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这里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企业信息化论文【优秀5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有些煤矿企业虽然开始了信息化建设工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引进了先进的信息设备,然而,虽然有了信息化建设的框架,却未能进行合理的建设工作,导致了信息化建设中找不到工作的重点,这些计算机设备成为了摆设和娱乐工具,不仅未能给企业发展带来好处,反而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进度。另外,由于煤矿企业信息化软件的开发、使用不当,影响了工作,而信息化建设人员一旦遇到困难便不再寻找解决的方法,或者由于企业自身的限制而导致了信息化建设无法彻底进行。
二、缺乏专业的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人才
信息化建设需要有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来进行该项工作。然而,由于煤矿企业长久以来未进行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工作,对于信息专业人才的聘用和培训都缺乏经验,既难以招聘到大量高素质的人才,又难以为信息专业人才提供更好的培训和深造的机会,另外,由于企业为信息化专业人才所提供的薪资福利有限,难以吸收、留住更多的人才,使得人才流失现象极为严重。
三、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策略
(一)领导增强对于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
要做好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就离不开领导的决策和指导,因此,必须增强领导对于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煤矿企业领导应当从其他企业那里吸收先进的信息化建设观念,意识到信息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将信息化建设工作与本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紧密的结合。同时,应当加强信息化建设在企业员工之间的宣传,对全体员工进行信息化建设知识的教育,使员工也能认识到信息化建设为企业的进步和自身的发展带来的益处。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增强煤矿企业中上至最高领导者,下至基层员工的信息化建设意识,为信息化建设在煤矿企业中全面开展做好铺垫。
(二)建立煤矿企业信息化机构,聘用专业信息化人才
煤矿企业应当建立一个专门的信息化建设部门,负责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工作,并且能够与其他部门进行配合,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其他部门的工作,同时从其他部门那里获得更多企业发展的信息,了解煤矿企业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煤矿企业的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方案,以信息技术促进煤矿企业的发展。建设信息化建设机构,就要聘用专业的信息化人才。企业应当采取合理的手段吸纳、留住更多的人才。现如今社会中,具有强大的专业信息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较为稀少,煤矿企业应当以更为良好的薪资待遇吸引人才,另外,还应当定期地对人才进行培训,使其得到更多深造的机会,不断地强化自身的能力,才能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进行合理的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规划
煤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应当制定合理的企业建设战略方案,以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为标准,以企业现如今的发展状况为起点,将企业的发展实际情况与信息化建设相结合,制定详细的信息化建设方法和步骤。而煤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不仅仅是针对煤矿企业的公司,同时也要针对企业所拥有的煤矿,通过对煤矿开采环境、开采技术、开采人员的充分考察,结合信息技术,制定更为合理、安全的煤矿开采策略,减少煤矿开采中的危险事故,降低煤矿开采的成本,提高煤矿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
(四)应用合适的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系统和软件
煤矿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应当加大信息设备的资金投入,建设起一个强大的信息管理网络,但信息化建设应当避免盲目投入,而是应当首先了解自身企业的发展状况,制定合理的信息化建设策略,从而有针对性地投入建设资金,建设一套适合企业发展的信息化系统。并且通过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不断优化信息化系统,使信息系统能够在煤矿企业的发展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并且将信息系统为企业带来的效益最大化。
(五)加强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管理
煤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系统的构建,也不仅仅是一个技术人员或者一个部门的工作,其关系到整个企业的发展。因此,要做好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就要对该工作进行合理的管理。首先,煤矿企业的领导者应当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坚定地走信息化建设道路,并且为信息化建设提出强有力的指导。其次,要将信息技术与管理进行有机结合,让信息技术能够为企业发展所用,而不是单纯地套用技术。最后,要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对信息化建设为企业所带来的效益进行合理的评估,从而不断调整信息化建设的方案,使其为企业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的逐步完善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贯彻实施,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将出现以下发展趋势:①纵深化。随着条件的不断完善和具备,随着中小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企业信息化的应用深度将进一步拓展;②国际化。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和先进的理念进入到中国,企业信息化理念与应用也逐渐与国际接轨;③区域化。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城乡二元结构所反应出来的经济发展的阶梯性,收入结构的层次性都十分明显;④专业化。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和中小企业不断增长,供应商的专业分工将越来越细,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需求的中小企业信息化产品和服务将越来越丰富,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
2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制定
2.1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模型
无论如何,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能想到哪儿就干到哪儿,中小企业的决策者对企业的信息化战略有一个整体的规划。一个整体的战略规划能够引导企业进入信息化进程;帮助中小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不放松;使企业知道信息化建设的下一步的方向和目标;便于企业检验成果和发现问题;使实施措施与企业信息化战略紧密结合。图1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模型示意图。
2.2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制定步骤
一个完整的信息化战略制定和实施大致包含4个步骤。虽然各个企业的信息化战略都不同,但是完整的战略制定步骤基本是相同的。
(1)根据企业发展远景与内外部条件,确定合适的信息化目标。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不仅指当前的经济效益,还包括潜在的经济效益。只有从这点出发,企业才会以自身的经济出发为基础做信息化的效益分析,为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信息化,而不会出现盲目甚至为图虚名而搞信息化这样的怪事。根据企业发展的远景和企业的内外部条件确定企业的信息化战略目标和内容。对任何中小企业,正确确定其实施信息化要实现的目标和实施的内容,不仅有利于系统的成功,而且可以节省不必要的浪费。任何企业实施信息化都要避免盲目,既然不盲目实施,就需要确定正确的目标。
(2)以整体考虑,从需求切入,确定合适的信息化建设内容与方案。有了清晰的战略目标,就需要将这目标分解为实实在在的建设方案。根据目标才能合理的确定信息化的内容与方案。企业在确定具体的信息化内容时,不同的企业根据企业发展规划,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段选择不同的信息化建设内容。
中小企业由于信息化需求的独特性和信息技术人员的缺乏,应联合信息化系统供应商、信息管理咨询机构成立企业信息化方案设计小组,并由企业一把手担任小组负责人,共同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的设计。在设计方案时要坚持以上提到的原则,并且应注意:第一,企业信息化建设应有一个通盘的考虑,使信息化建设过程有条不紊,企业的信息化系统由大到小,平稳发展,并能形成一个统一的系统;第二,在设计方案时既要有利于信息技术发挥作用,也要考虑到员工的接受程度和可执行能力;第三,方案除了要最适合企业之外,还要保证灵活性,可扩展性和稳定性,要以未来的眼光和远见设计方案。
(3)制定实施计划。确定企业信息化建设内容与方案后,就要制定严格的实施计划。好的实施计划不仅能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实现,还能帮助企业节约有限的资源,争取宝贵的时间。相反,一个草率的实施计划不仅将使企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将使辛辛苦苦制定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目标无法实现,更影响企业的发展。
(4)严格项目实施与维护及实施后信息化持续建设与发展。企业应当在项目实施阶段严格要求并监督系统供应商按照实施方案进行实施。实施信息化项目时,企业也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在系统实施过程中的作用,决不能袖手旁观而是要积极参与。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在各个阶段任务完成后要进行考核与评估。此外,要坚持“先培训,后实施”和“边培训,边实施”相结合的原则,切不可先不管不顾地对系统进行安装、调试,然后再去培训员工。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培养企业的技术人员和维护人员,逐步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开发维护队伍,为信息化系统在企业的真正使用奠定基础。
除了这4个步骤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中小企业必须根据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不断调整信息化战略与方案。不变是相对的,只有变化才是绝对的。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在这个阶段中,企业的外部环境、企业的内部条件都会发生变化。当环境发生变化后,企业必须实事求是的根据现实情况调整企业的信息化战略、方案和实施计划,以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和达到企业发展的远景。
3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模式
3.1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模式
(1)市场型模式。它主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网上展示企业形象、展示优质和特色产品及服务等企业的有形无形资产,吸引客户,争取巩固已有的市场并努力争取扩大市场份额。同时通过网上客户服务系统,提高客户服务的质量。一些企业在已具有稳定的传统市场渠道和商品市场份额的基础上,为保住客户不流失,进一步扩大新产品市场,依靠网络这一新的渠道为客户提供网上服务。电子商务、电子数据交换(EDI)是这种模式的显著代表。
(2)效率型模式。它主要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企业生产与经营效率,加强行政和生产管理,降低成本。同时,通过Internet网络带来的廉价通讯平台为空间广泛分布的企业提供信息传输渠道,提高企业内部和企业与外部环境的信息交流的效率。如生产自动化系统(包括CAD、CAM、CAPP、CIMS等)、企业内部结算系统、网上办公自动化系统(OA)等。
(3)服务型模式。它主要是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增加客户满意度,提高服务质量。很多企业可以通过Internet网络服务信息或直接通过网络为客户提供网上技术服务。最主要的是建立客户信息系统,可以帮助实现对客户群的细分,进一步了解客户的行为模式和对服务的期望,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客户信息的分析将直接帮助检讨营销策略和企业管理。客户信息系统也将直接的帮助实现服务任务的管理、服务作业的调度。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是这种模式的典型应用。
(4)关系型模式。它主要是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使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相互连接依托,使企业成为或维持在某一链条的某一节点。企业通过信息化改造引进大型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并通过建立Extranet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业务关系,提高效率,增加上下游企业的满意度,协助完成整个链条的信息化建设,如连锁店型企业网上供销存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等。
事实上,这几个模式之间没有完全清晰的界限,有些信息化系统即在这种模式中应用,又在那种模式中应用。这4种模式主要是方便中小企业根据企业的核心业务和需求进行战略规划与实施,而不是面对林林总总的信息技术手段无从下手。
3.2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模式的选择
(1)制造业。制造业与商贸业、服务业的明显区别是设计开发部门、生产部门、质量控制部门极其重要。CAD、CAM、CIMS、仓库管理、合同跟踪等是最重要的信息系统。全球竞争和经济发展趋势将制造业产品生产、分销、成本、效益推向一个新的境界,也不断向制造业管理者提出新的挑战。制造业对信息化的需求主要是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按期交货提高产品质量;根据多变的市场需求不断设计开发新的产品;对库存进行合理控制。MRP(物料需求计划),供应链和价值链管理是制造业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如果企业主要活动就是生产,高效、灵活的生产是企业的核心价值和竞争力,那么选择效率型模式最适合企业的发展。如果企业除了生产之外,开拓市场是目前的当务之急,那么也可以选择市场型模式。如果企业有比较雄厚的资金实力与技术人才,那么,这两种模式的结合也是可以的。
(2)商贸业。商贸业的突出特点是电子通信手段的极其重要、市场环境的信息需求比制造业、服务业更加重要。因此,需要建立自己的网上销售渠道,市场型模式非常适合。
同时,商贸类企业交易的规模较大,频度也较高,物流的流转比较密集,以物流为纽带的业务环节的管理是日常业务管理的核心,商品核算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一环,是价值管理的核心。他们最重要的管理要素是商品流和资金流。从信息系统的角度来看,各类商贸企业可以简单的划分为零售业、批发业和专业贸易企业3大类。对于零售商业企业,信息化的主体是“商业自动化”系统,如POS(销售点实时管理)系统,市场型模式可以是将来这类企业发展的方向;而对于交易量不够大的大宗批发、专业贸易业和小型零售企业,信息化的目标应该是建立一个“进销存管理系统”,关系型模式可能更适合这些企业。对于商贸企业而言,商务软件对企业的价值最大。商务软件以商品为主要核算对象,对进货、销售、库存、应收、应付、结算、经营分析等环节进行记录和分析,可以比人工管理更快速、更准确、更系统化。
(3)服务业。服务业的行业特征就是产品的非实体性,与顾客之间有直接的关系和生产的过程同时就是服务的过程。服务业的特点使得服务业最直接的信息化需求是建立有效的客户信息系统。客户信息系统的建立可以帮助实现对客户群的细分,进一步了解客户的行为模式和对服务的期望,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客户信息的分析将直接帮助检讨营销策略和企业管理。客户信息系统也将直接的帮助实现服务任务的管理、服务作业的调度。
服务业的事务管理、业务的动态的信息、人力资源信息是企业的核心业务最重要的管理要素是客流,其次是人力资源流。因此,服务型模式最适合处于服务行业的企业。
(4)依附型企业。在中小企业中,有一类企业不可忽视,那就是依附型企业。依附型中小企业是指那些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作为大型企业上下游的辅助企业而存在,通过与大型企业长期稳定的合作而获得稳定回报的中小企业。它们在我国具有相当大的数量,它们的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独特性。由于它们依附于大型企业,它们的信息化建设往往是由于大型企业的需要被动推进的,因而信息化实施的风险比较小,而且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在大型企业的帮助下进行的。他们的信息化建设主要采用关系型模式。
摘要进行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环节。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必须经过四个阶段:根据企业发展远景与内外部条件,确定合适的信息化目标;以整体考虑,从需求切入,确定合适的信息化建设内容与方案;制定实施计划;严格项目实施与维护及实施后信息化持续建设与发展等,而且必须根据不同类型的企业选择市场模式、效率模式等不同的战略。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目标信息化战略
1刘佩仓。中小企业信息化之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周辉。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3曹国法,樊勇。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研究[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
4张永乐,宁宣熙。中小企业信息化分析与对策[J].商业研究,2003(17)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ERP营销体系变革和创新
在企业现代化进程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十分重要和关键的,企业信息化建设通常指的是企业实施ERP(企业资源计划)项目,以及围绕ERP对企业所进行的业务流程的再造、组织机构重构、管理体制的创新、企业文化的升华等各方面的建设,ERP项目不仅是技术的转型,它还对企业的营销体系产生革命性的变革。
营销理论的变革和创新
ERP是系统论指导下,将信息技术运用于企业生产运行管理的系统工程。一方面,系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要适应环境;另一方面,系统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能动反映性,能反作用于环境,并改善环境。以系统论为基本思想,将企业置身于社会经济大环境中来考虑企业的营销活动,则信息化条件下的企业营销是一个与消费者、竞争者、供应者、分销商、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各个层次的关系、网络和互动行为的协调组合与集成,在建立、维护和巩固企业与顾客及其他利益群体的关系活动中,成功的协同合作是其关键因素。
企业在ERP信息化建设中所创新和应用的营销理念,应是一个系统化地融合贯通了4P(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4C(顾客的需求和期望Customer、顾客的费用Cost、顾客购买的方便性Convenience、顾客与企业的沟通Communication)、4R(顾客关联Relativity、快速反应Reaction、和谐关系Relation、效益回报Retribution)等各种营销理论要素于一体的,构建在信息平台上的,以协同关系为基础的,着眼于系统全局的营销思想;并将营销理念的重心和关注点从企业延伸到顾客核心利益的深度,将顾客的需求和利益最大化放到头等的位置,以追求顾客价值实现为出发点,通过企业和顾客的不断交流,企业清楚地了解每个顾客的个性化4C需求后,以4R的营销模式为指导,再做出相应的使企业利润最大化的4P营销决策,形成以竞争为导向、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在新的层次上来整合企业各种资源为特点的、新的企业营销理论。
营销体系的变革和创新
过去企业对营销体系的作用和职能并没有真正的得到认识和重视,也没有建立市场导向的经营模式,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企业以前的营销体系不完善,营销理念落后,整体营销能力较弱,实际的生产经营以内部导向为主。企业以实施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对营销体系进行重新规划,构建一个以市场为导向,拥有强大营销能力的营销体系。因此,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营销体系的作用和使命也正发生重大的变化,由原来与其它部门平行,演变成为企业当中的核心部门。
信息化营销体系的使命和职能是在高效集成的管理信息平台上,主导生产运行,根据市场销售需求制定生产计划,实现销售订单与生产计划的有机衔接。在ERP系统内,直接下达计划到各生产部门。而且管理者可通过ERP系统中的生产制造系统、生产管理系统(包括质量、计量、工厂/设备维护)、综合查询系统、财务系统、销售系统等,及时了解和分析市场需求状态和企业生产经营业务运作的实时状态,将企业的生产能力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
在信息化企业当中,营销体系正变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的重要决策参谋部门和战略落实的关键实施部门,这也是企业战略赋予营销体系的重要使命。
企业领导者在做战略决策时,必须对市场发展趋势有清晰认识,必须有充足、准确、及时的市场信息,而营销体系是企业赖以了解外部环境,特别是市场环境的重要窗口,信息化营销体系中的客户关系管理(CRM)、电子商务(EC)、数据挖掘(DM)、销售智能分析(OSA)系统等,为企业高层提供了包括环境分析、市场需求分析、企业能力分析、竞争对手分析等重要决策参考信息。
营销战略的变革和创新
企业营销战略的制定,要充分考虑相关的制约因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完成即应用ERP后,营销体系作为企业生产能力和市场需求的联系纽带,其功能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在信息化平台上,企业通过对信息资源充分利用和挖掘,打破了企业内部各部门以及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信息隔阂,在数字化的虚拟世界构建网络的同时也构筑了现实世界的新型企业与客户关系密切网。企业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实行一对一交互传播信息,信息反馈传播突破时空界限,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矛盾,随着营销战略的约束条件发生了变化,企业的营销战略也随之改变。
信息时代,企业营销战略的变革和创新将体现在竞争中,利用信息技术来建立和维持与消费者关系。企业竞争将从争取市场份额转向争取客户,由强调市场占有率转变为强调顾客占有率,即企业赢得顾客终身合作购买的百分比。
长期、持续的顾客关系将成为企业重要的竞争资源,据美国哈佛商业杂志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重复购买的顾客可以为公司带来25%-85%的利润,固定客户数每增长5%,企业利润则增加25%。因此,与选择目标市场相比,企业应该更重视对顾客的识别,找到最符合企业利益的顾客群体,并保持与这些顾客的长期关系。企业不仅要发现顾客的需求,还要保持与顾客的长期对话,将顾客需求应用到产品开发和生产过程中。
信息化的企业营销战略的核心关注点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快速反应
快速反应(Reaction),是指以快速响应顾客需求为导向来求得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ERP系统平台上,敏捷营销是实现目标的最佳方式。敏捷营销是企业在高度信息化、高度技术创新和目标市场信息特征迅速变化的外部环境中,努力做到比竞争对手更快、更有效、更准确地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的一种全新的营销方式。
顾客关联
顾客关联(Relativity),是指企业以种种方式在供需之间形成价值链,与顾客建立较为固定的互需、互助、互求的关联关系。要提高顾客的忠诚度,就要以有效的方式在业务、产品、需求等方面与顾客建立长期的关联,将顾客流失的可能性尽量减少。具体的措施有:其一,顾客增值关联,即给顾客创造了更高价值的产品、服务和信息的组合体,其目标直接指向顾客利益的增值;其二,定制营销,将每一位顾客都视为一个单独的细分市场,根据顾客的特定需求来进行市场营销组合。
和谐关系
和谐关系(Relation),是指通过建立、维护和巩固企业与顾客及其他利益群体的关系活动,在顾客满意、社会满意和员工满意的基础上构建各方满意的关系,以忠诚守信优质服务、创品牌的方式,使企业的营销目标在与各方的和谐关系中得到实现。
效益回报
效益回报(Retribution),即营销体系的效益实现途径的变革。一方面,回报是维持市场关系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追求回报是营销发展的动力,营销的最终价值在于其是否给企业带来短期或长期的收入能力。在信息化企业中,其效益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通过积极的市场行为来增加销售,或者通过完善的运营控制来降低成本。这两个途径可以分别落实到以营销网络优化策略来增加销售和以供应链优化策略来降低成本上。
营销网络优化策略包括捕捉吸引力大、竞争力强的细分市场,面向不同客户群体、针对不同产品制定营销策略,规范价格管理、信用管理、协调促销投入与货源投入,提高渠道销售效率与盈利水平,针对不同渠道提供不同的产品组合,优化企业市场营销网络结构等等。用供应链优化策略降低成本,包括缩短交货期,节约资本成本,降低销售成本和分销成本,降低储运、采购和库存成本等等。
营销体系组织架构的变革和创新
企业实施了ERP以后,营销部门的组织架构也应发生变化。组织架构变革的重点是要在ERP系统的平台上,依靠对信息流的管理和控制,强化对销售系统整体及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和人员的管理、控制、组织、协调,从而达到提高产、销协调的效率,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增加销售量,提高市场份额的目的,并依此设计新的组织架构。
除此之外,在没有ERP的企业里,营销体系只是企业的一个部门,而且和其它部门联系不密切。在一个信息化的企业当中,企业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都可以通过ERP系统和顾客密切相连,都应当树立为市场服务、为客户服务的全员营销意识,把自己完全看作是营销体系中的一分子。
论文摘要:从信息化与知识管理的内涵出发,结合我国企业信息化的现状,探讨如何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进行知识管理。构建了基于信息化的企业知识管理系统,说明了企业信息化进程中知识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作用。
1企业信息化与知识管理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合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对象,以改造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营销等业务流程为主要内容,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的动态发展过程。主要包括了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企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企业业务管理的信息化、企业社会服务的信息化以及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当前,企业信息化已成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它是我国信息化的重点,已成为企业适应时代挑战的必然选择。实现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提高企业管理的水平,获得企业的最佳经济效益,促使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水平的提升。
“知识管理”一词由美国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l988年提出,APQC(AmericanProductivity&QualityCenter,美国生产力和质量中心)对知识管理的定义是:知识管理应该是组织一种有意识采取的战略,它保证能够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送给最需要的人。这样可以帮助人们共享信息,并进而将之通过不同的方式付诸实践,最终达到提高组织业绩的目的。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知识管理成为了企业创新的动力来源。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形态下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它通过对企业知识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运用集体智慧提高企业员工的生产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为企业经营效益不断提高和企业文化全面提升而创造的一种现代管理机制。
企业信息化与知识管理两者之间是一种辨证发展的关系。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基本工具,它为企业知识管理提供了技术和资源两个方面强有力的支持。与此同时,知识管理也为解决企业信息化建设出现的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利用企业信息化实现知识管理,通过知识管理充分发挥企业信息化技术优势,使两者充分协调,相辅相成,才能不断提高企业整体效益。
2企业信息化背景下的知识管理
企业信息化是为了促使企业增加收益、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企业对知识的依赖程度,以增强企业竞争力,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因此,以信息化为基础的企业知识管理,就是企业或组织将存放在文件以及员工头脑中的知识和技能收集起来,加以组织、整理和分类后,存储在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的数据库中。然后,通过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提高信息和知识的存储、查询、更新和交互能力,将这些知识、技能和信息传递到能帮助企业实现最大产出的地方。
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不仅是企业知识的收集、分类、存储和查询,更重要的是知识的共享、再利用以及知识的创新。同时,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数据库技术的成熟、因特网的普及和企业局域网的应用,使企业内的信息沟通有了物理保证。因此,企业知识管理的基础之一就是对基于企业信息化的信息技术的应用。
3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如何应用知识管理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为企业带来了发展契机的同时也使企业所面I晦的竞争形势更加严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已是全社会的共识。在现代经济发展中,企业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知识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所以,基于企业信息化来实现知识管理将是企业管理的最终目标,同时也是企业在市场中拥有立足之地的根本保障。
企业信息化和知识管理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决定了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实施知识管理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建设目标。对于知识管理项目来说,要得到企业各个层面的持续支持就必须将知识管理项目的目标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找出知识管理内在的根本驱动力。因此,在知识管理的建设中,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知识管理战略。知识管理战略规划的主要目标就是明确我们在知识管理方面需要做哪些事情,预期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从而保证知识管理的各种措施符合企业的整体发展目标。
2)建立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核心,以现代网络技术为基础的集成化系统。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知识传播和共享开创了一条简单而快捷的通道,它不仅扩大了知识共享的范围,而且很大程度上也降低了知识传播的成本。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内部和外部网络,使知识能够得到快速传播便于学习和交流,从而充分运用内外资源以提高企业面对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我国企业在构建管理信息系统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并充分考虑企业条件与现实的信息需求,避免盲目引进。该系统包括三个部分:①数据信息系统;②信息分析系统,主要通过网络使企业内部成员协同分析,依靠群体决策来完成;③信息提供系统,针对企业不同层次进行分类的信息检索、鉴别、筛选的服务,或者根据企业重大项目、技术创新课题提供专项服务等。
3)推行企业知识编码化。信息管理工作中的基础性工作是知识编码化。所谓知识编码化就是对知识进行输入、分类、标准化等一系列的加工和处理,使其便于共享和交流,并能够通过信息手段进行传递。因此,推行企业知识编码化是企业实现知识管理的重要基础。
4)构建企业自身的知识库并将网络信息有序地纳入其中。企业把部分研发项目文档资料、企业员工资料文档、市场宣传的积累资料、日常办公业务网络文档、竞争对手产品库等内部的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构建企业自身的知识库,为内部人员提供可即时在专业知识仓库和主页上信息的平台。企业员工可在权限管理范围内便捷地将数字化资料、情报信息和经验知识添加到相应的知识库中加以共享。知识库作为知识的集合,要尽可能囊括企业有关的信息和知识,使知识库真正成为信息的源泉。企业知识库有利于信息和知识的有序化传递,有利于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的集中管理,有利于实现组织的协作与沟通和对客户知识的有效管理。在已构建企业知识库的基础上,可以利用成熟的网络多媒体互动和数据库技术,使企业成员在网络上相互交流、协同工作、汇集信息,从而将人们头脑中的灵感和知识组织起来,以供恰当的共享和利用。同时,从因特网上收集用户感兴趣的信息,经过智能的处理整合后,以个性化的形式提供给用户。
5)重视人才的培养及管理。人是知识创新及知识应用的主体,知识管理离不开人,因此人力资源管理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缺乏人才则是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的关键所在,引进、储备、培养人才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同时企业还应建立知识管理的反馈系统,以便使企业的知识管理成本降到最低,使知识管理能够顺利进行,从而提高企业的知识管理效用。只有拥有了充足的人才资源,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6)建立知识库的安全和使用权限管理机制。单位内部的知识往往有密级,必须有严格的保密措施方可在网络上共享。机构知识仓库和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安全必须拥有专业安全保障,共享使用权限管理必须在技术上、制度上予以保证。向知识仓库中投放信息必须经过特许,以保证系统安全和内容安全。知识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新境界,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企业信息集成的一个必然趋势。通过知识管理使企业信息门户成为知识共享、传播和应用的平台,为学习者的学习和创新提供知识服务。
4构建基于信息化的企业知识管理系统
知识管理系统是对有价值的信息即知识进行强化管理的系统,它采用信息技术与人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并管理联接于客户、企业及供应商之间的知识链,以整合组织知识学习过程,实现组织竞争力的提高。知识管理系统的核心是网络技术与知识仓库,能够对不同系统中的知识进行无缝检索,并通过Web浏览器向用户提供知识。从本质上讲,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是使企业在管理上更清晰、透明,以及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收获更大的经营效益。而知识管理系统在信息技术角度上更注重知识的发现、挖掘与沟通,需要对经济数据进行正确、及时的分析,将各种深奥的计算方法、信息查询方法、分析功能等整合到管理信息系统中来,以便于企业决策者方便快捷地使用。
企业利用信息技术,结合业务流程构建知识管理系统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本系统针对企业对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进行系统化管理和应用的实际需求,为加强企业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迫切需要而设计开发。一般而言,完善的知识管理系统需要由一些基本的系统组件来支持知识的收集、提取和。基于信息化的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组成结构主要包括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知识平台三个组件。
1)硬件平台。企业知识管理系统要以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为基础,与企业的管理系统进行整合。信息系统的最底层是计算机网络,它使企业员工的用户终端计算机和服务器连接起来形成企业内部网。另外,企业内部网还要与Internet相连实现外部网。
2)软件平台。网络操作系统、TCP/IP协议、电子邮件、群件以及电子公告牌的应用,是企业员工信息沟通和知识交流传播的软件工具。
3)知识平台。企业知识库、数据库、数据仓库系统是知识存储与管理的平台。信息被分解成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存储起来。关系数据库中的信息是一种结构化的数据;而文件和基于文本的信息则是非结构化的数据。用户需要以某种方式来存取这些信息,一旦信息被定位,就要以某种方式将其从各种信息库中提取出来。企业信息系统中数据库的设计、知识的表达、索引、抽取以及查询等都是很重要的技术。对于建立数据仓库的企业,数据仓库的设计、联机分析工具和数据挖掘工具同样也是知识表达、组织和查询的关键技术。超级秘书网
具备了以上系统组件后,企业应根据其所要汲取的知识的类型来构建知识管理系统。企业在确定自己的知识资源时,必须从自己独特的业务需求、战略和目标出发,确定企业所需的知识。
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构成是与知识管理过程密切相关的。知识管理过程是知识生成、知识挖掘、知识重组和知识应用多个步骤相互连接、反复进行的交互过程,因此,知识管理系统可按下面的四个模块进行设计和开发:
1)知识生成模块。本模块的目标是从海量的信息中抽取出针对某个应用领域的知识,它包括:确定某个应用领域,建立一个目标数据集,进行信息整理和预处理,对知识进行标记。
2)知识挖掘模块。本模块的目标是按照一定的知识提取算法,从知识库中发现隐含的、有意义的知识,获取能改变对事物认识的知识。这些方法主要有关联分析、聚类、概念描述和偏差检测四类。
3)知识重组模块。本模块是结合具体的用户需求,形成特定用户系统化的知识。具体方法就是运用情报研究领域的方法,如:层次分析法,将零散的知识转换为针对用户需求且让用户易于理解的知识。
在经济发展和信息革命的今天,交通运输行业已经老化和不良,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及经济命脉,其已不能适应国民经济的增长。其他行业相继进入网络和信息时代,交通行业仍在使用白板记录调度信息和经验管理等落后的方法。只有把信息化作为一种工具应用在产业现代化,交通行业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才能改变这种局面。物流信息系统越来越受到有关部门和企业的关注,仍处于起步阶段。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物流信息化仍有一定差距。随着中国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物流行业的发展,虽然我国物流产业还处于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的转变阶段,但是物流信息系统的信息化、现代化、标准化将不断提高,行业的覆盖面将会越来越大。
2信息化成为现代物流企业发展的必然性
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流企业服务以及经营都要走上现代化道路,其中,计算机信息化已成为现代物流企业的一个必然选择。
2.1信息化管理成为现代物流企业发展的形势
物流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已经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直接连接了各个行业,对当代企业的发展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因此也得到了很多方面的重视。物流企业的最关键职能在于实现资源的流动,即通过物流过程,完成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过程,实现三位一体,同时将其进行有效整合,减少物流的成本支出,提升流通效率。其中,物流企业信息化是实现各类资源流动整合的一个必要方法,也是现代物流企业发展的一个必然。
2.2信息化管理是有关机构的推进需求
在物流企业本身适应市场需求的情况下,许多社会组织以及有关部门也对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有关要求。例如终端服务要求物流服务准确、快速,推动物流企业信息化进程。物流企业协会的信息收集、风险防范联运信息系统也推进了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构建。并且IT企业新产品市场化、政府部门对企业信息化要求以及物流业务系统不断升级换代等,都推进了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2.3信息化管理是物流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目前的市场形势下,生产力的提升带来了产品的丰富,市场也从卖方市场转变成买方市场,多数产品供大于求,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呈现出了许多个性化的消费模式。所以,企业传统的销售模式已从大批量的单一品种,转变成为小批量、多品种,而这些小批量和多品种的方案确定,以及后续产品的运输、包装等环节都需要企业快速、及时掌握市场动态信息,以此来实现各物流过程与环节的连接、快速反应,而这些,都是需要物流企业具有完善、强大的信息系统作为后盾的。所以,传统的储运功能以及硬件设施优势已慢慢被信息〔〕化管理所代替,具备当代物流组织管理和实现内部信息化管理的企业会成为竞争中的强手。加快物流企业和信息化管理进程,对现代物流企业提升经营效率非常有效。
3物流信息系统
3.1物流信息系统含义
物流信息系统是企业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企业提供人机系统、决策支持和信息分析等功能。它具有实时、智能化、专业化、集成化等特点。它的基本内容为物流信息传输、仓储、物流信息处理电算化等。
3.2企业对物流信息系统的需求
现代物流信息系统的快速发展,使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给现代物流发展带来很多机遇。实时物流信息交换、通信、共享、控制、管理等在现代信息技术中可以实现这些功能,加快响应速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物流的操作和管理信息化是区别现代和传统的重要标志。在今年,相关信息化和物流理论结合,在物流科学方面起到了重大的作用。特别是信息系统和信息管理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3.3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是利用软硬件、网路设备、办公设备等以人为本,支持企业基本操作、中层控制和高层决策的人机系统,提高效益和效率。概念是不断发展的,最初提倡的是一个高度集成的系统,但是一个高度集成的系统太复杂,很难实现。系统是根据需要开发各个子程序。这样这个系统不仅是全面的大型系统,还是一个信息系统的集合。一些有关的组织信息系统,可能只是一个相关的小系统,都属于这个类别的管理系统,但不是整个管理信息系统。例如,数据报告系统、数据处理系统等。
4系统功能
物流活动和一体化的过程是物流信息系统,一体化过程基于四个功能:交易、战略规划、管理控制和决策分析系统。
4.1交易系统
最基本的物流活动在单个交易系统中,用于启动和记录。包括订单的记录内容、安排库存任务、工作程序等。
4.2管理控制
第二层次是物流信息的管理控制,功能衡量和报告是主要侧重方向,功能衡量提供相关服务水平和资源利用管理反馈是必要的。管理控制以中期的焦点、可评估的、策略上的问题为特征,包括功能的过去评价和确定各种选项。正常功能的衡量,包括财务、客户服务、生产率和质量指标等。
4.3决策分析
第三层次的物流信息系统是决策分析,主要集中在决策过程中,帮助管理者识别、评估和比较物流战略及选择策略。典型的分析包括车辆的日常工作和规划、库存管理、设施选址,以及相关的比较和安排一个成本效益分析。决策分析应用小于交易应用,那么物流信息系统决策分析往往更强调有效性,而不是效率。
4.4战略规划
最后层次的物流信息系统是一个战略规划,关注信息的支持,发展和完善物流战略。这种决策通常是决策分析层次的延伸,但通常更抽象也更松散。着眼于长期,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客户的服务反应制定战略规划水平,必须结合低水平的数据到一个广泛的交易计划中去,有助于评估各种战略决策模型的概率和损益。
5模块设计
物流信息系统模块设计直接决定整个物流体系的功能。以一个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为例,系统介绍功能模块设计。物流信息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由仓储管理、运输管理、业务管理、客户管理和成本管理五大功能模块组成。
5.1仓储管理模块
仓库管理模块由仓库管理、销售管理、商品管理、运输管理、拣货管理、库存管理、交通统计组成。入库管理即采购订单信息、货品加入条形码、接收确认和差异报告;接收是产品批次管理、序列号跟踪、保质期、接收入站预报单并生成需求;上架管理是根据货品的特性生成上架转移单,执行、确认;出货管理对销售单进行录入、修改、确认、撤销;仓库管理是选择需求,批次、产品的保质期、序列号跟踪;拣货管理是根据需求,执行和确认,盘点是手动的,动态,循环;物流量统计是统计出入库情况和库存量。
5.2运输管理模块
运输管理模块由订单管理、车队管理、网络派送管理、配送管理、公共快运管理组成。订单管理是为订单输入、编辑、修改、查询等管理功能;车队管理是通过对团队审查、编辑、删除、查询等功能;网络派送功能是通过发送一个委托单输入、编辑、删除和审核对委托单进行规划和管理等功能;配送管理是对配送点进行管理,对发货单和委托单进行录入、编辑等功能;公路快运管理分为区域间快运和区域内快运,实时掌握货品信息。
5.3管理模块
业务管理功能由订单接收、处理、分配、查询组成。订单接收是接收客户订单并对未处理订单进行修改;处理是根据订单对货品进行分类;分配是订单处理之后,把任务分配到相关的运营部门;查询是客户查询订单处理结果和订单落实都一致。
5.4客户管理功能
客户管理由服务宣传、客户服务、客户分析、客户开发组成。服务宣传是对相关的物流资料和物流流程进行分析,宣传企业,吸引新客户;客户服务是定期向客户汇报工作情况,出现问题及时联系客户,寻求解决方案。客户的投诉及时处理;客户分析是对客户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分析市场上的潜在客户,为企业提供参考依据。
5.5费用管理模块
费用管理模块是由费率管理和费用结算管理组成。费率管理对协议费率、特别费率等进行管理;费用结算管理根据费率和物品结算物流费用,区分为付费和已付费。
6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