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优秀14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

《乌塔》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旅游时,你们是不是由爸爸妈妈带着?可是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竟然独自一人游欧洲。你们想不想了解这位小姑娘是怎样独自一人旅游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

(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再读感悟,发表见解。

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l)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2)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

(3)�

2.学了本课后,你有何感受,受到什么启发。

乌塔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受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能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加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的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并在阅读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

教学准备:

欧洲地图,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孩子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到过了哪些地方,是和谁一起去的?如果让你独自一人出远门或去旅游,你们敢不敢去呢?

2、孩子们,有这么一个孩子呀,她非常了不起,能一个人独自到欧洲去旅游,你们想和�

3、看地图了解乌塔都到了哪些地方,让孩子们知道欧洲一共有43个国家。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课文中的乌塔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

二、初步学习课文感知

1、生自由地读课文,要求你们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生词情况:洗漱、惬意、号码、反驳、逻辑、语塞。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事?

(写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

三、再读课文,感知乌塔的性格特点

交流一:

1、孩子们,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1—3自然段,作者在青年旅馆里初识乌塔,觉得乌塔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指名汇报读描写乌塔的句子,从这些描写中你知道乌塔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

除了经验丰富外作者还认为乌塔还是一个热情活泼的女孩子,哪些句子写到了。

交流二:

2、乌塔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的?

①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

②每到一地查警察局的号码;

③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④用三年的时间准备;⑤挣旅费。

通过这些作者知道了乌塔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交流三:

1、你们能向乌塔这样吗?(中国的孩子敢这样做吗?)

师:乌塔的这种持之以恒的顽强自立精神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吗?

在咱们中国我们的家长会同意你们这样做吗?

2、、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读读第8、9自然段中乌塔和作者精彩的对话,看看乌塔是怎么说的?

自由读课文8、9自然段,想想乌塔的说法对不对?

指名读第8自然中乌塔说的话。

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这是什么句,谁能把这句话读好。

交流四:

1、孩子们乌塔的这些话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乌塔不同意中国家庭爱孩子的方式和管教孩子的做法,认为不符合逻辑,乌塔认为爱孩子就应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给孩子一个自我锻炼的平台,这样才是真正的爱孩子。

2、老师觉得乌塔可真了不起,我很佩服她,小小年纪就有自己的看法,乌塔还和作者说了什么?读节9自然段。

3、现在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来把第9自然读好。

师读作者的话,生读乌塔的话。

同桌练读,对话形式一直到会背。

师:此时作者又看见了一个怎样的乌塔。乌塔认为光从书中认识世界是不够的,还要亲自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去热爱生活。

四、拓展

1、孩子们,你们赞同乌塔的做法和说法吗?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一个小女孩能否自己出门旅游。

2、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的理由与大家交流一下。

预想:正方,反方

要求两人一小组讨论、汇报。

3、交流汇报后老师说,孩子们此时此刻作者心里在问咱们中国的乌塔在哪里?有乌塔这样的孩子吗?所以作者要我们学习乌塔做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小结:老师也非常希望你们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孩子。

五、板书设计:

经验丰富

乌塔热情、自立独立自主

亲自体验热爱生活

《乌塔》教学设计 3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生字、新词,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德育目标: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思考作为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自主能力?

4、创新目标:引导学生自学,自己提出问题,学会独立思考。

学习重点: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学习难点: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导引目标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乌塔》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大概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回忆。(激发兴趣)

2、学生回顾自己的读书,叙述故事,展示自学。

二、创设条件

1、质疑: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个游欧洲,这个小姑娘引起你的思考了吗?你说说自己是如何看待乌塔的?

2、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组织研究

1、根据同学们的看法不同,现在我们自愿结组,喜欢乌塔,特别赞同她的做法的在一组,其余的在一组,大家分别商讨、学习,用书中的语言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2、展开辩论。

分组,交流想法。

两组之间展开辩论。

3、得出结论,达成共识。板书:长出独立的翅膀。

四、引导创新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需要独立自主的人,只要是符合一定的条件。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准备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发表自己的演讲:谈谈我们如何锻炼自己的能力。

五、反思小结

1、本篇课文学完了,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2、请同学们朗读课文。

六、巩固提高

1、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谈出自己的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研究性作业:

同学们你们都去哪里游玩过,哪些地方最喜欢,请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写诗,或写文,或画画,把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写下来。然后展示给同学们看。

板书设计:

7、乌塔

我眼看乌塔:热情、执着、有爱心、独立、有理想……

长出独立的翅膀

正确地认识自己

教学反思

课文描写了一位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这对从没出过远门的中国小朋友来说,是一件想都不敢想的事。因此这篇课文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思想意义方面都让我班学生感到新奇、兴奋。故对这篇课文的读书积极性相当高,可以说是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自然收获也相当多。无论是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还是审美的乐趣。总之,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真正做了一回主人。

学完课文后,我在班级里举行了“一个14岁的小姑娘独自漫游欧州,究竟是好,还是不好?”辩论会。这是我班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学习形式。正反双方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口水之战”:

正� 哪像他们除了学校就是家,活动的空间那么小,简直是井底蛙,笼中鸟;什么时候他们也像乌塔那样出去走走,闯闯,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反� 赞可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词语。今日,我重温此语,倍感亲切。

《乌塔》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能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也应该学会自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学法引导

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自读自悟、小组研讨、全班汇报交流等方式,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课前准备:

可让学生课前搜集了解的有关外国孩子生活和学习情况的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也许到过很多地方去旅游,都和谁到过什么地方?

2、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德国小姑娘——(板书:乌塔),看看她是怎样旅游的?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多媒体出示自学建议:

⑴可以先读一读阅读提示,根据提示去自学。

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在感触深的句子、段落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2、学生自学课文。

3、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

(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再读感悟,研讨释疑。

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l)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有的同学

(3)�

⑴自理能力强。如:说话间,它已经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裤、白球鞋,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

⑵生活经验丰富。如:她告诉我“罗马很热,街上小摊卖的冰激淋和水都很贵,你要到超级市场去卖。”

⑶热情、活泼。如: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她一听,高兴得大叫……马上拿糖给我吃

⑷生存能力强。如: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⑸有责任感。如: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给家里的每一个人买礼物。

⑹做事有条理,有计划。如:她拿出一摞书给我看,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每个国家都是厚厚的一册,介绍得十分详细……为这次旅行他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四、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1、讨论交流,请学生积极发表见解。

⑴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2)从乌塔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受到了什么启示?

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话题来谈。

2、小结,教师提出自己的建议:

⑴我们应该学习乌塔的独立精神,但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学习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⑵一人外出,要有家长同意和充分准备。

⑶要像乌塔一样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

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时间才能锻炼出来。

五、布置实践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板书设计:

乌 塔

我看乌塔:热情、活泼、有主见、独立、胆大心细

自立自强

正确认识

乌塔 教学设计 5

.《乌塔》综合资料 预习解析       .《乌塔》教案一       .《乌塔》教案二       .《乌塔》教案 三 

.《乌塔》教学设计之四       .《乌塔》教学设计之五       .《乌塔》说课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生字、新词,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德育目标:

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思考作为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自主能力?

4、创新目标:

引导学生自学,自己提出问题,学会独立思考。

【教学过程】

一、导引目标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乌塔》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大概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回忆。

(激发兴趣。)

2、学生回顾自己的读书,叙述故事,展示自学。

二、创设条件

1、质疑:

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个游欧洲,这个小姑娘引起你的思考了吗?你说说自己是如何看待乌塔的?

2、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组织研究

1、根据同学们的看法不同,现在我们自愿结组,喜欢乌塔,特别赞同她的做法的在一组,其余的在一组,大家分别商讨、学习,用书中的语言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2、展开辩论:

分组,交流想法。

两组之间展开辩论。

3、得出结论,达成共识。

板书:

长出独立的翅膀

四、引导创新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需要独立自主的人,只要是符合一定的条件

1、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准备发表自己的见解。

2、学生发表自己的演讲:

谈谈我们如何锻炼自己的能力。

五、反思小结

1、本篇课文学完了,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2、请同学们朗读课文。

六、巩固提高

1、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谈出自己的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研究性作业

同学们你们都去哪里游玩过,哪些地方最喜欢,请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写诗,或写文,或画画,把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写下来。然后展示给同学们看。

【板书设计】

乌塔

我眼看乌塔:热情、执着、有爱心、独立、有理想……

长出独立的翅膀

正确地认识自己

《乌塔》教案 6

一、设计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使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是人学,语文学科作为人文科学的一部分,彰显人文精神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要努力让语文课� 语文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主动与文本展开自由对话,让心灵与心灵碰撞出鲜活思想,撞击出智慧的火花。只有让人文精神在语文课堂中大放光芒,才能在语文课堂中使学生个体精神世界得到充分张扬,开创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真正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材分析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文章情节明了简洁,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初逢乌塔,是在罗马的旅馆里,主要写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装,准备按计划继续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写了乌塔的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周,准备之久,以及独立生活的意识;最后写乌塔和我道别,继续她未来的梦想。多么令人感动的乌塔,多么令人敬佩的乌塔!

这篇文章的思想性重与文学性,文中的外国小女孩乌塔是独立自主,聪明勇敢的象征和化身,只有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感受乌塔理念,学习乌塔精神,才能说让本文的意义得以充分体现和落实。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3、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4、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四、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注重 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运用各种朗读方式来学习,在感悟中朗读,在朗读中加深感悟,讲读密切结合,让学生读出乌塔的独立,读出她的智慧,读出她的有心同时重点词句的研读中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读思结合,动静配合,让孩子们在语文王国中探索,享受寻找知识带来的快乐、主动获取思想带给来的启发:中外家长和孩子教育理念的差异和快乐体验的不同。

六、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有关欧洲的地理资料。

七、教学过程

(一)、认识乌塔。

1、板书:乌塔?

预设:乌塔不是一座塔,而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姑娘名字,她才14岁,是什么值得我们今天来学习她呢?

(二)、走近乌塔

自主读课文

乌塔身上的哪一种品格吸引你?

预设:独立,能干,细心,聪明

(三)、走进乌塔

1、乌塔的哪些所作所为深深地打动了你?

(1)预设:

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游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再给家里拨个电话或记张名片。

乌塔多么胆大细心!

(2)预设:

自己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个国家的有关书籍。

这三年,乌塔准备,准备,准备,这三年她阅读阅读阅读。为的就是这次旅行!

乌塔多么坚定智慧!

(3)预设:

设了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助餐馆或超市分发广告单,假期里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

为了挣旅费,她还去,还去,还去,挣旅费。

乌塔多么独立自主!

这样一个智慧能干细心的外国孩子,中国的孩子也具有这样的品质,可为什么中国的孩子不会那么做,也没有人那么做,为什么?中国的乌塔在哪里?

(四)寻找乌塔

寻找一:什么是宝贝?

预设(1):

在中国,象你这样年纪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会带他们一起玩,但一般不放心让他们一个人出远门。

思考讨论:中国的宝贝应该是不该一个人出门?

小组合作讨论并交流。

寻找二:什么是快乐?

中国的孩子有电视,有儿童图书馆,有游乐园,孩子们很快乐。

思考讨论:有电视和图书就是快乐吗?

小组讨论交流。

(五)赞美乌塔

乌塔是独立的象征,是自主的使者!乌塔的种种优秀品质都体现在她的思想和语言上:

预设(1):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

提炼出:我们中国家长教育孩子的理念缺少乌塔意识。

预设(2):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是不完美的,只有亲自来到这里,她的美丽才深深地打动了我。

提炼出:我们中国的孩子缺少乌塔思想。

引导让学生在讨论中了解乌塔的自立精神;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从而懂得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出来。

(六)学习乌塔

根据自身的生活能力,虚拟一次旅行,具体地写出旅途准备,并写出自己的一些感想。

八、板书设计

27乌塔

寻找———————乌塔多么胆大心细

赞美———————乌塔多么坚定智慧

学习———————乌塔多么独立自主

九、作业设计

1。跟父母做一次沟通:讲讲乌塔的故事,讨论什么是爱?

2。给乌塔写一封信,说说自己对乌塔独自旅行的感想。

《乌塔》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并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能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见解,并用流利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课型:略读课文

课时:一课时

教法:朗读,辩论法

教具及教学手段:课前准备好欧洲地图,了解乌塔的旅游线路。

打开汉语大词典,预备学生对字词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喜欢旅游吗?为什么喜欢?去过那些地方?有过一个人旅游吗?你对一个人旅游有什么看法?

乌塔,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漫游欧洲,你听了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认识乌塔,走近乌塔(照片)

板书课题:《乌塔》

二、交流预习心得,质疑。

1、同学们课前都做了预习了,现在我们交流一下你是怎么预习的?(学生回答:扫清字词,理解文章大意,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勾画等等)

2、同学们交流了预习的方法,这样可以相互吸收,取长补短。在预习的过程中还有什么不懂或疑难的问题吗?提出来看能不能相互解答?

三、相互释疑,深层探究。

1、对刚刚提出的疑问进行释疑。

2、(出示地图)乌塔旅游了这么多的地方,你能像他一样么?你对乌塔有什么话要说?

3、读课文,找出你对乌塔最为佩服的地方。

4、纠正字音,读完读出你对乌塔最为佩服的地方,并说出佩服的原因。

学生回答:自立,独立生活的能力强。有主见。有礼貌,关心爸爸妈妈等等,

总结:乌塔是个自立的小姑娘,体现为生活上的自立和精神上的独立

四、延伸。

1、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乌塔,谈谈你认识乌塔后的`感受!

(向乌塔学习之类。)

2、向乌塔学习什么?一个人出来旅游还是独立的意识?

出来旅游,父母会同意吗?我们可以模仿一下家庭辩论

3、辩论:学生自愿分组形成两大阵营,围绕“我们能不能一个人出去旅游”进行辩论。

总结:乌塔一个人出来旅游,因为乌塔已经具有了很强的独立生活的能力,而我们很多的同学目前还不具有这样的能力,所以,我们首先向乌塔学习的应该是她的自立的精神,然后逐步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

五、作业:

乌塔最后说,她要来中国,我们要让乌塔看看中国的孩子也是独立的,也是棒棒的,对不对?乌塔可能会在什么来中国呢?(2008)。还有一年,大家一定要努力培养自己的自立精神啊!

等见到乌塔,大家一定会有很多的话要对乌塔说吧,你会对她说什么?说一说,写一写。

板书设计:

乌塔

独立性:生活上不依赖别人

精神上有自己主见

教学反思:

《乌塔》一文为略读课文,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在导入课文时用旅游的话题,易于激发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主人公年龄与学生相近,情感体验要来得真切些,对人物的行为进行判断相对容易,因此课堂上思维很活跃,学习的积极性高,阅读后能形成自己的独立的见解,完成了本课的能力目标。通过与主人公的对比,能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判断,完成了本课的情感目标。

但是,用在读课文上的时间过长,挤占了后来对人物形象地分析时间,对人物形象分析时只是粗说感受,没有紧扣文本。这是教学本文的一个不足之处。

《乌塔》教案 8

《乌塔》是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描写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同时也表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学习这篇课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励我国少年儿童努力增强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另一个目的就是进一步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上课伊始,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主选择读书方式,调动了同学们读书的积极性。有的大声朗读,有的快速默读,有的小组合作读。教室里顿时响起了一片读书声,大家读得兴致勃勃。

读完以后,学生们抑制不住想要表达的欲望,纷纷发表自己对乌塔的看法:“乌塔是一个有思想的女孩子”;“一个有见解的女孩”;“厉害的女孩”;“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女孩”;“独立自主的女孩”;“成熟的女孩”;“有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并很勇敢的女孩”……由于我对学生见解的肯定和鼓励,同学们畅所欲言,课堂上出现了十分活跃的局面。

大家对乌塔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以后,便以较多的时间反复阅读和思考,并在课文中找出具体表现乌塔特点的语句,画一画,读一读;然后,分小组议论乌塔的种种特点,同学们讨论十分激烈。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我组织全班交流。同学们争着发言,纷纷汇报各组讨论情况。这时,一个平时不太喜欢讲话的男孩站起来充满自信地说道:老师,乌塔这样出去,她是不是没有安全意识!”这一见解,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属于备课的空白地带。短暂的停顿之后,我意识到必须马上转换角色,成为同学学习的引导者,因为这是一个能够开启学生智慧火花的问题,我要紧紧地抓住。于是,我带着欣赏的目光予以表扬:“这位同学的看法很有意思。大家想一想,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石激起千层浪,全班学生立刻将注意力转移到这个问题,展开激烈的辩论。

一位学生站起来侃侃而谈:“我从书中知道,在欧洲那些国家里,人们的法制意识强,治安措施好,乌塔不会有生命危险。”

“乌塔这样做,如果出现万一,她不是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一名男同学反驳道。

“书中写道,乌塔每次出行都有准备,自我保护意识强。就是遇到危险,她的能力特别强,能够化险为夷。”

“我认为课文并不是要我们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班长的见解果然高出一筹。

同学们各抒己见,各有各的道理。听着他们的发言,我感到欣慰与激动。虽然同学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但经过讨论,彼此互相启发,大家都增强了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口头表达水平,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感悟。这正是新的课改理念的生动体现。

下课后,一位学生拉着我说“老师,我还想发表看法。” 带着喜悦与收获,我走向办公室… …

思考:

1、接纳学生的感受和声音,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具体表现。课� 课堂上,教师应如何对待学生们的不同见解,这节课,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启发,悟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我根据实际问题因势利导,巧妙点拨,不仅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教学效果。我体会到,教师在课堂上听到学生的“异口同声”时,要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去热情接纳。试想,如果我当时不管三七二十一,按照事先设想的教学步骤,不予考虑或一口否定了那个同学的不同看法,后果便可想而知。

2、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要实现课堂教学的真正革命,变以往的重教师、重教学为重学生、重学情,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指导、引导、点拨、调控的作用。属于重点问题,引导学生自求自解;属于难点问题,教师可给以旁敲侧击;属于有争议问题,教师可指点学生各抒己见。对学生理解不到、体会不深,甚至理解错误的地方,教师则要疏导、订正。在辩证地处理好导与学的过程中,教师便可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9

《鸟的天堂》是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语言准确传神,生动形象,简洁洒脱,富有节奏感。课文描写了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景象。第一次只是看见了一棵大榕树,第二次看见了真正的鸟的天堂。我在教学时采取了先让学生初步感知,然后先学习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情景,接着以“作者因为第一次看得非常留恋,所以作者再次去欣赏一次吗?第一次倒底看到的是怎样的?”过渡学习第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时,由于我缺乏对优美字句的朗读指导,学生没有体会到鸟的天堂的美,他们学习积极性不够高,致使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当我上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时,吸取了前一课时的教训,设置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展开想象。比如:教学作者看到的大榕树的真正面貌时,我要求学生边讨论,边想象,然后交流的学习方式,并要求学生根据重点句提问,学生积极性得到了提高,课堂气氛活跃,主动学习,想学习的欲望也很强烈。

教师不仅要备好课,上课时教师的引导语和上课的精神面貌都是影响课堂教学的一个因素。我在上第一课时时,没注意到自身因素,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思考和讨论。课后,字我感觉非常差,于是,我主动要求去听师傅的课,师傅没怎么精心准备,但是,对我启发真的太大了,就指导朗读来说,师傅总是有那么多的“理由”和方式让他们品读,每次读都有不同的目的。学生读得兴致也非常高。而我总是直来直去,不讲究教学艺术。上课时也不像师傅那么动情和投入。第二课时,我有意模仿师傅的教学方法,产生了一定的效果。我觉得新教师真的应该多听听老教师的课,肯定会受益匪浅。多上十节课的效果也比不上听老教师的一堂课受益大。

《乌塔》教学设计 10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方面已具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与分析能力,能较准确地抓住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并愿意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但在生活方面还缺乏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课标与教材分析:本文中的乌塔是孩子们的同龄人,可是无论是在行动上还是在理念上都与我们现在的独生子女有着极大的反差,是对学生进行独立意识教育的好材料。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这些,使用好教材,这对教学效果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我是这样处理教材的。先激趣导入新课;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三是解决字词困难;四是检查反馈课文讲了什么事;五是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体会乌塔的性格特点,在交流时谈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这是本组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

目标与要点分析:1、认识6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3、能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教学难点: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的特点、感悟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见解。

教学策略设计:为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中灵活运用自学法和讨论法,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述能力、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他们不仅学懂了这篇课文,还使他们知道今后在学习这类文章时,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质,从中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题,初读课文。

1、你们喜欢旅游吗?最远到过哪儿?和谁一起去的?

2、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也很喜欢旅游的小女孩。齐读课题。

3、课文写了乌塔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新词的朗读及重点词语的理解情况。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重点句段,初步认识乌塔。

1、她游历了欧洲的哪些地方呢?

2、你了解欧洲吗?出示地图,介绍欧洲,让学生对乌塔油然而生敬意

3、初次了解乌塔,你觉得她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4、假如是你,你能一人游欧洲吗?

过渡:那乌塔就不怕危险吗?她爸爸妈妈不担心吗?她能周游欧洲靠的是什么?

四、深入学习第7自然段的重点句,进一步认识乌塔。

1、学生围绕问题,再次自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句子,圈一圈划一划重点的词句,然后小组内交流。

2、反馈学习情况,教师点拨,加深理解,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说感受,板书词语

(2)现在你眼中的乌塔又是什么样的?

(3)让我们一起来赞一赞这个生活独立、能干、懂事、聪明的小女孩。

五、学习第8、9小节中对乌塔正面语言的描写,了解她另外的性格特点

六、小结,说体会。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14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并一步步深入地了解了乌塔,这时,你想对乌塔说什么呢?

七、拓展延伸

补充材料《中国孩子和日本孩子的较量》。

八、练笔提高:同学们对乌塔还有很多很多的话要说,你可以把它写下来,题目《从〈乌塔〉想到的》,然后在全班交流交流。

教学实施

学生在交流时往往会提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个人出去太不安全了。我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反问:“是啊,不管做什么事情安全都是很重要的。那乌塔就不怕危险吗?她爸爸妈妈不担心吗?她能周游欧洲靠的是什么?”接着老师组织小组继续自学讨论。这样,学生的思路开阔了,能根据课文的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联系实际谈出许多见解,真正形成了人与教材的对话。最后我给学生抛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面对乌塔,面对一个我们的同龄人,你们想说些什么呢?”这节课结束了,但我期望留给学生的不是困惑,而是心灵的震撼和无限的思考。

教学反思

《乌塔》这篇课文是一篇独立阅读的文章。这篇课文写了一位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培养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煅炼和考验;另一个目的就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以及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根据这两个目的,我就想: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达到这两个目的。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流程: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接着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个小姑娘引起你的思考了吗?你是如何看待乌塔的?用文中的语言,说一说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最后,让学生展开辩论。喜欢乌塔的在一组,其余在另一组。在课堂上,我发觉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讨论得非常激烈。我被学生的激情所感染也参与到辩论中。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深地感到:教师与学生人格意义上的平等不仅表现在语言、体态、表情上,更为重要的是,教师把学习的时空、学习的主动权(包括学习目标的制定、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方式的确定等)还给学生,课堂上有争论,有共鸣,有静静的沉思,还有跳动的思潍火花。我们要点燃每一个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发现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潜能,与学生共同进步。

当教师把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一旦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课堂会处处涌动着生命的活力。有时放一放手,也会有精彩的发现。

《乌塔》教案 11

1.(简)今天,我学了《乌塔》这篇课文,感想很多。乌塔是德国的一位14岁的小姑娘,她用三年的时间做好充分的准备,三年里,她设计好旅游线路, 阅读有关书籍,了解每个旅游城市特点,并且她利用周末和假期的时间发宣传单,给人看小孩,自己挣够钱了旅游的钱,然后独自一人游历欧洲。

跟乌塔比起来,我们中国的孩子可"幸福"多了!父母整天把我们关在家里,不让我们外出,总是担心我们的安全。出去找同学玩也不放心,一会儿一个电话,弄得我们成了温室里的花草!

是不是乌塔的父母不爱她,才忍心让她自己去旅游呢乌塔说,"我也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很爱我。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 "是啊!看看自己,现在别说独自去旅游了,连上超市妈妈都不让我自己去,如果整天这样把我们关在温室里,我们什么时候才能长大爸爸妈妈,我已经长大了,给我锻炼的机会,我会更坚强!我们也 一个14岁的德国小女孩,独自一人游欧洲,对我这个没出过远门的人来说,是一件不敢想象的事情。乌塔一个人不怕危险吗 她爸爸妈妈不担心吗为解开这些疑问,我接着往下读。最终从乌塔的话中解开了疑问:原来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路程,每到一个地方她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在遇到危险和困难时可以请求帮助,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我被乌塔的行为感动,读得入迷,同乌塔产生了同样的想法: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 ——当我们出门时,父母总是千叮万嘱,有时还要有个人陪着你们出门,"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是各位父母,你们知道吗在人生道路上,有无数坎坷和磨难,只有依靠自己,才能战胜困难。在困苦的长途跋涉中,寻求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主动磨练自己。

我一定要像乌塔一样:独立自主,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3.(详)学了课文《乌塔》,我不禁为主人公乌塔深深感动了。乌塔是德国一位14岁的小女孩,她利用暑假的时间,一个人游历了欧洲。没出发之前,她早已经在家里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处就先查警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示帮助,再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以告平安。她的自理能力和时间观念都那么强。她计划周全,自我保护意识和独立生活意识也很强,我非常敬佩她。

在我们周围,像她这样年龄的孩子可是家中的小皇帝,不要说一个人出远门了,就连逛街散步都是爸你妈妈拉着手的。我们班上好多同学都还不敢一个人睡一个房间呢,不要说自己洗衣做饭了。有些同学的爷爷奶奶傍晚来接时还帮助他们扫地呢!

我也已经是一个11岁的小女孩了,比乌塔只小了3岁,可上学、放学的十分钟路程都是爸爸妈妈接送的。今年暑假结束开学时,妈妈好不容易下定决心让我一个人试着走回家,也好不容易说服了爸爸。可杭州的阿姨回来听说此事,一个劲地反对,当然不要说是爷爷奶奶了,我们都是瞒着他们的。所以没办法,到今天也还是爸爸妈妈送我上学、接我回家。

昨天,我终于有了一次自己回家的机会了。下午,我在秀洲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上完了剑桥英语兴趣班。放学了,可没找到来接我的妈妈,就紧张起来了,不停地往马路上张望着。过了一会儿,一同上课的同学都走光了,可妈妈还没来。我想,我带着钥匙和门牌,不如自己走回家吧。于是,我一个人开始往回走。

走在马路上,我的心呯呯直跳,这可是我第一次一个人走马路呀。要穿中山路了,我等到了绿灯,又看看左右没有车子开过来,我就赶紧从人行横道上跑了过去。真好,所有的车子都停着,似乎在让着我,给我这个第一次一个人过马路的小女孩壮胆。穿过了中山路,这下可安全多了,我终于平安地回到了家。

我刚回到家,妈妈也回来了,看见我一个人回家了,连声夸奖道:“我们的沁儿长大了!”我听了,心里也喜滋滋的。因为我终于跨出了自己回家的第一步。我想,以后我还要多锻炼锻炼。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新城中心小学四年级 钱宇沁 )

4.(详)乌塔,仅仅是一个14岁的小姑娘,却自己一个人游历欧洲!这对于没有出过远门的孩子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

在中国几乎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要是真有一个中国孩子要外出旅游,即使自己愿意,可是,他的父母一定是一千一万个不同意。怕孩子遇到危险啦,又怕孩子饿肚子啦。总觉得孩子永远长不大,把他们当成心肝宝贝儿来看待,含在嘴里怕化,抱在手上怕掉。

可是乌塔,她难道就不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吗?不是的。可是她的父母又为什么同意让自己的孩子一个人独自游欧洲呢?这是因为西方的教育方法与中国的教育方法的截然不同。他们还是爱孩子,可是他们的爱是让孩子从小养成独立自主的的好习惯,是让孩子到社会里磨练,是让孩子成为大自然里生命力顽强的小草,是让孩子成为暴风雨里的雄鹰!而中国的父母,他们爱孩子是溺爱,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小王子,小公主,使孩子养成依赖思想,让孩子成为温室里的花儿,成为笼中之鸟!同学们,你愿意当温室里的花儿还是大自然里的小草,愿意当笼中之鸟还是愿意当暴风雨里的雄鹰?

父母啊,请你们放开你们那温暖的双臂,让我们在蓝天中自由的飞翔 在此,我呼吁:希望中国的教育方式来一次大改革,学习西方国家,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才!!!!

5.(简)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时间才能锻炼出来。读完后,我感触很深,乌塔是一个只有14岁的小女孩,竟能用自己的钱游遍欧洲,而且还是一个人,她的独立生活能力多强 ,现在,各个家庭的家长都十分并心自己的子女们,生怕他受到一点点的伤害,所以不让他们做这做那,不让他们出门,生怕在外面受到一点伤害,这样使他们的性格变得暴燥,从而他们独单,不能融入社会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是天下所有父母心,但为了自己的孩子,,也要培养自己的独立能力啊!未来是我们的,父母们,请放开对我们的束缚,让我们经受风雨的磨练,在这大千世界中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吧。文章里写过这样一句话:“光从电视和书本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觉得她说得很对,当然从书本和电视中认识世界是不完美,我们要走出我们自己的世界,来亲自体验。但是我还要像乌塔那样,独立、自主、有主见,这样对我自己有很大的好处。

⑴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她的独立精神,但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学习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⑵一人外出,要有家长同意和充分准备。

⑶要像乌塔一样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

四年级语文《乌塔》说课稿 12

一、说教材

《在天晴了的时候》是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写的一篇诗歌。整首诗用拟人手法、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雨过天晴的景色,给我么画出一幅富有诗意的自然风光图。本诗依次描写了雨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等景物,最后写了雨后走小径的特感受。全诗分为两小节,语言清新明快,优美形象,结构完整紧凑,感情抒发真挚自然,富有韵律美,是让学生领悟春天的魅力,感受美好大自然的好课文。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本课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7个生字,查阅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3、体会这首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根据三个教学目标和课文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从中感悟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为了讲清教学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三、说教学方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本课是一首生动、富有情趣的小诗,教学时主要是 所以我在教学中运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新课伊始,我运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了作者戴望舒。使学生了解作者及诗的写作背景。

2、朗读体会法。朗读就是赋予作品以生命。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教学中,我让学生用多种形式读:如有个别读、集体读、齐读。让学生在读书的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内容感悟和理解,再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鼓励、欣赏法。教师及时的点评、学生之间的互评都是以鼓励、欣赏为主,主要是激励学生充分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朗读的信心。

四、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一下方法:

1、小组合作,生生互动。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让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能联系到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

2、美读训练法。以“看、读、听、说、悟”为主要训练方式,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中,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地提问、思考、讨论、交流、体会、练读,逐步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多种语文实践中得到锻炼。

接下来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过程大致分为如下步骤:

环节1、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这一环节我设计的导入是:

1、教师板书“戴望舒”:同学们,听说过这个人的名字吗?知道他是谁吗?

2、教师小结:戴望舒是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诗人。(出示课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他的'诗歌《在天晴了的时候》。

3、读课题。

课堂的一开始先让学生了解课文作者的简介和诗的创作背景,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环节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和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词,朗读,识记。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

(2)提出不理解的生字、词,作上记号。

(3)指名朗读,纠正。要求读通顺。

3、了解课文的内容提示:从诗的结构来入手。

(1)小组讨论。

(2)相互交流。

环节3、再读课文

1、默读全诗,想想课文哪些诗句写出了雨过天晴时的景

物,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2、朗读全诗,体味诗句之美。

环节4、深入研读,欣赏美景

1、教师朗读诗歌的第一节,想一想文中描写了哪些雨过天晴的景物?用横线把景物名称画出来。

2、指名反馈。(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

3、找出相关的诗句,读一读。

4、指名反馈。

5、齐读第一节,想象画面。

6、指名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画面,然后再读一读。教师相继指导学生朗读。

7、师导:通过诗人的描述,雨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8、出示:()的小路()的小草()的小白菊()的凤蝶儿

9、师导:同学们,雨后的景色是多么的美丽而清新!在天晴了的时候,我们真该到小径中去走一走。因为——(学生读描写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的句子)。

10、在读了诗人描写天晴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的句子后,你们发现了诗歌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拟人)

11、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12、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节。

环节5、拓展思维,丰富画面

1、同学们,天晴了,除了可以看到润湿的小路、炫耀着新绿的小草、绽放的小白菊、自在闲游的凤蝶儿,还可以看到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第三节。

2、指名反馈:诗歌描绘的天晴了所看到的景象有哪些?

3、小结: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乌云散了,一切显得那样的明朗:溪中波光荡漾,林中树影婆娑,天空云儿闲游… …多美呀!我们一起把这三行诗句读一读。

4、拓展思维:你留心观察过雨后天晴时的景象吗?把你看到的、听到的说一说。

5、小结:雨后的景色多美呀!所以作者不断地倡议我们在天晴的时候出去走走,我们一起来读第二节。

这一教学环节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巩固知识点,发挥学生想象力,理论、实践,学以致用。

环节6、品味诗句、练习背诵。

1、自由诵读课文。

2、指名读一读。集体评议。

3、集体读一读。

4、熟读成诵。

环节7、总结全文

同学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我们只是缺少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老师希望大家能够和戴望舒一样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留心观察,拥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

环节8、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做课后练习,完成一课一练。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借助视觉作用于学生大脑的重要教学手段,它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明确化。本课的板书设计如下:

泥路:温柔

小草:新绿

走走

小白菊:绽透

凤蝶儿:闲游

在天晴了的时候新阳

溪水

看看暗绿

四年级语文《乌塔》说课稿 13

一、说教材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初逢乌塔,是在罗马的旅馆里,主要写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装,准备按计划继续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写了乌塔的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周,准备之久,以及立生活的意识;最后写乌塔和“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最新的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乌塔》说课稿:通过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4、培养少年儿童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在单元中的位置,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是; (1)培养学生立阅读的能力。 (2)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二、说教法学法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需教教学生会学。

为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中灵活运用自学法和讨论法,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述能力、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他们不仅学懂了这篇课文,还使他们知道今后在学习这类文章时,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质,从中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说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你们自一人出过门吗最远的到过哪怎样去的 指名个别学生简单说说自己的情况。

2、有个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 岁就一个人周有欧洲,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多么勇敢的孩子!我们来学习课文《乌塔》,看看乌塔靠的是什么周游欧洲的这样设置悬念,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从整体上去了解文章的内容。

(二)、自读课文

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些什么事,对这些事你有什么看法和见解,把想到的和同学讨论交流,还可以写下来。

(三)、深入学习,领悟课文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根据这件事,学生自由质疑,教师相机归纳,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二个问题展开小组讨论。

这一设计的依据有两条:

(1)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训练学生质疑、表达等能力。

(2)为下面的'教学进行目标定位。

3、各组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点拨,加深理解。

重点引导学生讨论:

(1)乌塔如何掌握游历欧洲的路线

(2)乌塔不怕一个人路上碰到危险吗

(3)乌塔都到过哪些地方

(4)你觉得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如果我是乌塔,你想对我说些什么

让学生在讨论中了解乌塔的自立精神;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从而懂得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出来。

4、辩论: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该不该一个人远行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一设计我认为有三个功能:

(1)检测的功能;

(2)情感释放的功能。应该说此刻学生情感已积淀到一定程度,需要一种机会释放表达;

(3)训练语感的功能。

(四)、课外延伸 根据自身的生活能力,虚拟一次旅行,具体地写出旅途经历,并写出自己的一些感想。

《乌塔》教学设计 14

【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教学点:

⑴ 能认读本课的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⑵ 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

2、能力训练点 :

⑴ 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

⑵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⑶ 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德育渗透点 :

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2、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研讨、全班汇报交流。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2、疑点:

⑴ 14岁的乌塔为什么要独自一人游欧洲?她就不怕遇到危险吗?遇到困难时,她会怎样解决?

⑵ 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她的爸爸妈妈会不会担心她?她的父母对此事会怎样想?

3、解决办法:

⑴ 可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的有关外国孩子生活和学习情况的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

⑵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想,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

引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旅游时,你们是不是由爸爸妈妈带着?可是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竟然独自一人游欧洲。你们想不想了解这位小姑娘是怎样独自一人旅游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 (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再读感悟,发表见解

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⑴ 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⑵ 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

⑶ �

2、学了本课后,你有何感受,受到什么启发。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多读、多想,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的有关外国孩子生活和学习情况的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