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最新8篇)

微电影作为web3。0时代下的一种新兴电影形式,是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下的完整故事情节短片,微电影策划书有哪些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微电影(最新8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微电影影评 篇1

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此篇论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与目标、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营销性微电影概述

本文认为,营销性微电影之所以能够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得益于其裂变式传播这一基础模式。虽然,在具体的案例之中营销性微电影可能以媒介联动、线上线下互动等具体形式传播,但良好传播效果的取得都离不开裂变式传播这一基础模式。本章还对营销性微电影之所以能够实现裂变式传播的传播动力进行了详细分析。第四章营销性微电影发展态势及应对策略分析,以SWOT态势分析为模型,详细分析了营销性微电影的“机会”、“威胁”、“优势”、“劣势”;在此基础上,为营销性微电影的发展提出了些许可行性建议。

微电影广告初探

由“微博”引领的“微时代”下正孕育出一种不可阻挡的广告趋势:微电影广告。近两年微电影广告呈现出井喷式增长态势,激发不少业界和学界的人士探讨的热情也让笔者看到了研究的空间与价值。本文以传播学为主要学理背景,综合广告学、营销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理论,采取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个案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微电影广告进行探究。重点在于分析归纳微电影广告的创意方法,突出挖掘微电影广告创意中的要点,再配以受众态度调查验证微电影广告创意的实效性,最终为探讨如何强化受众态度提出若干可行建议。笔者结合了影视广告、文学写作与影视剧作的构成要素,创新地整理出微电影广告的九个创意发想点,包括:主题的提炼、价值观的唤起、题材的选择、矛盾的设计、结构的安排、人物的塑造、道具的运用、场景的设置和音乐的烘托。再根据这些发想点的性质归纳出微电影广告的三大创意要素:品牌理念生活化、品牌呈现故事化、产品使用情境化。微电影广告的创意功能在于制造内容上的差异与吸引受众关注,创意目的则是增强故事的感染力,构筑在受众的心理层面上对品牌和产品的情感认可和理念趋同,提高广告的艺术审美价值,制造品牌和产品在受众脑中的深刻印象。以益达《酸甜苦辣》广告为典型[]个案,笔者通过一个百人问卷调查和对广告视频的观察调查来了解受众对微电影广告的态度,以实际的数据来证明微电影广告创意的有效性,态度调查结果表明:广告创意对影响受众形成对广告正向积极的态度有效,一定程度上还能改善受众对品牌产品的原有态度。但是受众态度中的行为意愿成分相对认知和情感表现得较弱,这说明受众的态度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基于此,笔者对强化态度的对策做出几点思考,从广告创意、营销手段、媒介投放三个方面提出一些可行建议。

中国新兴微电影广告研究

微电影影评 篇2

今天我们一家去看电影《捉妖记》,原本姐姐要看《大圣归来》,但是我想看《捉妖记》,因为里面有很多我喜欢的人物,经过我和我姐一番激烈的“争吵”,最终我获得了电影的决定权。

我们走进了电影院买了四张票,检完票后我们找到了座位便开始了电影观赏,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井柏然饰演的人物和小妖王(胡巴)的故事。这部电影既搞笑又感人,搞笑的是因为其中有个片段讲有一个人问胡巴会打麻将吗?胡巴就“打”了麻将,这可把观众们逗得哈哈大笑,感人的是最后主人公因为要保护胡巴必须和胡巴分开的场景,我被感动地一塌糊涂。随着优美的音乐响起,电影就圆满落幕了。这部电影告诉我们亲情是最重要的,还告诉我们,要珍惜自己身边每一个人,让他们不要受到伤害。

今天,我在电影中学到了亲情远比一切来的更重要,这场电影使我受益匪浅。

微电影影评 篇3

人生是条河,我们都会落水,这时就需要撑船的摆渡人将你救起,送到对岸。

我们的心里都有一块冰,一颗朱砂痣。冰是缘分,朱砂痣是执念。摆渡人教我们在无法得到的时候,要学会放下。

电影里通过不同落水者的故事,拼凑出摆渡人的航线。各种各样烦恼的落水者,他们都无法得到,无法实现,无法成全。像是活着煮的虾,精彩源自,折磨。

电影好笑之后,又深感酸楚,台词部分真的很好。梁朝伟的演技是hold住全场的。没错,是冲着梁朝伟去看的。但无意间被鹿晗惊艳了时光。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几对落水者吧。

落水者——管春、毛毛

管春的爱情很可爱。“在我的世界没有前任,只有唯一。如果这个世界不能接受毛毛的煎饼,那就只有一个办法了,改变这个世界。”管春和毛毛的爱情永远都是青春的,过了好多年都不曾削弱一毫米。他们是电影留给这个世界最大的善意。你有没有发现,摆渡人劝所有人放下(包括他自己),但唯独没有修剪管春的。坚持。

落水者——马力、小玉

“我妈说了,蠢女人最大的原则就是说不过就动手。”

“时间一直向前走,没有尽头,只有路口,不要放弃。”

陈奕迅的角色“马力”有他本人的影子。她不懂他的音乐,他不懂女人。她懂他的音乐,他不把她当女人。

不得不提的亮点——马力年轻的时候是鹿晗啊?哈哈哈哈哈哈!岁月是杀猪刀啊!哈哈哈!

为了赴约,鹿晗撑伞从雨中走来的那一幕真的好帅!(抛开你的偏见去看,他真的照亮了这个角色)。区区半天的记忆却照亮了小女孩小玉的整个人生,每次回放都在时光里惊艳到想哭。

歌迷真的是支撑歌手走下去的全部力量,无论是在高处还是在低谷,没有歌迷,他连站立都无法做到。马力重新拿起话筒登上舞台的那一刻,真的好感人。

粉丝小玉说——谁要跟她拼酒量了,我是跟她拼命。粉丝的心有时候比世界上万千男女的爱都要纯粹干净,热烈如命。那种对着影子拥抱、亲吻的纯真,从小到大一直没变,那是最清澈的爱,只怕唐突了你。

有时马力年轻时的影像像幻灯片一样回放,光芒四射得人睁不开眼睛。感动。

这是让我最感动的一对落水者。看完电影以后我要去听马力的那首歌了。谢谢你们陪我走这一段。

落水者——陈末、何木子

“五分钟,如果还能站在门口,一起烫火锅~”

杜鹃专职朱砂痣多少年,让你念念不忘,但是无法得到。

她调的那杯酒叫做“seeyoutomorrow”,喝完醒来明天就能见到她。所以失去了她的陈末,没有了明天。

作为摆渡人,陈末能帮得了别人却摆渡不了自己。十年太长什么都有可能会变,可是一辈子又太短,一件事都可能做不完。陈末就用一辈子做了一件事,念念不忘她。

离她最近的地方路途最远,就在心头,却无法触摸。千帆过尽,最难忘的还是那首“是谁在敲打我窗……”,每次听都犯心脏病。

电影昏黄的色调,像夕阳的光,又好像晚上的霓虹。一切都被这昏黄笼罩,世间皆是不能得,得不到,放不掉,忘不了。但又很美。

落水者的事情先说到这里,说一下电影的感受吧:

结尾,结尾,结尾。。。

结尾永远是个未解的谜,今年我看过的很多电影的通病。结尾稀释分数……说实话,今年结尾最不扣分电影竟然是《少年》。

如今所有人都在教我们看清现实,教我们学会放下,这电影也落了这“俗套”。说什么“真正属于你的爱情,不应该是伤人的冰块,应该是温暖人的热茶。”告诉我们要屈服要适应,世界也在和我说——要屈服要适应。

世界确实是这样,俗气,活在世上,怎么脱俗?可是我还是想寻找,那个能一爱一生的落水者,即使得不到,也,爱一生。不要忘了,那个满嘴“跑火车”的摆渡人自己就是个不屈服的落水者。这回,我想和摆渡人博弈一次。

喜欢这部电影。

微电影影评 篇4

今天下午,因为没有了考试项目(这几天正在进行体育达标>运动会),白老师就给我们放了一部电影,名字叫(放牛班的春天)。下面先让我来介绍一下吧!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音乐家在一所叫“池塘之底”学校当学监的经历。他极力想让那些学生(他们都是以前犯过罪的坏学生)改变,并让他们学习音乐。后来,他发现一名叫莫浪奇的学生,嗓音极好,经常在一些演出上独唱。但学监却屡遭官迷校长的陷害,并被抢功,最后离开的>故事。

我先做一下评论:本戏当中奸人是校长,他总是想致一些学生于死地,并想把功劳归于自己,责任、错误都推给别人,自己坐享其成。好人是学监,他能理解学生、帮助学生,也不求任何回报,他改变了所有学生。那些学生人人都是好学生,并不是坏学生,只要他们肯去改变,任何人都能变好。这个片是个公益片,它让人们懂得了不能自私自利,更不能去谋取不是自己的任何东西,那都是不法行为。我们应该去帮助自己有能力帮助的人,改变任何自己可以改变的人。

从这部片中我想到了白老师的一句话:“世上没有坏学生,只不过没有好的习惯而已。”所以,从自我做起,养成好的习惯,以后尽其所能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微电影 篇5

宣教类微电影突出的特征是内容的主旋律化,创作中更多体现的是主流价值观,多选择革命历史题材和与普通群众生活贴近的现实题材,讴歌人性中的真善美、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整个民族的人文品格。与娱乐类微电影不同,宣教类微电影追求的是感动性,即拂动人类心灵中“最柔软的部分”。受各类利好政策的影响,近年来天水宣教类微电影创作呈现井喷状态。从2012年麦积区伯阳镇农民金泉自筹资金自拍微电影《桃乡之恋》开始,天水本土微电影已走过五个年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天水市能够独立完成微电影拍摄的单位或团队已有10多家,不乏在国内各类竞赛单元中获奖者。2017年,宣教类微电影发展更加迅猛,各本土制作单位接单大多已经饱和,但由于各类微电影评比奖励等政策刺激,市场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二、天水宣教类微电影的市场来源

1.中央以及地方项目打造主旋律宣教微电影,既是主流媒体在意识形态领域主动作为和积极承担政治责任的体现,也是其一种市场策略,是谋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必然选择。目前,从中央到地方不断出台各类扶持政策,央媒和各级地方官办媒体也不断发起主旋律微电影作品征集评比活动,使得微电影创作不断获得强劲推力,生产活动进入旺盛期。甘肃天水维尔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拍摄的支教题材的微电影《长大了我们都嫁给你》,成功入围2016“百部中国梦网络微电影”征集,并获得“社会公益单元最佳影片奖”提名。目前天水还有几家影视公司参与了组织部发起的“百部党建微电影”征集。2.行业宣传需要近年来,党政部门出于宣传和推广的目的,也积极组织拍摄微电影作品,成为宣教类微电影兴起的又一主要动力。目前,天水投拍微电影的部门主要有市委宣传部、组织部、市文明办、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各县区政府。其中《一路上有你》《爱不释手》《盛如夏花》《执行风暴》《让爱导航》《甘江情》《大地湾之恋》等一批高质量的作品就属于这种类型。党政部门主导的宣教类微电影的目的和诉求,虽有对社会进行主流价值观的宣导,但更多是对本部门、本区域的形象、资源进行影像化的传播,以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3.主动创作目前,在校大学生和社会影视制作团队也自发创作宣教类微电影,其动机多数基于参与国内的各项赛事评选,为就业增加优势和为产业经营拓展空间,往往制作更加精良,创排的技巧性更高。2016年由天水师范学院戏剧与影视文学专业学生郑晓龙编导的微电影《色彩青春》就属于这类作品。《色彩青春》在第四届中国国际微电影节上入围前30强并获得优秀故事片奖,成为西北高校在校大学生参赛唯一获得此殊荣者。

三、宣教类微电影的传播特征

1.“微”体量承载“大”主题短时长反映大主题,迎合“微”时代传播特征。微电影的时长一般在5~30分钟之间,故事紧凑,主题集中鲜明,切合受众主要以手机作为接收终端的心理耐受程度。宣教类微电影的创作切口小,叙事线条单一,剧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层层发展,快速进入高潮,增加了影片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如微电影《长大了我们都嫁给你》以支教老师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在山路上摔倒为开头,设置了三种表达方式,随着剧情推进,逐步反映出主人公坚守山村、扎根教育的感人情怀,令人印象深刻。宣教类微电影的影像语言表达也更为创新灵活,增加了作品的遐想空间和表达的艺术性。2.“微”终端成就“广”传播宣教类微电影主要以互联网为传播渠道,各种“微”应用是展示平台,传播方式快速、立体、便捷。既可通过网站、客户端等视频平台播放,也可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进行二次传播,增强了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性,普及度广,传播效果好。3.“微”故事传递“真”情感宣教类微电影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如道德模范微电影《爱不释手》,讲述的是道德模范朱召梅20年如一日不离不弃照顾前夫的故事,体现了现实生活中的人文关怀。大多数宣教类微电影都以塑造平民百姓中有奉献精神的小人物为主,其真实感容易使人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四、宣教类微电影创作的技术瓶颈

由于要强调灌输目的,宣教类微电影不可避免与微电影的创排规律产生了内在冲突。这种冲突概括起来就是以抽象的思维驾驭形象的情节,以正确的观念替代现实的逻辑,造成艺术呈现的生硬,具体来说有四个方面。1.题材单一,文学化水平低导演黄健中在出席首届微电影大赛时说:“拍摄微电影的起步是文化基础,要有一种对文化的强烈感受。与所有的文化艺术不同的是,微电影需要的是心灵的真正感受。所有的艺术,文学是基础,文学是人学,对人的认识越深刻,你拍的东西就越好。”天水微电影市场经过几年发育,呈现茁壮的发展态势,但题材的单一、文学化水平较低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大都聚焦在党建、道德模范、扶贫类题材,同样能够承载宣教功能的古装、科幻等电影的常见题材难以被微电影选择,这对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天水而言是一大缺失。2.说教惯性,手法陈旧宣教类微电影就功能而言,主要是为了传达党政部门的宣传意图或者塑造行业形象,因此,人物角色设定一定会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精神品质,如爱岗敬业、诚信友善、乐于助人、见义勇为等。这些题材的选取并不存在问题,问题是惯性思维和陈旧的表现手法使得说教的印记难以去除和隐藏,而这往往成为创作的硬伤。3.小说思维难以转为电影思维将微小说改编成微电影是我国微电影领域一种常见的取材模式。两者具有很大的共通性,即两种类型的文艺作品都集中体现出“微”叙事的特点,在很短的篇幅或时间内,讲述一个耐人寻味或令人震撼的故事。天水宣教类微电影在这种跨界合作上,不乏成功案例,比如,支教微电影《长大了我们都嫁给你》改编自刘志学的微小说《长大了俺都嫁给你》,并一举获得多项大奖,这也成为微电影创作的一条捷径,许多天水微电影爱好者视若法宝,争相仿效。但二者存在本质的区别,小说的表达工具是语言文字,电影的表达工具主要是影像和声音,艺术创作规律不同。电影中一个恰如其分的镜头胜过万千对白,小说则不然,更多讲究的是文学语言的运用。小说思维的先入为主,对微电影的影响往往是源发而且难以改变的。好莱坞著名编剧威廉•M•埃克斯在《你的剧本逊毙了》一书中提出:“小说式写作,只能用一点点或者压根儿一点都别要,‘根本不要’更安全一些。”小说思维对天水宣教类微电影的影响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镜头语言贫乏,长篇累牍的问答式对白占用了很大的篇幅,削弱了电影独特的艺术表现力。4.创作团队专业水平低天水这样欠发达的内地城市,其专业电影创作人员基本没有,大多是在实践中边学边干。而电影创作专业性非常强,微电影的呈现手段也应遵循电影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在主题思想、剧本创作、情节设置、镜头拍摄、配乐创编、蒙太奇的运用等方面既要遵循这些规律,又要大胆创新。唯其如此,才能使传统文字形式呈现的“微言大义”得以在电影这一现代形式中得到体现。

五、宣教类微电影的创新发展之路

1.打破思维误区,正确认识发展现状宣教类微电影是微电影的重要门类,但不代表微电影产品的全部。以宣教类微电影为主的天水微电影市场,即使有部分作品获得不同层面的奖项,但这并不代表天水微电影总体产业已经具备专业化或者产业化的水平。要实现天水微电影的整体发展,需要将队伍锻炼、市场培育作为抓手,尽可能实现微电影门类从目前宣教类为主向各门类齐全拓展,尤其是向具有商业前景的微电影门类拓展。2.强化艺术探索,提高微电影质量经拍摄过《观音山》的华语女导演李玉曾说,“原创力是电影的未来和生命力!”在激烈的微电影竞争中,要创作出高质量、得到广泛关注和认可的作品,原创是根本,创意是途径。随着社会资本对微电影市场的介入,目前天水宣教类微电影为主的格局正在被打破,商业化运作更加注重产品的商业效益、受众的观影喜好和接受程度,这也将促使天水微电影逐步恢复其影像艺术的本质,呈现出更多艺术含量。3.拓宽微电影营销推广渠道,突破现有盈利模式就像电影的发展需要院线一样,微电影在盈利模式尚未规范化、行业化之前,更需要专业而强势的推广平台。由于在视频领域的先天优势,各地尝试微电影创排的广电单位或官方媒体不在少数,2012年,国内最大的微电影出品方芭乐传媒推出芭乐院线,为微电影制作团队提供院线播放平台,福州微电影联盟也在院线公映微电影,尝试开创微视频行业新的盈利模式。天水微电影市场要进一步发展壮大,除了依托自身媒体融合发展成果、实现区域微电影推广的全媒体矩阵式推广外,还要进一步抢抓商业运作和营销推广机遇,积极与微电影商业网站对接,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

微电影 篇6

本文作者:王振兴韩强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综合微电影的本性,商业性与艺术性是其基本的两大属性。这在电影中也是时常探讨的话题,但探究微电影的出现根源,它往往比电影体现的商业属性更明显。所以,微电影虽然是兼顾了电影的这两大属性,但是各有其自身的特点。众所周知,微电影的商业性是其成活的物质基础,艺术性的体现会使受众受到精神的洗礼,转而使更多的人去关注微电影,这样才会促进微电影商业价值的不断提高,为创作者提供更好的设备,激发其积极的创作欲,从此就形成了周而复始的良性循环。如果只是视商业性为重而轻艺术性,更多的商业元素会挫伤受众的眼球,即使一时抓住了受众获得了成功,就会使商家投入更多的商业元素,这样形成的循环式恶性的,最终,使受众越来越少,以致反感。既要辩证的对待微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关系,又要注重微电影的艺术创作,这样,才能使微电影既有质量又有价值。微电影之灵魂———艺术性“电影是生活的渐近线”。电影的取材来自于自然或是社会生活,其导演不可能凭空想象就能创作出电影,对于微电影的创作也是如此。而微电影的创作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不管微电影的创作怎样高于生活,它总有自身的局限性,只是导演或编剧从自身的角度运用各种艺术手法综合囊括了现实生活的大部分内容,而对于生活来说,微电影还是在一定的生活范围内取材、构建情节,只能是无线的接近生活。这种无限接近生活的微电影之所以能够有吸引力,就在于它不是对生活现实的断章组合,而是有艺术性创造“生活”,这种生活既有我们在现实中熟悉的一面,又有我们不同于现实而又使我们好奇的一面,这就是微电影创作的内质,也是其创作的意义。为什么要创作微电影,这不仅仅应是为了谋取一定的经济利益而为,当然,中国的微电影出现的诱因就是商业性,以赚取利益为重。但仔细揣摩,微电影的来源还是生活,是在生活中的某一部分人率先有了影视短片的创作,然后,才有商家鼓动影视短片与广告的结合,形成今天所说的“微电影”。至此,不能仅仅凭经济的攒动而使微电影发展,真正能使微电影发展的内因应该是其自身的“灵魂”,也就是微电影的精髓。微电影真正面对的是广大的普通受众,而微电影创作源于且高于生活,其艺术性体现的是生活中的“美”,只有美才会让人去乐于接受、深于欣赏,所以,“微电影又是捕捉时间消逝与空间跳跃性的美的艺术”。当然,这里的美体现了很多种,因人而异,通俗的说,能够引起受众关注或记忆的都可称其为美(也包括丑)。

这种艺术性的体现,与导演或编剧有直接的关系,每个创作者的风格迥异,所创作出的美的体现各不相同。但是有一点,不管如何去创作都要把握好微电影的灵魂之精髓。微电影创作之艺术体现参看近期相对比较优秀的微电影,各有特色,但需要表现出重点的地方往往不足,比如说微电影中的声音,表现的节奏性不是很强,甚至在短短的时间内还来不及声音的大转换影片就已经结束了,即使影视声音方面的问题谈的很多,在声音的运用上还是不够的。同时,大多数表现力度不够。比如说,情绪积攒的力度不够、心理展现的热度不够等,这些不仅仅是单方面的原因,更是综合艺术手法运用的不足,现简单总结进行理梳:微电影逻辑思维关联的探讨“:逻辑思维(LogicalThinking),是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是指符合某种人为制定的思维规则和思维形式的思维方式。我们所说的逻辑思维主要指遵循传统形式逻辑规则的思维方式,常称它为‘抽象思维(Abstractthinking)’或‘闭上眼睛的思维’”。从某种意义上来看,逻辑思维是一种综合的至高的思维方式,先有逻辑综合推断,再上升到思维辩证的高度,这体现了微电影应具有的必要性。任何影片都应该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最终达到逻辑思维,微电影是引导观众去在现实中践行一定有意义的活动,这就是观众通过微电影的形象(现实)展现而最终起到对思维抽象的人生意义的反思。这个说法中就已经完成了关联的表征。微电影是将形象思维的现实加入艺术创作的元素呈现在视频载体上,最终达到受众的共鸣或是引起受众的思考与总结,即达到思维逻辑性,这就形成了画面内与画面外的关联,而后者是更高层面的,也是微电影创作的最终意义(当然,在这里也不缺乏观后的商业需求)。现在的一些微电影只是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而更多的缺乏这种层面的关联。再就是情绪、节奏与思维逻辑的关联。这又是另一个角度,即从微电影本身的创作性层面来说的。情绪是激发受众共鸣的重要一点,也是主要的一点,能否打动受众就看情绪表现的如何。好的微电影会使观众落泪(当然,这不是微电影创作的终宿),因为,这是最能直接表征受众情绪的情感体现。作为艺术化的微电影,应该运用声音、画面的节奏性去达到一定的思维逻辑性,现在的一些微电影中,声音很单一,表现的力度不足,这就为逻辑的转进造成了一定的障碍,结果导致欣赏完影片后引不起受众的共鸣,一直处于平淡状态。在这一点上,也是中国电影与西方电影的差别所在。微电影创作心理缔结关联的缺失。微电影的呈现可以说是导演或编辑的一种心理展现的实体,当然,微电影针对的对象———受众观影后也会形成自己的心理活动(此时心理是隐形的),同时,微电影内部也存在为完成情节的构建所形成的自身心理趋向,这种心理倾向就是由微电影内部情绪、节奏、人物心理、创作技巧等各方面共同熔铸的。此三种心理状态缔结、关联为一体就是微电影创作的灵魂,因为不管如何去关联,心理状态是抽象的,但展现出这种抽象的东西却需要具象的艺术手段。所以,微电影创作的灵魂终究是艺术诉求。微电影创作技巧转接关联的不足。真正的好的影片是可以忽略特技等效果的。因为特殊效果的出现,本身就是违规的,这么说可能会引起很多人的争议,但是仔细去想一下,一部好的影片并不是靠特殊效果去吸引受众的眼球,而恰恰国际上很多获奖作品并没有过多的特殊效果。一方面,特殊效果的出现是完成了一次炫丽的技巧,但它却打破了影片自身情感、情绪的展现;另一方面,破坏了影片内部的心理活动以及受众思维心理的推断,从而导致了以上三种心理缔结关联的缺失。当然,并不是说不让用特殊效果,而是要用的合理,符合逻辑思维的形式而不至于去终结微电影创作的心理。一个好的特效创作技巧是不会让受众在观影的同时有所察觉,当然这样好的技巧的运用时符合逻辑转接的,是与心理创作活动转接的关联密不可分的。这也是就我国微电影创作中存在的普遍现象给予的总结,希望能在微电影的创作中遵循一条原则,就是能不用特殊效果尽量不用,如有用时避免特殊效果的喧宾夺主。微电影叙事铺张关联的缺乏。铺张原指“竭力铺陈渲染,力求发扬光大。后多形容过分讲究排场。”在这里讲求铺张是在叙事上要求全面的展开,使微电影内容的表现不拘谨,该起的地方一定要起到位,该落的地方必须落到位。叙事铺张的不足也是在目前众多微电影的表现中常见的问题。

微电影本来就是短暂的时间内讲述短小的故事。但叙事铺张并不意味着不可以展开(是指意义、内涵表现),这就是微电影应该特有的叙事特点。微电影的叙事铺张不是说从故事的开始到结尾一点不落的展开叙事,而是要讲求节点的选择与转接的关联。微电影的节点就是在表现的“现实”中截取的若干个组成叙事的汇合点。怎么将每个叙事段落铺张展开并将各个节点巧妙的逻辑转接是微电影创作的难点和重点。比如说,在叙事中人物的展现不足,人物情感没有更大限度的表现出来,情绪应该上升到顶点时,突然中段夭折;当然,声音叙事的运用也不到位,在多数的微电影作品中很少讲求声音的叙事,只是单调的音乐承载背景声。所以,画面与声音的叙事铺张性没有展开,同时,人物情感与声音的节奏也没有很好的关联起来。如果解决了这些问题微电影的发展会走向一个全新的热潮。以上是在结合影视创作中的实践经验与目前微电影创作之不足而进行的浅层的探析,希望中国微电影能够走向新的发展!

微电影影评 篇7

因为喜欢一个演员看了一部电影,一百四十分钟的影片并不觉得冗长,反而看完还意犹未尽的沉浸进而十分想写一篇影评。第一次写影评,此前参考了很多豆瓣资料,更觉影片的深层意义所在。当然个人感受只是凤毛麟角,对于影片所给我的启示感受,影评只是参照物般的随笔,很多的自然在心里沉淀为所谓的个人成长启示录……虽然好久好久没有提笔了。也好久没有看过处理方式很细腻入微的电影了。有种很过瘾饱满的感觉。对电影更有了深层度的透析,看电影,不是随人流可乐爆米花一百多分钟简单的影像跃入眼帘然后人走位空即刻跃出电影表层。它真的是生活的写实,感情的融合,现实的启示,至少这些,我觉得这部电影真切的做到了。

影片主要围绕两个老人从小家乡到东京探望他们三个儿女所展开,整个故事细致的描绘了家族之间感情的羁绊与丧失,老人同孩子的共处,人的年华老去和死亡等一系列问题。节奏平缓,全戏是没有高潮的,正是这种平缓,创造出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可正是在这样沉静的故事中,我感受到了电影与生活真正接轨的久违的感动。影片叙事的方式极为平实真诚,以纪实的方式,将极为简单的故事娓娓道来,非常流畅。乡下年迈的父母到东京探望自己的儿女所经历的一些列的遭遇,子女忙于工作,疏于照顾父母。在别人艳羡他们的子女很有出息的同时,也只有他们自己深知,自己并不感到快乐,子女都不在身边,两个老人孤独地在老乡相依为命。影片中母亲去世的情节,平淡安详。整个故事如行云流水一般,不紧不慢,正如一杯清酒,但酝酿着浓浓的亲情。

影片时常会出现老夫妇因为儿女工作繁忙无暇陪伴在偌大的东京城市面对日起日落相互伴坐的寂寞身影,他们时而轻描淡写的交谈,时而沉默相依,他们像多数老一辈懂礼数的人不愿麻烦子女,却难掩在陌生城市的不知所措。那些不言而喻的无奈看得我颇感心*。

《东京家族》翻拍自小津安二郎导演六十年前的经典名作《东京物语》。在原有的剧情上略作改编,加入之前重创日本的“3。11”大海啸情节,紧贴着时代的脉动,看来特别真切。但《东京家族》的过程与结局更残酷一些,似乎在提醒我们不断流逝的时光中只有无常不会消失,当它毫无预*地出现在眼前,即便再难接受,生活还需继续,仍需继续。

喜欢这部电影最大的原因还是平淡的叙事风格符合了自己的胃口,平淡的亦是最浓厚的。像是品了一壶百年好茶,入口甘甜清新,味蕾翻腾着芳香涌入胃内,一股茶流不仅让你品其甘甜味,也能身心开朗冥思一花一树一世界的境义。好电影,也如好茶这般,推荐。

微电影影评 篇8

我也超喜欢这片子,一开始没太看懂,后来看了众多影评,才逐渐知道了导演和编剧的厉害。虽然整体上的编排个人感觉要比《穆赫兰道》差些,但是我则更喜欢这部影片。因为它没有那么晦涩,起码有着向上的主题,有关于青春的话题,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回忆。这部电影的关键就是那本线索一样的《时空旅游奥义书》,要想彻底了解影片就要先明白这本书。我看电影的时候,头一印象就是影片很邪恶,更应该说影片很邪典,而邪恶的头一表现就是主演杰克吉伦哈尔的演绎。尤其是他那标志性的邪笑,其实我已经爱死他了,当时在看他演《断臂山》和《十二宫》的时候就很欣赏他,总感觉他有一股淡淡的哀怨,无论长相和气质都异于常人。这部他早期的电影我感觉是他最为出彩的片子,把一个受到“离线空间”和“外形未知生物”操纵和诱惑的种种迷茫以及在“诱惑陷阱”下产生的所有行为演绎得近乎癫狂。我真得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我确实爱死他了!

经典影评02-17

监视影评07-21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