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毕业论文(5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大学生毕业论文 篇1

本文在选题、研究和撰写的过程中,得到了导师xxx教授的亲切关怀和细心指导。导师学识广博、治学态度严谨,工作要求上的精益求精,作者切身体会,受益匪浅。由于本人的知识面有限,设计工作经验不足,在研究复杂的自动换刀机械手的过程中难免有许多方面研究不周,在研究阶段x教师给予了我很多有益的指导和帮忙,无论作者在理论研究还是控制方法中遇到何种困难,x教师都能耐心地帮忙作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作者能够顺利完成工程硕士论文。

在此文完成之际谨向作者的导师--x小刚教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激!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也得到了很多教师和同学的帮忙,在此,致以真诚的谢意!衷心感激所有关心和帮忙过我的人!

最终,感激在百忙之中参与评审论文和参加答辩的专家评委。他们在论文评审中耐心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让我感触颇深,也使我重新反省自我。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加倍努力,用自我的实际行动回报他们、回报社会。再次感激他们,祝他们工作顺利,平安幸福。

毕业论文答辩阐述 篇2

各位评委教师,同学们:

上午好!

我是xx学院中文系03本2班的学生xx。我的毕业论文的题目是《再论苏轼寓惠散文》,我的指导教师是曹国安讲师。我当初之所以选择研究苏轼的寓惠散文,主要是因为苏轼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作家,他是我国文化发展史上一位多才多艺的“全能”式的通才,在散文创作方面,他更是是继欧阳修之后,宋代诗政策新运动的卓越领导者和文坛领袖,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代表了北宋古诗文运动的最高成就。

在苏轼四十多年的文艺创作生涯中,他写了很多的散文,含括了众多的体裁品类。苏轼在寓惠期间,不仅仅创作了很多的诗词,同时也写了不少散文作品,包括书信在内共有326篇。这些寓惠散文作品便成了我研究此课题的最直接的文本基础。此外,在大学学习期间,我选修了苏轼寓惠研究方面的相关课程,对苏轼在贬谪惠州的相关事宜有必须的了解,也积累了必须的写作素材,有利于该课题的研究和写作工作的开展。

我的论文《再论苏轼寓惠散文》主要从苏轼的散文及其寓惠期间的时代背景入手,着手从苏轼的思想品格和人生哲学的角度,结合苏轼寓惠散文的具体作品进行分析,去探讨苏轼寓惠散文的资料题材和艺术特色,并尝试挖掘出苏轼寓惠散文的文化价值来。

具体说来,我的论文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总体上介绍苏轼散文创作及其在寓惠期间的贬谪生活经历和散文创作。

第二部分主要从四个方面去阐述苏轼寓惠散文的资料题材。苏轼寓惠散文取材广泛,资料丰富,蕴意深邃,感情真挚,充满理趣。或写景状物,寄寓深远;或谈经论道,释说世理;或叙古述今,慨叹人生;或缅怀亲友,诉说真爱。

第三部分主要从五个方面去阐述苏轼寓惠散文的艺术特色。苏轼寓惠()散文,艺术形式灵活多变,笔锋清新自然,感情真挚恳切,寓意深远理趣,语言平淡简朴,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具体表现为:“文理自然,姿态横生,闲适旷达,浑然天成;情如泉涌,随物赋形;辞达;命题立意,新颖深刻,高远幽邃;沉稳渐熟,平淡简朴。”五方面的资料。

第四部分则简明地阐述了苏轼寓惠散文具有三方面的文化价值,包括:苏轼寓惠散文是后人研究苏轼寓惠经历的重要历史文献;苏轼寓惠散文是他晚年文艺思想、审美情趣发生转变的佐证;苏轼寓惠散文是苏轼所有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部分主要是毕业论文结束语。

虽然目前学术界在苏轼散文研究领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近xx年来,出版和发表了数量可观的散文研究的著作和论文,但在苏轼寓惠散文研究方面的论文还很少,除了零散的一些论文外,在这个方面几乎是个未开垦的处女地。所以进行苏轼寓惠散文研究具有现实的学术价值论文答辩自述35分钟论文答辩自述35分钟。虽然我的论文是《再论苏轼寓惠散文》,但与前人所写的《试论苏轼寓惠散文》相比,具有创新之处,就是我在阐述了苏轼寓惠散文的资料题材和艺术特色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指出了苏轼寓惠散文所具有的文化价值来。

在毕业论文的准备和写作过程中,我阅读了很多的苏轼寓惠散文方面的相关书籍和学术期刊论文,并参考了部分毕业论文总结范文。这得得益于我们学校图书馆丰富的参考书籍和中国学术期刊网中的专业论文。本论文经过一二三稿并最终定稿,在这期间,我的论文指导教师曹国安教师对我的论文进行了详细的修改和指正,并给予我许多宝贵的提议和意见。其中,我的论文题目就是在曹教师的提议下而最终拟定的。在那里,我对他表示我最真挚的感激和敬意!

上就是我的毕业论文答辩自述,期望各评委教师认真阅读论文并给予评价和指正。多谢!

毕业论文答辩阐述 篇3

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

上午好!

我是xx学院中文系xx班的学生。我毕业论文的题目是(试论凌叔华笔下的女性意识),我的指导老师是xx老师。

我当时之所以选择研究凌叔华的女性意识是因为:在五四时期的作家中,凌叔华是给了我别样感受的一个女作家。她的小说中很少有惊心动魄的事物,也看不出什么磅礴于宇宙的气势,但她小说中的文字仍有力量,只不过这力量是深蕴于内的,而且叙述的调子是平静的。她的作品是百分之百女性的,它们 幽深、姻静、温婉、细致,富有女性温柔的气质。 我想就是这样的一种风格吸引了我,使我在不知不觉间走进了她的世界。

而且,作为一名女性,我想我更能看清凌叔华笔下那种时而讽刺鞭挞,时而同情无奈的女性心理,这也体现了五四时期的女性意识,为我们全面了解我国女性意识的发展历程及其表现特点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点。凌叔华写作的小说是本文最直接的文本基础,此外,我在大学期间还选修了女性文学相关课程,对女性意识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也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有利于该课题的研究和写作工作的开展。

我的论文(试论凌叔华笔下的女性意识)从五四时期的女性文学入手,解读凌叔华笔下的女性意识,但本论文的写作是以孩子为视角,将笔触集中在凌叔华作品中孩子眼中的女性世界,希望能够多角度、多方面的去研究凌叔华的小说作品,更深入地挖掘凌叔华在其小说中所呈现的独特魅力,以及更好地感受她笔下所展现的女性意识,从而促进现今女性意识的更好发展。

具体来说,我的论文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解读五四时期的女性文学及凌叔华笔下的女性意识,指出凌叔华成为女性意识由向外索取客体转向自觉地对女性意识本体进行精心注目和审视的最早的女作家。这种内审为女性意识的成熟做了最初的奠基工作。

第二部分,论述凌叔华是怎样通过孩子这一视角来展现女性世界、表现女性意识的。主要结合其小说集(小哥俩)中的具体的作品从 十足 的孩子和 小大人 的孩子两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论述。以实证来论证凌叔华的女性意识。

第三部分,主要论述凌叔华小说中独特的表现手法。孩子视角的运用,第三人称的写作手法,画面感的表现形式,这些都突出了凌叔华女性意识的表达力度,更能表现出凌叔华作品的独特魅力。

第四部分,主要是将凌叔华在写作中关于孩子的作品与冰心作比较,从她们写作孩子的目的、立尝角度的不同来突现凌叔华隐身于孩子的女性意识。突出凌叔华在五四时期所展现的独特女性意识。

近年来随着学术界对于女性意识研究的日渐深入。20世纪初期的一些女作家也就被纳入到考察的视野,凌叔华就是其中一位。但长期以来,众学者对于凌叔华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小说的写作独特性以及她与契诃夫、曼叔菲尔德的比较上。但是较少有学者关注凌叔华作品中在儿童视角下所展现出来的女性意识,这是关于凌叔华研究的一个很好的方向。它可以让我们多角度、全面的了解凌叔华的女性意识。

第五部分,大部分都是毕业论文结束语。例如:在毕业论文的准备和写作过程中,我阅读了大量的苏轼寓惠散文方面的相关书籍和学术期刊论文,并参考了部分毕业论文总结范文。这得益于我们学校图书馆丰富的参考书籍专业论文。本论文经过一二三稿并最终定稿,在这期间,我的论文指导老师 何清老师对我的论文进行了详细的修改和指正,并给予我许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在这里,我对他表示我最真挚的感谢和敬意!

以上就是我这次的自述,希望各评委老师给予评价和指正。谢谢!

大学毕业论文致谢 篇4

两年前,我怀着对xx大一如往昔的深爱、向往与期盼重新踏入校园。两年后,“文以治国、工以立国、商以富国”的信念,让我务必满怀使命、挺起胸膛的说:“我们,以及我们正在把握和即将把握的企业,理应成为中国经济崛起的脊梁。”

两年充实的生活告诉我,民族需要掌握先进理念、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具体环境的实战先锋;也告诉我,只有不断经历考验、挫折、甚至失败,才能逼近我们最终的理想。生于斯时,长于斯境,唯有以双倍的努力、十倍的耐心、百倍的豪情和千倍的执着来完成原赋的使命。

在此,首先要对我的恩师——xxx教授,致以最深的感谢。在我懵懂时,他用振聋发聩的棒喝让我警醒;在我迷失时,他用循循善诱的教诲抹去我心头的尘埃;在我痛苦时,他的精神力量让我在心底始终拥有支撑。生有吾父,教有吾师,幸甚。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xxx大姐怀着她那伟大的母性,无比耐心、无私无求的给予我持续的帮忙,没有她,论文无法顺利完成。

也要感谢xx师兄,他同五年前一样的真诚与宽厚,在最后时刻对文章的指导,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还有我的同窗、朋友们,老李、老赵……是他们用最真挚的情感和最实际的援助,帮我渡过了一处处的难关。

最后要感谢的是我的父母和女友,他们期盼的目光、未来的职责和时时能够寻求的慰藉,是我不断进取的力量源泉。

即将结束在此学习的生活,相信等待我的是一片充满机遇、风险与快乐的土地;也相信我和同仁们的事业必将如涅磐之凤、浴火之凰;更加相信,不朽的民族精神终将引领我们创造新的奇迹!

“风雨不改凌云志,振衣濯足展襟怀。行方智圆煅内蕴,海阔天空铸宏图。”

写毕业论文 篇5

以自主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随着国际竞争日趋加剧,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企业和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大力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挑战、提高我国经济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奋斗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贯彻落实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迫切要求。只有抓住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新的历史机遇,创造和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出引领世界潮流的高新技术和著名品牌,提高国家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更多自主创新品牌经济集聚之地,才能使企业在日趋激烈的企业竞争和国际竞争中逐步占据主动地位。

一、自主创新及其重要意义

(一)自主创新的概念在自主创新已吹响动员令的今天,把自主创新列为“国家课题”并快速启动已是刻不容缓。那么什么是自主创新呢?从字面上看,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建设创新型企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保证,建设创新型企业,既要发挥技术创新的先导作用,又要以管理和体制创新作为支撑。必须始终把科学管理作为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环节,不断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企业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关键在于创新,创新要从理念、技术、管理、机制等方面全方位的开展。因此,企业的自主创新是以企业为主体,既包括技术创新、又包括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

技术创新:就是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技术创新是企业谋求发展的前提,是现代企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动力源。任何企业所能拥有的竞争优势都是暂时的,除非坚持持之以恒的创新,否则今天的辉煌也难以保证明天的繁荣。只有拥有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管理创新:就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对传统管理制度,进行根本性的变化,并从新选择和构建新的管理方法和制度。思想观念的陈旧和落后是企业管理创新的最大障碍。许多企业领导还没有形成现代企业管理的意识,没有认识到现代管理模式对企业效益的巨大作用。更新我国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战略布置,增强集约化经营意识,从战略的高度去推动企业的管理创新。

体制创新:就是“要不断完善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的各个方面的体制”。这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需要进一步从制度上加以完善;以建立现在企业制度为重点的国有企业改革需要有新的突破;规范的统一全国市场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要求的经济技术竞争和合作机制,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政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等,到需要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与制度创新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相互保证的关系。制度创新是解决企业资源市场配置的微观机制问题,也就是说,通过制度创新使企业成为富有活力的、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经济细胞。管理创新是解决企业内部资源如何组合,使之尽可能多地产出的问题,也就是建立起面向市场的内部组织框架,形成产品开发活力、行为激励体系及高效运作的机制。技术创新就是不断更新产品的性能、质量、服务等,依靠国外先进的技术不断地求新求变,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

(二)自主创新的意义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自主创新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企业目标的根本途径。世界科技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特别是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首位,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通过自主创新,使企业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与保护,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加快研究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增强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摆在我国企业面前的紧迫任务。

二、我国通过自主创新取得的成果

近年来,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许多方面有了重大突破,举世瞩目的载人航天工程、TD-SCDA系统、“中国芯”集体突破、中关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群体性突破等成功实践鼓舞人心,为我国科技界和企业界自主创新注入了新活力。根据最新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显示,广东区域创新能力在北京、上海之后,位居全国第三位;广东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企业创新能力、大中型企业研究开发投入、产业国际竞争力三个指标位居全国前茅。20xx年科技进步对经济贡献率达到49%。广东专利总量连续十一年保持全国第一,发明专利最近有大幅增长。广东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连续多年居全国各省区市首位,已经成为广东第一经济增长点。具体措施主要有:

(一)组织重大科技攻关,获得一批自主知识产权

1、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十五”以来,我省集中经费,重点组织实施先进制造技术、生物技术药物、中药现代化、智能交通技术、软件、清洁生产、食品安全、农产品深加工与保鲜等26个重大科技专项攻关,已取得一批自主产权的科技成果,可计算新增经济效益5000多亿元。

2、开展省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的粤港联合科技攻关。广东与香港联合,围绕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关键技术,面向两地全社会进行公开技术招标。联合科技攻关的经费不断增加,20xx年2.1亿元,20xx年3.4亿元,20xx年5.2亿元,20xx年预计会突破8亿元。

3、持续加大对原始性创新的支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支持一批显示我省优势和特色的研究团队,累计扶持研究团队达53个,带动了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培养和聚集。目前我省拥有两院院士5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8人。

4、专利总量保持全国领先,质量不断提高。20xx年,全省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72220件和36894件,同比分别增长38%和17%,累计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335956件和209457件,连续十一年位居全国第一位。20xx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12887件和1876件,均位居全国前茅。

(二)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强劲发展,总体水平居国内首位“十五”期间,广东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总体发展水平继续保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20xx年,全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预计达10680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约25%,大大高于同期工业增长速度;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810亿美元,占全省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的35%以上,约占全国的40%,继续位居全国各省市第一。目前,全省已累计建立了6个国家级和10个省级的高新区,20xx年这批高新区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达5100多亿元,同比增长了28%。全省以广州和深圳为龙头,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带为重点,带动东西两翼和山区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珠三角东岸的广州、深圳、东莞、惠州组成了“电子信息业走廊”,西岸的佛山、中山、江门、珠海,形成了以电器、机械及专用设备制造为主导的产业链。呈现出集聚效应和较强的配套能力、产业竞争力。

(三)已初步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广东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特色比较明显。有几个数字很说明问题:一是全省有近70%的研究开发机构在企业,二是90%的科技经费来自企业;三是70%以上的科技人员分布在企业;四是60%以上的专利申请量来自企业。目前,全省主要依托企业建立了330多个国家或省级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目前,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3899家,全省民营科技企业累计达7316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有530多家。涌现出像华为、中兴、TCL、美的等一批具备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同时也形成了比亚迪、金发、金蝶、腾讯等一批创新型的企业。

(四)深入实施专业镇技术创新计划,推动集群经济的聚集和发展壮大广东珠三角和东西两翼部分地区,目前已形成了一批以特色产业为基础,产供销一体化的专业产品生产镇。从20xx年到20xx年,已累计在全省范围内建设了159个专业镇,目前省市专业镇总数达到250个,这批镇20xx年GDP预计可达3100亿元,成为珠三角乃至全省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地域。

三、我国企业在自主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已取得骄人成绩,但是与我国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分析,我国企业自主创新最大的问题就是动力不足,自主创新是企业寻求生存与发展,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我国企业从总体上看仍然处于技术创新的低层次阶段,技术创新主要还是为了支持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活动,核心技术主要还是依靠从外部引进,企业主要还是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对产品和工艺进行局部的开发和改进。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研究开发活动仅仅在少数龙头企业和高技术企业中有所开展,大多数企业还没有感觉到离开了自主创新就无法生存,依靠低水平的技术创新活动基本能够维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缺乏高水平技术带头人和创新团队、缺乏高水平自主创新的实验条件、缺乏高水平的研究机构、运行机制和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文化氛围。企业自主创新的首要因素当然是企业内在的动力,没有内在的动力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技术创新能力。然而,不能将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的原因都归罪于企业,外部环境也是影响企业内在创新动力的重要因素。我国企业自主创新在外部环境上还存在很多不利因素。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缺乏,使我国经济至今没有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增长方式,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的矛盾凸显,压力日益增大。同时,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原有的廉价劳动力等优势正在逐渐消失,拥有技术优势的国家又从国家战略出发,对转让技术日益表现出谨慎或封锁态度。如果不能尽快在自主创新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和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我们国内发展的成本将越来越大,我们在日趋广泛和深入的国际竞争中将越来越被动。

(一)内在因素

1、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意识还不强,动力机制还不完善。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企业科技投入还有较大差距。一方面,由于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相对滞后,在一些行业中国有大型企业长期具有垄断地位,因而缺乏来自于竞争的创新动力;另一方面,企业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还有待建立和完善,企业家的长期化行为还缺乏有效激励,企业家的创新意愿和创新动力明显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企业科研开发的投入。

2、我国企业总体上技术水平较低,技术创新效率还有待提高。其原因除了国有企业技术水平低、与外资企业存在巨大差异外,我国国有大中型技术创新效率低下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3、我国企业在技术引进基础上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的能力十分薄弱。这表明在消化吸收基础上自主开发和创新是我们工作的薄弱环节,如果我们不能够建立有效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机制,我国将无法走出“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

(二)外部环境影响

1、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法律体系尚未形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逐步制定和实施了若干有关技术创新的法律法规,但还很不完善。首先是缺少一部有关国家创新体系和企业自主创新的基本法,目前的科技进步法已经不能适应国家心慌心体系和自主创新活动对法律的需求;其次是一些相关法律法规没有能够充分体现鼓励技术创新的原则或者不能适应自主创新的需求,例如不同企业使用不同的法律,缺少统一的公司法,再如政府采购法中没有体现政府采购对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第三是在一些重要方面还存在法律确失,例如反垄断法、商业秘密法等没有制定。

2、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很不完善。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大量的有关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根据不完全统计,仅中央政府出台的与技术创新相关的政策就超过2500项),但这些政策的制定部门不同,制定的时期不同,针对的问题不同,政策问题的演变程度不同,使得国家的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有重复,有空白,也有相互矛盾,政策信号不一致,政策设计不科学,号召性的多,可操作性较差,政策成本预算和控制不力,等等,导致我国技术创新的政策性缺乏系统性,尚未形成完整的政策体系。

3、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环境仍然不够完善。一方面,在我国还没有形成有利于国有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竞争环境,政府在科技创新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局面还没有彻底改变,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企业经济效益相关性不高;另一方面,在技术创新系统基础设施和政策法律环境建设滞后,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有待完善,技术创新政策法律的完整性、有效性和一致性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行业科研院所企业化改革,面向产业提供共性技术和技术服务的创新能力有所下降。

4、社会上尚未形成崇尚创新的文化氛围。自主创新不仅需要人才和资金的投入,也需要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自主创新是很艰难的事情,要冒很大的风险,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还有可能会失败。在急功近利的浮躁的社会心态下,自主创新是没有生存空间的。现实中比较普遍地存在鼓励追求眼前利益,热衷于搞政绩工程,搞立竿见影的短平快项目的现象。影视歌明星、体育明星受到追捧,通过歪门邪道而一夜暴富的人成为一些人心目中的英雄。在科技界,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受到尊重,各种科技人才类的精神奖励大多数都是面向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的,而工程师的社会地位过低,对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精神激励严重不足。科技界的官本位现象、追求论文数量的现象等,也都影响到自主创新的文化氛围。一些决心开展自主创新的企业不但没有得到充分的鼓励,反而受到怀疑、冷嘲热讽,一些自主品牌甚至受到内外夹击。这样的社会文化氛围是不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

四、深化自主创新的途径

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的实现是一个系统的复杂过程,一个环节的失误会影响创新的效率和速度。因此我们必须要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政策措施和市场规则,营造鼓励创新的宽松政策环境。要想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必须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一)广泛开展对自主创新的宣传广泛宣传自主创新,形成崇尚创新的文化氛围,加大对开展自主创新的企业和企业技术人员的精神奖励,提高企业技术人员的待遇。进一步改革科技体制,加强对政府科技经费使用的管理,杜绝低水平的重复研究和政绩工程型的科技项目,将财政科技经费向真正的自主创新活动聚集。

(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意识和动力要将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指标纳入企业领导人的考核体系,激励企业家的自主创新行为。可考虑将科研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和每年企业获得发明专利指标,纳入国有大中型企业领导人的年度和任期考核中,激励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自主技术创新来培育核心竞争力。具体操作上,可建立“自主创新奖分”制度,如企业的这两项指标达到了相应标准,可奖励相应的业绩得分。

(三)要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支持企业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打造知名品牌,增强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国家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资源配置的优化和产业升级也都要依靠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去实现。作为企业,应加大技术开发中心建设,加大对研究开发活动的投入,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打造知名品牌,增强核心竞争力。政府部门要努力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和实现产业化的政策环境,为各类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平等竞争的条件。

(四)要坚持先进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从体制机制入手,克服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的现象,充分利用国外先进技术资源,依托重大工程项目,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必须妥善处理好引进先进技术与自主创新之间的关系,把吸引外商投资与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结合起来,制定相应的规划与调控政策,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和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要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高起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重点引进专利技术、软件和必要的关键设备,同时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实现创新和提高。要加强一些关键性、战略性技术领域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力度,加大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力度,增强持续创新的能力。

(五)建立健全的企业自主创新法律体系将鼓励自主创新,规范市场行为和创新行为纳入所有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法中去,对政府采购法、企业法,以及税法等相关法率进行修订,根据完善自主创新法律体系的需要,加快研究制定一批新的法律法规,例如反垄断法、商业秘密法等。

(六)要完善鼓励创新的政策体系大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行有利于技术创新的财税金融等政策,加快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今后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必须把技术政策纳入政策系统,协同配套地贯彻执行。例如,知识产权制度是保障和促进自主创新的重要工具,其实质是在保护创新者利益和积极性的同时,促进技术合理、有偿地扩散,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自主创新。但是,它不能孤立地发挥作用,而是要体现在各种配套政策和市场环境中,落实在技术、经济、贸易管理等各个有关部门的工作中。还要培养全民的知识产权意识,引导企业提高运用、管理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以真正建立起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

(七)大力培育富有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紧紧抓住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这三个重要环节,充分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作用。要进一步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把发现、培养、使用、凝聚优秀科技人才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促进科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资源管理和开发体制,形成能够鼓励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机制,完善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

综上所述,虽然我们有缺点、有差距,但我们也有优势。首先我们有后发的优势,在很多技术上我们可以站在别人的肩膀上,不必走别人走过的弯路,另外我们还有本土化的优势,也就是说结合中国市场、中国社会环境设计我们的创新思路。自主创新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和根本保证,同时,企业也要做到自强,积极从市场获得更多的收入,再投入到创新、发展中去,达到良性发展循环。所以,政府对市场的支持,优先采用本国企业的产品,甚至比一些技术开发项目资金的支持更为重要。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和不断增加的IT投入创造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完全可以造就出一些世界级IT厂商。企业应该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通过联合和创新,并在国家持续的和有重点的支持下,迅速成长壮大。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