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论文优秀8篇

这里是爱岗的小编给大家收集的音乐欣赏论文优秀8篇,欢迎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音乐赏析论文 篇1

【关键词】高职人文素质;音乐赏析;课程设计

【分类号】J60-4

一、音乐教育现状

近年来,艺术教育越来越受重视,推动了音乐教育的发展。音乐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乐趣,是抒感的一个方法。我们从幼儿园到大学都上过音乐课,一直在进行着音乐的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接受的大部分是西方音乐,赏析的作品大部分也来自于西方的经典音乐作品。尽管是传统音乐,人们还是按照鉴赏西方音乐的方法去品味,这就对传统音乐色赏析出现了误解,使那些有力量、有价值的音乐就此埋没。因此,应该呼吁大家完善和提高对音乐赏析课程的重视,学会正确赏析除西方音乐之外的好音乐。现在的音乐教育体系以技术和审美为主,受西方音乐教育影响颇大,音乐教育比较模式化,固步自封,使得音乐教育模式化、单一化,侧重技能,本文认为这种模式已经逐渐脱离音乐的发展方向。西方式的音乐教育使得民族传统音乐逐渐缺失,音乐教育转换新的教育方式势不可挡。

二、音乐教育和音乐赏析价值

我国的音乐教育体现了工业文明的进展,具有工具色彩,在现在时代转型背景下,要想跟上时代变化,现代音乐教育规范化教育必须创新和改进。音乐是社会文明和民族精神文化的代表,重视音乐教育,有利于育人和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西方式音乐教育以哲学理论为根本,比较模式化、死板,现在音乐比较追求个体化,注重生态文明,回归创建音乐的作家本身,有利于更好的产生共鸣。音乐赏析的目的是了解创作的初衷,可以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感情,实现个人节操的升华,建造个人的精神世界。音乐赏析不仅懂了别人,也让别人懂了自己,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三、音乐赏析课程设计

课程设置是进行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包括教授科目、大纲、内容、课时、教学形式等项目,是如何实施音乐教育的标本。还包括师资力量、生源水平等等。课程设计一定要重点突出,注重实践和以学生为本。

1.师资力量和生源情况

老师是音乐之路的启蒙者,是音乐这趟旅行的领路者,在学习音乐旅行上扮演了重要角色。音乐教育需要资深的,有多年学习音乐经历的人,重要的还需要有能力启发和带动学生们的情感。赏析音乐的第一步是能产生共鸣,读懂它内在的情感,把死的东西变为活的事物。老师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音乐也需要有天赋的人,如果一个人天生五音不全,那何谈领略音符的力量。要想培养出优秀的、能继承发扬音乐的人,生源水平也是关键的一步。选择有天赋的、潜力的学生,也可以减少音乐教育时间,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培养更多音乐赏析“巨人”。可以通过最常见的考试为标准来衡量,如饱含情感地朗诵、歌曲演唱、舞蹈表演、模仿等等方法。

2.课程结构

根据往年课程结构,主要分为常识教育课程、音乐专业知识、音乐赏析专业知识、专业课外拓展及实践教学五个部分。从形式上来说,与其他高校框架一样,主要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顾名思义,是每个学生应该熟知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选修,则根据学生自身的喜好来选择的,体现了音乐的个体化。但是,选修和必修课程比例一定要适当,专业课程不能太少。专业课程才是是音乐赏析学习的主要知识,是音乐赏析的基础。除此之外,应该根据个人不同情况,因材施教,抛弃原有的守旧的模式,实行培养人才的弹性化模式。

3.课业内容

高校的音乐赏析教育也是普通的转科大学教育,也需要完成每个大学生应该学习的东西,例如英语、计算机、体育、思想政治素养和军事理论等。除此常规的课程项目外,重要的就是专业的音乐教育。音乐赏析的学习范围非常广,因为首先音乐的范就很广,有流行音乐、古典音乐、音乐剧、舞台剧,各种戏曲及钢琴曲、吉他曲等各种乐器奏出的曲子,其次还有东西方的差别,即使都是摇滚,东西方的摇滚又有不同的味道。一定要注意避免课业内容太窄,使学生认识面窄,难以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的目标。

4.教育方法

古往今来,针对音乐赏析的教育方法层出不穷,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新的以学生个体发展为核心的音乐赏析教育方法逐渐适应了大众要求。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都是为了人这个个体。其实,音乐的享受本来就是注重个人感受,音乐赏析要体现个人价值。其次要选用适合东方特色方法,从东方音乐角度出发学习。要学会赏析,就要先学会领悟音乐,领悟音乐最好的方法就是面向大自然,走向生活,体现实践的重要意义,学习音乐的产生,从根本上了解音乐。在你能懂一首音乐的时候,你也就在慢慢学会赏析了。

5.课业评估

就像学生的考试一样,考试必不可少,定期评估也至关重要。定期评估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潜力,可见评估的重要性。课业评估可以分成多种形式,课堂积极性、书面形式和自我创作等。专业的理论基础需要书面的形式,可以是论文,也可以是卷子。学习的不同内容的音乐进行创作及自我点评。最终通过专业的老师们综合各方面表现给出成绩。

四、总结

随着音乐越来越多,能理了解它的人越来越少,对音乐方面,这是极大的埋没,对我们是极大的损失。懂音乐赏析的人能帮人们去了解它,不管它对你意义如何。一首歌,可能能让没有勇气的人鼓足勇气,可能能让寒心的人再次感受到温暖,可能能让丧失信心的人重拾信心,这就是音乐的力量,这就是音乐赏析的力量。弹性化、科学化、创新化地进行音乐赏析教育是大众追求的目标。按照如此教育发展,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音乐赏析界将呈现繁荣景象。

参考文献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金亚文:《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音乐鉴赏论文 篇2

音乐是寓于声音的艺术,它通过人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多种情绪反应和情感共鸣。音乐没有视觉形象,也没有明确的语义性,但它可以抒发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感受,可以描绘大自然中人和物的景色、形象以至某种意境,所以具有极其深刻的内涵。音乐鉴赏的能力,与聆听者的知识和文化修养有着密切的关系。

音乐艺术通过作曲演绎聆听这个三位一体的创作过程来完成,作为音乐聆听者,欲理解作品表现的内容和情感,必须先学会欣赏音乐的方法。

1、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1.1 课前采用多种导入,引发兴趣课前导入对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起至关重要作用,适当而贴切导入学好歌曲关键。高中音乐课,许多作品都借助故事形式和肢体语言形式去表现,对于帮助学生理解作品,进行审美教育都具有重要作用。教学《欢乐颂》时,笔者先讲述贝多芬悲惨生,又绝不向命运低头伟大精神,引起了学生极大同情和崇拜,欣赏起《欢乐颂》首曲子时,为了解作品内涵奠定了基础。又《梦幻曲》教学,笔者先示范做了睡觉动作,引发学生好奇心,问道:同学们做过美丽梦些样梦呢!学生立刻发表自己感想,笔者再让学生听一遍《梦幻曲》,学生也用各种肢体语言去表现曲子意境,不仅仅发展了学生思维,而且还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引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1.2 听看结合,增加兴趣

音乐课堂,结合多**进行教学,将图片、重要歌谱、歌词等引入学生视野,对学生产生视觉上刺激,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听与看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积极性得到提高,从而对音乐感受能力,理解能力无法得增强。例:在给学生讲解《**喜讯边寨》首管弦乐曲时,笔者便采用多**辅助教学,边让学生观看小伙子和姑娘们此伏彼起,纵情歌舞场景,边让学生倾听乐曲,使学生体会乐曲所表现出**喜讯传南方边寨时引起各族人民欢歌跳跃热烈情绪。学生倾听过程已被乐曲深深地感染,由自主地模仿着画面上人物进行舞蹈动作,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学习兴趣得增加,对乐曲感受力和理解力也得到了提高,长期往,对促进学生想像力和创造力发展也非常有益。

1.3 贴近生活,提高兴趣

要培养高中生音乐兴趣教育,教师只有调动起学生生活积累,把生活融入课堂,让学生带着份真情和种兴趣去体验音乐,感悟人生,才会使们享受音乐无穷乐趣。节奏教学,笔者结合学生生**验,先叫学生模仿母鸡下蛋时声音,再把学生对动物叫声感受巧妙地迁移歌曲节奏去,变成咯咯咯咯蛋节奏形式,使学生用生活熟悉并喜爱各种动物叫声读节奏,快乐小动物叫声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使学生游戏般生活情境成了整首歌曲节奏教学。又歌曲《小放牛》教学,当学生唱会了歌曲,又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给歌曲创编或改编歌词,经过小组讨论,有同学把歌名改成了《我放羊郎》《我读书郎》等等。学生唱着自己改编歌词,创造力顿时被激发出来了,既培养了学生创造能力,又提高了学生演唱新歌兴趣和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总之,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从而培养学生想像力和创造力,培养高尚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2、运用多种形式来欣赏

民族的传统音乐遗产也是十分丰富的,例如:民歌、戏曲、说唱、歌舞以及各种形式的器乐作品,都是可以帮助我们提升音乐鉴赏能力所需要的精神事物。如果我们的眼界放的更宽些一些,我们还可以看到,在亚、非、拉各国各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中,都盛开着绚丽的音乐之花。为了使自己真正拥有一副有音乐感的耳朵,就必须经常的、广泛的汲取人类一切音乐文化成果中的养分,不断地扩张我们听觉得感受领域,在千百次聆听中、欣赏中,逐渐提高和完善我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3、欣赏优秀音乐作品,提升音乐鉴赏能力

采用欣赏音乐来激发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播放一些歌曲而且是一些比较易学的歌曲,大家都知道当一首歌曲听多来自然而然的就会唱。例如:《浏阳河》《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国》《祝你**》等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就会熟悉其中旋律,听得越多就会积累不同音乐的旋律,在此学生就可以感受音乐旋律给自己带来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学生需要在日常中积累更多的音乐作品,来提升自身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音乐鉴赏能力,关键是要使我们和学生划*善美与假恶丑的界限,掌握分辨是非的标准。一部音乐作品,如果我们要有能力去评价判断它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我们就必须能够从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体裁、风格等方面分辨出什么是美和什么是丑的。因为这是衡量音乐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基础。

因而学会这些,只有通过音乐欣赏课这条途径,并且把研究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体裁、风格、情绪、曲式等表现**这一环节作为音乐欣赏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环节,使学生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深入地认识音乐作品的内容美、形式美、情绪美、表现美,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音乐是一种能够产生共鸣效果的声频,它也是一种艺术境界,给人类提供了学习音乐的机会,音乐伴随人类产生而产生,伴随人类的发展而发展,因此让人养成具有鉴赏音乐的能力,需要一个循序渐近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在音乐鉴赏能力方面,我们还要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逐渐使自己具备能适应各种风格变现形式的音乐鉴赏能力。

音乐欣赏论文 篇3

1.1音乐欣赏教学模式的生活调节的作用

文化学习阶段任务很重,尤其是高中生,不仅有学习中的压力,在精神上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他们可以听音乐来舒缓紧张情绪,调节学习的节奏,调整神经疲劳,减轻心理压力。因为听音乐能使人快乐,有一种享受的感觉。此外,科学证明,当音乐通过听觉器官进入大脑,优美的旋律能刺激神经系统。伴随着感情的变化,人能感到精神愉快、兴奋,同时,加强血液循环,增加分泌,促进消化,缓解疲劳。

1.2音乐欣赏教学模式的道德文化培养的作用

音乐欣赏教学模式能培养学生的道德和思想品德,不仅能发挥政治文化的作用,还能起到更深层次地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的作用。从音乐本身来说,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能唤起学生心中的高尚道德情操。通过优美的音乐,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便陶冶了高尚的情操,可以说音乐和艺术是学生心灵塑造的一个强大的工具,可以刺激与净化,促进学生的精神升华,使他们逐渐形成一个正确的审美观,形成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分辨“真”和“假”、“美”和“丑”“、善”与“恶”的基本素质。

1.3音乐欣赏教学模式加强情感素质的作用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必须特别注重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引导。音乐教育中音乐欣赏模式可以通过音乐欣赏的过程使学生得到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无限的想象,音乐引领学生的艺术观念,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使他们在思想、道德、性格、气质等各个方面发生变化,提升修养,甚至升华成道德情感和道德信仰意识。

2音乐教学中的欣赏教学模式改进对策

2.1欣赏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引发学生的想象力

欣赏教学要使学生将音乐作品和生活经验的表现手段联系起来,促使他们产生丰富的想象与联想。用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造力。学生对音乐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创意,但却不敢说出来、表现出来。为此,在课堂上经常鼓励学生:请你们说出来,让我们一起分享,请大胆地演讲出来,我们的教室是你们的舞台。音乐带给人们的想象是丰富多彩的。

2.2从音乐本身出发,引导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交流

我们欣赏这类的作品,都会遇到一些艺术歌曲、歌剧,这些学生都比较陌生,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利用这些作品所显示的特点与具体内容,重点探讨音乐内容,分析创作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情感交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情感。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可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欣赏积极性。

2.3教学安排学生熟悉或者感兴趣的作品

完善音乐中的欣赏教学,还需要教师在上课时多安排一些学生熟悉、或学生普遍感兴趣的作品。欣赏教学并不是一定要学生欣赏一些世界名曲,或是教材上那些经典的却基本上没有学生听过,也不为学生所感兴趣的曲子。学生不熟悉、或者不感兴趣就不会集中注意力,从而达不到欣赏教学本来应该发挥的作用。所以,教师在上课时,一定要合理的安排欣赏题目,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喜好来进行选择,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网络上的一些流行作品来选择。相信,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作品势必会为课堂增添更多的活力。

2.4以流行音乐为引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欣赏论文 篇4

论文摘要:近年来,我国在教育方面做了相应改革,各大高校已把音乐欣赏作为主要选修课之一,为了将这门课程更好的被学生学习和接受,将音乐的艺术效果表现得淋漓尽致,在音乐课程的安排上,增添了现代化音乐的审美观和艺术性,使音乐课程不再枯燥乏味。本章在素质教育背景的影响下,通过对各大院校音乐教育的需求,近似于专业院校的音乐欣赏,却又区别于专业音乐学校的课程安排上,着重对现代的音乐欣赏做出更多的创新,把这种音乐欣赏的创新思维进行扩大和推广。

现代音乐的欣赏形式确实是多种多样,主要是以抒发创作人的思想感情和表行行为为主,但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有些高校似乎将这门音乐欣赏当做一种重要的课题来谈论。培养学生音乐的审美能力,音乐场景的想象力是各大高校开展音乐欣赏课程的目的所在,以便提高学生在德、智、体、美中“美”的综合素质。

一、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音乐教学模式单一

组成教学的主要因素有两个,那就是教师和学生,音乐欣赏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以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掌握学生的音乐赏析能力,以及音乐感情的抒发为主要教课内容,从而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到音乐的艺术境界。但是,事实并不如此,某些高校的音乐教师没有把学生看做是音乐欣赏的主体,漠不关心他们对音乐欣赏的感觉,忽视学生的音乐感受;另外,教师常常把学生音乐听课行为看做是一种主动形式,而对音乐的欣赏上是被动形式的错误观点;再次,教师在音乐欣赏课程的安排上,按部就班的对书本知识进行简单的传授,没有将音乐的实质讲解出来,让学生对音乐的欣赏缺乏深入的理解和认识,限制了学生的音乐创新思路,无法将音乐灵感与自身情感相融合;最后,有些教师自认为已把音乐课程的重内容传递给了学生,可是事与愿违,学生无论是在听觉上还是在视觉上,都不能将音乐的涵义表达出来,最终导致了学生对音乐欣赏兴趣的丧失。

2、音乐教学内容偏离实际

音乐教学内容不能跟上现代音乐形式,存在时代音乐新,音乐课程守旧的现象。教育部认为有些音乐的形式不能当做教学内容,使得书本上的音乐内容与现实的音乐效果相偏离。另外,把专业院校的音乐教学内容直接编成到非专业音乐欣赏的课程中,不符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导致音乐欣赏行为下降,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丧失,音乐的创新行为无法发散;再次,音乐课程的内容缺乏新意,几乎都是雷同或守旧的版本,致使学生的理解程度不高。

3、音乐教学设施紧迫

有些院校在音乐的设施上根本就没有进行全方位地安装,缺少专业的音乐媒体教室和音乐设备。高校领导借学校资金不足之原因,为不够重视音乐的欣赏提供了冠冕堂皇的理由。

4、教师音乐素养偏差

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各大高校的音乐教师具备较高的音乐底蕴和音乐艺术的天分,并且更要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较高的音乐的文学素养,以及独创音乐作品的能力,但就目前的音乐师资水平看,相差甚远。

二、对高校音乐欣赏创新能力的培养

1、审美能力

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大多“以教为主,以学为辅”的原则,而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音乐欣赏的课程安排上,应打破这种教与学的模式,老师照书本知识对学生进行音乐的传授,让学生按图索骥,根本就无法开发学生的审美观念。因此,教师要尽量与学生之间有一个感情的过度,让学生身临音乐的境界中,提高自身的审美观。

2、思辨和创新能力

对于音乐的欣赏,若想达到创新的境界,就必须让学生深知创作人流露的思想感情以及内心的感受,对创作人的作品进行深刻的体验和思考,求得与创作人的心境达成共鸣,在此基础上,挖掘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将音乐的欣赏境界推向高峰。

总结: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音乐欣赏教学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工作,但也存在细致的一面,任重而道远。现代的教学模式,大抵讲求创新,因材施教;在教学的方法上,因势施异。音乐的欣赏要遵循“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原则,鼓舞学生大胆创新,用灵感激发创新,音乐的欣赏要兼顾灵活与运用。另外,教师在音乐的授课过程中,尽量多多挖掘有潜力的音乐人才,让学校成为他们音乐之路的照明灯;教师与学生共同融入音乐的氛围中,并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与他们共赏音乐的韵味,师生共同营造一个浓郁,活跃的音乐欣赏氛围,让音乐达人们向音乐的艺术的殿堂慢慢迈进。

参考文献:

[1]、查雁楠.职高学校音乐课堂教学的设计 [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3) .

[2]、张媛. 培养人文素质 塑造完美人格--高职高专音乐欣赏课对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 [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6) .

音乐鉴赏论文 篇5

关键词:刘勰;知音;文学鉴赏

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8-0011-01

《文心雕龙》是我国古典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最完整的巨著,其中的《知音》篇作为文学鉴赏的专篇,对后世的文学理论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知音”这个词在《知音》篇中出现了六次之多,刘勰选用“知音”这个词作为鉴赏篇的题名,是有着特殊意义的。《礼记・乐记》:“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于礼矣”。因此“知音”早期指通晓音律。《列子・汤问》中记载的伯牙与子期的故事,是知音一词得以流传的重要来源。此处“知音”是指能听出音乐中表达出来演奏者的思想感情的人,已含有欣赏、知己之意。

魏晋南北朝时期声律学的兴盛,使音乐和文学的关系更加密切,刘勰便借“知音”一词来比喻文学鉴赏中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心灵感应,来探讨文学鉴赏的问题。其“知音”一词是欣赏的意思。

文学作品要碰到赏识它的人,是非常可贵的,“知音其难哉!”。在刘勰看来历代知音难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贱同而思古”, “贵古贱今”的传统思想的限制,崇拜古人的东西,贬低当代人的东西。刘勰以秦始皇和汉武帝为例,讲述这种思想的害处之大,是刘勰所批评的观念。二是“文人相轻”,“ 崇己抑人”的思想,《典论・论文》指出:“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对文人相轻的陋习提出批评。这是刘勰对前人思想的一个继承,以班固和曹植为例进行了说明。三是“信伪迷真”,“ 玉石混淆”。在刘勰看来是由于“学不逮文”引起的,从玉石混淆来看,也说明“文情难鉴”。四是“知多偏好”,“人莫圆该”,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造成这种现象,客观方面是由于“篇章杂沓,质文交加”,主观方面是由于鉴赏者的不同爱好。

现实是“文情难鉴”,鲁臣把麒麟当作鹿,宋人把凤凰当作野鸡,魏人把珠宝当作石子等,都是把具象的事物弄错了,更何况文学这样抽象的东西,更是让人难以琢磨。因而“知音”对于文学作品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从这里可以看出刘勰的文学鉴赏观,强调的是读者的重要性。

读者阅读之前会对作品有一个“期望”,即“期待视野”,读者的审美经验是期待视野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审美经验,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也就千差万别了,在刘勰看来是“东向而望,不见西墙也”,即不能全面客观的看待作品,只能是片面的对作品赏析,对此,他提出了 “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即读者要保持一种客观的立场,撇清主观因素的影响,这样才能达到最理想的阅读境界。这种立场是很难实现的,“读者鉴赏文学作品不可能是纯粹客观的被注入,必定带着读者自己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除了时代的条件外,是根据读者自己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以及生活经验而形成的。”

刘勰认为理想的读者应是“博观”的,要做到“博观”必须“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即会演奏上千首曲子而后才懂得音乐,观察了上千把剑而后才识别宝剑,同样的道理,要理解文学作品也必须有一定的阅读经验,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就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刘勰也提出了具体的方法――“六观说”,一“观位体”,看作品的篇章结构以及作品的体裁,二“观置辞”,看文章是如何遣词造句的,三“观通变”,看继承和创新方面的功效,四“观奇正”,看它的风格是否纯正,即是否符合儒家经典的规范,五“观事义”,看引用的典故是否贴切,六“观宫商”,是看一篇作品的律是否和谐、优美。“六观”是对文学作品全方位的、客观的、理性的分析。为后人的文学鉴赏行为做了指导规范的作用。

《知音篇》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这段话精辟地阐述了文学创作和鉴赏的关系。创作是“情动而辞发”,鉴赏则是“披文以入情”,对文学创作的一种逆溯活动,由文到情,从文学作品入手,去体验作家的思想情感。其中前人的“以意逆志”和“诗无达诂”的理论,为“知音”理论的提出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披文以入情”才有了可操作性。

《知音篇》指出:“盖闻兰为国香,服媚弥芳;书亦国华,玩绎方美。”兰是全国最香的花,如果人们喜爱它,佩带它,那就更能显其芳香,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这样,经常玩赏它,才能够不断发现它的内蕴美,犹如 “国华”。

因此好的作品必有它的“知音”,方能显示它的价值。

参考文献:

音乐欣赏论文 篇6

关键词:大学音乐 欣赏 教学 意义 形式

“音乐是思维着的声音。”雨果如是说。随着我国教育理念的更新,具备独特的美育功能的音乐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日益突显。音乐为学生开启了认识美的心门,一方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另一方面又启迪了学生的智慧。音乐学习的过程无疑也是学生构建自身精神世界、脱离低级趣味、完善审美认知的过程。在高等院校致力于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创新性人才的过程中,可以说,音乐教学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这就更要求加强对音乐教学的重视度,充分发挥其教育职能。

而就现状来说,大学音乐教学虽在传统基础上有所突破与发展,但是仍未完全脱离旧有的范式。长期以来,侧重理论忽视欣赏是大学音乐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教学环节中,大学音乐教师往往对理论教学投入大把的时间与精力,由此造成欣赏教学未能有效发挥出其重要性能。毋庸置疑,理论教学是帮助学生认识音乐的有力途径,但是过分地将教学环节的天平倾斜于理论,最终只能造成学生对音乐感性认知的缺失,不利于启迪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感知音乐的情操,这绝非现代教育理念的初衷。因此,大学音乐欣赏教学就必有其不可忽视的意义。

一、大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意义

大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开展,自有其深刻的现实意义:其一为“补充” 功能,是指对基础的知识及技能的延伸教学,完善大学音乐教学内容;其二为“美育” 功能,是指显著的审美情趣培养的作用。总的来说,大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点:

(一) 内化理论知识,提升理论教学内涵

在大学音乐教学中,理论教学与欣赏教学均缺一不可。理论教学难免会因枯燥而使学生学习兴趣消减,而欣赏教学具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则正好弥补这一不足。抽象化的理论知识正可通过音乐欣赏教学具体化、形象化,可以说,音乐欣赏教学是对理论知识进行内化的过程。理论教学偏重理论,而音乐欣赏教学则侧重引导学生感知音乐,强化学生的感性认知,并在这个过程中提炼出音乐蕴含的精神要义。通过对音乐欣赏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更加深层次地把握音乐理论,同时丰富自身感官体验与情感体验。

音乐是美的表现形式之一。当学生自觉性地探究音乐认识时,这也是发现音乐美的过程,进而提升自身审美内涵。不论是音乐的旋律美,还是延伸的文化价值、人文内涵,只要教师在音乐欣赏课堂中进行合理的引导,都能充分的体现出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被浓厚的音乐氛围所包围,通过教师的引导,一步步地接近音乐艺术的真谛,深化思想境界,提高艺术修养。可以这样说,是音乐欣赏教学赋予了音乐理论知识以“活的生机”,学生得以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升华理论知识,整合自身知识结构,丰满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发挥音乐美育功能,培养审美情趣

在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格局中,美育是其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对培养出旨趣高雅、人生价值观正确的综合素养高尚的现代化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而音乐欣赏教学无疑就是充分发挥美育功能的重要途径之一,旨在引导学生发现美、接近美、感知美,帮助学生认识到大千世界何为真正意义上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审美情趣,进而能够在美好的生活环境中学习生活,端正自身学习的态度,找到人生的追求价值,并为实现价值而奋斗不息。

尤其是当下这个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诱惑与风险充斥,急需依靠音乐艺术来澄明心境,保持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不偏不倚地走在人生的正道上。在现实利益面前,大学生需要全面提高自身认知水平,要及时对重重考验作出正确的判断。在学生的心灵启迪方面,不言而喻,音乐欣赏教学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就拿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等现状来说,可引导学生欣赏一些基调积极的音乐作品,通过音乐疏导不良情绪,消除焦虑心理,缓解内心压力,同时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作为社会未来的中流砥柱,大学生可通过音乐欣赏的学习,深化人文境界,提高人文素养,承担起民族历史所赋予的使命,始终坚定不渝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二、大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开展形式

可以说,只要大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形式解除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那么其开展形式是非常丰富的。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以综合考虑学生音乐素养、教学内容与环境、学生心理期待等各方面因素来制定多元化的教学计划,具体形式为:

(一)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浓郁的音乐艺术意境的课堂氛围

声音或旋律只是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学生认识音乐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音乐中流露出的人文意蕴是音乐的“灵魂”。而基本的理论教学以及技能教学实在过于平面化,不利于学生直接体验音乐艺术中饱含着的文化取向,造成学生与音乐的“实质”之间只能在“鸿沟” 的两岸遥遥相望。因此,需要利用多样化的途径来传达出音乐中饱含的情感与思想。在大学音乐欣赏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借助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每一位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对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意境予以亲身体验,如此才能在丰富的感官体验与情感体验中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此同时,教师还可在音乐欣赏中结合图片、动画等多种媒介,以将音乐表达予以立体性地展现,最大化地帮助学生把握音乐作品的精髓。

例如:我国民族音乐史中的辉煌旋律《梁祝》,在欣赏这首名曲之前,教师可为学生播放相关《梁祝》电影片段,师生共同感受那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作此铺垫后,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情感积淀,再来倾听音乐作品,则能够更好地融入到旋律内容的倾诉之中,进而深刻地感知音乐作品带来的情感冲击力。再例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学生在欣赏这首曲子的过程中,应该对旋律之下生命的激昂进行细细地品悟,并随着曲子中对人生的思索而展开思索,实现音乐育人的目的。在欣赏之前,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诉一些与生命相关的故事,比如:贝多芬本人的人生就是最好的故事,为音乐作品的意境提供实际支撑体,学生便可以此为切入口进入音乐的意境之中,进而开始音乐意境的体验。

(二)鼓励学生评析音乐作品,建立自由的教学讨论模式

音乐欣赏教学除了重在培养学生欣赏能力之外,还应挖掘出学生的评析能力,这也应是大学音乐欣赏教学的一大目标。教师不应制约学生的思维模式,反之应多加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想象与创新,积极发表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观点,在欣赏音乐时充分开掘自身创新思维。音乐作为一种感性艺术,在音乐的理解方面,不应仅仅局限在一套死板的常规范本,应提倡个性化与多元化,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与音乐作品的情感交流。在音乐教学模式中,“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的这种传统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个体的自主性,未能够很好地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重要指标,造成了学生学习的被动。在音乐欣赏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丧失了自由表达观点的权利,而是在教师的控制下被动接受统一性的认知观点,可以说这样的欣赏教学与教育的核心理念已完全相悖。音乐欣赏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扩展自身的思维视野,开拓出一片焕然一新的精神疆域,在深刻情感的刺激下,自由地提出各具个性色彩的观点与意见,让音乐课堂成为一种共享化的环境,进而让学生在之中乐此不疲地学习。

我们反复强调,教师应在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充当“引导者” 的角色,音乐教师也亦然,并且教师要将学生摆放在最重要的主体地位上。在音乐欣赏系列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并督促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交流互动,多开展一些班级讨论活动,鼓励学生在活动中积极表达分享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看法与理解。比方说,当欣赏完一个音乐作品之后,教师为学生留出组内讨论的时间, 让每一位学生都自觉加入到交流讨论中来,然后教师对各个小组的具体表现进行点评,同时提出指导性的意见。通过一系列的音乐评析活动,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获得了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展开交流,并且有希望得到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创造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环境。

(三)建立开阔的欣赏视野平台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将视野局限于狭隘的一隅,应充分认识到音乐欣赏的视野是开阔而无限的。因此,在选择音乐作品时,要做到传统与现代的时空性的兼容,以及东方与西方的地域性的兼顾,由此让学生能够遨游于浩瀚无垠的音乐海洋中,并在此过程中加深对不同时期以及不同地域的音乐知识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应考虑到多数大学生音乐根基浅薄,因此在欣赏教学中要注意层次性。比方说,在开展欣赏教学活动过程中,可先选择一些通俗的简单的音乐作品,而后循序渐进逐渐过渡至结构复杂、内容深邃的音乐作品,逐步加深学生的音乐欣赏层次,使其审美水平更为出色。

由于课程时间限制,教师在课堂教育之余,还应合理分配时间将音乐欣赏外延至实际情境中。比方说,教师可在课下时间带领学生去聆听鸟啼蛙鸣,去真真切切感受大自然的音乐,这未尝也不是一种对生命、对自然的体悟。总的来说,大学音乐欣赏教学的视野是无比开阔的,教师的任务之一便是要不断探究如何实现音乐与生活的共融。

参考文献:

[1]闫飞。基于对比分析法的大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改革浅析[J].大众文艺,2010,(05).

[2]刘瀛莹。大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意义与形式探究[J].成功(教育),2010,(21).

[3]权泉。浅谈大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15).

[4]孙景美。大学音乐欣赏教学方法与实践[J].魅力中国,2009,(33).

[5]敬悦吾。大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2,(07).

[6]周方跃。大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理性认识与审美评价[J].高等教育研究,2002,(14).

[7]余燕。体验式音乐欣赏教学在大学音乐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25).

音乐欣赏论文 篇7

只有打破这个音乐审美的误区,让我们的耳朵而不是思想首先面对音乐,让我们放下一切对音乐的成见,自由地倾听,充分地感受,我们才能领略音乐艺术的伟大。当用耳朵去领略音乐时,你就会发现古典音乐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它们那种无法言传的音乐自身的美,它们是如此的亲切、感人至深,它们是如此的丰富,如此的令人无限回味。这时你一定会同意,如果仅仅按某种唯一正确的解说来理解音乐,我们就终生不能欣赏这种音乐,那么我们失去的就太多了。

其次,要培养音乐欣赏的能力,最关键的是要多听、多接触、多欣赏音乐。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欣赏音乐也是这个道理,听得多了,自然慢慢地就会引发音乐鉴赏力。一般来说,音乐作品作为艺术,总是由音乐材料所构成的。其实,所谓听得懂音乐是一个相对的过程,是一个音乐作品与接受者之间信息网络传递的过程,最初可能只是一种比较蒙胧的感觉,如果再继续听下去,就能够逐渐感受到音乐的变化和特点,比如辨别节奏、节拍、乐律以及表达的感情。

多听还包括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多听各种各样的音乐,不断扩大自己的欣赏面。光听一种类型的音乐是不够的。趣味像灵敏度一样,在某种程度上是天生的,但也要通过后天的培养才能得到发展。对于各种没有欣赏过的音乐都要进行聆听,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对音乐的兴趣和受好,另一方面可能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作者的音乐作品的欣赏,来不断提高音乐欣赏水平。

要更好地欣赏理解音乐,学习有关的音乐理论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对于一些大型的音乐,如交响乐、协奏曲、歌剧等,或多或少都要对音乐的知识进行了解才可以进行全面欣赏。音乐的知识很广泛,对于非专业的欣赏者来说,只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就可以了,比如对音乐的节奏、曲式、织体等知识的了解。还有,对创作背景的了解,也是欣赏一部作品的前期准备工作之一。

欣赏能力的提高需要文化艺术修养和丰富的生活体验,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情感体验非常有助于欣赏者对音乐本质的体验和领会。走出音乐欣赏的误区,慢慢培养各方面的素养,具备音乐欣赏的能力,并在音乐视听实践中完善自己,才能真正“听懂”音乐。没有任何艺术的生活,就如同荒野一样;没有音乐的生活,绝不是幸福的生活。生活中有了音乐,生活内容才能丰富多彩,愿每个人都能喜欢音乐,都能“听懂”音乐。

音乐欣赏论文 篇8

[关键词]:高校 音乐教学 声乐欣赏 教学实践

现阶段,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音乐教学逐渐渗透到各大高校教学中来,成为一门重要的教学课程。众所周知,音乐是各大高校相继开设的一门特殊的艺术专业,而声乐欣赏作为音乐教学中一门特殊的课程,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提高音乐欣赏审美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当前各大高校的音乐声乐欣赏课程教学中存在众多的不足之处,影响了学生声乐欣赏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声乐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积累。本文主要分析了各大高校开展声乐欣赏课程的重要意义,指出了当前高校声乐欣赏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为各大高校提出了声乐欣赏课程教学的建议。

一、声乐欣赏课程开展的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声乐欣赏课程是音乐教学中一门重要的课程,是对音乐作品的深层次解读和欣赏。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解读,提高学生对声乐的欣赏和审美能力,增强音乐基本素养,洗涤学生的心灵世界,从而提高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下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声乐欣赏的重要意义。

(一)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内心涵养

声乐欣赏是对音乐作品的深层次解读和赏析,是学生主动的进行音乐欣赏的一种心理审美活动。众所周知,音乐欣赏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形式,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对人们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优秀的声乐作品,使学生在欣赏与分析的过程中,不仅领略到声乐的伟大艺术魅力,还能在无形之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和洗涤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到情感上的共鸣和升华。从而把感性的声乐欣赏感受上升到思想高度的理性认知,锻炼声乐欣赏的专业素养。

(二)增强声乐的专业演唱水平

声乐演唱是音乐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尤其是对专门学习声乐的学生来说。要想很好的掌握声乐的演唱技能,首先要熟悉和理解声乐作品的思想,要在声乐欣赏中对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和涵义,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只有在欣赏的过程中,把握好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并对故事的情节、人物性格特征等把握的惟妙惟肖,才能更好的演唱音乐作品。

(三)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

从深层次意义上来讲,声乐欣赏活动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音乐作品欣赏和思维再创造的过程。在作品欣赏的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很大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境界和想象力,有利于学生在掌握基本声乐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作品的再创造。

二、高校在声乐欣赏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都开设了声乐欣赏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课程,并增加了对音乐声乐知识的了解。但是由于非专门的声乐专业课程,学校在课程的设置上存在一些问题,使声乐教学的目标不明确。学校往往是以选修课的形式设置的,由于受长期传统教育的影响,学校对选修课程往往不重视,课程考核也相对简单。学校对选修声乐课程知识的教学目标,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因此,高校的声乐欣赏教学也只是徒留于形式。

(二)教学形式简单单一

音乐是一种艺术课程,声乐欣赏又是音乐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按照一般的规律来讲,声乐欣赏的教学课程,应该更加具有多样性和丰富多彩。但是在实际的声乐欣赏教学课程中,普通高校对声乐课程的设置,往往只有音乐歌曲欣赏或者演唱,对声乐知识不能系统的把握,更不能将声乐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的说唱巧妙的有机结合起来。由于教学形式的单一,不利于学生声乐知识的良好掌握。

三、对高校声乐欣赏教学的建议探析

(一)转变观念,重视声乐欣赏教学

各大高校要从现代教育观念的角度出发,要充分认识到声乐欣赏教学的重要性,认识到声乐欣赏对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和声乐艺术技能的重要作用,转变传统教育观念,重视声乐欣赏课程的开设。首先,各大高校要增加对声乐欣赏教学课程的资金投入,保障声乐欣赏课程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料齐全。其次,还要加强规范学校自身的教学管理,协调各课程之间的关系,促进学校各项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明确教学目标

众所周知,学校开设某种课程的目的,无非是增加学生对此门课程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从而补充学生各方面的知识,以便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各大高校在开设声乐欣赏课程的时候,也要制定相关的声乐欣赏教学目标,重视声乐欣赏课程的开设。从而完善声乐欣赏课程的考核、评估系统,对学生所学的声乐欣赏知识,进行定期的或不定期的检查,从而促使学生达到掌握声乐欣赏知识的目的。

(三)丰富声乐欣赏教学形式

由于声乐欣赏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学,多样性的艺术教学形式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还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生。因此在声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势必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对于多样性的教学形式,可以采取大家讨论、辩论式的教学方式;还可以采用声乐专业理论知识与声乐演唱实践相结合来学习;另外,还可以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音乐会中学习。

结语

综上所述,声乐欣赏课程作为高校音乐教学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对陶冶学生情操、洗涤心灵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在高校的进行声乐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完善教学目标,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促进声乐欣赏课程教学的有序展开。

参考文献:

[1]林修婷。高校音乐教学中声乐欣赏课的教学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8)

[2]张建强。关于在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中渗透多元音乐文化的思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9(04)

[3]盛辉。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改革之我见[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9(10)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