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发展过程中出现过几次重大的争论,做好统计工作有很大的意义。该页是漂亮的编辑给大伙儿找到的统计学专业论文(精选8篇),仅供参考。
关键词:概率统计;数学建模;教学
数学建模主要是借助调查、数据收集、假设提出,简化抽象等一系列流程构建的反映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学科,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到概率统计教学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理论知识,同时对于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可以说,概率统计教学与数学建模思想的融入具有重要的理论以及现实意义。
1.教学内容实例的侧重
在大学数学教育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建模、解模的能力,但是在传统概率统计教学中,教师大多注重学生的计算能力训练以及数学公式推导,而常常忽视利用已学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得大多数学生的应用能力无法得到提高。所以,为了能够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应用概率与统计的实际能力,教师应在教学内容设计中吸收与融入与实际问题息息相关的题目,使学生在课堂中不仅能够轻松学习概率知识,增加学习主动性,同时能够尝试到数学建模的乐趣,提高自身数学素养。例如,在古典型概率问题的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对于该部分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入概率的实际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各等奖的中奖概率,使学生获得极高的建模、解模能力。
2.在教学方法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
在概率统计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在教学方法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首先,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开展认识活动,在问题发现、分析、解决的一系列锻炼中获得概率统计知识的自觉领悟。其次,采取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讲授是最为基本的教学方式,不过单一的讲授很可能导致课堂的枯燥,所以课堂中还需要适当穿插一些讨论,使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激活思维,延伸知识面。再次,采取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是在概率统计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教学中应用的案例应进行精选,其不仅需要具有典型性,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新颖性以及针对性,通过缩短实际应用与数学方法间的距离,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被大大激发。最后,采取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方法。在概率统计的问题中常常需要较大的数据处理运算量,所以为了简化问题,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统计软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结合具体的概率统计案例,在学生面前演示统计软件中的基本功能,为提高学生掌握统计方法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奠定坚实基础。知识的获取并不是单纯的认识过程,其更应偏向于创造,在不断强调知识发现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科学本质、掌握学习方法。
3.在概率统计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案例分析
一个完整的数学思维必须经过问题数学化以及数学化问题求解两个方面,只有让学生体验以及掌握到一般的数学思维方法,才能使其真正拥有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具体分析在概率统计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案例,能够为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开拓学生眼界奠定坚实基础。很多概率的实际问题中均存在着随机现象,其可以视作许多独立因素影响的综合结果,近似服从于正态分布。例如,某高校拥有5000名学生,由于每天晚上打开水的人较多,所以开水房经常出现排长队的现象,试问应增加多少个水龙头才能解决该种现象?对于该问题的解决,教师首先应组织学生对开水房现有的水龙头个数进行统计,然后调查每一个学生在晚上需要有多长时间才能占用一个水龙头,最后引导学生分析每一个学生使用水龙头这一情况是否是相互独立的,通过联想中心极限定理以及考虑每个人具有占用水龙头以及不占用水龙头两种情况,得到每人占用水龙头的概率为0.01。所以,每名学生是否占用水龙头能够被视作一次独立试验,其能够看作是一个n=5000的伯努利试验,假设占用水龙头的学生个数为X,那么其满足X~B(5000,0.1),通过借助中心极限定,使得该问题被快速解决。
关键词:医学论文
1.统计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2.资料的表达与描述:用x±s表达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M(QR)表达呈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统计表时,要合理安排纵横标目,并将数据的含义表达清楚;用统计图时,所用统计图的类型应与资料性质相匹配,并使数轴上刻度值的标法符合数学原则;用相对数时,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区分百分率与百分比。
3.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对于定量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定性变量的性质和频数所具备的条件以及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χ2检验。对于回归分析,应结合专业知识和散布图,选用合适的回归类型,不应盲目套用简单直线回归分析,对具有重复实验数据的回归分析资料,不应简单化处理;对于多因素、多指标资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以便对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出全面、合理的解释和评价。
4.统计结果的解释和表达:当P<0.05(或P<0.01)时,应说对比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的意义,而不应说对比组之间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的差别;应写明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多个均数之间两两比较的q检验等),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3.45,χ2=4.68,F=6.79等),应尽可能给出具体的P值(如:P=0.0238);当涉及到总体参数(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时,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再给出95%置信区间。
建构主义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本质进行了科学的分析,认为学生学习有如下特点:
1、学生学习不是从零开始的,而是基于原有知识经验背景的建构。即学生在学习统计课程之前,头脑里并非一片空白。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的各种渠道和自身的实践,对客观世界中各种自然现象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建构了大量的朴素概念或前学科概念。这些前概念形形色色,共同构成了影响学生学习统计学概念的系统。学生的前概念是极为重要的,它是影响统计学学习的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前概念指导或决定着学生的感知过程,还会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行为和学习过程产生影响。
2、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主体建构的过程,要突出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充实、丰富和改造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在这种建构过程中,学生一方面对当前信息的理解要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超越外部信息本身;另一方面,对原有知识经验的运用又不只是简单地提取和套用,个体同时需要依据新经验对原有经验本身也做出某种调整和改造,即同化和顺应两方面的统一。学生不是被动信息的吸收者,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因此,教师不能直接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要组织、引导,使学生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
3、学生学习既是个体建构过程,也是社会建构过程。虽然知识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起来的,但社会性的相互作用也很重要,甚至更重要。因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是社会性相互作用内化的结果(正如统计的特点具有社会性)。此外,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习者对某种问题可以有不同的假设和推论,学习者可以通过相互沟通和交流,相互争辩和讨论,合作完成一定的任务,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更丰富、更灵活的理解。同时,学生可以与教师、统计专家等展开充分沟通。这种社会性相互作用可以为知识建构创设一个广泛的学习共同体,从而为知识建构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积极的支持。因此,课堂上师生交互和生生交互活动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以及对课堂社会环境和情境的营建是学生获得学习成效的重要途径。
二、建构主义理论教师“教”的特点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可以概括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发现者和中介者。
1、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起主导作用和导向作用。教师应当发挥“导向”的作用和教学组织者的作用,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进而去“解决问题”。
2、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发现者。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错误的诊断与纠正,并用科学的原理和原则,给予正确的引导与指引。
3、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介者。教师是学生与教育方针及知识的桥梁。教师既要把最新的知识和分析方法提供给学生,也要注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辩证法的角度看,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教与学是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随着教学活动的变化,矛盾的主要方面,或在教师,或在学生。分开来看,“教”的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发挥能动作用;“学”的主体是学生,客体是教师,学生进行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教师则对这些活动施加影响。合起来看,在教学活动这一不断发展、循环往复的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客体地位是相互依存、相互规定,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因此,“基于教师在课堂中组织者、发现者和中介者”的角色作用,教师可以实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组织课堂教学。
“基于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学”与“导”的活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动的、融合的,在和谐中不断向前发展。因此,按照“学与导和谐发展”的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按照“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组织课堂教学时,可以采取“诱导试学——引导探学——开导活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
(1)设置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首先要从现实的、有兴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真实问题情境开始。让学生一开始进入学习探索就真切地感受到统计就在自己身边,体验到学习统计的价值,从而激发起学习统计的兴趣,萌发积极主动探索统计理论和方法的求知欲望。教师要通过对课堂的组织,让学生对学习统计产生学习兴趣,“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盎然地进入了对统计学知识的探索,学生才能学有所长。(2)探索问题,增强学生主角意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基于教师在课堂中组织者、发现者和中介者”的角色作用,课堂教学方式应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指挥、学生操作的教学现象。学生要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转换,对新经验和旧经验进行综合概括,解释有关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引导,设计有思考价值、有意义的问题。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研究探索,教师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通过各自想法的交流、碰撞,发现学生有价值的建设性建议及方法措施,及时制止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计算分析问题时可能出现的偏差,使问题得到正确的解决。
(3)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以往统计学教学中,我们关注比较多的是学生能否记住计算公式、方法、意义、应用条件,能否利用这些知识完成所设问题的正确计算。而“基于教师在课堂中组织者、发现者和中介者”的角色作用,教师在课堂中,就应该更加关注学生能否将科学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关注学生在灵活应用统计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对学习统计产生兴趣,变抽象的科学法则、科学方法为得心应手的工具,从而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参与学习统计的快乐,享受成功解决实际问题的愉悦。
三、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统计学教法探讨
1、设计课堂教学新模式
统计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能够运用统计学基本理论和定量分析方法,对经济现象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和评价。统计学课程内容基本分为三个模块两个层次。第一模块:研究统计学的一般问题,属于基础理论。第二模块:推断统计的理论与方法,相关与回归分析,属于一般的统计方法及其在社会经济领域的运用。第三模块: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统计指数与因素分析,统计综合评价,属于社会经济统计方法的特有问题,侧重于各种统计分析方法运用。两个层次即理论部分和计算分析部分,两部分知识比为30:70
。反映了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要求。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因而首先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优势,探索最优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应进一步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去,做到:(1)合理处理好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展示学习内容的实用意义。(2)教学思路清晰,过程流畅、自然。(3)采用启发式、精讲多练式、答疑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构建情景逼近式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设计课内课外相融共生的大课堂
课堂教学不仅要教会想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在书本之外查阅图书、报刊、杂志、网络等资料,以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吸取精华,为我所用,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外,还要通过课内设计的实训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实训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统计调查方案的编制、调查问卷的设计、统计表统计图的制作、综合指标分析、统计案例分析等内容。统计实训的课内教学采用精讲、示范、多练、答疑的方式;课外教学采用学生自行分散复习和有组织分组制表、制图、社会调查、整理计算分析等方式。
3、实行点、线、面、体相结合的大统计
“点”是指让学生根据某一知识点完成作业、实习。“线”是指让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面”是指让学生把若干知识点联系起来进行综合的分析和实训。“体”是指让学生能就学科体系及相关学科的内容进行深入、全面、综合的分析与应用。在讲授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基本技能培养、综合能力培养、设计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从高度整体把握统计的思路和统计分析、评价思想。
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建构性学习中的积极作用,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教学中应根据统计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统计学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特有的概念及科学家,教学中可以适当拓展,开阔学生的视野,影响学生的心智,塑造学生的灵魂,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准确生动形象,善于设疑,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充满求知思索的激情;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学习的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统计持久的浓厚的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对自己能力的欲求,不断增强自己的学习信心,不断地在自我实现中超越自我。
5、设置情境,在交互中实现教学目标
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细胞,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也不单纯是“老师教、学生学”的木讷课堂。课堂中的社会性环境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师生之间的交互,二是学生之间的交互。建构主义认为,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习者可以对某种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师生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小组讨论、意见交流、辩论等形式,促进学习者之间的沟通和互动。统计教学要从过去主要关注“人机交互”到关注“人际交互”;从只关注学生与教师、教学信息的交互到关注学生之间的交互以及学生与校外专家、实践工作者的交互;从关注个别化学习到同时关注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社会性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交互中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6、构建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是诊断性学习和反思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这意味着学生必须从事自我监控、自我测试、自我检查、自我约束等活动,以诊断和判断学习中所追求的是否是自己设置的目标。在教学中,应该根据理论和实训教学的不同特点、不同教学内容的具体组织方式,不断的反馈,使学生自己及时评价。同时,在学生成绩考试评定中,应采取了灵活的考试方式
,有笔试、有口试,也有设计方案和调查报告,笔试内容也应着重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评价。
以上探讨了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统计学课堂教学方法,统计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无止境。相信当建构主义理论真正走进统计课堂教学时,统计教学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育理论;统计学教育;教学方法
论文摘要:统计分析是运用统计方法与分析对象有关的知识,从定量与定性的结合上进行的研究活动,是整个统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也是企业制定生产计划、发展战略与规划的主要依据。
论文关键词:统计分析 企业 发展
一、统计分析的概述及其特点
1、统计分析的概述
统计分析是指运用统计方法及与分析对象有关的知识,从定量与定性的结合上进行的研究活动。它是继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之后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是在前几个阶段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从而达到对研究对象更为深刻的认识。它又是在一定的选题下,集分析方案的设计、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而展开的研究活动。系统、完善的资料是统计分析的必要条件。
2、统计分析的特点
(1)运用统计方法:统计方法是以总体现象的数量关系为对象的一类特殊科学研究方法的总称,从运用的角度可分为经验方法和数学方法。经验方法是指人们长期的统计实践经验相关的方法。在统计分析中常用的数量比较法、分组分析法、指数及因素分析法等就属于这一类。对于这一类方法如能正确运用,可以提高统计分析的科学性。
(2) 定量与定性的结合:统计分析面对的不是抽象的数字,而是在定性分析的前提下。通过其数量表现对研究对象进行认识。因此,熟悉和掌握与研究对象有关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二、统计分析在企业中的运用
统计分析在一个企业的运转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统计认识的全过程来看,通过统计设计、调查和初步整理所取得的统计资料,可以对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特点取得一定的认识。但是这些认识却只是初步的、表面的,只有对这些资料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研究,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特点* *、内在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使统计认识得到进一步的深化。由于统计分析具有深化认识的作用,使得统计分析在企业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统计具有数量性的特点,统计分析所起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定量的分析来实现的。统计分析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对客观事物量化,包括反映客观事物规律的数量表现;二是根据量变程度确认事物的质,即确定区别事物质量的数量界限;三是揭示新的规律,即通过分析数量关系,发现尚未被认识的事物的规律。统计分析工作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
在企业正确处理好统计分析工作,可以从整体上更为全面地看清现状,可以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发挥统计分析工作的作用和意义。就社会经济领域而言,统计分析还是发挥统计整体功能,提高统计工作地位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实施,社会经济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级领导部门和决策者仅凭个人能力和经验已经很难把握瞬息万变的局面,更难以正确做出科学的决策。在这种情况下,统计分析的优势随之显现。它可以把数据、情况、问题、建议等融为一体,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比一般统计数据更集中、更系统、更清楚地反映客观实际,又便于阅读、理解和利用。因而是发挥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功能的主要手段。与此同时,也提高了统计工作的社会地位。
统计分析在企业发展中应用广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统计分析在企业预测中的应用。
在统计预测中,一般强调静态分析预测和动态分析预测相结合,以静态分析预测为主。首先,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重点进行年度、季度统计预测分析,确保企业目标管理和考核的有效性。其次,要根据企业的计划目标和历史销售数据确定各项数据指标,找出经济运行波动的共性和差异性。再次,要根据企业的总体规划和行业的特殊性,综合运用一定的预测模型来提高分析的科学性,公司的市场份额取决于该公司的产品、服务、价格、沟通等与竞争者的关系。如其他因素相同,则公司的市场份额取决于它的市场费用在规模和效益上与竞争者的关系。
第二,统计分析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
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企业受外部环境的影响逐步加深,这就要求企业及时对相关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一是对市场需求和供给能力的分析。主要包括居民的购买力、商品的潜在和实际市场需求量、品牌成熟度、订单满足率、消费偏好等。通过分析,可以判断企业的赢利空间、供需缺口等,为领导层确定商品销售规模、制定阶段性营销策略等提供依据。二是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分析和影响。主要包括国内、国际的宏观环境对我国行业发展的影响和对地方法规、民风民俗对企业的发展的影响。三是对企业竞争力的分析。通过分析本行业其他企业的经营情况,在对比中认识自身发展的差距和潜力,从而为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第三,统计分析在企业过程分析和阶段分析控制中的应用。
在计划方案的落实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可预知的状况。需要及时的进行过程分析和阶段分析。企业利用统计数据定期分析计划完成情况、进度情况等,可以及时的发现执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完成阶段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有利于确定指标完成率。便于衡量市场潜力相同的不同市场之间的业绩。也作为销售目标制定的依据。
在企业当中,统计分析工作是了解现状、预测未来,为了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进步的重要方法。做好统计分析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我们要提高对统计分析的研究,使统计分析工作更好地成为企业发展的有力推动力量。
参考文献:
论文关键词: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科学发展,和谐社会
一、研究背景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总结人类历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经验教训,深入分析时代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的特征,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注意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然而,对于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多角度、全方位的。它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因此小论文,选择一系列合适的指标,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综合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二、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评价研究现状
联合国于1996年建立了一套可持续发展指标用于帮助各国制定可持续发展政策,应用“驱动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来设计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142个指标,含社会、环境、经济、制度4个方面,其中社会指标涉及平等、健康、教育、住房、安全、人口,环境指标涉及大气、土地、海洋、海岸、淡水、生物多样性,经济指标涉及经济结构、消耗和生产模式,制度指标涉及制度框架、制度能力。
2005年,国家统计局完成了一项重点课题研究——《“和谐社会统计监测体系研究”之“和谐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研究报告”》。2008年,佟金萍、马剑锋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在构建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计算苏锡常和谐社会的综合指数。2009年,福建设区市经济社会发展评价课题组建立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由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公平、社会保障、社会安全、社会生态等6大类指标和33小项指标组成。同年,胡皓、韩兆洲根据胡锦涛书记对和谐社会的阐述,同时考虑到能够从统计年鉴获得数据,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第六个维度设计了18项指标,采用主成分法对和谐指标赋权,并对广东和谐社会建设进行了实证综合评价。
三、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评价指标的选取
对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进行综合的评价,选取的指标不仅要有城市的,还要有农村的,不仅要考虑经济的发展,还要考虑能源的消耗,同时要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个领域。本文正是按着这一思路选取,并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小论文,选取如下20个指标(均为2007年数据):人均国内生产总值(X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X2);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X3);居民人均消费水平(X4);5、农村城镇消费比(X5);6、固定资产投资(X6);单位煤耗量的GDP贡献(X7);单位煤耗量的GDP贡献(X8);三种专利申请受理数(X9);城镇单位技术人员(X10);高等学校数(X11);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X12);各地区教育经费(X13);卫生机构数(X14);每万人医疗机构床位拥有数(X15);每万人公共交通拥有数(X16);每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X17);各地区农村居民住房面积(X18);就业率(X19);城区绿化覆盖率(X20)。
四、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评价方法的运用
由于缺少个别数据,故用SPSS软件进行了缺省值处理。以下分析结果都是基于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的。
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是根据事务本身的特性来定量研究分类问题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同一类中的个体有较大的相似性,不同类中的个体差异较大,于是根据一批样品的多个观测指标,找出能够度量样品(或度量)之间相似度的统计量,并以此为依据,采用某种聚类法(Method),将所有的样品(或变量)分别聚合到不同的类中。
本文研究的是2007年全国31省、直辖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的综合评价,采用快速聚类(K-means Cluster,表4-1)对31个CASE进行分类。
表4-1:聚类分析结果表
分类
地区
第一类:C类(经济比较发达,交通便利,其他指标基本位于全国偏上水平)
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吉林、上海、福建、广西、重庆、云南、甘肃
第二类:B类(各类指标名列前茅,城乡和谐,唯独教育投入有所欠缺)
浙江
第三类:D类(各类指标趋于中等)
河南、湖北、广东
第四类:E类 (各类指标趋于中等偏下)
河北、辽宁、黑龙江、安徽、江西、湖南、四川、陕西
第五类:F类(经济发展落后,科技、文化环境都有待改进)
海南、贵州、西藏、青海、宁夏、新疆
试谈污水处理厂统计管理
摘要:如今我国各方面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而企业也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企业统计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企业统计是根据企业的现在的发展状况内部的统计人员对企业进行的数据化管理,他们通过全面准确而有完整的数据对企业现阶段的经营状况进行分析进而帮助企业制定更有效的发展策略从而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在污水处理厂中企业统计同样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统计;企业管理;作用探讨
一、前言
在企业之中加强企业的管理同时制定合理的策略才能让企业进一步发展,尤其是现在我国的经济市场之中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的激烈而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要完善企业管理体制、经营方式及组织形式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在这些企业管理的过程中统计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而现在的企业内部在统计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也在很大的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进步与发展,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加强企业的运营速度。
二、企业统计在企业管理中的意义
企业的经济统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另外在企业的创新要求和领导决策的方面有着很大的意义。
(一)符合企业的创新要求
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要根据企业当前的发展现状和经济状况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而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中促进企业的发展必须要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因为计划经济形式与市场经济形式有着很大的差距,企业在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建立合理科学的应用体系,企业统计就是实质性的制度其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以数据信息的形式显示出企业的运营状况,据此可以进行适当的经济调控,为企业制定出更加准确的发展方向进而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二)使企业领导准确掌握企业的信息
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加稳定的发展就需要有良好的决策者,其能够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另外能够制定出准确的发展策略促进企业进一步的发展,而企业统计可以将企业的信息提供给领导帮助领导更加准确的了解企业的运行状况。尤其是在现代企业的统计过程中包含了大量的数据信息而这些信息都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现阶段对企业统计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只有进一步完善企业统计的管理同时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就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发展速度。
三、统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的统计是为了更好的明确企业在现阶段的发展规律而只有了解企业的发展规律才能够制定个有效的策略促进企业的进步与发展。
(一)准确并及时的反应企业现状
企业统计的特点就是具有时效性和准确性,企业内部的统计人员根据企业在最近一段时间内的运营状况,对企业各项管理数据进行统计进而明确的县市区企业的运营状况,所以统计能够及时准确的反应企业在某一个时点上的现状;另外企业的数据统计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范围其能够反映出企业在最近一段时间发展的状况,进而能够帮助企业的决策者更加准确的制定出下一步的策略,而且这些数据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出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反映了企业的规模和结构。
(二)准确的反应企业的社会和自然属性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了解内部的机构、人员、资产以及负债等多种状况而这些在企业统计的过程中都能够明确的反映出来,对于企业来说其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盈利,通过企业的统计能够准确的显示出其在生产发展、产品研发、以及财务盈亏等状况,除此之外经过统计企业的资产规模、人员规模以及盈亏规模都能够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企业可以更具这些数据准确的了解企业的状态进而能够及时的调整内部的管理方式和经营结构,从而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结束语
我国的企业在发展和建设过程中离不开统计的作用而为了进一步加强企业的管理,企业统计是有效的手段,而如今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在统计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阻碍企业的发展速度,文中对企业统计中的问题进行了策略的分析,希望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在统计方面的缺陷。
参考文献:
本研究对脊髓损伤的康复进行临床研究,主要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制定一个适合国人文化背景和实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MS),并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分析,以便能够在临床上广泛地应用;②对康复介入的时机进行对照研究,进一步明确早期康复介入的时机以及早期康复对脊髓损伤功能的影响;③通过临床对照研究,证明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功能恢复的重要作用;④合理情绪疗法对脊髓损伤患者心理状态和功能状态的影响。
对象和方法
2004年09月~2006年09月在我院骨科或康复科住院的脊髓损伤患者180例,部分患者出院后仍坚持按原方案继续门诊治疗,直至本研究结束。本研究周期为3个月。
研究设计:双盲法,随机分组对照临床研究。
评定内容:患者的一般状况、损伤平面、ASIA分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Measure Scale,AMS)、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功能独立性评定(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rating scale,HAMA)、Beck抑郁问卷(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
评定方法:所有纳入本研究的SCI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各进行一次康复评定。评定人员由固定康复科医师、物理治疗师(PT)、心理治疗师(ST)进行,以上评定人员均先进行评估方法及注意事项的培训,以保证评估标准的一致性和数据的可靠性。
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根据患者的临床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心理治疗采用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RET).
1、AMS的信度和效度分析:本研究选择30例SCI患者进行AMS的信度和效度分析,我们把AMS得分根据量表的结果分别计算其运动得分(AM)、认知得分(AC)、总分(AT),采用统计学软件,Pearson相关分析法。
(1)组内信度:同一测试者相隔一周的两次测量的结果比较分析:AM1与AM2、AM1与AT2、AC1与AC2、AT1与AM2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显示同一评定人两次评定的结果高度相关,说明AMS有较好的组内信度。
(2)组间信度:不同测试者(甲、乙)测量的AMS得分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甲AM与乙AM、甲AM与乙AT、甲AC与乙AC、甲AT与乙AM、甲AT与乙AT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显示不同测试者(甲、乙)评定的结果之间高度相关,说明AMS有较好的组间信度。
(3)表面效度:专家的评价认为,该量表内容和结构较为合理,表中所检测的条目能够反映SCI患者功能状况的基本特征,具有较好的表面效度,能够达到研究的预期目标。
(4)标准效度:将AMS与FIM和BI进行相关性分析,治疗前测试结果显示:AMl与FMl、AMl与FTl、AMl与BIl、ATl与FMl、ATl与FTl、ATl与BIl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治疗后测试结果显示:AM2与FM2、AM2与FT2、AM2与B12、AT2与FM2、AT2与FT2、AT2与BI2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显示AMS与FIM和BI量表的评分相关,说明AMS具有较好的标准效度。
(5)敏感度:30例SCI患者治疗前AMS得分为33±,,治疗后得分为±,,前后比较t值等于,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该量表的敏感性较好。另外又使用效应尺度统计量来评价该量表的敏感度,计算出该效应尺度为,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大效应,因而敏感性较好。
2、康复治疗介入时机的结果:
选取SCI患者80例,把伤后<1个月内康复介入和>1个月康复介入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前后分别评定患者的AMS、BI、FIM.结果,治疗前、治疗后、前后差值分别为:AMS得分治疗组±,、±,、±,,对照组±,、±,、±,;BI得分治疗组±,、±,、±,,对照组±,、±,、±,;FIM得分治疗组±,、±,、±,,对照组±,、±,、±,.
统计学分析:各组治疗前后比较,P均为,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两组间的AMS、BI、FIM比较,P>,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AMS、BI、FIM的差值比较,P均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说明早期康复介入更有利于SCI患者功能的恢复。
3、康复治疗的研究结果:
本研究对100例患者进行临床对照研究,把因各种原因未能进行康复治疗的50例患者与在临床治疗的同时进行系统康复的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后分别评定患者的AMS、BI、FIM.结果,治疗前、治疗后、前后差值分别为:AMS得分治疗组±,、±,、±,,对照组±,、±,、±,;BI得分治疗组±,、±,、±,,对照组±,、±,、±,:FIM得分治疗组±,、±,、±,,对照组±,、±,、±,.
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间的AMS、BI、FIM得分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的AMS、BI、FIM的t值分别为、、值分别为、、,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AMS、BI、FIM得分以及AMS前后差值、BI前后差值、FIM前后差值的t值分别为~值为,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SCI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4、心理治疗的结果:
(1) SCI患者心理状态及相关因素分析:
选取120例SCI患者,进行心理状况的评定,以HAMD、BDI评定患者的抑郁状态,HAMD评定患者的焦虑状态,AMS、BI、FIM评定患者的功能状态。
结果:有抑郁者112例,占%;有明显焦虑(>21分)和严重焦虑(>29分)者115例,占%.说明SCI患者普遍存在抑郁和焦虑情绪。
抑郁状态的相关因素:HAMD评分与年龄、性别、损伤平面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无统计学意义,与ASIA、AMS、BI、FIM的相关系数分别为、、、,有统计学意义;BDI评分与年龄、性别、损伤平面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无统计学意义,与ASIA、AMS、BI、FIM的Pearson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抑郁状态评分与年龄、性别、损伤平面无关,与ASIA分级和患者的功能状态(AMS、BI、FIM)相关。
焦虑状态的相关因素:HAMA评分与年龄、性别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无统计学意义,与损伤平面、ASIA、AMS、BI、FIM的Pearson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焦虑状态评分与年龄、性别无关,与损伤平面、ASIA分级和患者的功能状态(AMS、BI、FIM)相关。
(2)心理治疗对心理状态影响的结果:
对120例SCI患者,根据分组原则和程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治疗组增加心理治疗(合理情绪疗法),应用HAMD、BDI、HAMA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治疗前后结果:HAMD治疗组±,、±,,对照组±,、±,;BDI治疗组±,、±,,对照组±,、±,;HAMA治疗组±,、±,,对照组±,、±,.
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分析两组间的HAMD、BDI、HAMA得分情况:治疗前HAMD、BDI、HAMA的t值分别为、、值分别为、、,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HAMD、BDI、HAMA的t值分别为、、值均为,有统计学意义;两组HAMD、BDI、HAMA治疗前后差值比较,t值分别为-16.289、、值均为,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合理情绪疗法可明显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状态。
(3)心理治疗对运动功能的结果:
采用AMS、BI、FIM对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进行评定,以研究心理治疗在改善SCI患者心理状态的同时,对其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①治疗前后治疗组的AMS分别为±,±,,对照组分别为±,±,;②治疗前后治疗组的BI分别为±,±,,对照组分别为±,±,;③治疗前后治疗组的FIM分别为±,±,,对照组分别为±,±,.
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分析两组间的AMS、BI、FIM得分情况:治疗前AMS、BI、FIM比较的t值分别为、、值分别为、、,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AMS、BI、FIM比较的t值分别为、、值均为,有统计学意义;③两组AMS、BI、FIM治疗前后差值比较,t值分别为、、值均为,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合理情绪疗法可明显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状态,提高他们的ADL能力。
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MS)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在临床上能够广泛应用于脊髓损伤患者ADL的评定,
2、早期康复介入能明显促进脊髓损伤功能的恢复,康复应尽量在伤后1个月之内介入,
3、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的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4、脊髓损伤患者普遍存在抑郁和焦虑情绪,合理情绪疗法能明显改善脊髓损伤患者心理状态,从而促进患者功能状态的恢复。
本研究创新之处:
1、在国内外率先把合理情绪疗法应用于脊髓损伤的心理治疗。RET是心理治疗的一个重要的治疗方法,根据RET的心理学原理和治疗理念,分析SCI后患者的心理特征,RET作为心理治疗方法对SCI患者的心理障碍确实具有针对性。目前,虽然国内外有不少关于RET的研究,但把RET方法应用于疾病的临床研究较少,特别是应用于SCI的心理治疗未见报道。
2、制定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MS)并证明了其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以推广应用,能够广泛用于脊髓损伤患者ADL的评定。在康复评定的研究上,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量表,不便于多中心的合作研究以及学术交流,因此根据国际上通用的有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量表,结合国内的实际及文化背景,制定国内统一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具有重要的意义。
3、双盲、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是临床研究的权威研究设计,本研究在国内首次采用双盲、随机分组对照设计方案对脊髓损伤的康复开展临床研究。康复治疗对于SCI患者的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但国内众多的有关SCI康复的研究报道,基本上都是自身前后对照,缺乏随机分组对照研究,更没有设盲;对于早期康复介入的时机,缺乏统一的标准,因此研究结果说服力不强。本研究在国内首次采用双盲、随机分组对照设计的临床研究,证明了康复治疗对SCI的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早期康复,应该在1个月之内介入,对SCI患者的的功能结局更为有利。
如上所述,较低的回答率将会破坏样本的代表性,从而产生较大的无回答偏差。那么,什么样的回答率是可以接受的呢?这一问题目前尚没有一个明确的、公认的结论。科克伦和伯恩鲍姆(A.Birnbaum)等人认为对一般调查而言,回答率应在90%甚至95%以上。美国广告研究基金会则建议邮寄调查的回答率应80%以上。我国学者卢淑华也持这种看法。爱尔达斯(Erdos)则认为一个可靠的邮寄调查应有50%以上的回答率,或能用某种方法证实不回答者与回答者是相似的。莱斯勒(J.T.Lessler)认为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不应是绝对的,而应考虑多方面因素。她指出应结合如下因素来讨论:(1)调查前对回答率的期望值,它取决于调查的内容、总体与数据收集方式;(2)提高回答率的成本;(3)是否对无回答采用补救方法以及采用何种方法。(4)调查内容及其结论的重要性。应该指出的是,在调查报告或研究结果中说明回答率是一项良好的调查研究应有的内容。
三、无响应问题的处理方法
为了尽量减少无响应误差的影响,统计学家们提出了许多的处理方法。这些处理方法可以归纳成两类,一类是在进行统计分析之前的处理,即在调查阶段的处理,一类是在统计分析中进行的处理,即调查完成之后的处理。
1.分析前的处理。分析前的处理方法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回答率。主要方法包括:(1)认真选聘、培训、督导调查员。(2)对被调查者进行适当激励。(3)由有名望的机构出面组织调查。(4)多次访问。(5)改进调查方法。如,科学地设计调查项目与问卷外观,以使被调查者能较轻松地回答问题;调查前先与被调查者联系;仔细分析不同受访者最可能在家的时间;等等。(6)在无响应的样本单位中再次抽样。(7)使用随机化回答技术。如果引起无响应的主要原因是问卷或某些项目为敏感性问题(如隐性收入、偷税漏税、吸毒等),则可用使用随机化回答技术来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技术通过设置巧妙的“随机化装置”,使得被调查者可以说出实情而调查者并不会知道他的回答的真正含义。但调查者可以由整个样本的回答获得某类人数所占比重或某敏感性指标的均值等的估计值。
2.分析中的处理。如果由于某些原因未能采用上文所述的分析前的处理方法,或者虽已采用但仍未能达至足够高的回答率,我们就需要采取事后的补救措施。各国统计学家已为此而提出了许多方法。(1)波利兹-西蒙斯(Politz-Simmons)方法。这种方法是预先在调查时询问回答者在K个类似的期间里他有多少期间可以被找到,然后在分析时用他可被找到的期间数对其Y变量值(Y为所研究的指标的测度)作“倒数加权”。例如,对于在调查的前5天中在相同时间内呆在家里并可以接受调查的天数分别为0、1、2、3、4和5的回答者,分别用6/1、6/2、6/3、6/4、6/5、6/6作为其Y变量值的权数(分母是前5天可接受调查的天数加1,即加上调查的当天)。这种方法的隐含假设是在家天数越少者,其Y变量值越接近不在家者。(2)时间趋势法。这种方法通过考察连续各批回答者(如邮寄调查中按时间先后对回件分批)的答案,分析其中的趋势,然后将此趋势延伸,以此推测出无响应者的答案。比如,如果各批回答者的收入呈上升趋势,则推测无响应者的收入是最高的。(3)分组加权估计。这种方法要求按某些辅助信息将总体单位分成若干组,使组内各单位的Y变量值尽可能相近。在抽样调查之后,若出现无响应问题,则按各组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例进行加权调整。我们用一个简化的例子来说明,设总体分成两组,第一、二组单位数分别占总体单位数的30%与70%。假设抽样调查的结果如下表。
如果不作加权调整,则对总体的Y变量均值的估计为:(3230×300+2110×500)/800=2530但考虑到第2组的不回答率远高于第一组,为减少无响应偏差,使用分组加权估计,则总体的Y变量均值的估计调整为:3230×30%+2110×70%=2446。(4)替代方法。概括地说,替代方法是用“精心选择”的回答单位的数据或者用按辅助信息推测的数据来“替代”无响应单位数据的方式来处理无响应问题。而具体的替代方法则多种多样。———均值替代法。指将总体分组,用组内回答单位的样本均值替代无响应单位的值。这种方式实质上与“分组加权估计”方法非常类似。———完全匹配替代法。使用某些外部来源的记录来替代无响应单位或无响应项目的数据。如从工商、税务、海关等管理部门取得无响应的被调查企业的注册资本、所得税、出口货物情况等来作替代值。———最后回答者替代法。以最后一批回答者的答案替代无响应者的答案。比如,在邮寄调查中,以几次追踪后最后寄回问卷者来代表未回件者。———演绎估计法。如果所研究的Y变量与另一变量X存在已知的函数关系,即Y=F(X),且可了解到X的值,则可用此方法得出Y的缺失值。———回归替代法。如果所研究的Y变量与另外一些变量存在高度的相关关系,则可建立一个回归模型,并利用回答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然后利用估计的回归方程预测Y的缺失值。———“热层”(Hot-deck)方法。通常用于项目无响应。一般做法是对调查中的项目缺失值用同一调查中具有类似背景的回答者的数值来替代。———最近距离替代法。通常用于项目无响应。这种方法要选择一些辅助变量及一种距离测度。它按照辅助变量距离最近的原则选择替代者。有人认为“热层”方法采用的是非数值分类的方式,而最近距离替代法采用的是数值分类方式,因而后者是前者的修正。几十年来,统计学家们针对无响应问题提出了许多的处理方法,本文难以一一介绍。统计学教材应按照所针对的学生层次、教学时间等来选择介绍适当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