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以下是小编给大伙儿整编的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优秀4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我读了《静悄悄的革命》,感触很深,也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静悄悄的革命》是日本佐藤学先生的著作。在书中他指出:目前世界各国所进行的教育改革可称之为“静悄悄的革命”。
事实上,在我国,“静悄悄的革命”也在进行之中。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音乐教师,该如何理性地投入到这场革命中,或许我们能从本书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其中感触最深的是营造倾听的教室。
要“让教室里的学习成为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能放心的打开自己的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能得到关注的学习”,作为教师这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吗?那么首先老师就得学会倾听,倾听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其实,在教室的交流中,倾听远比发言更加重要,仔细的倾听学生的发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指导,远比前者重要。就像佐藤先生说的,“如果我们希望在课堂上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言语表现力的话,那么与其鼓励他们发言,不如培养其倾听能力。只有倾听的能力培养起来后,课堂的语言才会表现得丰富起来”。在以往的课堂中,我也会经常责怪我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有所欠缺,当学生不听讲时,也会责怪学生不认真,而对于自己的反思却很少。在课堂上以慎重的、礼貌的、倾听的姿态面对每一个学生,倾听他们有声和无声的语言,在对话的过程中,竭力以自己的身体语言和情感去与学生的身体动作和起伏作情感共振,只有在这种教室氛围中学习的学生才会是幸福的。佐藤先生对此有过精彩的比喻,他把倾听学生的发言就比作和学生玩棒球投球游戏,如果能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的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愉快的,学生投得不好,你也能准确地接住的话,他以后就会兴奋得投出更好的球来。而我们平时为了教学进度等原因,不去想准确的“接住”每个学生的发言,未能与那些倾心投球的学生的想法产生共振,他们当让会沮丧,甚至不愿投球。所以,我们只有认真的面对学生,接好每一球,重视每一个球,倾听他们发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对他们的发言产生敏感的反应,用学生都能理解的词语讲话,这样学生才会互相倾听,才能在教室里形成仔细倾听别人的讲话、互相交换意见的关系,才能和老师产生很好的互动,建立相互学习的关系。
读了这本书后,充分体会到了要学会倾听,培养倾听能力的重要性,让我们也开始在学校里开始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吧。
今年暑假我认真阅读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教育学博士佐藤学先生的著作:《静悄悄的革命》一书,受益匪浅。我被佐藤学先生的那种务实、求真的精神和日本教师的敬业精神所深深地感动;为他们所碰到的与我们共同的实际问题及他们认真、朴实、讲究实效的教研活动和教学实践所吸引;为书中深入浅出地阐述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师生互动观等所启迪;而书中论述关于学习主体性的问题更让我深有感触,大受启发。
一、什么是静悄悄的革命
佐藤先生认为,教育改革应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这种“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虽然写的是日本的教育,但却和我们中国的教育现状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如果把我们的新课程改革看作是一场革命,它就绝非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和我国的教育改革相似,日本教育也在一个深刻的“转型期”,“在教育方式和教育观、历史观上,日本的教师正在体验改革过程中的各种混乱状况,边摸索着新的学习方式”,但乐观的伊藤学称“这种混乱局面决不是坏的征兆”。真正从事教育改革的人士,也许就要有这种耐心和观察的。在耐心与观察时,伊藤学融入了学校和教师中。他说:“教学是充满活力的,如果我没能与教室中的一个个学生和老师共鸣的话,那么,真实而生动的观察是不可能的。”他发现每个教室都有一个个固定的风景,可以说没有哪一个教室和其他教室飘溢着完全相同的气息,有着完全相同的问题。进而提出忽略教室的多样性和在其中发生的事情的固有性,仅一般性地议论教学是非常空洞而没有什么意义的。第二实验中学的所有教室也同样和上边一样,每个教室都有不同的风景,都有不同的问题。我们所有教师必须重新审视每天的教学活动,并以此为切入点,向改革教室迈出新的一步。
二、学会相互倾听,是课堂教学的首要条件
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倾听,更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在我们的平常课堂中,学生发言热烈,一个问题出来,学生展开思索、讨论,然后争先恐后的回答,在反馈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孩子的脑子里装着自己的见解,而没有用心倾听同学的回答,这样的学习,就显得片面、欠主动。课堂中的热烈发言固然重要,但倾听是前提。其实,我的课堂中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班级孩子们研究问题或是讨论问题看似异常激烈,而实际上学生学习的内容杂乱、学习的质量低下,教育被表面化,陷入了浅薄与贫乏,收不到最佳效果。文中提出学生要学会相互倾听,我认为我们的教师更要学会倾听,不但要会倾听学生的发言内容,更要会倾听学生的心情与想法,与学生产生共鸣,作孩子的最佳听众。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做到不轻易下结论(如:回答错误、不当等),以免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宜用委婉的语气,因势利导的开导与纠正。同时,让每个孩子也学会倾听他人的看法与结论,这样使每个孩子都能打开心扉,让他们的差异得到关注,正如“木桶原理”中的那块最短的木板,使较差的学生也能得到发展与提高。
三、相互工作的同事关系
教师间怎么形成“合作性同事”的关系呢?必须是所有的教师都开放自己的教室,互相观摩教学、互相“批评”时才能构建起来。同时,改变教学研究的方法和目的。研讨教学问题的目的绝不是对授课情况的好坏进行评价,研讨的焦点应针对授课中的“困难”和“乐趣”所在,大家共同来分享。因此,互相谈论这节课哪里有意思,哪里比较困难,学生有哪些表现,并通过相互交谈让学生学习时的具体样子重新浮现出来,这样的教学研讨才是每位教师所期待的。我们学校组织的研究课、开放日等活动时,我们教研组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评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想教育改革需要的不是僵化的头脑,而是和同事们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快乐感。
《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作者多年观察和参与的教学改革的案例,呈现出课程改革中的艰辛和努力。这是在教学改革轰轰烈烈的年代里的冷却剂,让我们躁动不安的心平静下来,聆听学生与教师真实的声音。因此,我想教育改革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它提倡一种新的学习观。这场教育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结构性的变化。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
今年夏天,我读了一本名叫《白天鹅***》的书。这本书讲述了一只叫“***”的漂亮天鹅的故事。***爱美、贪玩,产下小鹅后,就把生活的重担扔在了自己的丈夫身上。而***的日子倒是过得快活,每天都要花大量时间打扮自己,再去逗逗蝴蝶,抓点小鱼,过得十分悠闲。可不幸的事发生了,它的丈夫因过于劳累,睡得太沉,在睡梦中被蛇咬死,之后,又因为它的不负责,小鹅们一个个也魂归西天。在深思熟虑以后,***放弃了自己美丽的容貌,收养了一对父母双亡的小鹅,从那以后,它再也没有打扮过,尽心尽责当起了妈妈……读了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我思绪万千。为***的轻浮而气愤,也为它后来的悔改而感动……
文章中,***的转变大得惊人。曾经,它轻浮爱美还贪玩,在早晨去梳理羽毛,将一窝冷得瑟瑟发抖的小鹅丢在窝里;它去挑逗年轻的雄鹅,却让一群没有生活经验的小鹅独自在水里折腾;它独自一鹅去寻找美味的小鱼小虾,却让嗷嗷待哺的幼鹅们饿得“吭吭”直叫……现在的***不像以前一样了,它瘦了,每天尽心尽力的照顾幼鹅们。幼鹅们一只只长得膘肥体壮,洁白的羽毛被精心洗得干干净净,像一片片洁白的雪。读到这里,我被***的转变所感动了。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母爱,足以令人改变从小到大一直未变的习性!我又联想到了我的妈妈。自生了我以后,妈妈多少个夜晚为了我而整夜未眠?多少次下雨把伞向我这边倾斜而自己淋得象个落汤鸡?我不禁感动得潸然泪下。当我读到***因为保护自己孩子而被水獭咬断了一只脚和半边翼羽时,我又一次感动了。失去了翼羽和半只脚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的下半辈子飞行都会变得十分困难,甚至会因为在空中打转而迷失方向……后果很严重,但***无悔,因为小鹅没有受伤,多么伟大的母爱!
读完了《白天鹅***》后,我被文中的***深深的打动了。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就算***不是人,我还是要向它致敬!
作为临沂六中语文学科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我感到十分荣幸,这是一个学习的组织,在这个组织里,我学习着、成长着并快乐着!
在共同体的学习中,我有幸拜读了——《静悄悄的革命》一书,这本书是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教育学博士——佐藤学所写的一部专著。他在书中极其深刻地指出:这场“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从《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我发现佐藤学先生在追求一种理想的教育:就是通过在学校实施“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创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创造以“学”为中心的课程,进而将学校发展成为一个学习的共同体。书中他对学校、教师、课程的深刻阐述,给了我震撼与反思:怎样创造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怎样的教师才是一个真正的优秀教师?以下是我对书中关于课堂教学的一些感想:
一、 教育改革应该从每一间教室和每一节课堂教学开始
佐藤学先生在书中阐述到:“可以说没有哪个教室和其他教室飘溢着完全相同的气息,有着完全相同的问题。”他的这一阐述,让我清醒地认识到,教育教学改革(课程改革),最根本的是改变课堂教学,实实在在解决课堂里存在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到每个教室里去,他还提到“判断自己的工作究竟好不好,只能看教室里每个学生的表情、学习的态度,看他们是否在持续的学习”,这种对教学的评价方式,让我懂得教学中绝对不能弄虚作假,不能搞形式主义,无论是什么形式的教学,应该以“投入专注”为要求,而不仅仅以热闹为目的,要让孩子投入专注、持续地学习,而不能只是引发的学生的兴奋。
二、教学中要真实有效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这是每个教师需要追求并达到的目标。但是,教师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表面的、形式的改革上。曾几何时,认为只有学生发言热烈的课堂才能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差不多已经成了我们错误的共识,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不管他们的回答是否是思考后的结果,惧怕课上的冷场,都曾是自己课堂上的真实写照。正象佐藤学先生所说的“教学必须建立在还原学生的‘主体性’,克服‘主体性’神话的基础上”,就是要考虑教师、教材、同伴和学习环境的相互作用,考虑孩子的经验,与孩子进行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抛接球”活动。那些“仅仅是白热化的发言竞争,学生表面活跃地不断叫着‘是的’、‘是的’,高高地举手的教室”和“那些空气沉闷、学生的身体坐得笔直笔直的教室”是属于同一类型的,同样是硬邦邦、干巴巴的关系而构成的教室。
从书中我认识到,要想真正体现出学生主体性,首先教师应能很好地用心倾听学生的各种语言,包括身体所发出的无声语言,感受学生在课堂中思想的起伏波动,与学生的想象产生共鸣,从而共同走向创造性的学习。其次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千方百计的在教室里构筑一种让学生有“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构建学生间、师生间一种相互交往、共同成长的关系。再有就是教师应做到尊重每个学生微妙的个别差异,使学生、家长及教师能够息息相通。书中最令我触动的是作者在结束语中的一句话:“学生需要的是能从容平和地、安心地学习的学校,而不是一切都明确规定、热热闹闹的学校。”
三、教学中要关注到学生不确定的回答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每当提出问题后,如果学生回答的正是我们想要的答案时,总会不自觉地舒一口气,或会心的微笑一下,而当学生回答的不是我们想要的答案时,总是想方设法的引导学生回答出自己设想的答案上来。对于这种现象,佐藤学先生分析到“在这些学习行为中,其不确定的思考或表现与那些确定的思考和表现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明晰的思考或表现容易变成一种把思想和情感定型化的行为,而不确定的思考和表现往往在创造性的思考和表现中更能发挥威力”。这就提醒我们,确定或不确定的答案,我们都要重视,尤其是不确定的,包含有创造思维的过程,应该更为重视,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把这些不确定的、模糊的思考和表现相互反响和激荡,课堂的内容就变得丰富多彩了。如果教师能够做到这些,学生思考的威力就会淋漓尽致地发挥,个性思维特点得到充分的发展,而在这些个性思维的相互作用下,就可能创造出“交响乐团式的教学”——不同的音响,奏出和谐的音乐。
四、教学中要学会倾听
倾听是学习的基础,是学习的重要行为。佐藤学先生提到:“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善于倾听的儿童,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是不可能学的好的……学习,是从身心向他人敞开,接纳异质的未知的东西开始的,是靠‘被动的能动行为’来实现的行为。” 这个提示,让我意识到形成互相倾听的教室的第一步,是教师自身要自始至终地保持专心专意地、郑重其事地听取每个学生发言的态度。教师倾听学生的发言,在此基础上开展指导,远远比多说更重要。有时候我们虽然“恩、恩”地点着头,热心地听着学生的发言,但其实是希望,可以听到学生的意见和我自己考虑的是一致的。或者到大部分学生发言完毕之后就总结一句“你说的应该是这个意思吧”。所以我们其实并不是在专心接纳学生的话语。我们往往为了自己的教学进度而忽视某些学生的发言,以至未能与学生的想法产生共鸣。我们应该认真地听取每个学生的发言并做出敏感的对应,应能慎重地选用每个学生都能理解的词语讲话,这样,学生之间才会开始互相倾听,才能在教室里形成仔细倾听别人的讲话、互相交换意见的关系。就如佐藤学先生所说的“在以自然的轻声细语来交往的教室环境里,更能培养自立、合作的学习者”。
《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佐藤学先生采用自己多年观察和参与的教学改革的案例,让我看到我们在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也呈现出课程改革中的艰辛和努力。读完此书,让我对新课程的改革充满了信心,面对挑战,教师要树立正确的理念,不断改变自己的教育行为,要学会聆听,要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一个个的个体,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享受改革所带来的乐趣。最后,就让我以该书最最本质的阐述来表达我的收获,那就是“这场教育革命要求根本性结构性的变化。仅此而言,它就决非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愿我们也能学习佐藤学先生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教学改革,以取得实质性的成长。
读完《静悄悄的革命》一书后,它带给我们一种冷静的思考,让我们躁动不安的心平静下来,聆听学生与教师真实的声音!也许很多情况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很多改变也是艰难的,但起码我们可以从自己的课堂改变起,以自己微小的力量加入这场静悄悄的革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