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工程技术论文(最新8篇)

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本页是爱岗的小编给家人们找到的8篇铁道工程技术的相关文章

铁道工程技术论文 篇1

[关键词]实践教学 核心 实训基地 校企合作 双课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117-02

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是职业教育内涵的核心,可以说,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决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土木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是目前土木类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建立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就无法进行具有实际意义的专业实践教学,更谈不上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

我校2000年与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联办五年制铁道工程(地下工程)技术专业;为整合教育资源,促进社会紧缺人才的培养, 2002年设立石家庄铁道学院职业技术分院齐齐哈尔校区,开设铁道工程技术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等专业,2005年增设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从此,我校走上了交通职业的发展之路。从2002级学生入校时起,我们就开始探索建立职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问题,跟踪土木类专业技术的发展,开展实践教学,在完成理论教学的同时,努力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包括教学实践(含实验、现场教学)、课程设计(专项实践)、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集中实践)等内容。 就土木类专业而言,树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的观念,确立实践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并组织和鼓励师生参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从而建立起以教学实践为基础,学期专项实践为补充,实习集中实践为重点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完整体系。具体方案如下:

“三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架构是以教学计划为依据,从实践教学的时间上考虑的,主要体现“全过程实践”的原则,是指将实践教学贯穿到整个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期间参加实践的时间不断线。以“密切联系实际”为原则,安排教学实践。

二、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对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时间进行分解,在“三年不断线”的框架下,安排好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保证实践教学时间,确保实践教学质量。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在第一学年的专业基础课教学活动中,按照理论教学与课程实践1∶1的要求安排实践教学(如:建筑材料、工程测量、工程制图),培养学生专项实践能力。

在第二、三学年的专业课教学活动中,在保证完成教学计划的同时,适时增加和调整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在第三学年现场实践环节,提出“结合实际自主选题,根据现场实践内容拟定题目,努力提高现场实践质量”的要求,由学生根据本专业的综合培养目标和教育要求,结合岗位选题。对指导教师的资格严格把关,要求指导老师对选题、论文撰写、毕业答辩等各个环节都要认真审阅、指导和签署意见。学生结合顶岗实习开展实践教学,是其实现自身价值、达到适应岗位的需要。由于所选课题切合实际,既深化和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又可以使学生为今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建设

(一)提高认识,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1.确立实践教学在职业教育的核心地位

“职业教育要培养二十一世纪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要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就应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2003年起,我们首先在铁道工程技术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两个专业进行试点,削减理论教学学时,并对理论课进行整合,加大实践课的学时。当然,各专业普遍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必须有足够实验实训基地才能满足教学要求,面对这样的形势,我校逐渐认识到建立实验实训基地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决心加大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并达到职业院校的教学计划中对实践课时的要求。

2.加大实验实训设施的投资力度,突出职业特色,强化实验实训手段。

职业教育由于其自身的特点,要求有较大的资金投入,为了走好职业教育之路,学校加大了对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投资力度。几年来,学校每年投入资金数百万元进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1)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完善职业教学手段。

职业教育应以技能训练为主,因为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看,交通工程既需要一批理论研究、工程设计人才,更需要一大批将设计图纸转变成产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而这正是我们培养人才所要达到的目标。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同时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原有的一些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批新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并对各专业实验室进行了整合。我校现有校内测量实训基地两处:水平角观测基地、全站仪观测基地;校外实习基地三处:牙克石实习基地、碾子山实习基地、市郊实习基地。在此基础上学校投入专项资金建立了“计算机软件开发实训基地”、“铁道工程信号实训基地”、“土木工程实训基地”。我校土木类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及实训岗位详见表1。

(2)突出测量、CAD绘图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交通工程的飞速发展,测量、CAD绘图的广泛应用,我们非常重视发挥测量、CAD绘图在各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作用。测量、CAD绘图训练课针对学生的兴趣,上课时多利用仪器、模型,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通过学习兴趣小组的动手实践,让同学们体验“专业成就感”。重视技能课,对于基本技能如测量、专业识图、绘图等定期举行技能大赛。这些都使学生可以具有岗位竞争力,对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强化动手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样,学生上岗后很快就能适应工作需要。

同时,我们注意在实践教学中开发教学课件及自制施工录像,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趣味性,还可以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我们配合认识实习购买了“土木工程概论”课件,同时,结合桥梁工程和铁路轨道课,自制了“铁路预应力后张梁预制” 和“线路维修”施工录像,不仅节约实践教学的成本,又很好地达到了实训的目的。

另外,我们更重视发挥实物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现已建成工务实训基地、桥梁实训基地、涵洞实训基地、道路实训基地,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由于社会岗位发展变化很快,校内的实习实训条件不可能完全满足实践教学要求,而且也不可能搞大而全。让学生到生产岗位进行实训、比模拟岗位更加具有真实性,可以使学生更快适应生产一线的要求,更加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也可以补充学校实训条件的不足和缺陷。为此学校建立了几十个校外实训基地。

(二)积极探索,建立实践教学体系。

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我校已形成了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五双教学模式”即:理论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的“双纲”并举;理论教学课堂和实践教学课堂并行的“双课堂”制;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学教师结合或两者兼能及专兼教师结合的“双师”施教;学生实行“毕业证”加“岗位资格证” 的“双证”齐发;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并重的“双轨”同步。

1.制订实践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大纲

我们在制定理论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同时,制订了各种实验、实习、实训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学生按照大纲的要求完成包括实习、实验、实训在内的实践教学环节,并完成相应的报告,单列成绩的实验课(实践课)要进行单独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实验(实践)技能、实验(实践)报告质量,重点考核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成绩记入学生成绩册。这些成绩将会影响到学生的升留级以及毕业。

2.实行双课堂教学方式

我们在校内设有实习基地,在实习和技能培训期间随时可以进行理论教学,这样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可以交替进行,以便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3.加强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

能否培养出具有实践技能的高技能人才,与是否能建立和形成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紧密相关。一方面我校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采取了引进和转培的形式加强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学校鼓励一些文化基础课教师选修第二专业和培训一项技能,还鼓励专业教师到现场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取得相应资格的技能培训教师证。在政策的鼓励下,学校大多数专业教师都获得“双师证”,他们多数都能兼任两门以上课程。另一方面,我们对新引进的青年教师进行实践教学方面的培训,如派到现场进行培训。此外为了弥补实践教师不足问题,学校还积极引进和外聘部分现场经验丰富的高级技术人才,建立了外聘教师人才库,充实实践教师队伍,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实行“双证书”制度

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资格制度相适应,积极推行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两种证书制度。通过学校学业考试和有关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两个方面的考核,促进职业能力的提高。我校是黑龙江省测量职业技能鉴定站,除负责本校的学生技能考核外,还承担着全市七区九县中职对口升高职的测量技能考核任务。我们从2006年开始在铁道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进行试点,拟合作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站,可以进行测量工、绘图员、桥隧工、线路工等中、高级工的职业资格培训和考核。学生实行“毕业证”加“岗位资格证”的“双证书”制度。

四、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经过十几年的探索,我校实践教学体系正逐渐形成,为培养土木类专业人才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其成效从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充分体现出来,我们的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每年就业率高达95%以上,我们学校的学生就业观念切合实际,愿意到现场一线工作,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正是由于我们的学生就业率高,所以近几年,我校土木类专业的学生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重视集中实践环节,轻视课程实验的现象,平时教学与现场实际仍有脱节现象,专业课时略显不足,部分实践性教学环节比较薄弱,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质量。由于学生自主选题,相应地增加了管理难度,对指导教师及学校的教学支持服务系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总结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经验,我们有如下思考:

1.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教育界对于职业教育的特色基本形成了共识,其中最重要的特色就是它的实践教学。可以说,没有实践教学体系就不能称其为职业教育,也就没有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立足之地。

首先,我们的学生仅仅知道一些理论知识而没有实践技能,在实际工作中是毫无用处的,也是毫无岗位竞争力的,因此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职业教育中是十分重要的。其次,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还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消化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我们的铁道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由于掌握了测量技术和CAD技术,就业时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几年来,我校的土木类专业毕业生已在工程局及路局享有良好的声誉。

2.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社会需要大量交通技术型人才(实用型,技术应用型),这些人才正是职业教育所要培养的,那么,如果作为职业学校没有一套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就培养不出合格的社会经济建设需要的人才。我们通过对工程部门的调查,现场缺乏大量一线的能解决现场问题的技术型人才,可以讲,这类人才已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在建设实践教学体系时,碰到的问题就是经费问题,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实践教学,建立一些校外实习基地,实现资源共享。这样可以较少的投入取得较好的效果。

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是职业教育内涵的核心,我们对以上问题的思考,不仅是为了解决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使我们进一步加强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职业教育向纵深发展。加强实践教育,也绝不是否定理论教育的重要性,而是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发扬成绩,弥补不足,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创新人才。

基金项目:

铁道工程技术论文范文 篇2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应用型本科 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宋奇吼(1972- ),男,江西萍乡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道供电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江苏 南京 210031)李学武(1972- ),男,河南焦作人,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河南 郑州 450052)

[课题项目]本文系交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11年全国交通职业教育科研立项项目“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1B31,项目主持人:宋奇吼)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2-0026-03

为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以及教育部召开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国家专项规划编制座谈会”精神,依据江苏省教育厅《关于组织申报2012年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的通知》(苏教高[2012]5号),按照 “提升高职学校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模式”的要求,苏州大学与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两校选择“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作为试点改革项目,采取“3+2”分段培养模式联合进行应用型本科层次高端技能人才培养的探讨与实践。

苏州大学与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基于两校战略合作的基础,充分利用行业优势、高职院校实训资源优势、应用型本科的学科优势,取长补短,实施人才培养全程合作,为贯通高职教育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进行了有效探索。为适应江苏经济转型与升级,满足社会对本科层次应用型高端技能人才的需求,两校拟探索培养专业基础扎实、专业技能突出、综合素质优良、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本科层次应用型高端技能人才,以期为推动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高职本科分段培养的社会行业背景

1.轨道交通供电产业急需本科层次的应用型高端技能人才。我国正在从“制造业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变,迫切需要大量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我国高职教育虽然在发展规模、内涵建设和教学质量等方面有较大的提升,但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不足,与社会和经济发展对高端技能人才的需求仍有较大的差距。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进入历史最快发展时期,江苏省各城市地铁建设如火如荼,南京地铁更是跃居国内城市地铁行业前列。江苏省地处长三角,城市轨道交通发达,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已成为江苏省十大支柱产业之一。随着青奥会的临近,南京地铁建设也进入了高峰期。与此同时,中国铁路行业步入了黄金发展期,路网建设全面铺开,时速350千米动车组等世界一流的高速铁路技术装备大量使用,我国高铁技术水平和建设规模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长三角地区从2006年7月京沪线电气化改造开通以来,先后建成开通了京沪高铁、沪宁城际、合宁城际、京沪线等重要电气化干线,电气化营业里程为892.3千米。电力牵引具有非常明显的技术经济综合优势,牵引动力电气化已成为铁路技术改革的方向,是实现铁路现代化的重要步骤。

随着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供电技术也同步发展,大量新设备、新工艺、新方法广泛使用,高端技术装备水平与现有人员较低素质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现场企业急需基础厚实、技能精湛的高端技能人才。目前在全国范围尤其是长三角地区,轨道交通供电产业的应用型高端技能人才不管在数量还是质量上均处于奇缺状态,人才招聘的普遍做法是相互高薪挖人,人才匮乏已经影响到轨道交通企业的正常安全运行。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项目能够很好地满足目前企业对应用型高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

2.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的特点。第一,具有本科层次培养的特点。强调学科体系的完整,提倡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目标,其优势是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较强;缺点是学生的专业技能尤其是动手能力存在一定的欠缺。本科层次的学生毕业后一般从事管理工作,实际动手能力很难得到有效培养。

第二,具有专科层次培养的特点。以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来构建课程体系,课程设置针对性较强,着重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其优势是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较强,能够实现毕业即可上岗的培养目标;缺点是学生知识面较窄,理论知识较为薄弱,岗位迁移能力弱。

第三,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的特点。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本科层次应用型高端技能人才,根据培养目标统筹制定对口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课程衔接贯通的教学体系,针对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特点,采用“3+2”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满足岗位所要求的分析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在“3+2”培养模式中,专科阶段重在培养学生检修维护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本科阶段重在培养学生在设计、工程技术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由此构成本专科分段培养中,理论与技能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专科阶段的三年学习,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前两年半时间主要通过校内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原理、结构和检修维护方面的知识;后半年时间安排学生在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并结合实际完成毕业论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工作适应能力,结合现场实际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本科阶段两年的学习,以理论提升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设计和管理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通过一年半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能力,最后半年安排学生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此阶段要求学生在完成顶岗实习和专科段毕业论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本专业技术领域的分析设计能力和较强的工程意识,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决策能力,能够在轨道交通供电运营、勘测设计、施工、咨询、监理等企业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

3.现有基础和特色。采取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高端技能人才,能有效整合江苏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高职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各自的优势,培养高层次的职业技术人才,有利于职业教育的科学、健康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苏州大学与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采取“3+2”分段模式,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电气化铁道技术)”高端技能人才,既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二、高职本科分段培养目标

针对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特点,充分利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改革成果,依托既有的深度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根据培养目标统筹制定对口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课程衔接贯通的教学体系,探索“3+2”本专科分段培养的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建成在国内具有示范效应的高职本科专业,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高职本科分段培养措施

1.构建本专科贯通的课程体系。本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充分利用了行业优势、高职院校实训资源优势、应用型本科学的科优势培养的特点,将高职教育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衔接起来。以“厚基础、重实践”为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设置针对轨道交通供电企业的岗位群分析,根据企业现场的岗位群实际工作过程归纳出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提炼学习情境,设置专业学习课程,借助本科院校完整的学科体系和深厚的师资力量,合理安排课程体系。

第一,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为避免教学资源的重叠和浪费,对于专科阶段和本科阶段均需开设的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可在专科阶段开设并达到本科阶段的培养深度,本科阶段不再重复开设相应课程。

第二,专业课程的设置。在设置课程时,系统设计专业课程与教学内容,注重研究课程的内在联系,形成条块清晰而相互融合的课程体系结构。涉及本专业的专业课程可分为四类:电子技术课程、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设备检修维护课程、设计管理课程,其中,设备检修维护课程和设计管理课程是专科阶段的核心课程,能够很好地体现高职与本科阶段贯通的办学思路,使学生掌握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原理和结构,着重培养学生的维护、检修等实践动手能力;本科阶段通过设计管理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设计和管理能力,使其具备实际工作能力和管理能力。

第三,实践课程的设置。针对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特点,为了满足轨道交通行业供电技术管理岗位所要求的分析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能够解决行业特有的技术多样性、具体性和综合性问题,重点突出了高职和本科阶段贯通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

专科阶段三年的学习,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轨道交通供电行业岗位群所需的知识能力来构建课程体系,坚持“做中学”“做中教”,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依托深度校企合作等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应通过校内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原理、结构和检修维护方面的知识;安排学生在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进行生产实习,使学生了解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文化,熟悉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管理特点,并结合实际完成毕业论文,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工作适应能力。专科阶段的毕业论文以应用性为导向,选题类型以报告型观察型和实验型为主,以解决企业生产环节存在的小型课题,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科阶段两年的学习,前一年半以理论提升为重点,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分析、设计和管理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通过设计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勘察设计、项目咨询管理的能力。最后半年安排专业生产实习、毕业设计。专业生产实习阶段要求学生在完成专科阶段生产实习和本科理论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本专业技术领域系统的分析能力、管理能力和工程意识,使学生经过一定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决策能力,能够胜任轨道交通供电运营、勘测设计、施工、咨询、监理等企业的技术与管理工作。本科阶段的毕业设计以学术性为导向,选题类型以理论型、综合型和评述型为主,结合本专业生产、科技的前沿和急需解决的新问题,注重理论应用创新、实验方法创新和手段创新、技术应用创新等,以培养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自学能力、探索和钻研能力。

2.构建本专科贯通的专业实践条件。根据专业研究规划,整合现有资源,依托现有专业实践条件,不断加大实践条件的投入,改善专业实践条件。

3.提升服务社会能力。结合本专业特点,依托现有的深度校企合作,在社会需求导向基础上,开展应用性的科研并加快产业化进程,力争在3~5年形成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应用层面的产业化研究成果。

四、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的特色

1.依托深度校企合作,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线,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特点,依托华东地区轨道交通供电企业,实现混编师资团队、实训资源和校企文化三大资源有效共享,校企双方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人才培养和质量评价,采用从理论到实践再上升到理论最后再实践的螺旋式培养模式,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以及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在专科阶段,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理论学习服务于能力培养,围绕“入学初期,走入铁路,感知职业;入学中期,深入铁路,熟悉工作;毕业前期,融入铁路,胜任岗位”三次实习,与专业课程一起构建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培养的递进平台。学生通过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带着问题进入本科阶段的学习,着重提高理论知识结构,培养分析、设计和管理的能力,在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后,通过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具备设计、开发和决策能力,达到高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2.针对岗位的主要工作项目,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在高职教学中,本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已取得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提炼面向专业的就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形成专业学习课程,构建本专业课程体系,满足轨道交通供电行业对高端技能人才的需求。在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实施中,以过程评价和企业第三方评价作为课程的主要评价依据。

3.实施高职本科双证书制度。在牵引供电安全与规则、变电所一次设备检修与维护、变电所二次设备检修与维护、电力线路、电工技术实习、综合实训等课程中,融入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高压)内容,达到应知应会,帮助学生在毕业前获得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高压)证书。

五、结语

当前,随着我国的社会进步和经济转型,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迫切需要上移,以适应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的需要。在现有的高职院校中进行部分本科职业教育的试点工作,探索高职本科分段培养本科层次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高职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贯通衔接,对于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拓展我国高职教育层次和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斯杰。示范性建设后高职院校建设发展策略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l0(11).

[2]鲁武霞,李晓明。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衔接:内涵特性及内蕴价值[J].教育发展研究,2011(19).

[3]潘懋元。应用型本科教育特点与建设重点的探讨[J].广东白云学院学报,2010(4).

铁道工程技术论文范文 篇3

关键词: 地铁小间距隧道;施工技术;浅埋暗挖

Abstract: the shallow depth WaFa because a shield law has higher flexibility and more adaptable to the formation, and can avoid the interference of the surface to cause WaFa, so in our country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small space between the subway tunnel project construction. In this paper, the subway small spacing in tunnel construction WaFa shallow depth of the construction principle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the simple introduction and analysis.

Key words: the subway tunnel small spac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Shallow depth excavation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浅埋暗挖法是根据岩体力学的相关理论,并对隧道围岩的变形进行测量和监控,通过新型的支护结构,从而尽量利用围岩自身承载能力来指导施工和设计的方法。与盾构法、明挖法相比,浅埋暗挖法因为较盾构法具有高度灵活性和对地层较强的适应性,而又能够避免明挖法对地表造成的干扰,因此已经在我国广泛应用于地铁小间距隧道工程的施工中。

二、地铁小间距隧道施工中浅埋暗挖法的施工原理

目前我国许多地铁小间距隧道都属于浅埋隧道,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埋深浅。而在其施工过程中经常因为地层损失而造成地面的移动明显,病情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很大,所以对注浆、排水、衬砌、支护、开挖等方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施工难度的提高。而浅埋暗挖法则不仅仅只是对新奥法的简单运用,而是在其基础之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水文条件、地质条件、工程特点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

由于浅埋暗挖法的设计理论主要是建立在岩石的双向压缩应力和应变特性、岩石的三向刚性压缩试验的特性以及莫尔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并且又考虑到了地铁小间距隧道掘进时的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而进一步提出的新理论。这项理论主要集中在围岩变位支护、围岩压力、构筑时机、结构种类这四者的关系上面,并且贯穿于不断变更的施工和设计的整个过程中。浅埋暗挖法提出了与传统方法截然不同的新观点和新概念,它不仅指导着喷锚支护的施工与设计,而且指导着构筑地铁小间距隧道的全部过程。而在开挖支护的过程之中,浅埋暗挖法主要采用先柔后刚的复合式衬砌,其初衬承担了全部的基本荷载,并由二次衬砌来作为安全储备,初衬和二衬一起来共同承担特殊荷载,通过这样处理就使得其初期的支护强度能够保证足够大。

三、地铁小间距隧道施工中浅埋暗挖法的施工技术

1、远程监测技术

由于许多地铁小间距隧道的施工通常其线下还将穿越处于正常运营状态的既有环线区间和地铁车站,因此为了地铁的正常运营以及既有环线结构的安全,需要通过采用远程监控系统来对其轨道变形以及结构等进行全天候的实时测量监控。只有通过先进的远程监测技术,才能由其监测情况来表明该监测系统在地铁小间距隧道的正常运营环境下能够正常工作,其在测试自动化程度、性能稳定及精度方面,均要能够准确反映新线施工过程之中对上方的既有环线地铁所造成的影响,并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从而指导运营部门来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建设单位来进行良好的施工。

2、超长管棚支护技术

我国的部分地铁小间距隧道已经开始采用大跨度的双层单柱单拱岛式结构,对其进行浅埋暗挖法施工时,应根据工程技术特点采用最小埋深、超长管棚超前支护单根长度均符合要求的超长管棚支护技术,并且其应纵向贯通于整个地铁车站。目前这种超长管棚的支护形式在我国的地铁小间距隧道施工中应用还未普及,但前景极为可观,其采用非开挖施工工艺来进行一次性的施作,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采用常规管棚必须要在洞内进行多次施工的不利因素,而且能够确保精度远超过常规的管棚技术,还能够较好地发挥出控制坍塌、减小沉降的作用。其与常规管棚相比,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3、辐射井降水技术

在一眼大口径的井内,将辐射管或渗水管自内向外地径向敷设在其含水层内,这就是辐射井。而地下水则经过这些呈辐射状的水平渗水管然后汇集在大口井内,并随之由泵来排出。因为水平渗水井通常是在大口井内进行施工,并且其在空间上的调整范围非常大,所以辐射井一般还是用于地面达不到降水井施工条件的区域和地段内进行应用。将会因为没有布井场地而难以保证其在无水条件下能够正常地进行浅埋暗挖施工。而为了确保施工的安全,并且同时把对城市交通、环境等影响尽可能地降低到最低的限度,通过分析比选,一般比较适宜采用辐射井降水技术。而且根据实践中的现场地铁小间距隧道的施工情况来看,其施工现场保持了良好的无水状态,可以说取得了很好的降水效果。而且在此降水过程中,还应对抽水井取水样进行含砂量的测试,测试结果应当符合《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的要求。辐射井降水技术的横空出世,解决了在城市复杂环境条件下进行施工管井降水的传统难题,并为浅埋暗挖法施工地铁小间距隧道开辟了全新的降水途径。

4、真空深井降水技术

真空深井降水技术是指将管井潜水泵抽水与真空泵抽水进行结合,或者将辐射井当中的水平渗水井与真空泵进行连接来抽水的技术。其主要是利用真空泵在水平井或管井内产生的真空,从而对地层中的水向管内涌入进行加速,以此来提高降水效果。真空深井降水技术一般用于粉细砂等降水深度较大、但渗透系数较小的地层以及黏土、粉土层。在这些地层中,如果采用常规管井降水,通常难以疏干含水层界面残留水和弱透水层中的饱和水,从而造成浅埋暗挖的带水作业现象,并给施工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而当采用了真空深井降水技术之后,根据实践中的现场地铁小间距隧道的施工情况来看,其潜水含水层的地下水能够完全疏干,而且粉土层水也能基本疏干,特别是粉土层中的饱和水,与采用常规管井降水技术相比明显要少很多。而且通过沉降观测证明,真空深井降水技术引起的地面沉降并不会比普通管井降水技术引起的地面沉降更多。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地铁小间距隧道的施工应用中,浅埋暗挖法及其一整套施工技术以较高的灵活性、对地层更强的适应能力以及对地表较少的干扰等优势,在我过近年来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并且有着美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雷泽军。 地铁区间小间距隧道施工技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8).

[2] 齐震明。飞。 地铁区间浅埋暗挖隧道地表沉降的控制标准[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0(03).

[3] 王远。 地铁浅埋暗挖黄土隧道降水技术应用例析[J].建筑,2010(13).

[4] 王万德。张岩。 浅埋暗挖在地铁隧道施工中的应用[J].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4).

铁道工程技术论文 篇4

关键词:高职 铁道工程技术专业 教学实践

一、前言

根据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表明,要把提高质量作为职业教育重点。同时也指出,应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科、教、文、卫、体事业也相应快速发展,同时加速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而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教育也得到迅速发展。为了完成我国教育改革规划目标,高职院校逐渐将相应的改革措施落实到教学和技能实践当中,以强化专业技能教学,提高学生的技能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出符合社会人才型需求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因此,如何以专业技能实训和技能鉴定为突破点,成为当前高职院校的重点关注问题。本文结合高职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探索技能教学实践,以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进而促进高职教育快速发展。

二、设置鉴定科目与技能实训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学生获得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因此,设置鉴定科目和技能实训时应以为培养学生提高综合职业能力服务,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通常包括技能知识、技能的运用与创新、专业知识、相关岗位法律法规运用等;方法能力一般包括自我控制与管理、关于计划、时间、决定等管理、再学习能力等;社会能力涵盖人际交流、法律意识、社会责任心、团队协助、职业道德及自信心等方面内容。根据高职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毕业后跟踪调研结果,可以将其专业岗位群分为:(1)以个人素质和工作需要为依据,分为技术管理、经营管理、生产管理及工程组织等各种各样技术管理人才;(2)从事地下铁道桥隧、铁路轨道施工的施工员、从事铁路工务设备的维护工作养护员等现场施工与养护管理人才;(3)从事资料员、后勤技术员、设计员等从事小型工程项目人才。此外,又可以根据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各个岗位群需求的综合职业能力,可以将技能实训和鉴定科目类型设置为:(1)综合专业技能的实训与鉴定。通常包括顶岗实习、综合试验强化训练、毕业设计及毕业实习等内容;(2)基础技能的实训与鉴定。主要内容有基础写作技能、计算机基本技能及外语基本技能等;(3)单项专业技能的实训与鉴定,一般有课程设计实训、专业课实训、课内实训等。

三、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技能实训方法

1.合理安排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实验实训教学

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可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应合理安排实验实训教学,重视实验实训课的教学质量。具体安排如下:(1)针对新生的教学安排。应设工程制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等基础课程,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为今后学习专业技能奠定一定的基础。并根据各门基础课程的特点配套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可以配套辩论赛环节,提高学生的口才与应变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和道德观;又如工程制图可以设置CAD制图实训,计算机网络基础可以设置计算机操作实训等。(2)对于大二学生,应侧重安排本专业专业课程,并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穿插相应的实验实训课程,例如,在施工测量课程中穿插安排测量实习;在工程力学应用课程中穿插工程力学试验环节;在地基基础施工与检测一课中安排土工试验课程。以学年结束前3周为施工实习周,在现场技术人员的带领下,由实习教师组织学生深入施工企业一线进行实践教学。

2.实现实验实训课与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有机结合

通过职业技能的培训与鉴定,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高职院校不仅要抓紧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的教学环节,还应结合职业技能的培训与鉴定,使其与相应课程的实验实训课程有机结合,这样还有利于职业素质教育在日常教学环节中渗透,在课程考核和职业技能鉴定中落实。此外,还应多鼓励学生参与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提高自身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同时,还可以定期开展技能大赛,让学生在大赛中提升自我,取长补短,培养团队精神。

3.加强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实训

综合应用能力实训,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还为学生今后参加实际工作奠定扎实基础。综合应用能力实训内容包括综合试验强化、顶岗实习等内容,通常安排在毕业学年最后一个学期,以交叉进行的形式开展。顶岗实习是组织学生到实际施工企业一线亲身参与现场施工,让学生通过发挥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自身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试验强化训练可以加强学生对相关专业试验知识的掌握,包括试验原理、操作步骤、数据资料收集与处理等,使学生获取从事铁路工程施工所需的试验职业技能;毕业实习是由教师和现场技术人员带领学生深入施工现场,认识和掌握专业技术施工环节,为设计毕业论文收集相关资料做准备;毕业设计环节的设立可以让学生通过综合分析所学知识和毕业实习所学到的内容,经过整理与分析,进而深化专业知识的掌握,提高自身职业技能综合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小结

总而言之,通过专业技能实训与技能鉴定,可以提高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而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促进高职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庞旭卿,张碧,孙立功。高职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研究[J].甘肃科技,2014,30(07):81.

[2]安宏科。基于工作过程中的高职铁道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5):24-25.

铁道工程技术论文 篇5

学院秉承“艰苦奋斗、志在四方”的铁道兵精神,与同根而生的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简称“中国铁建”)一道,致力于为中国铁路建设培养新型建设人才。学院党委围绕“建设什么样的高职学院、怎样建设高水平的高职学院”等问题,凝炼办学理念,梳理办学思路,创建了校企合作的产学研联盟,形成了“校企融合、同兴共赢”的人才培养模式。

传承精神:艰苦奋斗、志在四方

“艰苦奋斗、志在四方”是铁道兵的“军魂”,也是学院的传统。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为建设“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学院向援朝铁军输送了精干的铁路遮断和铁路抢修工程技术人才;朝鲜战争结束后,在鹰厦、黎湛、成昆、大秦、南疆、内昆、梅坎、朔黄、秦沈、粤海通道等百余条铁路新线,到处都留下了铁道兵“军校学员”的身影,战斗在铁路建设一线的技术骨干,三分之二来自于学院的“军校学员”。二十世纪末,在祖国的沃野、沟壑和崇山峻岭间凝聚成“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京九精神”,二十一世纪初在世界屋脊、雪域高原锻造出“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品格”。

正是这种历史渊源,学院与中国铁建保持了薪火传承、军魂永铸的联系,树立了“面向企业、面向一线、服务铁路、服务河北”的办学理念,奠定了校企融合、同兴共赢的基础。在中国铁建的每一项重大项目工程中,在每条铁路、公路的建设中,学院都在人才、科技等方面作出了贡献。因而,学院被誉为中国铁路建设的“黄埔军校”。

严谨治学:自强不息、追求卓越

1984年1月,铁道兵脱下军装,告别军旗,并入铁道部,改建成为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20多年来,学院与中国铁建同呼吸、共命运,为中国铁路建设培养了大批新型建设人才。2005年转制河北,做高等职业教育排头兵,为中国铁路建设培养新型高技能人才,成为学院追求的目标。

在新生入学的第一时间,学院针对新生特点,邀请铁道兵老战士和往届优秀校友做报告、讲传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用铁道兵精神占领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让学生一进校门就在头脑里打上铁道兵精神的烙印。经过多年的探索,学院已经形成富有特色的“传统教育第一课”品牌。

学院在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中,坚持以铁道兵精神为灵魂,强化对学生的传统教育。多次举办“军魂永铸”专题报告会和“看望当年铁道兵”主题实践活动,先后有20多支志愿者小分队,深入灵寿、平山、井陉等贫困山区与山区小学结对子,互帮互学。学院大力支持学生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会计知识大赛等大型竞赛,支持“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世纪之星”英语演讲大赛、“CCTV杯”全国演讲大赛和各种体育竞技比赛。在课外活动中,光大了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锤炼了学生敢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哪里有铁路建设,哪里有在建重大工程项目,哪里就有学院的毕业生”。在中国铁建系统施工一线,技术技能岗位学院毕业生约占半壁江山,学院毕业生占中国铁建所属26个工程局集团公司总会计师的27%,158个子公司总工程师的32%,项目部经理、工程师、技术员、会计员、实验室主任等一线技术岗位的40%,他们安心一线、艰苦创业、乐于奉献。学院测绘、铁道工程、道路与桥梁、地下工程和建筑等专业毕业生90%到铁路、公路、建筑施工现场就业,在京九铁路大会战中,他们攻难拔险,被李岚清同志称赞为“托起彩虹的年轻人”。学院200余名毕业生参加了青藏铁路攻坚战,筑路大军的项目长中,学院毕业生占20%,他们挑战极限,勇创一流,毕业生杰出代表李景超、杨大伟受到总书记和总理的亲切接见。

凝练升华:校企融合、同兴共赢

一如既往地支持学院的发展建设,把学院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培训中心,共建实训基地,作为工程技术攻关、人才培养和职业培训的基地;20多年来,学院与中国铁建所属各工程局集团公司延续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在科技和人才培养上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其中,通过“共同”的方式实现了校企融合,同兴共赢。

共同组织学生生产性实习为使学生与生产一线职工、与实际工程项目、与实际技术工作“零距离”接触,学院在总公司系统各集团公司等大型工程项目部建立学生实训基地111个。企业为实习学生安排指导教师、实习项目,为学生提供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基础材料,还为学生提供住宿、交通等生活便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与现场工程技术人员执行统一的作息时间,独立完成分管的技术工作。重大工程的实习计划,由中国铁建和学院共同商定,统一部署,实习组织由学院与接收单位共同完成,双方共同确定实习内容,并指定指导老师,充分做到实习与劳动相结合,实习与生产任务相结合,实习与施工组织设计相结合,实习与毕业设计相结合。毕业设计来自施工生产现场,毕业设计答辩、实践技能考核都在工地进行,有些学生的毕业典礼也在施工生产现场举行,直接在企业上岗就业。

共同组织技术技能培训学院作为中国铁建职工教育培训中心、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站,具备桥梁、隧道、防水、建材实验、测量、计算机操作、电工、电器安装等高级工鉴定资格。学院充分利用雄厚的师资力量、先进的教学设备,全方位为企业开展技术培训服务。培训方式采取走进企业,深入一线,技术培训到企业、到工地、到项目部,由学院教师和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完成授课任务。学院每年都针对中国铁建举办几十个高级测量工、高级桥梁工、高级建材试验工、高级线路工,预算员、施工员、材料员、质检员和项目经理等培训班,年均培训人数达1200人次以上。另外,与中国铁建共同举办青藏铁路高原冻土技术培训班;为朔黄铁路举办物流、财务等培训班,一起编制《朔黄铁路物资电子价格目录》;为中国铁建系统的技术人员、项目经理,开办高速铁路招投标、高速铁路桥梁、线路施工、隧道施工和建材试验技师等培训班。

共同建设生产实训基地按照资源共享、互惠互利、持续发展的原则,学院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教学的需要,与企业共建校内实验(训)室和施工现场实验(训)室。在校内建成了铁路线路模拟演练场、深水钻机训练场,岩土工程、建筑材料实验(训)室、测绘实习训练中心、土木工程检测与施工控制中心和地下工程检测中心;在校外,由中国铁建牵头组织,在所属22个集团公司的工程项目分别建设了111处实训基地,每年学院派出教师和学生去进行实习实训。另外,学院创造性地在施工项目点,与企业共建共享工程研究试验基地,由教授、工程师带领学生直接服务工程施工。

共同进行招生就业中国铁建根据企业发展的要求,每年有针对性地委托学院进行“定单式”培养或“定向”培养。中国铁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艰苦奋斗,哪里艰苦哪安家,学院招生考虑这一因素,尽可能地招收农村学生,以适应行业需要。在就业方面,负责教育和人事的部门,来学院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介绍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优先招聘学生就业,特别是优先招聘“怀揣双证书,身兼双技能”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稳定了学院的生源及学生就业渠道。学院针对中国铁建等用人单位的需求,与用人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签订学生就业订单,并在师资、技术、设备等办学条件方面合作,通过学校、企业、工地等多个教学地点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实习并就业。

铁道工程技术论文 篇6

【摘 要】 文章以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基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进行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改进和重构实训基地功能:积极开展现场调研;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校企合作,提升教师实践技能;完善校内实训基地配套教学资源;深入开展技能大赛。以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要求。

【P键词】 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趋于多元化。这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同时,高职院校也面临着相应的挑战。如何才能培养出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高职院校希望培养的学生在毕业后,不需要参加企业组织的再培训,就能满足所从事岗位的技能需求。这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相对于其它高等教育的最大特色。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更多的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和培养。而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实践教学环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要看到,当前职业教育中的实践教学环节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质量有待提高。尤其是部分职业教育的一线教师和基层的教学管理人员,对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学习和理解还不够。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中,还在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机制组织教学,最终导致我们培养的学生所具备的职业能力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

笔者通过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学习,结合自身所在的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探讨如何开展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二、深入开展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1、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能力

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是面向铁路施工企业及运营企业工务系统,从事铁路线路、桥隧、路基的施工、养护维修及技术管理工作。主要就业岗位包括施工员、线路工、桥隧工等。其专业核心能力主要包括:铁路轨道的施工;铁路轨道的检测;铁路轨道的养护;铁路轨道的病害分析及整治;桥、隧、路基的施工;桥、隧、路基的养护;桥、隧、路基的病害分析及整治。

近年来,随着铁路企业招聘人数的逐步缩紧以及铁路企业对学生毕业时所具备职业能力要求的提升。我们在专业教学中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在今后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只有主动的学习和引入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增加实践教学比例,开展实践教学改革,梳理现有实践教学条件,不断改进和重构实训基地功能,拓展实践教学资源。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才能在改革中生存并发展下去。

2、梳理实训基地情况,掌握实训基地功能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始建于1984年3月,2006年5月,学院将原西安铁路运输职工大学的相关专业与临潼校区的铁道工程技术专业进行资源整合。为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软、硬件基础。

本专业在教育部、财政部“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过程中,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实训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依托西安工务段,实现了“校企合作、共同建设、立足现场、无缝对接”的建设目标,从项目方案的设计论证到施工组织及竣工验收,都与一线企业共同完成,本专业现有校内实训基地14个,其中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精调与检测实训基地被列为陕西省2011年度省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同时,本专业与西安工务段、阎良工务段、延安工务段、洛阳工务段、新乡桥工段等单位联合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

通过梳理,全面掌握本专业现有校内、外实训基地软、硬件的基本情况。

3、基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需要,改进和重构实训基地功能

(1)积极开展现场调研。为了保证现有的实训基地满足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要求,利用寒、暑假及课余时间到西安、延安和阎良工务段等开展现场调研。通过与一线职工、管理人员及现场工作的毕业生座谈,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铁路企业对本专业所培养学生应具备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

针对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现有的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基本情况,征求企业专家的意见建议,与企业专家共同探讨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项目的开发、配套教学文件的编制及实训功能扩展等相关问题。

继续加强与西安铁路局、郑州铁路局、西安地铁等企业的合作。依托合作企业,对本专业往届毕业生开展就业质量调查,掌握毕业生对工作、薪金、工作中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需求等,为专业建设及改革提供参考。

(2)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现场调研结果,完善工学结合、校企共育“2.5+0.5”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所占比例,同时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修订《2016级铁道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的学时占总学时的50.68%,进一步扩大了实践教学所占的比例,为本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条件。

①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继续深入合作企业开展现场调研,完善工学结合、校企共育“2.5+0.5”人才培养模式,与合作企业共同探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紧跟行业动态发展趋势,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依托专业与铁路企业建立的长期合作关系,探索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优势,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推动实施学分制,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探索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学分,实施弹性学制。

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修订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时,把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在公共基础领域中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在公共素质拓展领域中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在课外素质教育拓展中,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讲座。同时,与土木工程系的其它5个专业联合申报了《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系)》,期望通过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断提升本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

探索在专业教育中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加强专业实训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建设并向在校生开放。建好用好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等平台,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指导服务。支持20名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助推优秀项目落地转化,培育、表彰一批大学生“创新创业之星”。

③校企合作组织学生顶岗实习。本专业部分学生(与西安铁路局签订就业协议的学生)实行“2+1”的人才培养模式。前四学期完成校内教学任务,第五、六学期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本专业2015届106名学生、2016届130名学生在西安、延安、阎良和宝鸡工务段及兰州铁路局进行了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通过顶岗实习增强了学生实践技能,提前适应现场工作环境、适应社会,为毕业后尽快融入工作环境创造了良好条件。[2]

④继续深化学生毕业“双证书”制度。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鼓励学生在毕业时除毕业证书外,考取相应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如:线路工等。

(3)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加强现场调研,在铁路线路演练场、铁路道岔演练场、铁路桥梁演练场、铁路工务机具房中引入铁路企业工务部门的新设备、新机具,保证校内实训环境与工程实际的无缝接轨。

针对校内演练场无法实现的实训项目,积极开展市场调研,筹建铁路工务虚拟仿真实训室,建设“校企互补、虚实结合”的校内实训环境。加强与合作企业的联系,拓宽学生实习渠道,与毕业生就业单位共建校外实训基地。

(4)校企合作,提升教师实践技能。积极与企业联系,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并将教师定期到企业挂职锻炼制度化。通过挂职锻炼,让青年教师有机会深入企业一线,掌握现场施工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提升教师的实践技能,为今后更好的开展理论和实践教学打下基础。教师在挂职锻炼过程中,收集了大量可以用于教学的素材(照片、视频、规范、标准等),为更好地开展教学创造了条件。同时,邀请现场专家到学校对教师开展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训技能。

制定专业教师培养计划,通过进修、学术交流、企业考察和出国研修等途径提高其水平,依托合作企业的资源优势,搭建专业教师快速成长平台。经过系统培养,专业教师应具有较强的理论、实践教学能力,专业发展方向把握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科研能力,技术应用与技术服务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

(5)完善校内实训基地配套教学资源。与企业专家按照现场实际共同编制和修订现有14个校内实训基地的配套教学资源。实现教学内容与现场实际的无缝接轨。

(6)深入开展技能大赛。积极鼓励并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针对不同的比赛项目,专业教师探索相应的指导方法,可采用校内竞赛、任n过程挖掘的方式选拔参赛选手。对参赛选手的培训方式,一是将技能大赛融入到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过程之中,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实现技能大赛由阶段性工作转变为常态性的教学工作,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的新局面。二是将技能大赛与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结合起来,使技能大赛成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平台和重要经历。

4、抓住新校区建设契机,拓展校内实训资源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已于今年9月投入使用。按照规划,2017年将在新校区建设一个满足各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轨道交通综合演练场。结合调研和学校实际,本专业邀请企业专家共同研讨完成了铁道工程与城市轨道工程类专业演练场子项目的建设方案。建成后的铁道工程与城市轨道工程类专业演练场不仅增加了现有实训项目的工位,而且还将弥补校内铁路隧道、涵洞及路基的养护与维修实训项目的空白。

在一线教师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同时,相关的管理部门及教学管理人员也应该加强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学习。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充分考虑教学改革的需要。同时,可以指定部分课程开展实践教学改革试点,给这些课程更多的空间进行教学改革。

随着国家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传统的职业教育理念已经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职业教育的基层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必须充分意识到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在日常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中,结合所带专业课程的特点,主动开展实践教学改革。才能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教发(2014)6号,2014.

[2] 冷鑫。“2+1”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管理的探讨[J].长春:才智,2015.

【作者简介】

铁道工程技术论文 篇7

关键词:示范性高职;铁道类专业;内涵建设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文件精神,2006年11月开始,教育部和财政部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计划在2006年至2010年期间重点支持建设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2009年11月,教育部组织召开了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三周年成果展示会。2010年,根据《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精神,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扩大国家重点建设院校数量,在原有已建设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基础上,新增100所左右国家骨干高职院校,2015年完成全部项目验收工作。经过部级和省级示范校以及全国骨干校建设,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条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与发展,发挥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示范性高职。所谓示范,是指做出可以作为他人效仿学习的标准或榜样。因此,示范性高职是指能够很好地实现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目标,在领导能力、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突破和创新的模范院校,能够对其他高职院校建设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示范性高职应当具备的示范作用主要体现在:①发展定位和办学方向上起到模范带动作用;②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上成为改革的先锋;③在学生职业技能和素质的全面养成、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就业指导与服务上树立起标杆。(2)铁道类专业。铁道类专业不能算是一个学术性的分类,只能说是一个具有较鲜明行业背景的概念。从广义上讲,它可以是与铁路交通运输有关的车、机、工、电、辆所有专业的集合;从狭义上讲,按照教育部学科、专业目录分类,铁道类专业关联工学和管理学两大门类,涉及交通运输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土木工程、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工商管理等诸多专业门类。

二、示范性高职铁道类专业内涵建设的要求

(1)示范性高职铁道类专业内涵建设的特点。示范性高职铁道类专业内涵建设的特点有三。一是不再追求发展的数量和规模,转向追求专业整体利益。二是将铁路快速发展对高职院校的考验转化为学院发展的内在动力,追求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三是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创设一个持久、深入推动内涵建设的环境。(2)示范性高职铁道类专业内涵建设的要求。示范性高职铁道类专业内涵建设,应该以专业建设为核心,紧密依托铁路行业,深度融合铁路企业,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条件建设,形成办学更加开放,工学结合更加紧密的局面,从而实现社会认可度高、辐射能力强、行业特色鲜明的办学目标。具体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①突破传统的学科性,突出专业培养目标的职业性。②增加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突出专业教学的实践性。③依托行业企业的导向性,突出高职办学中的企业性。④加强教师培训,着力打造“双师型”的专业教学团队。⑤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基点,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⑥注重学院与生产岗位的融通性,建设具有生产性、开放性的实训室。

三、示范性高职铁道类专业内涵建设存在的问题

(1)专业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建设方案多是粗放型的建设模式。主要表现在专业建设的重点还放在专业数量的发展上、放在实训基地的建设数量上、放在建设资金的数量投入上,而在人才培养的改革、创新和特色方面体现不足。二是专业建设重规划轻实施。高职院校缺乏详细具体的实施措施,以及已开设专业因市场变化引起招生数量和规模锐减、导致教学资源过剩情况的调整和完善策略。(2)课程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铁道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已经按照行业企业要求做过调整和改善,但是与真正融入工作过程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其次,课程内容不仅应该加强铁道类专业人才技术能力的培养,还应该突出铁路行业的服务属性,充分体现铁路行业先导性、综合性、科技性和服务性的要求。(3)师资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师资队伍结构不太合理。此外,师资队伍的教学力量还需要强化,存在多数青年教师不具有现场实际工作经验,兼职教师队伍稳定性较差等问题。

四、示范性高职铁道类专业内涵建设的途径

(1)加强铁道类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在专业开发、专业设置、专业建设上,紧跟铁路行业发展步伐,进行整合、优化和取舍。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已经开设30个专业涉及13个专业门类。在2010年吉林省省属普通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中,所有专业都通过专家组审核。同时,各专业均成立了有行业企业人员加入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它的指导和参与下,铁道交通运营管理、铁道工程技术、铁道机车车辆、电气化铁道技术四个专业被评为吉林省特色专业群建设的龙头专业,并于2013年通过了示范专业验收,2014年铁道交通运营管理、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群通过了吉林省品牌专业群建设立项,形成了以铁道专业为主体,以示范专业、特色专业为品牌的办学格局。(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依托铁路行业企业,探索符合学生岗位面向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2012年被吉林省教育厅命名为创新实验区。铁道工程专业群推行校企合作框架下“工学交替”、“小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分段组织教学,满足了顶岗实习与企业施工的同步性,实现了顶岗实习实效性和普及性。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群构建并逐步完善了动态、快速、高质高效的“3S+3X人”才培养模式。电气化专业群逐步完善以能力培养为本位,模块式一体化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融通的“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3)深化校企合作。目前,以学院牵头组建的职教集团共有98个加盟单位,通过职教集团这个平台,坚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不断丰富校企合作内涵。①加大资金投入,建设以职业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的实训基地和实训模式。学院建有国家、省级财政支持实训室23个,校企合作新建、改扩建校内实训室95个,可开展414个专业实训项目。校外实习实训基地85个,可提供262个实训项目,接纳实训学生5574人次。满足了实践教学需要,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②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学院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建有全国首批示范职业技能鉴定站。校内可进行37个工种的鉴定,提供258个实操鉴定工位。③依托职教集团,充分利用企业和社会资源,面向行业企业选聘大量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承担专业课程以及铁路特有专业的实践教学任务,建立了数量稳定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同时,根据实践教学需要对兼职教师实行动态管理,加强对兼职教师的岗位能力培训。

总之,通过内涵建设能够提高铁道类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能够促进铁道类高职教育健康、科学、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毓。高职院校松散性专业群建设研究。继续教育研究,2010(6)

[2]叶鉴铭。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8)

铁道工程技术论文 篇8

关键词:铁路工程;轨道铺设;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U44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铁路是我国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铁路建设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近些年来,随着铁路施工规模的日渐扩大,铁路的轨道铺设质量也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隐患,铁轨断裂,脱落,下陷,错位等造成火车脱轨、人员伤亡等一系列铁路交通事故,不仅严重损害了铁路交通运营的安全性及稳定性,更使得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受到了巨大的损害,威胁到社会的稳定,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进程。伴随着铁路建设的大规模展开,铁路工程施工过程中轨道的铺设是较为关键的环节,直接关系到整个铁路工程的质量及安全。 下面从轨道铺设过程主要施工技术及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一、轨道铺设过程主要施工技术

1、道床预铺底碴

底碴是铁路道床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道床道碴层及路基基床表层之间,起着传递、分散列车负荷的作用,并能防止底碴及路基颗粒之间的水分发生渗透或者是渗漏,既防止了渗水过度,也起到了防冻保温的作用,是铁路道床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铺轨前的底碴预铺,用汽车倒运到路基上,机械摊铺,压路机压实(20cm厚),中部拉槽,槽宽60cm,并在中线左侧1.25m处撒一条白灰线,以控制铺轨方向。

2、大机整道

在大型养路机工作时需要进行合理的安排,注意给工程车让路,为了确保工程进度,后方的整道工作一定要进行合理的布置。在运输面碴时要连续及时,以确保大养机械施工连续。在区间整道作业机械施工时,各个施工机械之间应随时注意调整跨度,但要保持距离在800 m以上。整道工作作业的各种技术指标由电脑自动控制,必须经工程技术人员做出书面的施工技术资料交底后,由现场人员做好技术确认,待一切确认无误后,再由操作人员正确输入,以确保工程质量,前提是技术确认无误。机械施工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每天及时对机械进行保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定期进行精度校正。

3、无缝线路施工

无缝线路是使用换铺法铺设长钢轨。铺轨机铺设需要25m工具轨,做好人工拨正荒道,然后完成大机整道后,使用长轨运输车将存放铺轨基地的长钢轨运送到施工现场,把长钢轨放在待待铺线路道心,长钢轨人工铺设在计划线路上,装车运回换下的周转轨轨排基地再次拼装轨排。单元焊及锁定焊均采用闪光焊,先把500m长钢轨焊接成长度为1000~2000m的单元轨节,在线路经第二次大养达到初期稳定后进行应力放散及锁定焊接形成区间无缝线路。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及锁定前应现场量测轨温,采用“滚筒法”或“拉伸器滚筒法”进行应力放散及锁定,并按设计要求设置位移观测标桩。

4、道岔施工

在道岔施工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在铺岔基地的道岔拼装平台上,根据道岔设计图准确画出每根岔枕的位置及岔枕编号,采取龙门吊吊装到位,然后做临时固定,组装道岔,调整道岔各部位位置、结构尺寸,做到精确,把道岔分解成3-5段,导曲线及岔心部分因宽度太大,把导曲线的内轨及岔枕部分分离,方便汽车平板拖车分段运输。首先可用全站仪精细测设3个控制点:岔前、岔心、岔尾,再用手推式轨道检测仪与钢轨踏面检测仪检测。两组正线道岔进行联测。

二、轨道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分析

1、轨道工程施工通病及防治措施

①轨道工程钢筋混凝土枕锚固不良质量通病防治:钢筋混凝土枕锚固采用锚固架锚固,并加强锚固架的检查维修力量,严禁用不合格的锚固架进行锚固,严格控制锚固浆的配合比及灌注温度,并按规定进行抗拔及抗压试验,确保锚固质量。

②钢轨接头打磨不合格质量通病防治:表面不可出现发黑及发蓝现象,焊头打磨时磨削量要严格精确控制;不得横向打磨;打磨时砂轮机要稳定,打磨表面做到光整;圆弧过渡轮廓要圆、顺,不能有明显的突出及棱角。打磨作业过程中,操作人员要重视控制各打磨头的角度及压力变化,如出现异常马上停止工作,找到原因。钢轨打磨是以三个不同的角度对钢轨的工作面来打磨。打磨完成后在焊缝1m范围内平直尺测量不可超过0.2mm。打磨完成的钢轨还要目测检查,要求表面光洁,斑点少或无斑点。对打磨列车计算机输出的轨廓尺寸进行分析,达不到要求的再次进行打磨,最多可打磨三遍。

2、铺设轨道的安全措施

开工前,对所有员工进行上岗前的安全教育。对于从事电器、起重、钢轨焊接、高空作业、电焊、机械操作以及机动车驾驶等特殊工种的人员,除了所从事工种的专业培训持证上岗外,还需要经过安全方面专业培训,获得《特殊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准持证上岗。开工前进行安全检查,主要检查:①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措施;②施工机械设备上的安全防护装置是否配齐;③是否有符合要求的安全防护设施;④施工人员有没有经安全教育及培训;⑤施工安全责任制建立与否;⑥针对施工中潜在事故及紧急情况应急预案是否完备等。

施工前,应该把施工地点的杂物清理干净;铺设轨道时,把巷道高度比设计高度低的地段找平,对距离短、起伏大的小坡进行找平。施工过程中,阻车器要随轨道铺设的进度配合安装,再投入并正常使用;施工时,低洼处要首先垫平,再进行铺道;在运送轨排过程中,只能用平板车运送,严禁在车上坐人,车速控制不大于2 m/s,安排专人监督跟车。在坡度过大时,为避免平板车倒滑,不可人力推车;作业人员要防止发生意外,不可把头手探到枕木下方;施工人员保证站稳,传递工具时,要呼叫对方,不准乱扔;调整轨道时,要进行统一指挥,拨道之前要拔开调整方向的道渣,拔曲线时,要先把曲线头尾两端直线拔直后,再调整曲线段。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安全防护员在作业范围的两端进行防护,防护距离不小于800米。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时刻坚守岗位,加强望,并保证与驻站联络员之间保持良好的信息沟通。遇有特殊情况,及时通知作业人员进行规避。

结束语

铁路工程是我国交通运输业中重要的环节之一,直接关系到我国交通网络的完善及运行的安全,铁路工程施工过程中,轨道的铺设是一项极具专业性的工作,同时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序,对整个铁路运行的安全性及稳定性,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工作中要以确保工程的万无一失,在工作布置中应该同时兼顾全局,做到质量与效率并重。

参考文献

[1] 梁柏成,常素良。整体道床施工技术[J].铁道建筑,2003(增刊):20-22.

[2] 陈中华 崔红喜 浅谈站场宽枕轨道施工技术 [期刊论文] 《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 -2011年10期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