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这次为您整理了回家过年作文优秀10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年味盛浓,思亲愈重。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新年的渴望越来越淡,对亲情的理解却越来越重。前两天母亲打电话来,说是老父亲春节前会来我家一趟,专门给我送过年物资,母亲还特意交代,家禽是自家养的,蔬菜是自家种的,纯绿色纯天然,吃起来安全放心。她叮嘱我仔细尝尝她的手艺,是不是当年的那个味道。末了她还告诉我村里重新组建了文艺班,编排的都是当年的节目。
放下电话,泪眼婆娑。我亲爱的老母亲老父亲,尽管已半百老人,无论何时,心心念念的依然是儿女们。这种骨子里的爱,早已穿透灵魂,融入我的血液,牵引我的思绪,温暖我的每个梦境,是我一生享用不尽的宝贵财富。由于工作关系,常回家看看成了奢望,更谈不上和父母一起过春节了,愧疚,自责,涌上心头。。。。。。
想起当年的味道,顿时,幸福环绕。
每年到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开始忙活,赶集上店购买过年所需。最重要的是打扫卫生。该扔的则扔,有用的则留。洗洗刷刷,捋捋扫扫,打扫灶台时,我那传统的小脚奶奶口中念念有词:“
灶爷灶奶,咱躲躲躲躲,要过大年了,咱清理一下屋子,若是不小心碰到你,切莫见怪。 ”
我和姐姐捂着嘴偷偷地笑。哥哥调皮地问奶奶在给谁说话,奶奶用眼神呵斥:“
小孩子莫多言。”
到了晚上,吃火烧馍吃猫耳朵饺子,霹雳啪啦的鞭炮声预示着过年已经是倒计时了。
腊月二十六那晚发面,二十七蒸馍。
蒸了满满一大簸箩馍。有豆包,菜包,红薯包,最引人注目的是枣花馍。奶奶在馍上用刀刻成精美的图案,看起来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让人爱不释手,垂涎欲滴。有的像盛开的向日葵,有的像含蕊的月季花,那小鱼儿摆动着尾巴,似在水中畅游,暗喻年年有余;那凤凰和飞龙的嘴里含着红宝石拟欲比翼双飞,暗喻龙凤呈祥。母亲笑着夸奶奶刀技精湛,小姑羡慕地说一辈子也学不会奶奶的手艺,奶奶硬朗的笑声传遍了屋子的角角落落,感染着在场的每个人。这蒸馍还有讲究。奶奶说第一锅给土地神吃,第二锅给财神爷吃,第三锅给客人吃,最后一锅才留给自家人吃。长大后才明白,哪有什么土地财神,不过是家乡人的传统习俗,图个吉利罢了。如今的奶奶,已经长眠于青山绿水之畔,常常在梦里和我相聚。姑姑们相继出嫁,偌大的屋子只剩下年迈的父亲母亲,两位老人离不开生活了一辈子的故土,依然坚持为我们兄妹守侯着幸福的家园。
二十八开始过油。
炸油条,炸鱼块,炸酥肉,炸丸子等。总之,一切过年需备的。油炸食品都要炸。我认为最好吃的还是炸红薯丸子,娇嫩爽滑,酥而不腻,甜津津软丝丝的,至今想起来还流口水。
腊月二十九更忙了,我们家兵分两路。
父亲哥哥和我忙活对联的事,奶奶率领母亲几个姑姑和姐姐忙活洗菜切菜,装盘备用。有胡萝卜,白萝卜,芹菜,莲菜,土豆,粉丝粉皮等。那时候,奶奶给土豆和莲菜起了个更奇特的名字。土豆叫洋红薯,莲菜叫窟窿菜。小姑曾说,现吃现做,健康又营养。奶奶故作聪明,眼一瞪:“
你知道啥,祖祖辈辈传承了一辈子,还用你瞎咋呼。”
又是老传统,众人不敢再多言。
那年月,集市上卖对联的很少且贵,家家户户就把红纸买回家,自己裁自己写。我们村的对联都由村里一位上过私塾的老先生免费代笔,大家排着长队等待着老先生叫名字。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老先生的模样:
一副深度老花镜,手握毛笔,神态自若,下笔如神。
“出门见喜,福禄安康,五谷丰登,春光满园”等,在他笔下熠熠生辉。
一直忙活到年三十,年味愈发浓厚。几乎家家门前挂上了大红灯笼。
三十上午煮肉,满满一大锅,拢上劈材火狠煮,直到滚瓜烂熟,方才停歇。奶奶把油沫撇去,留下清透的荤汤备用。父亲端来一大盆煮熟的骨头让一家人啃着吃,小孩子啃一块还不够,要啃上三块四块才觉得解馋。啃骨头不蘸任何佐料,就觉得倍香,啃一遍还想啃第二遍,好像那年味全在这骨头里。啃完骨头吃完肉,还有工作,哥哥和父亲贴对联,姑姑们和奶奶剁馅子包饺子,我和姐姐帮妈妈洗衣服,一家人的脏衣服摞起来满满一大盆,没有洗衣机,全部用手洗,洗去一年的灰尘和疲惫,加固一家人的团结和幸福,欢欢喜喜过大年。尽管寒冬腊月天,却不觉得冻手,因为那压水井的水是温的,母亲的心是热的,母亲的爱是暖的。
我突然泪流满面,不假思索地抓起电话,告知母亲,今年春节,一定回家过年。
我分明听见电话那端传来父亲母亲欣慰的抽噎声。
爆竹声声除旧岁,一大早就被各家各户的爆竹声叫醒了。小孩子的玩闹声、大人的交谈声还有爆竹声,相互混合交错,无脑无比。今天是什么大喜日子呢?
哦,对了,今天是大年三十,一年中团圆的日子。“合家团聚”当然是最重要的风俗习惯啦!这也是万千游子们心中的共同的心愿啊。有句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正体现出了游子们对家的温暖的渴望和对年迈的父母的思念啊。又所谓“常回家看看”,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平平安安。
今天我家可来了不少的亲戚:小姑啦,小舅啦,还有三个闹腾的哥哥姐姐。
“今天大过年的嘛,我们包饺子吃好吗?”母亲提议道:“外边天气太冷了,吃饺子可以热乎点。”“好!我还没包过饺子呢,一定很好玩吧”小妹妹乐开了花。
随后,厨房里就是一片忙碌的身影:母亲拿着一根粗粗的擀面棍,滚着一片又一片薄薄的饺子皮,奶奶手把手地教我们如何包饺子。“把饺子皮平摊在手掌心上,取点肉酱,不要太多,象这样。再把饺子皮的边缘涂点水,粘起来就好了。”
“哦”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道,便开始工作了。我看奶奶包的轻而易举,也试着包了起来。刚开始包的时候还不错,可是我的技术毕竟不怎么的,瞧,这不就犯难了么!陷放多了,在粘的时候,皮都破了。“没关系,我包的我来吃!”我自信满满地说道“我再搞点创新!”我说我会做烧卖,把馅放的多多的,然后把皮往中间一凑,搞定。姐姐瞥了一眼说,漏馅的不能煮。我又说要改成包子,把四周的皮拉长,准备做包子,可是我也不是很会做包子,只是见过,干脆把皮往中间凑,像叠被子一样,左右上下乱压住,最后搞成了接近三角形的小包袱样式的东西。姐姐们和哥哥们都一人包了一个小包子,说个人吃个人的,谁都不愿意吃我那个。最后,我灰心了,“不包了,你们都不捧我的场!太不够意思了吧”于是就有了捉弄大姐的“阴谋”。我在母亲那儿抹了一点儿面粉,趁着她不注意的时候,一把擦在她的脸上。她的脸白白的,真像白脸的曹操!“哈哈哈哈……”
“你这小鬼!看我怎么收拾你!”“啪”的一声,我也是满脸的面粉。就这么一闹,小妹妹和哥哥们也打起了“面粉仗”,笑声在整个厨房间中回荡,久久都不能平静。
我们的饺子终于快出锅了!可是在锅中散了不少的饺子。饺子皮浮在沸水上,渐渐揭开了肉陷们的“神秘”面纱。哎,我瞧了瞧,散开的几乎都是我包的呢!
我害羞地说:“看上去,我们都得喝饺子汤了呢!”
一锅暖暖的饺子汤上桌了,早已是饥肠辘辘的我们美美地吃起了我们第一次的劳动成果。味道虽然不是很好,但也别有风味。
窗外虽然飘着雪白的雪花,是另一片银白色的世界,可是我们在这合家欢聚的时刻,在这共同围着桌子吃自己包的饺子的时刻,我们的心是那么的欣喜。也许这一份喜悦就是人们一直向往的幸福吧!
这是欢庆的时节。
这是团圆的时节。
这是温暖的时节!
我们中国传统的节日——春节,也有着其他各种不同的风俗,比如说贴春联,贴窗花和倒贴“福”字,挂贴年画,除夕守岁也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
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哔哔叭叭的爆竹声在午夜12时,回荡在空中,直窜云霄,除旧迎新。对新年的祝福,心愿在此刻埋藏在心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但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就是“回家过年”!
虽然早已经没有了传统节日那种热烈气氛,但每当到了年关,还是像迁徙一般,成千上万的漂泊者千里迢迢地归心似箭地往故乡的方向奔涌。电视上虽然用诗意盎然的画面去装扮火车站的熙熙融融和高速路上飞奔的摩托车大军,但细细品味,这内心的感受,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多么无奈的辛酸。从南方到北方,从东边到西边,一年到头不知道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到了过年的时候,人们什么也不图,就图个团团圆圆,平平安安。
我们每个人都被中国梦牵引着,一往无前地往前奔。昨天几个朋友在一起谈论当今许许多多的家庭很少有团圆的时候,我们就谈起追求与奋斗的话题。我就说,现在许多人的追求与奋斗,实话实说就是打工,其实是一种“不得不”。周工说,我们其实可以有许多选择,我说选择其实由不得自己。我们就像大江大海里的小鱼,只有随着大潮而前进。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另外的生存方式,那其实是非常危险的。你可能被时代抛弃,你无法应付生活的各种开支。所谓的“慢生活”,只能是有钱人而且是有闲人才能享受到的生活。
一列列风驰电掣的火车,一辆辆急急匆匆的大巴,满载着一群群异乡人回归故乡。故乡的路是那么漫长。工资是那么可怜,假期是那么短暂,车票是那么难买,价格是那么昂贵,天气是那么寒冷,人头攒动的车站码头又是什么人都有,当你不断地听到高音喇叭里警察温馨提示一遍又一遍地播放“请看好您的行李,请保管好您的贵重物品,不要与陌生人交谈,不要抽陌生人的烟,不要吃陌生人给您的东西,请看好您的孩子”等等看来非常必要而且十分关心体贴您的话语的时候,我不知道你会如何想,我是感觉十分恐怖的。我们仿佛走进了一个到处都是危险的沼泽地。如果你不相信,看看电视吧,几乎每一天,都有查处黄牛党、上当受骗、抢劫、丢孩子的消息,还不用说那些交通事故、意外死亡等等,漂泊者回一次故乡,真的要经历一次漫长而遥远的历险。人生真的不容易,这个时代好像更不容易。
我曾经专门观察在火车站回家的旅客,很少能够看到阳光灿烂的笑脸。他们大多数都被事务缠身,他们似乎要急匆匆去办一件事情,不是休假,不是去欢度,而是去考试,去完成任务。他们的脸上都有无法言说的忧愁,似乎很浮躁,似乎很困顿,有一种身心疲惫的感觉。他们的灵魂都处于一种高度的紧张之中。不用多说,他们活得很累。
故乡,一个令人日思夜想的梦。现在的故乡在哪里?故乡已经不是昔日的故乡,也不是心中的故乡,更不是童年的故乡,而是人情味薄如纸,乡亲情淡如水,势利眼遍地都是的地方。你有钱,他们嫉妒你;你没有钱,他们看不起你。所谓的聚一聚,也只是表面上热热闹闹,内心里各有心思的相会而已。虽然都明白,聚一次少一次,但还是有很多人选择了不再相聚了。
漂泊者在家乡也团圆不了几天,新的计划和新的工作在等着呐。不知不觉假期就会结束,没有假期的,仿佛钱已经变成了勒在脖子上的绳子,老板那里在拉绳呐!不得不远离故土,不得不漂流四方,不得不又一次踏上征程。
人生有很多新的开始,新的一年,新的奋斗又开始了。不知道未来还有多少风风雨雨,这无情的风雨历程又一次展现在漂泊者的眼前。
早就和小弟计划今年回家过年,因为在城里,实在找不到那种过年的感觉和气氛。以至于过年放鞭炮都显得吵闹,休个年假都那么单调和寂然,也不像买返程车票那么麻烦。过年,是最轻松的事,千万别把旅途的沉重带到过年的日子里。
上海到沈阳的路程里体会不到春运的惨烈,天上地上的很畅通。于是和女儿飞到沈阳,再和弟弟自驾往黑龙江老家。一路上的风光都是那样的亲切,黄色的玉米秆秸,黑色的土地,白色的羊群,花色的奶牛群,分割条块的杨树林,收割过的稻田里的稻草,野地里的草堆,砖瓦结构的新农村,泥土结构的老屋,炊烟袅袅,喜鹊登枝,树上鸟巢,都是那样的亲切,熟悉,仿佛小时候走过的街头,梦境里反复出现的情景。
踏上乡路,已经迫不及待,一直与弟弟电话联系,还没到家,老家的人已经等在村口张望,我们在车里也在张望,那些目光交汇的瞬间正是两年多的期盼。母亲和姐姐也远远地站在门口,扑到母亲好姐姐身边,叫一声妈和姐,泪水已经止不住,我哭,母亲也哭,姐姐也哭。两年多,我和母亲都经历了病痛,都做了手术,母亲的病我都知道,我的病痊愈后,母亲才知道。母子相拥,有太多的感慨。去年,姐夫病逝,看到姐姐,心里凄凉。还来不及叙述,来不及嘘寒问暖,来不及一一招呼,已经被爱满满的包围,团聚的幸福山呼海啸一般涌来,锅灶里已经热气腾腾,回家的温暖顿时包裹着身心。
熟悉的农家小院,熟悉的柴草燃烧的味道,熟悉的热炕,熟悉的村子,熟悉的小树林,熟悉的土街,熟悉的房前屋后。回来了,真的的回来了,踏踏实实的回来了。弟弟脸上是幸福的骄傲的笑,是的,弟弟把母亲照顾得很好,母亲的脸泛着健康的粉红色,精神状态极好,比生病前还要好。
小弟驾车回家,不是炫耀,只是图个方便。有车真方便,去县城采购,去乡里赶集,去江边买鱼——小白鱼(两块钱一斤,买100斤),鲤鱼和鲫鱼,还有鲶鱼和嘎牙鱼,还有哈什蚂,今年特地买了两条中华鲟。二弟和姐家杀了年猪,三弟和外甥杀了三只羊,还有土鸡,酸菜,粉条,这年过的,好嚼果太多了,真有些招架不住,10天长了七八斤肉,负担很重。好在回家是过年,回家不是减肥,也就顺其自然了,回城再减肥吧。
在城里赚钱,回老家花钱,是天下最幸福的事情。
东西既简单又实惠,既绿色又环保,既自然又纯朴,没有添加剂,没有防腐剂,都是新鲜的。
你可以多买,因为有那么多的兄弟姐妹,有那么多的亲戚朋友,有那么多的乡里乡亲。你买着高兴,他们看着开心,眼神中是羡慕和尊重,他们会偷偷的跟自己的孩子们说:你长大也应该这样!
今年的祭祖场面比较大,侄子和城里的外甥第一次参加,孩子们不一定懂,但我们要告诉他们,我们曾经有一个好父亲,那么坚强,那么隐忍,那么宽厚,那么慈祥。正是有了这样的品质,才会有我们今天的欢乐,幸福和安宁。我们已经人到中年,孩子们必须明白,这样一种传承,一种洗礼,一种思念,一种幸福。我们相信,如果老父在天有灵,定会为我们的今天而幸福!
过年,妈特别开心,这个年是老父亲走后母亲第一个开心的年,六个孩子都齐刷刷地健健康康地回来过年。妈总是笑,有时自言自语说:我怎么也想不到,我竟然能把六个孩子拉扯大,并且每个孩子都过得这么好。20xx年过后,我们都好了,都一帆风顺了。姐姐的精神状态也超级好,大姐表现的特别自信,特别阳光,特别母性。这一次,小弟怕失眠就住在姐姐家,姐姐无微不至地照顾小弟,小弟的睡眠找回来了,家里人都卸掉了一个大负担,为小弟高兴。一家人健健康康,和和美美,其乐融融,太好了!
小弟让二弟高高地挂起大红灯笼,侄女婿很巧妙地装饰起来,彩灯,红灯笼,喜庆!
大年夜,小弟开着车,我们跑到小卖部,买小时候玩过的,吃过的,看过的,想过的,就为了寻找那份记忆中的永恒和感动。小弟用车载着鞭炮,像小时候拎着灯笼,走街串巷,寻找着年的踪迹,到大姐家,坐一会,聊一会,放一会花炮,到三弟就,再来一次。兄弟姐妹有说不完的话,有想不完的故事。
今年的花炮燃放,我们是跟着村里的人一起燃放的,所谓入乡随俗,邻居的孩子大人惊呼我们的花炮大而漂亮,二弟就很骄傲。
相聚的日子总是短暂,十几天的日子倏忽而逝。我和弟弟也将返回各自的城市。
临行,我叮嘱母亲,保重身体。母亲跟我说,保证不哭,大家都好好的。
二弟拉着我的双手,脸上挂着泪,声音抽泣:大哥,保重身体!我故作坚强,其时也已泪流满面。互道珍重,我不敢再看母亲,我知道,母亲已经哭得泪人一样,每次都是这样,虽然我们舍不得别离,但我们毕竟有自己的城市。
三弟从来不流泪,老父过世,他都没有流一滴泪,而这一次他一直哭着,我们走后,他仍然不听劝阻,暗自垂泪,是不是有远行的女儿,是不是大哥要远行,是不是到这样的年纪,我们的内心越来越脆弱?不去想那么多了,这份兄弟情分让我们的内心永远温暖。
年在哪儿?
年在满桌子菜肴中,年在泪水交汇中,年在雪花飘飞中,年在往事的叙述中,年在集市中,年在默默的对视里,年在静静的的回味中。
快过年了,春运返乡大潮扑面而来,每日新闻的头条更被春运霸占了。发动汽车,我们也回家过年了。
经过两个小时的奔波,我们到达目的地。踏着用黄土铺成的小路,低着头一直走,直到抬起头看见那锈迹斑驳的大铁门和那雄狮门环上系着的红绳,那耀眼的红布条随风飘动,牵动着我回家的心。
“吱呀”一声推开门,院里的柴火垛有半人高,站在上面的是那条老土狗,伴我长大的老土狗,它慢悠悠地走到我脚边,掉了毛的脑袋使劲地在我裤脚上蹭来蹭去,仰起头朝门口叫了两声。
大姑、老姑赶忙从屋里跑出来,接过行李,嘴里唠叨着家长里短,转身说我又瘦了,问我累不累,夸我长高了,懂事了……可我发现,大姑老了,腰弯了,背也满分作文网微驼了,白发缠在黑发里非常明显。时间都去哪了?我已长大,大姑却老去了。
走进屋里,行动不便的爷爷也比往日多了许多精气神儿,那座破旧的“咣当”“咣当”的大钟让他打开了话匣子。
哥哥姐姐迎出来,喜悦之情写在脸上,高大威猛的哥哥把我高高举过头顶,我兴奋地尖叫着……正在烧炉子的大姑父也站起身,从上到下打量着我。
突然又一种感慨涌上心头:终于到家了!
熟悉的饭菜香味萦绕在鼻息,一道道菜端上饭桌。给长辈们拜年、叩头的声音化解了我的乡愁。推杯换盏,奏响了团聚的乐章。午夜的饺子分外香甜,亲人们把浓浓的爱意都包在了里面。
那个画面印在了脑海中,难以磨灭,画面的名字叫——“回家过年”。
窗外,雪正在缓缓的飘,没有一丝声音,很快,在窗台上蒙了薄薄的一层,仿佛撒上了一层细碎的盐。
屋里的男人并没有发觉这一切。这幢矮小的公寓楼,只有这一扇窗亮着灯,昏黄的灯光在若有若无的雪中摇曳。
男人瘫坐在沙发上,眼睛无神地盯着墙上那本污渍斑斑的日历。日历上暗红的大字一一一二十八,似钟一样,一遍又一遍的告诉他,催促他,快要过年了。可是怎么办?他缓缓放下话筒,把只抽了一半的烟戳在他们爬满裂纹的烟灰缸里,摁灭,手指无力的滑到桌子边缘。经理的话仿佛还在耳边回响:总之呢,到了年三十,你还得再跑一趟。
男人突然变得烦躁,目光从日历上挪开,游走在狭小的房间中,又落到橱柜顶上。那最醒目的位置,摆着一张泛黄的全家福,对他微笑。他鼻子一酸:这种孤独已经伴随了他三年。三年来,他一直在拼搏,在奋斗,在追求。但仍然是处境窘迫,似乎永远没有出路。他想回家,这种痛苦的心情难以忍受。男人想要抛弃一切,回家。
工作,还是回家?在内心争斗了很久,他终于做出了抉择。他吃力的起身,叹了口气,拉开了窗帘。
窗外,斑驳的树影映在了脱落的墙皮上。雪,依然在这静谧的夜中缓缓地飘着,显得那么祥和。
家,一个温暖的名字,它既是一个遮风避雨居所,又是一个真正使人憩息心灵的空间。但对我们这些住校生来说,一个星期回家就那么一次是远远满足不我们心中回家的欲望的。虽然,学校有挚友常伴,有恩师于旁,但还远不及回家那种温情与温馨。
回家,每个人都带着兴奋、愉快的心情。这就是回家,久离而归的期待。家,无论是好是坏,始终是精神的归宿地,心灵的寄存区。出门在外的学子、游子都会想家,时间长的想,时间短的也想,离得越久,想的越深。不管这个家,你是爱着的,还是恨着的,或者是漠然对待的,家始终是家,那是你的羁绊,你的落叶归根之处。
回家是幸福的。
我一回到家,那种温馨的感觉便弥漫开来。温馨的感觉,只有自己才心领神会。于我自己的体会,不仅是春风般的温暖,更是一股熟悉之感。熟悉的模样,熟悉的声音,熟悉的动作兼一切所熟悉的东西,亲人还是那样的亲人,可能会因为岁月的流逝,增添沧桑之感,而在眼中,他们依然如旧。
回家也很平淡。
每一次回家,心情都没有特别的激动。可能是因为离家较近的缘故,也可能是因为自己的性格。我认为,平淡才是最真实的。没有极大的欢喜与悲泣,就是一种淡淡的感觉,如清水拂过,凉风吹过,自然和畅,无言的温馨感。我觉得,这就是回家。
家,是天底下最纯粹的地方;家,是自己真正渴望拥有和渴望自己归来的地方;家是生你养你甚至给你最后一抹泥土安息的地方。
但愿每人都能回家看看,体会家的温馨,体会家那一种平淡的感觉,一种不一样的平淡。
今天,我们回家过年。
爸爸开车,妈妈替补,我和表哥一家是纯粹的乘客。
爸爸开车很认真。他双手握着方向盘,眼睛一会看前面,一会看两边,还不时地看看中间的镜子,一车人算他最忙。不时地,爸爸也会跟大家说笑几句,开车最怕寂寞,爸爸是想缓和一下紧张和疲劳吧。说笑中,汽车在平稳、安全地行驶着。
妈妈坐在爸爸的旁边。她不时地看看路牌、翻翻地图。因为本趟行程与往年不同,不熟悉路,在关键的岔口要提前搞清楚,这是妈妈的任务。每当车子从一条路转到另一条路时,妈妈总是及时地提醒爸爸。
表哥一家三口和我坐在后排。十个月大的小忱忱躺在他妈妈的怀里。这小家伙可不老实啦,一会笑,一会闹,要么喝点奶,要么抓东西玩,把表哥和表嫂忙得够呛。
因为今年人多,所以我不能像以往那样很自在地坐在后排,更没办法躺着睡觉。不过,一路这么坐着,也不累,除了车内的热闹,我还看到了很多漂亮的风景。
太阳好像也要跟我们一起回家,一路上它都很调皮。它一会趴在左边的窗外,一会趴在右边的窗外,最后,它还是独自跑了,把我们远远地抛在了后面。它天天都回家,为什么比我们还心急呢?
也有不跟我们一起回家的,像那些路边的大树,小草。它们常年守在自己的位置,排成两排,舞着双手,为来往的人们送行。排在前面的早就看不见了影子,而后面的还在很远的地方耐心地候着。他们这么热情,这么执着,我很感动,也很开心。
我最喜欢看的还是远方的群山。它们一直在慢慢地移动、变幻。有时像躺着的巨人,还有鼻子有脸呢,有时又像一只大象在向远方眺望,又突然变成一位仙女,或者几尊菩萨……。就这样看着,想着,我彷佛觉得那些连绵不断的山,像是流淌的音乐,为我们送来一路的欢歌。
路,还在无穷尽地向远方延伸,而我的心却早就飞向了挂在路那头的山村老家,似乎看到了爷爷奶奶正站在老家门前向我们张望、招手。
妈妈老早就告诉我,羊年春节,我们一家人要回商城县老家过年。我非常高兴,因为回老家过年我可以收到许多的压岁钱,可以吃到家乡的美味佳肴,还可以和亲戚们的孩子相聚玩耍。
腊月二十九的早上,爸爸让我早早起床,说马上要出发,赶快收拾东西,我兴奋不已。很快,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疾驰,可我仍觉得好慢,走了六个多小时,我急得不得了,因为我多么想快点和好长时间没见面的堂哥和堂妹相聚呀!
终于到了奶奶家,我们一回来家里就更热闹了,我一见到堂哥和堂妹,就迫不及待的和他们打个招呼就一起玩了起来。
大年三十一大早,奶奶就让我们这些小孩子们起了床,我看见堂哥和堂妹都穿上了新衣服、新鞋子,梳着漂亮的发型,个个显得喜气洋洋。奶奶让我们简单吃了点饭后,我们又出去玩了。
玩到中午时分,奶奶把我们叫了回来,说是煮了一大锅冰雪融化后的水让我们洗澡,还说这是我们家的风俗。据说洗了这冰雪水的澡,一年当中都会平平安安、一帆风顺。听说是这样,我们很高兴地响应了。说来也奇怪,在老家没有暖气的房子里洗澡一点儿也不觉得冷。洗完了,我们就到院子里玩。我最喜欢玩的就是荡秋千了,荡秋千是哥哥教我的。他荡得可高了,荡起来他整个人都变成横的了,我们玩得可高兴了。
下午,爷爷让爸爸和妈妈两个人写对联,并叮嘱说还要给邻居们写几幅,还说邻居们说他俩当年是村中有名的“秀才”,也想沾沾喜气,这一说,妈妈也不好推托。在堂屋的桌子上,早已准备好写对联的红纸,爸爸和妈妈唰唰不一会儿就写了好些副对联。我在旁边看到他俩写对联的神情,自叹自己的字写得根本上不了台面,这时我才发现,妈妈居然还是一个“才女”。写完了,奶奶打了浆糊,爸爸指导我和堂哥贴起对联来,妈妈也凑过来说什么“平仄押韵”“翻贴门神左右难”之类的话,我在爸爸的指导下,从外面大门,到里屋的每一间小门,从厨房到外面的猪圈牛圈,还有其他很多地方,都给贴上了对联。全是什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牛羊肥壮、吉祥如意、国泰民安之类的话。我好奇地问:“贴这么多的红纸条到底有什么用呀?”
爸爸笑道:“这是农村的风俗,和我们城里不一样。农村人特别信这个,每逢过年贴上这些吉利的话,乡亲们都期盼在新的一年里,能粮食丰收、牛羊肥壮、身体健康、生活幸福。”听爸爸这么一说,我好像有点明白了。
转眼间到晚上了,该吃团圆饭了。“快叫你爸爸来端菜。”妈妈在厨房里冲我喊着。我飞一般的跑进厨房。“哇!奶奶做了几十道菜!”这些菜香气扑鼻,都是我们在郑州很少能吃到的原生态家乡菜!看到这些美味佳肴,我们馋得直流口水。特别是轻易不在奶奶面前露一手的妈妈,居然也下到厨房里和奶奶一起做了一道她在她的外婆的家乡湖南学的湘菜,叫三羊开泰。这道菜其实是用几个鸡腿和胡萝卜摆成羊头的样子,妈妈特别对爸爸说:“吃了这道菜,盼你羊年能洋洋得意,早日当上处长呀。”
吃年饭的时候,奶奶给我们几个小孩子发压岁钱,我的堂妹接过压岁钱就“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给爷爷奶奶磕了一个头,我不禁惊讶了,都什么年代了还这样,可爸爸却说堂妹真懂事,奶奶笑呵呵地说:“乖孙女快起来。”这可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刻了!可不,一年当中,大人们就大方这么一回,我们都盼着这一时刻呢!不一会儿,我们又收到爸爸妈妈、叔叔婶婶、姑姑给的红包,看着一大把鼓鼓的红包,我顿时觉得自己是一土豪了,可以用这些钱去买自己想买的东西了。
大年三十的团圆大餐,菜是无比地好吃,每个人的心里是无比地高兴,气氛也是无比地热闹,我还是第一次喝到了家乡甘醇的米酒呢。
吃完团圆饭,快到八点了,我们一家18个人围坐在客厅准备观看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我看了一会儿就困了,进屋躺在床上想打个盹。不一会儿,我就进入了甜蜜的梦乡。在梦中,我梦见自己长大后当了联合国秘书长的翻译,每年的薪水是十万美元……
就在我睡得迷迷糊糊的时候,外面突然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还没等爸爸叫我,我就从床上一骨碌爬了起来。看看时间,哦!快到十二点了,开始迎财神了!叔叔带着我们几个小孩子到院子里开始放鞭炮了。啊!老家的鞭炮声可真响啊!四面八方都在放鞭炮,可谓震耳欲聋、铺天盖地。除了鞭炮声,我们什么都听不见了。这种景象是在郑州永远看不到的啊!
放完鞭炮,我们又在堂屋看电视,已经是一点多了,奶奶走进来说:“每人吃一碗饺子当夜宵。”我吃了一碗实在困极了,就睡觉了。大人们在吃夜宵时叮嘱说,明天是大年初一,要挨家挨户去邻居家拜年。
今年在家乡过大年,我记忆深刻,感觉在老家过大年是这样的有意思,比在城里有意思多了。我会把它珍藏在记忆里。
每个人都有自己美妙的一次旅途,我也荣幸的获得了一次自己终身得不到的好机会,所以就跟着爸爸去了西藏。
从家里出发到了西宁后,从西宁火车站坐上了通往拉萨的火车。
到了拉萨,我们出站立刻坐车去了拉萨的刚尖饭店,也就是班禅大师的公司。再去饭店的同时,我无意间看见了高大雄伟的布达拉宫
第二天早上,我们去了布达拉宫,到了那里之后,让我不明白的是藏族只收1元钱,汉族却收100元。
进入了布达拉宫的第三层,我看见了一件国家级的宝物。它总重3721公斤,也就是3吨的重量,而且全部都是用黄金包起来的,厚达10公分。连周围都有警察24小时守护。很厉害吧!
第三天我们去了松赞干布的出身地,听说他是文成公主的丈夫,还是后藏代的藏王,在他的设计下神奇的布达拉宫诞生啦!
后来的事就先不说了,也就是去了林芝,山南和日喀则等许多地方。最后我们去了大昭寺,因为大昭寺是最重要的一个寺院,也聚集了许多活佛的心血。从大昭寺出来是大昭寺的广场,那里有许多人连夜向大昭寺的方向磕头。你看了绝对会热泪盈眶。
旅途回来后第一天晚上我梦见我长大了,再去翻开那次去西藏的'图片让人回忆起来那些事,多么的快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