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管理论文(精选6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人美心善的小编飞白帮助大家分享的物流企业管理论文(精选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企业物流管理论文 篇1

供应链系统是从材料供应商到终端用户的整条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的关键业务流程和关系的一种集成,包括向最终客户提供商品、服务和信息的所有过程。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都是按照一定的关系联系到一起的,每一个企业在这个系统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供应链系统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供应链系统也具备如下特征:①整体功能。位于供应链节点上的任何企业,无论其担负何种重要职能,都只能发挥出自身的功能,无法实现供应链的整体功能,供应链的整体功能是由所有的企业密切合作,发挥出自己所具备的功能后,进行集成之后获得的结果。整体功能是供应链系统最突出的一项竞争能力,它能将所有企业的能力进行集成,然后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比起企业自己单兵作战,这种集成后的效果无疑放大了很多倍。②目的性强。供应链系统的目的就是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但是又不影响产品质量,甚至是以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服务速度作为重要目标,最终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③企业关系密切。在供应链中,各个企业主体是依靠紧密的供需关系联系到一起的,这就决定了各个企业主体之间必须开展紧密的合作,在共同的利益和目标追求下,这种密切合作的关系会越来越紧密,在供应链系统中,每个企业都能将自身的优势最大化。④适应性好。当前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企业需要不断适应变化的市场,终端用户对产品的服务要求越来越严格,尤其是产品和服务的时效性上,因此,企业需要及时捕捉并抓住这种市场上的变化,不断提高自身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2供应链企业物流管理的不足

当前,我国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较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明显的不足,这种不足不仅体现在管理水平上,也体现在管理技术上,很多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推广使用,但是在我国依然处于摸索阶段,可以说,我国企业的物流管理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这可能需要企业管理者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努力。

2.1传统物流理念的影响

当前,我国企业的物流模式仍然广泛采用传统的运作方式,企业物流管理水平仍然比较落后。仓储运输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仍然是我国企业主要采用的物流模式,采购、仓储和配送基本上依靠企业自身完成,不仅浪费了人力财力,而且效率也比较低下。这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化的专业分工,也影响了企业供应链物流管理的效率。没有体现出物流的重要性,这样必然导致企业物流水平不高,进而影响到顾客的满意度。

2.2优秀物流人才缺乏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人才对于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物流在企业全球化的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优秀的物流人才对于企业的发展同样重要。优秀的物流人才应该是复合型人才,不仅需要深入了解电子商务和进出口贸易的相关知识,而且还需要精通几门外语。但是,当前我国的物流教育体系还不健全,物流人才的培养也没有跟上时展的步伐,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

3加强供应链企业物流管理的方法

3.1重视物流管理

当前,我国企业应该加强对企业物流管理的重视程度,从企业发展的战略层面上去认识供应链物流管理,把做好供应链的物流管理当成企业的战略来抓。供应链的物流管理模式是提升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最有效手段,需要企业投入较多的财力物力进行探索,并且在未来较长的时间段里认真设计和规划。企业要做好企业供应链的竞争。因此,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当下最重要的是给予供应链物流管理足够的重视,和其他企业寻求积极的合作,形成物流战略联盟,避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企业形成物流战略联盟后,相比于一般的企业,其在组织上和市场上都具有更强的竞争力,能够充分发挥供应链物流管理的优势,从而在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性。

3.2更新物流管理理念

当代的物流服务以客户的需求作为核心理念,而传统物流服务的理念明显落后于时展的需求,需要吸收新的理念和内容,满足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要求。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工作:①创新物流的内容。向增值物流服务进行转变。②拓展服务功能。创新物流管理服务内容,一切以满足客户的实际需要为服务的宗旨。

4结语

当前,我国企业的供应链系统整体水平还不高,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但是供应链系统下的企业物流管理已经在发达国家得到了较好地应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因此,抓好供应链系统,是我国企业做强做大,实现发展的有效手段。

企业物流管理论文 篇2

摘要:用战略-机会成本决策模型和层次分析法(AHP),对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下进行物流自营或者外包决策提供定性和定量的方法。

1供应链管理下的物流外包

供应链管理的思想于80年代中期提出,其观点是在满足服务水平需要的同时,为了使得系统成本最小而采用的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和商店有效地结合成一体来生产商品,并把正确数量的商品在正确的时间配送到正确的地点的一套方法。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对供应链各个环节活动的协调,实现最佳业务绩效,从而增强整个公司的业务表现。在供应链管理的背景下,包括物流外包在内的业务外包应运而生。这是因为随着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原来纵向一体化的经营战略不仅未为企业带来预期的利润,而组织规模的扩大反而导致企业结构臃肿,反应迟缓,资源未能获得最高效率的应用,企业开始重新配置供应链,企业的组织方式正是在这种整体战略设计下,围绕核心能力展开的。要保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需要快速的研发能力、高质量高柔性的生产能力、完善发达的销售能力,全方位的物流能力,而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是有限的,不能面面俱到,外包使企业能集中有限资源,培育核心竞争力,创造竞争优势,这样,企业就突破了传统的“内部资源选择”战略。运用有限资源发挥自身最强的优势,以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各种社会服务部门之间的联合,增强企业竞争力。

2促使企业选择物流外包或自营的原因

欧洲目前使用外包物流的比例为76%,美国为58%,日本为80%,同时欧洲有24%、美国有33%的非外包物流用户已积极考虑使用外包物流。相比之下,我国的外包物流却门庭冷落。中国仓储协会2001年的一项调查显示,生产企业原材料物流中,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比例只有18%,而商业企业物流第三方承担的更少,仅占总比例的5.9%。根据美智(Mercer)管理顾问公司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2002年对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进行的调研显示,企业选择外包物流的原因,首先是为了降低物流成本(占访谈企业的33%),然后是为了强化核心业务(占27%),第三是为了改善与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与质量(占24%)。另一方面,不少企业选择物流自营的原因,首先因为自身已拥有一定的内部物流供应能力(占33%),其次是对目前的即L服务水平缺乏信心(占24%),再次是缺乏优秀的即L(占21%)。

3决策模型

在当前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中,有许多因素将左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右企业作出物流外包或者自营的决策。对此,可以应用不少模型来进行决策,本文提出一种方法是首先运用战略一机会成本决策模型进行定性分析,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得到最优决策。

3.1战略一机会成本决策模型

首先考虑企业物流系统的战略重要性,即识别物流子系统是否构成企业核心能力。识别标准如下:

3.1.1它是否是竞争差异化的有效来源?它是否使企业具有独特的竞争性质而难于为竞争对手模仿;

3.1.2它是否存在顾客可感知的价值,具有价值优越性?

3.1.3它是否覆盖了企业的多个部门或者产品?是否提供了潜在的进人市场的方法?

如果回答肯定则可断定物流子系统具有战略重要性。由于物流系统是多功能的集合,各项功能的重要性和相对运营能力还有差异,故需对物流各项功能进行分析。判断某项功能是否具有战略意义,关键是看它是否只被本企业掌握还是也被其他较多的第三方物流(TPL)企业掌握,如果几乎只有本企业具备该项能力,则该项功能具有战略意义,企业应该自营该项功能并发展它。否则的话,则可判定该项功能不具有战略意义,企业可以考虑外包。在对所有功能判断完后,应对可外包的物流功能进行整合,选择最优的物流运作方案。然后,看企业物流资源的机会成本有无竞争力,如果有竞争力就自营反之考虑外包。如果企业的物流系统是非战略系统,则在确定物流运作方案后,看企业是否具备自营能力,若企业具备自营能力,则看企业自营所需的机会成本是否具有竞争力,若具备的话就自营;否则外包仰L企业。具体选择哪种方式,根据成本决定。若企业不具备自营能力,则决定外包并根据成本选择TPL企业。

3.2层次分析模型

参考美国学者T.L.satty提出的层次分析法(AHP,Andyti。HierarehiealProcess),该方法在经济决策、城市规划、环境监测等领域进行多准则决策中已获得成功应用。本文借助AHP算法,对物流提供商(本文把企业自身和外包物流企业均看成物流提供商来进认评价)的质量、成本、技术、交货期等因素进行非量纲化评价指标模糊描述,并且使用AHP法作综合决策,从而建立物流提供商评价指标体系和多级层次分析模型。

3.2.1层次评价指标体系模型的建立

评价指标具有评价标准和控制标准的双重功能。本文采用如图2所示的递阶层次结构和全面评价指标集(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专家组的评价确定决策评价指标集)。该层次分析结构将考核物流提供商的n个因素,并将其按属性分成若干组,形成条理化目标层、子目标层和因素层

3.2.2AHP法定量分析步骤企业的物流决策的过程可以分成以下几个主要的步骤:

3.2.2.1由专家组成评审小组,确定影响决策因素,建立层次评价指标体系;

3.2.2.2确定几个备选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和本企业作比较;

3.2.2.3由各位专家对各个因素进行评比,确定其各级的判断矩阵;

3.2.2.4使用方根归一法,计算出单级相对重要性的权重向量;

3.2.2.5通过一致性检验,调整判断矩阵;

3.2.2.6由专家对企业和几个外部物流企业水平进行评价,根据权重,并运用加权平均确定各级的分值,最终确定决策的分值。

3.3AHP决策分析的实例

假设某企业正在进行物流外包还是自营的决策,该决策的评价指标若干,可供选择的物流服务供应商是本企业和物流企业A。

3.3.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可以通过专家组讨论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根据一般选择依据来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3.3.2层次单排序(A一Bi判断矩阵见表1,B1一c判断矩阵见表2,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其他BZ一C,B3一C,B4一C同表2方法,分别通过一致性检验)

3.3.4最终决策层判断矩阵,Ci一D判断矩阵(见表4一表6,其余C4一CIO一D的判断矩阵同理可得,分别通过一致性检验)

得分如下:DI二0.2386DZ二0.761433.5结论根据AHP法的最终得分,可以作出决策采用物流外包。当然,如果有多个物流企业可供选择,则各企业有不同的Ci一D的判断矩阵,采用此法进行多次计算,然后比较,最终作出是自营还是外包;若外包,则该选哪个物流企业,扒而得到科学合理的决策。

4结论

本文结合战略一机会成本决策模型和层次分析法(AHP,AnalvticHierarchicalProcess),对供应链管理背景下企业物流自营或者外包决策提供定性和定量的方法。使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下进行的物流模式决策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MohammedAbdurRazzaque.Outsoureing。flogistiesfunerions:alireraturesurveyJ.InternationaljournalofPhysieal,1998,Vol.28:89一107.

2p.Hu:。phreys,R.Melvor,puter,&Indus-trialEnglneering,2002,42:567一585.

3Davidsimehilevi,philipKanminsky,EdirhSimehilevi.DesigningandmanagingthesupplyehainM.China,Shang-hai: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

企业物流管理论文 篇3

1.企业内涵。

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企业的内涵。企业文化对于物流企业管理的顺利实施,企业内部机制的正常运行及其落实的情况有着直接的关系。具体来说物流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道德标准、价值观念等,强化企业文化的建设及发展,且内部人员的价值观等会逐步趋于一致,企业的内部凝聚力会大幅度提升,企业员工对于企业的认同感更加强烈,会产生一定的满足感及归属感,能够积极配合企业的管理活动,自觉的制定各项企业管理制度,约束自我的行为,有效的促进了物流企业的管理,提升管理水平。现在物流企业进行重要决策,指定战略性的发展方案等较为重大的事务,或者是制定规章制度,实现发展目标等过程中,均有着十分显著的促进作用。

2.企业的精神面貌。

物流企业的的企业文化是建立良好企业形象的基本条件之一。现代物流企业的文化渗透至其企业的各个方面及每个生产环节,包括领导人员的水平、基层员工的素质、生产质量控制、设备管理、产品开发、环境建设、服务质量等,直接体现出了企业的形象及精神面貌。而企业的良好形象是一种软性的财富,存在着巨大的隐形价值。根据现代管理理论的观点,企业的精神直接体现出了企业人员集体的目标,也代表了物流企业的经营理念及发展方向,表现出物流企业的发展潜力及未来的趋势。物流企业中的各类人员均会自觉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将自身的智慧才能也充分的表现出来,促进企业更顺利更快的实现其发展目标,企业的综合实力得以提高,并保持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3.企业人员共同价值观。

物流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现代物流企业管理的状况、达到的效果均与良好企业文化的建设有着直接的关系。企业文化属于无形的管理方式,其是与硬性的规章制度性质完全不同的管理方法,其的作用点是非理性、非计划的情感要素,达到控制及调动人员行为的积极性及工作热情,使之能够将自身的创新能力、自主创造性积极的发挥出来,最终实现该价值观。

二、物流企业的文化与其管理的关系

物流企业文化是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物流企业达到其经营绩效,需要企业文化作为推动力,另一方面,物流企业经营绩效状况也会限制企业文化的建设情况及最终的效果,二者互相促进,互相影响,也互相限制。物流企业文化与管理的关系极为密切,可以利用企业文化从各个方面促进企业经营绩效及管理的水平,具体情况如下:

1.优质管理。

先进、优秀的物流企业文化集中表现出优质、先进的管理,而管理又包含了较为丰富的内涵。包括物流企业中完善的管理制度、领导人员具备科学的管理理念、较高的管理水平、基层人员正确合理的行为逻辑等,上述各项因素均能够使得企业的运行更加顺畅、各个部门的联系更加实时化,效率更高,且从各个环节上都减少了企业的成本支出,有效的保障了企业的经营效益,不断强化其核心竞争力。

2.目标共识。

物流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集中表现出了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念,形成强烈的目标公式,使得企业的各个阶层的人员,包括高层领导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及基层员工等,在一致的经营理念及目标下,以企业的科学管理制度及思想为指导,将注意力集中于同一目标,为一致的目标共同努力,形成强大的发展动力,使得目标的实现更加具有代表性,各个阶层的力量均体现在了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优化物流企业的价值,提升其价值空间。

3.构建良好的经营环境。

具备优秀物流企业文化的物流企业,其经营与管理的过程中会表现出较高的经营道德及伦理意识,该类品质正是现代企业所缺失的。公众对于丧失了经营道德的企业认同度不高,对信任度有限,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则会受到较大的限制,而对于具有良好企业文化的物流企业的认同度更高,对其的信任感更强,从而逐步构建出良好的经营环境,企业的社会资源也会越来越广阔,人脉资源等的范围更加广阔,有效的减少了企业外部交往的成本,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且也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结语

企业物流管理论文 篇4

当今企业的物流管理包含在各个供应链的管理当中,而供应链的管理范围也已经包括了外包和其他渠道伙伴关系的管理等多方面的的管理范畴,因此,许多企业在供应链一体化的物流管理水平下提高了企业的办事效率与管理水平,而这些方面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市场反映性。作为企业来说应该要对市场的需求变化有一个快速的反应,以便更快的做出相应的对策,这就要求企业在供应链的上下环节根据市场需求,来制定相应的生产、采购以及各环节的配送都能有一个非常顺畅的条件,从而加快物流的流通速度,对市场需求做出更加快速的反应,这就要求在在物流配送的过程中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使整个物流管理水平更加高效同时也更加标准,从而提高整个物流管理水平。2.信息技术性。传统的企业物流管理由于信息普及还不是那么广泛,加之企业对于物流管理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使得对数据的处理还比较落后,容易造成数据上的误差,与企业内部之间的信息交流不能及时反馈,这就造成了物流水平比较低下。而如果运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则能很好的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使得企业在供应链的链接上更加迅速准确,与企业内部之间的交流也更加高效,大大降低供应链的运营成本,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3.物流服务性。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供应链的一体化进程,而现代企业通常是利用物流职能当中的外包形式来达到整合利用资源,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从而提高整个的物流服务水平。物流服务商的形成,在整个物流供应链当中充当着一个协调者的角色,提高整个物流管理水平,减少与客户之间的矛盾,提高物流服务的质量,使物流服务水平更加多样,满足不同群里之间的需求。

二、供应链一体化下企业物流管理的有效对策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物流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给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加快供应链一体化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的方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树立正确的物流服务供应链一体化意识。供应链要想更好的发展首先应树立物流服务供应链一体化意识同时还应该加快各信息之间的共享,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拓展范围,在管理上企业应根据自身经济发展实际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市场服务的变化,从而与供应链形成一种战略伙伴关系,更好的为企业发展服务。因此,加快建设行之有效的供应链一体化物流管理就显得十分的紧迫,企业在选择供应商的时候首先应看他是否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产品的质量是否达到标准等等这些方面都是企业需要考虑的地方,从而与之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减少供应商数量的同时提高产品的质量,优化供应商的管理。2.完善供应链一体化中企业的物流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供应链一体化中的物流体系,首先要对整个供应链当中的物流体系进行整合,以往的往往是追求以利润为主,分工较为分散整个物流管理体系分工不明确,造成资源浪费,而通过完善供应链一体化的物流管理模式则可以简化很多不必要的程序,使得整个物流的工作效率加快。其次,应重视维护客户关系管理,在企业加快供应链一体化的过程中维护客户关系的管理越来越重要,管理上不再是被动的与客户进行沟通而是更加主动的开发那些潜在客户了解他们的需求,所以,加快完善规范的客户管理体系网络,了解客户需求来指导整个物流体系的工作,从而满足不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3.建立企业供应链一体化的库存管理模式。在企业加快建立供应链一体化的进程中建立联合库存模式也是非常需要的,以往的库存管理往往是多个库存中心,而这种分散的库存中心容易分散企业的资源,同时也不利于企业管理,而如果建立一个以企业为核心的库存管理模式则能为企业节省很多的存储成本,双方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承担存在的风险。建立联合库存是一种全新的库存管理模式,供应商可以随时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生产计划,从而集中更多的资金来提高市场竞争力。4.提高物理管理的服务质量与技术含量。提高物流的服务质量也是供应链一体化中所需要提高的地方,只有服务质量提高了才能构建一个更加高效和谐的供应链一体化体系,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提高供应链一体化中物流管理的技术含量,现代任何一项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物流管理也同样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供应链一体化本身也是需要在技术的支持下才能形成,物流管理只有不断提高技术含量,才能更好的适应供应链一体化的需求,才能在市场上保持足够的竞争力,提高物流市场的流通速率。

三、结语

供应链一体化是企业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趋势,物流管理是与现代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企业应与各个企业以及市场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了解市场需求,从而加快供应链一体化的发展,物流管理在供应链一体化下取得长足的发展,同时也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物流管理论文 篇5

从上面民航特色物流管理类专业开设危险品运输课程情况可知,本课程的定位有的学校是必修课,有的作为选修课。因为它是一门以物流管理、民航货物运输管理等专业知识为基础,具有航空专业特色的课程;它以航空危险品运输安全为目的,对空运危险品的收运程序,各种危险品运输文件的填制、航空危险品运输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进行规划管理;本课程深入系统讲授危险品的基础知识和航空危险品安全运输管理方法。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熟悉航空危险品运输的安全管理与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掌握危险品基本专业技术知识、航空危险品运输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为学生今后从事航空危险品运输奠定一定理论和实践基础。基于这门课的以上重要地位及作用,并根据课程的设置目的和学科基础,结合民航物流类专业的实际,将本门课程定位为民航特色物流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更合适。

二、教学设计教学方法

1.航空危险品运输涉及航空运输方式的众多内容和环节,具体教学内容在国内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能满足教学内容要求的教材很少。同时,国际航协出版的《危险品运输规则》即DGR每年更新一次,因此航空危险品运输这门课程要想始终站在理论及实践的最前沿,单靠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教材永远没有更新那么快和频繁。因此必须是教材和当年有效的《危险品运输规则》有机结合,才能保证这门课程教学始终立足于理论和实践的最前沿。从设置航空危险品运输课程的初衷出发,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应分为三个模块:理论、操作和实践。其中理论模块是基础,操作模块是在一定理论基础上的实际操作,实践模块是理论和操作相结合的实践。其中的实验,学校如果有实验条件可开诸如:易燃液体的闪点测试、易燃粘稠液体的粘度测试这样学生可操作实验。如无此条件,可结合自身特点做成实训。根据课程教学需要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可以考虑本门课程的教学时数为36~44,可适当增加实训课时。本课程作为民航特色物流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有较强理论性和非常强的实践性,在教学方法上,宜采用课堂讲授理论的讲授教学法、课后自学完成作业的指导自学法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讨论教学法,中间穿插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的教学形式,同时在教学中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一是增加案例教学比重。本课程涉及较多的法规、标准条文,学生学习过程中难免觉得枯燥。

2.教师应尽量联系法规产生的背景、目的和作用,采用案例教学形式,血肉丰满、活灵活现的案例会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法规的由来及其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认识。因此案例收集和设计尤为重要,这需要老师平时下大力气才行。二是化理论为实际。本课程涉及较多的化学知识,教师应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特别是结合物流管理专业毕业后工作岗位中可能遇到的危险品,注重化学反应的理论与现象比较,让学生从案例中总结掌握各类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对其危险特性和事故特征有明确的认识,了解如何预防危险事故的发生,掌握发生事故后的应急处理处置方法。同时要注意学生的化学基础不同(文理科)因材施教。三是注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精心挑选合适内容,提供相应资料及网站资源,采用指导自学法,课上教师只给出自学提纲,不作过多详细讲解,课后学生自学并完成相应作业,老师课上再进行讲评,这样能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学生是主角。采用讨论教学法时,教师应认真设计、组织好课堂讨论,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是配角,学生才是主角,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气氛,开拓思路,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危险品运输课程的参与度,教师不要马上评判学生的观点或方案,让其充分阐述,同时加以适当引导,使其意识到问题所在,让其自己主动修改方案和纠正不正确观点,最后教师再加以总结。

三、结语

物流管理论文 篇6

关键词:物流成本物流成本管理对策措施

随着现代物流的迅速发展,物流管理日益渗透到企业各项管理之中。物流成本管理是生产企业物流管理的核心部分。企业通过对物流成本的有效把握,利用物流要素之间的效益背反关系,科学、合理地组织物流活动,加强对物流活动过程中费用支出的有效控制,降低物流活动中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生产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现状

生产企业物流成本是指企业在进行供应、生产、销售、回收等过程中所发生的运输、包装、保管、输送、回收方面的成本。与流通企业相比,生产企业的物流成本大都体现在所生产的产品成本之中,具有与产品成本的不可分割性。

西方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管理研发经历了了解物流成本实际状况、物流成本核算、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收益评估、物流盈亏分析五个阶段。在生产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实践中,达到物流成本管理第四阶段水平的企业不多,多数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水平还都处于第三阶段。

在我国,生产企业对物流成本的构成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并确认了最需要展开的功能成本分析和动态的成本计算能力。但是由于我国工业化总体水平较低,许多会计核算方法成为解决物流成本问题的障碍,对物流过程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仍然存在着困难,严重影响了工业企业物流合理化及管理水平的提高。货物卸货、搬运、暂存、包装、资讯、准时配送等方面失控,企业物流专业化技术水平不高,物流不合理,物流运作能力低下。

物流管理水平的低下决定了物流成本管理水平较低,组织间交易成本高,物流成本水平居高不下。从物流成本管理经历的五个阶段看,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大多还处于了解物流成本的实际状况,即对物流活动的重要性提高了认识的第一阶段,只有少部分企业达到了物流成本核算,即了解并解决物流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的第二阶段(但核算水平很低、了解和解决问题的层次也不深),物流部门落后于生产部门,物流成本管理远远落后于生产管理。

生产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主要问题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关系到企业成本竞争优势的建立。在我国绝大多数生产企业管理实践中,物流成本衡量的计算体系尚未确立,能明确本企业物流成本在销售额中所占比例的企业少之又少,报表上所反映出来的物流成本仅是向企业外部支付的物流费用,只不过是物流成本的“冰山一角”,因而无法真正了解物流的全部费用,实现物流成本削减也变得十分困难。

(一)现行财会制度和核算方法不利于物流成本管理

日本早稻田大学西泽修教授在研究物流成本时指出,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不适合现代物流的费用管理,不能掌握物流费用的实际情况,导致人们对物流费用的了解甚少,存在很大的虚假性。目前,我国企业现有的会计核算制度主要是按照劳动力和产品来分摊企业成本的,企业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中没有单独的科目来核算物流成本,企业的“损益表”中没有物流成本的直接记录,因而较难对企业发生的各种物流费用做出准确的计算与分析,无法完整统计物流成本,使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无从下手。

(二)物流量规模小制约物流成本的降低

我国第三方物流还处于发展初期,第三方物流市场还相当分散,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小,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重基础设施建设,轻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缺乏标准化的运作程序,无法提供整体解决方案,难以大幅度降低物流成本。没有物流业务外包的生产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物流量小,达不到规模经济,并且物流设施和技术落后,在仓储、运输、配送各个环节仍然以手工作业为主,使企业物流成本管理难以开展,物流成本较高。

(三)物流成本横向比较困难

各企业通常是分别对物流成本进行计算和控制的,即各企业是根据各自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来把握物流成本,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各企业间无法在物流成本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也无法得出确切的行业平均物流成本值,难以建立物流成本比较优势。

提升生产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水平的思路

物流成本管理是企业物流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物流成本的有效管理,能推动企业物流的合理化进程,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物流成本的控制,企业应当从思想观念上和管理体制上加以转变,研究制定可行的程序和方法,坚持运用系统化的方法综合考虑以得出合理的方案,最终追求总成本的最小化。

在物流成本的控制过程中运用系统理论和系统方法,将与物流相互联系的各项业务环节组合成统一的整体,并将计算机运用到企业物流成本的综合控制中,从系统整体出发,互相协调,为客户、本企业内各部门提供最佳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一)优化物流流程

企业降低物流成本应从优化物流流程,改善物流管理入手,从企业组织上保证物流管理的有效进行。设置专门的物流管理的部门,实现物流管理的专门化;树立现代物流理念,重新审视企业的物流系统和物流运作方式,吸收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法,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寻找改善物流管理方法,有效管理企业物流成本。

(二)完善物流途径

传统的狭义的物资成本概念仅限于物资本身的购进价款,物资的质量成本及拖期交货成本对企业成本的影响往往没有得到计算、考核和控制。在物流成本构成中,仓储成本比重仅次于运输成本,因此企业应注重仓储成本的管理,采用JIT(JustInTime)方法,完善物流途径,缩短物流运程,减少库存量和周转环节,合理库存,提高保管效率,这是降低物流成本最重要的方法。企业在保证物资质量和交货时间的前提条件下,可以免去为防止残次品和不按期到货而多储备物资,节省流动资金的占用,降低物资存储费用。

(三)再造业务流程

为适应当前的竞争态势,生产企业物流管理部门必须进行以市场、客户为导向的流程再造,变职能管理为流程管理,通过流程再造,建立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客户、以客户评判作为服务考核结果、体现运作效率和效果的流程,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与流程再造相配套的还包括将原有的基于职能部门的绩效评价指标过渡到基于业务流程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修改后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该能恰当地反映企业整体运营状况以及流程各节点部门之间的运营关系,从而促进整个物流上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价值流、工作流高效流动,实现整个物流畅通无阻的高效运行。

(四)恰当选择物流模式

从产权角度看,物流模式大致可以分为自营物流、物流联盟和第三方物流。在物流实践中,企业应该以物流成本最小化为最终目标,从企业的资金实力、管理能力、物流在企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以及物流市场的交易成本四个方面进行综合权衡,选择物流模式。

物流外包作为一个提高物资流通速度、节省仓储费用和减少在途资金积压的有效手段,确实能够给供需双方带来较多的收益,企业选择第三方承担物流服务的情况将会更加普遍。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理想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实行物流外包或局部外包,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方法之一。如果物流对企业发展非常重要,企业的物流管理协同成本小于委托第三方物流的交易成本则应该选择自营物流。

(五)系统管理物流成本

追求物流总成本的最小化,对于企业构筑和优化物流系统,寻找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间和途径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随着物流管理意识的增强和来自降低成本的压力,不少企业开始把降低成本的眼光转向物流领域。

然而,在实践中发现,不少企业对降低物流成本的努力只是停留在某一项功能活动上,而忽视了对物流活动的整合。由于各种物流活动之间存在着效益背反,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必须研究总体效益,以成本为核心,用系统论观点,按照总成本最低的要求,调整各个分系统之间的矛盾,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从而达到物流总成本最小化,实现企业的最佳效益。

(六)加强物流成本的核算

物流成本核算的基础是物流成本的计算,物流成本计算的难点在于缺乏充分反映物流成本的数据,物流成本数据很难从财务会计的数据中剥离出来。因此,要准确计算物流成本,首先要做好基础数据的整理工作。

(七)实施“全程供应链”管理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控制物流成本不单单是追求本企业物流的效率化,而应该考虑从产品制成到最终客户整个供应链过程的物流成本效率化。为了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企业管理应从过去关注企业“内部供应链”的管理转向关注从客户到供应商的“全程供应链”管理。生产企业对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全过程实施一体化管理,企业与供应商和顾客发展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比较完善的供应链,尽量减少“中间层次”,直接将货物送达最终顾客,减少开支,并能更有效地管理资源,无需承担仓储及存货管理的成本。

(八)构筑现代物流信息网络系统

局部物流效率优化无法保证企业在竞争中取得成本上的优势,为此,企业必须借助于现代化信息系统的构建,把物流系统内部各功能要素和外部的战略伙伴有效地联系起来,形成物流快速反应系统。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将企业定购的意向、数量、价格等信息在网络上进行传输,从而使生产、流通全过程的企业或部门分享由此带来的利益,充分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需求,进而调整不同企业间的经营计划和行为,从整体上降低物流成本。

参考文献:

1.鲍尔索克斯。物流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2.王之泰。现代物流学[M].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

3.丁俊发。中国物流[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

4.王键。现代物流网络系统的构建[M].科学出版社,2005

5.现代物流管理课题组。物流成本管理[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