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金融论文【优秀6篇】

金融指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汇兑的往来等经济活动。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下面是细心的小编帮家人们找到的6篇电大金融论文,仅供借鉴。

金融学毕业论文 篇1

基本信息

姓 名:

性 别: 男

年 龄: 24岁

婚姻状况: 未婚

最高学历: 本科

工作年限: 应届毕业生

政治面貌: 共青团员

现居城市: 上海

籍 贯: 上海

电子邮箱:×××

求职意向

工作类型: 全职

期望薪资: 面议

工作地点: 上海

求职行业: 金融保险、证券、期货

求职职位: 全部证券/金融/投资/银行

工作经历

20xx-02 - 20xx-05 浦发村镇银行 信贷经理

工作描述: 存款,放贷,说服客户,使其能够信任自己选择存款在本行,从贷款客户的信用评定,到调查,质押,放贷的全过程

教育经历

20xx-09 - 20xx-07 上海财经大学 金融学 本科

专业描述: 基础会计,证券,期货,宏观经济,银行货币学,国际金融学

自我评价

个人的成功在于承担责任的实现,人生的价值在于不断的承担责任

电大金融论文 篇2

【 关键词 】 Oracle数据库;国产数据库;数据迁移;专题统计数据库

Technical Analysis of Large-Scale Domestic Data to Oracle Database Migration

Sun Yu-feng Li Bo He Yan Huan Chen-yang

(Jiangsu Sky Information Co.,Ltd. JiangsuNanjing 211800)

【 Abstract 】 With the rise of paperless and Web-based office,the national information security are getting more dependent on the secure extent of computer software and hardware. Currently,software and hardware vendors like Intel, Microsoft, Oracle have established their monopolies in the core field of CPU, operating system and database, which is posing a great threat to 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of domestic government agencies, businesses and individuals. Simultaneously, the importance of secure and reliable data migration for mainstream database by adopting domestic software and hardware is increasing.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necessity of data migration, followed by technical prerequisites analysis, the detailed process and afterwards optimization of data migration will then be described.

【 Keywords 】 oracle database;domestic database;data migration;special statistical database

1 引言

随着国产化战略的发展,“自主可控、安全可信、高效可用”的国产信息化产品已逐步在政府、事业单位等机构进行全面使用,而在国产化推进进程中,如何实现主流数据库中的历史数据向国产化数据库的迁移成为推进过程中的难点,也制约着部分机构推进国产化的积极性。本文描述迁移前的模型对比、策略和方法的选择及迁移工具准备,详细介绍了Oracle数据向国产数据库迁移的准备、转换、校验各阶段,并就数据迁移后的性能、系统的调优工作给出了建议。

2 研究向国产数据库迁移的必要性

2.1 国家信息安全的要求

随着国家信息化的建设,我国软件业虽然发展很快,但基础软件仍被外国公司控制,就数据库产品,国外产品当前的市场占有率在95%以上,这种情况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如“棱镜门”事件,如果这类基础软件被外国控制,那我国的信息系统、网络系统在外国信息监控计划面前几乎没有防御能力。因此,国家提出了“核高基“重大科技专项课题,要以国产可靠基础软件替换国外软件,在这个项目中把Oracle数据向国产数据库迁移是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研究向国产数据库迁移是国家信息安全的要求。

2.2 打破国外垄断的重要条件

目前在国内商用市场,特别是金融和通信领域,商用数据库Oracle和DB2处于垄断地位,其中Oracle占了大部分的市场。Oracle进入国内市场较早,有先入为主的优势,同时在技术上不断创新奠定了Oracle的领先地位。国产数据库软件行业已有一定发展,如达梦,神州通用、人大金仓等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已应用于国民经济的诸多行业,成熟度较高。软件基础已经具备,那下一步需要研究怎么实现大规模的把Oracle数据向国产数据库迁移,这是打破国外垄断的重要条件。

2.3 促进国产软件产业链发展的必要条件

我国国产软件产业链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由于我国软件行业起步较晚,国内市场已被进口软件垄断了,造成国内基础软件的市场需求很小,很难进一步发展;第二,国外基础软件公司利用其垄断地位制定行业标准,并与国外基础硬件形成产业联盟,为国产数据库软件进入行业设置了门槛,如我国金融行业的信息系统基本上被IBM、Oracle和EMC三家所控制,被称之为“IOE”依赖症。国内基础软件的发展,特别是数据库基础软件的发展,能形成和促进国内的软件产业链的发展,实现“去IOE”。但是,如何保证数据安全完整的从国外数据库迁移到国产数据库上,是难以避开的难题,这是发展国产数据库、促进国产软件产业链发展的必要条件。

3 数据迁移的技术前提

3.1 数据迁移前的对比分析

对原Oracle数据库与国产数据库分析的目的在于了解数据模型,判断数据迁移的工作量及确定迁移工作的重点和方案,主要包括一些内容。

(1)原Oracle数据库的相关信息,包括其后台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的版本、前台的开发模式、应用系统常用的接口、运行的中间件环境、应用涉及到的库数量及之间的关系等等。

(2)涉及的数据类型,常规的如CHAR、VARCHAR等,这些各种国产数据库一般都支持。如果系统用到了如日期、时间、文本、图像等类型时,在做数据迁移的时候要注意Oracle与国产数据库之间的差异,主要关注长度、精度、标度信息,有时候需要做些类型转换,如在Oracle中的VARCHAR(8000),在达梦数据库中可考虑将其转换成TEXT类型或采用16KB以上的建库模式加以解决。

(3)注意表的定义信息,主要是关注自定义的数据类型、自定义的缺省值。如Oracle数据库可使用create type的语句创建自定义的数据类型和自定义的缺省值,而使用国产数据库(如达梦)的DTS工具无法将这些信息转换出来,需要在原系统中查找。

(4)原Oracle数据库中是否使用到了视图、存储过程、存储函数、触发器、序列等;如果没有使用到这些,则比较简单,主要进行纯数据的迁移;如果用到了这些,且数量较多,则数据迁移工作将主要是脚本的迁移转换工作。

(5)原Oracle数据库是否用到了系统字典,因各数据库的系统字典格式和内容均不一样,这时候需要分析原数据库的系统字典的涵义,再根据使用的实际情况作相应的手工处理。

(6)是否有其它的特别的要求,如安全控制、双机热备、数据同步等,如果有这些要求,这些要求也要加到数据迁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中。

3.2 数据迁移的策略和方法

数据迁移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一种系统升级前通过手工的方式录入, 另外一种是系统升级前通过工具进行迁移, 最后一种是系统升级完成后, 在新系统中生成所要的数据。目前, 最主要的数据迁移方式还是通过工具进行数据迁移, 通过计算机工具来对数据进行清洗和规范化, 同时搭配另外两种方式进行处理, 大量数据通过工具迁移, 少量数据通过手工和系统生成, 这样即可以保证数据迁移的效率, 同时又保证了数据迁移的质量。

Oracle数据库向国产数据库的数据迁移工作主要是脚本的移植和纯数据的迁移工作。一般采用的顺序是先进性脚本的移植,再进行纯数据的迁移,这样做的好处主要有几点:1) 整理好脚本之后,便于快速搭建移植环境;2) 有了脚本文件,能够对系统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便于对系统的把握;3) 容易进行相应的特殊处理,如缺省值、类型、主键、外键等的处理;4) 便于存储模块的移植;5) 便于优化系统等。

3.3 数据迁移工具的准备

数据迁移的工作原本就具有复杂、工作量大的特点,尤其是面对大规模的Oracle数据向国产数据库迁移,难度更大。海量的数据靠人工执行各种各样的脚本来完成数据迁移是难以想象的,出错的风险非常高。同时当数据迁移出错时,查找问题变得非常困难。所以使用迁移工具来完成可以极大的降低风险,提高效率。目前主流的国产数据库都已经开发出各自的数据迁移工具,支持从Oracle迁移数据,包括表结构、数据、主键、外键、索引以及视图等的迁移,如达梦DM数据库DTS数据迁移工具,人大金仓的Kingbase数据库的JDTS迁移工具等。数据迁移工具必须具备完整性、可扩展性、可移植性、并发性的特点。但在使用迁移工具之前需测试工具是否满足项目要求,如一些国产数据库自带的迁移工具在处理大体量的数据时会出现数据丢失和效率低下的问题,这种情况可从第三方迁移工具中挑选合适的工具,合理有效地利用迁移工具可以事半功倍。

4 Oracle数据向国产数据库迁移迁移流程

大规模Oracle数据向国产数据库迁移的流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转换阶段以及校验阶段,如图1所示。

4.1 准备阶段

首先搭建系统环境,包括原系统运行环境和新系统环境,便于后续开展迁移工作。其次,一方面对比新旧系统的数据库的表结构及数据字典,把Oracle数据库的数据与国产数据库系统数据作差异化分析,将它们之间的映射关系找出来, 并且制定新旧数据的转换规则;另一方面分析应用系统的数据库操作代码,根据数据库的差异调整代码。

4.2 转换阶段

Oracle数据库中的数据不是一提取出来就可以直接导入到国产数据库的, 而是需要一系列的变换、运算, 才能成为国产数据库中的数据。所以第二步根据提取出来的新旧系统映射关系, 利用数据迁移工具把Oracle数据经过数据抽取,多次转换之后,生成中间数据,同时移植应用系统到新的系统平台上。

4.3 校验阶段

在数据迁移完成后, 对数据的校验和测试分别从两个方面展开; 一是对迁移后数据库的校验, 主要包括完整性检查( 检查外键约束是否存在) 、一致性检查( 检查相同含义的数据在不同位置的值是否一致) 、记录条数检查( 检查新旧数据库对应的记录条数是否一致) 、特殊样本数据的检查( 检查同一样本在新旧数据库中是否一致) ;二是检查国产数据库系统运行是否正常,进行数据一致性测试、执行功能测试、性能测试、数据备份和恢复测试等。这两个方面校验的结果是判断国产数据库系统内能否正式启用的重要依据。

在应用系统迁移完成后,对应用系统的校验和测试同样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对功能的校验,验证系统是否能正常运行,功能点是否都能实现,执行结果是否正确等;二是进行性能测试,找出运行缓慢的功能点,并进行针对性的优化处理。

5 数据迁移后的调优工作

5.1 数据迁移后的性能调优

对于数据迁移后查询效率变低的问题,需要对国产数据库系统做性能优化。可跟踪系统实际运行的SQL语句,分析SQL语句组成、功能和相关的表,建立合适的索引一般能解决性能问题;如有必要,也可采用改写等价SQL语句的方法进行。SQL优化主要包括几个方面:(1)在合适的地方建立适当的索引;(2)IN,NOT IN, 等操作符的转换;(3)OR的优化;(4)IN到EXISTS的转换;(5)只查询用的列等。

5.2 数据迁移后的系统调优

在数据成功迁移后,为保证国产数据库能平稳运行,还应该对其进行系统测试,测试内容至少包括数据库系统可用性测试,数据库系统综合压力测试,数据库系统性能测试,数据库系统健壮性测试。在投入运行前应进行一定周期的模拟运行和试运行,并建立相关的测试报告。根据系统测试报告,对国产数据库硬件的配置和各种数据库参数的配置进行优化,这也是影响国产数据库性能的重要源头之一。

国产数据库的硬件配置调优,主要包括CPU、内存、I/O的配置,需要根据运行状况提高配置或者优化资源分配。对国产数据库参数的调优,主要包括数据缓冲区、共享池、日志缓冲区、数据库块大小等参数,需要根据处理事务的类型调整各参数大小,以提高运行速度。

6 结束语

大规模Oracle数据向国产数据库迁移是各很复杂的过程,需要人、技术、管理的协调合作,涉及到数据、流程、数据库等很多内容的变更,要求数据迁移人员在技术上对Oracle和国产数据库都要精通。目前国产数据库替换Oracle数据库是当前信息安全的必然要求,研究大规模Oracle数据向国产数据库迁移是促进国产数据库软件行业以及相关产业链发展的一个基础。

参考文献

[1] 邓明翥。Oracle数据库安全综述[EB/OL].http://.2007-06-10.

[2] 赵永升,唐新亭。国产数据库技术发展研究[J].福建电脑,2006,(3).

[3] 李冬梅。信息系统升级后的数据迁移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06-01.

[4] 廉小伟。GBase数据迁移工具的设计和实现[D].吉林:吉林大学,2006.

[5] 赵钦,周丹。政府办公自动化信息系统数据迁移解决方案[J].广西科学院学报,2008,(24).

[6] 沈柳法。交通办公自动系统中的数据迁移研究[J].硅谷,2009,(19).

基金项目:

基于安全可靠基础软硬件的事务处理应用研究与示范工程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经费资助;核高基重大专项(2013ZX01045-002-002)。

作者简介:

孙玉锋(1984-),男,江苏南京人,南京工业大学,本科,江苏擎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总监/系统架构师,中级职称;主要研究方向和关注领域:政府信息化、大数据、信息安全。

李波(1989-),男,江苏江都人,河海大学,本科,江苏擎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咨询顾问/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主要研究方向和关注领域:政府信息化、国产基础软硬件。

何燕(1990-),女,江苏泰兴人,南京邮电大学,本科,江苏擎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高级软件工程师/初级职称;主要研究方向和关注领域:政府信息化、数据库技术。

电大金融论文 篇3

论文提要:如何进行金融电子化风险控制就成为当前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随着电子化程度的提高、网络化程度的扩大,金融电子化风险逐渐成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一项重要内容。

金融电子化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在银行及其电子金融机构业务和管理领域的应用。在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金融领域各个环节的今天,金融电子化的风险防范,不仅直接关系到金融机构的生存发展和经营竞争的成败,也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息息相关。

一、金融电子化风险分析

1、制度风险。制度风险是指在金融电子化业务中,由于制度制定有漏洞或执行不到位所造成的潜在风险。一是密钥口令管理混乱,定期更换口令没有规范的文字记录;二是由于目前在金融系统还没有一个绝对权威的电算化制度,使得各金融机构执行起来无章可循;三是内控制度不健全也是金融电子化建设中的薄弱环节,有的银行虽然有相应的内控制度,但内容陈旧,已不适应当前电子化应用需要。

2、系统风险。随着技术的发展,金融电子化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一个大型的金融电子化系统往往由多个子系统构成,它的设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所涉及到的技术领域很多。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难免由诸多因素造成所研制开发出来的系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安全漏洞和隐患。在金融电子化的系统运行过程中,由于计算机软件、硬件、通信等各个环节和外部环境引起的风险问题。目前,金融电子化系统的网络化程度很高,所涉及到的环节很多,如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通信、供电、机房环境与众多技术环节,还会遇到外部的雷电、电磁干扰等不确定因素,都可能造成金融电子化的风险问题。

3、管理风险。一是由于银行领导及部门负责人的认识有偏差,只注重计算机在金融电子化业务中的应用,而忽略了计算机安全管理工作,对计算机安全防范认识不足,容易给工作留下隐患;二是业务操作培训不规范,对金融电子风险防范意识教育不够;三是计算机应用与管理需要科技部门和业务部门的相互配合和相互支持,但由于一些银行业务部门和科技部门互相扯皮,致使个别银行计算机管理无人问津;四是稽核部门监督手段落后,传统的检查方法已不适应当今电子化发展的形势,致使稽核检查层次不高、深度不够,起不到真正的监督效果。

二、金融电子化风险防范对策

金融电子化风险问题普遍存在,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发展会不断出现新问题和新形式。需要不断研究新变化,要与时俱进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针对目前金融电子化风险问题,应主动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1、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狠抓安全制度的贯彻落实。加强对系统使用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加强计算机、通讯和网络理论知识的培训,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自觉遵守各种操作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增强安全防范意识,防止工作中出现不必要的失误。在金融电子化进程中,应当使大家建立金融电子化风险防范意识,在系统设计、开发、验收、运行阶段将应用与安全同时考虑,做到安全促进应用,应用立足于安全。在设计中,尽量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设置层层防线,尽可能地提高防范能力。针对不同的安全威胁应采用不同的技术措施。软件系统应具有容错,尤其当用户在对重要数据进行删除修改操作时,应有提示,以免误删误改。容错性是一个预防措施,容错性的设计应贯穿系统的始终,体现软件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2、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结合计算机处理业务的特点,对于实时发送电子数据的业务宜采用事后监督,监督人员与业务操作人员必须分离,监督人员对所监督的情况要有详细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报告业务主管,业务主管对监督情况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重点抽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3、保证运行环境的安全是整个金融电子化安全的基本前提。机房建设必须符合国家制定的机房建设标准,做到防盗、防火、防水、防鼠、防尘、防雷电、防电磁辐射和干扰,接地电阻必须达到安全值。配置符合标准的电源设备,配置防雷设备,配置必要的后备机器,保证在工作机发生故障时不会影响银行正常业务的开展。加强设备的管理、维护、检验、更新工作,确保相关设备能正常运转。软件运行环境的关键是采用反病毒技术防止病毒侵害,保证系统的安全。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病毒也在不断升级,变得越来越复杂,破坏性也越来越强,对计算机信息系统造成了极大的安全威胁,极大地影响了系统的安全。反病毒技术应针对病毒传播的途径和破坏的方式建立全方位、完善的防护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1]陈静。21世纪中国金融信息化发展展望[J].中国金融电脑,2008.10.

电大金融论文 篇4

关键词:电子金融产业 结构优化 产业组织理论

电子金融产业的前后产业联系

电子金融产业有着复杂的前向和后向联系。前向联系金融业,与金融业务、金融管理、金融制度相联系;后向联系it产业和其它相关产业,比如说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媒资讯、生物特征识别等相联。从产业化的角度来考虑电子金融,有利于电子金融的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

我国现有电子金融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与产业政策不能适应该产业发展的需要,需要继续加大改革力度。中央实行大部制,就是由于信息技术革命使产业间关联度迅速提高,传统条块分割的政府管理思路已经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相互关联的职能部门必须整合。同样,确立电子金融的主导地位需要政策整合、政府部门职能整合、产业相关资源的整合。电子金融产业理应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资金、技术、扶持政策、法律、人才、教育形成横向配套,纵向的it产业、金融产业、传媒产业、其它产业形成完善的产业链,这样电子金融产业的发展潜力才能够发挥出来。

电子金融具有复杂的前后产业联系,是战略性行业,要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为电子金融的改革与发展创造机遇。电子金融自主创新的要意之一就是要主动,通过计划与市场手段结合的办法来加速电子金融创新的速度、质量、规模,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和战略利益。

电子金融产业结构优化

(一)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

电子金融产业结构优化包括电子金融产业结构合理化和电子金融产业结构高级化。电子金融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指明了我国电子金融产业优化的方向。

电子金融产业结构合理化包括电子金融上下游产业链的就业人数、技术能力、潜力挖掘等方面。我国电子金融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所以,我国金融软件升级需要不断推倒重来,这种方式使大量的人才集中于终端开发,缺少基础研发投入和研发能力。电子金融下游产业(金融业)内部人控制,高级管理人才缺乏,国际化乏力,衍生业务开展少,金融产业化发展不足。电子金融产业地位依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电子金融对于那些长期从事金融it工作的人员来说,并不难。但是,由于it治理结构原因,我国金融业没有cio机制,在决策层缺少电子金融高级管理人才。电子金融没有相应的地位,发展起来束手束脚。电子金融人才的培养、金融it技术分工、金融it产业链优化、金融it前沿分析等等重要工作没有相应人去做。

电子金融产业结构高级化。我国金融it安全所需要的核心技术需要依赖国外,金融it的主要利润也由外资企业获得。所以,电子金融高级化非常必要。建立电子金融品牌,研发、推动、总结相应电子金融标准,研发高端电子金融技术,提高电子金融监管能力,是未来努力方向。

(二)电子金融产业结构优化的模式

纯市场机制。这种模式利用市场机制自动地调节电子金融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动趋势。产业结构成长的主要动力机制为公平竞争,政府在多数时期内不对产业结构的成长施加任何直接影响:有发达的市场机制为基础,产业结构的成长侧重于依赖结构内部的自均衡、自调节过程。外部的政策力量的作用是间接性的,是一整套以价格、税收、利率等为主体的市场参数体系。产业结构政策大部分侧重在需求方面。

市场垄断性模式。我国电子金融市场基础薄弱,表现为:市场主体规模偏小,高质量的人才供给不足,技术创新的能力弱;市场环境不好,如中介机构功能体系不完善、融资困难、产权保护不力,等等,导致企业单从市场竞争难以获得充足的成长资源,企业必须寻求市场之外的力量,以便生存和发展;政策环境不够理想,要实现电子金融的快速发展并使产业成长摆脱人才、资金、土地等资源短缺的束缚,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由政府规划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政府扶持企业成长,同时又要给产业以创新求生存的压力,大棒和胡萝卜相结合。

计划模式。通过大规模的国家投资和国家直接配置人力资源、科研资源等手段,带动行业整体实力的提升。国家出面弥补电子金融产业的薄弱点,消除瓶颈,以使产业潜力得到极大的发挥。目前,教育部、发改委、科技部、商务部等都有相应资源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进行电子金融创新。目前,我国依托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手段,已经实现了数据库、操作系统等领域的突破。

产业组织理论研究概述

产业组织由三个要素构成:企业个体、企业相互联系形成的市场关系和产业组织环境。产业组织理论是研究企业行为、市场关系、产业组织环境对企业的影响及其产业效应规律的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具有两个相反的研究发展方向,一是微观;二是宏观。微观经济主要侧重个体(企业和消费者)经济行为及其经济性问题的研究;宏观经济学主要侧重宏观经济要素(包括供给、需求、价格、利率等)与整体经济发展(就业和收入)关系问题的研究。而产业组织理论则以产业组织为其研究对象,主要从中观角度研究产业组织内部企业的经济行为特性、相互作用关系、产业组织环境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及其产业效应规律。

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研究任务包括:产业组织内部,企业的市场行为与有效竞争,产业组织的市场结构及其对市场行为的影响,市场结构一市场行为一市场绩效分析模式和经济性评价,产业组织合理化标准与政府产业组织政策。

根据传统微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制度的基础涉及两个基本范畴,产权和公平竞争。产权多样化,并且以私有主导,有利于解决企业间竞争的根本动力。西方传统经济学特别肯定竞争、否定垄断,垄断与竞争是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根本问题。而对垄断与竞争的研究又细分为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市场绩效三个基本方面。对市场结构的研究有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进入壁垒、成本(费用)、垂直结合等,对市场行为的研究有价格策略、广告和销售、研究开发、合并等,对市场绩效的研究有资源配置效率、技术进步、技术组织效率、资源利用效率等。

根据垄断与竞争关系中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方面关系的不同,西方先后有五个流派研究产业组织问题。

哈佛学派的scp分析范式认为,产业组织政策影响市场结构(s)、市场行为(c)与市场绩效(p),市场结构决定了企业的市场行为,企业的市场行为决定了市场绩效,而市场结构又是由市场供求状况决定的。对产业组织政策的研究包括反托拉斯、贸易管制、公共事业管制等,对需求的研究包括可替代性、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交叉弹性、增长率、周期性等,对供给的研究包括供给的交叉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工艺技术状态、原材料、工会组织制度等。

芝加哥学派认为,即使市场处在垄断或者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只要市场绩效良好,政府就不需要进行产业管制。因此,芝加哥学派又被称为效率学派。斯蒂格勒因对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贡献而荣获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以斯蒂格勒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研究认为,从短期看,市场的垄断势力和不完全竞争会影响市场绩效,但这只是暂时的现象。如果不存在政府进入管制,市场高度集中产生的高额利润会吸引大量新企业进入,从而打破原来的垄断。因此,从长期看,竞争的均衡状态在现实中是能够实现。

可竞争市场理论认为企业进出市场的唯一壁垒是沉没成本。在沉没成本为零的完全可竞争市场中,哪怕完全垄断也是有效率的,因为企业必须选择超额利润率为零的价格。提高市场绩效的关键是降低沉没成本。降低沉没成本的新工艺、新技术、新制度应该得到鼓励,同时,避免人为的进入和退出壁垒。

新产业组织经济学引入博弈论分析方法,从重视市场结构的研究转向重视市场行为的研究,并建立了动态的研究框架。博弈论对于分析市场参与双方出于利益动机而采取的应对行为十分有效,对于行政权垄断主体(政府)、经济垄断权主体(垄断企业)、人力垄断主体(工会)、思想垄断主体(传媒)、技术垄断主体(专利等)之间的博弈分析,可以运用于政策效果的预测和政策失效的诊断。

后scp流派,即新制度经济学,从交易成本理论角度来研究企业与市场,打破从技术角度研究企业、从垄断角度研究市场的思维模式。新制度经济学从公司内部产权结构和组织结构的变化来分析企业行为的变异及其对市场运作绩效的影响。

产业组织理论在我国电子金融产业中的应用

由于我国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特殊性,市场发育不够成熟,我国的电子金融市场结构呈现出特殊性。我国电子金融行业自2003年以来获得了爆炸式增长。我国金融改革在不断深入,金融行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扩大。那么,电子金融的供给如何改善呢?这就要考虑电子金融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和产业政策方面的因素。

我国电子金融市场结构的主要特征是规模企业少,除非是金融机构自身的金融it部门。我国的金融it公司无法达到中国工商银行的电子金融研发、维护、数据中心各千人规模的程度,独立金融it厂商质量和数量不足。我国的金融it公司大量的人力消耗在产品销售和维护方面,研发方面的人力资源少。金融it企业规模小,核心竞争力不强,难以胜任经济发展的需要,大量的金融it公司关门倒闭。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培育了一批金融it公司,如恒生电子、信雅达、金证股份、华胜天成、浪潮软件、中国软件、东软集团等,行业能力得到迅速提升。

对于行业垄断来说,外资企业垄断了高端市场,根据绩效原则和高科技it企业规模优势的实际,培植国内的规模企业与国外企业展开竞争才是上策。人为限制国外公司由于技术优势原因导致的垄断,对我国电子金融行业绩效提高并不利。企业集团、网络型组织、战略联盟、学习型组织是解决我国电子金融市场结构问题的解决办法。

结论

充分认识电子金融产业的重要地位。电子交易是使金融交易成本下降,参与主体增多,交易规模扩大,投机性增强。金融市场的灵活性、风险性、创新性要比银行主导的金融制度更加优越。发展电子金融,降低手续费、佣金等成本,创新期货、期权、股票等金融产品是金融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金融学毕业论文 篇5

(一)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 引言

选题背景

研究意义

文献综述

第二章 金融衍生品市场概述

金融衍生品概述

金融衍生品市场概述

第三章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现状

金融衍生品市场现状和问题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特点

第四章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对策研究

减少行政干预 提升市场效率

建立完善的金融法律体系

加强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

鼓励使用中央对手方服务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二)研究方法

(1)归纳法:总结由学者们早已研究出来的成果,从各个方面提取相关有用信息,补全片面的方面使其完整。

(2)实例分析法:运用实际发生的有关例子来分析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3)文献研究法:通过文献中的对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研究分析中不同观点总结归纳出主要的观点。

电大金融论文 篇6

应用型金融人才这一定位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性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主要载体,也是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基本途径。我校金融学专业除了强调理论教学外,还尤为强调实践教学,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为了加强实践性教学,我校在课程体系安排上,突出了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型,保证实践教学时间至少占教学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同时设立专业方向实训周,针对国际金融学、证券投资学等理论课程设置对应的外汇模拟交易实训、证券投资模拟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与此同时,我校金融学专业与银行、证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合作建立了一批校外实习基地,实行“3+1”的教学模式,企业的专家作为我校的客座教授,定期来校为学生进行实践指导、专题讲座。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践创新活动,并且建立了创新学分制度,规定大学在校期间至少应修够10个创新学分。金融学的实践教学还必须有相应的硬件设施和软件平台作支撑,在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上,学校建设了金融实验室、财经基本技能实验室、证券期货模拟实验室、企业经营模拟实验室、网络信息实验室等与金融实践教学相关的实验室,并购置了满足实验需要的相关交易软件、书籍和资料。

二、三个平台:实验室平台、社团平台、电子期刊平台

实验室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硬件基础,也是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校金融学专业不断加强基础实验设施建设,以打造“全真实验室平台”为发展目标,相继建立了与金融专业实习、实训相关的金融实验室、财经基本技能实验室等相关的实验设施。建立了“实验室开放制度”,规定实验设施在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既为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平台,也提高了实验设施的利用率。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一系列举措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兴趣,锻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将实践环节贯穿于学生生活学习中,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金融学专业针对“一个专业,多个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相继建立了银行信贷协会、证券期货协会、保险协会三个专业性社团,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任意参加自己感兴趣的社团。学生社团还负责承办与金融学专业相关的技能大赛,如财经基本技能大赛、证券外汇模拟交易大赛、保险销售大赛。通过大赛,可以检验实践教学的成果和学生对基本从业技能的掌握程度,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检验自我的平台。

“全真电子期刊平台”是金融学专业丰富实践环节的另一重要举措,金融学专业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团队,负责编辑、出版、发行电子期刊,目的在于保证学生可以及时关注经济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同时锻炼学生的资料收集能力和文字处理能力。到目前为止,创新团队已出版发行了《金融快讯》电子周刊和《金融文摘》电子月刊。这两种刊物要求金融学专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制作与发行,并由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审核。这种发行方式保证了每一个同学都能得到切实的锻炼,也增强了团队的协作能力。

三、结束语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