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教学目标:
1、懂得不论做什么事只要有决心,肯下苦工夫,就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2、学会13个生字,理解“蜘蛛、重新、打破、从头、灰心、终于、结实”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4、注意学生耐挫心理的培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蜘蛛织成大网的艰难历程。
2、教学难点:领会课文蕴含的道理,并将领悟的道理指导自己今后的言行。因为从现象抽象出本质是一次飞跃,从思想转化为自觉行为既是学习的目的,又是更高层次的飞跃。教学中应充分重视此飞跃的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精读课文第1段,学会“蜘、蛛、织、阵、丝、断”6个生字,理解“蜘蛛”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把字句”的特点。
(二)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观察蜘蛛织网的情况。
2、收集有关蜘蛛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3、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1)课前观察过蜘蛛的同学有哪些?你能说说蜘蛛结网的情况吗?
(2)你还收集了有关蜘蛛的什么信息?能与大家共享吗?
(3)出示课题。正音:蜘蛛(zhīzhǖ)、织(zhī)。这三个字可以怎么记?——教师补充有关蜘蛛的知识。
2、听录音朗读
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3、听后交流。
学生说说自己想说的,提自己想提的问题。
4、学习课文第1段。
(1)自由读第1段,用数字标出这段共有几句话。
(2)齐读第1句,想想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
(3)教师范读第2句,引导学生说说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怎么读会更好?
(4)学生仿读,在仿读的过程中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5)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或图画,描绘蜘蛛在织网的过程中碰到了什么困难。
(6)找出文中的“把”字句,学着说一句“把”字句。
(7)欣赏课文第一段录音范读。听后仿读。
(四)巩固练习
1、随堂练习。
(1)看卡片抽读生字、新词。
(2)口头扩词比赛:
织——织网、织布、织衣……
丝——丝线、吐丝、丝绸……
断——刮断、打断、折断……
(3)把文中的“把”字句改为“被”字句。
(4)说说今天学的生字怎么写才能写好?
2、课后作业。
(1)6个生字看一遍、想一遍、写两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重、破、冰、终于、实”。理解“重新、打破、从头、灰心、终于、结合”等词的意思。
2、初步学习数量词与名词的搭配。
3、学习课文第2、3、4段,懂得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决心,肯下苦功夫,就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二)教学准备
朗读磁带、各种图片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读生字卡片并口头组词。
(2)尽量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说说蜘蛛在织网时碰到了什么困难?
2、听第2—4段录音朗读,思考:蜘蛛织网时又遇到了什么困难?圈出有关词语。
3、学习第2段。
(1)抽读课文第2段。
(2)请学生想想:蜘蛛在困难面前会是怎么样?
(3)面对困难,蜘蛛又是怎样做的?
“重新”是什么意思?
(4)自由读课文,想想:蜘蛛重新织起网来,又遇到了什么困难?学习“打破”。
(5)“……把网打破了”与第1段的“……把丝刮破了”进行比较,了解“把字句”的特点。
(6)在再次遇到困难时,你如果是蜘蛛会怎样想呢?又会怎么做呢?
4、学习第3段。
(1)学生运用第2段的'学习方法,同桌协作学习第3段。
(2)学生汇报协作学习成果。
(3)听录音朗读第1—3段。比较“刮、打、砸”有什么不同?能调换吗?
5、学习第4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4段。注意与前几段课文比较。
(2)学生说说自己对本段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将课文中描写蜘蛛在碰到困难时的态度的词语划出来进行比较,说说自己有什么新的发现。
(4)再读课文中蜘蛛怎么做的句子,想想蜘蛛为什么能这样一次又一次不停地织,结果怎样?“终于”是什么意思?能否换个词语说说?
6、仿读录音朗读第1—4段。
(1)听——仿读。
(2)说说读了这个故事,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巩固练习
1、随堂练习
(1)7个生字、6个词语,看一遍、想一遍,抄写两遍。
(2)课堂作业本第92页第2、3、4题。
2、课后作业。
(1)用上“终于”,写一句话。
(2)说说下面词语的搭配:
( ) ( )
一阵( ) 一张( )
( ) ( )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5段。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3、注重学生耐挫心理的培养。
(二)教学准备
录音朗读磁带、寻找学习生活中跟蜘蛛织网香类似的例子。
(三)教学过程
1、巩固练习。
(1)认读全课生字、词语,说说自己印象最深的字词。
(2)上堂课课后作业情况反馈。
(3)说几句把字句和被字句。
2、学习课文第5段。
(1)请学生读一读第5段。读后师生评议怎样读好。
(2)录音朗读指导仿读。要注意“高兴地”三字。
(3)你能说说蜘蛛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织网吗?织成网后,它心里会怎么想呢?
3、朗读并背诵课文。
(1)学生试读,读后评议。
(2)录音范读,学生边听边思考。
(3)教师指点,有针对性地引读。
(4)优秀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5)学生齐读、分组读、比读。
4、指导背诵。
(1)请已会背诵的学生背一背课文,并说说自己是怎样背下来的。
(2)教师介绍联想背诵的方法。
(3)学生试背。
5、总结课文。
(1)课文主要讲什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你想到了我们学习与生活中哪些类似的事情?
(3)你在学习上碰到哪些可囊?是怎样克服的?如果还没有克服,你打算怎么做?
(四)巩固练习
1、随堂作业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蜘蛛织网的故事。
(2)学了课文,你最难忘的是什么?
2、课后作业。
(1)能模仿课文,用“……终于……”的形式编一个小故事吗?
(2)能将自己编的故事用图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吗?
教学目的
1让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色,自由自在地感受秋天的美,产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2把自己看到的秋景说出来与同学们互相交流,做到注意听别人讲话,能较清楚地用普通话说话,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课前准备
1课前由家长带孩子到野外玩耍,收集一些有关秋天的图片、照片或采集的果实。
2老师课前准备许多有关秋天的词语卡。
3一幅秋天的图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听歌曲《秋风起》。说说这首歌唱了些什么。
2对!红树叶、黄树叶,片片飞来多像一只只美丽的花蝴蝶呀!它在告诉我们秋天来了!
二、创设情景,集体交流
1秋天到了,天那么高,那么蓝,秋姑娘走过丰收的田野,走过瓜果飘香的果园,给我们带来了美丽的秋色。请把你们照的相片和收集的。图片、秋天的果实拿出来,在学习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相机点拨指导)。
2每组推选一个代表上台汇报。请小朋友们听仔细,等会儿我们评一评谁说得最好。(引导全班同学用心倾听,积极评价。)
3孩子们说得真好,老师也收集到了一幅秋天的图画。请你认真地看一看,图上都画了些什么?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4师有意设问,多方进行交流。
师:你从哪里看到秋天来了?
生:树叶黄了,说明秋天来了。
师:说得好!老师送你两片写有“树叶”、“黄”的叶子词语卡。
用同样的方法指导:“苹果红了”、“菊花开了”、“稻子熟了”、“枫叶红了”、“燕子南飞”……
师:孩子们,想一想,现在刮的风叫什么风?生:秋风。
师:现在下的雨呢?生:秋雨。
师:孩子们真聪明!奖励你们“秋风”、“秋雨”的词语卡。
师:人们常说“秋风秋雨渐渐凉”,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三、拓展交流
1孩子们,咱们到校园里再找一找秋天吧!如果你找到了,可以告诉同伴或老师。
2(回到教室)大家到校园里找到了秋天,谁都觉得自己是秋天里的一员啦,是吗?在这里,老师还为你们带来了几个赞美秋天的词语呢。看谁能猜一猜,拼一拼,认一认,谁先读出,就把这张卡片送给他。(秋风送爽,落叶沙沙,春华秋实,秋风红叶)
【教学内容背景材料】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家庭生活,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到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教学目标】
1、认识“全、奇”等14个字;会写“爸、全”等6个字。
2、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3、初步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教学重点】
1、写好6个字。
2、认识14个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你喜欢看电视吗?喜欢看什么节目?
(指名回答)
你知道爸爸妈妈喜欢看什么节目吗?
(指名回答)
老师发现你爱看的节目和你爸爸妈妈爱看的节目不一样,如果你们看的电视节目有冲突,你们会怎么做呢?
2、有一家人也爱看电视,不过他们看电视有些奇妙,想知道吗?赶紧读课文吧!
看电视是我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对看电视有许多亲身经历。教师通过“你喜欢看电视吗?你喜欢看什么节目?”这两个问题很快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很乐意回答,而且有许多话可以说。“你知道你爸爸妈妈喜欢看什么节目吗?如果你们看的节目有冲突,你们会怎么做?”这两个问题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到本文的学习中。这个引入设计可谓滴水不漏。
3、刚才大家都读得很认真,老师想听听你们读得标准不标准,一起来把课文读一读。
4、教师评点,总结:
只有过了生字这一关,才能把课文读流畅。
二、 认记生字
1、学生自由轻声读:
勾画出课文的生字。
2、出示带音节的生字卡片,指导认读:
齐读。
男女生对读。
小组读。
一排排读。
3、小组合作分析生字,交流认记的方法:
反馈:(课件)
全:人+王 奇:大+可 员:口+贝
妙:女+少 精:米+青 音:立+日
(生字卡片、归类识字)
宝盖头:赛、完
提手旁:掉、换
有特点的。字的教学:
赛:上面一个宝盖头,下面一个贝,中间的部分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使学生更清楚它的笔顺和笔画。
掉:左边一个提手旁,右边是“朝”字左半个掉了一点,所以它读“掉”。
换:左边一个提手旁,右边上面一个刀,下面不是“央”,一撇没有长出头。 因为上面有个刀,就像同桌两个人坐座位一样,我们要互相谦让,不能长出去。
5、游戏活动,巩固生字:
摘果子游戏。
教学生字一般提倡随文识字,但是本文中的生字跟课文的句子或内容没有很大的联系,而是生字与生字之间有很多的相同点,于是我觉得还是集中归类识字比较好。比如可以用分一分方法来识记的生字就有全、奇、妙、精、员、音等,教师就设计了相应的练习,让学生自主地发现这6个生字的特点,教学效果良好。同时在生字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生动活泼,抓住生字的一些特点进行编故事或做游戏的形式使学生乐学愿学,记忆深刻。总之,低段的生字教学不一定要采用固定的、单一的形式,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符合儿童的学习心理进行教学才更有效。
三、 初读课文
1、把这些生字放到课文中,我们在来读读课文,你的感觉肯定会不一样。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指导有感情朗读。
4、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一个秘密,到底是什么秘密呢?刚才老师为什么教你们用那样的语气读课文呢?这些问题下堂课再解决。
四、写字指导
1、讨论:
要把一个字写好,我们要注意什么?
(指名回答)
2、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并指导。
3、学生练写,展示,评价,再练写。
4、教师个别指导。
书写指导一直以来是语文教师比较头痛的问题,很多教师都感觉书写指导时该如何把字写好,不能用很好的语言表达出来。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该怎么写,而是先出示这个字的不同写法,让学生观察比较,得出怎样写更好,再让学生形象地观察教师的范写,接着学生练写,最后展示学生作品评议并再度练写。通过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写好这个字应注意的地方。也有的老师
五、延伸
你关心你的家人吗?请你做个调查,并写下来。
教学目标:
1.能感受此诗优美意境, 品味古诗雅韵,尝试古诗新唱。
2.能优美连贯的演唱歌曲。
3.能理解并灵活运用重点乐理知识。
教学重点:
连线内一字多音及倚音的演唱
教学难点:
演唱时的气息控制和连贯性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1.欢迎大家来到“中华好诗词”的比赛现场,诵读国学经典,弘扬中国风韵。今天请同学们积极参加“咏春”古诗朗诵会,看谁的。激情更高、实力最强!
2.请小督学选出自己组最优秀的诵读选手参加比赛。
3.师:大家读得太好了,那么今天我们来个古诗新唱《春晓》,请看教学目标。
二、新歌教学:
1.我也想朗诵了,请大家给我公正的评价好吗?那么让我们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这首《春晓》吧。
2.了解此诗作者孟浩然,请学生说说,教师再简介作者。
3.初听歌曲,感受情绪特点,找出乐理知识。
4.重点学习“连线”,区分连音线和圆滑线,找出各有几个并唱一唱。
5.自主听歌学唱,难点一字多音老师教唱。
6.齐唱歌曲,找出不会的地方,着重学唱。
三、 多样演唱:
领唱加齐唱、男生女生PK赛、各小组接龙唱
四、 课外拓展:
古诗新唱我能行:找出描写春天的其他古诗尝试古诗新唱
五、 作业推荐:
1. 寻找春天,歌颂春天。
2. 我来描绘春天,以自己的方式赞美春天。
六、 本课小结:
今天我们用自己的实力歌颂了春天,那么就请大家爱生活、爱古诗、爱大自然,让我们去拥抱春天吧。
爱凡杰第一小学朱先梅
教材分析:
按照教材,本课主要介绍什么是陵墓雕塑,陵墓雕塑为什么能集中体现当时雕塑的最高水平,中国古代陵墓雕刻是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后按照课本内容介绍陵墓地面雕刻和陶俑及其艺术特点。在介绍的过程中,由于篇幅的问题,相对比较简单,尤其是作为陵墓雕塑的代表《霍去病墓石刻》和《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和分析略简。陵墓雕刻两个艺术特点的理解需要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文思想和内涵。对于一些陵墓雕塑的专业名词如“阙”“麒麟”“天禄”等也需要简单的说明。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突出教学重点,并对古代陵墓雕塑进行深入的了解,才能引导学生,提起学生的兴趣。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艺术成就及其艺术特点。
2、通过欣赏和参观,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体会中国古代文物文化内涵,探索艺术与社会生活及其时代之间的密切联系。
3、使学生懂得美术的社会功能,培养学生民族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通过课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力。
教学重点:
陵墓雕刻是我国雕刻艺术重要组成部分原因。
秦始皇兵马俑的时代背景和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陵墓雕刻其具有的艺术特点和文化背景,让学生如何理解。
如何调动学生对雕塑艺术欣赏的动力。
教法设计:
第一4人小组:陵墓雕塑
a同学:广泛的了解。分配任务通过各种手段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艺术成就。
b同学:真实的感受。分配任务去真实的感受秦始皇兵马俑的魅力所在。要求课堂上谈感受。陵墓雕塑距离现代生活较为遥远,真实感受、参观过的学生并不多,课本的图片对于雕塑来说缺乏立体感和空间感,也就失去了真实感。
c同学:负责提问题。从本课内容出发,设计3-5个问题,提问学生,学生分组回答。
d同学:课后写小结。
教学过程:
(一)直观感受,各抒己见,引发思考。
教师:出示图片(秦始皇兵马俑)
�
教师:请学生谈原因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二)导入主题:
[陶俑]:
■秦始皇兵马俑欣赏:
教师:秦始皇兵马俑出现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原因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2分钟,回答。
结论:自秦汉以来的厚葬风俗,统治阶级注重修建自己的陵墓。陵墓雕刻是古代陵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整体和局部图片展示
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学生:b同学谈参观后的感受,其他同学自由发言。
结论:细腻生动的个性与气势磅礴的整体相协调统一。
教师:
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国雕塑的重要代表,其地位代表中国。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参观完说:世界上有7大奇迹,现在要加上秦俑。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那么,中国古代陵墓雕塑还有哪些呢?
学生:a同学介绍陵墓雕塑艺术成就。
■汉代俑
图片欣赏
比较:秦俑和汉俑异同点
学生:讨论2分钟,回答
结论:内容模拟现实生活,反映社会时尚和状况。艺术手法,秦俑写实,汉俑夸张。
[陵墓地面雕刻]:
汉霍去病墓石刻欣赏
结合历史背景谈谈《马踏匈奴》的艺术特点。
南朝陵墓雕刻欣赏结合旅游经历谈谈石兽雕刻的艺术特点。
(三)课堂小结:
请c同学提问。
教师最后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