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中国观后感300字【优秀7篇】

《法治中国》是为全面总结展示全面依法治国的历史性变革和辉煌成就,中央组织拍摄了六集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法治中国观后感300字【优秀7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法制中国观后感 篇1

一个家庭,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应该立一定的规矩,利于教育和传承,形成家风家教;一个国家,事关国计民生,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应该立法,谓之民法。

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近年来一批顺应时代、切合实际的民法的出台。大量务工人员涌入城市,为城市建设做出了贡献,政府迅速结合实际,为保障他们的权益出台了《居住证暂行条例》;网络时代的到来,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网络诈骗、网络谣言传播,网络安全治理刻不容缓,《网络安全法》应运而生;中国老龄化社会已经来临,急需调整人口结构,全面放开两孩政策,条件已经成熟。法律的修改完善始终与社会发展同步合拍,始终坚定的守护着人们的幸福生活。

改革中遇到的新问题、新现象,一旦形成普遍,要想更规则的运行,就需以立法的形式圈起来。立法就要立良法、好法。广泛听取、征求各方意见是少不了的。广察民意、调研、座谈,特别是汇聚息息相关群众的智慧,让人民群众参与到立法中来,有了民意的基础,立法才更具完善。顺应民意的法制轨道,才是最不易跑偏的轨道。

老百姓办事有法可依,有据可查,而且不偏不倚,这样咱们才踏实。遇到问题和矛盾纠纷,我们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国民素质的提高。

无处无法,一部体现中国特色的法典正在形成。

法制中国观后感 篇2

前两天,我看了法治中国纪录片——《公正司法》专题,让我深刻认识公正司法才是守住法治中国的魂。依照现代法治的基本经验,法院是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这道防线需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全面审查“前审判”阶段的一切要件事实与公权力作为以“定纷止争”,给出涉案争议的最权威裁决。 过去一段时间,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司法黑暗,权大于法,官官相护,权贵插足,法院没有很好履行自己的职责,有的还成为有钱、有权人玩弄践踏法律的地方,不时有冤假错案出现,严重扰乱了国家正常的法治秩序,严重影响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严重影响社会公平正义。 古人云,“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习总书记强调:“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公正司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开辟全面依法治国的理论和实践新境界,一批良法、善法密集出台,科学民主立法成果丰硕;法治政府建设路径明晰、开局稳健,促进执法水平持续提升,司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司法的公正、权威为更多人所感知,应该说我们已经大步迈上了建设法治中国的轨道。

法治中国观后感 篇3

“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8月18日起在央视综合频道连续播出的六集《法治中国》政论专题片。大家纷纷表示,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奋力投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贡献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执政兴国,离不开法治支撑;社会发展,离不开法治护航;百姓福祉,离不开法治保障。

“行政决策,要经得起历史和法律的检验。“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领导干部法治意识不断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逐步增强。依法行政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下一步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部署要求,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建立完善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核机制,不断提高依法决策的能力水平。”

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法治精神当作主心骨,坚守法治信仰,深化法治理念,践行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义无反顾地肩负起法治中国建设者、捍卫者的职责,努力在全面依法治国中做出应有贡献。

“我们要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健全依法行政决策机制、规范政务服务窗口、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提升政府的法治形象和公信力。同时,要健全群众身边的法律服务,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法治中国》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4

这几天,随着大型专题片《法治中国》的热播,法治再次成为社会热议的高频词。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权力中走向法治化,需要的不仅是理念的更新换代,更需要法制建设不断的完善和进取。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政府在阳光下运行,“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和各类政务活动的基本规范。

一是法治意识正逐渐深入人心。做守法公民正在逐渐成为一种时尚,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已然形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增强全社会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形成守法光荣和守法有责的良好风尚,形成不愿违法、不能违法、不敢违法的法治氛围。

二是司法改革正逐步落实到位。从员额制改革到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从立案登记制改革到重拳出击打“老赖”。司法改革向深水区迈进,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但没有做成的改革,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三是自觉守法正渐渐成为共识。从“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到将法治列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守法信用记录到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法治社会建设扎实推进,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正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

法制中国观后感 篇5

8月18日,六集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在央视综合频道首播,全景展现依法治国恢弘篇章,在社会各界引发强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依法治国的辉煌成就令人振奋、催人奋进,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

科学立法顺民意。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立法为民,着力推动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解决,使法规成为维护群众利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和谐的最大公约数。从今年的两高工作报告可以看出,截至2017年6月底,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新制定法律20件,通过修改法律的决定39件、涉及修改法律100件。颁布民法总则,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预算法等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法律法规,司法与民意的契合度越来越高,从依法严惩校园暴力、暴力伤医,到严惩电信诈骗、互联网金融犯罪,再到对失信被执行人宣战,解决判案容易执行难等,都是民众十分关切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让人们感受到了司法的实效,感受到了法治中国的力量与温度。

严格执法解民忧。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严格执法是实现法治社会的必要保障,没有严格依法执法和规范文明执法,社会就难以有序运转,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也就难以得到维护,法治社会建设也就无从谈起。2015年以来,以信息技术为桥梁,全国已建成省级反诈骗中心32个,地市反诈骗中心206个;全国公安机关通过打拐dna信息库比对方式已帮助4761名被拐多年人员与亲人团聚。打击电信网络犯罪方面,公安部先后18次组织赴亚洲、非洲和欧洲等10余个国家开展工作,捣毁窝点60余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500余名;2016年,全国共缴获“黑广播”设备3520套,打掉利用“***”犯罪团伙1060个。通过严格执法,充分保证了宪法和法律的有效实施,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公正司法暖民心。形象系于公正,法威存乎民心。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活动必须紧紧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来进行,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掀起了一轮纠正冤错案件的高潮,依法纠正重大冤假错案34件,聂树斌案、陈满案、呼格吉勒图案等一系列冤错案件得以昭雪,这些冤错案件的纠正,让正义最终得以实现,充分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深化司法改革的成效。司法机关认真推动纠正冤假错案,构建冤假错案的防范机制,让老百姓有了更多的公平正义感,提升了司法公信力,这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很重要的来源。

全民守法促和谐。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推进全民守法,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以江苏省泗阳县为例,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长廊、法治阅览站等特色法治宣传教育场所随处可见,普法微信、微博、微电影等新媒体载体方兴未艾,崇尚法律、尊重法律、依法办事的观念正熔铸到人们的头脑之中,体现于人们的日常行为之中。在这里,法治精神渐入人心,从领导干部到普通群众,学法用法守法蔚然成风,崇尚法律、尊重法律、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当前,法治正在成为13亿多人民的共同信仰,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已经开启新的航程。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必将不断谱写全面依法治国的崭新篇章,带给人民群众更多获得感。

《法治中国》观后感精选5 篇6

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在央视隆重上映。这不是一部普通的专题片,而是对一种治国方略的重申和肯定,是一种增强人民法制和道德观念的宣传向导,更是对依法治国的制度自信。

纵观历史,会发现这样一个规律:“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鉴于这个规律,我国坚决地选择了依法治国这一伟大策略。我们就是要通过法律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来规范经济活动的各个主体,进而引导市场经济的良性竞争;要通过依法治国实现政治清明,进而实现人民民主自由;要通过依法治国巩固改革发展成果,进而铺就小康社会建设大道,实现“中国梦”。

从新中国建立到小康建设的新时期,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制定了有关政治生活、民事活动、经济活动、生态保护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使国家管理有了一整套有章可循的法律依据。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兴领域的法律空白也不断被填补,整个法律体系不断健全。同时,全面深化司法公开, 促进司法公正, 提升司法公信的司法实践活动不断得到全国人民的肯定,我国依法治国的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依靠国家法律规范促进社会发展的能力也不断增强!

时代的需求、发展的需求,铸就了依法治国理念的形成,而依法治国就是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让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使国民共享发展成果。

《法治中国》观后感精选5 篇7

8月20日,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播出第三集《依法行政》,全国各地干部群众收视热情不减,对法治话题的讨论也更加深入,对法治社会的认识也更加深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的号角吹响,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各地政府纷纷推动权利在阳光下运行。第三集《依法行政》一开始,晒出的“权责清单”就吸引了广大干部眼球,“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从无到有、从公开到全面规范公开已经越来越完善。这一公开让大部分人更加明白“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公开使得行政决策更加程序化、行政执法更加规范化、权力运行更加透明化,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充分地展现了法治政府建设目标明确,步伐坚实,人民群众享受的法治获得感也越来越多。

依法行政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专题片中通过展示大量的执法细节,让人们更加明白受立案制度改革所带来的福音,不但解决了有案不受不立、立案标准不统一、立案审批不规范等群众反响比较大的问题,更让群众看到在执法的规范化建设方面所做的努力,进一步了提高了依法决策的能力,提升了执法公信力。

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放管服”改革、政务公开、简政放权等等,给群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便利让群众更加深信法治政府。政府更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健全依法行政决策机制、规范政务服务窗口、深入推进政务公开,要不断健全群众身边的法律服务,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