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在经济学与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人力资源 论文(精选3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一、我国事业单位的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利益动力的缺乏
由于我国事业单位现行的薪酬增减是由国家根据我国的财政状况以及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统一进行的,并且由政府的职能部门进行统一的审批管理。这样的分配管理模式,将单位职工的工资收入和单位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服务质量脱节。缺乏了激励机制和利益驱动力,就难以调动事业单位以及其职工双方面的积极性。
(二)自主分配权力的缺乏
事业单位作为独立的法人机构,其应该享有充分的利益分配自主权,这样才可以制定与实施内部的分配政策。现有的刚性集中统一的工资制度、标准和政策不但会导致在分配上的平均主义,还直接干预事业单位的分配权限,这就使事业单位缺失了分配自主的权利。
(三)宏观调控和约束力的缺乏
事业单位在工资方面基本上管理比较死板,工资直接审批到个人,单位的工资总额尤其是工资以外的收入缺乏调控以及处罚手段。另一方面看,事业单位的工资体制还缺乏监督和制约机制。由于很多事业单位都依附于机关单位,因此其在财政方面的收支尤其是在预算外的资金使用方面缺乏必要的审计监督。
(四)人员管理与工资管理脱节
我国目前实行的人事制度改革主要以岗位管理制和聘用制为重点,并将渐渐取消掉事业单位中的行政级别,也不再按照行政级别来确定单位人员的待遇等级。此改革使得现行的工资制度发生了十分大的变化。
二、事业单位激励机制的改善方法
(一)改革
要想实行分类管理工资总额,必然要对事业单位的关于工资总额进行相关改革。首先,要分不同性质的事业单位来实行工资总额分类管理。对于一些事业单位,尤其是财政全额拨款的单位,进行工资总定额的静态管理方法,即增加员工,但是工资总额不变,同样的,精简员工的时候,工资总额也不发生变化,如果有剩余的资金,则按比例分配给员工,或者让单位自己决定如何使用剩余的资金。相反,对于差额拨款的单位,其工资管理应该实行动态的管理,不过要经过相关政府人事的批准,才能使单位自行内部决定,能否从创收部分中抽取一部分资金作为工资总额进行分配。最后,对于一些收支自己安排的单位,就可以使用灵活点的分配方式,采取何种分配方式则可以完全取决于单位自身能力和经济情况。
(二)话说肥水不流外人田,单位对内可以实行灵活自主的分配方式,取决于自身单位的各项情况
比如,各个单位在符合国家规定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自身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定酬、按业绩等多元化的工资待遇分配方法,使内部分配更加丰富。在事业单位内部也可以实行工资分离的方法,即实际工资和档案工资不同,将员工的薪资待遇与其本身的工作能力、业绩、职责等相互联系,并通过薪资手段鼓励员工,最终转化为经济效益。也可以根据工作量的多少,承担责任的`多少还有风险等因素来分配岗位工资,并且职工的实际收入取决于实际情况。虽然是事业单位,但是我们倡导和鼓励,将薪资当中活的部分,例如津贴一类的与个人相关,从而体现薪资差距,刺激员工的工作热情,可以更好的创造经济效益,当然,这些额外的分配总额来自于单位创收部分。
(三)完善基本薪酬制度
这里尤其指以岗定薪制度。实行以岗定薪制度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在单位中要建立好相关说明,例如工作岗位与岗位职责,这不仅可以明确单位分工,还能明确相关的职责,并且能合理的分配薪酬待遇,是待遇与岗位挂钩,进行差别分配方法。这样既能合理分配又能体现工作中个人价值,凸显人才作用。第二,对于不同的岗位,要进行准确严格的评定,这样有利于分配的合理公正。评定可以根据岗位的贡献、难易等来评价,这样得出岗位间的相互价值,根据评定就可以确定一个系统公正的等级系统,按照等级给定相应的基本工资,既合理又有差别分配。
(四)考核制度
通过考核制度,来定薪提高激励制度。第一,谈到考核,首先应该想到在公正合理的前提下给予公正的考评,否则无法达到事先预计的激励要求。如果在岗位上做出贡献,应该根据贡献的大小给出客观的,合理的回报,多付出比少付出的回报高,拉开相应的差距,激励贡献多的继续贡献,贡献少的向贡献多的学习,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激励制度。第二,要有科学观。通过建立科学观来完善考评方法,慢慢实现相应的实际得到有效认可的考评机制。首先,设计考评的指标,一般包含三个方面:态度、能力、业绩,这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要合理的考虑。不同的岗位中,这三个比例各有不同,要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再者,是定量和定性的结合问题,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提高考核的公正和准确。最后,考核结果不能是一纸空谈,要与员工紧密结合,实际落实到员工自身利益上,从而实现我们所说的对于员工的激励和制约作用。通过这样的能力和工作相结合的,并且科学合理的考评,使薪酬分配更加的灵活,更加的合理,更加的具有鼓励督促作用,实现差别分配,能者多得的激励制度。
(五)文化
不管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文化的作用都不能小视。因此文化所具有的激励作用也占有一部分。何谓文化?文化就是一个单位所具有的的精气神,在长久的历史工作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的能促进大家团结友爱,锐意进取,共奋斗的一种精神和物质文化的结合。它不仅能对现有员工起指导作用,更能从内涵方面培养新进员工。一个单位文化的沉淀的多少,直接可以导致员工的工作兴趣,乃至一个单位全体的核心力,规范员工道德品质,这不仅有利于单位的长远发展,从个人角度而言,接受优秀的文化,对建立一个完善的事业观也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三、结语
工作人员的士气与工作热情可以通过有激励作用的薪酬制度来提高。同时,有效地薪酬制度也能够吸引更加优秀的,更加符合事业单位需要的人才。因此,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和政府的职能部门必须改进我国的事业单位激励机制,以各种激励机制吸引并凝聚人才,调动起职工们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我国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关于人力资源论文
人力资源战略是根据企业远景制定的,是企业经营战略的一部分,并主要通过促进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来实现对经营战略的贡献。以下是“人力资源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1 对企业而言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已经延伸到企业的各个方面,人事档案管理与人力资源建设形成的因果、依存和互动的不可分割关系。所以切实做好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对于进一步深化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加强队伍建设和推动企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企业认真做好员工档案材料的收集、鉴别、整理、保管和利用,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利用创造条件,提供相关人事数据和信息支持的重要依据,为企业人力资源的规范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2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人们档案意识淡薄
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人们逐渐淡化了对人事档案重要性的认识。有的人认为,现在选用人才重在现实表现,不注重人才的经历和历史业绩,人事档案也就没有多大作用;还有的人认为人事档案工作是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事情,與己无关;这些情况表明,人们对人事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人事档案不够重视。
2.2 人事档案管理机制滞后
目前的人事档案管理还是沿用长期以来形成的以“计划管理”为核心的各项制度,“计划”色彩浓厚。缺少应有的生机与活力,机制的滞后已不能适应工作发展的需要。另外,对离任审计、任前公示等材料应如何收集,收集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制度上没有明确,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
2.3 人事档案管理方法滞后
目前有的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方法,仅局限于“看堆式”的管理。重管理,轻服务,方法烦锁,不易操作,反应较慢,现代化管理水平不高。档案方法的烦锁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档案工作本身的烦锁所造成的,这就要求必须改进必要的档案材料清理出来,及时做好破损、缺页、不齐全材料的修复和收集工作,确保人事档案材料的安全于完整。并且要及时收集和补充档案材料。
3 改变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现状的措施
3.1 科学规范的`制度管理,提高档案工作效率
建立符合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则和制度是当前首要的改进工作,通过制定相应的工作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来规范档案管理程序,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1]。一方面可以使管理人员提高工作积极性,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对管理工作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管理制度的规范执行,能够强化管理工作程序和实施环节,将档案的保存、信息资料的流转和管理的方法等予以规定和强化,能够防止过程不统一,程序不稳定带来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3.2 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提升管理层次
人力资源档案管理落后的表现之一就是没有采取现代化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使管理效率低,管理质量差。因此,应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改变这一落后现象,实现快速查找、分类清楚、节省空间等管理优势。形成有层次、有结构、有内容的网络信息管理,将纸质资料和电子音像档案相结合,实现全面、科学、高效的信息化档案管理。首先应增加管理资金,购置信息化管理所需要的软、硬件设施,增加新设备,如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电脑等,满足工作的需要;其次,应制定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执行策略,设立监督部门对全过程实行掌控。
3.3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对档案管理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应设法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水平[2]。针对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网络文件传递和工作管理的人员,应加强岗位培训和培养;合理引进技术人才,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模式,保证先进的管理技术能够顺利实施。采用新技术和新方法,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同时,加强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保密意识,保持档案记录的安全稳定。
总之,档案管理是人力资源部门日常工作管理中的重要内容,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增加,档案管理的服务性能应逐步发展,通过制度的完善、管理方法的提高和全员的共同努力,改进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的人才流动和经济效益的增长。
4 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在新经济时代里,为了适应新经济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要求,人力资源管理正在发生一些新的变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建立新型员工关系,满足员工需求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边界呈现日益模糊的状态。企业日趋重视的智力资本、知识积累、人力资源投资与管理等,也不再仅仅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它需要整个企业,包括高层管理者到一线员工的全方位关心。
4.2 吸引与留住优秀人才,帮助员工发展
在这个不断变化的、全球性的、需要技术的经营环境中,寻找、留住优秀人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是企业具有竞争力的根本。对企业管理者素质与能力的要求变得越来越苛刻,很少有人能够胜任。有足够技能、视野和经验来经营全球企业的人才将炙手可热。那些擅长吸引、培养和留住人才的企业将是取得成功的企业。企业之间的竞争直接转变为人才的竞争,因此,企业需要吸引自己需要的优秀人才,又要设法留住企业内的优秀人才。
5 结束语
人事档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合理的管理手段等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人事档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开发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很多高职院校开设的一个热门专业。在目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计算机操作能力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的职业技能。本文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计算机能力培养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录入能力和办公软件使用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计算机能力;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的一个热门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具有较宽知识面,了解国内外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最新成果,掌握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理论和业务操作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学生通过系统地学习管理学、现代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接受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的系统训练,具有分析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基本能力。同时,为了能够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计算机能力的掌握是重中之重。以往的计算机能力培养缺乏针对性,并且注重形式上的考证,真正的实际操作往往被忽视。另外,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普通的本科、专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着本质的不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更加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因此,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计算机能力培养方面做了新的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一些良好的效果。
1、录入能力
1.1录入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录入能力直接决定学生计算机操作的熟练程度以及业务处理的速度。因此,录入能力的培养非常关键。但是以往学生录入能力的培养比较随性,不成体系。忽视了录入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为录入就是打字,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单纯的让学生自己练习就可以了。但是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在校期间的掌握程度直接决定学生的业务能力,决定学生是否能够胜任岗位。因此,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最大程度的提升学生的录入能力是值得研究和探索的。
1.2培养方法——连续多手段的培养模式
(1)连续。录入能力的培养注重连续性,在教学进度计划的设置过程中,不把录入作为一个独立模块拿出来进行阶段性的单独学习和培养,而是作为每次课的固定内容,进行连续的训练。具体做法:每次课最后二十分钟进行录入能力的训练。十五分钟进行规定内容的练习,五分钟进行测试。对每次测试成绩进行记录和分析。
(2)多手段。录入能力的提升需要多种方法的支撑,单一的方法不仅不能满足能力培养的需求,而且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使本来就枯燥的内容更加一成不变。因此在录入能力培养的方法上采取多手段原则。具体做法:指法训练第一阶段——使用硬卡纸制作等比例键盘(通过手工制作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键盘的记忆)指法训练第二阶段——背键盘,默写键盘(强化键盘字母键位置的记忆)指法训练第三阶段——利用硬卡纸键盘进行模拟训练(实现课下时间的利用)英文录入第一阶段——打字游戏英文录入第二阶段——利用打字软件进行英文文章的录入练习。中文录入第一阶段——利用打字软件进行中文文章的录入练习。中文录入第二阶段——外部对照录入练习。中文录入第三阶段——听打录入练习。录入能力的培养整体上持续四个学期的时间。第一学期主要内容为指法训练,第二学期主要内容为英文录入,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主要内容为中文录入。
1.3培养效果
通过采用连续多手段的录入能力培养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进行录入练习的积极性,而且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录入速度。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2、办公软件使用能力
2.1办公软件使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将计算机使用能力定位为必需的岗位技能。该专业面对的所有就业岗位都将“熟练使用办公软件”作为最基本的岗位能力要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普及,对办公软件的综合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2.2培养方法——采用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的教学模式
(1)课堂教学过程符合实际工作过程。将班级分成工作小组,操作基础好的学生担任组长。按照企业实际工作情境设计课堂教学,教师作为领导角色下发工作任务并提出具体要求,各工作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完成工作任务。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在授道者和企业领导之间转换,学生的角色在学习者和企业员工之间转换。以企业员工的标准要求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学习效率。
(2)课堂教学案例来自于实际工作。案例均来自于各专业就业岗位的真实工作项目。教学案例紧密贴合工作岗位,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明确所学知识“用在哪”和“怎么用”。将知识点融入案例,以案例引领课堂。
2.3培养效果
通过采用这种教学模式,首先解决了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应用、缺乏针对性的问题。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与岗位应用之间建立联系。其次,解决了学生计算机操作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操作基础好的学生能够得到提高,操作基础不好的学生有人指导,知识点掌握的更加扎实。最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显著提升。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是教学的最根本目标。对准岗位设置教学内容,对准岗位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对准学生情况选择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培养出适应行业发展、具有较强业务能力的合格人才。
[1]董海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岗位计算机知识需求的调研报告[J].管理科学,2018,(4).
[2]缪春光。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思路[J].中国电子商务,2013,(1).
[3]王旭东。浅谈人力资源管理[J].中国城市经济,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