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雷锋的日子》这部影片。刚听到这个片名时,觉得“学习雷锋”已经离我很远了,只是依稀记得小学时有“学雷锋,做好事”的小组活动。下面是勤劳的编辑为家人们收集整理的《离开雷锋的日子》影评(优秀7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星期二下午,我观看了《离开雷锋的日子》这一部精彩的电影。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感人至深的故事。1962年8月15日,本是一个平常的日子,雷锋却不幸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是他助人为乐的精神却永留在世人的心中。雷锋生前的战友乔安山就善于积极学习他那助人为乐的精神,送难产的阿姨去医院,救路过的伤人……无论任务有多么地艰难,他都尽力地帮助别人去完成。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们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那助人为乐的精神,令我敬佩。但乔安山的儿子却说了一句这样的话:“现在都啥年代了呀!重要的是怎样挣钱!学什么雷锋!”我觉得他说的不对,因为助人为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值得我们学习,乐于帮助别人,才能为国为民做贡献。
瞧,我们身边就有这样的活雷锋。在我们校园里,操场上有了杂物,许多同学主动去捡;小同学抱着本子艰难地走着,高年级的同学跑去帮忙……同学们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事例数不胜数;为学校、班级做好事的身影随处可见……
3月,是学习雷锋的日子。我和妈妈以及学校的一群老师去宁德塔山“爱心之家”开展“学雷锋活动”。在二楼我们看到了很多孤儿,有的眼睛看不清,有的耳朵听不见,有的`身体四肢不健全,甚至有的脑残,他们多可怜呀!这时,我们看到了他,一位高大帅气的大哥哥,正在给一位不会说话的孩子洗脸。他就是来自内蒙古的孤儿院义工———阿勒赤真,他不远万里来到宁德,默默无闻地照顾这些孩子,不求回报,只献爱心,他身上的精神不就是雷锋精神吗?正是在这些义工哥哥、姐姐、阿姨的悉心照料下,有些孤儿已经可以正常学习了。当我们把事先准备好的心意———大米、食用油、味精、面包、糖果等物品递到这些孤儿手中,聆听着发自他们内心的那两个字“谢谢”时,我们不禁感动了。伙伴们,你们一定要好起来,美好的明天在等待着你!
学习雷锋精神从我们做起。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心,世界一定更美好!
前不久,我看了一部老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这虽然是一部老电影,但里面的内容却让我非常气愤和感动。1962年的一天,雷锋的战友乔安山倒车时,不小心把电线杆碰倒了,结果正好打在雷锋的太阳穴上,后因抢救无效,年仅22岁的雷锋就这样牺牲了。乔安山觉得对雷锋很惭愧,于是他下决心向雷锋学习,弘扬雷锋精神。
有一次,一个老爷爷在雪天被一辆黑色的小轿车撞伤了,车主为了逃避责任,就把老爷爷扔在了路边,开车跑了。不一会儿,又有一辆黑色轿车跑了过来,看见倒在雪地里的老爷爷,下车询问老爷爷发生了什么事,当问清楚事情的真相以后,知道自己的车和肇事车很像,怕会给自己惹来麻烦,哄骗老爷爷说去把肇事车司机追回来,也开车走了。当乔安山看见之后,立马把这位老人送到医院,到了医院,乔安山为老爷爷垫付了医药费。不久,老爷爷的家属来了,他们不但没有感激,反而说乔安山就是肇事车司机,还索要赔偿费,为了澄清事实,乔安山只好让老爷爷作证,但是老爷爷却点头表示是乔安山撞的。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啊!后来经过调查,终于水落石出,电视台也赶过来表扬乔安山的雷锋精神。
当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觉得:老爷爷的家属很过分,不但没有感激,还说雷锋精神解决不了什么事。难道做好事得来的结果却只是别人的`误会,瞧不起吗?但是乔安山的精神让我敬佩,他和雷锋一样,是我们社会上值得学习的人。看完这部电影,我气愤老爷爷和老爷爷的家人,我感动于乔安山的雷锋精神!
今天,我们去鹿城文化中心观看《离开雷锋的日子》这部电影,看完后,我受到了很深的感触。
影片的主人公————乔安山和雷锋在同一个汽车连当兵。1961年的冬天,雷锋站在电杆下面,指挥乔安山同志从狭窄的入口把车开进去。乔安山同志无意间将电杆碰倒,砸到雷锋同志的太阳穴,因此,雷锋同志光荣殉职。之后,乔安山同志十分愧疚,雷锋同志的殉职成为了乔安山同志的最大心病。他为了继承班长为榜样的遗愿,以班长为榜样,为全国人民服务!在复原退休后的几十年漫长岁月里,他默默无闻地做好事,一直遵循着为人民服务的诺言。在影片中,一共讲述了五件事,其中,下面的这件事让我感触最深。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里,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大爷背着木柴缓缓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一辆黑色轿车“嗖”的一声飞驰过来,撞伤了老爷爷,肇事者下车看了看老爷爷,慌了神,便扬长而去。后来,又一位开着轿车的男人看到了老爷爷倒在地上,也下了车,看了看老爷爷,但怕被人冤枉,也开车走了。最后,乔安山看到老大爷,毫不犹豫地将他扶起,送进了医院。可是,他的好心好意不仅没有得到老爷爷家人的感激,反而冤枉乔安山是肇事者,让他出所有的医疗费,这让他有口难辩。看到这里我十分想要老爷爷的家人看见事情的真相,让她们来感激乔安山。
这件事虽小,却引起我对乔安山的敬佩之情。在当今社会中,似乎已经没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了,金钱在许多人的心里重要到已经能颠倒黑白的地步了。乔安山这种精神,难道不可贵吗?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助人为乐,不顾自己的利益的精神,值得我们这一代人的学习!他是我们的好榜样!
这部电影,更加坚定了我的梦想:将来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像乔安山那样,助人为乐 ,为祖国、为人民,创造美好的明天!
看这片子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当时还读小学,那个时候每逢3月5日都大张旗鼓的纪念雷锋,学习雷锋,可能是当时还小,不知道的其中的意义,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和父母一块看了这部离开雷锋的日子,才知道为什么说了那么多年要学习雷锋的精神,发扬雷锋的传统。
从前只知道学习雷锋是跟着大家一块喊口号,一块劳动,并不知道其中的意义,看完《离开雷锋的日子》以后觉得,雷锋的精神并不是我们这个国家才有的,它是一种朴素的人文精神,是一个人的社会价值的体现,虽然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经也拍过几部反映雷锋的电影,我也在长大之后一一看完,虽然说那些电影存在着某种大家所说的共产党的'教化,但是看完那些电影以后,我感觉无不是在向我们说明这一个人成长于这个社会,无论这个社会的性质如何,最后都应该在社会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去如何对待社会,本片中的乔安山就是一直在实践这为社会服务的这一目标,先不说他这么做是为了谁,他的这种行为是值得所有人肯定的,现在能有几个像乔安山一样的人呢?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谁能坚持的做下去呢?当看到南京彭宇案和一系列的案件发生的时候,谁还想去做呢?就像电影中乔安山救助的那个老大爷一样,明明是乔安山救了他,最后却在亲友的教唆下反咬一口,老人的亲友还把几十年前的事情扯出来,打击乔安山,当这件事最后由警方调查出真相后,伤者的家属却一副不一以为然的表情,当乔的妻子拦住他们,要他们道歉的时候,我哭了,当时的心情跟乔一样,除了委屈就是伤心,可是乔安山放弃了助人为乐了吗?他没有,而是继续的行走在这条路上,不图名利的为需要帮助的服务,现在社会上这样的恐怕已经很少了,有些他们当初帮助的人也不懂得感恩,不懂得回报。为什么总是要提高社会的精神文明,就是因为太多太多的人只向这个社会索取,从来也不向这个社会回报,他们更不懂得如何对待。
电影最开始为我们展现了这样一幕:一位双鬓微霜的老人坐在雷锋的陵墓前喁喁低语,他的语调是那样亲切,就像与老友在面对面的闲聊。那从容与随和是历尽世事后的沉淀。他就是影片主人公乔安山,情节就从他的叙述中展开。时间退回到30年前。
原来老乔年轻时曾与雷锋同班,那是的乔安山单纯、顽皮,像个愣头青似的冒冒失失。他曾为了躲避班长雷锋督促他戒烟,耍赖过,撒谎过,也曾因雷锋瞒他给他母亲寄钱痛苦过,感动过。这个又真又纯的汉子,也许被偶然又必然地注定了历史的悲剧由他制造。
仅仅是一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倒车事件,仅仅是一个晾衣杆,雷锋就那样一声不吭地倒下了……镜头里,只有乔安山惊恐慌乱的眼神和狂跑呼求的动作。就在那一刻,我们又纯又真的主人公的。命运转角了……
部队在雷锋的死亡报告上未提具体的死因,更没提乔的名字,只说是意外而已。但就是这个“意外”让他执着地,甚至一根筋地做好事,他甚至觉得这不需要什么理由,只因如果雷锋在世也会这么做而已。
当情节逐渐进入整部电影重头戏:乔安山路救被撞伤者而反被诬为肇事者时,观众的注意力并未在伤者那几个不孝儿女的嘴脸上过多停留。我们可以看到乔安山为正义与公正的据理力争“你们只是不愿付医疗费给老人看病,就像反咬我……时间会证明我的清白!”当明白自己深陷被救老人子女的阴谋中而百口莫辩时,他沉默了,甚至反而平静了,他接受了那样一个现实。因他单纯的心,他相信社会的公义,他坚信真相迟早会大白于天下。
但真相大白,骗局被拆穿,老人痛苦羞愧地握着乔安山的手不停地道歉时,我们可爱的主人公当即就原谅了老人,甚至没有追究他的儿女。但乔妻一席声泪俱下,掷地有声的控诉替观众道出了心声:“你们诬陷我们老乔是肇事者是真相大白了,但老乔的心有多难,多苦,你们才是真正的肇事者!”
老乔,乔安山成了一位英雄,他的形象被升高了。但在凡世间的英雄,却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市场大潮的影响,冲击着人们原本的价值观,很多正当的,崇高的道德被抛弃被扭曲了。英雄不顾己的单纯献身和社会人开口钱闭口的对比,使乔安山有些怀疑了,怀疑他原本笃信不疑的信念。
那一夜的郊外陷车,老乔一定彻夜未眠,第二天早上,当他和儿子往下抬货箱准备再试试运气时。他的眼前一下子出现了很多人——密密麻麻的人骑着自行车朝他这面涌来。我想那一刻,他在心中再一次坚定了他的信仰:纯真的灵魂也许会受到冷遇,但终将赢得温暖关怀与有力的支持。
他被救是得益于他年轻时纯真慷慨的施手。所以说,纯真是伟大的,它可以开花结果,它具有持久延续的生命力,在人人为己的冰冷环境中顽强骄傲的开放。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只是一个最稀松平常的周末。一周疲累后,宅在家中的上网一族必定会好好睡个懒觉。已经没有人记得今天的特别,即便我得到了一次免费看电影的机会,在潜意识中也从没有想过应该把看电影和这件特别的事情结合起来。
今天,是学习雷锋日。
不知道这句话说出口的时候,会遭到多少人的嘲笑。而我,曾经也处于嘲笑人群中。现在再提到雷锋,这样一个打上了明显时代烙印的人物,对不同年代的人必定有着完全相反的意味。
我曾经转载过一篇文章叫《你还相信雷锋吗?》文中极尽各种能事把发生在雷锋身上的各种事实罗列出来,再用正常人的推理去判断,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雷锋或许存在,但他却根本不可能如同政府宣扬的一样如此高大、完美。但当雷锋死去已经几十年之后,再去做这样的论断,丝毫没有实际意义。雷锋对于我们每一()个个人来说,已然上升到了精神的层面的盲目崇拜和极度怀疑。
我并不是一个完全相信雷锋的人,在我看来,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能够做到如此舍己为人的人毕竟难寻。所以我很容易就被那篇文章的论调抓住内心。但怀疑又能怎样呢?除了怀疑雷锋事迹的真实性之外,已经有太多的人在怀疑雷锋精神。微博上,一些网友说到,在现在这个年代谈雷锋精神太不现实。这和影片中乔安山的儿子的话如出一辙。其儿子说,自己能够做到不损人,但是却利己。这不也正好符和当下我们的生活状态吗!
从国家图书馆音乐厅出来的时候,时值初春温暖的阳光晒在一个个红领巾的脸上。在孩子稚嫩且坚定的面庞上写满了因为和雷锋的塑像合影而留下的骄傲。在面对现场采访的摄像机时,孩子们会相互推诿着手中的话筒。他们对着镜头看着提示牌高声喊道:“向雷锋叔叔学习。”我坐在一边微微笑了笑。我知道,有时候口号是只能当做口号的。当他们的爸妈带着自己转身消失在北京繁杂的地下轨道中时,这些孩子祈求的仅仅是能够在快要吐掉的地铁中寻到一个座位。岂止是孩子,任何一个在北京上下班的人都懂得挤地铁的辛苦。然而放眼四周,大人们脸上除了漠然,剩下的便是毫不动摇的坚定之心,大有把地铁的座椅坐穿之势。
在学习雷锋日,遭遇这样的尴尬,不知道孩子们会对国图以公益票价放映的《离开雷锋的日子》是何感受。在这群甚至是00后的孩子身上,我只是看到他们被教育着,但是却没有被告诉为什么这样做是对的。已经不太清楚片中是哪个情节,一边的孩子笑个不停,前排的小朋友问伙伴,他们在笑什么。其实我也在纳闷,这些纯真的孩子到底在笑什么。是笑乔安山的痴傻,还是在笑那个年代人们生活环境的原始化。不管是哪一种情况,这都应该是现代教育下的孩子的悲哀。
因此,在这个值得推广雷锋精神的日子,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告诉孩子这个世界上曾经有一个叫雷锋的人存在过。这样的。概念,越是淡化,似乎越好。真正需要教育是我们这些自诩智慧的成人们。当面对孩子深深的质问时,哪一个成人敢于拍着胸脯说我一直都在践行着雷锋精神?
乔安山的固执,让我想起了《老爷车》中的伊斯特伍德。一个人在一生中,总归是要有一些东西需要坚持下去的。乔安山的妻子说,写在身份证上的是1941年生人,乔安山是实实在在的一个人,而不是良心让狗吃了的东西。
但这样一部影片对今天的我们意义何在?雷锋已死,但雷锋的精神却不应该就这样远去。现今的人们更愿意去怀疑雷锋,进而怀疑的是雷锋精神是否还有继承下去的必要。其实明眼人都能够看出来,雷锋只是特定时代的特定产物,他只是作为一个政治宣传的形象被无限放大了。或许当时许名是雷锋做的事情,并不一定是他本人所为。但这才真正是雷锋精神的显现,是在帮助别人之后,面对谢谢时大声说“我叫雷锋”时的豪壮。
回到影片本身,作为主旋律,总是免不了说教的口吻。但刘佩琦的演技依旧可以得到肯定,眼前一亮的是串场的王学圻,只是那时候王老师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在60岁之后才迎来事业的春天。
我不想做另一个政府形象的代言人,我之所以写下这么多其实和影评丝毫关系都没有的话,只是希望雷锋精神能够一直被当做传统继承下去。我们只是在让这个世界多一份爱,多一份希望。
所以,即便你已经不相信雷锋了,但请你依旧要相信雷锋精神。抛却“雷锋”二字,我们需要相信的只是一种简单的精神,一种可以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感受到的美好以及希望。
10年前,我看这部电影,非常的感动;10年后的今天再看,我依然感动。但是今天,有很多年轻人再看这部电影,居然觉得荒唐可笑。可见如今的道德已经沦丧的何等地步了。
有些事情是没有改变的,比如善良,乐于助人,桥鞍山当年的话“现在的人怎么就认钱呢”如今仍然响彻我们的耳边。现在的人更认钱了!
10年前,汽车看到路边被撞倒的老人,不愿伸出援助之手,如今更是如此。中国改革开放这些年,得到的是经济的发展和无知的`丰富;但是失去的也很多,比如环境的污染。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人们品质和道德的沦丧。这种损失,是更加难以弥补的。这部电影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美好的回忆,让我们记得,曾经还有那么一个年代,还有那么些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