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高山清渠》观后感(最新5篇)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如下是勤劳的小编惊云为大伙儿收集的观看《高山清渠》观后感(最新5篇),欢迎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观看《高山清渠》观后感 篇1

黄大发23岁被推选为草王坝大队长,36年间,他勇于挑战困难,担当大任,义无反顾,带领全村干部群众,握锄头,抡铁锤,砸钢针,用血肉之躯硬生生地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近万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结束了当地长期缺水的历史。他的典型事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宗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坚定信念、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更要以黄大发精神指引,服务于群众,为百姓解决实际困难;要以黄大发精神为力量,勇于担当,挑战困难,无私奉献坚守工作岗位。

《高山清渠》观后感 篇2

以“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遵义市播州区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为原型创作的电视剧《高山清渠》,7月16日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强档首播,叫好又叫座,贵州广大干部群众对此反响热烈。

“该剧无疑是一部带有传奇性的重量级作品。”首播当晚,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贵州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李俊守在电视机旁观看《高山清渠》,难掩内心激动。

作为参与该剧审片的专家组成员之一,李俊认为,该剧将黄大发平凡而伟大的36年修渠不止奋斗史,演绎成一部半个世纪的人生传奇,以人带史,讲述了黔北农村50多年的变迁。编导人员在创作中使得故事更加典型化、艺术化,进而达到一种艺术的真实。同时,该剧的传奇性也带来了娱乐性和观赏性,从而增加收视率、点击率。

“黄大发身上的这种当代愚公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黔东南州三穗县良上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毛叶帆说,良上镇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海拔高、距县城远、交通不便,地理条件相对较差,与草王坝很像,通过全镇党员干部和各级帮扶部门一茬接一茬地不懈努力,如期实现了脱贫。接下来,他们将深入学习黄大发执着坚守的品质,把青钱柳、蜜蜂养殖、有机稻作为发展重点,以产业振兴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黄大发一心一意做好本职工作,千方百计达到奋斗目标,我们要以他为榜样,不断锐意进取、克难攻坚。”铜仁市江口县民和镇凯里村党支部书记、主任黄华表示,作为村干部,自己将继续脚踏实地为村民服务,带领大家共同致富,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江口县民和镇兴栏村党支部书记卫康勇,则在黄大发身上看到了一名共产党员用实际行动践行铮铮誓言的崇高品质。他表示,黄大发对党忠诚、勇于担当、不怕困难、一心为民,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自己将努力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上下深功夫,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以高昂的工作热情投身兴栏村建设。

身为“90后”,安顺市民柳昌璐在剧中看到黄大发在艰苦面前绝不低头认输、坚持用双手“找幸福”,深感敬佩。他认为,该剧将启发新时代的年轻人牢固树立理想信念,踏踏实实干事,用双手创造幸福。“黄大发爷爷的事迹让我非常感动,剧中故事很吸引人,还有许多动人细节。我爷爷和我一起观看后也很有感触,叮嘱我要好好学习,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贵阳市初中学生王博宇说。

观看《高山清渠》的观后感 篇3

由中组部党员教育中心策划指导,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联合出品的电视剧《高山清渠》已于7月31日收官,该剧自播出以来在遵义引起强烈反响。

电视剧《高山清渠》以“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遵义市播州区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为原型创作,讲述其带领群众开凿生命渠、开创幸福路的故事。

这样一部英模题材剧为何能够引起广泛关注,获得社会好评?一方面是作品原型黄大发的奋斗故事足以打动人心,另一方面该作品精心制作富有的强烈生命力。动人的事迹+蓬勃的生命力,最终吸引和打动了观众。

一辈子,一条渠。《高山清渠》围绕“当代愚公”黄大发的真实事迹创作,再现了黄大发艰苦奋斗,一心为民,埋头苦干,百折不挠,带领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动人事迹。作品不只是反映英模事迹,更表现出了普通人的人生高光。剧中一句“认命,我就不是黄大发”恰如黄大发的性格和人生注解,激励了很多观众。黄大发的务实、忠诚、执着,不仅为共产党员写下了最好的注解,更值得每一个普通人学习和传承,更给年轻一代树立了乐观向上,为梦想不懈奋斗的人生态度。

一部作品,一份担当。随着时代审美和文化生态的变化,包括英模题材在内的主旋律剧如何创制,才能赢得观众?《高山清渠》创作团队用实际行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拒绝浮躁、认真做事、打造精品的创作态度,讲人物、讲故事,用创新手法把故事讲得更精彩、让人物更动人。为真实还原大山深处人民的生活状态,该剧全部在大山中实地拍摄;为找到最符合原型的演员,经过多轮面试筛选和研讨,最终选定了演员李健……整部作品遵循艺术创作的规律,成功地塑造了人物,反映了现实生活,具有思想性和感召力,以及艺术观赏性。

黄大发的故事极富传奇色彩,真实感人,引人入胜。《高山清渠》正是一部向外界讲述黄大发的奋斗故事,引领更多观众不断认识黄大发、学习黄大发,与时俱进的优秀英模作品。

观看《高山清渠》的观后感 篇4

《高山清渠》的故事展开地位于贵州省遵义市大山深处的草王坝村,那是一个极度缺水的地方。故事以“七一勋章”获奖者黄大发为原型,叙述了他一生投入建设,带领乡亲在高山之上修建清渠得以脱贫的故事。目前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热播,自开播以来热度不断攀升,备受观众好评。导演楼健一直追求的是“拍出既好看又能高歌‘主旋律’的影片”,《高山清渠》同样也没有令观众失望。以往的主旋律电视剧往往因为曲高和寡而收视走低,而《高山清渠》在播出的第二集就荣升为热播榜首位。借鉴同类型爆火的主旋律电视剧《山海情》《大江大河》等,可知主旋律影视正处于发展的上升阶段,这其中的缘由值得思量。

一、乡土文化的原生态展现

《高山清渠》尽力还原故事的真实环境,在服化道和场景布置上下足功夫。该剧全部在大山中实地取景,还原大山深处人民的生活状态。开篇通过野彪乡书记徐宏良车行山间的出场镜头,道出了黔北山区美丽外表下的痛楚以及他“向大山要清泉和良田”的愿望。喀斯特地貌那蜿蜒崎岖的绝壁风光与草王坝落后的生产工具形成强烈反差,让人切实感受到绝壁凿渠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其次,演员的妆容设定,为了更真实地还原农村人民发展的面貌,需要几十年的年龄跨度,其中老年妆需要花几个小时靠特效化妆技术才能完成。剧组的用心可见一斑。

在宏大的故事背景之下,浓郁的乡土气息贯穿始终。选取西南部一角来展现中国发展中基层干部的辛苦付出,宏观背景与微观故事相结合,题材平民化,情节也与现实相结合,真实得如同发生在久远的过去。在乡土文化的映衬下仿佛将人们带到了70年前,让生活在中国西南部的老一辈人陷入回忆,也让当代青年陷入沉思。

二、平民化视角下的鲜活人物

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影视剧的质量。故事的主人公黄大发,作为草王坝土生土长的农民,他身上有着农民的淳朴和善良。主人公在故事发展中不断成长,并非一开始就是一个成熟的基层干部。前期的他因为岳父不通情理与张村打架,以及后来单独行动导致山林伯的牺牲都表现了他前期的莽撞与不成熟。但正是因为这些并不完美的设定,让他在经历山林伯去世、巧玲惨死、村人排挤、修渠的艰险之后变得成熟和稳重,才使得人物塑造更为合理。后期在人物丰满的同时,逐渐展开表现出他的大智慧,从文盲变成一位能够引经据典的村干部。他为乡亲们办实事的初心始终没有改变过。这是一部典型的黄大发奋斗史,也是平民黄大发带领草王坝人民迈向新生活的发展史。

他是个平凡的人,但也是个英雄。英雄性与凡俗性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不至于让英雄人物失去血肉,更能够起到宣传的目的。当然除了他自身的矛盾外,他与茂山、大山亲如手足的兄弟情以及与巧玲和开美忠贞不渝的爱情也同样丰富着他的人物性格。

三、情感共振:情怀与使命的交织

抛开精良的服化道和饱满的人物形象,最值得一谈的还是全程深入人心的情感共振。这情感的共振包括黄大发与乡亲之间的深厚情谊,也包括他与妻子的伉俪情深,同时也包含了观众对于主人公无私奉献、一心为人民修渠的敬佩。黄大发与乡亲相处中,在事业与家庭的身份符号共振下生出了许多的矛盾。为了给德宝奶奶买药把巧玲住院的钱花掉了,间接导致了巧玲产后大出血惨死。后来了为了公社人民不被饿死,杀了公社的牛分给乡亲,并承担起所有责任被送去劳动改造,他走时第二任妻子开美还大着肚子,不久就要临盆了。黄大发的大局意识虽然值得所有人学习,但念及巧玲和开美的处境,不免让人同情,在这场人民与小家的矛盾冲突中谁不是含着热泪在心中遗憾着他的伟大,又同时赞扬着他的选择呢?他为了草王坝人民能够喝上干净清澈的水,与山斗勇,那绝壁之上原本没有希望,是他一直以来的坚持,才让草王坝的人民也看见了希望,高山之上流淌的清渠是黄大发一生的信念。

在黄大发身上展现出来的主流价值观,并没有像以往一样停留在老一辈革命家身上,反而是展现在了处于成长期的青年身上,这让同处于时代发展中的青年人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主流价值观的青年化表现,对于扩展主旋律电视剧的受众群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青年人应该被呼吁起来,在国家的发展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部影片的成功能够呼吁起许多人内心的触动,唤醒一些人迷失的初心,在黄大发的故事里,他一直紧跟党的脚步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以一颗善心对待人民,不畏艰苦带领群众开山凿渠。站在21世纪的门槛上回望那遥远的过去,认识过去、思考过去之余,能做的就是继往圣之精神,行今日之使命。

纵观《高山清渠》掌握流量密码的原因,可以发现将乡土文化融入故事之中,塑造鲜活饱满的人物形象,不仅宣传了新时代的青年的奋进精神,而且也能够贴近现实有烟火气息。影片的成功也使许多不了解贵州的人民开始将目光投向这个汇聚了高山的省份,意义之大何止于此。

高山清渠观后感 篇5

通过观看《高山清渠》,让我更加明白:做艰苦奋斗的楷模,首先要将艰苦奋斗的要求体现在思想上。历史和现实证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些科学理论,它们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指导革命和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有了这个强大的思想武器来武装头脑,才能确定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才可以防止和排除种种错误思想、错误倾向和干扰,少走弯路并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