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这里是爱岗敬业的小编帮家人们整编的8篇小学体育教学案例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
作为一名体育老师,我承担了初一新生的体育教学任务,广播操的教学就成了这学期的首要教学内容,广播操无论从教来讲还是从学来说都是一项枯燥乏味的工作。所以,圆满完成广播操教学的前提就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面仅以我的一节体育课的教学过程来说明我是如何进行广播操教学的。
1、准备部分
在这部分里我主要采用激发兴趣导入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我的课堂升温,具体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分级进行趣味游戏,并以此达到热身的目的。因为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是比较 “稚嫩”、孩子气还很重,适当采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基本部分
因为广播操有硬性的教学要求,注定了其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书面要求进行教学,所以除了尽量使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外,我依然采用了传统的完整示范—分解示范、讲解教学—完整教学的模式,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过分的强调“教”,而是“教”与“学”并重。在动作传授完以后,我让同学之间分组练习、讨论,互相纠错,以此培养学生自评、互评的能力,并让动作完成好的学生进行示范领做,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培养学生敢于表现自己的能力。因为我们的学生在上课之前都已经分组,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学生相互攀比的心理,让他们分组比赛,看哪组同学做的规范,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我全程指导及时发现错误动作,在错误动作未成型之前就把它纠正过来。
3、结束部分
结束部分比较简单,只是一些课堂的常规,让学生总结点评一下这节课的收获,表扬做得好的学生,鼓励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的学生,让其在课后加强练习。
课后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自己不仅教学经验比较欠缺,在管理学生方面也不能达到完美的要求。广播操的教学内容基本完成,教学效果比较理想,但是在难度较大的教学教程中,总是有个别的学生调皮捣蛋,在处理问题学生的时候,我基本都采用了微笑处理,效果不是理想。这方面有待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应该在熟悉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采用区别对待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一、投掷:投掷羽毛球——上下肢协调用力
二、游戏:
1、团体羽毛球比赛
课时:
第4课时
体会利用下肢的蹬地动作将球投掷出去
运用上下肢的协调用力将球投掷出去
1、认知目标:学生了解投掷轻物的正确方法,体会快速挥臂的动作要领,明确投掷不仅仅是用手臂力量,更要全身协调用力。
2、技能目标:学生掌握肩上屈肘投掷动作,掌握运用下肢蹬地动作完成,发展学生上下肢力量和投掷能力。
3、情感目标:体验运动带来的乐趣,团结协作能在练习与游戏中与同伴友好合作。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主题导入
激发兴趣
1.整队,师生问好。
2.宣布课的内容,讲解注意事项。
3.带领学生做热身活动。
打尾巴→热身操
1.成四列横队站立,认真倾听,注意力集中。
2.积极参与,认真做活动
1.队伍整齐,精神饱满,明确上课要求。
2.激发学生活动兴趣,充分伸展身体各关节,避免活动时受伤。
掌握技能
体验成功
一、复习投掷方法
1.引导学生回答如何才能将球掷的更远,前几次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投掷能将羽毛球掷的更远,引导生回答,出手的角度既球运行的高度影响距离的远度。
2.如果不用腿会出现怎样的情况?提出投掷过程中上下肢协调性的重要作用。
1)组织学生投掷垒球练习(复习)
2)采用单膝跪地或蹲着或直立投掷(2—4次)
3)站起来投掷(2—4次)
4)比较哪种方法掷的远,为什么?请掷得好的学生展示,点评
3.全身协调用力进行过关练习,提醒各关的位置,设置三关,拓展四到五关,自由发挥练习。自我检验学习成果
四人小组分散练习,检验学习成果。
二、游戏:
团体羽毛球比赛
1)、规则:在规定时间内,双方尽可能多的将自己场地区域内的球掷过网,游戏结束,以场地内留下羽毛球最少的组获胜。
不许从网下将球扔过对方区域,否则,发现一次一个球给最后的成绩加一个球。
2)、组织比赛两块场地
3)、强调游戏时注意安全,小心不要与别的同学撞在一起
1.学生认真练习徒手投掷动作
2.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
3.学生相距15米,面对面,统一指挥进行投掷羽毛球练习
4.比比看,看谁能掷过第一条线、中间线(四人小组)
5.请掷得好的学生展示点评
6.四人小组分开练习,可运用两种方法对比展示或采用你认为可以投的更远的方法进行投掷,组内自测过关情况。
1、游戏:站位组织,依靠团体的力量赢得比赛,三局两胜
1.通过尝试体验、观察比较,模仿练习,掌握正确的投掷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练习。在互帮互学中进一步提高对投掷正确动作的认识,并能掌握动作。
3.通过展示、交流 ,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快乐。
1、通过游戏,巩固练习内容,体验运动带来的乐趣,团结协作能在练习与游戏中与同伴友好合作。
舒缓情绪
1.带领学生做放松练习
2.总结上课情况,表扬鼓励
3.布置下节课的内容和家锻任务
1.学生尽情放松
2.交流学生心得
3.明确下节课任务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其意义和价值已经被很多老师所接受。但怎样摒弃形式主义,充分发挥合作交流的效应,仍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拟结合案例,谈点体会,以期得到专家和同行的指正。
一、是主动,还是被动?
[案例]《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学生被分为6人一小组,每人手上有6根小棒。
a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6根小棒。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呢?
生动手操作。
师:好!把刚才操作的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b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一些小棒,试着按要求进行平均分操作。要求是:平均分成1份,2份,3份,4份,5份,6份,并且不能损坏小棒。看那组最迅速。
学生开始分。有的很快地分好,有的开始小声议论。
师:有困难吗?
生1:平均分成4份不好分。
生2:平均分成5份也不好分。
师:是啊!有的多,有的少,不是平均分。最好怎么办呢?
(生……)
师:好!同组内的小棒可以相互借调。再试试看。
(生活动。)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的4份是怎么平均分的?
1、让问题更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不能等同于日常随意性的谈话,它应具有一定的学习目标的指向性,是为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而进行的合作与交流。因此,教学中要不断地让学生产生思维的困惑,让他们在思维的压力下,主动地想到与别人的合作与交流。案例教学中,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只有1种分法,让他们交流什么呢?只会不断地重复。而要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5份,却是个伤脑筋的事。老师建议重新调剂,怎样调剂呢?小组成员之间必然要交流和合作。特别是平均分成4份,需要另一个人全部拿出,或者有4人拿出一根,剩下一位同学拿出2根,其间的讨论一定会热烈。“方便别人,也就方便了自己”,在这里不是很好地得到了体现吗?!
2、以组间竞争促组内合作。竞争和合作并不是一对相互排斥的概念,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观念,可以通过竞争的机制去增强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即用外部的压力去促进内部的团结。案例的b教学,引进了小组之间的竞争机制,这样就会促使小组成员之间主动地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而无须再由老师去安排合作,组织交流。试想,在案例的b教学中,如果老师说的是“看哪位同学最快?”,他们之间的合作交流状况将会如何呢?所以在小组学习后全班交流的时候,老师关注的一定要是小组的整体意见而非个人。评判也应以小组为单位。
二、是环节,还是方式?
[案例5]《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课始。
a教学: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
生:是角。
师:真好!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呢?
生:……
b教学:
各个小组代表开始交流。
一节课中究竟安排几次小组学习为宜呢?我们经常这样讨论着。细细分析这种讨论,它其实是把合作交流局限在教学环节之上。试想,一节课都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又有何妨呢?下节课再整理归纳就是了!打破知识的分割,建立一种大的课程观和教学观,我们完全可以在课堂内探索更大时空的合作与交流。同时,合作交流不能仅仅限于课内,学习小组不能是课内象集体,课外如“散兵”。课外的合作交流,更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更能调动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让我们从整体着眼,从形成氛围和培养习惯入手,积极地将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变成一种师生不断“对话”与“协作”的过程,让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发挥出它更大的效应。
跑是每个小学生都具有的自然活动能力。跑的快,是每个小学生展现自我的愿望,又使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快乐。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重视过程性的评价。本课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在奔跑中获得身心体验,培养快速奔跑中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和提高奔跑的速度和能力,还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享受体育活动的乐趣,获得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并通过合作学习、交流学习,优化学习氛围,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师生间、学生间的相互鼓励、帮助,使学生勇于挑战自我、展示自我。
1、认知目标:使90﹪的学生初步理解快速跑的动作方法并获得快速奔跑的身心体验。 2、技能目标:使80—90﹪的学生初步学会正确的快速跑的正确姿势,并通过“往还接力”提高学生奔跑的速度和能力、反应、协调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学习的能力以及克服困难、挑战自我、积极上进的优良品质。
本课选自人教版(三—四年级)体育教材第三章:走跑与游戏。快速跑是小学四年级跑的重要教材。跑的快,是每个小学生展现自我的愿望,又使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快乐。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由于单纯的快速跑对于活泼好动、富有求知欲望的小学生来说,会显得枯燥无味。对此,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根据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通过情景导入:“竞选冬季运动会短跑运动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掌握快速跑的技能及学练方法
对跑产生兴趣,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1、教法:
(1)情景导入法:本课设计“为学校即将举行的冬季运动会选拔短跑运动员”这样一个情景,使学生在竞争、欢乐中完成本节课的目标。
(2)讲解法:教师语言清晰、表达能力要强。
(3)示范法:本课采用示范法,使讲解更加形象生动。
(4)启发式教学法:本课启发学生自己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爱动脑,互帮互助的好习惯。
立定跳远是水平二跳跃内容的重点教材,是发展学生腿部力量和弹跳力的重要手段,具有实用意义的体育项目,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对立定跳远有所接触,教学方法仍按让学生学会弹性屈伸动作,然后数“一、二、三”分解动作练习,虽然能让学生学到立定跳远的动作,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并不高,反复地练习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此,要想让学生保持持续的学习兴趣,我将立定跳远融入到游戏当中,使学生能在玩中学、玩中练。通过教学,促进学生身体机能的发展,提高学生灵敏、速度、力量、协调等身体素质。
水平二的学生活泼、好动,模仿力、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自我表现欲强。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如果一味的跑和跳,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不愿意学。据观察了解,小学生十分乐意和小动物交朋友,为了能使本课的情境更符合学生的心理,将主要教学内容用以“小青蛙捉害虫”的方式贯穿,以“小青蛙”来命名立定跳远。安排“青蛙捉害虫”的游戏来改变练习手段,让学生带着他们各自喜爱的角色去练习,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情境教学变换进行,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开动脑筋,积极参与。使学生懂得害虫是庄稼最大的敌人,我们都应该知道保护它。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每个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玩中创”感受到愉悦,在愉悦中初步掌握双脚蹬地跃起向远处跳出,并能双脚落地的方法。发展学生跳跃能力,培养学生运动兴趣。
2、通过游戏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积极态度,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3、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观察、体验、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并能够乐意接受教师的指导,从而体验成功。
重点:双脚起跳,用力向前上方跃起,上下肢协调配合。
难点:上肢的摆动配合空中展体。
教具准备:接力棒4跟、体操垫4块、画满荷叶的操场1个。
1、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青蛙跳吗?他们是怎样跳的呀?你们原地学学好吗?
2、学生:原地学习青蛙跳。
3、师:老师这里有一群小青蛙肚子饿了要去找食物吃,青蛙妈妈决定带孩子们到池塘里去抓虫子吃。
4、师把学生带到画满荷叶的操场。
5、师:在抓虫子时不能掉到水里,掉到水里的青蛙要回到岸边后才能继续跳到池塘去找食物,找到食物的同学要把虫子放到岸边的盒子里后再继续去找食物。等大家抓完了虫子后才能一起分享劳动成果。
6、学生:学生听着音乐学着青蛙的跳跃的样子在荷叶上去找食物。
7、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立定跳远跟我们刚才青蛙跳的姿势很相似,这时候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立定跳远好吗?
一个生动学习情景的营造,可以引起学生的新鲜感和亲和感,使他们情不自禁的注入自己的热情,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此活动还让学生达到了热身的效果,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体育兴趣,为下一步学习新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立定跳远
1、师:刚才同学们学青蛙跳都学得不错,这时候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立定跳远好吗?立定跳远和青蛙跳动作方法是差不多的,同学们先看看老师做一下示范,同学们再来学习好吗?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动作方法。(动作方法:两脚自然平行分开,上体稍前倾,两脚屈膝,两臂后举。然后两臂向前上方用力摆起,同时两脚蹬地,迅速向前上跳起出,跳出后身体在空中保持展体动作尽量向前飘,落地时,小腿前伸,用两脚跟着地,屈膝缓冲,保持身体平衡。)
3、师:刚才老师把立定跳远的动作完整的做了一遍,现在请你们想想怎样才能把这个动作做好,立定跳远和青蛙跳有什么区别?
4、学生边讨论边举手回答。
5、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学一学,看谁学得快。
6、学生自由练习。
7、分组练习。
8、各组优秀者上前表演。
9、分组跳过河看谁跳的最好,动作跳的最漂亮。
设计意图:教师进行完整示范后,使学生获得了完整的动作表象,然后分组学习、讨论、练习,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行动,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又使学生获得自学、自练、互学、互练的学习方法。整个课堂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间相互指导,讨论指正,真正发挥了“小团体”与个人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促进互助互学,在练习中突破难点,掌握动作。并且通过及时的评价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水平,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二)游戏:身体素质接力赛
1、师:我们刚才学习的立定跳远,它是一个需要身体各部分配合完成的一个动作,老师为了同学们身体技能协调发展我给同学们准备了组合游戏“跑的快”,同学们先认真听老师讲完游戏方法和规则再去做游戏。
2、師:讲解游戏规则及游戏方法。
3、学生分组游戏。(教师巡视指导)
4、教师评价鼓励,请获胜队介绍经验。设计意图:一节好的体育课最重要的是要注重学生身体全面协调发展,所以在经过较强度下肢运动后,在安排一个促进学生机体全面发展的游戏,不仅使学生得到全面协调发展,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师:可爱的孩子们经过强烈的体育运动后一定很累吧,那就请你们听着音乐跟我一起做放松操吧!
2、教师和学生一起做放松操。
3、教师小结
4、师生再见
5、整理器材设计意图:在最后听着轻松的音乐,做着放松操让学生在经过较强度体育活动后身体各部分得到放松,消除疲劳以最佳的状态进入下堂课的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获得生态学的知识,初步知道什么是环境和环境问题,认识环境。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利用资料提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产生与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产生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理解环保应从自身做起。
教学难点:分析环境质量与生活质量的关系,即让学生获得生态知识,初步知道什么是环境和环境问题。
课前准备:
一、情境激趣:
二、阅读感知:
1、奇怪同学们用心默读课文,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2、组织汇报:(板书:环境污染)
(1)师点:我们这里所说的环境是指“自然环境”,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和活动舞台。
(2)那你知道什么是环境污染吗?(出示小黑板“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时所产生的有害物质,主要是废气、废水和废渣,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危害人类正常的生活和发展。)
三、交流明理:
1、通过看书,并结合你搜集的资料,说说你理解的环境污染有哪些? (1)生自由汇报资料。
(2)(示分类)根据想睡觉提出的各种问题,对环境污染进行分类。
2、请你联系实际说说,这些污染会有什么害处?
(1)学生自由汇报,(板书:生态失衡,危害健康)(2)出示补充资料:(各类污染的图片资料)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本课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体育课程标准五大领域目标中,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运动参与、身体健康、社会适应等领域中,水平一的学习目标为依据,来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以教学目标的达成为主线,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中心。教学过程的设计,尝试运用童话般的“情境教学”。
立定跳远是低年级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学重点是两脚同时起跳,落地平稳。所以教学应着重解决两个问题:1、培养学生正确的跳跃姿势,为儿童以后的发展与提高打下基础。2、学会轻巧落地的方法,增强安全参与体育锻炼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如果一味的跑和跳,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不愿意学。据观察了解,小学生十分乐意和小动物交朋友,为了能使本课的情境更符合学生的心理,将主要教学内容用以“小青蛙捉害虫”的方式贯穿,以“小青蛙”来命名立定跳远。安排“青蛙捉害虫”的游戏来改变练习手段,让学生带着他们各自喜爱的角色去练习,不仅完成了教学要求,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情境教学变换进行,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开动脑筋,积极参与。使学生懂得害虫是庄稼的最大的敌人,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我们都应该知道保护它。
根据本课特色,设计了情境化、游戏化的教学形式。自主参与、小组活动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结合课标中,运动参与目标水平一:“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对体育课表现出兴趣,乐于参加各种游戏活动的精神”。在本堂课操作中,课设计力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游戏活动,能在情境化的游戏活动中进行模仿、跳跃和移动,能在活动中表现出合作意识和创造精神。而根据身体健康目标水平一:“发展体能,发展柔韧,反应,灵敏和协调能力等要求”。在本课堂练习中学生在进入害虫角色的游戏活动中不断地积极地进行移动和模仿练习,达到了发展柔韧、协调和灵敏等课标的精神。而本课设计体现出能在活动中表现出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也符合了社会适应目标:“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在体育活动中尊重他人”。
体育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和情感的体验,所以应给学生自我设计自我展示,自我体验的机会,以完成运动参与,身体健康,社会适应等各领域的教学目标。
新课程倡导教师做学生的伙伴、平等的首席。本课教师角色就经历了授奖的公正员——游戏的伙伴——组织展示的主持人——为生搭台的服务者——诠释善良与欢乐等角色。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努力以相互欣赏和相互鼓励的评价为主。在欢乐的游戏情境中,民主、平等、合作学习的氛围犹如七彩的童话珍存于孩子的心间。
《马路不是游戏场》案例分析
--石家庄市无极县东侯坊小学 李志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交流交通事故的事例给与小学生有关的交通规则,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安全的现代交通意识。
2、通过观察本地的交通现状,知道有关的交通法规和常识。
3、通过探讨分析交通法规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安全的现代交通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让学生观察本地的交通现状,初步懂得交通法规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教育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2.通过探讨分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安全的现代交通意识。
三、
教学准备课件:事故照片、录像、统计数字等
四、案例背景:
《马路不是游戏场》一课是人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四单元中的第四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它是在学生了解了平面图、路线图并在掌握了认路和寻路的方法后,让学生意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使学生了解一些交通规则,并能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甚至教育身边的人遵守交通规则。
近几年中小学生的交通事故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这些交通事故大多都是由于学生不遵守交通规则(如乱穿马路、乱闯红灯、在马路上玩耍、打闹等)引起的。在讲这一课时我面对的是小学的学生,新林小学前有一条马路,这条马路车量多,而且时有发生交通事故,这无疑是该校学生在安全上面临的一个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始终以这条公路为主线,让学生意识到危险就在我们身边,所以必须遵守交通法规,从而知道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
五、案例描述: 片段一:
师:今天能够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我非常的高兴,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为了感谢大家的热情,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录像,你们想看吗?
生:想。
(课件一:播放新林小学门前的场景,公路上车来人往,时有行人违反交通规则„„)
师:你们对这个地方熟悉吗?
生:熟悉。这是我们的学校和学校前面的马路。
师:咱们班有多少同学每天要经过这条马路?(生举手示意)
师:每天在你过马路的时候,你们的老师和家长会怎样嘱咐你们呢?
生:嘱咐我们要小心。
师:家长为什么总是这样不厌其烦的嘱咐我们呢?
师小结:是呀。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发展迅速,虽然给人们带来了便捷,但也随之带来了许多交通事故。课前我请同学们搜集了一些有关交通事故的案例,下面请同学们先在本组为内交流,然后选取你们组最为令人震撼的交通事故讲给大家听。
小组内交流并选取最打动人心的事例在全班汇报。
师:看来同学们课前都做了充分的调查,老师课前也用电话对我市的交通大队做了采访,由此我了解到以下几组数据。
(课件二:展示课件,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发生的交通事故起数,死伤人数,以及死伤中小学生人数,并进行对比。)
(画外低沉的解说音):这只特别的篮球再一次牵动我们的心,相信没有一个人肯将这种特别移植到自己身上,那就请所有的人,特别是司机和儿童记住这个一生将坐在篮球里的孩子吧。
录像播完,全场一片肃静,片刻后——
师:同学们,看完了刚才的录像,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她很可怜,这么小就失去了双腿。
生:她真惨,将来怎么办呀?她的腿再也要不回来了。
生:老师,我想我们可以帮她买个篮球。
生:这场车祸给小燕家带来只有灾难。
生:他们家再也没有欢乐了,他们再也不能一起出去爬山、游泳了。
生:小燕的遭遇将会给大家留下思考,给驾驶员叔叔、阿姨提个醒,告诉人们出门要小心,开车时要注意安全,要珍惜生命。
生:在路上不喧哗,不乱扔杂物,不打闹。
生:过马路要看人行横道信号灯。
生:骑自行车时不要骑到机动车道内。
生:红灯停,绿灯行。
生:坐公共汽车先下后上,要排队,不推推攘攘。
生:下雨天,撑伞时不要遮挡住视线。
生:12岁以下儿童不得骑自行车上街。
生:乘坐汽车时,不要把头和胳臂伸出车外。
生:不能在铁路附近玩耍,更不能在铁路上摆石子,那样会发生危险。
生:横穿马路时,应走斑马线。
生:行人应走人行道。
出示《交通规则拍手歌》,师生一起拍一拍,念一念。片段四:
(课件三:播放新林小学学生违反交通规则的录像)
生:有的同学没有走人行横道。生:有的同学逆道行使。
生:有的同学在马路上嬉戏,把马路当成了游戏场„„
师:看到这一录像,你想对身边的同学说些什么呢?
生:我们应该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生:我们要提醒周围的人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巧妙运用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使教育活动生活化:
一、巧妙运用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拉近学生生活与课堂教学的距离。
我在教学《马路不是游戏场》一课时利用周边生活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作为品德课的课程资源,课一开始,我播放校园门前的录像,问:“这个地方你们熟悉吗?谁每天上学要经过这条马路?”这样就把学生“放在”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从而拉近了学生生活与课堂教学的距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课的开始就使学生能够乐于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为本节课拉开了轻松的序幕。
二、巧妙运用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使教学更加真实,使学生更加刻骨铭心。
新课程要求关注每一位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体现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品德是在个体(自己)的生活、活动中发生和形成的,品德的提升和完善也是在他们自己的生活、活动过程中完成的。没有生活,也就无所谓道德和品德。道德离不开日常生活事实,也就是说人们的日常生活,不仅是道德的素材,而且从中也在接受道德的影响。课的进行中,我展示从交通队收集到的近两年所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些数据,继而播放一幕幕真实的惨不忍睹的交通事故情景,真实数据的呈现,真实场景的呈现,使学生赫然一惊。整节课始终以学生身边的公路这一课程资源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这样就丰富了我们的教学资源,不仅仅拘泥于教材本身,而且这样的课程资源更加鲜活,更贴近学生实际,更有教育意义。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中的理念,提倡教师不唯书,灵活运用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不断挖掘运用身边的课程资源。也正是由于我所选取的是鲜活的学生的生活,因此对学生的教育就显得更加深刻。
三、巧妙运用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使课堂教学更加鲜活,更具针对性。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应从儿童生活出发,以儿童经验为起点,将教学的各个环节置于真实的生活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强烈愿望,鼓励儿童袒露自己真实的思想,让学生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看法在课堂生活中呈现出来,把自己的困惑亮出来,这才能使我们的品德课真实起来,鲜活起来,与学生亲近起来,与生活接起轨来,这样的德育课堂才会更具吸引力,从而让学生在生活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在本课教学前我先让学生去了解自己身边的人发生过或知道哪些交通事故,这些交通事故给自己本身和他人带来了哪些伤害。通过学生的调查、相互汇报,学生们深深的体会到了交通事故的危害性和严重的后果,有的学生在介绍自己亲人发生交通事故时甚至失声痛哭,这无疑给每个学生心灵中敲响了警钟,从而知道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而且在课前还为学生准备了一段本校学生违反交通规则的录像,让学生发现自身在遵守交通法规方面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讨论,明辨是非。这正符合了《课程标准》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得要求。
正如鲁宾斯坦曾经指出的那样:“教育的主要方面恰恰在于使人同生活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思品教育只有根植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才具有深厚的生命力。一句话,生活即教育,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教育是生活的延续,我们应该深入挖掘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并加以巧妙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