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这次为您整理了教学论文发表在哪里【优秀6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摘 要:在数学领域里,计算可谓是进行一切数学实践活动的重要技能。新课程实施以来,计算教学亮点频现、精彩纷呈,尤其是计算与应用的结合成了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尚"。然而,时尚背后,过于追求情境而忽视计算的本质,计算课与解决问题课相混淆等诸多问题也接踵而来,不得不引人深思。就计算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改进计算教学情境创设的若干策略、情境创设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等方面做了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情境创设
新课程改革,对计算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把计算教学融合在具体情景下的问题解决中对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和数感的建立有着重大的意义。在计算教学中提供必要的情境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活动的素材,有利于调动学生计算的积极性,还有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由于诸多原因,情境创设往往"变味""走调",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一、计算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一)情境创设目的不明确
以前的教材对计算课的处理,一般按照"复习铺垫—出示例题—讲解算理—练习巩固"的步骤步步为营,教学内容条理清晰。其优点是效率高,注重学生技能的掌握和形成;缺点是枯燥、人文性弱,以至于很多学生对计算课没有好感,甚至讨厌。新课程对计算教学的编排进行了改革,往往通过设计一个儿童喜欢的情境引出计算内容,在计算的同时又是解决问题,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于是,计算教学必辅以情境,无情境不入课堂。将"创设情境"异化为"虚设情境",甚至"捏造情境",在非数学内容的生活信息上兜圈,耽误了教学时间。创设情境时没有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仅仅是为了课堂上有情境而创设情境显然不利于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情境创设重点不突出
在日常的计算教学中,有这样一幕我们非常熟悉的场景:教师出示情境图后,就问学生: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的回答往往是漫无边际、天马行空的。()而教师不管学生如何回答,都一一加以肯定。
二、改进计算教学情境创设的若干策略
(一)深入钻研教材,是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生长点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信息
在教学研究时我们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相联系的不仅仅是应用题。我们必须抓住教材中的点点滴滴,尽可能地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从而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经过教师的钻研与梳理,我们发现退位减法、估算、统计、测量等知识,教学的重点不仅是40分钟的课堂,更应该是生活的大课堂,学生只有在生活的大课堂中才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实践证明,深钻教材,把握教材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才能把教材的知识点构建成网络,使教学前为后预设,后为前延伸、拓展,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切实提高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提供给学生的学习内容必须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创设一个"现实"的情境,不但能拉近数学与现实的距离,为学生寻找到学习新知的基石,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只有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了解学生已具备的生活经验,才能准确地把握教学的起点,从而有效地利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或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地、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我对教材进行了如下处理:
师:同学们,老师昨天去华联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总共花费9.5元,你们猜猜看,我将如何付钱?
生1:正好付9元5角。
生2:可以付10元。
生3:……(付20元、50元、100元)
师:如果老师付了10元,营业员该找我多少钱呢?
让学生尝试计算。
师巡视,看学生对于10-9.5的计算有无计算错误的,特别是得数的整数部分是0,学生有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并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注重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条理性。
师:真棒!那么,你在计算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新的情况,需要提醒我们大家的呢?
生:10减9.5等于0.5,得数的整数部分是0,要写0。
一道简单的计算题,教师联系了学生最感兴趣的人,联系了实际生活,使原本单调的计算变得生动起来。由此可见,我们应在计算教学中把计算内容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体现新课程的理念,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使课堂中的数学更贴近生活,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二)关注学生发展,是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着眼点
1、创设贴近现实、自然生动的教学情境
对于低年级学生,色彩、声音、动作有很大的吸引力,要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如,在教学"平均分"时,就可以给学生讲"小兔子分苹果"的故事;而在教学"100以内加减法中的连加连减"时,师生可现场模拟上下车的乘车情境,使原本静态的课本资源动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运算顺序,让学生的各种感观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2、追求简单有效、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情境
真实的教学情境不是为了欣赏,教学和我们平常的生活一样,面对学生真实的认知起点,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简单有效才是硬道理。让学生在简单有效、符合认知水平的教学情境中学习,就是为了让学生用简单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把复杂的数学简单化,而不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记得我在执教"笔算除法"一课时,为了增加笔算教学的趣味性,又能把所有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创设了一个"走进田园"的情境,其中田园的活动有"摘苹果、种小树"等,同时还兼顾不同例题中不同数据的设置,使得情境设置牵强附会。在备课时间的分配上,设置情境的时间远远多于思考如何突破本节课的重点,本末倒置。这样复杂而收效甚微的情境创设,既累了老师,又苦了孩子。
三、计算教学情境创设应注意的问题
(一)情境创设要有真实性
所创设的情境应符合客观现实,不能为教学的需要而"假造"情境。数学情境、现实情境二者应不相悖。如,在教学"几和第几"时,创设一个动物跑步竞赛的动画情境,结果是小鸡第一,小鸭第二,小猫第三,小狗第四,许多同学肯定会表示不同意,认为小狗跑得最快,应该小狗第一。虽然这是假设的情境,但"虚拟"不等于"虚假",虚拟的情境也应该符合起码的生活逻辑。
(二)情境创设宜"精"不宜"多"
课上的教学情境应主题明确,不可贪图量多,而妨碍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情境创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不应对情境本身做过多的具体描述和渲染,以免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另外,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保留"数学味",尽量排除数学以外的其他因素,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学生思维的干扰。
总之,教学中创设的情境最重要的目的是把"算"与"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保证教学的实效性,莫让情境创设成了那件披在计算教学外面的"皇帝新装"。"学无止境,教海无涯",让我们共同努力,让计算课堂变得让学生有所期待,赋予计算教学以真正的生命,让计算课堂焕发出新的色彩。
在21世纪的今天,教育管理的作用更加具有时代性的深远意义。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提高学校教育管理质量,推动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以期对于现今的教育管理有一个更加明晰的认识,更好的应对教育和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一、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不可否认,历史较长的学校,教师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这些经验不仅在过去发挥着作用,在今天、明天仍会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然而在光环之下,一部分人员不能很好地适应现实的要求,及时调整自己,存在着“闭门自守”、“固步自封”的思想和做法,观念陈旧阻碍了学校的健康发展。由于这种经验主义的影响,产生了小胜即满、小绩即安的情绪,滋生了“骄傲自满、自以为是”的心态。在这样的心态影响下,工作作风虚浮问题就必然出现,如“软、懒、散”现象,备课、上课不认真,甚至有的教师不备课就上课,早来晚走等现象屡屡出现。在管理上,制度老化不能适应新的办学思想,难以发挥制度的效益性;内部管理体制僵化,又难以有效地进行全方位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学校不同程度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健全,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水平不高,部分工作存在着“无法可依”现象。即使有规则的一些工作,由于管理落实不到位,也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这一些问题已构成制约目前学校适应社会要求快速发展的瓶颈。围绕如何解决这些困扰学校发展的问题,我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人翁精神,群策群力,确定了“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科学育人”的思想,实施大策略切实提高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小学教育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以人为本,实现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民主化
“以人为本”应该作为现代小学教学管理中重要的管理理念,就是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这是小学教育管理应当树立的一种哲学理念。
激发教师兴趣,强化参与意识。
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所有要素中,教师管理是第一要素。因此,在学校管理的“以人为本” 中要树立“以教师为本” 的管理思想。“以教师为本” 的管理思想,其实质就是要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为教师创设和谐的心理时空,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这是实现教育教学管理民主化的重要标志。大量的事实证明,倘若只把教师看做是管理对象,处处以管字当头,就很难真正尊重教师,就不可能真正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很难发挥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体作用。许多校长从自己的工作实践中体会到,只有当自己制定的管理目标被教师们认同, 自己提出的管理主张和措施与教师们的教育教学实践真正结合了,学校的各项管理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二)、突出学生主体,为学生服务。
每一个商店都主张顾客至上、用户至上,搞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同样要树立学生至上的意识。学校为学生而办,教师为学生而教,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古今中外无不如此。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校管理的根本对象, 是构成学校教育的主体。学生至上意识体现在学校管理的全过程:做重大管理决策时首先要想到自己的学生,千万不可偏离育人这个主导目标;各种教育教学改革要落脚于学生,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校园环境的建设与管理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努力创设广大学生留恋的整洁、优美、幽雅、协调的视听环境;学校各类规章制度的制定要针对学生实际,力求规章制度的规范性和稳定性,充分发挥规章制度的教育功能。总之,把学生作为学校管理诸要素中的核心要素,把学生作为自己最根本的服务对象,使学校的一切工作都为教育和培养学生服务,为育人服务。
(三)、优化教学质量管理
学校管理中教学管理是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抓好每天、每周、每月、每期的教学管理:
1、各学科教师要求有完整的课时教案和复习教案,教师至少配备三种参考资料和一至三类练习题集,要求教师走进题海,学生跳出题海。
2、不上无准备的课,教导处加强督查,把课堂教学事故拿入考核,查到无准备的课视为旷课,并与其谈话,限期改正。
3、重点科目要有适量作业,分课时、单元下发,作业把握三个关口:一是作业量足,二是作业全批全改,三是作业评讲订正,教务处加强督查(每期至少定时检查四次,平时抽查等形式)。
三、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制度化。
1、加强法制建设,完善制度管理。
计划的落实靠有力的制度作保证,制度是进行教学管理的“法”,有了这个“法”,就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它能促使教职工养成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习惯,能使学校产生良好的环境氛围。为此,学校要制定一些相关的“教师教研进修制度”“目标教学研究课制度‘论文发布制度” 等,从而使教研活动、教师的培训工作有了时间、内容的保证。为了抓好备课工作,学校要规定一些“整零备课制度‘教案检查评比制度‘开学第一课制度‘听评课制度”等。对学生的作业批改、辅导、考试方面,也要制定相关的“作业批改要求’‘优秀作业评比制度”“帮差培优制度”等。建立健全和执行这些制度,有利于促进学校教学目标管理的常规化。
2、健全评价机制,激励校内竞争。
评价是教学管理的手段,对教学目标管理和教学常规管理过程中的质量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达到科学性强、可信度高,就能起到导向和激励作用。根据教育部基教司的精神,我们要健全教案评价机制、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单元形成性评价机制、质量分析评价机制以及对教研组、年级组的管理评价机制、学校管理工作自评机制等,在校内形成一种和谐竞争的局面。总之,评价工作是对教育教学总目标的验收,是检查职责是否尽到,操作是否合格,科学地运用评价,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激励着全体师生进入全面竞争的氛围。
在哪里正文:
在哪里
在哪里
河北省石家庄市 裕华路小学 三年级四班 朱竞高
・・白天时,黑夜在哪里?
・・夏天时,冬季在哪里?
・・太阳出来时,月亮在那里?
・・河水平静时,波浪在哪里?
・・我们温暖时,凉爽在哪里?
・・我们失败时,成功在哪里?
・・我们哭泣时,微笑在哪里?
・・出生以前,我们又在哪里?
・・心里有千万个为什么,
・・我真想探个究竟!
指导教师:朱玉峰
简评:想想看,还不知道哪些“在那里”。
投稿:20xx-1-30 11:33:00
大气压力在哪里 论文
“倒”空气在大脸盆里装上大半盆水,将一只玻璃杯浸在盆里,并使玻璃杯里装满水,然后把它倒扣在盆底下。将另 一只玻璃杯底朝上,倒扣在水里,且不让它碰到盆底(你可以看到,水并没有涌进去,因为空气占据了玻璃杯 里的全部空间)。把第一只杯子稍稍提起,将第二只玻璃杯挪到第一只玻璃杯跟前,使它稍微倾斜一点,让杯 口从下面紧挨着第一只杯口。当你倾斜第二只玻璃杯时,里面的空气将化为气泡上升到第一只玻璃杯里,排挤 出那里的水,第二只杯中的`空气就这样被“倒”入第一只杯中了。
附图{图}
实验原理:因为空气不溶解于水,而且比水轻得多,第二只玻璃杯里的空气被周围的水和大气压进了第一 只玻璃杯。
神秘的乒乓球
用胶布把乒乓球粘在30厘米长的绳子的一端。拎着绳子的另一端,将乒乓球拿到自来水龙头下,拧开水龙 头,让自来水冲在乒乓球上,然后慢慢地把绳子引向一侧,离开自来水。乒乓球会随着绳子离开自来水吗?不 ,乒乓球不仅没有离开水,反而好像被水“吸引”住了。很快,绳子就与自来水的水柱形成了一个角度。
附图{图}
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冲在乒乓球上的水的压力,比周围空气的压力小得多。因此,大气压力不断地把乒 乓球朝压力较小的区域里推。
“撬不动”的纸
将薄木板(90cm×100cm)放在桌子上,留出10 厘米长度的木板露在桌子外边。然后把四张报纸叠放在桌 子的那部分木板上,用手抚平那几层报纸,使它们紧贴在木板和桌面上。然后用你的拳头或木棒,猛击露在桌 外的那部分木板。这样,即使把薄木板击断了,报纸也不会飞到空中去。
附图{图}
为什么呢?通过计算可知,一张普通报纸约0.2平方米, 所受大气压力≈2吨。可见,在铺开的报纸上,空 气能向它施加近2吨的压力,显然你是“撬不动”的。
本着科学教学“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 的基本方法;把教学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是我这个学期教学的基本理念。
一、科学课教学要以探究为核心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学生亲密的伙伴,如何在科学课上让学生更好地经历探究,体验快乐,培养科学素养呢?
1.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让学生敢于探究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的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问题的提出是科学探究的开始,也是学生探究兴趣的所在。因此老师应在这两方面多下功夫:一是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题。二是要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开展多样化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问题环境,让学生乐于提问题。对他们所提的问题,老师要本着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出发,容许出错,切不可加以嘲笑、挖苦、讽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大都能根据某一自然现象或自然事物提出相应的较恰当的问题,并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大胆的猜想。
2.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使学生乐于探究
教育心理学家洛克说:“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该做的事也变成一种游戏似的”。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结合农村现有资源,有目的的组织学生,到河边去考察水质是否被污染,观察河里生物的种类、形态、生活习性、运动方式等和卵石的形态;到田园地里去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性态构造和生长环境,并适当采集制成植物标本;还有目的组织学生开展捉鸣蝉、捕蝴蝶、斗蟋蟀、学鸟叫等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既学得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观察自然事物和现象的能力;既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体地位。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达到了自然教学大纲从知识、兴趣、能力和德育四个方面的教学目的
3.正确引导和训练,使学生善于探究
对学生而言,探究的方法是很最重要的。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生会各种不同的探究方法。比如:在观察中探究、在实验中探究、在思考中探究、在合作中探究等等。此外,探究是学生的一种学习行为,要教育学生持之以恒。学生在探究中会遇到一些问题与困难,这时,教师应进行适时的引导,主动倾听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学生遇难而退。
二、科学课教学要强化实验教学
科学课程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在这一点上,由于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地位和实验本身的特点,它要求我们必须强化实验教学。这主要是因为:
1、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实验最感学趣,这种兴趣,往往成为他们学习的直接动力,成为爱好和志趣,以致发展为惊人的勤奋和百折不挠的毅力。兴趣爱好和求知欲是儿童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能力的前提,也是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能力的结果。在观察与实验中,可以充分发挥儿童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的作用,靠眼看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远近;靠耳听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高低、强弱、音色;靠鼻闻物体的香、臭等气味等,让孩子亲自去探究其中的奥秘,感知其中的神奇,来满足他们的兴趣。学生天生就好奇、好动,这些实践对他们最有吸引力和凝聚力,所以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
2、实验能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学习科学,必须有一定的实验能力。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记录、整理记录资料等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是不可能仅靠教师的讲解来获得,而必须在相应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发展,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过设计实验,分析结果等能锻炼和培养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在研究原因、结果、形成概念的过程中,要进行概括、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归纳能力、分析能力;在实际操作中,还能培养组织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因此,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学科、用科学的能力。
3、实验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
我们知道:实验具有重复性,它能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多次的反复,供学生反复观察;能使学生迅速掌握前人已认识到的真理,以最有效的方式去掌握自然基础知识。因此,让学生进入实验环境,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实践,主动去探索新知识,获取新知识,无)○(疑是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
三、科学教学要加强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
以多媒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技术,正在对传统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资源,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变革。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事例成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必然趋势。作为《科学》这门学科,再不能在“粉笔+黑板”的这种老模式里大讲“科学”了。
1.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开展因材施教,体现教育的公平、民主和全体发展的思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2.现代教育技术本身就是技术创新的产物,信息技术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它给学生的参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任学生自由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为他们的想像力插上翅膀,从而培养想像、激发想像、鼓励参与、启发创造、指导实践。
3.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可以为新型教学模式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计算机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体手段于一体,它能把静态、枯燥的材料融入到思维空间,产生极其活跃的动态画面,使其内容更充实,形象更生动,能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感官,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枯燥知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应当着眼于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提高。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许多新观念,新方法正冲击着我们传统的观念,作为一个一线的科学课教师,我将在切实转变观念的同时,结合科学课自身的特点,在实践中加强反思,努力学习,真正担负起培养下一代“基本科学素养”的重要任务。
【摘要】:
双语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对落实素质教育有着“独当一面的责任”和“分内的责任”。在双语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是双语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双语教学的目标和应做的工作。
【关键词】:
小学双语教育;教学;素质教育
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精彩的课堂好比优美的文章,开头写好了,就能吸引读者,有经验的老师比较注重新课的导入。精美的课堂导语,能使学生对这堂课一见钟情,有先声夺人之效,像一块磁铁一样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维,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来。小学双语教学,就是要想法设法在开课时激发学生的兴趣。新课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引导的过程是为新内容呈现搭桥、铺路的过程,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求知欲望、启发积极思维、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的过程。
双语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双语等学科的学习。因此,学生的双语水平如何,是素质水平的重要体现。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从小学启蒙到高中三年级,双语科贯彻始终,课时最多、位置突出。
从学科性质和教学目的来看,对落实素质教育有着“独当一面的责任”和“分内的责任”。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这是双语课素质教育的核心。双语又是工具,其它学科的学习、表达和交流都离不开这个工具。怎样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叶圣陶说得好:“听说读写宜并重”。即是让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双语能力和良好的双语习惯。培养双语能力,当然是指学生具有口头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良好习惯,是指学生在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时的读、写、听、说的习惯。如普通话的习惯、字体工整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珍惜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习惯等等。这些习惯养成了,双语科的素质教育也就实现了。既然听、说、写都要靠语言,那么,中国语言要实现塑造“中国心”的重任。
双语学科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无论从学科性质还是从教学目的看,双语教育就应当是素质教育,通过双语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双语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甚至凭借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提高身体素质和其它素质。拨开片面追求高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云雾,我们看到的双语教学本来面目就应当是为全体学生打好思想道德和听说读写的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在双语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是双语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双语教学的目标。
双语教育是提高少数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工程。双语教育为人们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提供一种重要的工具和媒介。学会听话、学会识字写字、进而学会读书作文,通过训练逐步形成用祖国的语言文学来准确地理解和表达,这是接受教育的最基本的条件。双语教育为人们认识世界、了解人生提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空间。
基础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受教育者比较准确、比较全面地认识世界、了解人生。在众多的课程当中有一门课程的内容比较特殊,那就是双语,双语所教授的材料跟其它学科很不一样。一部双语教材几乎可以说是青少年认识世界、了解人生的微型“小百科”。 这对于充实和完善中小学生的知识结构,形成良好的素质关系极大。双语教育为学生提高认识、丰富情感、激发思维提供一个有血有肉的凭借物。双语学科指导深入阅读那些典范的语言作品,往往是作者对于自然、对于社会、对于人生的一些卓越见解和独特感受的集中体现。学生读这些作品,不便从“写什么”方面增长了知识,而且从“怎么写”这个方面获得启迪,逐步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丰富自己情感内涵,激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转变陈旧教育观念,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要充分认识应试教育这样一种异化了的教育现象所造成的恶劣后果――把考试的成功等同于教育的成功,成就了少数尖子生,丢掉了大多数学生;抓了智育,丢掉了其它,甚至以损害身心健康为代价。素质教育目的是使教育的本质回归,是力求实现教育发展人的功能。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以期为国家不断地大量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要以历史的使命感和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去战胜旧的教育观念,坚决摒弃片面追求高分数的短视行为,不断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
确立多元化教学目标,凸现德育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能的同时,要充分挖掘双语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适时地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从小逐渐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人生观。双语课必须加强字、词、名、篇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把双语课真正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使学生通过努力学习,逐步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并能通过掌握和运用双语这个工具去自我获取信息、拓宽视野、进行思想交流和社会交际,并为将来进入社会、服务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开放性小语教学有自己明显的特征:双语教学从封闭的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实行“三沟通”的原则,即课堂教学与课外读写活动沟通,课内打好基础,课外求发展;双语学科与其它学科沟通:双语教学与火热的社会生活沟通。以训练为主。一是要突出实践环节,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低年级突出在“读写中识字”;中年级“以读为主――读通、读懂、读熟、从读到写,在读的基础上落实重点训练项目”,高年级增加自学份量――采劝四步教学:自学报告――讨论深化――总结纳――课外扩展”,强化实践环节,培养自学能力。二是渗透学法指导。三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训练的归宿。
教师要从应试教育的误区中走出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课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体魄和体能。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脑、眼、耳、口、手并用,在身心的整体活动中协调其身体器官的和谐发展,以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