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践行的优秀演讲稿(通用3篇)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我们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忧国忧民林则徐广州禁烟,尊老爱幼孔融让梨……可是在我记忆中,文明它是公交车上一个座位。
记得小时候的一个炎热下午,我和妈在车站等车,过了好一会车来了。车上人特别多又闷又热。我和妈妈好不容易挤到一个通风座位旁,座位上坐着一位四十多岁中年妇女,脸黑黝黝的,衣服朴素整洁。我正迷糊着,突然车子来了个急刹车,我人小抓不住旁边栏杆,结果撞到中年妇女身上。我原以为她会责怪我,可随之而来是关爱声音:“小朋友没事吧?来,坐阿姨这里!”从来没有遇到这种情况的我一时竟不知该怎么做,只好用求助目光望着妈妈。直到妈妈微笑着示意我坐下时。我说了声谢谢,并坐了下来。
坐在座位后,我一直觉得自己是很幸运的。后来我才明白,那不是幸运,那是文明。其实文明一直在我们身边。对人友善微笑,向老师真诚问好,阅览室里轻轻翻书声,将废纸扔进垃圾桶,放学后随手关灯……
是的,只要我们人人从身边做起,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大家好!
礼仪,作为在人类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并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始终以某种精神的约束力支配着每个人的行为,是适应时代发展、促进个人进步和成功的重要途径。而在当今这个社会,讲文明讲礼仪似乎已经成为了一大问题。
古代的一个小故事:孔融让梨,就告诉我们礼仪的重要性。
孔融,鲁国人,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文明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哪怕是一个手势、一句话语。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文明的行为。它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像这种讲文明、有礼貌的小故事,可谓是数不胜数的!
一个小小的文明举动,可以给我们带来多少笑容和快乐啊!如果人人都讲文明,我们的社会该会多么和谐、快乐呀!
谢谢。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龙江县实验小学六年七班张骏昊。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讲述我身边的文明”。
讲文明不需要轰轰烈烈,文明就在我们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平平淡淡地存在着。比如:上课时,不乱讲话、不做小动作,这就是文明;下课玩耍时,不打架、不追跑、不说脏话,这就是文明;不小心撞到了别人把他扶起来、说声对不起,这就是文明;遇到老师,行个队礼、问声老师好,这就是文明;地上有垃圾,把它拾起来扔到垃圾箱里,这就是文明。
我们班级在“文明”之风的吹拂下也谱写出了美丽的乐章。看:课间休息的铃声响起,我们班一个个小老师便脱颖而出,他们主动请命放弃休息来到了需要帮助的同学身边,帮助他们答疑解惑,还有的小老师给同学出题巩固知识等等。听:“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是这样的……”,“这道题我认为这样算更简便……”,“这道题考查我们这样一个知识点……”,“我的解答你听明白了吗?……”“我陪你一起把古诗背熟……”,他们传播着尊重、关爱和友谊,他们谱写的“无私互助学习”的旋律在教室中悠扬地回荡着,这就是我身边的文明。
文明,一个并不陌生的词语,却贯穿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轨迹,划过了华夏浩浩汤汤的历史长河,流传至今。中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之称。文明的江水,顺着黄河的波涛,顺着长江的碧浪,丛远古至今,敲击着中华大地,敲击着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灵,也清洗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灵魂。
但是,曾经无比璀璨的中华文明如今却变得暗淡,失去了原有的光泽,道德与利益的天平已经严重倾斜,敢问,现在这个社会上还有多少人不是把文明放在嘴里,而是放在心上。令人叹息的是,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正遭受着无情的摧残,如珍贵的书卷无人翻阅已被害虫侵蚀,大街上随处吐痰乱扔果皮纸屑的情况时有发生,干净的墙面常有小广告的出现,公共汽车上让座的人越来越少,争挤上车的人却越来越多,大量河水被污染,大量森林被砍伐,大量珍贵物种正走向死亡的边缘……到了我们必须要做一些事情来弥补的时候了!
见到一张废纸弯腰捡起,日常生活中将垃圾分类丢弃,爱护动物,不乱踏草坪,不在树木上乱刻,那么我们的生活环境会更加美好。遵守法律法规,知法、守法、护法,自觉弘扬文明道德之风,对违法乱纪行为坚决抵制,把自己融入家庭、集体、社会,而爱祖国,热爱生活,那么祖国便会成为一个温馨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