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是关涉人民幸福、国家发展的大事,这项工作容不得半点瑕疵,切实把扶贫政策落实到位,带领贫困群众迈向小康。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观决战的时刻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有感心得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此次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集中展现了近年来全国各地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中涌现出的优秀共产党员、各行各业先进人物的感人奋进事迹,塑造了全国决战脱贫攻坚的光荣形象,此次颁奖晚会更进一步坚定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凝聚了全国发展正能量,鼓舞了抓好脱贫攻坚的士气和斗志。此次颁奖晚会是在全国所有脱贫攻坚人物中评选出的集中带动脱贫,致力于脱贫攻坚事业不忘初心,将他们和身边脱贫致富群众的事迹用最朴质的语言、最真挚的感情感染着每一个电视机前后的观众。
我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一名驻村工作队员观看了晚会的全过程,原本平静的心,越看越激动,深深被一个个感人事迹感动和鼓舞着。2017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在即,脱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决战期,脱贫攻坚成为了当下考验党员干部、国家工作人员的主战场。
在获奖先进人物中,让我感到不能忘怀的有两个故事,第一是身残志坚的电商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李娟,身患残疾,脖子以下的部位完全丧失能力,她依靠嘴里的一支笔,依靠网络,带动了全村经济增收,诠释了一份奋进不放弃的脱贫致富品质。第二是原广州市副市长,现任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他不忘困难群众,不管是在任上,还是退休以后,长期深入百色老区,将帮扶困难群众作为毕生事业来做。他们都以优良作风推动脱贫攻坚,起到了广泛的模范到头作用。
看了此次颁奖晚会让我感触良多,扶贫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实施帮扶之初要尊重群众,积极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对未来的规划。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党员干部要有扶危救济的担当和准确的自我定位,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而不是自我标榜道德高地,高高在上、颐指气使,不断的反驳群众的意见。在扶贫工作的过程中,把贫困群众当作亲友,倾听他们的诉求和想法,设身处地的谋划、实事求是的规划,维护他们的人格尊严,保护他们的脱贫愿望和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同时以大病救助、民政救助、教育帮扶等方式帮助生病的群众和学生渡过难关,让贫困户对生活充满希望,充满正能量去面对现在的问题,加大“智”与“志”的帮扶力度,永久脱贫、直奔小康才不会是一句空话,不是遥不可及的愿望。用没用“心”和“新”,群众是有感觉的;被动扶贫和主动帮扶,群众是心知肚明;有没有将工作落在实处,群众是看在眼里的。只有真心付出、真心帮扶,扶贫工作才会取得实效,而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要切实精准施策,做到真正帮扶到困难群众,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作为一名村官,我们一定要像电视里的先进人物看齐,一样为老百姓谋富足、谋幸福,帮助他们彻底摆脱贫困,一心一意地服务于老百姓,在自己的岗位上奋斗,把每一个困难群众都记挂在心里,悉心引导,尽最大的努力干好我的脱贫攻坚事业,完成国家交付给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
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需要的是扶贫干部勇于担当、敢于奉献。在近日召开的电视电话会议上,中组部部长陈希强调,要“激励引导广大干部勇于担当、凝心聚力投入脱贫攻坚的战斗”。贫困地区条件艰苦,工作任务重、压力大,需要各级党组织从政治、工作、生活、心理等方面关心关爱、支持保障脱贫攻坚一线干部,不断激发干事创业精气神,让他们满腔热血、意气风发地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工作。
打赢脱贫攻坚战,干部是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党员、干部迎难而上、务实担当,积极投身到脱贫攻坚工作中,走到贫困群众中寻贫源、找贫因,开贫方、断贫根,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找准治贫良方,开启脱贫路子,使广大贫困群众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道路。据统计,截至2019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超过9000万人。成绩来之不易,成绩举世瞩目。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的既定之年,但摆在面前的,一面是受疫情影响而耽搁的时间,一面是剩下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双重压力下,需要完成的工作量增加,使得任务更重、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尽管任务艰巨、难度巨大,但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的目标没有变、任务没有减、标准没有降。
打赢这场脱贫攻坚的“收官战”,尤需一大批有激情和本领、有思路和办法、有拼劲和担当、有实干和作为的干部挺身而出、迎难而上、冲锋陷阵。各级党组织就应多角度、多方式入手,坚持严管与厚爱并重,激励和引导脱贫攻坚一线干部拿出更实作风、更强担当、更高本领,在脱贫攻坚一线冲在前面、干在实处、作出表率。
关心激励干部,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着政治激励、物质奖励、精神鼓励,这几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关心激励扶贫干部的“动能链”。要让扶贫干部“动”起来、“强”起来,首要的就是把干部用起来。注重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察、识别、选用干部,既把干部投身扶贫的态度作风作为“硬要件”,也把斗贫治贫的实干实绩作为“硬杠杠”,对挺得出、冲得上、顶得起、干得好,以及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及时给奖励、给荣誉、给待遇、给位子,让他们望到“盼头”、看到“奔头”,激励他们扎牢脱贫一线,干出一番事业。
关心激励干部,既要给予位子,也要加强精神激励。应注重挖掘、发现和宣传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冲锋在前、任劳任怨、担当实干、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大力宣传和学习他们的崇高精神,教育引导更多党员、干部见贤思齐、比学赶超,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不竭动力。同时,还要注重从物质上给予关心和保障,让扶贫干部生活、健康、家庭等方面得到充分保障,打消后顾之忧,让干部安下心来、轻装上阵,信心百倍投入脱贫攻坚中,在脱贫一线交上合格“答卷”。
严管也是厚爱。在脱贫攻坚一线选拔、使用干部,不是“分果果”,也不是搞“排排坐”,更不是只讲激励而不讲惩处。在对扶贫干部政治上激励、生活上保障、精神上鼓励、待遇上奖励的同时,也要对那些把驻村扶贫当“镀金”、作“跳板”、当“葫芦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甚至违纪违法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倒逼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保持“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中,赢取决战决胜全面胜利。
一个方子,治不了百样病。对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的关心、激励,也要注重从实际出发,充分结合干部需求点、关注点、追求点,结合谈心谈话、教育培训、心理疏导等多种激励手段,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灵活多样、注重实效,多角度、全方位激励干部、关爱干部,为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凝聚起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关键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剩下还未脱贫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硬骨头”,脱贫任务更加艰巨,同时前几年脱贫人口的巩固脱贫、稳定脱贫、防止返贫任务也很重。因此,要顺利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要解决好脱贫攻坚中存在的“三大问题”。
一是要严格验收,解决好“脱贫质量不高”的问题。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国绝大部分贫困县接受摘帽验收,但从验收情况来看,存在有些地方“三保障”未实现就宣布脱贫、有的把项目投入和预期收入算成当年实际收入搞“算账”脱贫、有的通过短时间集中投入让贫困户当年进当年出搞“突击”脱贫等问题。脱贫“战场”存在这样的问题,有客观条件的限制,也有具体方面的原因,归根结底是认识的偏差,这种搞“算账”脱贫、“数字”脱贫、“突击”脱贫的行为,不仅严重欺骗了党和国家,还挥霍着群众对党的信任。因此,脱贫攻坚验收必须严格,从验收方案和打分细则设计上高标准严要求,从实地走访查看要求上,要进村入户全覆盖“沉到底”查实查准,用严格的标准和严肃的纪律,核实核准每个贫困村、每个贫困户实际情况,做到查有记录、看有实物、听有实情,适时开展“回头看”,真正杜绝“数字”脱贫、“突击”脱贫等现象,解决“脱贫质量不高”的问题。
二是要严格方略,解决好“措施不够精准”的问题。有的教育医疗等政策执行落实不到位;有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没有理解清楚,住房面积超标;有的产业扶贫缺少龙头企业带动,产业结构同质化比较严重,特别是已经摘帽的地方帮扶责任人脱贫攻坚压力减退、责任心减弱,巩固提升措施“千篇一律”。之所以出现以上问题,就是对“精准”方略认识不深、理解不透,执行落实“凭感觉”“靠想象”,严重脱离“轨道”,花了大力气结果效果“差强人意”。因此,脱贫攻坚必须严格坚持“精准”方略,政策要精准制定,执行落实要精准到位,“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还需下一番“绣花”功夫。只有做到精准,才能措施到位“对症下药”,只有做到精准,才能“根除病根”长期有效,只有始终严格执行“精准”方略,才能解决好“措施不够精准”的问题,脱贫攻坚才能真正取得预期的实效。
三是要严格追责,解决好“帮扶工作不实”的问题。有的帮扶工作主要是送钱送物,在帮助持续脱贫增收上下功夫不够;有的层层加码不切实际,提过高目标搞“大跃进”;有的“垒大户”“造盆景”,用形式主义代替扎实工作;有的驻村干部不驻村、驻村工作组重派轻管,发挥作用不好。以上问题反映出,一些地方部门和领导思想认识存在严重偏差,把脱贫攻坚作为一次“刷新”政治资本的契机,好大喜功,不切实际,搞“形象工程”,有些仅仅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简单粗暴“走过场”,仅仅送钱送物送人,帮扶工作“华而不实”。因此,脱贫攻坚要对帮扶部门、帮扶领导、驻村工作组及驻村干部建立严格的问责追责制度,压实责任落实奖惩,对于联系部门、联系领导搞形式主义“建形象工程”、驻村工作组、第一书记搞“走读”“刷经历”等行为,要严格进行问责追责,及时给予处分处理,切实解决好“帮扶工作不实”的问题。
脱贫攻坚是党和国家的一场重要“战役”,是关系着全国贫困群众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容不得任何人“耍小聪明”拖后腿。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关键之年,必须要严格坚持验收标准,执行好“精准”方略,严格落实问责追责制度,解决好“脱贫质量不高、措施不够精准、帮扶工作不实”三大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