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本页是可爱的小编帮大家整理的12篇乡情作文。
乡间的小路总是承载着是是非非,人之长情,高的山;青的水;艳的花;绿的草;这是什么?这是家乡。聊聊家常,谈谈山水。时而又说说儿女私情,这又是什么?这是感情,这是乡情。
我的家乡的味道是五味的,有苦,有乐,有酸,有甜,有愁。
苦在——今天的天又阴了;邻家的老人去世了;和睦的一家吵架了,而我的苦——和小孩儿玩游戏不小心误伤了他,他的哭叫声比雷还声还大,比豹声惊人。不出我所料,又去找妈妈了,还是在我的意料之中,她带着母亲又来训斥我了,哎!我的心里这叫一个苦啊!
乐在——有次,我最想念的桂花糕还是被弟弟抢完了,我再三恳求母亲给我再做些吧,可是无论我说什么,母亲还是嫌弃麻烦。就在我的心已经沉到谷底的时候,对门儿的刘婶儿,做的桂花糕,刚出锅就给我们家端来了一碗尝尝,我的心情立刻好转,天气仿佛是阴转晴。我的快乐来了,我的心里那叫一个乐啊!
酸在——这天我们班的张文今天向我炫耀她的新衣服,我心里不甘于是又去求母亲买给我,结果还是一样的,“你的衣服又不是不能穿,买什么买。”我的心里那叫一个酸啊!
甜在——邻家的姐姐带我们几个小孩儿一起玩跳皮筋儿,扔沙包,捉迷藏,无时无刻都充满着笑意。孩子们的笑声仿佛覆盖了整片乡村,我的心里那叫一个甜啊!
愁在——母亲又去和隔壁王婶儿聊家常了,我的肚子已经饿的咕咕叫,怎么还不回来啊!一聊就到了中午,害得我一早上都没有饭吃,我的心里这叫一个愁啊!
乡情——乡间的苦、乐、酸、甜、愁伴我成长……
“何人不起故园情?”
家乡,是多少人、心中的骄傲。家乡,是多少人、心中的思念。家乡,是多少人、心中的梦想。下面来看看我的故乡吧……
春天的家乡穿起了万紫千红的艳装。你瞧!树枝上已微微露出了一些青色,一串串杜鹃花嫣红姹紫,窗子外面开始听得见唧唧的鸟鸣了,那是小鸟正在唱着春天的歌儿呢!下过一阵雨后,在我家乡的田园里,万物生辉,美极了。在阳光的照耀下,家乡的小溪显得更加清澈,微波荡漾,泛着金色的光。春天的家乡显得生机勃勃,富有活力。而我们,在这小溪下,留下了我们的欢声笑语。滴滴答答的流水声,悄悄进入了我们的心里,流淌着;小溪的流水,静静的留着,天边的红晕,衬托出一片安静,又不会寂静的黄昏……
夏天的家乡披着青葱轻俏的夏衣。清晨,蜜蜂忙着采蜜。午后,知了在树上长鸣。夜晚,蟋蟀在草丛高歌。家乡有片池塘,荷花开得正旺,蜻蜓满天飞,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家乡夏天的清晨,是格外清爽的,站在田野里,听着风轻轻的呼啸,看着朝阳慢慢的升起,摸着树的轮廓,惬意顿时升起了……
秋天的家乡穿着金红色的庄严的晚礼服。家乡的田野里,到处是金红的果子。大街两旁的树叶,萧萧地落下,发出"簌簌""的响声。家乡的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我们经常喜欢在秋天里,去欣赏所有姹紫嫣红的水果。青的,红的,黄的,绿的……姹紫嫣红的秋天,常常是令我们久久回味,却永远回味不完的季节……
冬天的家乡换上了朴素的雪白长袍。在家乡小镇的街道上到处是雪,电线杆上也结了冰。下雪了,雪像柳絮一样,像芦花一样飘落下来,美极了。雪停了,村子的屋顶上,篱笆上,木棚上,到处都覆盖着一层雪。我在无聊的时候,约几个小伙伴,一起“武装”去打雪仗。因为我那时很小,不懂得回打,也常常打不准,所以,常常是身上缠满了雪,却越玩越有味……
这,是我的家乡,是我小时候喜欢的乐园,是我现在梦想的天堂,是我以后向往的归宿;这就是我热爱着这片土地的缘由,是这片土地的四季,给了我无穷的回味,是这片土地,给了我一个美好的童年,是这片土地,给了我无限的遐想……
北海的风
邓娴
我想念北海的风。
我不记得它会刮多久,反正总是在刮,没有停息。
北海中央是一个小岛:涠洲岛。我倒觉得这名儿挺有意思,围起来的岛罢。从北海船渡到涠洲岛,正是享受风的好时机了罢。
它总是顺风的。船夫戴着海草制成的小箬帽,披着花布。他大概是壮族的罢。现在这种靠手划水的大船也很少见了,是有幸借此机会饱览壮族风情。见那船夫有力地喊:“一、二………”就算风刮来了,他们头顶的草帽也不过是被吹到背后,任凭绳子紧紧挂在脖子上。我也借此偷溜到船的甲板上,将手盘在扶栏上,任凭风吹拂我的头发。
北海的风是飒飒的,但它却令人动情,它只是一把接一把地从你耳边掠过,它盛情难却。它钻进你的发尖,让你炽热的身体得到些许清凉,看着它俏皮地拂过海面,波纹虽说常见,也却与故乡大不同。它并不惊起阵阵波浪,而是简简单单,每一次吹动,对于海浪也不过像站起到蹲下的过程。幅度不大,却别有情致,我看得很舒服。
那船上是有专门捞鱼的人的,也不愧对于它的船名”神奇号”,这是一艘值得观光、值得体验的船。大概是因为那海实在是清,那渔夫总是能下手极快,捞到了鱼。那鱼不过是因为太爱这风了罢,一到了桶中并不太愿意,只能和其他鱼共享桶内极少的空气,上蹿下跳。
很快便到了。母亲随便买了一些打上来的鱼,拎着走向山庄。那山庄正处于岛的中央,名曰“西风客栈”。想想觉得挺有意思。老板是一个挺会烧菜的人。在刮风的日子里,即使闭门不出,也能用人们的少些许菜烧出佳肴。母亲把鱼给了老板。我坐在吧台上,看着海面上刮起的风。
老板很快烹饪好了鱼。那同种鱼,味儿却不尽相同。自出生来,我吃过、品过多种多样的鱼,而唯独忘不了它。这鱼入口即化,让人张目结舌。它看起来不过与大多鱼相同,但却格外新鲜。老板说:“起风的在日子里,鱼儿往中间钻,总是很新鲜的。”时间久了,话也记得不大清晰,只记得父亲和老板在谈论吃的方面,成了好友。大概也因为在这风中,一切却这么爽朗吧。
在那天后,也品了石斑鱼、杂鱼,烧法众多,但总是吃不厌。尤爱那清蒸石斑鱼,肉丝滑而清新,至今意犹未尽。
我们在风中,看着远处的火山口(那是个地方专门捡火山石的)。我们也去过火山口,只记得在火山口旁,依旧是海,弯延盘绕着。状族姑娘们,戴着头饰、跳着舞,那儿的风甚是惊人,只会将人不由自主地聚在一起。
少数民族的人,总是卖一些不常见的奇珍异宝。那边有一排摊,专门卖螺角。向来听说过,螺角有海浪的声音,而自已却未曾尝试过。在母亲的怂恿下,我便买了个最大的。放在耳边,惊涛涌来,面色突然就暂停了,显然很震惊。那状族姑娘见了,宛然一笑,不太标准的普通话,两颗小虎牙,被风吹起了的碎发:“你好嘞!这噶不错呢!”我也回头一笑,风还在刮……
我想念北海的风。
你是我每隔一段路程都回不去的故乡。
我离开老房子很多年了,不是不想回去,而是不想去触碰那种感觉。
梧桐又要开了。房子前面的那棵大梧桐,你还好吗?想必,树上的白花会把你装饰得焕然一新,吸引无数蜜蜂来这里玩耍。你听着嗡嗡的声音是多么美妙。看,那只爱美的蝴蝶,扇动着翅膀,等待着微风;风来了,优雅的花朵从树上飘落下来,蝴蝶振翅飞舞,分不清是哪片花瓣,哪只蝴蝶振翅。可惜大梧桐没了,留在脑海里的芬芳成了我珍贵的留恋。
我的家乡很普通。早上,农民早起去田里;中午,汗流浃背;晚上,睡在山边。唯一独一无二的是爷爷擅长酿酒。每次看着爷爷躺在摇椅上,闭上眼睛做一个“啧啧啧啧啧啧啧啧啧”的动作。也想学学爷爷的掌扇,酒杯,花生,夕阳,夕阳。爷爷更爱送酒,王叔叔开玩笑夸口说“这酒天上才有,地上也能尝几口”。爷爷笑得露出一排整齐的牙齿。
现在老家也是酒满,但这酒不是另一种。老房子里还保留着酒味,鼻尖的酒味让我潸然泪下。因为,酿酒师不在了,对酒的记忆成了我珍贵的怀念。
我家乡的水人,你们都在吗?大家的生活都好吗?姨妈家的狗又生了一只小狗,答应搬家的时候给我生一只。王奶奶身体怎么样?还是每天还坐在门口看着远方的儿子?对了,我和小琪种的一颗红豆,应该很久以前就长出新绿了吧?问题太多,顾虑太多。而那缕留恋,自然是最珍惜的!
此刻的心情只能用一首歌来表达:“雨水多,故里草木皆兵。听说你总是一个人……”我多么希望这种感觉能随着这首歌传播到我家乡的每一片土地,每一个人。
我会把这份留恋藏在心里最温暖的地方,好好珍惜。
“故乡的天空是蓝色,因为它承接的是童真与怀想”。人人都会有故乡,并且有对故乡的见解,我的家乡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她就是“山城”重庆。
提到重庆,大家第一时间会想到美味的火锅吧,现在就让我来介绍火锅。
重庆火锅起源于明末清初的重庆嘉陵江畔、朝天门等码头船工纤夫的粗放餐饮方式。有句俗话:没有什么是火锅涮不了的,如果有,就把火开大一点。火锅更多代表的是远方游子对故乡的那种十分强烈的思念。例如我,我已许久未归,每每想起火锅,就能勾起我的故乡情怀,想起亲人的关怀。所以火锅不仅是食物,它更是远方游子的心灵寄托。
吃完了火锅如果觉得无聊,那么看川剧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川剧是中国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中东部、重庆及贵州。川剧中的变脸是很受大家欢迎的,在小茶馆里,总能看见变脸的绝活。在我小时候,我在重庆居住的那段日子,时时能听见外公哼着小曲小调,“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外公哼着哼着,就会叫我跟着他试绿色作文网着唱两句,“浩轩,来,外公告诉你,这是讲的三国中的人物,因为曹操奸诈所以要画白脸,关羽忠诚……”小时候的我不懂曲子的含义,但从外公的哼调中也觉得有点儿意思。虽然我外公现在已经不在了,但我每想起川剧,我就会想起那消瘦、慈祥的外公。
接下来让我来介绍重庆又一大特色——穿楼轻轨。
因为重庆是山城,走路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开车也要绕来绕去,不然怎么会有李白发出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感慨呢。为了方便他人穿楼,轻轨就在重庆诞生了,从那以后,重庆人的出行方式便十分方便了。
一想到火锅,川剧,轻轨,总能把我的思绪带回到故乡重庆,那个使我难以忘怀的城市,那个给我带来欢笑与泪水的故乡,那里有令我日思夜想、久久不能忘怀的人。我会日夜期待,期待你越来越好,永远永远……
“那故乡的风,那故乡的云”,那个美丽的故乡,重庆。
徘徊在老家的古井旁。眺望家乡的景色,心中起了一丝丝涟漪,不住跑了神儿……
春光明朗,龙眼树林中,有孩子们欢快而高亢的笑闹声,也有鸟儿赞春的歌声。春季,原本死气沉沉毫无生机可言的田垄中,冒出了一抹绿。田垄旁,成片的龙眼树,也换上了新装。那一树绿叶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树叶中,一串串金黄色的花朵从绿叶当中舒展开来,颇具生机。鸟雀唱累了,就站在电线上,上上下下,共同组成了春之赞歌的五线谱。厦门,迎来了她的雨季。
情绪多变的夏季,轻轻的踱来。“有时夏姑娘竟暴躁得使土地都裂开来了。有时,巧着姑娘心情好,露了笑,这儿就会有阵阵凉风。有时呀,夏姑娘的好朋友出了事儿,她便会哭的个稀里哗啦的。”夏天的童话,在奶奶嘴里呢喃,在老家的大厝中传荡。金黄的田垄中,那星星点点的黄瓜花不见啦,倘使有好奇的人,掀起了那又大又肥的叶子,就能看见,一条碧玉似的黄瓜,正舒舒服服的躺在温暖的泥土上,要是被你一逗,还呵呵的乐儿呢!
夏姑娘还真生气了——土地被照得裂开了口子,行人走上去,土块就轰的掉下去,散开来,行人走不了这土地,就干脆坐下来,从园中抓根黄瓜吃起来。甘甜的黄瓜汁流入肺腹,慢慢的滋润着行人干裂的嘴,冒烟的喉,浮躁的心。夏姑娘此时终于发了点儿善心,赶来了一阵凉风。
风,轻轻吹过树梢,偶尔带来些甜美的花香味,甜甜的;偶尔送来龙眼叶摆动的舞曲,轻轻的。吹着吹着,龙眼,熟了。
“夏姑娘留下了她珍贵的饰品,当她还没收完东西,秋婆婆,就带着小牛和棍子来了,顺便,在地上铺上了上好的地毯。”龙眼熟了。一夜间,大家各抄家伙,争先恐后的抓住、揪下、敲下一串串龙眼。半晌,大家的脸上,都挂着满足的笑脸,和左邻右舍分享着自己的那筐筐金黄色的龙眼,秋婆婆比夏姑娘平和,她专程送了些微风,于是各家各院的人们聚在一起,边聊着天,边吃着龙眼。龙眼真甜啊。
眨巴眼睛,我回过了神——眼前,一切都美好如画,让人怎不顿生出浓厚的乡情。
我的整个童年时代是在抚顺的一条很窄很老的小街度过的。
渐渐远离童年的我真的不敢相信,这帧保存了十几年的照片上,昵昵站在兄弟姐妹之间的那个小女孩就是我自己。瞧那副稚气鲜活的脸,漾着无忧无虑的好时光,紧抿着的小嘴抿不住永远的甜津津美滋滋的笑,而那双清澈的明亮的黑黑眼睛又是那样充满自信的注视着未知的前方,注视着今天的她自己。
是的,这是一双说下雨就下雨说晴天就晴朗的真实的`眼睛啊、在这双眼睛里,晴日坑坑洼洼,雨天不堪泥泞的小街,红砖青瓦低矮错落的房屋,那几棵仍执著的伸向晴空的老树是美丽的文字和风景;小街的远处通往蓝天。我和小伙伴们经常在这里大声喊叫,不一会儿就会传回同样的声音来,山那边蜿蜒的小河,碧绿的草坪,草地上叫不出名字的野花和点缀着的蜻蜓,蝴蝶同样也是美丽的文字和风景。
在这双眼睛里,三月的小雨点,十二月的雪花,奶奶亲手缝制的细密的小褂儿,除夕之夜的纸红灯笼,惬意的晚风伴着奶奶托长的身影,伴我同伙伴告别,透过窗权晃醒一夜好梦的一抹展曦也是美丽的文字和风景。
在这双眼睛里,磨刀的老爷爷有滋有味的吃喝声和红红绿绿的东北大秧歌儿也是美丽的文字和风景。
这是一双真实而真情的眼睛啊。
在这双眼睛里,那个快乐幸福的难忘节日里,星星火炬旗帜下宣誓的我,胸前飘扬着红旗的一角,高唱着嚎亮的《中国少先队歌》步人了风华正茂的少先队列。我长高了,长大了…在雷锋的故乡里,在故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下,在许多人经历“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慷的牵引落叶归根,我凝望着夜幕下繁华的都市,我愈来愈发现抚顺的特殊魅力———雄伟,壮观和温柔。此时我领悟到了月是故乡明的真正底蕴,也更增添了热爱家乡,祝福家乡明天更美好的浓浓乡情。
那水,时而温柔时而又显暴躁。温柔时似可爱的小绵羊,不紧不慢地流着,像小孩独自在那静静地玩耍,一会儿拍拍溪岸边五颜六色的彩石,一会儿摸摸浅滩上伸出脑袋来的小草。暴躁时似一头发怒的雄狮,凶猛地咆哮着向下游冲去,这时也没有了往日的那份柔情。水在河中横冲直撞:溅起一朵朵美丽的玉花,一串串珍珠般的水滴挂在石头上。这排山倒海般的气势不差于涨潮时的潮势。
那山,不像黄山的云雾迷茫,不像济南的山四面环绕,更不像泰山的巍峨肃立。这些山就像一些喝醉了酒的老翁,一个靠着一个,沉睡了不知多久了,静静的耸立在家的那边,从来没有谁去惊醒它们的梦,只想让它沉沉地入睡!
家乡人们的穿着朴素,从不穿花花绿绿的衣裳,大多部分为深色衣裳佩戴,生活也朴素,四季都在变。春天,人们播种耕耘,盼着夏天。夏天,人们捉鱼捕虾,盼着秋天。秋天,人们采摘果实,挖葛粉,盼着冬天。冬天,人们和家家团圆,开开心心地过新年,又盼着春天……
读着“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祖国在那头。”余光中老人那淡淡的乡愁便飘入我的心扉,感受到游子对祖国母亲的爱恋和对祖国深深的思念之情。
中国,饱受苦难的国家。当荷兰人的炮火瞄准了台湾这块富饶的土地,母亲伤心流泪,终于,我们的民族英雄郑成功赶走了侵略者,但这并不是故事的结束,似乎是噩梦的开始,台湾不久又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一个世纪的割舍,直至今日,台湾仍没有回归祖国,尽管如此,那一湾浅浅的海峡无法挡住炎黄子孙的思乡之情,那份情愈来愈浓,愈来愈深。
终于,我们听到了那久违的足音。主席连战和他的`大陆访问团来到这片土地,多少年的渴盼,多少年的梦想,终于可以实现。每一次演讲,都是连战主席说不完的思乡之情,西安祭拜祖母墓,扫不去的思念永远飘荡。兵马俑战道里的一包黄土更是催人泪下。海峡可以阻挡我们相见,却阻挡不了我们彼此的思念。
让人永远铭记的是主席连战和共产党领导人胡的握手--整整36秒,半个世纪的隔膜在此刻化解。穿越时空的36秒,意味着国共两党领导人的再次合作,海峡两岸的统一指日可待。送走了连战,又一位带着思乡之情的人来到祖国大陆,他就是亲民党主席宋楚瑜。黄帝陵的祭拜,只为表明他是炎黄子孙,爱国之情永不变更。
耳畔时常回荡《我的中国心》:“河山只在我梦里,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只是什么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每每听到这里我都心潮澎湃,血液沸腾,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此感受。
那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震撼着我,那多年未曾变更过的乡情感动着我,每一个月圆之夜都在想“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是不是可以让思乡的人快乐些呢?
时间将改变一切,有一天,我们一定会在海峡上架起一座桥,感受那份不变的思乡之情!
在我的记忆中,我的家乡——呼和浩特,是恬静而美好的。它并非如今这样繁华匆忙,却是我心中永远的怀念。
记忆中儿时的呼和浩特,天很蓝很蓝,没有一丝的杂质。它的蓝,是不同的,即使是在最寒冷的冬日,也是如此。小时候的我,经常扒在窗台上,看那蓝得变幻莫测的天,蓝得澄清,如一汪清水;蓝得沉深,如一匹缎子;蓝得透彻,如一颗晶莹的蓝宝石。风,轻轻地吹;树,沙啦啦地摇。蓝天改变了它蓝的色调,不变的,是小时候的我的向往这之心。记忆中的呼和浩特,是带着一缕清香的,没有多少汽车扬起的沙土,空气,是那样清新。五月,满城丁香花开的时候,那大大小小的丁香树散发出的芳香,无数次令那时的我陶醉,白的清雅,紫的典雅。站在古老的清香树前,我曾想:也许,在某一时刻,也曾有人站在这个地方,面对它,充满无限暇想吧?
记忆中的呼和浩特,是繁而有静的。依然记得某日的午后,漫步在小巷中,巷边上是形态怪异的榆树,树下是三个一群,五个一伙,一边摇着蒲扇,一边打扑克的老大爷;旁边小区里,孩子们喊着笑着,玩得热火朝天;卖西瓜的小贩旁,永远是热闹的;收废旧物品的师傅连三轮车上那怪里怪气地响着的“换冰箱,彩电……”的喇叭都没关就累得睡着了。突然,一辆汽车飞速驶过,伴着一声大妈的“宝宝小心!”闪出小巷……
丁香依旧,蓝天仍在,可记忆中的熟悉,却是淡了。有时我站在高楼林立的路旁,满眼的迷茫:明明是那个熟悉的路口,却为什么这么陌生?
我的童年,就那样溜走了,记忆中的呼和浩特,也在时代的洪流中一去不复返了,路在我的脚下延伸……
对于广大的河北,我心里怀挚痛的热爱,春夏秋冬那里都有不同的景色。春天,小草刚探出个头,山上绿油油的。我在草地上狂奔,迎面时不时的吹来了凉爽的风。天上飘来几朵白云。淅淅沥沥的小雨,清爽极了。我脱了鞋,从小溪里头淌了过去。在捧起一把清凉的泉水洗把脸,感觉到了春天的气息。放眼望去,几处迎春花正开的茂盛。黄灿灿的好看极了,就像给春姑娘戴上了花环,把整个春天点缀得十分漂亮。
夏天山上又变得更绿了,柳树的枝条随风飘扬。天气热的发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就已经跟着了火一样,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的浮在空中时,我感到憋气。终于,大片乌云飘来,豆大的雨点掉了下来,我淋着雨在雨中行走,可以越下越大,越下越大。最后就如倾盆大雨一般,我只好回到家,透过窗户看着外面的大雨。是不是有几只青蛙在积水里跳来跳去,雨停了,我穿着雨鞋,在水坑里踩来踩去。体现出了夏天的和谐。
秋天,山上变得金黄金黄的,硕果累累。我爬上了一颗苹果树,摘了一个苹果坐在树枝上,便啃了起来,吃够了便换下一棵,每一种果子我都吃了一遍。爬到最高处,俯视着整个村子。看着那金灿灿的果树,望着那夕阳西下的场景,感受心中无比的震撼。傍晚大家围着篝火,吃着烤玉米,心中感到无比的开心。
冬天映入眼帘的是白茫茫的一片,雪为大山和松树都穿上了一件洁白的衣裳。整个村庄都仿佛安静了许多,中午我堆着雪人,然后和小伙伴们一起打雪仗。一整天,鹅毛般的大雪一直在天上飞舞,直到傍晚,烟筒中飘出了一缕白烟,体现出了一片安祥平和的景色。
河北是我的家乡,那些景色无不显出她的美丽,我对她的喜爱从来没有变过,我永远都深爱着那美丽祥和的家乡。
在群山峻岭之中,我的家乡——温岭便坐落于此。家乡,不仅风景宜人,而且,有着独特的美食风味。
我喜欢听晨起的人们,在家前的早餐店里的叫喝声:“大爷,给我来一桶嵌糕!”“好!”洪亮清彻的声音响起,大爷先把一团酿制许久的米糕平铺开来,用手在两边向外压开,变成一层均匀的糕饼,我告诉大爷要嵌进高里的菜,他便熟练地从篮子里夹起,分散地铺在糕饼里,反复几次就可以把两边粘合,最后再浇上一勺酱烧汤,便做好了。
这嵌糕,便是我家乡独特的美食,售卖的人常要二三点钟便爬起来,发酵糕团,再炒十几道家常菜,这是嵌糕的准备工作,我看着嵌糕,它的外层是米糕,而内部一定是各种丰盛的家常菜,它的外形也是饱满的,椭圆形。咬一口,糯甜可口的糕味再配上杂织的各种菜:酥软的土豆条,青甜的豆芽,酱香的红烧肉……直冲我的味蕾,闻着这嵌糕,是一种无法描述的香味,飘飘千里,令人难以忘怀。
而在亲朋好友相聚之时,外婆总会亲自下厨,再端出一盆圆子,它的外形独具特色,顶部是一个突出的小圆环,中下部是饱满的椭圆形,颇像上大下小的酒杯,咬起来外部是一层厚度适中的糯软面团,中间是一些炒制的豆腐虾皮肉。豆腐松软即化,炒肉沫咬起来有嚼劲,融合了酱汁与土猪肉的良好肉质,变得异常美味!虾皮也也给圆子增加了营养价值!这可真是一个极好的乡味佳肴啊。
时间可以在很多事物上留下痕迹,却唯独改变不了家乡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