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小学数学教学研修的学习,对于数学的教学,大家是否有了一些收获呢?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了质疑习惯后,教学中给学生留有质疑的空间,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质疑的状态。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新课结束后,让学生对本课知识质疑。学生问:“老师,为什么一张纸的二分之一是半张纸,两张纸的二分之一是一张纸,四张纸的二分之一是两张纸,同样是二分之一,纸的张数却不一样?”老师则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拒理力争,问题自己提,规律自己找,结论自己总结,提高学生质疑能力。
做为一名普通的数学教师,对于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早已不陌生,然而能够深入进去地去对新课程新教材做更深入的研究、探索、思考、挖掘似乎却不多,而这样的学习似乎正好为我们去挖掘去思考新课程新教材中更深入的内容提供了机会。这次国培让我深深的感觉到:教师不仅要具备高尚的师德,还要有渊博的学识,这是我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通过这次培训,收获的确不小,同时也给自己的教学带来很多新思考,下面就对本次培训学习作以归纳:
一、通过学习,解决了我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难问题,如:解决问题教学如何创设切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合作学习如何做到恰当的时间利用等。使自己在师德修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驾驭课堂、把握教材、交流沟通、教学设计、班级管理、教学反思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更新了教育理论,丰富了教学经验,为今后从事数学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结识了许多优秀的教师,开阔了视野,充实了自己。
二、教师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通过国培学 要以这次远程研修培训为契机,继续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提高,利用各种形式广泛收集课程资源信息,认真向课程专家团队和同行学习,不断充实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以胜任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三、通过这次国培,在我的头脑中进一步确立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教育教学理念的重要性,使自己坚信只要坚持搞好素质教育,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支撑,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可以实现学生的素养发展和教学成绩的双赢。
四、进一步加强对教学工作的反思。加强教学反思,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听课教师的评课建议,及时修改、补充、调整、完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这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能力提高是非常必要的。一个教师如果坚持写教学反思,几年以后很可能成为名师。我们要坚持写课后反思、阶段性反思、学期后反思和学年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
总之,通过这次国培,可谓收获颇丰,收获的是一名专业教师专业成长所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对于这样的学习来说,也许我们付出的是忙碌,但我们收获的却是提高,是教师基本素质的提高,它是我们今后工作的资本。
小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在现实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还存在无疑可问,即使有疑也不敢问,或者根本就没有机会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师没有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对问题的培养意识重视不够。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我认为,作为一个小学教师除了应具有和蔼可亲的态度,大方的仪表,清晰而富有激情的言语等,还必须树立新的教师观,尊重每一个学生,倡导“思维无禁区”。在教学中营造积极、宽松、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如有学生提问时,立刻为他大声喝彩:“问得好!”或者说:“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当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要笑容满面地向全体学生说:“这么好的问题,哪位同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些富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正确引导和培养学生合理的成就需要,激发学习动机,增强自信心。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比较”时,把学生置于客厅装修的情境之中使学生产生参与设计的欲望,进而思考:我们能解决哪些方面的装修?让学生知道地板的铺设应考虑客厅地面的面积,踢角线的问题要用周长的知识。
教师可选取一些较为典型的题目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如“按比例分配”例题教学后,学生很自然地提出质疑:此类题可否用归一法解、用分数法解,以后还能用其他方法解吗?通过这样的训练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为学会质疑打好基础。
一、营造民主氛围,使学生敢问
小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在现实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还存在无疑可问,即使有疑也不敢问,或者根本就没有机会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师没有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对问题的培养意识重视不够。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我认为,作为一个小学教师除了应具有和蔼可亲的态度,大方的仪表,清晰而富有激情的言语等,还必须树立新的教师观,尊重每一个学生,倡导“思维无禁区”。在教学中营造积极、宽松、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如有学生提问时,立刻为他大声喝彩:“问得好!”或者说:“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当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要笑容满面地向全体学生说:“这么好的问题,哪位同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
所谓问题情境,是把学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的问题氛围之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数学。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载体。教学中,应有意创设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数学学习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该情境中,犹如身临其境,从而产生强烈的问题需求和迫切的探究心理,使他们乐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小学生的兴趣源于好奇。教学中,应注意创设充满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努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数学问题情境中,寓抽象的数学问题于新奇而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在浓厚的兴趣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新知。如在教学“体积概念”之前,可为学生讲述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乌鸦原来是喝不到水的,后来为什么喝到水了?放入的石子与水位升高有什么联系?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根据回忆故事和逐步解答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马上就会想:“对!这是什么原因?”这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很想找到问题的答案。
2、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到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设计如下情境(课件出示):一只小猴子先后骑上车轮分别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圆形的车子在路上行驶,只有圆形轮子的车子能平稳行驶。一路上,小猴子上下颠簸的样子非常滑稽可笑,学生兴致盎然,带着“车轮为什么要设计为圆形”的疑问,迫切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去。
3、创设富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些富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正确引导和培养学生合理的成就需要,激发学习动机,增强自信心。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比较”时,把学生置于客厅装修的情境之中使学生产生参与设计的欲望,进而思考:我们能解决哪些方面的装修?让学生知道地板的铺设应考虑客厅地面的面积,踢角线的问题要用周长的知识。
三、指导质疑方法,使学生善问
学生具备了敢问和想问的能力后,不一定就能把问题问得贴切,问得有高度。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他们最大限度地发现问题。
1、注重示范,通过教师的“举一”引导学生“反三”
教师可选取一些较为典型的题目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如“按比例分配”例题教学后,学生很自然地提出质疑:此类题可否用归一法解、用分数法解,以后还能用其他方法解吗?通过这样的训练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为学会质疑打好基础。
2、向常规解法发问
经常鼓励学生对常规解法质疑、评价、拓展思路,以寻求独特、新颖的解题方式。如比较3/4和6/7的大小,一般学生都是毫不犹豫,就用通分的方法去解决,很少学生会提出将3/4变为6/8,判断出3/4比6/7小,所以应鼓励他们积极去探索。
3、向教师发问,提高学生质疑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了质疑习惯后,教学中给学生留有质疑的空间,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质疑的状态。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新课结束后,让学生对本课知识质疑。学生问:“老师,为什么一张纸的二分之一是半张纸,两张纸的二分之一是一张纸,四张纸的二分之一是两张纸,同样是二分之一,纸的张数却不一样?”老师则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拒理力争,问题自己提,规律自己找,结论自己总结,提高学生质疑能力。
4、向生活发问,提高学生质疑水平
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教师要尽可能把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生活中搜集相关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发现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在发现中质疑,在探究中质疑。如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布置学生事先到商店调查商品价格的表示方法;教学“元、角、分”时,创设购物环境,让学生实际运用,用已有数学知识分析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等。
总之,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敢问、想问、善问,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和发展。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到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设计如下情境(课件出示):一只小猴子先后骑上车轮分别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圆形的车子在路上行驶,只有圆形轮子的车子能平稳行驶。一路上,小猴子上下颠簸的样子非常滑稽可笑,学生兴致盎然,带着“车轮为什么要设计为圆形”的疑问,迫切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去。
经常鼓励学生对常规解法质疑、评价、拓展思路,以寻求独特、新颖的解题方式。如比较3/4和6/7的大小,一般学生都是毫不犹豫,就用通分的方法去解决,很少学生会提出将3/4变为6/8,判断出3/4比6/7小,所以应鼓励他们积极去探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小学生的兴趣源于好奇。教学中,应注意创设充满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努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数学问题情境中,寓抽象的数学问题于新奇而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在浓厚的兴趣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新知。如在教学“体积概念”之前,可为学生讲述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乌鸦原来是喝不到水的,后来为什么喝到水了?放入的石子与水位升高有什么联系?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根据回忆故事和逐步解答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马上就会想:“对!这是什么原因?”这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很想找到问题的答案。
所谓问题情境,是把学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的问题氛围之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数学。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载体。教学中,应有意创设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数学学习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该情境中,犹如身临其境,从而产生强烈的问题需求和迫切的探究心理,使他们乐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通过参加远程教育培训,在此期间我充分利用研修活动时光学习,感到既有辛苦,又有收获。既有付出,又有新所得。尽管不曾谋面,但远程研修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全面提升了自我的基本素质,和业务综合潜力,对于今后的发展起到了用心的促进作用。我觉得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就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我用心投身网络研修的学习当中,就应做到了三个“自觉”:自觉参加网络学习培训,自觉参加讨论,自觉上交作业。通过研修,使我明确了现代教育的本质,明确课改对于教师提出了什么样的素质要求。我通过深入学习,从而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务必不断的提高自我,充实自我,具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否则就要被时代所淘汰,增强了自身学习的紧迫性,危机感和职责感,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不断进行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二、用心研修,深刻感悟
通过研修学习,学了不少知识,为我营造了一个广阔的学习天地,使我掌握了先进的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我觉得在理论的构成方面有大幅度的提高。
三、反思教学工作,不断进取
在教学中,我不断思量自我在工作中的不足努力提高自我的业务水平,继续向优秀骨干教师学习,向有经念的教师请教。
四、立足课堂在实践中提升自身价值
课堂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我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我将自我的爱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数学教学更具特色,构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我深深懂得,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都会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思想教育要常抓不懈,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和礼貌行为习惯等。
通这次国培学习,对我感触很深。真真认识到“活到老,学到老,还有多少没学到”,简而言之,就是人的一生要时时学习,处处学习。作为跨时代的教师,这些都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做创新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引导型教师。教师如果没有认识到自我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用几十年前你老师教你的知识和观念去教育此刻的学生,那不是穿新鞋走老路吗?我想一个当今的教师,应同时具备双重身份:既是教师,又是学生。教师为“育人”而学习,作为教师,我们的学习不是一般的学习,而是基于一个教育者的学习,我们最终的追求是育好人,为“育人”而学习是教师的天职。我们应当用心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培训,继续教育,当不断学习新的教法,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让自我成为“源头活水”更好地滋润学生渴求知识的心田。
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我更就应用心主动地去学习,去增长知识,充分利用这些知识运用到课堂中,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教学发现,要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时务必遵循儿童的思维特点和规律,结合应用题本身的结构特点,改变教法,化难为易。我在教学中,针对问题的不一样结构特点和学生存在的问题做了如下尝试。
一、要让学生会解决问题,学生务必对要解决的问题熟悉。
只有让学生有了认真读题的习惯,使题目的情节、数量关系等在解题时自始自终地持续在学生地头脑中,才可能更好的解题。具体做法如下:
1、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
2、根据应用题的情节,直接用实物演示,使学生在观察数量关系的变化中理解具体的题意。
3、利用图解法进行演示。
二、用各种途径引导学生寻找“中间问题”
由于复杂问题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涉及的范围及反映现实生活的面也较广,所以学生务必要有必须的思维水平才能正确解题。因此,“两步计算”应用题成了解决复合应用题的关键,是提高解题潜力的转折点,务必采取有效的方法,促使学生在条件与问题的“空隙”处找到突破口,做好认识上的过渡。
在学习简单应用题时,加强补充条件、补充问题等形式的训练,也能够用连续两问、改变问题或条件等方法,帮忙学生认识复合应用题的结构,为寻求“中间问题”铺路搭桥。
三、精心设计练习,提高解题潜力和思维水平
1、一题多解的训练
2、一题多变的训练
3、一题多验算的训练
上述就是我这些年从事小学数学教育工作的一点心得体会,与各位教师交流,期望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
近段时光我通过网上研修学习,接触到了专家学者们的教育新理念,学习了不少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同时还与班内的一线教师们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收获很多,也认识到了自我教学底蕴的不足,因此,能够说这次网上研修来的很及时,网上研修资料很深刻,网上研修的效果将影响深远。作为教师的我深深感到学习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立足于自我的本职工作,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理念,用心实践新课改,新目标,新理论,铺设好自我的专业化发展之路。下方我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方面的一些浅析认识和做法。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好数学的前提
长期以来,教学一向强调“师道尊严”。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居高而下,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教师写,学生抄”的做法,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成了理解知识的“容器”。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和学生友好相处是营造和谐课堂氛围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构成一种稳定,持续的关系,不仅仅是在知识、潜力上的交往,也是情感心灵上的沟通、交流,首要的是教师要对学生关心、信任、尊重。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极少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能对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要成为学生的好朋友,教师就与学生一齐玩,一齐学,互动互学,知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帮学生所忙。最后,立足课堂,在实践中提升自身价值。课堂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我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我将自我的爱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数学教学更具特色,构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数学教学应注重课堂的趣味性。
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心理因素影响占主导地位。教师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是对提高学习用心性长时光起作用的因素。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好处,看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资料的好处和重要性,还能够通过生活实例,明白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明确学习的好处,对探求数学知识产生了乐趣。
三、巧施教学方法
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当开展学习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用心性的有效手段,有研究证明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在竞赛中,由于强烈的好胜心、好奇心驱使,他们总期望争第一,总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我们利用这种心理能够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能够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看哪一组算出来的人多”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比赛形式多种多样,能够全班比赛;能够分男女同学比赛;能够分小组比赛;还能够将学生按潜力分组比赛,那里没有什么分组原则,总之要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的成功,想办法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感,这样对小学生的激励作用将会更大,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就会更高。
四、用“活”教材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务必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如改革家庭作业形式,突出应用性操作。比如学习了常见的乘法数量关系以后,我布置学生双休日随父母去菜市场买菜或购物,按单价独立计算价钱,学生兴趣十分浓厚。重视了数学学习的应用性操作,畅通了学数学、用数学的联系,使学用紧密结合,这正是片面应试教育所严重缺乏的,也是我们改革数学教学务必要不断加强的。如在“元、角、分”的教学中,可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在“分类统计”的教学中,可让学生统计一周所要学的功课,每门功课的节数等;在学习“米、千米”的教学中,我领着学生去操场上数步伐,估计长度等。
总之,在我的教学工作中,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是想提高我们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要到达这个目的,我们要多多学习,多多交流,多多总结。
学生具备了敢问和想问的能力后,不一定就能把问题问得贴切,问得有高度。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他们最大限度地发现问题。
我参加了农村中小学“国培”学习后,从教学思想、研究方法、注意事项三方面做了详尽的介绍。初听起来觉得有些过于深奥难懂,但静下心来用心听、用心感悟,觉得这的确对我们今后做数学教育教学中很有帮助。结合我平时的教育教学实际,先谈两点收获:
体会一:观察是前提,思考是基础
要想做好数学教育研究或写好教育教学论文,首先就要做到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们不仅要注重观察我们的课堂,观察我们的学生,还应观察各种生活现象等,从中捕捉有用的信息,然后再有针对性地选取适当的“研究点”进行思考和研究。王老师给我们提供的几个专题思考问题就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如四则运算中的对立与统一、火柴中的数学、分数的实质等。实际上,如果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在我们的小学数学中值得研究的还有很多很多。
体会二:学习是保障,练笔是根本
要想做好数学教育研究或写好教育教学论文,还应做到不断学习,勤于练笔。这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在不断学习中充实自己、更新理念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学习专家们的数学理论专著,学习名家的课堂实录等等,唯有学习,才能有针对性的根据热点问题把握好研究主题。而勤于练笔则是一种实战演习,我们不要害怕自己写不好而不敢写,这样会越来越畏惧,只有在不断练笔中才能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扬长避短,坚持下来就会有丰硕。的收获。听过这样一句话“坚持写一辈子教案是平凡,坚持写一辈子反思是伟大。”起初,我们可能未必像王老师那样专业地写学术报告,但我们可以从每节课的课后反思开始做起,一点点的去做,只要你能坚持,有朝一日你也可以做好专业的数学研究。
总之,我觉得只要我们摆正思路:信心技术不能主导课堂,主导课堂的应该是我们教师的理念和在理念指导下对教学的设计。那么,相信,只要我们勇于尝试,敢于探索,勤于思考和改善,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每位小学数学教师都能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来优化我们的课堂,从而打造高效的现代化课堂!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呢?主要是学生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自己能学懂的,教师不教,学生自己能提出的,教师不代劳。教师在课堂中要抓准机会,创设条件,让学生深入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在玩、说、练、议中学习数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例如:教学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中42-27时,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说算式,再经过交流合作结合一系列玩、说、练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深入探究,这样不仅学生轻易掌握了所学内容,还启动了其思维。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