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大事件摘抄范文(精选8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新闻大事件摘抄范文(精选8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新闻摘抄十条 篇1

Abstract: electric power marketing system reform, is an important link forthe reform of the power system, the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should build a what kind of marketing system, how to build this marketing system.

Keywords: modern marketing system, big marketing system

中图分类号:D63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公司化进程是大营销的体制保障

大营销的核心是建立现代营销制度,形成科学的经营决策体系和法人治理结构。实施对企业经营者、专业技术人才的长短期相结合、现金收入和权益收入相结合,与经营绩效密切关联的薪酬制度。营销公司化管理的主要任务,一是责任到人、管理到户、工效挂钩。二是要从用人制度入手,逐步革除沿袭多年的用工传统和积习,走上一种良性的用工轨道。三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通过竞争来提高营销水平。四是依法经营,既要依照国家法律法规从事经营活动,又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五是要建立现代营销制度,实施扩、装、用、抄、核、收的量化标准考核,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处罚机制。六是业务拓展与维护分离,形成良好的售后服务机构,建立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快速反应部队,统一负责电力事故的抢修工作。

2、数据集中是技术基础

“数据集中”是数据的集中和系统的整合。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各业务系统内部公共的数据应尽量合并,将这部分数据共享;另一方面是指不同区域的数据集中管理。数据集中是电力信息化的关键环节,也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利用数椐集中管理的手段,实现信息的准确、实时和共享,方便用户同城异地办理用电手续,逐步做到客户在任一银行储蓄所都能交纳电费。作到24小时为电力客户提供故障维修、业务受理、检举投诉、信息查询和用电咨询等多层面和全方位的服务,使客户只需拨打一个电话就能得到高效、方便、快捷的服务。通过数据集中,一是要促进经营管理理念、管理技术、管理知识以及工作流程改变,促使建立与前、后台相适应的管理体系,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二是可以更好的规范操作和对业务流程的监控,利用高科技手段堵塞营销漏洞。三是能够较好的适应宽带化、智能化、综合化、交互化、高可靠的社会需求,为用户提供多种智能化的综合义务服务。

3、三个创新是生存发展的关键

树立大营销观念,关键在于要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以创新管理来堵塞营业漏洞,以创新机制来消除制约营销发展的体制障碍,以创新技术来提升营销水平。通过创新,建立起能实施集约化管理,又反应灵活、运行高效的经营管理机制;通过创新,建立起科学合理、层次简化的营销业务和管理流程;通过创新,不断推进员工的技术业务素质,提高管理水平;通过创新,将全体员工的经济利益、个人前途同本职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增强他们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实施主动的营销服务,提高营销的整体服务水平和社会信誉。

4、抄核收分离是基本实现形式

目前,对大多数的低电压用户营销管理,采用的是“分片管理”的传统模式(尤其是农村地区和城市大杂院)。供电营销人员不仅负责区域内用户的管理与服务,同时也负责抄表与收费。电费复核人员也只能通过管片人员了解情况。这种“块块营销”服务模式已经不适应“地理情况复杂、表计数量增多、用户身份多变、用电规模较小、用电稽查跟不上”的现状。而推行抄核受分离,变“块块管理”为“条条管理”,建立起一个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营销体制是大营销的基本实现形式。

首先是对分工进行调整。推行抄核收分离,最先涉及机构设置和职责划分。一是抄表机构。在远程抄表装置还不能普及的今天,有两种种形式可供选择:委托抄表公司抄表和在企业内设立专门抄表队伍。二是电费核算工作由供电企业专门人员负责。三是电费回收工作应委托银行或农村信用社代收。其次是提高对计量装置管理水平。电能表的安装要规范、实用,在电能表加装双名称(编号和户名)。电力营销部门要为抄表人员编定“抄表路线图”,以适应不熟悉地理状况的抄表人员的需要和规范要求,同时为轮换抄表人员提供基本条件。另外就是要大力提倡无起码抄表(即使用删除上月止码的抄表器或抄表卡)。准确做到抄表到位、巡视到位、记数无误。再次是重视电费复核。这是基本营销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开出收费单据的最后一环。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严格管理:一是核准电力用户数量;二核准低压线损率,看其是否在合理范围,否则应核实原因;三核准平均电价,检查各类用电量并进行分析比较;四核准临时用电,看其用户是否如实报装。

推行电力营销过程电费管理的抄核收分离工作中,还要科学合理的界定抄表人员、电费复核人员、银行或农村信用社委托收费的职责范围、工作标准、考核标准,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各项业务密切衔接。

5、 “预购电制”是根本实现形式

迫于电费巨额欠收的沉重压力与负担,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电力企业在一些城市实施了“一户一表”工程,即试点推进IC卡预购电制。

预购电制的推行,彻底改变了电力用户传统观念。从根本上提高了人们对电的商品属性和“用商品需要付费”市场法则的认识。实行预购电制后,一个活生生的事实就摆在用电客户面前:不管你是什么样的用电主体,你不交钱,就用不上电。如此一来,“电是国家投资的,用电可以不交钱”等这样或那样的一些宽泛的概念与传统的认识就不得不在人们的心目中动摇起来。久而久之,观念的转变对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我国各阶层、各领域,显然更具其意义。

推进预购电制,还有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可以有效的减轻电力企业的收费成本与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从而降低了边际成本,在销售电量相同的情况下,增加了电力企业的边际收益。

6、信息反馈是必要的监督环节

新闻摘抄十条 篇2

语文知识要靠点滴积累才可以膨大我们的知识库,正所谓是积少成多,变小成大。

先秦时荀子在《劝学》篇里就说过:“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唐代诗人李贺,也经常带着书童,骑着一匹小毛驴,身背一个破锦囊,早出晚归,四处转悠,搜集资料,在秀丽的山水之间,从人们的街谈巷议之中,“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暮归,足成其文。”李贺能成为一个传世诗人,离不开他用于积累的锦囊。

善于积累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达尔文、果戈里、鲁迅、竺可桢、李四光等一批中外名家都有坚持不懈,认真做笔记和记日记的习惯。这个习惯对他们在学术上取得光辉成就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他们的不少笔记还成了著名的论文和著作。

由此可见语文知识的积累不仅仅依靠课内的学习总结,更需要从课外入手,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很多有价值的语文素材,但是由于不懂得如何合理积累从而使得大量有用材料同我们擦肩而过。语文知识材料并不是浩如烟海无从下手,其实平时学习生活中可以积累的东西很多,只不过我们不善于总结罢了。学会积累是学好语文的制胜法宝,“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可以说,平时语文知识积累的厚度就相当于语文成绩的高度。郭沫若在《我的读书经验》一文中谈到,“搜罗一切资料尽可能无遗漏”。并且“对资料毫不留情地,毫不可惜地加以清算,必须彻底,毫不放松”。

可以说,一切可以充实我们的知识库都可以拿来积累。那么,从哪些地方来积累知识呢?笔者认为,可以从我们生活中最熟悉的材料中去摄取有用的知识点,下面简单谈谈摄取的渠道:

1.书籍。

这里所说的书籍包括语文教材、中外文学名著及有关的历史、哲学等知识性读物,这些书籍均是中学生阅读中的首选。博览群书可使我们从中获得许多有价值的资料。从中不仅可以学到许多新的字、词、句,而且对如何作文、提高写作能力也有极大的帮助。

2.报刊。

与书籍相比,它具有周期性和时效性特点。正因为它能及时反映出时代的最新信息,因而是写作中可积累的素材。经常阅读有关的报纸、杂志,从中亦可收集到许多有用的资料,还可让你把握时代的脉搏。

3.网络。

随着校园网的全面铺开,我们应该看到它的积极一面。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多渠道的检索途径以及快节奏的传输系统,为学生查找资料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如利用网络可随时随地查找课文内容的分析解释、作者背景资料和相关的知识点等等,其方便、快捷是其它任何检索工具所无法比拟的。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多接触它的积极一面。

4.工具书。

语文学习离不开工具书,学会查阅工具书是学好语文必备的基础。查到了不一定能记住,但我们可以通过摘抄把这些知识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

当然,积累资料要避免只着眼于书本与网络。但大部分人在积累时偏重甚至囿于书本,而忽略了生活这个渠道。事实上,读懂“生活”,从生活实际中积累语言,更加不可偏废。

我们应该拥有一颗随时准备积累的心,这样就可以放眼去看,放耳去听,用心去感受,用笔去记下来从而充实自己的知识库。

二、条条大路通罗马——语文知识积累的常用方法

笔者执教以来每逢开学初就建议我的学生每人准备好一个摘抄本,一个学期下来同学们的收获真是大相径庭。有的同学满满一本,五颜六色,有写的,有画的,有剪下来贴上去的,很是丰富,自然也就兴趣盎然。但是也有的同学一个学期下来还是开学初一时心动而抄的那几篇,兴致过了,小本子也就被冷落了。问其不坚持的原因,说是不知道怎么摘,摘什么?其实,积累资料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分类纳入你的“锦囊”。下面就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 转贴于 1.做摘录。

摘录就是直接从文本中摘取字句片段,清朝著名的史学家、思想家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说:“札记之功必不可少,如不札记,则无穷妙绪,皆如雨珠落大海矣!”这话是有道理的。练好札记之功,可做摘录笔记,专门备一笔记本,卡片等。俄国著名作家果戈理一生最大的“嗜好”就是记笔记,外号“笔记迷”,凡读过的警句和妙语,听到的奇闻和趣事,看到的人情和乡俗,他都毫无例外地写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做摘录也是我们学生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2.制作文摘卡片。

即在学习的过程中,将有用的资料摘录在卡片上。在制作卡片的时候,可将平时阅读中所看到的好的词语、句子、文章等摘录下来,这样,在造句、作文的时候,经常翻阅,这对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都很有帮助。鲁迅先生在辑校《古小说钩沉》一书时,就从各种不同的类书中抄录了六千多张大小不同的纸条。利用卡片积累资料的好处是灵活,便于整理分类,又便于贮存和携带,是资料积累的活页本。

3.写读书心得

即“一边读,一边批注或作札记、摘要、或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既读也要动笔”。这种学习方法的好处是,既可增加知识,收集资料,又可锻炼笔力,同时还能从中获得新的灵感。写读书心得是阅读、写作、审美、思维等诸能力的综合体现。

4.写随笔杂感

写作与生活紧密相关,“处处留心皆学问”,这就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去学会观察和思考。所以日常生活中,在欣赏电影电视、参观、与人交谈、读报等等活动时,都会使人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有意义的感想、启发甚至新的见解,这些都不应该忽略,而应当随时把它记录下来。这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和写作能力的提高都很有必要。

5.剪辑报刊杂志。

阅读时,有的同学常常是一目十行,囫囵吞枣,书翻得再多,也会如过眼烟云,一闪而过,到用时方恨少。因此,用剪报的方法去阅读,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积累材料非常有用。比如我们在阅读课外读物的同时,把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剪下来,粘贴在摘抄本上,并对自己所选的文章予以点评。这样,我们就能将积累的材料通过思考化为自己的东西,丰富了思想,提高了阅读能力。

但剪贴中必须注意两点:一是分类收集,重新粘贴在你的摘抄本上;二是不可乱剪公家和他人的报刊杂志,除非预先经过允许。

新闻摘抄十条 篇3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记录的是海伦。凯勒一生的事。书中感人心腑的故事,总是在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鼓励我,不要后退。

海伦。凯勒从小就失去了听觉、视觉和甜美的声音。她也曾因自己的条件而放弃过,可她又很快振作起来。这位美国女孩,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凭着超人的毅力,不但学会了说话,还学会了五种语言文字!她一生共度过了八十八个春秋,却熬过了八十七个无声、无语、无光的孤独岁月!

看完这本书后,我的心里有一个想法:我们是独生子女,从小,爸爸妈妈就把我们看成掌上明珠,整天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像个“小皇帝”。稍遇困难、挫折就会一蹶不振,而海伦。凯勒所受到的困难与挫折是我们常人无法忍受的!一个人只要胸怀大志,坚持不懈向着目标努力奋斗,就不会被一些客观条件束缚,你就会拥有无限的力量去实现它!坚贞不屈、不断进取的精神是海伦。凯勒所拥有的,我们——祖国的接班人更应该拥有这种美好的精神品质!

我感谢这本书,因为是它让我懂得了: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时光,感谢父母给了我们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要把握好这个机会,努力学习。遇到困难不退缩,勇敢地面对困难。即使失败也不气馁,一定要坚贞不屈。不断地努力、学习,为祖国做贡献……

我的学习经验就是提前看看书。每个周末,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后,我都会拿出一点时间,浏览课本后面没有讲过的内容。每次,我把不懂的问题提前勾划出来,这样下周细心地听老师讲那些我不懂的问题,或提前问。每周末可以把下周要讲的英语课文和看一下,把不熟悉的单词查出来。如果哪个地方发音不太准确,就查一下学习工具。

观察习惯的培养,首先生活中处处留心,处处留心皆学问。遇到新奇的事物,比如去动物园看动物,出去旅游看风景等,要仔细地观察细部,审视细节,不要只是笼统地看大概。观察要从形状、声音、颜色、数量等方面入手。

平时读自己的课外书时,拿一支笔,摆开一个本,边读边动笔。动笔,可以是做标注,用线段或者符号把特别感兴趣的词句标注出来。开始时可以先摘抄,不要大段大段摘抄,而是要有选择,选择自己特别感兴趣的片断。

外出时,及时把所见所闻和感想记录下来,哪怕几句话。

向老师、同学发问

无论哪门课上的知识,有的工具书上都有,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工具书上也有;老师讲的所有知识,工具书上都有,老师没有讲或者老师一时不明白的知识,工具书上也有。

新闻摘抄十条 篇4

一、作文教学应与学生生活衔接,重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增强学生的人生体验,丰富学生情感。

《新课程标准》提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懂得生活才是学生作文的真正源头活水,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生活的同时,要引导他们感悟生活,只有学生对生活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和体验,有了经历和心灵的对话,他们才能写出有个性风采,灵动深刻的文章来。

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感悟生活的同时,我们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写作加以指导:

1.指导学生每周坚持写随笔。让学生养成随时记录所思所感的习惯,也许文章写的不尽人意,但坚持运用文字记录生活的习惯会逐渐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同时,老师的评语要更加人性化,多关注学生在文字中表现出的喜怒哀乐,多一些鼓励,多一份理解,学生就会更愿意敞开心扉,在文章中才会愿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每周的随笔就会成为老师和学生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平台。作文如做人,说真话,抒真情正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老师这样尊重学生主体的做法,也促进了学生说话的欲望,激发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2.加强平时的片段作文训练。之所以要加强片段作文训练,是因为简短的片段作文可以更加灵活的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即使是课堂上或生活中发生的细小事件,都可以要求学生进行描述或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新学期伊始来描述自己的新同桌或新老师,运动会时描述某项比赛的一个场景,自己在年级篮球比赛后输了的感受等。也可以引导学生把视角转向校园之外,如学会观察上学、放学路上的行人表现,中午吃饭时饭馆里的喧闹情形等。有了有意识的观察,有了自己的切身体验,学生笔下的文字开始变得灵动鲜活。

二、作文教学应与教材学习衔接,充分利用语文课本和语文读本,重在汲取精神营养,提升人生境界,学习写作技法。

吕叔湘先生在《关于语文教学的两点基本认识》中说到:“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以课文为范例,教给学生一些有关语言方面的知识以及写作的规律和方法,讲解课文中人物的情感世界、审美能力、思维方式、思想灵魂、人格魅力等内容,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从中汲取精神营养,陶冶思想感情等等,让学生体会到为了表达一定的内容,作者是怎样准确、生动、鲜明地使用语言的,做到读写结合,从读中学写。

1.通过讲解教材,可以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和写法。老师还可以有意识的选择课本中的典型篇目,进行仿写练习。如在教学郁达夫《故都的秋》时,教师明确了作者抒发的情感后,有意识地重点讲解了本文总分总的结构,以及在景物上的精心选材,之后可以要求学生模仿文章的结构写作《乌鲁木齐的冬天》。在课文的示范下,学生明显的在作文中体现出更清晰的条理和选材上的用心,可见优秀范本所起到的引领作用。

2.合理利用语文读本,可以开拓学生视野,多角度学习写作技巧。

语文读本的编写是为了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并与教科书阅读单元相配合,目的为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阅读积累。但因课时有限,我们常常把语文读本束之高阁,置之不理。如能在教学过程中见缝插针,合理利用,就能充分发挥读本的价值。

如在学习必修一第三单元写人记事的散文后,指导学生进一步阅读语文读本《你的微笑》第四、五单元中《怀李叔同先生》、《金岳霖先生》、《宗月大师》、《普通人》等篇目,就能不仅了解大师风采,人物的精神风貌,还可以更好地从语言风格,精心选材几方面学习写人记事的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作文教学应与课外阅读衔接,重在积累语言和素材,加深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认识。

阅读是语文之根,学生作文“言之无物”“言之无文”“言之无情”,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太少。“大量阅读”是提高写作能力低下的良方,只有多阅读,才能让学生写作起来得心应手、涉笔成趣。

把作文教学和课外阅读衔接的方式可用坚持课下摘抄和早读的阅读分享相结合。

1.坚持课下每周摘抄

学生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固然重要,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在阅读的过程中,还可引导学生每周做摘抄,让他们从课本、读本、经典名著、报刊杂志中分门别类摘抄名人轶事、哲理散文、优美词句、名言警句等。摘抄能够帮助记忆,是一种较好的阅读方法,学生在摘抄的过程中潜移默化,不断充实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通过摘抄,学生对所读之书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最终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2.早读阅读分享活动

新闻摘抄十条 篇5

邸报的内容主要有臣子奏疏、官员升降、宫廷生活等,它对宋代的新闻信息的传播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但由于这种官报的发明主要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利益服务,因而受到朝廷的严格控制。为了巩固皇权、维护统治,宋代的统治阶级尤其注意对邸报的监管。为了加强管理,宋代建立了完善的发报制度,其中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确立了控制邸报发行的“定本制度”。

所谓定本制度,是指进奏院进奏官将采集而来的发报材料,每隔五日向枢密院申报(南宋每日一审),经枢密院或当权宰相审查通过后产生“邸报”样本,最后经奏院根据样本发报。

北宋初期,雕版印刷术逐渐普及,加之交通条件改善,新闻信息传播发展较快,民间或官方的信息传播活动活跃,邸报作为官办刊物发展更是迅猛,由此,统治者也对邸报的发行尤为重视,采取了严格的管理和监督,作为监管邸报的禁令之一的“定本制度”应运而生。历经宋代的兴衰存亡,定本制度屡经存废,在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由于邸报内容多涉及政治生活,有的甚至是关于国家机密,这就要求它在发行上为政府绝对控制,在当时,邸报的发行主要由进奏院负责,作为“判报’’的进奏院给事中官员在邸报发行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辽军南下侵宋,国家形势危在旦夕真宗下诏,要求将进奏院的报状每五日向枢密院抄送一次,由枢密院决定是否向各地抄报,即“定本”。

在持续推行了70年之后,公元1069年,王安石进行变法,改革旧制。当时的枢密院检查史房文字刘章世极力推崇新法,向宋神宗请求取消“申枢密院呈定”改由“本院监官逐月抽摘点检”,理由是有利于避免五日送审的麻烦,提高行政效率。这一提法得到了宋神宗的批准与支持,于是“定本制度”于宋神宗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在改革派的反对下被废止,当然这一废除举措遭到了不少反对新法的保守派的强烈反对。

宋哲宗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王安石变法失败,保守派当权朝野。高太后因宋哲宗年幼为由,临朝称制,再次启用了以司马光为首的反对新法的旧臣,为了抵制新法,维护旧制,在保守派的强烈支持下,“定本制度”在废除十七年后重新恢复。保守派企图以此巩固政权,继续发挥其加强邸报管理,贯彻传报禁令之用。

公元1093年,掌控大宋王朝九年政治局面的高太后因病去世,年轻的宋哲宗赵煦即位,主持政局,而宋哲宗因为高太后多年掌控朝政早有不满,一登基就表明绍述,继承神宗新法。追贬司马光等顽固旧臣,企图推举新法,改革旧制。重新执行熙宁时代的抽检制度,废除了“定本制度”。

宋哲宗死后,其弟宋徽宗赵佶即位。徽宗宣和二年(公元1122年)下诏规定:非定本事辄传报者,令尚书省以降指挥,别行处置。“定本制度”宣告恢复。1126年,金兵再度南下,攻汴京,掳二帝,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变”,北宋宣告灭亡,而定本制度这一百年历史的新闻检查制度也在国家灭亡中消逝。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宋高宗赵构于应天府南京即位,改元建炎,称南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来之不易的政权,加之以秦桧为首的投降派当权,高宗极力重用投降派并打击抗战派。在保守派的支持之下,高宗决定恢复“定本制度”,并于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又作补充,完善了对邸报的监管。

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秦桧病死,饱受压制的言官们纷纷向高宗进言,要求废除“定本制度”,广开言论。理由是“之星定本制度后,动辄年旬日,俟译报行,方敢传承,而官吏迎合意旨,多是删去,正传常程文书,而州下已往往很久不问朝廷诏令,害怕管理,安全过虑,有害制体”高宗迫于形势,诏令取消“定本制度”。规定由给事中判报,尽管对邸报仍有管制,但相比与某些权臣操纵已经进步不少。

宋孝宗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江浙地区水旱灾祸不断,为稳人心,朝廷决定邸报的内容由六曹进行判定,“定本制度”逐渐恢复,等到宋光宗即位之时,国家仍然动乱,主和派的大臣渐渐占据上风,为避免泄露国家机密,尤其是外交方面。为了加强对言论的控制,“定本制度”重新确立。

南宋末年,政治动乱,韩侂胄、史弥远、贾似道等权臣相继执政,国家一日日衰亡,“定本制度”也伴随着宋朝的灭亡而退出历史舞台。当然,在后来的朝代里也有不少类似新闻检查机制,例如明朝不设进奏院,而由通政司、六科、提塘三方共管、清朝的各类关于新闻检查的条例,这里不再赘述。

纵观宋朝的“定本制度”两百多年的曲折发展,屡经存废。我们发现:一、在宋朝的时候,我国的新闻信息传播活动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的境界,并且产生了专用做新闻检查的“定本制度”,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新闻检查制度。二、“定本制度”并不是用来检查新闻信息传播的专用品,而是被统治者用来巩固封建统治的工具,这从它的数次存废便可以看出端倪,“定本制度”的出现、发展和宋朝历代的政治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息息相关。三、“定本制度”作为管控言论的检查制度,不仅仅推动了宋代新闻信息传播的发展,它也为后来历朝历代新闻传播活动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它是我国新闻信息传播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但就今天的观点来看,它为封建王朝统治舆论、禁锢人民思想所服务,具有历史倒退性。

新闻摘抄十条 篇6

纵观多年来老师对学生语文假期作业的布置,重在书面作业,多是抄写生字词、练字、写几篇大而空的作文。学生对这样的假期作业早已叫苦不迭,疲于应付,久而久之,不但消磨了学生做作业的热情,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好多学生养成了不完成作业、书写潦草、作业不诚信等恶习,不仅没有起到作业的效果,而且大大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语文能力的发展,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语文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我们,新的教学理念不仅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得以落实,而且在假期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上也要得到很好的体现,即设计出一个能体现“大语文”观念的,能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能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的作业方案。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假期作业设计时如能关注学生的差异与需求、探究内容的开放与整合、强调过程的合作与实践、注重形式的趣味与创新,方可彰显语文作业的魅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针对语文假期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弊端,从彰显语文魅力、提高假期作业效能入手,我在改进语文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上做了如下思考与实践:

一、设计开放性、激励性作业,让学生享受作业的幸福,在快乐中求知。

每学期开学初,我都会告诉学生,平时学习认真主动、作业完成效果好的同学,到了“五一”、“国庆”长假时,老师都会有奖励的。同学们总是争先恐后地积极表现,那个“奖励”无形中成了学习的动力。到“五一”或“十一”长假来临时,我会精心设计这样的作业,一方面是对学生前一阶段学习的小结和评价,同时也是对学生后续学习的激励和引导:

___________的家长:

您的孩子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主动勤勉,课堂听讲效果好,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与同学分享学习成果,语文作业书写工整、完成及时。鉴于此,“五一”期间带着孩子走进大自然的怀抱,和大自然来一次亲密接触吧。请您奖励孩子一本好书,使孩子与好书为友,与经典对话,并能每天为您朗读一段精彩片段;让孩子每天看看新闻、科普、综艺节目,并发表看法;满足孩子一个小小心愿,陪孩子一起游戏,让孩子玩出快乐、玩出潜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请您在假期结束后给予评价,谢谢合作!

家长评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的家长:

您的孩子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平时学习不够勤勉,课堂中不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不善于与同学分享学习成果,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养成。“五一”期间带着孩子走进大自然的怀抱,和大自然来一次亲密接触吧。请您奖励孩子一本好书,使孩子与好书为友,与经典对话,并能每天为您朗读一段精彩片段;让孩子每天看看新闻、科普、综艺节目,并发表看法;假日期间,督促孩子将前一阶段的知识查漏补缺,进行巩固,为下一阶段更好地学习奠定基础。

请您在假期结束后给予评价,谢谢合作!

家长评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的分层奖励形式的作业深受孩子们喜欢,学期中间的小长假使用效果比较好。每当拿到这样的作业设计单,孩子们总是非常高兴,尤其是平时学习用心、表现好的同学,他的付出得到了老师的认可,那种满足和喜悦溢于言表。那些学习被动、逊色的同学,这份作业既是警示又是鞭策。但不管是哪种,这份作业孩子们都会认真对待,得到奖励的同学会非常珍惜老师及家长的鼓励,再接再厉;没有受到奖励的同学引起了反思,为下一阶段的冲刺积蓄着力量。这样的作业也引起了家长的关注。从家长的评语中,可以读出家长对这份作业设计的满意,老师也会从中受到好多启发,增强了创新工作的信心。

二、设计迁移类、拓展类作业,引导学生内化旧知、迁移新知,在拓展中求知。

学习语文、建构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作业的本质就是知识的内化和运用,因而,内化迁移类作业的设计应引导学生在产生新知与相关旧知的联系中巩固旧知、内化旧知、运用旧知、迁移新知,使语言积累内化为语言能力。比如学完《鸟儿的侦察报告》,可以让学生选一个主题进行调查,然后写一份调查报告;学完“书”这一主题单元后,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和书的故事;学完“迷信”这一主题单元后,可以在清明长假布置探究清明节日文化,引发寄托哀思与迷信行为的辩论;一年级“十一”期间,可以布置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利用假期在生活中识字、在社会中识字……如此这般,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不仅充分巩固了教材内容,还将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外,使课内知识得到了很好的巩固与迁移,建构了新知。

拓展类作业是指在实际生活中引导学生参与语文实践,促使学生去阅读、思考、感悟、探索,从而形成能力、获得审美体验、学会学习的作业。语文课本中的综合性学习是学生进行拓展学习的平台,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如在端午节期间,设计探究端午节文化的作业,让学生了解屈原及其作品,了解端午风俗文化特色,品读端午相关的诗文;寒假期间让学生了解春节习俗、地方文化,搜集并创作春联等;暑假期间鼓励学生参加社区公益实践活动,并把实践过程写下来;清明、“五一” 期间,还可以让大家欣赏春光,记录游春的过程,也可以将所见所感描绘出来,写一写或画一画。这样的作业,不仅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得到了扩展和延伸,同时拓宽了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空间。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充分运用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认识事物,并在实践中加深了感受,积淀了语感经验,扩大了信息容量,真正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

三、设计实践性、综合性作业,让学生锻炼运用知识的能力,在生活中求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此,作业的设计要注重实践性。语文是生活的、大气的,唯有在生活中学习并运用于生活的语文,才能真正内化为孩子自己的知识。例如寒假可以布置学生在春节期间为长辈送去几句美好的祝福,为亲人制作精美的贺岁卡,给老师、同学编写祝福短信,搜集、创作春联,并亲自为自己家书写春联。春节观看春晚,并为自己家设计一台家庭春节晚会,通过自编自导自演,最后将参与实践的过程、感受写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习作。学生在完成这类作业时,要广泛涉猎与教材相关方面的知识。这样,作业就不仅仅是一个载体,而是一个极好的凭借,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利用熟悉的材料来挖掘和展示自己的潜能,与这些材料或环境不断产生互动,自然地显现出各自不同的智力类型和能力倾向,不仅获取了许多知识信息,锻炼了全面参与学习的能力,激发了创新潜能,还得到了大量愉快而难忘的体验。

五年级语文特色寒假作业

亲爱的同学们:

盼望已久的假期到了,一定很高兴吧!希望这份特色作业能为你带来特别的寒假生活。祝同学们过一个充实、愉快、有意义的假期!

1.享受亲情。假期生活是轻松的,请同学们好好享受亲情哦!让我们每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比如洗碗、打扫卫生、整理房间、帮助妈妈做饭等;还可以给家人送去温暖,比如给爸爸妈妈倒洗脚水、倒茶、捶背、盛饭等,让父母因你的懂事而高兴!请及时把你所做的表现亲情的事情记录下来,开学后咱们晒一晒,看谁是爸爸妈妈最温馨的“小棉袄”。春节期间,自己动手为家人做一份春节贺卡,写上祝福语

2.积累与运用。(1)查漏补缺:从本次期末考试可以看出,有些同学在学习上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各人可根据自己情况,利用假期进行查漏补缺,使自己的综合素质上一个新台阶。(2)摘抄十副春联整理在读书笔记本上,再自己学着写一副春联。(3)春节期间,摘抄十条祝福的手机短信整理在读书笔记本上,再自己编写一条发给老师和亲朋好友,我想这将是你送出的最好的祝福。

3.调查与实践。(1)通过走访、查阅资料等形式,了解家乡春节的风俗习惯与特色活动,整理完成习作《春节风俗大观园》。(2)通过访谈等方式,知道压岁钱的来历,并了解爸爸妈妈的压岁钱是怎么花的。你准备怎么花?为你的压岁钱做一个理财计划,完成习作《压岁钱》。(3)假期中对自己使用过的工具、学具、器具等生活学习用品仔细观察,寻找不足,并加以改进,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开学后把你的“金点子”与老师同学交流。(4)上网或查阅资料,了解中国书法家的故事,自己认真练习十篇钢笔字,力争使自己写一笔好字。(5)推荐收看CCTV10的科普类节目,收看有意义的电视节目,自己策划、编导一台《家庭春节晚会》,并把过程写下来。(6)假期中一定有一些难忘的、快乐的事情发生吧?请以《我的假期生活为题》写一篇作文。

4.书香有约。同学们,寒假期间,酷爱读书的你们又将投入课外阅读的海洋之中,老师欣赏你们对书的热情,那就走进书海,徜徉在书香之中吧。

必读书目:《我要做个好孩子》、《草房子》、《新月集》(泰戈尔)、《哈利・波特与凤凰社》。

选读书目:《小豆豆和小豆豆们》、《班长下台》、《父与子全集》。

5.加强锻炼。俗话说:身体是精神的基础。没有健康的体魄,一切都是空的,所以假期千万别忽视了体育锻炼。建议每天跳绳两百个,做仰卧起坐60个,俯卧撑50个,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比如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坚持练习。相信你一定会从运动中找到自信与快乐!

自我评价:愉快的寒假结束了,让我来总结一下自己的寒假生活吧(在相应的括号内打√)。

我认为我的寒假生活是:A.充实的( ) B.有意义的( ) C.快乐的( )

家长认为我假期生活是:A.懂事了( ) B.爱读书了( ) C.积极主动帮家长劳动( )

我觉得我最大的进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长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设计整合类、创新类作业,让学生在广阔的时空领域中实践语文,在创新中求知。

整合类作业就是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念,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作业应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一座桥梁。设计时应力求作业内容与形式既富有新颖性与多样性,又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与灵活性,诱发学生创新的积极性,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布置制作小报的作业,让学生在办报的过程中把语文与美术、书法等相互渗透、整合,浑然一体。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知识制作电子小报。在完成探究地方文化这项作业时,可以用习作、调查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也可以用搜集到的图片、视频来展示,或者制作成幻灯片来演示。自编自导自演家庭春节晚会,对高段的孩子也是很大的挑战,学生要将编导、表演、舞美等方面的知识都运用、汇集到一起,才会有一台观赏性较强的家庭春晚呈现出来。这样,让学生在更加广阔的时空领域里学语文、用语文时,不但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才干、培养了创新精神,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加浓烈。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开放、实践、综合、创新的作业,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生活化,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空间进行学习、积累、运用、实践、创造活动,学生的知识在生活中获得,问题从作业中发现,技巧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最后在作业中习得了学习的真正内涵。我想,这样的作业才能够真正彰显语文的魅力,为学生的成长插上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王阳 著《创新,演绎语文作业的“变奏曲”》。

新闻大事件摘抄 篇7

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针对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我们学校的时政教育资源状况,主要做了以下方面工作:

一、时政教育的形式多样化,做到学生人人参与,达到寓教于乐的作用。

1.课前五分钟时政要闻播报。当天的主要新闻热点及时让学生了解,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一周要闻时政点评。每个班级请一位学生(可以依学号轮流)做本班的时事评论员,评论员可以针对本周内国际国内大事发表自己看法。“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针对评论员的发言,其他同学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评论内容进行分析、评述,并作为学生思路的开拓者和引导者,给予适当的点拨,帮助学生弄清事情真伪,有理有据地针砭时事,最终达成共识。每一次评论员的时事评论要及时进行民意打分,形成一种竞争意识,你追我赶,保证每一次评论的质量。

3.专题评析时政。一周要闻时政点评由于内容多,时间有限,学生不太可能对国内外的重大事件、热点问题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因此专题评析时政就成为重大事件、热点问题时政教育的较好形式。如利比亚问题、朝鲜核问题、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世界气候大会的召开等。如果把时政与课文知识有机结合,可以使书中枯燥的原理变成分析社会热点的有效工具,大大提高学生平时关注时政的兴趣和学习政治课的热情。

4.时事追踪评析。国际、国内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大大小小的事件,任何事件都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只有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把握事件发的全过程,才能认清事件的本质。当国际、国内的一些重大事件成为热点问题时,我们不能满足于一周要闻演讲和专题评析,而是要按其发展的线索和趋势,作连续性的评述分析。如持续的物价上涨问题、就业问题、利比亚战局问题等。

5.时政知识介绍。时事政治教育中,往往涉及许多时政知识,如包容性增长、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消费税、土地流转等。向学生介绍这些时政知识,不仅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国内外大事,也增加了知识面,开阔了视野。

6.办好时政板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我发现当老师改变教学方式,给学生以施展才艺的舞台,他们的创新能力将得到很大的体现与发挥,他们在许多方面能做得比我们预想的要好得多。办好时政板报是一种较好的形式。板报由学生自己命题、设计、编排、摘抄、撰文。

7.撰写时政小论文。理论联系实际,把时政热点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小论文可以教师命题,也可以学生自己命题。这样,学生既获得了时政知识,又提高了做题能力。

二、时政教育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时政教育中,学生是主体,但由于中学生往往受到年龄、知识、能力、思想方法的局限,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国际大事、社会新闻,在时政热点的选题、评论、分析中难免产生认识上的偏差。因此,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有的学生在时政评析中对我国政府在联合国对有些国际问题,像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英攻打利比亚问题等表决时投弃权票,感到不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正确引导。又如由于时政评析的题目、内容、形式大都是由学生自主选择的,这就难免出现从个人兴趣出发,使评析的内容比较散,或者遗漏重大事件,或者认识发生偏差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从总体上加以把握。另外,时事追踪评析是时政评析各种形式中较难的一种,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显得重要。时事政治教育具有时效性、丰富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是活的国情教育。把它和教材有机结合,可以弥补教材内容的滞后性和抽象性。时事政治教育是教材的延伸和补充。进行时事政治教育时,必须以教材中阐述的基本原理为指导,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既提高对基本原理正确理解的程度,又加深了对所结合的时政问题本质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闻摘抄十条 篇8

一、创设愉悦氛围,激活“一池春水”

给学生以愉悦氛围、激活写作这池春水。写作是情感的宣泄,是心灵的告白,伴随着写作流程始终的也应该是精神的愉悦。雨果有句话说得好:“世界上最辽阔的是大海,比大海更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辽阔的是人的心灵。”人的心灵,真的是辽阔无比,深邃无比,璀璨无比。它是千百年来从大作家到普通百姓说不尽、写不完的永久题材。

欣喜若狂,是写作的情绪,也是写作的内容:杜甫正是沉浸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巨大惊喜中,才有“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的佳句。悲痛欲绝,是写作的情绪,也是写作的内容:鲁迅正是 “深味”着“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才得以把“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刘和珍君的灵前。

我们的学生生活在蓝天白云下,有着阳光一样的心情,也就能催化出阳光般明朗纯净的习作。有时年轻的心在风暴中展转浮沉,提示我们去思考生活和心灵的复杂性。

学生小小的心就是一个博大的世界。他们的幸福、欣喜、平静、忧伤、沉痛、迷惘都是他们成长的记录,把自己的心路历程表达出来的过程,也是洁净灵魂和提升灵魂过程。写作,又怎能放过这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二、文成于思,思源于识,没有对周围生活的观察思考,无“思”无“识”,文思就会枯竭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说得好:“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这里关键是一个“思”字,因为有“思”,他们能见人之所未见,能比别人更深刻地认识生活和驾驭生活。

学生们课外阅读的着眼点常常集中在娱乐明星、体育新闻、网络游戏、休闲时尚等方面,他们的兴趣永远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如果教师从他们的兴趣点入手,拿出一定的时间(如每周一节课或每节课前几分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引发学生做积极的理性思考,就能变“废”为“宝”,使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资源优势。

学生如果暑假期间天天坚持看“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共同关注”“新闻调查”“国际观察”等央台品牌节目,学会关注社会,从各国大选到伊拉克战争,从奥运风云到西部大开发,从教育改革到法制建设,关注这些社会热点话题、焦点人物,对国内外重大事件及身边发生的事件有敏锐的感觉,能及时发现其社会意义和影响,灌输学生一种为人的责任感,训练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使之能纵观古今中外,笑谈天下风云。

三、开辟多彩路径,浇灌芳菲满园

博览众书,《读者》、《杂文报》、《青年文摘》、《报刊文摘》等经典刊物,还是要挤出时间来品读的,因为这些报刊上的文章均短小精悍,最适合这些只允许有少量“自由”时间的读者阅读。报刊上的很多精品文章,或语言隽永,或见解深刻,或情感丰沛,或结构精巧,阅读时要静下心来,细细品赏,琢磨一番,思考一下文章的感人之处、巧妙之处,脑子里有了个深刻的印象,写作文时,自然就会用上了。

“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让学生们做到资源共享,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具体做法是每个学生一周搜集一条有价值的材料(要求典型、新颖),全班就有七八十条,将这些材料分类汇编,天长日久,库存会越来越多。学生搜集的材料可以是时事新闻、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名人轶事、文化视点、评论随笔、历史典故、科学发现等等。

四、充分利用教材和读本,摄取相关信息归类整理

教材和读本是学生手头最主要的也是使用效率最高的学习语文的载体,其中的很多信息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教师要教给学生摄取、归纳信息的方法,不要让这些资源成为“匆匆过客”而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学生的大量时间是花在对教材的探研中,高中十几门学科累加起来的一叠厚厚的教科书,是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库。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这一“资源”,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各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再现于作文中,那么,学生的作文一定不是干瘪之作,而是拥有丰富的知识底蕴的“大气”之作了。应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知识。就文章的内容看,学生能博采众长,将诗词歌赋、文学经典、名家名言、典故轶事点缀在自己的文章里,不仅能大大丰富文章的内容,还是作文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使文章神采飞扬。而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均是古今中外的经典之作,不就是作文最好的材料来源吗?

我们布置任务,让学生利用暑假,把多年来课文后要求背诵的,特别是大纲中要求背诵的篇章和而一些未要求背诵的优美句段、独到的观点看法、生动的事例,或摘抄,或熟读,把分散于各册课文里的名言、典故、观点等对写作有用的材料存储于自己“作文素材库”中,有时间就熟读或背诵,这样以后写作的时候便洋洋洒洒下笔千言了。去年高考中很多优秀作文,就是运用大量的诗文佳句,让文章满口生香,诗意盎然而获得满分和高分的。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