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我中华》是为1991年召开的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创作的。会歌。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爱我中华同一声【通用8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在我看来,管群华先生歌词选集《岁月如歌》之所以有如此魅力,其关键之关键,在于情为民所系,在于这惠民、为民、乐民之深情厚意真诚抒发!因此,《岁月如歌》中的所有作品,其文化底线与母语的坚守与把握,是牢牢扣住与体现人民的意愿与根本利益,为民代言,旨在倾诉民意、激发民情、凝聚民心。为此,管群华先生以敢于担当俯仰天地的审美指向的精神与气派,致力于一首首歌词能体现崇德向善的品格与力量,尚艺求美的神韵与风骨。这种以音乐文学惠民、为民、乐民之情如何真诚抒发?具体说《岁月如歌》这部歌词选集的所有作品,在写作实践中如何以真诚之笔饱蘸社会生活之原汁,将亿万人民群众的心声抒发得淋漓尽致?为此,我似饥如渴地反复拜读《岁月如歌》中的每一首歌词,从探赜索隐地品析所获得的感悟中,结合自己与省内外音乐界朋友为管群华先生歌词谱曲的心得体会,以蠡测海地归纳出几点管窥之见。
一、突出导向性,加强引领性
管群华先生曾在一次全省音乐创作研讨会上,就歌词创作感慨万千地说:“真正的歌词必然是唱人民之心声、抒人民之真情。因此,可以说歌词之美缘自真诚。作家、艺术家是人民群众的代言者,其表达的格调,有理性的,富有思辨性的,有感性的,蕴涵深邃富有诗性的,在我看来,这性哪性,歌词首先必须突出其导向性,加强其引领性。”
我觉得,他的歌词创作体会是何等的深刻,又是何等的专业而富有理性!因为歌词,是音乐艺术多种体裁中最具有广泛群众性的歌曲基础——音乐文学。当代词坛泰斗乔羽曾说过“歌词最不容易写好”。我认为歌词难写,难就难在“以人民为中心”之情,能在极短小的篇幅中(几十个字最多百余字)真诚而淋漓尽致地倾诉与抒发。在如何突出导向性与引领性这一关键问题上,其前提我认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美学原则,切切实实地遵循马克思主义文艺“美的规律”去选题、立意、构思、造境,而且必须自始至终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科学发展思维真诚的表达。管群华先生为此而执着追求,我认为他的《岁月如歌》中有不少精品力作,这都是他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为最高标准而倾情写作的。比如,他在《因为有了您》中真诚地抒写道:“您的诞生开天辟地/您的号角令人奋起/您的信仰崇高伟大/您的队伍前赴后继/因为有了您/中国创造了奇迹/民族独立巨龙腾飞/华夏子孙扬眉吐气。……”像这样善入善出、质朴率真、令人振奋的词章,其导向性十分突出,而且字字句句掷地有声,其艺术韵致凝重而灵动,扣人心弦。
管群华先生曾说过:“我的歌词创作之目的在于引领人们的精神生活,能真正给人以美的启迪,美的享受。”因此,他为使自己的歌词作品能积极地发挥引领性作用,自觉地坚持“双百”方针“二为”方向,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文艺核心价值观,将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歌词创作的根本宗旨,一首首像《有一种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礼赞》、《为祖国祝福》、《我爱祖国我爱家》、《人民与党心贴心》、《共产党人中华脊梁》、《感恩好时代》等等一系列高扬主旋律的词作,将广大人民群众无限热爱党、无限热爱祖国、无限热爱生活的肺腑之言唱响世界;将“向往崇高,勇于担当的思想境界、人生感悟和实践体验”(谭仲池语)敏明与睿智地彰显于时代,引领人民精神生活,引领社会进步。用他的话来说:“我写歌词致力于代表广大人民群众表示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唱响科学发展成就辉煌的主旋律,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信心。”如他在《感恩好时代》一词中写道:感恩好时代/我们的命运自己主宰/改革开放中国富起来/高楼大厦耸立云天外//感恩好时代/我们的事业自己主宰/继往开来中国好气派/盛世中华阔步朝前迈//感恩好时代/我们的前途自己主宰/科学发展前景更远大/和谐小康幸福多精彩//感恩好时代/我们的国家自己主宰/铭记先辈开创的基业/锦绣江山千秋万万代//。像这样的歌词作品,从选题、立意到择词炼句、谋篇成章,可谓心灵交响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这一字一句,既是人民的深邃感悟又是百姓的精神世界的写照,承载着民众的辉煌成就感与主宰命运、事业、前途、国家的神圣的使命感!
在加强歌词引领性的同时,管群华先生还注意研究其社会性。因为社会性关乎歌词的走向、流行,认同与接受,能否适应社会需求等系列问题。他不执意于追求市场效益,总是以“引人向善,家国情怀作为人格尊严的标杆”要求自己,在艺术表现技法上始终坚守着雅俗共赏的原则,非但不能为市场走势所左右,还以积极的态度引领市场。他不随俗不追风,对所谓的“快餐歌词”、“金曲排行榜”之类不屑一顾,虽然看好所谓的“流行”,但他孜孜以求在文化品位上的创造与作为。他的一系列风光歌词如《湘江礼赞》、《山歌随着风儿转》、《芙蓉花开》、《关山好,关山美》等等,都是在其写作中,对于社会性关照得颇具新意与独特想法的成功之作。比如《关山好,关山美》不少作曲家争相谱曲,迅速在社会上流行开来。
关键词:音乐艺术;近代音乐;黎锦晖;爱国歌曲;艺术创作
中图分类号:J603文献标识码:A
On LI Jin-hui's Patriotic Song Creation
WANG Bing-ling
(College of Music, Jiamusi University, Jiamusi, Heilongjiang 154002)
目前,中国音乐史学界对黎锦晖作为我国儿童歌舞音乐、流行音乐的创始人,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占有的重要地位和所起的积极作用已给予了公正客观的评价。较之以往近半个世纪以来对他施以的“黄色歌曲鼻祖”、“靡靡之音”的批判,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然而,对于黎锦晖音乐创作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爱国歌曲,学界的研究则尚未充分展开。①这一课题的研究,无疑将有助于我们对黎锦辉的思想和创作更加全面的认识和把握。鉴此,本文拟对黎锦晖爱国歌曲创作过程进行梳理,对其爱国歌曲创作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和总结。
所谓爱国歌曲,一般是指与民族和国家的命运、时展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为宣扬爱国主义情怀,激励民族积极向上的精神,促进社会健康发展而创作的歌曲。以此为衡量,黎锦晖的爱国歌曲创作几乎贯穿了他的一生,而且不仅题材丰富,数量也很多。若从体裁形式进行划分,他所创作的爱国歌曲主要包括儿童歌曲、群众歌曲和抒情歌曲三大类。从创作时间上来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反帝爱国运动时期(1925-1927年)、救亡抗日时期(1929-1944年)和新中国建立后的创作时期(1949-1959年)。
一、反帝爱国运动时期(1925-1927年)
黎锦晖的爱国歌曲创作始于1925年。
1922―1927年间黎锦晖任中华书局国语文学部部长,兼任《小朋友》的总编辑。1925年至1927年间,国内频发重大国耻激发了黎锦晖的爱国热情,投入到了相关歌曲的创作上去。
在这一时期除编剧(编创儿童歌舞剧――笔者注)外,还写了一些歌舞表演曲以及十几首军歌、爱国歌。因为从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我写过一首《总理纪念歌》,1925-1927年经历“五卅”、“三一八”、“四一二”惨案、北伐军兴,就写了反帝、反军阀等歌曲,如:《同志革命歌》、《欢迎革命军》、《解放歌》、《当兵保民》、《永远勿忘》、《平等歌》、《青天白日》各曲,后在“歌专”的节目中,经常用齐唱演出,也颇风行②。
实际上,其间他创作的儿童歌舞表演曲《努力》(1925)、《胜利》(1925)和“革命的歌舞剧”《最后的胜利》(1926)、《神仙妹妹》(1925),也均属爱国题材。包括他未提及的歌曲《热血歌》(1925年)、《烈士歌》(残损)(1925年)、《五卅烈士纪念歌》(1925)、《麻妈妈骂马》(1927年)等,这些音乐作品表达出一个热血青年追随先哲的信仰以及支持北伐战争、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参与新文化运动、推广国语的积极态度。这些作品作为日后歌专、明月歌剧社的重要演出节目,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影响。
20世纪20年代是黎锦晖爱国歌曲的初创期,此时的创作受其儿童歌舞表演曲、儿童歌舞剧的影响,具有鲜明的儿童化特点。歌曲内容浅显直白、结构短小,歌词易解且擅用叠字;乐句方整,节奏单纯,旋律上口;音域一般不超过一个八度。
1928年5月到1929年初,黎锦晖率领中华歌舞团,携其部分爱国歌曲(《总理纪念歌》、《神仙妹妹之前奏曲醉沙场》、《最后的胜利》)远赴南洋巡演,其20世纪20年代爱国歌曲创作暂告段落。
二、救亡抗日时期(1931-1944)
1929年黎锦晖滞留南洋期间,为了筹集回国之资,开始大量创作“时代曲”并在国内出版。但自1931年起,随着时局的变化,黎锦晖象中国所有的爱国进步人士一样,拿起笔投入到与敌战斗的阵营中。
之后他于1932年―1937年间,先后编著出版了多部融有他爱国歌曲作品的歌集,其中包括:
1.1932年4月由上海文明书局印行,他编著的《爱国歌曲》(第一集)。其中《勇健的青年》、《准备起来》、《齐上战场》、《奋勇杀敌》、《打到公敌》、《同胞快醒》、《预祝胜利》10首歌曲(包括上述3首歌曲)的词、曲皆由他独立完成。
2.1933年11月至1935年5月,第三届明月歌剧社成立,其间集中编写并由大众书局陆续印行了《大众音乐课本•初级》(1-8册)、《大众音乐课本•高级》(1-4册)、《幼稚园音乐课本教材与教法》(1-4册)、《初级音乐教材》(又名《小学音乐课本教学法》(1-4册))、《小朋友歌曲》(第一册)及中华书局出版的《美的歌曲》等6种音乐教材。在这些教材中,除去重复收录的,有黎锦晖作曲的《党歌》、《总理纪念歌》、《国旗歌》等爱国歌曲近40余首。
3. 1935年由黎锦晖负责编辑,上海绸业银行(华企)发起并负责出版发行,委托大中华唱片公司(华商)灌制唱片的《俭德歌集》问世。在这部以“劝戒个人浪费表扬储蓄”、鼓励通过“人民储蓄努力谋求充实国力” ③为主旨,“书与片相辅而行,令人‘耳濡目染’”,以此来“提倡国货的意志” ④的歌集中,内收黎锦晖创作的爱国歌曲11首。
4. 1936年在他出版的时代曲歌集《明月新歌一二八首(1934-1936)》⑤中,又收录了黎锦晖创作的爱国歌曲28首。
1937年“七•七”事变后,黎锦晖更是积极投入到抗日宣传工作中。1937年10月他以所在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名义,铅印出版了爱国歌集《中华民族战歌》(第一集)。其中他自作词曲10首,与罗靖华(作词)合作17首,与杨村彬合作1首,共有《我是中国人》、《中国威力无穷》、《誓不退让》、《抵抗!抵抗!》、《救国家就是救自己》、《可恶的汉奸们》、《我翱翔在天空》、《我不怕死》等29首(包括一首遗失,两首残损),曾在平民大众中广为传唱。
“1938年,抗战进入持阶段前夕,他自愿参加抗日宣传活动。“不久,南昌沦陷,撤退至遂川县……1939年底,携同家人由遂川来到重庆。” ⑥
在重庆其间,黎锦晖在伤兵之友总社教育委员会所办的《抗建通俗画刊》任编辑,“除每周必须为画刊谱写歌曲一首外,还创作了以抗战生活为题材的、富于民间的通俗性‘歌白剧’《打谷别村》、《送夫当兵》等作品” ⑦。1941年10月又入重庆电影制片厂工作,次年为郭沫若的五幕话剧《虎符》(1942)作配乐⑧。黎锦辉这一时期的爱国歌曲创作转向新的领域,开始运用创作“戏剧音乐”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
1944至1949年是黎锦晖爱国歌曲创作的停滞期,这多归因于其工作上的不顺和迫于谋生而转入它行。
据笔者不完全的统计,这一时期除“戏剧音乐”外,包括刊载于诸如《四美之歌》⑨、《倚琴楼歌谱》⑩、《黎明之歌》B11以及近年编撰的《黎锦晖流行歌曲集》B12等歌集中收录当时的作品,黎锦晖共计创作了一百二十余首爱国歌曲。其体裁形式则除了在那些音乐教科书中的作品,大多延续了初创时期的学校歌曲(儿童歌曲)外,又拓展到了群众歌曲和抒情歌曲。
黎锦晖在刊载于我国处于民族危亡关键时刻出版的《爱国歌曲集》与《中华民族战歌》的爱国歌曲集中,“本着‘全民动员’‘长期抗战’之旨”B13,能在学校、社团、部队“操练时,出发时,上课时,集会时……都应用。”歌曲应起到“易于学习、表现,而又易于引起激扬、奋发的感情”的效果,因而这些作品本着他自己提出的“乐谱简易、歌词浅显、节奏均匀”的创作要求B14,一是较为集中地采用了群众歌曲的体裁,以分节歌形式居多,以多段歌词逐段深入的手法来强化爱国呼声;二是采用2/4、4/4拍居多,大多是典型的进行曲风格;三是节奏上常用弱起、附点和切分音型来加强旋律的动力,推进音乐向前发展,从而使作品更具力量感和号召性。与此同时,为抗战宣传的便捷需要,他也以既有的传统音乐曲调、旧乐填词的方式创作了一些作品。
然而黎锦晖在这一时期爱国歌曲创作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还是渗透着他当时忧国忧民的思绪,又融入自己流行歌曲创作的成功经验,确立了一种“时代曲式”爱国抒情歌曲的新类别,并由此构成了这类歌曲贴近民众生活,能真实反映平民大众的心声,音乐风格细腻委婉的独特的特点。
这类“时代曲式”爱国抒情歌曲主要散见于当时出版的《四美之歌》、《倚琴楼歌谱》、《黎明之歌》、《中国有声电影名歌集》B15、《明月新歌一二八首(1934-1936)》和被收入近年出版的《黎锦晖流行歌曲集》等流行歌曲歌集中,共计约62首――占据了这一时期他创作的爱国歌曲数量一半左右,可见黎锦晖对此歌曲类别的重视。“时代曲式”爱国抒情歌曲中热爱祖国、劝勉国人团结奋进、抵抗侵略与压迫等传统题材的作品有26首,占其总数的42%。此外黎锦晖又开掘出许多结合时代特点的新题材如:同情下层贫苦百姓,提倡国语支持识字运动,呼吁男女平等并对女性进行赞颂,等等共36首,占抒情歌曲总数的58%。这些歌曲与他的其他时代曲一起被灌制唱片,并通过出版歌集、电台播音、商业或非商业性演出等方式而风靡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从音乐上看,这类“时代曲式”爱国抒情歌曲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首先是吸收了我国南方城市小曲及部分戏曲的音乐伴奏模式,明显突出这类歌曲中的间奏,为情感抒发起到了铺垫和延续作用,从而使音乐的抒情性更具感染力。黎锦晖在具体运用中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运用长大的间奏来延伸和加强歌曲旋律的抒情性;二是用间奏来划分乐段,造成音乐情绪上的对比提高抒情性;三是在乐句或乐逗的停顿或间歇处,采用“加花式”的间奏,为情感抒发上下连接起到衔接作用。如歌曲《最后的慰安之夜战场》B16里共出现四个较长大的间奏。前两个间奏(第一、第二间奏)音乐材料基本相同,但通过音域的变化和颠倒音符前后顺序等手段,造成这两个间奏在音乐情绪上的对比,在情感体验上造成反差,不仅突出了抒情性、而且还产生了一定的戏剧性效果。
第三间奏较为短小,意在“欲扬先抑”。而第四间奏则是对第三间奏的扩展,并且移高了五度,为接下来的结束乐句中力量的爆发做好了铺垫,使整部作品在充满着力量和希望中结束,使情感的抒发得到了进一步润色和强化。
其次是不拘一格,运用多种节拍,特别是西方的舞曲节拍来增强音乐的抒情因素。传统的中国爱国歌曲创作为了突显其号召性、战斗性的作用,多采用规整的2/4、4/4拍来创作,以表现出或紧迫、或激越、或深沉的情感。黎锦晖的爱国歌曲因其表现的内容更加宽泛,在节拍的运用上也就不拘一格。3/8、9/8、3/4拍等三拍子在其这一时期的爱国歌曲创作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加之采用了规律性较强的节奏型,使旋律线条的起伏更加流畅、舒展,充满了律动感而有明显的舞曲风格,既使爱国主义的思想内容得以乐观向上的表现,又使得音乐的抒情性特点愈加明显。
在这部作品中,黎锦晖在前半部分用了9/8拍,在高音区以激情难抑的宣叙式音调,追述了爱人出生入死的艰难战斗历程;后半部则用3/4拍先委婉后上扬的曲调所隐含自豪又略带羞怯的情愫,表达了对为民族解放奋斗的爱人无比钦佩之情及与勇士结伴终生的决心。前后两部分通过节拍和旋法的巧妙变换,在细腻而成功地展现了一个待嫁新娘对爱国军人炽热的爱慕情怀的同时,也内涵着充满爱国主义的鼓动与号召力量。
再次,黎锦晖还擅长运用拖腔来增强作品的抒情性。如《新毛毛雨》描述了少女对心上人奔赴战场后生死安危的担忧及盼望爱人早日凯旋而归的心情。作品除B段的第一乐句外,其它每一乐句都带有二到四小节不等的拖腔。尤其是最后一乐句的拖腔,尾音(也是歌唱段落的结束音)停在了属音sol上,给人以无限的期待感,达到了尽情抒感的目的。
三、新中国建立后时期(1949-1959年)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黎锦晖任上海电影制片厂音乐师。除接受思想改造外,他还是努力地为配合当时的时事形势的政治宣传,在音乐上积极进行创作。
1953年,黎锦晖陆续改编出版了系列“新人新事新唱本”B17,这是他发挥其戏剧编创的优势,借鉴传统说唱音乐创作的“有板有韵的长短句,可供改编南北曲艺的唱词”、“可任意用各地方音和语调随便吟唱”B18的说唱脚本。每个“新唱本”都包含三到五个小故事,“讲”与“唱”的句式一目了然:唱重韵,讲重白,讲唱结合得恰到好处。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运用了一些方言土语,如“”、“出溜”、“满满蹬蹬”,以及为了增强故事的生动性而加用的一些象声词……唱本开篇通常以“序”的方式对原作者及故事大意作一简要介绍,正文头两句先起“兴”,然后直接切入主题。虽长句短句字数不等,但特别注意最后一字的韵辙和声调的协和。
这些都为说唱艺人的二度创作提供了较大的发挥空间,从文学角度看也使读者感到亲切和富有生活气息。
1955年黎锦晖创作并出版的《快乐的早晨》B19儿童歌曲集,近乎是他爱国歌曲音乐创作的绝唱。此集中的《快乐的早晨》、《盖新房》、《给谁挂红花》、《一群小白鹅》、《不玩玻璃弹》、《鸡唱歌》、《我们工人本领》、《房子工厂》、《洗一洗》、《幸福园的果实》、《欢乐的歌舞》、《营火在燃烧》、《我们时刻在准备》、《我们的幸福》等18首歌曲通过歌颂新时代、新生活、新事物及鼓励儿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多种视角,对儿童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但是勿庸讳言,黎锦晖的歌集《快乐的早晨》,其词、曲的创作,大部分作品还是显得较为拘谨而缺乏新意,它们的产生所显现的与其说这些作品是作者内在创作冲动的驱使,倒不如说是一个思想改造过程中的忸怩表态。
1959年9月,黎锦晖应邀去北京参加国庆十周年观礼活动有感而完成了诗作《沁园春》B20,这既是黎锦晖爱国歌曲创作领域中的最后一部作品(也可视为词作),充分证明一位心系祖国的老音乐家赤诚情怀,也为其爱国歌曲创作划上了一个句号。
综上所述,除了儿童歌舞音乐和流行歌曲以外,黎锦晖一生还创作了数量众多、题材各异、形式多样的爱国歌曲,是他整体音乐创作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且应该看到,他以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为根基,本着“洋为中用”、“中西兼采”的创作原则,根据不同的题材内容和接受对象,在自己所擅长的体裁形式领域中还颇有创新。然而,在对他的爱国歌曲创作予以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并充分肯定的同时,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产生了:为什么黎锦晖的爱国歌曲创作始终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呢?笔者列出以下理由。
首先,从意识形态角度来看,黎锦晖作为一个中国流行歌曲创作与推行的首创者,从20世纪30年代起即受到社会各界的批判,新中国建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其流行歌曲作品不仅给冠以“黄色歌曲”遭到封杀,还成为其一生挥之不去背负的浓重阴影遭到讨伐,他本人也不断应付“检讨”,导致各方面对其爱国歌曲创作的忽视(包括他本人B21)。80年代以后学界主要的研究,是为他有着卓越贡献又蒙受不公的领域进行“”,因此致使相比他在儿童歌舞及流行音乐领域光焰四射的贡献,其相形见绌的爱国歌曲创作没受到相应重视。
其次,应该看到在时代的需要与作品所能提供的吻合度上,黎锦晖的爱国歌曲尚有一定的差距。时代需要诚如聂耳所形容的是“真刀真枪的硬功夫”式的战歌,而黎锦晖其间的爱国歌曲中战歌式作品不多,感染力度也稍逊。至于其“时代曲式”爱国抒情歌曲,从题材上看,多为社会的个体家庭生活写照,亲近真切但不无琐碎;就其情感表述,也大部分是较为温婉纤弱的感怀抒发,而非黄钟大吕、情绪浓烈式的激疾感召,从总体上只能是“战歌”这一时代主旋律的辅助或补充,纵然在当时传播广泛,但时过境迁后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再者,从黎锦晖客观因素来看,他在爱国歌曲这个领域的创作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一是黎锦晖在其作品中所显现出来的是一位性格儒雅、温和、细腻,也许还不失懦弱的知识分子。这种几乎天然的主体性格,在情感表现需要更为浓郁炽烈的爱国主义题材表现中,难免显得缺乏厚度与力度,逊色于同时期的同类作品。这恐怕也是建国后的黎锦晖,纵然竭力想讴歌新社会,却总力不从心的重要原因之一。二是从根本上来说,黎锦晖还是一位业余作曲家,即使他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颇为熟悉,对于西方音乐也有着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毕竟未受过系统的作曲技术训练,并因坎坷曲折的经历,始终没有补上这一课。
然而,黎锦晖的爱国歌曲创作毕竟是瑕不掩瑜的。他创作的爱国歌曲,特别是“时代曲式”爱国抒情歌曲,不仅丰富了抗战歌曲的样式,多方面记载了市民阶层在那个时代的真实感怀,为流行音乐与重大历史事件联袂开创了一个先例;更为可贵的,还是从中呈现了一位知识分子在20世纪中华民族历经重大转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不变的赤诚爱国情怀,并竭尽全力奉献了自己的歌声。(责任编辑:陈娟娟)
① 如孙继南的著作《黎锦晖与黎派音乐》(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中,明确将黎锦晖的音乐创作划分为三大部分:儿童歌舞音乐、流行歌曲创作和爱国歌曲创作;彭丽的《黎派音乐再认识――关于黎锦晖的十本歌集》(《中国音乐学》,2005年第1期,第93-98页),以黎锦晖在1933年陆续出版的十本歌集为依据,通过对其流行歌曲创作的研究分析,发掘、昭示了黎氏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冯春玲的《彰显女性关怀意识 表露爱国爱民思想――兼评黎锦晖流行歌曲创作》(《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7年第2期,第37-40页),着重列举和分析了黎氏流行歌曲创作中所体现的爱国爱民的思想,等等。
② 黎锦晖《我和明月社》,载政协湖南省湘潭文史资料研究会、湖南省湘潭黎锦晖艺术馆编《湘潭文史》,1994年版,第39-40页。
③ 尾高晓子著,薛罗军译《从黎锦晖编的〈俭德歌集〉来看1930年代上海》,《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第10-14、24页。
④ 黎锦晖《俭德歌集•编后语》,上海绸业银行储蓄部出版,1935年版。
⑤ 黎锦晖、黎锦光、张簧《明月新歌128首(1934-1936)》,上海知新书局,1936年版。
⑥ 孙继南《黎锦晖与黎派音乐》,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70页。
⑦ 黎锦晖在《中华民族战歌》(第一集)中就有以“小学生宣传材料”、“农民抗战宣传材料”、“都会市镇及其附近地带之宣传材料”等作为作品的副标题、正名分别为《杀敌歌》、《全民抗战歌》、《壮士杀敌歌》、《输财捐力歌》、《最后胜利歌》和《防空调》等六部作品的创作。
⑧ 《虎符乐谱》,王自褐发行,1943年版。
⑨ 薛玲仙编《四美之歌》,大众书局,1933年版。
⑩ 徐来编《倚琴楼歌谱》,大众书局,1933年版。
B11于斯泳编《黎明之歌》,上海中华书局,1934年版。
B12梁慧方主编《黎锦晖流行歌曲集》(上、下),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
B13黎锦晖《中华民族战歌之编辑大意》,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1937年版。
B14黎锦晖《爱国歌曲之编辑大意》,文明书局,1932年版。
B15黎锦晖编著《中国有声电影名歌集》,新声研究社,1933年版。
B16载于徐来《倚琴楼歌谱》,大众书局,1933年版,第4-6页。
B17黎锦晖改编:新人新事新唱本系列之《苏联同志》、《工兵勇士》、《英雄的母亲》、《妈妈的光荣》、《老铁牛》,广益书局,1953年版。
B18黎锦晖改编《苏联同志――新人新事新唱本2“编辑大意”》,上海广益书局,1953年版。
B19黎锦晖《快乐的早晨》(中),儿童读物出版社,1955年版。
我轻轻的呼唤,吸着那甘甜的乳汁
我什么也不要
男:祖国--母亲母亲--祖国
您奋斗了57个春秋
令海外游子们魂牵梦绕
为炎黄子孙争得了荣誉
女:母亲--祖国祖国--母亲
看着您慈爱的面容,我对您微笑
为着您博大的情怀
我为您骄傲
下面我宣布为庆祝祖国母亲57岁生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某小学校歌咏比赛现在开始:
第一项:升国旗,唱国歌,全体师生向国旗行注目礼,少先队员敬礼!
礼毕。
第二项:请谭校长讲话
第三项:宣读评分标准
参赛的顺序是从五年到一年
主持词:太阳有七种颜色,太阳有七种光芒,那是五年一班同学青春的笑脸。请听大合唱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七色光
爱的力量是伟大的、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五年二班的全体师生将把爱播洒到每一个角落。请听大合唱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爱在人间
在这佳节到来之际我们五年三班的同学将用歌声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请听歌曲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我多想唱
我们五年四班是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我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更热爱大自然。请听我们为大家演唱的歌曲。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野
今天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的年代,我们幸福、快乐。同时也不会忘记为我们打下江山的先烈们。请听五年五班带来的歌曲。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红星歌
童年是美好的,是幸福的。我们珍惜它,因为它是金色的。请听四年一班带来的歌曲。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
祖国,我慈祥的母亲。今天我来赞美您,因为我是您的子孙,流着您的血液,我骄傲,我自豪。请听四年二班同学带来的歌曲。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爱我中华,
我们四年三班的师生将用最真挚的歌声来表达此时的心声:祖国,我们爱您。请听四年三班带来的歌曲。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歌唱祖国
听,我们的歌声多么嘹亮。看,我们的队伍多么整齐。这就是我们四年四班团结的大家庭。请听歌曲。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挫兵进行曲
虽然我们的年龄小,可是我们志气大。我们将把对祖国的爱永远永远防在心窝。请听四年五班带来的歌曲。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我们把祖国爱在心窝
我们三年一班是一个充满爱的家园,们有相亲相爱的兄弟姐妹。请听歌曲。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相亲相爱
童年的图画是多彩的,童年的歌声是嘹亮的,那美丽的话语将永远在我们耳盼回想。请听三年二班带来的歌曲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让我们荡起双桨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我们有团结一致的57个民族。请听三年三班带来的歌曲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鄂伦春小唱
动画片是我们每一个孩子喜欢的节目。三年四班的同学更加擅长表演里面的歌曲。不信,你听: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猴歌
我们三年五班的学生是一群快乐的小鸟,在学习的天空中自由的飞翔。请听歌曲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七只小鸟在歌唱
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的花朵真鲜艳。你听:二年一班的歌声响起来了。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娃哈哈
我们心中有无数个美丽的太阳,我们将用歌声来赞美它。请听二年二班带来的歌曲。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种太阳
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吗?那是`我们祖国的首都。请听我们用歌声来向你介绍吧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我爱北京天安门
妈妈,多么亲切的字眼,我们拥有您我们热爱您。请听二年四班带来的歌曲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世上只有妈妈好
你了解自己的城市吗?请听我们二年五班的同学用歌声来向您讲述它的美丽吧。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大街上
时间是宝贵的。我们二年六班的同学都很珍惜它,不信,你来听。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时间像小马车
看吧,我们是一群可爱的小朋友,我们喜欢这个美丽的校园和亲爱的老师。今天,我们将用歌声来告诉你。请听一学年全体同学演唱歌曲。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上学歌
男:龙的故乡,翻云覆雨日日显神威。
旭日东升,高天阔地多富有。
这里的传说动人,这里的历史悠久。
女:中国神韵,草原沃土。
孕育中华民族之锦绣。
狮舞龙盘演绎着民族之精神。
炎黄子孙的创举,飞扬着代代风流。
男:祖国呀
女:母亲呀
题材是“指作品中所描绘的能够表现主题思想的具体社会生活现象”,也“泛指作品描写社会生活的某一方面。”(引自《文学理论基础》――上海文艺出版社),校园歌曲的题材特征主要是由构成歌曲的音乐文学(歌词)来体现的。社会生活是丰富多样的,词作家对丰富的生活素材进行选择、加工、提炼,赋予某种思想意义后就可以成为歌曲的题材。题材又可有重大题材和一般题材之分。“突出主旋律,力求多样化”是社会主义文艺创作也是校园歌曲创作的基本原则,根据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以及青少年学生的具体特点,我国校园歌曲在题材上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一、题材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教育性
校园是专门进行教育的地方,通过校园歌曲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艺术审美素质就更显得比别的部门更重要。年轻一代是二十一世纪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希望所在,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去教育青少年,将其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这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校园歌曲创作应突出的“主旋律”。
校园歌曲创作,特别强调思想性和教育性,这是有着光荣传统的。追忆产生于二十世纪初的“学堂乐歌”,其题材内容大都表现了爱国、反帝、反封建、提倡科学民主的思想内涵,突出了那个时代的主旋律。如表现富国强兵思想的《体操――兵操》(沈心工填配),抒发爱国情感的《黄河》(沈心工词曲)《祖国歌》(李淑同编配)等。在抗日救亡运动中产生的《毕业歌》(田汉词、聂耳曲)等歌曲更鲜明地举起了反帝爱国的旗帜,号召同学们去“战”,去“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做“社会的栋梁”,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可以说这是校园歌曲的不朽之作。新中国建立后,具有高度思想教育意义的校园歌曲更层出不穷,例如1950年产生的《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郭沫若词,马思聪曲),1961年产生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周郁辉词,寄明曲),以及《我们多么幸福》(金帆词,郑律成曲)、《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杨因词,李群曲)、《我们的田野》(管桦词,张文纲曲)、《咱们从小有礼貌》(刘风词,李群曲)、《我们美丽的祖国》(张名河词,晓丹曲)等等,都从不同的侧面向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学生进行了爱祖国、爱集体、爱社会主义以及树立共产主义道德观、人生观的教育,展现新中国年轻代的精神风貌,反映了校园生活的本质。1993年的“中国校园歌曲”首次征评入选作品,不但包含了幼儿、小学、初中生的歌曲,也有了高中生的校园歌曲,象《国旗颂》(佟文西词,龚耀年曲)《深情的爱》(倪维德词,严金董曲)《我爱金星我爱党》(张振芝词,达松曲)等,也都表现了当代青少年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时代的思想感情。产生于八十年代的一批优秀的大学校园歌曲,如《知识就是力量》(陈克正词,常元冉曲)《校园的早晨》(高枫词,谷建芬曲)等则充分地反映了拨乱反正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青年学子们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勤奋学习,蓬勃向上的思想感情,对鼓舞青年学生抢回被“”耽误的时间,立志成才,投身“四化”建设均发挥了积极作用。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这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对音乐社会功能的精辟概括,一首好歌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确实具有独特的作用(当然一首坏歌对社会的危害也是巨大的)。现在我们进入了新世纪,党中央发出了“西部大开发” “全面建设小康”等号令,校园歌曲的创作更应该发扬光荣的传统,以更加深刻的思想教育内容和更加完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去鼓舞青少年学生投身到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去。
二、题材具有多样性、广泛性
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除了重大题材外,还应关注一般题材,在突出“主旋律”的同时,还要力求”多样化”。当代青少年一代思想活跃、感情丰富。他们要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还要参加许多社会实践活动。课堂上他们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听从老师教诲,课堂外他们轻松、活泼、需要开心地娱乐。运动场上的竞赛,少先队、共青团的活动吸引着他们一 他们有共同的思想倾向,也有各自的感情世界。他们与父母兄妹、与老师同学等各有交往。他们有同学情、师生情、亲友情要抒发。为了满足学生的心愿,题材必须尽可能广泛多样。只要内容健康,对学生身心有益无害都可以表现。
在我国校园歌曲的创作实践中,就产生过一大批表现青少年学生多方面生活情感的歌曲,如小学生的《早操歌》(管桦词,瞿希贤曲)、《快乐的节日》(管桦词,李群曲)、《挖野菜》(黄书田词,许春源曲)、《让我们荡起双桨》(乔羽词、刘帜曲)、《嘀哩嘀哩》(望安词,潘振声曲)等。中学的如《哦十分钟》(陈镒康词,范真真曲),《走向大自然》(王天虹词,王玉田曲)、《为你十六岁祝福》(田景安词,罗斌曲)、《我为教师唱支歌》(侯瑞生词,倪承为曲)等等。大学生的如《大学生圆舞曲》(张友胜词,银力康、张强曲)《忘不了你那一片深情》(施光南词曲)等。这些歌曲展现了校园生活的多彩画面,表现了学生丰富的内心情感,体现出了题材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三、题材的差异性、选择性
校园歌曲所表现的主要对象――学生,是一个由不同年龄段儿童、少年、青年构成的群体,由于各个年龄段在生理心理方面呈现着很大的差异,在生活情感、兴趣爱好、接物待人、观察思考、接受能力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这就使得校园歌曲的题材具有了差异性和选择性。
少年儿童学生(小学、初一、初二)直观、单纯、活泼、好动,小学歌曲就常见 “好妈妈”、“好孩子要诚实”、“金孔雀”、“小蜜蜂”、“我有个小书库”、“我有一本童话书”、“红领巾在胸前飘扬”等。初中生歌曲常见:“妈妈和我”、“登山”、“到郊外去”、“十四岁”、“地理课上”、“心连心手拉手”、“地球只有一个”、“名字叫希望”、“我们正是好年华”等。青春期的学生(高中大学)则热情敏捷、思维活跃、独立性强、富于想象力和创造精神,其歌曲常见,“青年志愿者之歌”、“青春永远”、“高中生的夏天”、“人生花季”、“共青团之歌”、“恩师难忘”、“中华儿郎”、“清晰的记忆”、“知识就是力量”等等。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来选取题材,才能为不同年龄学生所接受。
今天,“红歌”作为一种特殊的音乐载体,成为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中,不断地选择、融化、整合古今中外优秀文化和思想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特定文化精神和文化形态,体现了革命志士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它凝聚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优秀的传统文化。红歌因其特定的历史而形成, 时代赋予了红歌特殊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意义。与其他歌曲相比,它有着更为鲜活的时代气息、丰富的艺术特征和独特的教育功能。
一、红歌的基本艺术特征
⒈独特的民族性与多元风格
红歌创作根植于传统民歌。它的来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由最原始的民间歌曲填词而成;另一类,以民间歌曲为原料,经过改编、创作而成。所以,红歌的性格往往带有鲜明的地域民歌风格。我国幅员辽阔,五十六个民族的兄弟姐妹在生活与劳作中缔造了丰富的民歌海洋。很多红歌取材于经典的民间歌曲素材,在旋律和声腔、语言上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地域风格,并将宣传革命的内容与其曲调紧密相融。因此,其民族的、地域的特征和风格与生俱来,异常突出,形成了以江南小调为代表的“江南水乡风格”,以“信天游”“花儿”为代表的“西北高原风格”等,各地域、各民族的人民都能在红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音调,这也是红歌传唱经久不衰的原因。
⒉鲜活的时代性与生活气息
“红歌”还具有鲜活的时代性。产生于不同年代的“红歌”,无论是旋律还是歌词都非常贴近生活。其歌词内容反映了不同时代的革命、建设与生活实践场景,呈现出特定的时代性;其旋律也莫不反映那一时期的真实生活和精神状态。如战争年代的《小放牛》《游击队歌》《东方红》等,随着新中国的建立,红歌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涌现出吴雁泽、李双江、郭颂、阎维文、等一大批歌唱家。其作品更富于时代感,如《我的祖国》《翻身农奴把歌唱》《赞歌》《十五的月亮》《春天的故事》《祝福祖国》等。
⒊广泛的群众性与大众色彩
“红歌”的创作源泉是传统民歌,这就决定了它最为普通老百姓所喜闻乐见。传统民歌产生于人民群众的劳动、斗争、生活、娱乐之中,真实的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传统民歌的创作多为集体创作,人们在传唱中可以加工润色,而其口头即兴创作方式有很大的灵活性,体现了劳动人们集体智慧的融合;它在音域和音区上,适合一般群众演唱,歌词及曲调都可由群众集体改编,具有生活化、口语化的特征,这些特征使民歌的旋律呈现一种大众化色彩。
⒋悠久的历史性与革命记忆
红歌大都是当时历史实践的产物,它是当时革命实践的真实写照。红歌往往真实、生动、感人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蕴含着生动的革命历史记忆。不少红色歌曲和民族歌曲,是在特定年代沉淀多年的文化精华。已经深深地扎根于一代代人的心中。成为时代的座标。人们听到演唱某首歌。就会想起某个时代。如提倡男女平等的《勉女权》、歌唱祖国的《大中华》、追求自由与人权的《义勇军进行曲》,表达战斗激情的歌曲《游击队之歌》,赞美革命烈士的歌曲《红梅赞》,歌唱领袖的歌曲《东方红》,颂扬美丽山河的歌曲《边疆处处赛江南》,表达改革开放激情的歌曲《走进新时代》等,即是不同时期“红歌”的代表。在抗日战争时期,战士唱着这样的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 任重,妇女的冤仇深……”体现着中华民族渴望复兴的不懈追求和万众一心的钢铁意志。在新中国成立后,又涌现出一批宣导建设祖国的红歌,如:《我为祖国现石油》《假如你要认识我》等。所以说,红歌不但有着红色记忆,也是历史的见证。
⒌创作的简洁性与质朴语言
每一首流传至今的“红歌”,都经过了历久的岁月洗礼,并在人们的反复传唱中日益精炼、成熟。从这个角度说,“红歌”既是艺术家创作的作品,更是人民大众创造的艺术,是平民百姓真情实感的表达。因此,红歌的歌词、曲调,都显得简洁、单纯、明畅、优美。从曲体结构上看,大多数红歌都是由两句或四句组成的乐段结构。但正是运用这种前后重复、呼应、对比简单的两句体结构或是建立在“起、承、转、合”逻辑关系上的“四句头”, 千千万万首山歌、小调不知咏唱了多少人间真情,并展示出这种简洁结构的形式美。红歌的歌词,语言都非常质朴、精练,但却具有一种感召力,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二、红歌的思想教育功能
⒈红歌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题材和有效载体
红歌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内涵。红歌不仅歌词美,而且一首红歌就是一段历史,唱红歌可以使人们受到到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早期的红歌在传播革命真理,激发广大人民的觉悟,增强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斗志及必胜的信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如《五四爱国纪念歌》,表现了当时广大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反帝反封建革命决心;《义勇军进行曲》,表现了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的尊严,中国人民的坚强斗志与不屈精神;《松花江上》凝聚着中华儿女血泪,激励人们奋力抗击日寇,这些作品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歌的经典之作。欣赏、传唱这一时期的红歌可以让人们感受革命岁月的风云激荡,感受革命先辈们崇高的精神境界,激发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优美的旋律、鼓舞人心的歌词更易于表现爱国主义的情绪和内心感受,所以说红歌是不可多得的爱国主义重要题材,是宣传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绝佳载体,欣赏、传唱红歌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手段,红歌作为独特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手段是其他任何方式都不可替代的。
⒉红歌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催化剂
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感,净化人的思想与心灵,从而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传唱“红歌”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少人片面追求自我价值和利益的实现,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淡化,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已成为部分人认同的价值观。“声音之道,与政通矣。”红歌的歌词健康向上,音乐旋律优美动听、铿锵有力。当人们听到红歌时就觉得非常激动,有时也会跟着唱上几句,在一次次旋律起伏和歌词传唱中,使人们的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受到振奋,情感得到抒发,生命得到升华,启发人们健康向上、乐观大度,勤奋工作、热爱生活,有利于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⒊红歌是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良作风的营养品
音乐能把千锤百炼、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凝聚呈现为明显直观、灵活多姿的感性形式,因为,它在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道德情操的同时就能给人以教育和启迪。优美、质朴、豪迈的“红歌”,不仅能使听众获得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满足,而且还能得到情感的升华。人们欣赏“红歌”的过程,既是一个享受美的过程,也是一个心灵净化的过程。在这个欣赏的过程中,人们不断激发自己内在的豪情、爱国热情以及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为理想和事业勇于斗争、不怕牺牲、大公无私、团结奋进的精神。调整自己的审美观念,完善自己积极向上的人格。因此,传唱“红歌” 《松花江上》,能够促进人们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良作风。
【关键词】正能量歌曲;类型分析;动力和情感
中图分类号:J6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086-01
“正能量”本是物理学名词,后来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正能量》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现在“正能量”引申义为一切给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健康乐观的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情感。我们所熟知的很多歌曲就包含和传达着“正能量”的动力与情感,这些歌曲大致有如下几种类型。
一、表现民族情感、爱国情怀、伟大理想
炽热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感情是激励人民团结奋斗的巨大精神力量,人们在不同的时代,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歌唱着自己的祖国与家乡。如《我的祖国》和《我的中国心》这两首歌曲采用象征的手法,歌唱拳拳爱国之心,让人听后激情澎湃。《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这类歌曲足以引起人民大众的精神共鸣,让他乡的游子思乡念家的情感油然而生。而《梦想星光》《大梦中国》《美丽中国梦》《美丽中国》《中国抒情诗》《我有一个梦》《梦在心上》《祖国,母亲》《感动》等歌曲,则淋漓尽致地唱出中华民族追梦圆梦的豪情壮志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如《中国梦》:“中国梦啊文明梦/中国梦/啊和谐梦/沿着梦的方向触摸幸福/我们走向新的征程/中国梦啊强国梦/中国梦啊富民梦/跟着梦的引领脚踏实地/我们走向伟大复兴。”歌曲讴歌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勾勒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
二、表现英雄主义精神,讴歌崇高情怀
很多歌曲在反映时代精神的同时,紧紧联系民族命运,蕴含着奋发团结、昂扬向上的积极精神力量与崇高情怀,无论是演唱还是欣赏这样的歌曲都会让我们热血沸腾。如《英雄赞歌》:“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画面凄美壮丽,让我们对革命英雄肃然起敬。《小白杨》《当兵的人》《热血颂》《军营男子汉》《两地书,母子情》等歌曲,将音乐文化与祖国命运、民族情感紧紧相依,以小见大,大处立意,小处入手,一句句充满真情实感的、质朴无华的语言,充满了使人奋发、昂扬、向上的力量,让人们在音乐中找到最积极的精神归属。
三、表现亲情,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音乐中的某些歌词贴近生活,能引导听众情境交融地感受音乐,将听众的情感调动起来,既可以激励听众的斗志,又可以有利于进行亲情、友情、感恩教育,从而激发听众的正能量,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在表现亲情的歌曲中,如山的父爱与如海的母爱是歌颂最多的,而且这些作品的共性是语言朴实,通俗易懂,雅俗共赏,情感细腻,让欣赏者无论男女老幼,都可以有所感悟。如表现母爱的《懂你》:“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歌词内容贴近生活,让人感到亲切,情感被激发乃至自然外露,不着痕迹,却激荡心灵。表现父爱的《父亲》:“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父亲的形象无需豪言壮语,父爱无需华词丽藻,运用对比与形象的比喻将父爱的伟大刻画得恰到好处。
四、表现豪情壮志,催人奋进
《蜗牛》《真心英雄》《中国人》等流行歌曲,不仅歌词老少皆宜,而且契合了大众的心理需求,因此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刘欢的《从头再来》:“心若在梦就在/天地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告诉我们要胜不骄败不馁,笑对人生的成与败,坦然面对一切。《壮志在我胸》:“莫以成败论英雄/人的遭遇本不同/但有豪情壮志在我胸。”一方面劝导我们“勿以成败论英雄”,同时也告诉我们“时势造英雄”,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境,我们都不能放弃自己的豪情壮志,歌词催人奋进,给人以力量;一句句朴素的歌词,一曲曲动人的乐曲,让听众置身音乐歌词营造的情感意境中,沉醉在乐曲的优美旋律之中,心灵得到净化,正能量得到激发。
五、歌颂无私奉献精神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泰而民安,民富而国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每一个人既要胸怀天地又要脚踏实地,把自己的事情做扎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梦想前进。《我为人民扛起枪》《为了谁》《天路》《问边关》《妻子》《祖国不会忘记》等军旅歌曲即是如此。如《说句心里话》:“说句心里话/我也想家/家中的老妈妈已是满头白发/说句实在话/我也有爱/常思念(那个)梦中的她/梦中的她””通过细腻而丰富的心理描写,军人的默默付出、无私奉献便在充满人情味的歌唱中深入人心。
总之,正能量歌曲的歌词可以是豪言壮语,也可以是家长里短,旋律可以慷慨激昂,也可以深沉平缓,但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力量则会让人豪情万丈,不断奋进。
10来岁的年级听他的歌,一整个笔记本里全是他的歌词,
直到现在,手机里、电脑里一定要有他的歌才行,这样自己才感到安心。
有才如他,他用歌伴随着一代人的成长,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贪心”如他,6年前的导演梦没有做够,6年后重新再来。他在这些年里做了很多事,创作人、歌手、演员、导演……只要他想的,就一定努力去做好,做到自己满意。他是周杰伦,是本期【最减肥女刊瘦美人】微信频道专访嘉宾。
前言:难以超越的偶像歌手
认识他的每一个人都知道,他是歌手,是唱着《龙卷风》《公共偏头痛》的偶像歌手。可以说,周杰伦音乐的出现给华语乐坛来了一声惊雷,一批对于曲风完全没有概念的年轻歌迷便开始狂热的喜欢上了各种给人们的感觉耳目一新、天马行空的音乐题材。从此,周董的RAP,R&B,中国风在华语乐坛正式登堂入室的成为主流。如果没有周杰伦,华语乐坛会成为另外一番景象。周杰伦对于华语乐坛的贡献实在是太大了,可以说,周董的曲风足以承前启后、极具里程碑意义!
【偶像力量大】
《蜗牛》《上海1943》《听妈妈的话》歌词被写进中小学教科书中,成为爱国主义教材
《发如雪》歌词被写进日本《通过唱歌记住中国话》
2008年,《青花瓷》歌词涉及山东、江苏两地高考成为首位歌词出现在高考中的流行歌
第一章 要做就做不一样的
“当导演能发挥的空间大很多,因为音乐、配乐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既然决定要做,当然要做一部‘能留下来的作品’。”
对于周董的歌艺,相信大家都不容置疑;对于电影,个人认为他饰演《头文字D》的拓海有型有格,而他首部自编自导自演的《不能说的秘密》更为欣赏,他与桂纶镁的组合,更成为爱情小品的经典。事隔多年,周董似乎技痒难当,要再当导演。《天台爱情》是他继《不能说的秘密》后再次自编自导自演之作,筹备6年,这次周董拍的,已不再是出普通的爱情故事――而是向歌舞片挑战!
有人说拍歌舞片很困难,以歌舞为素材的华人电影本来就少,若要拍一出不一样的,就更难。对于《天台爱情》这一出载歌载舞的电影,周董担任导演、编剧、演出、配乐,更参与武术动作设计与影片剪辑工作,不是太艰辛、太为难自己了吗?
“我自己已经拍了几十支MV,其实MV就是歌舞影片吧。”把歌舞片比喻成自己熟悉的MV,对于音乐方面的自信,相信周董从未缺乏。不过,对电影的热诚,他也同样拥有。为了此片,周董更曾创下2天2夜没合过眼的纪录!
“因为我想让同一样的班底,表现出完全不一样的表现,总之就是要令人耳目一新!”所以,纵然《天台爱情》启用了《不能说的秘密》的原班人马,但周董也为《天台》谱写了11首以上的新歌,再加上配乐,总计有差不多30首他的音乐创作。周董为了拍部“不一样的歌舞片”,甚至把武术、动作、爱情的种种元素都加入于新作当中。
【网友评价】
晓筱:虽然有“不务正业”的嫌疑,但是《天台爱情》描述了一种理想状态值得人用内心去向往,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拥有一份美好。
雅诗:周董天马行空的想法无非就是传达了一种朴质的价值观,不管是他的歌还是他的电影,都是纯爱系的。
第二章 自我坚持 自我相信
“以前有流行一种定型的发胶叫做‘浪子膏’,也是这个人物的特色,发型持久依然不变。哈哈!但也意味着他某些坚持的个性特质,在服装上也有表现出来。”
《天台爱情》除沿用了许多70、80年代的英文老歌,呈现出怀旧时代感,戏中“情人湖夜市”的场景亦充满了台湾特色,问周董是否想打造具台湾本土色彩的歌舞电影,他却不置可否。
“应该说是亚洲吧,因为也有点泰国等其他地方的色彩,但整体的感觉就是想呈现出爸爸妈妈那个年代的复古味。”浪子膏的坚持个性,就好像是周董长年以来对自己音乐风格及唱法的坚持一样,是自己的生活哲学。
《天台爱情》中,音乐是很重要的一个元素,除了用上好多70、80年代的英文老歌外,也少不了周董的音乐。周董口中的经典――《天台爱情》,是一部以歌舞、功夫来包装的爱情电影,以“歌武片”形式跳跳唱唱之外,更融合武术动作。讲到为什么想拍歌舞片,周董话:“因为好多歌舞片的场面好突兀,令观众难以入戏,我想令电影中的歌舞场面合理化,而音乐又是我的长处。我不做,谁可以?做音乐我已经是满分,但电影上我想要更大的回响,作为创作人,我拍歌舞片是很有说服力。”电影上映前,周董特别嘱咐歌迷:“别急着买原声大碟,先看电影,看完喜欢再买。”又是个超自信的举动。
音乐是一种抒情功能极强的艺术形式,具有愉悦的功能,其中蕴藏着的丰富的情感极易激发幼儿的共鸣和表达。选择与主题相吻合的背景音乐,可与文学作品相互融合,极大地提高文学作品意境的渲染力度,增强孩子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如:学习诗歌《梦》时,在幼儿欣赏《梦之船》和《梦幻曲》的音乐声中教师以“旁白”的形式朗诵诗歌,声音由轻至重,表示由远及近,从背景中走出来,与音乐换位,把幼儿带进梦的意境。《逃家小兔》是一则温馨的关于爱的“捉迷藏”的故事,在欣赏故事时,我选择了英国作曲家爱德华·埃尔加的小提琴独奏曲《爱的礼赞》作为背景音乐,与故事巧妙融合,营造一种温馨的氛围,增进了孩子对故事的理解及其情绪、情感的体验。
二、借助韵律编配,提高幼儿对与文学作品的兴趣
幼儿活泼好动,爱唱爱跳,他们爱说儿歌,更爱唱儿歌,将儿歌配上韵律或配以节奏和节拍,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其间即便重复朗读,他们也不会觉得枯燥、乏味,因为每一遍都可以做一些调整和变化。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改变节奏的快慢或加上相应的能表示节拍的动作或声响效果,幼儿的学习变得兴趣盎然。
三、借助音乐节奏,加深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音乐的节奏和动感旋律会使幼儿得到最强烈的审美享受,成为幼儿感受和表现自我的最佳方式之一。幼儿文学作品具有和谐的音韵,鼓励幼儿运用多种形式体验、表现作品中的节奏,可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如在故事《胖胖熊和小老鼠》的活动中,幼儿在理解了胖胖熊笨重、慢吞吞,而小老鼠机灵、活泼的角色特点后,他们选择乐器创编节奏,合作表现:用铃鼓表现胖胖熊走路的样子,用圆舞板表现小老鼠走路的样子,然后再交换演奏,在体验了不同节奏的同时,对角色的特点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四、借助改编音乐,升华幼儿对文学作品的体验
为儿歌或故事配上幼儿熟悉的旋律和节奏,通过改编歌词,在优美和熟悉的曲调中体味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可升华幼儿对文学作品的体验,激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想象力。
《两只老虎》是幼儿所熟悉的歌曲,在学习了诗歌《下雨歌》和《小雨伞》后,我鼓励幼儿尝试改编歌词,把这两首儿歌用《两只老虎》的曲调唱出来。如将《下雨歌》的歌词改编为:“淅沥淅沥,哗啦哗啦,下雨了!下雨了!我的妈妈拿着伞,我的妈妈拿着伞,接我了,接我了。”将《小雨伞》的歌词改编为:“小小雨伞,小小雨伞,真淘气,真淘气。爱和雨滴玩游戏,爱和雨滴玩游戏,真有趣,真有趣。”邀请全班幼儿唱一唱,并用录音机录下来,让幼儿从中感受到诗歌和音乐不同表现形式的相互交融,体验到不同艺术形式交融的乐趣,并获得自编歌词,演唱歌曲的快乐。
除了改编幼儿熟悉的儿童歌曲,流行歌曲中一些旋律优美、节奏明快的作品,也可运用到幼儿的文学活动中来。如在文学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中,故事中的两只兔子用形象的动作、通俗的语言诠释和表达了相互之间的爱,其中蕴涵的爱的意义深深打动了孩子们。对于孩子们来说,爱是无形的,是抽象的,是无法衡量的,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活动中让幼儿借助熟悉的流行歌曲《老鼠爱大米》的旋律对优美的故事情节进行编唱,孩子们改编后的歌词内容为:
我爱你,爱着你,猜猜我有多爱你?伸开了我的双臂,我爱你就有这么多!
我爱你,爱着你,猜猜我有多爱你?举起了我的双手,我爱你就有这么高!
我爱你,爱着你,猜猜我有多爱你?跳起了我的双脚,我爱你就有这么高!
我爱你,爱着你,猜猜我有多爱你?看到天空的月亮,我爱你就有这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