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雷雨》的读后感(优秀9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初二《雷雨》的读后感(优秀9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雷雨读后感400字 篇1

一声雷劈裂了希望,一道闪电照亮了罪恶的绝望,一场雨洗刷着最后的死亡。

在人艺看过三场话剧了,昨天再次去人艺,这次看得是几十年来人艺的保留剧目——曹禺先生的《雷雨》。

轻车熟路,来到首都剧院时候尚早,于是就顺便在对面小馆子把晚饭解决了,以前有过饿着肚子看话剧的经历,那滋味可不好受阿。因为是纪念曹禺先生,所以在不大的大厅里面立着许多宣传板介绍这曹禺先生生平。走在人群中,我发现来看雷雨的大概分为三类人,一类是老人,他们年逾花甲,大多和老伴一起搀扶着,我们不知道他是第几次敢看《雷雨》了,也不知道这样的老人心中的《雷雨》有着什么特殊的意义,只是我发现在剧场内,最专注的就是他们;

还有一类是学生,其实这并不奇怪,比起动着几百元的演唱会票价,这里40元一张的学生票绝对价廉,何况物还这么美;此外,我还看到了好多的日本人,细细一想才发现,《雷雨》曾在日本上演,盛况空前,至今也影响着一代日本人,他们无疑是会场内最闹的一群人,也许日本是不会有这样的民族文化吧。

作者有一句话来赞美她,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她干冲破一切的桎梏,做一次困兽的斗。虽然依旧落在火坑里,情热烧疯了她的心,然而她是更值得人的怜悯与尊敬。

雷雨读后感 篇2

若屏弃这些世俗的眼光,切不断的血缘,四凤与萍之间,那真的是一场平淡无奇的男欢女爱。甚至于是在广褒的沙漠里都觅不见的爱。

可是真的无法这样的,在这个封建礼教的年代,在这个周家大院,他与她血脉相连,他与她同姓一个周字,他与她的不伦之恋早在开始前就注定了它的支离破碎,它将会在一个雨天的夜晚死于这场命运的谋杀。他与她都将不得好死。

命运笑着说:不得好死。然后露出鄙夷的笑。

在七月与八月交替之间,时光流转,昼夜更替无常的日子里,我目睹这场爱恋的灰飞湮灭。违背伦理的事实曝光于这陈旧的家具之上,像是宣告着它的死亡。侍萍跪倒在地上时发出的撕心裂肺的钝响还在屋子里久久回荡,我甚至能看到她瘦小的背影,僵硬地跪着,一动不动。

可我仍然在想她在决意让四凤和周萍远走高飞的时候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她是如此轻易地成为他们的帮凶,让他们走了便不再回来,她别离的是她的骨肉。她知道的,她一直都知道,她的下场是天理不容,永世不得超升,但她还是做了,为她亲生的儿女。可还是来不及躲避命运的玩弄,一切又回到起点,他们错误的最初。

我的耳朵突然耳鸣,嗓子突然失声,她真的就这样看着她的儿子和女儿的死亡,欲哭无泪。她是真的哭不出来,她不是在假装坚强。而我,我就这样看着她,看着这样的她,万般怜惜。然后我躺倒在地板上,闭上眼沉默,她的身影挥之不去,一切都发生得太快,措手不及。地板很凉,寒冷浸透了我的骨髓。

侍萍,我想我是真的爱上了她。你知道么,我真的爱上了她。

只是三十年前的一场错误的爱,三十年中的忍褥偷生,三十年后的意外重逢,却得知一切不该发生的都发生了。这一世的情,一世的冤孽都在子女的身上刻骨铭心,烙下永世的疼,疼得她不再记得这一切。

亲爱的侍萍,我知道你最终选择了逃避,但我肯定你是对的。你的所有记忆都该撕碎,烧毁。

雷雨读后感 篇3

《雷雨》是我完整读过的第一本也是目前唯一的一本话剧,当然,这也是我在大剧院看的第一部话剧。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虽然这次是因为作业才读,可心里却早已感慨万千,若不将其记下,心中的电闪雷鸣怕是难以平息。

初赏《雷雨》,懵懵懂懂。

时乃幼年,看不懂《雷雨》所表达出来的是是非非,更不懂其中的爱恨纠葛。

初读《雷雨》,满怀崇敬。

纵观全文,总觉得周冲这个角色与整个话剧格格不入。

当然,幼时只觉演绎他的那个叔叔温润儒雅。

周冲出场时是一身白,正如他的纯洁无瑕,天真又生气勃勃,然而,大背景却是一个乌云密布的、死气沉沉的阴雨天。

有人说周冲是一个天使,天使的出现使得周家上下显得更加罪恶,他如同黑暗中的一丝微光。

有了光,黑暗才显得愈发无边与沉重。

整本书中,只有周冲一个人是干净的。

他是云端的翩翩公子,涉世不深,几乎没有任何阅历,所以他才会依然在这个世间痴痴地做着美梦。

我恨蘩漪,恨这个为了得到爱情不择手段的疯子,恨这个母亲不像母亲,情人不像情人的乱伦女人。

假如说鲁侍萍是一把钥匙,那么蘩漪就是开启那些沉痛往事的闸门。

如果没有蘩漪的邀请,鲁侍萍或许一辈子都不会再踏入周公馆;

如果没有蘩漪在最后关头的大喊大叫,周朴园也不会出现揭开真相。

即使四凤与周萍未能远走高飞,那么至少这个秘密也永远不会有人道破,周萍还可以抓住四凤的手不放,让她的新的灵魂来洗涤自己的罪恶。

说实话,读《雷雨》我只用了半天的时间。

应该说能够从头到尾,一气呵成地感受其文字的神韵与魅力,以及它行云流水的情节,本就是一种非凡的享受。

而其中最令我感到玄妙的,无疑是结局时一个又一个突如其来的死亡,它会让人们在匆匆一瞥中有些措手不及的茫然。

然而平复了纷乱的情绪后,定神浅思。

也许死亡,对于生活在痛苦之中的人们,本就是一种痛定思痛后的解脱。

抛离爱恨纠葛,解释世俗仇恨,把灵魂归还上帝,经历审判,最终得到救赎。

无论是改编的剧幕还是未删减的原文,蘩漪都是最具“雷雨”性格的人物,同时也是人性扭曲最大的。

封建制度对人性的摧残主要体现在蘩漪身上,而周冲是剧中最无辜、最悲惨的,也是最值得同情的。

他年仅十七岁,天真烂漫,虽出生于阔家庭,但没有一丝一毫的强权思想、等级观念,他追求平等,追求自由,待人真诚,对下人四凤真心爱慕。

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青年,在封建家庭复杂的矛盾纠葛中白白地毁灭了。

周冲的死是最不应该发生的,所以周冲的死是对腐朽的封建制度最有力的控诉。

时光浅浅、岁月悱恻、陌上人离、爱恨痴嗔、辗转反侧,终不知遗恨千年。

如今想来,《雷雨》里这些徘徊在死亡边缘的角色,其实都有着对生命的无限渴望和追求,只是在命运的冲突里偏离了原有的轨道。

最终,泪水和痛苦交织,命运之手把他们拽到了永不知足的戏弄之中。

读完《雷雨》,心中电闪雷鸣。

雷雨读后感 篇4

关于《雷雨》我并没有刻意去找它来看,接触到它是因为高一的语文课有一篇关于它的课文,语文老师也特地找了它的剧作给我们看。然而它却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虽然剧作中的主要人物不多,只有繁漪,周冲,周朴园,侍萍,鲁四凤,周萍,鲁大海,鲁贵,但是人物之间的关系却是无比的复杂。

周朴园,故事的源头,作为一个旧社会的资本家,言行所表现出来的都是商人唯利是图和阴险狡诈,因为他的贪婪,他的无情,使他做出了一切,导致悲剧的发生……然而他的阴险狡诈中也带着点可悲,从一直随身带着的旧家具一直保留着夏天关窗的习惯,到几十年都一直穿着的旧衬衣,可以看出他对侍萍仍有感情,然而他在这个家里,空有家长的尊严却享受不到夫妻、父子间的真情。他除了那空虚的躯壳,什么也没有剩下了。作为读者和观众,我还是有点同情他的。

在这部剧中,和很多读者和观众一样,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也是繁漪了。她作为周朴园的妻子,周萍的后母,又和周萍有着一段私情。在我们看来,她和周萍的关系属于乱伦的,但是我们细想,这又不完全是她的错,相反,他对周朴园的恨,对周萍的爱,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子。但是她最后的下场是疯了,但是除了这样的结局,我们或许也想不出有更好的结局了,被两个人男人抛弃,被她渴求的爱情伤得体无完肤,我们很难想像得出,那是一种怎样的痛。或者失心智的发疯是她被伤害的最好证明,这也恰恰体现出了那个等级制度的残酷无情和受封建思想残害之深。因而,我不得不敬佩曹禺。

周萍是我在看这部剧作时最反感的一个角色。他的虚伪,他的无情,他的自私……他和他的父亲周朴园有着很相似的性格,然而和周朴园相比,我更讨厌他,他当着父亲的面是一套,背后又是一套,他压根就没有爱过繁漪,却伪装着和她相爱,当四凤的出现,他的虚伪便一击即破。在我看来他辜负了繁漪爱,也不配拥有四凤的爱。最后他的结局是死亡也是理所应当的,我知道作者的意图并不是这样,这些只是我个人的主观看法,或者从心理学角度看,我这样评价他完全是晕轮效应,根据个人的好恶评价一个人。

对于周冲,四凤,鲁大海,我把他们归为同一类,因为他们与那个时代中的其他人有着本质的区别。然而他们又是无辜的,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周冲,他有着一切孩子的空想,是五四运动后成长起来的一批年轻人的代表。他勇于反抗封建,希望接受新的思想,并且单纯地幻想着“世界对于他来说永远都是美好的”。四凤,同周冲一样,是个很纯洁的孩子,可与周冲最大的不同是:四凤没有接受过教育,她不可能接受新思潮的冲击。她不会反抗,不会站出来和封建礼教反抗,因此而只能具有劳动人民的朴素的美德:善良、勤劳。而鲁大海,是工人阶级的典型代表,而中国的工人阶级受着多重压迫,反抗得就异常激烈。他的性格更是倔强的,他满蓄着精力,年轻的激情和热情就像即将爆发的火山,他的反抗精神被彻底地展现出来。虽然他们成为剧中的牺牲品,但是他们的出现也给那个黑暗的时代带来一束曙光,他们是新希望的代表,并且在后来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发展壮大,最后终于看到了光明。

侍萍和鲁贵在这部剧中是一对夫妇,虽然侍萍和周朴园之间在三十年前有着一段感情,但是她被周朴园抛弃后,坚强地生活,她的生活有太多的痛苦,太多的无奈,她想反抗,可是她的反抗又是无力的,不彻底的,因此也成为了封建时代的牺牲品。而鲁贵则是一个贪婪的市井小人。他的其他则没有太多想说的。

剧本以扣人心弦的情节,简练含蓄的语言,各具特色的人物,和极为丰富的潜台词。如刀刃一般在读者的心弦上缓缓滑过,那抖颤而出的余音,至今未息。在自然景物、肖像描写方面,《雷雨》特别重视音响和色彩效果,不惜用浓墨重彩表现。同时,还注意对人物的声音、气味、眼睛进行夸张的处理。

对于《雷雨》这部作品需要在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后才会明白在雷雨交加的夜晚中结束了这一切的原因,剧中人物的结局是曹禺安排的,也是那个时代安排的,或者这就是偶然中的必然。让人深思……

内容简介 篇5

《雷雨》是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发表于1934年7月《文学季刊》。

此剧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剧中以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三十年的恩怨为主线,伪善的资本家大家长周朴园,受新思想影响的单纯的少年周冲,被冷漠的家庭逼疯了和被爱情伤得体无完肤的女人蘩漪,对过去所作所为充满了罪恶感、企图逃离的周萍,还有意外归来的鲁妈,单纯着爱与被爱的四凤,受压迫的工人鲁大海,贪得无厌的管家等,不论是家庭秘密还是身世秘密,所有的矛盾都在雷雨之夜爆发,在叙述家庭矛盾纠葛、怒斥封建家庭腐朽顽固的同时,反映了更为深层的社会及时代问题。

该剧情节扣人心弦、语言精炼含蓄,人物各具特色,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里程碑。

这部剧作在两个场景、剧中情节发展不到二十四小时内,集中展开了周鲁两家三十年的恩怨情仇。三十年前,当周朴园还是一个涉世未深的青年时,他爱上了女佣梅妈的女儿侍萍,并与她有了两个儿子。但后来为了给他娶一位门当户对的小姐,周家逼得侍萍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儿子大海投河自尽。侍萍母子侥幸被人救起后,侍萍带着二儿子流落他乡,靠做佣人为生,而大儿子周萍被周家留下。侍萍后又嫁与鲁贵并与之生女四凤。周朴园所娶的那位小姐没有为周家生儿育女便去世,周又娶蘩漪,并与之生子周冲。在周朴园封建家长的专制意志下,蘩漪过着枯寂的生活。周经营矿山等现代产业,常年在外,蘩漪便有机会接近周的大儿子周萍,并与之私通。周萍既慑于父亲的威严,又耻于这种乱伦关系,对蘩漪逐渐疏远,并移情于使女四凤。与此同时,周冲也向四凤求爱。蘩漪得知周萍变心后,说服周萍未果。周萍为了摆脱蘩漪,打算离家到父亲的矿上去。蘩漪找来四凤之母侍萍,要求她将女儿带走。侍萍来到周家,急于把四凤领走,以免重蹈自己当年之覆辙,但又与周朴园不期而遇。此时大海正在周家矿上做工。在作为罢工代表来与周朴园交涉的过程中,与周萍发生争执,结果遭周萍率众殴打。鲁家一家人回到家中,四凤还在思念周萍。夜晚,周萍跳窗进鲁家与四凤幽会,蘩漪则跟踪而至,将窗户关死。大海把周萍赶出,四凤出走。雷电交加之夜,两家人又聚集于周家客厅。周朴园以沉痛的口吻宣布了真相,并令周萍去认母认弟。此时周萍意识到了四凤是自己的妹妹,大海是自己的亲弟弟。四凤羞愧难当,逃出客厅,触电而死,周冲出来寻找四凤也触电而死,周萍开枪自杀,大海出走,侍萍和蘩漪经受不住打击而疯,周朴园则一个人在悲痛中深深忏悔。

-------------------------------------------------------------------------------------------------

雷雨读后感 篇6

如果我们用“悲怜”的眼光去俯视这部戏剧,剧中人之间的一切矛盾、冲突、争斗都将消解。剧中的郁热愤懑与恐惧也都殆尽。无论是处于情热中的蘩漪、周萍、四凤与侍萍,还是在梦想中的周冲,在计算里的周朴园、鲁贵,都同是在尘世中煎熬而找不到出路的可怜虫。 在我看来,周冲与蘩漪这对母子是整本书中最成功的形象。

陈思和在他的《细读(雷雨)》一文中提到,周冲身上有曹禺自己的影子。要一个十七岁的初长成的青年人窥探如此复杂、严酷的命运和人性,压力实在是太重。曹禺在窥探人性是充满了恐惧,所以他必须有一个小孩的眼光去看整个世界,来保持舞台上的感情平衡。在整个悲剧污秽的故事中,要有一个天使存在,有一个纯洁无瑕的人存在,他是这个黑暗王国的一道光明。周冲爱四凤,并已经做好了准备,他要把自己的学费分一半给四凤,他是一个受新思想、新文化影响下成长的青年,他热爱自由,追求幸福,却也带着青春年少的懵懂。他不属于这个矛盾,却又置身于错综复杂的矛盾中,他是旁观者,却又不幸被拉扯进来成为牺牲者。

蘩漪是《雷雨》中最有特色、个性最鲜明的人物。她是“五四”运动以来追求解放,争取独立、自由的新女性代表。蘩漪读过书,爱好诗文,有着对美好感情的憧憬,对未来充满人性的渴望。然而,她来到一个没有爱的家庭,遇上了冷酷无情的周朴园,周朴园对她展示的封建夫权的精神暴虐彻底打碎了她天真的幻想,最终也导致了她人性的错位。她也是一个反抗者,只是她的反抗是以一种畸形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因而,她未来重拾心中那份美好的感情而大胆地投入与周萍的乱伦之恋。当周萍试图摆脱这种畸形恋情时,她则死死抓住周萍这根救命稻草,为了爱,她可以毁灭整个世界。她的身上表现了明显的双重人格,一方面她受欺负最深,是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蘩漪精神上的痛苦来自周朴园的压抑,来自四凤对周萍的感情,来自周萍对她的抛弃;另一方面她又是一个“魔鬼”,每走一步,灾难就往前推一步。她爱周萍,但周萍想要离开她,她就把鲁妈叫到家里来。没想到鲁妈来了以后,发现这件事三十年前她呆过的周家,也发现了四凤与周萍的乱伦关系。周萍私自与四凤见面,这时蘩漪又来了,她反锁了窗,使周萍暴露在众人面前。周萍无路可走,只能带着四风离开。鲁妈明知道他们是兄妹却也无可奈何。可是蘩漪又出现了,她先是想利用周冲对四凤的爱阻止他们,可是没有成功。之后,她又将周朴园叫了出来,没料想周朴园和鲁侍萍三十年前的事情暴露出来,最后导致了整个家庭的崩溃。

在这个时代里,我们既不是周冲那样的天使,也不会瞬间精神失常像蘩漪那样成为疯子。我们需要面对现实,我们需要受挫折磨砺,任苦难打击。世界永远不会只将好的一面呈现,我们终会沉浸于痛苦与丑恶之中。我们更需要保持内心的纯真,理性的面对生活。

世界也许不会理会我们固执的索取,但终会给予我们可观的偿报。

雷雨读后感 篇7

是年轻时犯下错的因果报应,还是社会牢笼禁锢了太久的心灵想要获得新生?雷雨背后的故事,一个周公馆演绎出了当时整个社会的病态。曹禺笔尖下的世界,可以说是旧中国的缩影。每个角色用鲜明的性格刻画出的,是一群人的人生。

一场雷雨,终结了几十年的爱恨情仇,梦醒人散花落曲断情未果,错综复杂的家庭关系带来的伦理闹剧,谁是谁非谁爱了谁心碎。从三十年前有始无终的爱情,到三十年后子女纠缠不清的相恋,是谁造的孽伤了深爱着的两对苦命鸳鸯。

周朴园无疑是整个故事的罪魁祸首。三十年里,几次搬家,他都随身携带着当初的家具,始终保持着夏天关窗户的习惯,依然保存着那件侍萍缝补过的旧衬衣。三十年的坚守,是始终钟情于曾经的最爱,还是为了偿还良心的负债?侍萍只是周朴园空虚的一个精神寄托。倘若不是的话,三十年的用情之深,怎会因为侍萍的沧桑落魄爱意荡然无存?三十年的朝思暮想,怎会因为侍萍的突然出现而惶恐不安?三十年的愧疚不安,怎会因为名利的羁绊而颜色大变?是的,他爱的只是三十年前温顺听话的侍萍,而不是这个年长色衰,会对他的利益构成威胁的侍萍。可怜,可悲,当他独自面对内心的悲哀,所有曾经有关侍萍的回忆自然而然的便成了他安慰自己的一种习惯。

周萍可以说是整个故事里最矛盾的人。从小就缺失母爱的他在如此烦闷单调的环境下长大,对爱的渴望却让他义无反顾地爱上了自己的继母。他说是因为自己的年少轻狂,因为那时自己小不懂事。是么?可是也只有那时他的心最纯净。爱了就是爱了,可是又有悖于人伦,这让他开始陷入矛盾的漩涡。当他认清自己犯下的错误后,他又想摆脱繁漪对他的干扰。这时四凤出现了,一个让周萍内心重新充满生机的女人,也许这次他是真的爱了,但他一味的逃避又让人感到虚伪。最终他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后选择了自杀,他认为这是解脱的最好方式,可他不明白死亡只是最好的逃避。

繁漪是整个故事里最鲜明的女人。她敢爱敢恨,但她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又常常自卑无助甚至自虐,三十年来她一步步陷入了一口残酷的井。她是忧郁的,郁积的火燃烧着她,她的眼光时常充满了一个年轻妇人失望后的痛苦与绝望,她时常抑制着自己。她的性格中带有一股不可抑制的“蛮劲”,这使她能够突然做出不顾一切的决定,她爱起人来像火一样热烈,恨起人来又像火一样把人烧毁,然而她的外表是沉静的,就像秋天的落叶,无声无息。她是可怜的,被锁在深院里几十年,心死了却又被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子救活了,周萍要了她整个的人,也把她整个的人再一次推进深渊。对繁漪这一角色的成功塑造,使旧社会看到了新思想的曙光。

四凤是可怜的。周冲是可怜的。侍萍是可怜的。鲁大海是可怜的。他们用最纯净的心活在世上,却因为上一代的纠葛卷进了一场悲惨的纷争。爱情与亲情的背后,只有恨和无尽的哀愁。

雷雨过后,只愿洗净三十年的恩恩怨怨,冲掉人心的丑陋,新社会的降临就是雨后最美的彩虹。

雷雨读后感 篇8

对于周朴园,充满了同情和怜悯。他一个人独撑到剧的最后,何尝不是一种孤独和煎熬。很难想像一个男人可以绝情到大年三十把儿子他妈赶出家门,任其自生自灭,这样的薄情寡意至极,他又如何还懂得爱?在我看来一个不懂爱的人是最可悲的人。而他对旧时的留恋反而显得有些可笑了,似乎太形式化了--那些家具,那些摆设,那些习惯,还有那些照片和旧时的回忆。有人说,干大事的人不拘小节,于是他就要抛妻弃子吗?我以为,有血有肉的性情中人才可以真正成就一番事业;有人说男人为了事业要有所牺牲,但如果代价是牺牲了爱人的能力,代价未免太大,如果说侍萍是周朴园的真爱的话。在这部剧里始终没有走进过周朴园的心里,是他不愿让人走进,是我走不进,也不愿走进。不知道他是否有感情,不知道他是否爱过侍萍,分明看到了他的想念,却又被他无情的言语刺伤;不知道他是否有对子女的爱,有斥责,却没有关爱;不知道他是否有对繁漪的歉疚,一直给她请医生却不懂她真正的病因……有些鄙视他的冷血,特别是对于那个陪伴他一生的女人繁漪如此残忍!其实他也只是一个普通的男人,为了前途少了一点良心,有些懦弱却又不得不故作坚强。

对于周冲则充满了欣赏和钦佩--他浑身上下充满了生命力,他敢爱敢恨,虽然年纪轻轻却很有责任感并且为了爱情和生命的信念敢面对陈旧的封建礼教宣战。爱的时候果断,即使被拒绝也大度又慷慨。特别是他的善良让人感动不已。即使在当今社会他也一样充满个性,是男生学习的楷模。他是一个能温暖心灵的人物,让人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对未来充满向往,相信美好并不惧现在。

对于周萍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只是替他庆幸能遇到像四凤那样的女孩子。对于鲁贵亦是除了鄙视再无其他的语言,活到他那个样子本身就是一种悲哀,幸而有四凤这样个能干的女儿。

剧中的女人--侍萍,四凤,繁漪

很欣赏侍萍,因为她的坚韧,独立还有气度。很难想像一个未婚女人在那么森严的等级观念和封建压迫下与一个和自己身份地位悬殊的人恋爱并未婚生子所需要的勇气。她让我看到了前所未见的女性的勇敢。她就像一团火焰为了爱情炙热地燃烧,她对爱情的追求就仿佛飞蛾对火的执著,让人敬佩和感叹。那种对爱情的信念是让人充满敬意的,所以后来她被抛弃,被爱情而不是一个男人抛弃时表现出来的绝望以至于她要跳河自尽是完全让人理解的。然而天不遂人愿,要让她留在尘世继续忍受煎熬,我坚信活着比死更需要勇气和力量。她忍受世人的蔑视,忍受鲁贵的责难,坚挺地活下来。然而人生总是在不经意处转弯,三十年后重遇周朴园,想像不出她的内心是怎样的震撼。直到最后发现亲生女儿和儿子相恋的悲剧,她所做的决定都毫无保留地表现了一个母亲无私的爱和大度以及包容,她把所有的痛苦自己一个人扛,接受命运的惩罚。我丝毫也不同情她的命运的悲苦,正是命运的磨难,让我看到一位如此伟大的女性。

繁漪是最无辜地被牵扯进来的女人--先是被扯进周朴园的婚姻,再是被扯进与周萍的乱伦恋。一个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女人,始终是在忍受……

四凤自然有她吸引人的原因,开始有些不明白她为什么会喜欢周萍,我以为周冲的性格更有吸引力。认真思索一下,周冲年轻又具有活力,可能和他在一起更像朋友或者只是弟弟的感觉。而三十岁的周萍,他虽然懦弱和疲乏,为生活和命运所困,有些颓废和无助,却又不乏男人的成熟,正是他这种忧郁的气质激起了四凤的母性情怀,这种成熟的韵味让四凤更有安全感。四凤的朝气让周萍找到生活的动力,仿佛回到年轻的岁月,有了前行的动力,看到了美好的未来。所以周萍会选择独立勇敢的四凤,而不是依赖和同样懦弱的繁漪,性格上会更互补一些!

《雷雨》里这几个在死亡边缘徘徊的角色,其实都有着对生命的无限渴望和追求,只是他们在命运的冲突里偏离了原有的轨道,最终,泪水和痛苦是免不了交织相濡的。但是,关于那些爱与恨的矛盾纠缠,也许会因为这些死亡而被我们释然吧。

人与人的交往就好比一只刺猬,总需要保持一定距离来自卫的。或生或死,或矛盾或统一,总有一些关系,一些感情,始终纠结不清的。

雷雨读后感 篇9

有幸读到了《雷雨》删改较小的版本,(八四年四川人民出版社)。 与我初次阅读的认知相冲突的是,蘩漪并不“阴鸷”、“可怖”,相反她是剧中最应同情也最鲜活的形象。她倾吐着、反抗着、挣扎着,最后却还是免不了被抛弃、搁置。读下来我整个眉头都紧皱着,一种莫名的心绪集结起来,浓的化不开。 人们犯错后,都选着合乎情理的方式,试图规避踏入“同一条河流”的厄运。可末尾却依旧酿成了悲剧。文本将这种命运悲剧的张力延伸到了最大。如曹禺所说:“是想送看戏的人们回家,带着一种哀静的心情。低着头,沉思地,念着这些在情热、在梦想、在计算里煎熬着的人们。荡漾在他们的心里应该是水似的悲哀,流不尽的;而不是惶惑的,恐怖的,回念着《雷雨》象是一场噩梦,死亡,惨痛如一只钳子似地夹住人的心灵,喘不出一口气来”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