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不喜欢数学怎么办

  小学生不喜欢数学怎么办?一位学生如果对数学发生兴趣,他就会酷爱数学的学习,就可以持久的集中注意力,保持旺盛的精力,激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形成“乐学——会学——学会”的良好循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生不喜欢数学怎么办,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小学生不喜欢数学怎么办

  在培养目标上更关注兴趣与能力。

  德国2004年出台的小学数学学科的教育标准将数学任务分为3个维度(见图1),向下线表示数学能力,依次是解决问题、建模、展示、计算、沟通和原因。斜线是表示内容,依次是计算、测量、共建、功能关联、数据域偶然。数轴表示三个层次,Ⅰ是再现,Ⅱ是指点相互的关联,Ⅲ是一般化、反省、反馈。

  鲍尔教授讲到德国一直关注儿童个体的教育。他们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追求的是全面的数学促进,不是好的数学检测成绩;追求的是对数学的兴趣,而不是对成功的渴望;追求的是快乐,而不是对失败的恐惧。他们的培养目标更关注个体的成长,诸如启发能力、激发兴趣、追求快乐等。在教学中非常强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 乘法练习时,3・8=24,思考4・8=?、 7・8=?要求做的聪明,想想这些题有什么关联?为什么会这样?同时重视创造实际生活的情景,重视游戏化教学、活动式教学,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形式上适合儿童心理。

  重视直观与操作。德国一直深信智慧来自于操作。图2是鲍尔教授展示给我们看,这寓含着操作的重要性。鲍尔教授向我们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学习材料。这些材料具体直观、丰富生动,让我们很羡慕,更何况是孩子呢!比如学习1000,建立千位数结构,就通常有以下材料:具体的材料(火柴…)、千位数链条、千位数板、点状模型、千位数册子、系统方块(骰子、板子、方块)、金色的珍珠材料、分值符号、游戏币、数字射线、位值表格、数字小卡片等。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丰富的学习材料,让每个孩子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

  重视游戏。德国老师善于创新,巧妙地运用游戏,在游戏中寻找儿童成长的结合点,不断创新,并赋予游戏一定的教育价值。通过游戏让儿童掌握基本知识,训练各种技能、培养学生发现新事物,培养好奇心,各方面能力的养成。他们利用百格图可以创编很多游戏:找座位和让数做一次旅行等。例如让数做一次旅行:出示百格图中65的位置,先往右移动3格,再往下移动3格,再往右左移动6格,再往上移动5格,这时的数是多少?对学生可以做分层要求,优生要想着数,中等生可以看着百格图想,差生可以拿着百格图具体操作。

  2怎么让孩子喜欢数学

  动手操作,乐此不疲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动手操作是数学学习的乐土,孩子们的指尖上跳跃着智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只有让学生亲自参加活动,在操作活动中不断地积累感性材料,才能促进他们的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概括能力,才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平均分》一课中,在认识“什么是平均分”时,我创设了熊猫分竹笋的情境,让学生用6个卡片代替6个竹笋,分给2个熊猫,怎样分才是公平合理的。通过动手操作,学生真切地认识到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在探究平均分的方法时,我创设了小猴分桃子的情境,让学生用20个圆片代替20个桃子,平均分成5份。一双双小手在活动着,一种.种分法也在创造着:有一个一个分的,有两个两个分的……真可谓是奇思妙想。智慧在学生的手上,通过这些操作活动,原本抽象难懂的道理一下子变得通俗易懂了。正所谓:“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

  又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整节课没有华丽的课件,只有20根小棒――老师和学生每人20根小棒。每人数出11根小棒拿在手里,老师说: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让别人比较容易地看出是11根小棒?学生们摆弄着手中的小棒,很快想出:一只手拿10根,一只手拿1根。为了更方便,老师和学生用橡皮筋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从而得出10个一是1个十。流畅的思维来自有趣的操作。认识数位是本课的难点,我准备了两个盒子,一个是绿色,一个是黄色。一个十放到写着“十位”的绿盒子里,一个1放到写有“个位”的黄盒子,就像学生的座位一样,数也有位置,这就是数位。这样做能使抽象的数位变得鲜活生动。接着在黄盒子里再放一根就是12,再放一根就是13……直到20,又满十了,怎么办?学生很快反应到:捆成一捆放到十位上,从而顺利得出2个十是20。数与数位这些对一年级学生来说特别抽象的概念,在他们亲自操作中建立起正确的认识,学生的手尖上跳跃着的是智慧。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作为教师,我们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满怀信心地参与数学教学活动,使数学成为学生喜欢的乐园。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育正确的人生观

  师生关系中,老师起主导调节的作用.教师的表情动作要体现平等、民主。首先,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会感染学生,使学生情感愉悦,精神振奋。特别是上课时,老师站在讲台上,慈祥的面容、微笑的表情能打消学生的紧张情绪。得体的仪表、精彩的语言、挥洒自如的教态、简练漂亮的板书、亲切的话语、热情的鼓励、信任的目光、敏捷的思维、娴熟的解题技巧等都会给学生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其次,数学教学常常通过解决问题的形式展开,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于是,大运动量的解题训练成了一些教师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法宝,特别是毕业班的师生,迫于家长学校社会的层层压力,大搞题海战术,并且各科齐头并进,学生学习任务繁重,苦不堪言。变“熟能生巧”为“熟能生厌”。这时教师就不能贪图轻松,依赖教科书和参考资料上现成的证明解法和答案。而应该了解每个例题和习题训练的目的要求,了解难易程度,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课外练习的安排更合理化,力争达到“教师游题海,学生驾轻舟”。要让学生知道老师是真心真意地对待他们,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大大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3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

  制造悬念,以疑激趣

  好奇心强是小学生共同的心理特征。著名的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也说: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有趣,就要在学生面前提示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他们的惊奇感。这种情感能抓住学生的心,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接近和走进数学。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我故意给学生出示一些三角形的局部,让学生判断它们各属于哪种三角形。第一次出示时,只露出一个直角,学生回答,是直角三角形。第二次只露出一个钝角,学生回答是钝角三角形。而第三次露出的是一个锐角,学生很干脆的回答锐角三角形。此时,我默不作声,掀开一看,原来是直角三角形,这样就给学生一个深刻的印象,要判断锐角三角形只看一个角是锐角从而作出锐角三角形的结论是不充分的,只有三个角都是锐角时,才能断定它是锐角三角形,这就克服了学生思维中的惰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从而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奥秒。

  再如一些易混易错的计算题,比如75+25-(25+75)与75+25—25+75两道题看似都一样,数字顺序、大小相同且运算符号也相同只是一个()的区别,如果不认真审题的同学往往就会把75+25—25+75做成了第1题,算出来都得0,其实是错误的。还有138—27+73和138—(27+73)两题学生也经常会混淆,常把第1题做成第2题。在这里单一个小括号就给学生制造了不少悬念。因此也让学生重视了括号的作用,有括号与没括号时,运算顺序发生了变化,自然计算结果也就不一样了。

  联系实际,唤起兴趣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学习数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或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巧妙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地组织好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用一个故事进行导课,“小华今年7岁,她的哥哥小强从出生到现在只过了三个生日,你知道小强今年几岁吗?这虽是一件很平常的事,而却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有的同学,脱口而出“3岁”,另一同学马上反驳说:“不可能,小华都7岁了,哥哥怎么可能只有3岁?又有同学说:“是不是因为他们家穷,没有每年过生日……”就在大家充满疑惑迫切需要解决问题时,我很自然地引入新课,从而使学生掌握“平年”和“闰年”的知识。

  还有在教学235—98的简便算法时,不少同学对235—98=235—100+2中先减100再加2,总是难以理解,在此可以通过还原“生活经历”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让学生联系买东西找零钱的生活经历来理解:妈妈有235元钱到商店买一件衣服用去98元,妈妈给售货员一张100元的钞票,所以妈妈现在就剩下235—100=135(元),而售货员还应找回妈妈2元,所以找回的钱是多付的部分就应再加上2元。因此我们把减去98看作先减去100,就多减了2,那么应该再加上2,这样,巧妙地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又让学生去轻松地理解和掌握了简便运算,还激活了学生对数学习的兴趣。

  4怎样让孩子喜欢做数学作业

  作业内容生活化。

  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创设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寻求解决问题方法,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在布置作业时,适当补充了一些数学与社会联系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关心身边的事,做一个有心人。例如:在教学完10以内数学的认识后,我要求孩子在身边找出10样事物,能反映1~10这些数,并请父母帮助记录下来。

  一个孩子的作业是这样写的:今天我在放学的路上看见马路对面有1辆车,里面坐着2个人,沿着马路往前走,又看见3站车站牌。继续朝关走,看见前面有4栋房子,房子前面栽着5棵大树。大树下有6个小朋友正在玩捉迷藏的游戏,我还看见路边一区7个垃圾筒。我家住在8号楼里,回到家我发现桌上有10个苹果,我吃了1个还有9个……写这样的作业,学生的兴趣很高,答案也是五花八门。这样的作业,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孩子们还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使他们深刻地感受到了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变化作业形式,提高实践能力

  日记型作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经常持有一些感受、疑问和自己的新发现,这些想法随着时间的流逝,可能会淡忘。怎样才能留住这些美好的回忆和闪耀的智慧呢?我尝试让学业生写日记,日记内容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布置的;另一部分是学生自选的自己认为与数学有关的日常发现。通过一学期的实验,我发现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如在学完“毫米和分米的认识后”后,我让学生自己总结米、分米、百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并据此写一篇小作文。一位学生写道:《寄给米的一封信》,虽然你是大哥,但不能骄傲,要向分米、厘米学业习。《寄给毫米的一封信》,你虽然很小,但是很可爱,你可以帮助厘米……这些天真童稚的话语尽管可能并不严密,却闪烁着孩子们智慧的光芒,他们在日记中不拘泥于课本的限制,综合运用自己的基础知识,大胆尝试,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谁能说这不是知识的再创造呢?


相关文章

1.属于小学生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

2.二年级小学生数学总是粗心该怎么解决

3.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该如何培养?不能忽视习惯培养

4.二年级小学生数学总是粗心怎么办

5.二年级小学生数学总是粗心对策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