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的现代诗(优秀5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乡愁的现代诗(优秀5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乡愁的美文 篇1

故乡很远,远得岁月沧桑,千里迢迢。故乡很近,近得魂牵梦绕,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乡愁是妈妈用枯黄的柴草点燃的一缕炊烟;是爸爸用废旧的日历卷在旱烟中的那口辛辣;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那份早熟和心酸!

童年的记忆中,我用稚嫩的脊背,背着哭哭啼啼的弟弟,在夕阳的余辉下,等待晚归的爸妈快快回家。朦朦胧胧的傍晚,爸妈拖着疲惫的身影归来,妈妈胳膊上挎着装满野菜的竹篮,爸爸挽着参差不齐的裤腿儿,肩上扛着一捆儿喂牛的青草。

弟弟马上破涕为笑,从我的背上溜下来,飞奔进妈妈的怀抱。满脸疲惫的妈妈在那一刻笑得像一朵风干的百合。踉跄着把弟弟抱在怀里,我小小年纪已经懂得了心疼爸妈。默默地走过去,接过妈妈的竹篮和爸爸的镰刀,夕阳下,一家人踩着长长的影子一起回家。那时候,幼小的我还不太懂得生活的艰辛和困难,只知道不管等多晚,见到爸妈的那一刻,就是最大的幸福和心安。

回到家,爸爸叼着自卷的旱烟,领着弟弟去喂牛。温顺的大黄牛一边大口地咀嚼着青草,一边悠闲地甩着尾巴,弟弟在牛背上开心地笑。妈妈开始生火做饭,我提着野菜去喂鸭子。回来的时候,站在灶台边看妈妈淘米,煮饭,洗菜,择菜,不一会儿就做好了一顿简单的晚饭,金黄色的小米干饭和白菜炖豆腐。看得多了也记住了基本流程,就有了一种想跃跃欲试的想法。想给晚归的爸妈做顿饭吃,给她们一个大大的惊喜,并用这种方式告诉她们,我已经长大了。

记得那年我八岁,犹豫了很久,我把这个想法跟五岁的弟弟说了。那天的弟弟变得格外乖巧,不哭不闹,还帮我择起了韭菜。我自认为早已把妈妈做饭的步骤烂记于心,所以胸有成竹,满心欢喜地忙碌着。

但是,厨房里有两袋金黄色的小米,一袋颜色鲜艳米粒儿略大一点点儿,一袋颜色陈旧米粒儿略小一点点儿。我就忘了妈妈到底用哪袋米做饭了,纠结了半天,决定用颜色鲜艳米粒儿大的米。铁锅里的水和米都是严格按照妈妈平日的标准放的。但是那天的米饭很奇怪,水都快烧干了米怎么煮都不烂,于是,我就加水再煮,还是不烂,继续加水继续煮……越煮心里越着急,怕妈妈回家骂我,急得满头大汗。

正在这时,爸妈急匆匆地推开了家门。因为她们在山上田地里除草,能够隐约看到山脚下的家,妈妈是看到房顶的烟筒冒烟了,以为我和弟弟在家顽皮把柴草点燃了,怕烧到我俩,才一路急跑回家的。我那天心里害怕急了,心想肯定会挨揍,就吓哭了。弟弟看见我哭,也跟着哭了起来,因为他把韭菜择的乱七八糟满地狼藉,也是怕挨揍吓哭的。

结果那天,妈妈把我和弟弟搂在怀里,哭的稀里哗啦。她边哭边说:“吓死我了,以为你俩把房子点着了呢!不怕不怕,只要你俩没事儿就好了,其它的都不重要。”爸爸打开锅盖一看,哈哈大笑起来,原来我闹了个天大的笑话,居然把还没有来得及加工成小米的'谷子煮到锅里了,所以才会怎么煮都不烂。妈妈一听也破涕为笑了,于是,一家人嘻嘻哈哈笑了好长时间。我又囧又恨,心想自己笨死了,第一次做饭就闹出这么荒唐的笑话。

那天,妈妈把我煮的一锅谷子都喂猪喂牛喂鸭子了。然后,非常耐心地给我讲解谷子和小米的区别,并且表扬我已经长大了,知道替爸妈分担家务了。

吃饭的时候,妈妈破天荒儿地奖励我和弟弟一人一个咸鸭蛋,这个除非是过年或者家里来客人,平时是舍不得吃的。妈妈腌好了是要拿到集市上卖了换零花钱儿买油盐酱醋的。

在那个物质条件相对匮乏的八十年代,一锅永远也煮不熟的谷子,一个香糯流油的咸鸭蛋,就成了我舌尖上最难忘的乡愁。我也是从那一次,告别了少不更事的单纯,真正学会了做饭做家务,用力所能及的行动,帮爸妈承担起了生活的艰辛和苦难。

岁月沧桑,寒来暑往,涉不出的故乡愁,走不完的回乡路。那段关于儿时第一次做饭的啼笑皆非的经历,虽以失败告终,却让我变得更加坚强乐观和热爱家乡

在我心中,故乡的山是一块没有被世俗染指的璞玉;故乡的水是一汪没有被金钱迷惑的纯真;故乡的路是我心中超越了爱恨情仇、尔虞我诈、千帆过尽的坦途;故乡的愁是我用真情固守在心灵深处的一方禅心净土。

乡愁的散文 篇2

晚上的时候与朋友喝酒聊天,看天边明月,朋友忽然说了一句:那真是一颗长满乡愁的心啊!我没的回应朋友的话,只是喝着酒,心里想着月是故乡明,兴许在外的人感觉会更为深刻吧。

我在东莞生活已有很久时间了,因为都是只身在外,所以对中秋节都有着不一样的情感,有着不一样难以言说的心酸经历,也好像更能理解在外漂泊中秋节一个人的乡愁,好像对于我们这些远离家乡在大城市里的漂泊者中秋显的是个奢侈的愿望。

说到中秋的安排,他说:中秋节太短不会回家,会和老婆一起找一个家乡菜馆,吃吃家乡菜,特色小吃等,回味一下家乡的味道,在听听家乡的小曲,给家里打个电话,听听家乡的声音。

每个在外漂泊生活的人啊,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更好的生活,努力着,奋斗着。看似坚强,其实你只是没有看到他们心里的喝望,只想简单的和家人一起平凡的中秋节,即便不能一起过,那怕听听他们的声音也是好的。真的好羡慕那些中秋节与家人吃月饼,赏月亮的人们,希望拥有这种幸福的人们好好珍惜。

忽然发现些刻东莞的夜真的好亮,到处都是灯光璀璨,我望着天边一轮明月,中秋节这样的夜,你乡愁了吗?些刻的你想家了吗?是不是和我一样想家想落泪呢?

乡愁的美文 篇3

我喜欢“穷游”,说白了就是不花钱的旅游!在离住家不远三四十公里的苍莽和葱郁的五岭山间的沟沟岔岔之中“干”转悠。有时忘路程之远近,忘时间之短长,日落夜临,只好轻叩柴扉,投宿山里人家。厚道的山里人家拿出一大碗由若干小片片摞起来状似凉粉的菜肴招待我们,这道菜在昏暗的灯下看起来有些黑乎乎的,近瞧原来不是黑色的而是深绿色的,闻之是由辣椒、糖醋、蒜泥凉拌而成。主人叫我们尝尝,于是我用筷子夹菜,可是怎么也夹不起来,不是夹断了就是夹到半道上掉到桌子上。主人说,夹这种菜有个技巧:凉粉好吃难得夹,不夹边边夹正中,夹得紧又放得松,夹得快还闪起风。照此法凉粉片片儿果然晃悠悠地夹带着“风”进入口中,入口爽滑,软而不腻,微苦过后是树叶的清香——这凉粉好吃!

主人说,这不是凉粉是豆腐,我们叫做“神仙豆腐”,在莫得饭吃的年月,把山里的神仙树叶子采摘回来充饥,为了好吃才加工成如今模样。

是啊,如今许多好吃的东西之中,有些不都是在那个缺乏粮食的年代里,饥民们发明的么?白河的“懒豆腐”、“甜浆水”、“模糊儿”、“蕨根粉”等等。

这“神仙豆腐”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豆腐,因它不是我们熟悉的黄豆做成的,而是用深山老林里生长着的一种被当地人敬奉为神仙的“神仙树”的植物的叶子制作而成的——这神仙树学名叫“六道木”——加工出来的成品外形和质地像豆腐,故曰:神仙豆腐。

经“百度”,双翅六道木,是忍冬科六道木属的灌木,因双花生于短枝顶端,有总花梗,枝干有六条沟槽而得名。多生长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坡、路边、沟边杂林中或灌木林中。喜弱碱性到中性土壤,耐贫饥、干旱、低温,易繁殖。

热情的主人与我聊起了神仙豆腐是怎样做出来的——

到山里去找神仙树——神仙树长在哪里,我们心中是有数的——把它的叶子采摘下来,回家后多清洗几遍,放在箪簸儿里晾干水汽。把晾干了的叶子放进木盆里,再用滚开水去冲兑,赶紧用筷子搅拌叶子,直至搅拌成糊状。然后把已成糊状的神仙树叶子放进纱布袋子里扭,把汁水扭到另一个盆里,使劲扭,扭到“榨”不出汁水为止。接下来把纱布袋子里的“渣”倒出来,再用滚开水去冲兑,接着扭,如是者三次,神仙树叶子的叶肉被完全“扭”出来了,集中装在另一个盆里。

这时盆里的“汁水”还不成豆腐,要将它变成豆腐须添加一种“催化剂”,即草木灰。草木灰在锅灶洞里多的是,然而灶膛里的草木灰不纯净,颜色也不白,最好是现场制作一点儿草木灰。取晾干了瓜藤来烧制,万不可用苞米秆烧灰,因苞米秆灰是黑色的。。将刚刚烧制的草木灰过一下罗筛,再把细细的草木灰用水调制成糊状,放进小纱布包里扭,把扭出来草木灰水均匀地洒在盆里神仙树叶子汁水当中,与用卤水点豆腐的操作酷似——个把小时后就成神仙豆腐啦!

主人还唱起了制作神仙豆腐“花鼓子”:

五至九月采叶回,洗净泥沙放入盆。

每斤鲜叶水五斤,八十度开水好烫浸。

木棍搅至糊糊状,挑起不滴正适宜。

然后用筛作过滤,浆汁里面加卤水。

卤水无时加灰水,三两灰水叶一斤。

搅拌一定要均匀,冷却凝固如琼玉。

用水漂洗要在意,出水芙蓉是凉粉。

凉粉倘若再压虑,神仙豆腐人间奇。

为什么称之为“神仙豆腐”呢?热情的主人讲了一个“古经”:古时有一个叫王生的人,在灾荒之年,经神仙点化,带领乡亲们上山采集这种树的叶子,教大家做这种叶子豆腐。因为这豆腐是神仙点化的,乡亲们都称之为“神仙豆腐”,把这种做“神仙豆腐”的树叶,叫做“神仙叶子”。大家就靠“神仙豆腐”度过了荒春。

现在吃“神仙豆腐”只是当作“凉粉”吃。当我们品尝着它那凉而苦的滋味时,不要忘记已经离去但并不遥远的饥荒岁月,时刻谨记在实现温饱之后依然存在着的“隐性饥饿”。

乡愁的散文 篇4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想起这句话的时候,是在回乡下的路途上,与家人谈起了童年往事时。

那时候,给远在城里的父亲写信时,这一句话,几乎成了口头语,每一次信的开头,必得写上,“敬爱的爸爸,你还好吗?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不知不觉又过去了几个月。”也不知那里来的这一句,小小的年纪,或者根本并不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而时过几十年,当再一次想起它来时,我并不觉得光阴如何的似箭,反而感觉自己有一种重返童年的,重回家乡的快乐。好像,父亲还在,母亲还在,只要回到了家乡,就能见着。

车轮一步步的向前,而家是越来越近,往事,越来越清晰,亲情,乡愁,越来越浓。

或者,亲情,乡愁,是我永生也无法割舍的一种心结,只要有少少的如愿,便油然而生出如孩童般的欢乐来。

席慕容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是的,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不管多少年,不管是否变了样,依然如初的美丽。

风驰电掣,青山葱翠,山河辽阔,阔别多年后,我又一次的踏上归乡的路途,心里眼里,记着的,尽是旧时风景。

父母的音容笑貌,村中的父老姐妹,童年的调皮顽劣,老屋里的歌声笑声,由远及近,又在我的心头萦绕,而往事,它就一如村前的那条小溪,在心田里潺潺地流过。

几十年了,几十年的变化,几十年的日子,当可以用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样一句话来形容了。是感叹?也不尽是。

家乡变样了,人们,变老了。老屋,破败了,唯有记忆,鲜活如初。

当车子行驶在家乡的小路上,轻轻地驶进了记忆的大门时,我是欢喜的。当然也有一点点的惆怅。

当年是一大片绿油油稻田的地方,如今全都建了楼房,当年曾一次一次走过的田间小路,已变了样,当年是一条小石桥的地方,而今也建了一条又高又大又稳固的水泥石桥。

当年溪水清透,清甜甘美的一江清流,而今呢,几近断流,更不要说有鱼虾可捉。而老屋,更是人去楼空,荒草乱生,每一次见到,都让人乱了思绪,触目,惊心。

许多的老屋,破败了,人们又在田地里建了新的楼房,一栋一栋,如城里的别墅,可是我依然得怀念老屋,因为老屋里,有我一切关于童年,关于亲情,关于梦想的记忆,笑,或者哭,都在老屋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一生,也无法抹去。

小楼昨夜又东风。.。.。对于我们家老屋,一栋二层楼的房子,虽然是泥砖建起的,于当年可是村里不可多见的好人家了。这可是母亲和舅舅辛苦好几年建起来的,一砖一瓦,饱含了母亲的几多汗水和泪水,如今,老屋破败了,二楼上面早就倒塌了,墙面也给风雨侵蚀倒塌了。

屋里面墙上,还贴着我们几姐妹的奖状,三好学生什么的,几十张,于那时,如此的奖状,也算是一种荣耀,所以,母亲都贴于最显眼的地方。

上二楼的楼梯上面,有一块木板,人上了楼梯后,放下木板,锁上锁,这上面就别有洞天了,夏天的时候,可以铺上一张席子,坐上面乘凉,看书,或是胡乱做些什么。记得,姐姐和几个堂姐妹在这上面唱歌,一首一首,《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边疆的泉水清又纯》,《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等。

歌声如夜莺,好听极的。那些老歌,那一种情怀,想起都觉得美好。那时候我还小,没有参与姐们的欢唱,对歌,只静静的听。歌声飞扬,从我小小的阁楼飞出,多年来,一直在我的梦中回响。

一楼下面门口处,夏天的时候,总是聚了一大堆的三姑六婆在乘凉,在闲聊。记得多少次夜里倚在母亲身边听大人说话,听老人讲故事,小小的年纪,也实在是不知所云,事不关已,只是听到那些鬼故事时,只躲在母亲的臂弯里,在暗淡的煤油灯光下把眼睛睁得大大的。

多少年了,这个地方,依然是我梦中温暖的家,有母亲的身影,有姐姐的歌声,有一家人冬夜围炉夜话的温暖,有永远不会被光阴磨去的亲情,乡情。

现在,年轻人都往大城里去了,村中,剩下了老幼,而老一辈的,也所剩无几了。蓦然相见(),心有激动,亦有惆怅。.。.

见到姨,我说,姨,你怎么瘦了那么多?见到舅和舅母的时候,舅还在田间劳作,精神不错,舅母呢,正在为我们的到来张罗饭菜,一脸的开心。我心安了,因为他们都年过七旬,刚做了要命的手术不久,已死里回生了一回。见到婶,都有点不敢相信了,眼前的老人,就是当年要风要雨,叱咤风云的人么。

光阴流逝,岁月蹉跎,他们,一个一个,都老了,岁月的风霜,在每一个人和的身上都铬下了深深的印痕,生活的酸甜苦辣,百味杂陈,任劳任怨,尽在那细碎的述说里,深情的眼眸里,快乐的笑声里。

见到他们安好着,安然着,那一刻,真的是开心,无法形容的来自心底的喜悦。

生命的过程,总要有一些什么来支撑着你一步一步的走过。爱和回忆,或者就是使你一步一步走向更远,走向更好的力量。

千里路途,只为匆匆一面,心头萦绕,是永不老去的乡愁。

那些曾光辉过的日子,那些不曾随岁月远去的身影,都见到了,在心里。

原文 篇5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