进行调整。比如血糖的测定实验中两个组所用的空白对照不一致,导致两个组的标准曲线无法共用某些点。反思后,在下次的蛋白标准曲线测定时,各成员都关注所有步骤和使用试剂的一致性,最终即使一个组的某个点不能用,也能参考另一组的那个对应点进行标准曲线绘制。此外,为了能让学生具有探索性精神,笔者设计的实验所有结果都没有提前告知学生。这样,学生的实验结果很多,为了查明自己所做结果是否准确,他们也需要去查阅资料,对整个实验的原理进行理解,然后再形成自己的实验报告。教学过程的全员参与增强了每个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实验过程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得将用于科研的实验数据有了很多的重复,为教学科研的有机结合打下了基础。

3实验室的全天开放

实验室开放是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10]。而要将教学科研喻于一体,实验室的全天开放更是必须的。学生实验时一般都是他们第一次接触这个实验,因此所得数据的准确性还不足以用于科研论文。这时,可以选择一些对科研有兴趣的学生,课后到实验室再重复一次相关实验,经过实验课几个组的重复和课后的重复,这个指标的真实值基本可以确定,最终再经过教师自己的简单认证,这个值才可能用于科研论文。将教学科研喻于一体,也为本就经费捉襟见肘的二本院校节省了某些科研预实验的费用。如在检测蛋白质含量时,第一组学生用的考马斯亮蓝法, 因此,在第二组学生进行相应指标检测时换成双缩脲法,效果相对较好。

4结语

将科研与教学融于一体,以科研带动教学,能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和创造潜力,使学生学习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11]。而动物生物化学实验的整体化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全员参与以及实验室的全天开放,不但解决了科研中人力、物力投入不足的问题,也增强了学生对动物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强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今后的教学中,应逐渐注重各门学科学生动手能力的培�

参考文献:

[1]孙妍,赵海燕.本科院校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的途径分析[J].商业经济,20xx(1):160-161,166.

[2]谌剑波,王伟,邓旭,等.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改革探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38(9):155-157.

[3]林叶,李庆章,高学军.浅谈动物生物化学科研与本科实验教学的融合[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6(4):89-91.

[4]赵云涛,刘海,任鹏康,等.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化的改革与实践[J].生物学杂志,20xx,28(4):99-101.

生物化学论文 26

摘要:基于问题学习法(PBL)强调把学习置于问题中,让学生根据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综合分析和小组讨论,包括如何有效获取信息、如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交叉学科,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通过PBL这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以小组作为考核单位,并根据公平民主的原则让小组对每位成员进行测评,这样可以有效推动小组的学习。

关键词:PBL;现代生物化学;小组学习

基于问题学习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开放性、探索性的学习,是目前国际医学教育的主流教学方法之一[1]。PBL强调把学习置于真实的情境中,以问题为核心,让学生根据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文献查阅、综合分析和小组讨论,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知识。PBL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2]。这种学习方式依照现代教育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性地提出问题,并根据学生学习及资料准备情况对问题进行深度探讨,最后进行评估和概括总结[3-4]。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除了知识水平和个人能力外,更注重团队合作能力。以合作学 小组是一种目的和任务比较单一的共同学习的合作组织形式,成立小组的目的就是要促进教学,要使小组成员在学习上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激励。既然有小组学习方式,就有小组考试形式,且以每个小组的成绩或评定等级作为每个小组成员的最终成绩,或最终成绩的一部分,同时小组成员要互相评定成绩[6]。生物化学是介于生物与化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是用化学语言来揭示生命科学的内在规律,其内容抽象、复杂,且信息量大、更新快,学生普遍认为内容多、难度大,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方式仅靠死记硬背[7]。因此,生物化学被很多医学院学生认为是学习进程的“拦路虎”之一。究其原因,一是与教学模式相关,教师通常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二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处于起步阶段。生物化学课程通常于学生入学第一或第二学年开设,学生刚刚通过应试教育来到大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在教学中需要始终关注的问题。因此,我们采用基于小组学习的PBL来推动生物化学的教学改革。

1PBL的实施

(1)小组内成员自由组合,5~6人一组,任何人不能指派和要求某位学生必须是哪一组的成员。小组人员少、规模小,无小组长和副组长,是一个简单平等的或圆桌型的小组[8]。加入或开除小组成员应取得该小组其余成员的一致同意。

(2)每组使用PPT汇报对问题的分析情况,并接受其他学生的提问,然后进行讨论。PBL进程中,小组的任务通常指在确定的时间内,按要求和标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通常情况下,由教师提出问题,分配给各小组来完成。小组工作的过程是:统一任务和目标,制订计划和程序,集体讨论和研究,发挥个人的特长和优势,分工合作,互利互补,最后将形成的结论以PPT的形式展现出来。汇报后小组间互相测评,同时教师测评,确定优秀1个组,良好1~2个组,中等1~2个组,及格或不及格1个组,并作为小组表现分之一

(3)教师提问每个小组的成员,根据回答评分,这是小组表现分之二。

(4)各个小组获得表现分之后,组内讨论并对每位成员测评。每个小组中确定优秀1名,良好1~2名,中等1~2名,及格或不及格1名。小组表现分乘以等级系数即为个人得分。

2优点及不足

基于小组学习的PBL能够充分利用小组学习的优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公平民主。小组学习是平等的学习方式,可以发挥每位组员的特长和作用。组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大家一起商量讨论。许多重要决定还可以通过举手表决来裁定,比如小组内各位成员的测评,可根据每个人的贡献,由小组成员投票决定。二是强化个性和独立性。小组学习的方式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创造性的自主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充分发挥了每个人的个性和独立性[5]。如有的学生对计算机的使用非常熟悉,可以让其制作小组演讲的PPT;有的学生网络搜索能力较强,可以让其搜索相关文献资料;有的学生组织能力较强,可以让其承担领导小组的责任;有的学生演讲能力强,可以让其上台汇报。除了每位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重点负责某一方面外,还可以通过配合和当助手,在自己的弱项方面向同组的`学生学习,使自己的弱项逐渐改善,在多方面有所长进和提高,使小组成员的自信心和综合能力得以增强。三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由于每个人的成绩都与小组的工作水平和共同努力有关,并且全班分成了不同的小组,无形中就有了竞争和比赛,各个小组都希望自己的小组是最好的。小组成员都了解自己的责任,清楚自己的任务,不拖后腿,抓紧时间努力工作,为小组的荣誉而战。这种集体荣誉感和合作式竞 另外,在信息化时代,网� 学生往往会利用网络检索来快速获得知识。比如给定一个黄疸案例,学生可以依据“黄疸”这个关键词迅速获得黄疸的相关信息,比如黄疸是如何出现的、应该如何治疗。在PBL教学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小组学习注重小组内学生的互动,而小组间学生的互动较少。生物化学PBL教学中所提的问题往往有固定的答案,如何使问题设计更加灵活,增强可讨论性,在小组内及小组间引发辩论,并能使学生将问题辨识清楚,这将是PBL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学生往往注重表层的信息,在获得大量的表层信息后,无法深入探讨问题。以黄疸为例,当学生搜完黄疸的分类及特征后即认为问题解决。网络搜索存在信息量大、信息质量差、信息价值低等问题[10]。同时,学生没有进行过专业的文献检索培训,无法在专业水平上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首先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包括文献检索能力、图书馆书籍资料查找能力等。PBL教学能够有效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但是学生往往会偏离讨论主题,因此,教师需要适当引导,必要时介绍正确的分析方法或给出答案。教师的小结要避免变成又一堂以教师为主的理论授课,小结以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为�

作者:杜冠魁 肖曼 蔡望伟 单位:海南医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景福,钟志贤。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xx(11):18-22.

[2]杨建华。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模式在开放教育中的应用[J].远程教育杂志,20xx(5):48-51.

[3]徐文娟,杨承印。论基于问题式学习(PBL)的有效实施[J].教育学报,20xx,2(3):47-50.

生物化学论文(优秀27篇)

[5]陈争,于璐。小组学习在日常化学教学中有效实施的策略[J].化学教育,20xx,28(3):28-30.

[6]吴绍春。小组学习是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与效果的有效途径[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xx(2):33-36.

[7]马晓艺,马文平。生物化学教学中记忆能力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xx,25(20):64-65.

[8]曲智。对以PBL为基础的小组学习的医学教育、教师及学生的评价———国外医学院校现状的调查[J].日本医学介绍,20xx,26(5):235-237.

[9]季翔,周衍安。后现代教育观下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探析[J].情报杂志,20xx,23(11):93-95.

[10]曾锐,张银。互联网信息超载对网络学习的影响[J].中国远程教育,20xx(11):16-18.

生物化学学习心得和体会 27

很多

我的经验是首先了解生物化学这门课的整体框架,看目录就行,知道大致讲了那些内容,如糖代谢脂肪代谢等等。做到心中有数。

然后分单元看时,需要不时回忆一下,我现在所学习的内容是属于那个大章节的,同时你又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大章中我已经复习了那些,到这个章节结束时,你再回忆一下所有的内容,并拎一下重点。在不看书的情况下,你能想起多少,能想起的也就是你的收获,想不起来的,翻书补充一下。

这样一步一步看下来,第一遍看会很累的,因为进度很慢,不时地要回过去,不时地要复习以前记的一个个循环。但是如果这第一步你挺过来了,接下来的就是温故而已,会很轻松,心情也很放松,因为你看到一道题,一般你都能找到它的家。然后稍微回忆一下就能答题了。

当然到最后临考时,你也并非能记得全部,但是你要想想你不记得的地方也不一定考到啊,所以就不必过于担心啦。可以胸有成竹地上考场。

其实每次在考生物和化学这两门课的时候,都会很紧张,也许是知识点不扎实,自己的底气不足。要加倍努力补充自己的知识点了。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