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方法与技巧

 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方法的研究

一、从阅读教学角度出发,形成文体教学序列

根据高中学生认知水平与阅读能力的发展梯度,我们按文体分类,划分了高一、高二、高三不同学段阅读教学不同的侧重点。高一侧重现代散文、高二侧重古诗文、高三侧重科学论文。努力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重新整合。做到教学有选择,教学有重点,教学有突破。避免面面俱到,流于表面,不得要领,没有方法的低效、无效教学。我们成立了古诗文阅读策略研究、诗歌、小说阅读策略研究、科学论文阅读策略研究、现代散文阅读策略研究等子课题组,由备课组长领衔,组织对文体知识和文体写作规律的梳理,初步形成了各类文体教学的知识体系。并多次开课,进行文体教学法的探讨。从文体特点出发,总结了不同文体的教学要点与阅读方法。

二、从阅读主体角度出发,引导学生阅读体验。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体验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体验更有效,能力提升也更明显。整个阅读过程是学生的过程,根据五步阅读的不同层次,教师参与的程度和发挥的作用不同。初读,立足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搜索、整理和识记。通读主要给方法,然后放手学生去训练。解读、赏读,教师不仅要给方法,还需要有指导与点拨。悟读,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可以给以点评。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如同学开车一样,教师是教练,可以给方法,给方向,但不能越俎代庖。不亲自开车,永远学不会开车。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情感、审美的熏陶是心灵感受、体悟的内在过程,教师更无法替代。

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

一、从宏观角度出发,归纳“五步阅读法”

第一步:初读,了解相关资料。包括作者、背景、注释、文体等。以知识识记、积累为重点,有社会、历史知识、文体知识。

第二步:通读,梳理文章思路。内容方面,涉及对象(人物主次及关系)、事件、特征(对象的性格或品质)、主旨(对象特征所体现的普遍意义或作者写作的意图)。能力要求:准确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事件的概述能力(人物+行为+结果);由形象到抽象的思维能力;由个别到一般、特殊到普遍的逻辑思维能力。形式方面,涉及段落、层次及关系。知识要求:懂得关键词、中心句;了解层次结构的几种关系(总分、并列、连贯、对照)。能力要求:准确把握关键词、中心句的能力;概括语意的能力;分析层次结构关系的能力。

第三步:解读,理解重要词句的意义或作用。有表层义、语境义及作用分析。知识要求:词语积累,语法知识。能力要求:能分析词语或句子对文章主旨、对象、特征、结构、表达效果等的作用。

第四步:赏读,鉴赏评价文章的内容与艺术手法。知识要求,识记常见写作手法的定义及其作用。能力要求,能判断文章内容的积极或消极意义,能指出文章的写作特点及其效果。

第五步:悟读,由文章生发见解和感想。包括感受、见解、模仿与创造。知识要求:社会与生活积累,阅读积累。能力要求:联想能力,创造能力,迁移能力,表达能力。

五步阅读法,清晰地呈现了阅读由表及里,由整体到局部的阅读流程,知识点和阅读的能力点分解到各个步骤,一目了然,阅读任务的指向性明确具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避免阅读的盲目性和低效性。

二、从阅读思路角度出发,梳理思维路径

(1)去枝叶法。通读中可以暂且大段略去文字。在阅读中可以先忽略描写、叙事、举例、引用、解释等内容的句子段落。(2)抓主干法。在一个自然段落中既有可去也有要留的句子,这种情况必须要注意段内的关键句。并归纳出关键句常见的两种类型。一种是从结构章法角度看,句首可以总起引领下文,句中可以过渡,承上启下,句尾可以小结上文。还有一种是从表达方式角度去看,即在记叙、描写段落中的起画龙点睛的议论句或直抒胸臆的抒情句往往是段落的关键句。这种情况在记叙文、散文中常见。(3)归并法。从句子内容与结构入手进行分析和概括,逐句归纳,然后合并。

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方法探究

1.培养高中生的有效阅读能力

有效的阅读能力指的是在单位时间内,让学生阅读到更多的知识内容。对于有效性不仅仅要从时间上来评判,而且阅读完毕之后,还要求有效果、有效益。

2.探究式阅读的训练

高中生面对的依旧是高考,而且目前来说,这对高中生还是一次转折点,所以高中阅读就带有比较强的功利性。学生要想考上理想的大学,光靠课内的阅读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阅读的层次感。语文教师要借助学生对阅读的自觉性,引导他们把兴趣爱好保持下去,让他们认识到对各类文体的阅读方法,培养他们的感悟能力。教师也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作为阅读教学的主体,要富有创造性地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实践,从而有效地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3.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性

有效的阅读训练可以大幅提升高中生的写作水平,这是毋庸置疑的。目前高中生的写作普遍具有条理不清、内容空洞的现象,究其原因,不是学生不想好好写,而是他们不知道写什么内容,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表达,所以写出来的作文没有感情,打动不了读者。语文教师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为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材料和文章,帮助他们累积到更多更好的词语,最终达到提高写作的目的。

高中语文有效的阅读方法研究

1.教师指导探究性阅读

高中生面对的是高考,所以其阅读不免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学生要实现高考的理想,仅靠兴趣性阅读是不够的,必须建立阅读层次序列。该阶段培养主要面向高二学生,指示学生运用好兴趣爱好阅读的经验,不同的问题教授不同的阅读技法,把学生不同的感悟能力和认识能力培养得大致统一。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架设想象桥梁,使学生通过想象更易于领略其文章的内涵,与作者实现心灵上的沟通和内涵上的感悟。郁达夫曾说:“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教师在对这段话进行剖析教学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描绘秋天的早晨落花似雪的景象,作者满心欢喜而又好奇地踩上几脚,却发现“声音也没有”,不像踏雪那样会发声响,让读者真切感受到故乡秋天的清、静和悲凉之感。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驰骋想象,让学生发挥自身优势,进行创造性学习,培养学生与作者共同感悟生活与人生的能力。

2.应考探究性阅读

应考性阅读根据学生目前的阅读水平能力,直接为学生提供考题信息进行阅读训练,锻炼高三学生的综合答题能力和考试应变能力。该阶段直接为高考而备,要求学生把已具有的探究性阅读本领,针对高考阅读题进行探究性阅读训练,要求学生依题意答题,并且总结出一套解题“程序”,尤其是对解题思路的总结尤为重要。高考阅读试题的答案虽然是开放的,但仍然有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受文章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的限制,要求在题目限制的范围内回答。教师要总结出一些解题思路清晰的答题方法,目的在于保证学生的思维及想象力保持活跃时答题逐步趋于科学化、规范化,与个性兴趣阅读有机合理地结合,充分使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在阅读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时,问第一段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要求学生掌握文中取景的答题技巧,准确点出“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等关键词,结合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引出文章所要描绘的意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同时教会学生一些应考技巧,旨在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