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并尽可能发掘来自学生、教师、社会的各种资源,扩展课程资源的范围,并以教科 本篇教学设计针对教材的特点,设计了一定的语言场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关注了三维目标的整合,使得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理解、积累、运用,同时收集整理了大量背景信息,以期帮助学生挖掘教材丰富的人文内涵,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落实“爱是相互”的主题。
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通过事情的叙述,勾勒出一个纯朴而又美好的非洲少年形象,折射出爱是相互的主题,正因为中国人对非洲人的爱,所以让非洲少年把我们当朋友。课文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极尽能事反映了非洲木雕的美,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积累并学会运用。文章中两处少年和“我”的对话,也是反映全文主题的重点部分,需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交流中体会非洲少年的内心,感受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情谊。此外,三年级学生对于非洲了解甚少,它可以说是第一篇让学生了解非洲的文章,因此在课前需让学生了解有关背景,课时教师也要提供有关感性的资料才能让学生加深对主题的感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3、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准备:
课件、课前让学生搜集中非友谊的资料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1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木雕吗?在哪儿见过?(出示木雕图片,介绍木雕)
2、看了这些木雕作品,你喜欢吗,你觉得它们怎么样?
3、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卖木雕的少年》,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谁来说说课文围绕卖木雕的少年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二、围绕“遗憾”精读课文。
(一)了解木雕,感受“我”的遗憾
1、找出描写遗憾的句子并出示。
2、引导学生明白我为什么遗憾。让学生明白因为木雕工艺精美和不能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1)感受木雕工艺精美
①师:课文哪些句子描写了木雕工艺精美?请同学们自由朗读3—6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写木雕的句子。
②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时指导朗读。
(2)感受不能带回国而遗憾。
(3)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我也为不能把……感到遗憾)
(二)、品读课文,感受少年的遗憾
为什么少年的眼睛里也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呢?卖木雕的少年,他遗憾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9自然段,画出描写少年言行的语句。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关句子并指导朗读。
(三)、再读课文,感受我和少年共同的遗憾。
师:我和少年都为不能把非洲名不虚传的木雕带回而感到遗憾,让我们再来读读我和少年的对话,看看你们最后能不能流露出遗憾的神情?生朗读5——9自然段中第二次对话。
(四)那么,少年又是怎样来尽自己的力量弥补遗憾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10——12自然段。
1、生找少年怎样弥补遗憾的句子,指导读。
少年的遗憾弥补了吗?你怎么知道的?指名读11段。师:想想少年在说这句话时心情怎么样呢?
我的遗憾弥补了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读12段。师:少年弥补了我的遗憾,我高兴吗?
(五)、少年为什么要赠送我木雕,来弥补我们的遗憾呢?你从哪儿知道的?出示13—15自然段中我们的对话。
1、抓住两个“我们”来理解中非友谊。
①少年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这里的我们指的是什么?
②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这里的我们又指什么呢?谁能读出我当时的感情?指名读,齐读。
2、交流中非友谊资料。
3、少年赠送的难道仅仅是一块木雕吗?
三、创设情境,深化主题
四、师总结:同学们,友好的感情是相互的,爱的传递也是相互的,让我们都来做中非友谊的使者,共同祝愿中非人民的友谊地久天长!
附板书: 27卖木雕的少年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能够正确读“游览、名不虚传、标准”等词语。
2、积累并运用词语,欣赏文章语言。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中非友谊学习资料文本打印数份。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高老师要带大家一起走进神秘的非洲,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
(课件播放图片,师简介非洲。)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根据屏幕上的提示,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件出示:
课文主要讲了我在旅行时,想买一个为纪念,但却因为所以放弃购买,感到很,后来,卖木雕的少年送了我,我很。
2、交流。
三、欣赏木雕,积累语言
1、故事围绕着木雕发生,那么什么是木雕?木雕是什么样子的呢?
(课件播放木雕图片,师简介木雕。)
2、看了这些木雕作品你觉得它们怎么样?
3、自己读一读课文的3——6自然段,用波浪线勾画出描写木雕的句子,并读一读。
4、交流。
用文中的词语再来形容形容图片上的这些木雕。(指导理解四字词语。)
5、小结填空。
课件出示: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其中象墩(),大象雕得(),我一看就()。
四、品读言行,感悟形象
一读勾画:
1、当作者正在挑选木雕时,一位卖木雕的少年出现在作者的面前,这是一位怎样的少年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用括号勾画出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
2、课件出示句子:
①“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②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③“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④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⑤暮色中,我忽然发现在一堆隆起的岩石上,坐着一位少年,晚风吹拂着他的衣襟。
⑥看样子,他是专门在这里等候我的。
⑦“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
⑧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⑨他笑了,露出了两排洁白的牙齿。
二读抓行为:
1、同桌之间再互相读读这些描写少年的句子,想一想这些句子分别写出了少年的哪些行为?
2、交流。(指导理解词语:遗憾)
随学生交流板书:
卖——猜测——遗憾——专门等——送——不要钱
三读激疑:
1、少年先是热情的卖我木雕,然后猜测我是中国人,为我不能带回木雕感到遗憾,于是他傍晚在宾馆外专门等候,送我一个与白天心爱的木雕一模一样的小木雕,而且不要钱。请同学们自己再读一读这些句子,从少年的这些行为中你能提出自己的疑问吗?
2、交流。
四读释疑:
1、根据提示阅读。
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请同学们先读一读学习资料,再读一读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想一想少年当时可能会想些什么?假如你就是那位卖木雕的少年,将你内心的想法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2、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3、课件播放图片,师补充介绍中非友谊资料。
4、师引读:
朗读:“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指导理解词语:沉甸甸)
五读小结:
1、自己再读一读这些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加上你自己的语言把这位非洲少年的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听。
2、交流。
五、总结全文,情感延伸
故事学完了,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虽然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但是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让世界充满爱,让各族人民都成为朋友。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提示课题
1、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请大家拿出来。
2、学生进行交流。
3、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卖木雕的非洲少年。提示课题。
二、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把课文读正确,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生字情况,把朗读的句子读通顺。
3、朗读提示:
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默读课文,了解叙述顺序
1、布置默读,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
2、默读,思考,做记号,也可以与学生讨论。
3、全班交流:
理清课文的顺序:
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四、学习生字
重点指导:
“售”字的上半部分,不要少写一横;“驮”字右边不要写成“犬”;“构”“端”“辨”“堆”“模”可以让学生先和以前学过的“沟”“喘”“辫”“推”“摸”字比较,注意不同之处。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1、各种形式朗读词语。
2、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
二、个性阅读,突出重点
1、学生分小组学习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⑴ 有感情地朗读。
⑵ 说说从哪里可看出少年的可爱?
2、全班交流。
3、想象:
找出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并想想当时他是怎样想的?
三、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把人物的对话语气读好。
四、夸夸那个黑人少年
五、学生积累运用四字词语
找出课文中的四字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并运用。
六、板书设计
27、卖木雕的少年
介绍木雕
挑选木雕 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放弃木雕
赠送木雕
教学目标:
1.巩固文中的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2.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并以感情朗读来体现。
3.了解课文背景,让学生感悟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之情及中非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
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难点:
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引入课文的学习
1.美丽的风景,独特的风情,还有黑色皮肤的人们——这就是可爱的非洲。上节课,我们跟随作家吴晴,走进了非洲南部,你能运用课文中的四字词语,向我们介绍一下吗?
填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 ),( )。其中象墩座凳( ),大象雕得( )。我一看就( )。
2.过渡:看来去非洲,只有领略了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壮美,带回了精美的木雕,才不虚此行,不留遗憾。遗憾是什么意思?(不称心,惋惜)这一词出现在哪个自然段?(第九自然段)指名读。这里出现了两次,分别指谁遗憾?
二、学习4-9段,体会“我”和少年的遗憾
1.“我”为什么而遗憾?
预设:不能把木雕带回国。太喜欢木雕,却不能买。
2.文中的哪些词语能够看出“我”非常喜欢木雕?
预设:目光停留、捧、仔细观赏、爱不释手、语无伦次。(读出喜爱之情)
3. 一件特别喜欢的木雕座凳,因为行李超重,沉甸甸的不能带回国,的确使人感到遗憾。可少年的遗憾又为什么呢?
预设:因为自己的木雕不能出售。
4. 请大家自由读卖木雕的段落,思考一下这是一位怎样的少年?
“买一个吧!”(热情,招揽生意)
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态度真诚、诚恳)
5.分角色朗读。
小结:通过朗读,我们感受到了这位少年的热情、真诚,可是这位以卖木雕为生的少年,为什么要送给我——一个素昧平生的中国人,一个小木雕呢?
三、品读10-15段,理解送“我”木雕的原因
1.下面我们再一起步入送木雕时的情景,请大家读一读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请大家默读10-15自然段,从描写少年表现的句子中,画出你感受深的三两句话,思考:这是一位怎样的少年?并将你的体会到的写在书的旁边。然后,小组讨论。
(1)专门:这位少年是特地跑来的,他很真诚、善良。
(2)如果你就是这位少年,在你等候过程中你会想到什么呢?
①在暮色中,你来到树林里,坐在了一堆隆起的岩石上,手中握着那个刚刚雕好的小木雕。晚风吹拂着你的衣襟,你在想……
预设:这位中国阿姨,你快点儿来吧……
这是我精心为你雕刻的小木雕,你一定会喜欢的……(期待)
②一个小时过去了,你站在岩石前遥望着远处,手中握着那个雕好的小木雕。晚风吹拂着你的衣襟,你在想……
预设:这位中国阿姨,你怎么还不来啊……
如果我等不到你该怎么办啊……(焦急)
③几个小时过去了,你又坐在了那堆隆起的岩石上,望着手中的那个小木雕。晚风吹拂着你的衣襟,你在想……
预设:无论多久,我一定要等到你……
即使今天见不到你,明天我一定还要在这里等……(坚定)
(3)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少年用心、细心。
①白天见到的木雕是什么样子呢?
出示第4自然段:
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木桩。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②现在手中沉甸甸的小座凳,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请你联系着事情的。时间和木雕的样子说一说,少年要克服怎样的困难呢?
晚饭后,我们到瀑布附近宾馆的小树林里,一边散步,一边聊天……
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木桩。这些座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时间很短并且雕刻很复杂。少年一边卖木雕一边雕刻,仔细对照着大木雕生怕有一点儿不同,抓紧一切时间雕刻要尽快送给我……)
是啊,少年克服了各种困难送给我这个小木雕是沉甸甸的,请你带着这份感情读一读。
(4)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少年友好、亲切、质朴。
小结:这位善良、亲切、友好的卖木雕少年,他送我木雕是因为中国人是他们的朋友。然而,为什么这位非洲少年把互不相识的中国人当成自己的朋友呢?
四、结合资料,感受中非人民的友谊
出示资料:
资料1:非洲是个缺水的大陆,水资源不足已对其人民生命和食品安全构成了挑战。中国地质勘探队员在非洲足足呆了14个年头,每到一个乡村,就打口水井,现累计成功打井2300多口,建城镇供水系统8座,解决了约100万人的饮水问题,受到酋长和百姓的热烈欢迎。每当水从刚打好的井里喷涌而出时,孩子们都会围着勘探队员蹦啊跳啊,冲到水里洗澡、嬉戏。
1. 读了这段话,你了解到了什么?打井,对于少年的家乡意味着什么?
资料2:早先,蘑菇在非洲是一个稀罕物。农民们只有在暴雨之后才会看到奇异的蘑菇。由于害怕中毒,就是再穷再饿,也不敢吃。后来,中国的菌草蘑菇专家把菌草蘑菇栽培技术引入非洲,并在穷山沟建立五万平方米的蘑菇基地,与村民一起建起了1500平方米的蘑菇大棚。受益家庭达到1000多个,5000余人为此解决了温饱问题。
2. 读了这段话,你又知道了什么?它会给少年的家庭带来哪些变化?
3.续写:
也许,水井就打在了你生活的村子里,也许,蘑菇的种植使你家人的生活得到了改变,也许……请你结合着刚才同学能说的,发挥想象写一写。
(选择一段写)
(1)我住的小村落一直缺水。那天,中国叔叔帮我们打的水井喷出水来啦!
(2)蘑菇在我们这儿是个稀罕物。那天,我家种的蘑菇丰收了!
4.所以,少年才会对“我”说(引读):“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我也激动地对少年说:“我们是朋友!”,“我们是朋友!”。
总结:这就是我在非洲南部认识的少年朋友,他真诚、善良、热情……我永远也忘不了:他的笑,露出的两排洁白的牙齿。
板书设计:
卖木雕的少年
热情
真诚
善良
质朴
送
学习目标
1.认识“尼、驮”等11个字。会写“卖、售”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3.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正确读写词语。
2.读懂本课内容,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3、读懂本课内容,积累四字词语,并会恰当的运用。
教学难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课前准备:阅读世界各国人民之间友好情谊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引导学生交流对“朋友”的认识。
一、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出示非洲景色图片,学生欣赏。
2、师导入:在来非洲之前,以为朋友让我一定到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看一看。出示瀑布图片,学生欣赏,用词语形容瀑布美景
3、非洲不仅有美丽的瀑布,还有精美的木雕工艺品呢!出示木雕图片,老师讲解,学生欣赏,也用四个字的词语形容一下。
4、今天我们不仅欣赏瀑布美景和木雕工艺品,还将要去结识一为黑人少年呢!板书课题:卖木雕的少年。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作者在买木雕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2、你发现本课的词语有什么特点?出示词语,读。
3、交流作者在买木雕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教师总结板书。
三、学习课文
1、出示问题:品读课文5——15自然段,找出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想一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少年?
2、学生找句子,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师:他为什么非要我买一个?显然,他看出作者很喜欢这个木雕像吨,也非常希望作者能把这个象墩带回自己的祖国)
师生情境朗读,理解诚恳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到这儿,质疑:这个地方游人如织,为什么少年单单猜测我是中国人?可见,在非洲少年的心里,中国有非常深的印象,结合坦赞铁路加深理解,中国人民的无私援助在非洲是多么的深入人心)
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他为什么感到遗憾?我遗憾是因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艺术品带回国,他遗憾什么? 此时此刻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结合前面的坦赞铁路,使感情得到升华,指导朗读,再一次体会中非人民的友情是用血肉凝结而成的。
三、拓展延伸
学到这里,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说,你可以对少年说、可以对非洲人民说,先在小组说给你的小伙伴听听,再在全班交流。
那你现在对“朋友”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了吧?谈一谈。
教学反思:
《卖木雕的少年》一文,向我们讲述的是一个“景美、物美、人更美”的感人故事。在学习“物美”“景美”这一环节时,我采用导游的形式让学生欣赏图片,然后用词语概括所看到的美景,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跟好的运用课文中的四字词语,从而加深对词语的理解。这也恰恰是本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而这样做,也正诠释了一种理念:学生语言的习得,最好的途径莫过于在语言实践中。由于本文涉及到的是非洲南部的赞比亚国家,所倡导的是相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深奥的“国际理解教育”。因此,完全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相关的背景资料作为补充。为此,在“景美”这一环节,穿插了有关“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信息,其 这有助于学生理解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景色十分壮观。在“物美”这一环节中,穿插了“非洲木雕”的信息,特别强调这是非洲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被称之为“非洲式照片”。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卖木雕的少年一开始为什么感到遗憾。在“人更美”这一环节中,穿插了“中国援建坦赞铁路”的信息,强调了中国人民的无私援助在非洲是多么深入人心,这是一种用血肉凝结而成的友情。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在世界各地的游客中,少年为什么单单会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呢”?而这些信息的获得,就是采用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学生静静地听,娓娓的谈体会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的。
本节课在最后的环节设计上还存在一些遗憾,当学生的情绪到达高潮时,我应该接着问: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这个少年说吧?这样学生很自然的就能谈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但是我在这个地方设计得向非洲人民说些什么?对学生来说有些难度,而且在高潮回落以后再问有些牵强,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周密的设计。
为师不识语文味,教尽经典也枉然!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我上的是语文课吗?是就一定会让语文的世界更精彩!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第1课时
一、启发谈话、提示课题
1、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请大家拿出来。
2、学生进行交流。
3、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卖木雕的非洲少年。提示课题。
二、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把课文读正确,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生字情况。把朗读的句子读通顺。
3、朗读提示: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默读课文,了解叙述顺序。
1、布置默读。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
2、默读,思考,做记号,也可以与学生讨论。
3、全班交流。
理清课文的顺序:
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四、学习生字
重点指导:售字的上半部分,不要少写一横;驮字右边不要写成犬;构端辨堆模可以让学生先和以前学过的沟喘辫推摸字比较,注意不同之处。
第2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1、各种形式朗读词语。
2、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
二、个性阅读,突出重点
1、学生分小组学习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哪里可看出少年的可爱?
2、全班交流
3、想象:找出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并想想当时他是怎样想的?
三、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把人物的对话语气读好。
四、夸夸那个黑人少年
五、学生积累运用四字词语
找出课文中的四字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并运用。
六、板书设计
27、卖木雕的少年
介绍木雕
挑选木雕 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放弃木雕
赠送木雕
学习目标
1、认识尼、驮等11个生字,会写卖、售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4、请学生搜集有关世界各国风景名胜的文字及图片资料。
5、教师准备一段介绍非洲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录像及课文配乐录音。
6、每个小组自制一套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资料共享
1、老师请同学们搜集的有关世界各国风景名胜的文字及图片资料,找到了吗?谁来给大家进行展示或介绍?(请学生到前面展示)
2、老师找到了一段非洲南部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录像,请大家一同观赏。看过之后请你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3、学生观看录像后自由表达。
4、在这个大瀑布的不远处,有许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人,下面让我们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板书课题)
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认识的字词。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学习。
a.小组长利用自制的生字卡片带领小组成员认读生字,并想办法快速记住字形。
b.认读生词卡片,讨论词语意思。
c.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d.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朗读展示:谁愿意读哪段便站起来朗读。
4、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研读感悟
1、自主阅读思考:
想想卖木雕的少年是一个怎样的人。
画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语句反复读读,结合上下文想象他当时是怎样想的。
2、同桌交流,谈谈自己的探究结果,相互启发,一起再来深入探究。
3、集体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出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语句,引导学生感悟少年的思想感情,相机指导朗读。
4、说说卖木雕的少年是怎样一个人。
第二课时
品读入情
1、激情导入:同学们已被卖木雕的少年那诚恳的态度、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以及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深深打动了。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那动人的情景。(播放配乐朗诵的课文录音)
2、请同学们睁开眼睛,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请大家畅谈自己的感受。
3、把你们深切的感受带到朗读中去吧!请同学们自由组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全文也行,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也可以;自己读也行,与别人分角色读也可以。
4、朗读展示,教师引导学生评议。
学习发现
1、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读课文,看看还能有什么新的发现,跟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新发现。
4、每位同学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下面请大家大胆公布自己的新发现。教师启发学生从文章的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探究、发现。如课文里有许多四个字组成的词语,请学生写在黑板上。
总结收获
1、想一想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
2、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读读写写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快速认读。
2、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字形,想一想怎样把这些字写美观。
3、教师范写个别生字,如掏、辨、齿等。
4、学生练习书写,同桌互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3、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准备:
课件、课前让学生搜集中非友谊的资料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1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木雕吗?在哪儿见过?(出示木雕图片,介绍木雕)
2、看了这些木雕作品,你喜欢吗,你觉得它们怎么样?
3、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卖木雕的少年》,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谁来说说课文围绕卖木雕的少年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二、围绕“遗憾”精读课文。
(一)了解木雕,感受“我”的遗憾
1、找出描写遗憾的句子并出示。
2、引导学生明白我为什么遗憾。让学生明白因为木雕工艺精美和不能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1)感受木雕工艺精美
①师:课文哪些句子描写了木雕工艺精美?请同学们自由朗读3—6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写木雕的句子。
②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时指导朗读。
(2)感受不能带回国而遗憾。
(3)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我也为不能把……感到遗憾)
(二)、品读课文,感受少年的遗憾
为什么少年的眼睛里也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呢?卖木雕的少年,他遗憾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9自然段,画出描写少年言行的语句。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关句子并指导朗读
(三)、再读课文,感受我和少年共同的遗憾。
师:我和少年都为不能把非洲名不虚传的木雕带回而感到遗憾,让我们再来读读我和少年的对话,看看你们最后能不能流露出遗憾的神情?生朗读5——9自然段中第二次对话。
(四)那么,少年又是怎样来尽自己的力量弥补遗憾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10——12自然段。
1、生找少年怎样弥补遗憾的句子,指导读。
少年的遗憾弥补了吗?你怎么知道的?指名读11段。师:想想少年在说这句话时心情怎么样呢?
我的遗憾弥补了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读12段。师:少年弥补了我的遗憾,我高兴吗?
(五)、少年为什么要赠送我木雕,来弥补我们的遗憾呢?你从哪儿知道的?出示13—15自然段中我们的对话。
1、抓住两个“我们”来理解中非友谊。
、少年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这里的我们指的是什么?
、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这里的我们又指什么呢?谁能读出我当时的感情?指名读,齐读。
2、交流中非友谊资料。
3、少年赠送的难道仅仅是一块木雕吗?
三、创设情境,深化主题
四、师总结:同学们,友好的感情是相互的,爱的传递也是相互的,让我们都来做中非友谊的使者,共同祝愿中非人民的友谊地久天长!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
2、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3、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
1、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2、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工具:多媒体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中非友谊的资料。
一、图片导入
1、出示瀑布、少年 、木雕的图片,让学生用所学的词语来形容。
2、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进非洲,认识这位卖木雕的少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
2、文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词语,它出现了两次,同学们能不能找出来?
3、学生汇报,找出“遗憾”。
4、出示第9自然段,学生齐读,理解“遗憾”。
三、再读课文,品读“遗憾”
过渡:文中,谁在遗憾,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1、自读课文,品读“遗憾”。
2、谁在遗憾?
生1:少年在遗憾
生2:夫人(“我”)在遗憾。
(一)“我的遗憾”
1、文中直接说到“我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这句话怎么理解?默读第3-8自然段,划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汇报:
生1:因为夫人很喜欢这件木雕,所以为不能买而感到遗憾。
(1)你从哪里看出夫人喜欢这件木雕?
忽然,我的目光停留在几个坐凳上,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象,象背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树桩。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理解爱不释手,点名学生演示这句话)
生2:因为木雕是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朋友让我买一两件木雕,所
(2)夫人为什么不买下这件木雕呢?
正要掏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理解心理描写,反问句,ABB结构词语,指导朗读)
(3)男女赛读第6自然段,感受夫人的心情。
(二)少年的遗憾
1、少年又为什么遗憾呢?你读懂了吗?谁来说一说?
学生汇报:
(1)少�
生1:我读懂了少年的遗憾,少年是因为卖不出去木雕而感到遗憾。
①你从哪里读出来?——“买一个吧!”;“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②少年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他在想些什么呢?点名学生回答,揣摩卖木雕的少年的心理。
③指导朗读,读出少年诚恳的语气。
④分组朗读。一二大组扮演夫人,三四大组扮演少年。
(2) 少�
生2:我读懂了少年的遗憾,少年是因为知道我是中国人后,买不了这件工艺品而感到遗憾。
①从哪里读出来?——“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②少年为什么要这样问?
学生汇报:
因为中国人是他们的朋友,他希望这个买木雕的客人是他们的朋友。
③“我”是中国人,少年是非洲人,我们相隔千山万水,从没见过面,怎么可能是朋友?看完这组图片,你们就会明白了。
④播放音乐,出示图片,介绍中非两国人民的友谊。
⑤“你是中国人吧?”少年这样问的时候,他心里在想什么呢?
⑥出示ppt,教师解说:
也许少年想到了他村子里一所学校,因为那所学校是中国出资兴建的;
也许少年想到了这条坦赞铁路,因为有了这条铁路,少年才能来到市场卖木雕;
也许少年想到了___________,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
⑦同桌之间互相交流,然后点名回答。
⑧是啊,正是因为想到了这一切,少年此时多么想要弥补我的遗憾啊,请同学们默读第10—15自然段,看看少年为了弥补我的遗憾,他做了什么?
⑨小组讨论:为了弥补我的遗憾,少年做了什么?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他又是怎样想的?
讨论完,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生1:少年为了弥补我的遗憾,他专门在暮色中等待我。
师:暮色中,少年坐在岩石上,正等待我,此时他在想·····(生回答)。
生2:为了弥补我的遗憾,少年送给我一个一模一样的木雕小象。
师:少年在送木雕小象给我的时候,他说了什么?他是怎么想的呢?
四、 拓展延伸,感受“友谊”
(1)齐读第13-15自然段,理解“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我们是朋友”两句话的含义。
(2)小练笔。
①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读一读。
②同桌分角色朗读少年和“我”的对话,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
③ 通过这些朗读,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少年形象?说一说,写一写。
五、作业
1、积累四字词。
2、夫人回国之后,想到这位卖木雕的少年,想写一封信来赞美这位少年,请你以夫人的身份,写一封信给少年。
六、板书
27、卖木雕的少年
“我”——遗憾——少年
木雕“我们是朋友”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设计特色:
创设情境,诱发参与;读中悟情,合作学习;盘活课堂,落实主体。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
2、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
3、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预习并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读中体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世界地图,介绍非洲,相机出示智力题:这里的什么瀑布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
2、播放莫西奥图尼亚瀑布风光图片,配乐介绍。引导学生读p112第二自然段,要求找出形容瀑布的词语。
3、导入故事:在这个大瀑布的不远处,有许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人,下面让我们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
4、板书课题。
5、过渡:这篇课文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1)学生抢答,并根据课前预习介绍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2)欣赏莫西奥图尼亚瀑布风光,感受美丽风景。学生看后找词:"名不虚传""十分壮观"。
(3)学生齐读课题。
创设情境,诱发参与。在课程开始我出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图片让学生欣赏,渲染气氛,揭开课题,把学生的情感自然地带入到课文的学习情境中,设想在学生处于跃跃欲试的状态时,我让学生读课文思考主要内容,充分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
1、学习字词。
提出初读课文的要求:读准字词句,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词语,请学生认读。
请学生交流读懂的词义。鼓励学生课前预习了解词义。
3、请学生叙述课文主要内容。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按要求自主学习。
学生自读,当小老师带读。
4、学生交流读懂的词义,不懂的做好记号。
5、学生叙述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鼓励学生自己查工具书去解决生字新词,在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引领学习"买木雕"。
(3—4自然段)
根据学生叙述,提出思考:"我"为什么特别想买木雕。要求学生再读课文(3—4自然段)。
根据学生汇报,出示:"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这些坐凳构思新颖,大象雕得栩栩如生。"两个句子。
鼓励学生找出木雕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的词语。
突出显示这些词语,出示木雕的图片。
指导朗读。
出示填空。
1、学生再读思考。
2、学生汇报。
3、学生找出木雕给"我"留下的印象,画出来。"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颖""栩栩如生"。
4、学生观看木雕图,理解这些词语。
5、学生品读句子,指名再读。
6、学生填空:摊点里陈列的木雕( )其中,象墩( )大象雕得( )。
抓重点促表达,积累一些四字词语并学会恰当的运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琳琅满目,栩栩如生等词语时,我把它们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且结合图片让学生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填空练习帮助学生积累词汇。
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是学习语言过程中的两个不同层次,在学生领会的基础上,要尽可能使学生通过练习形成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四字词语。
2、通过人物的言行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3、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二、教学重、难点:
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三、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充分预习课文。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了解非洲吗?
非洲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生活着与我们肤色、生活习惯完全不同但却同样热情、淳朴的人们,有景色壮观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还有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非洲木雕(课件出示非洲的风土人情、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介绍木雕工艺,引起学生的兴趣。)
师:这节课我们和作者一起去非洲旅行,去认识那里的一位新朋友——板书课题:卖木雕的少年。
(二)、合作交流、检查预习。
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读了课文你了解到什么?
2、这些词语你一定都会读了。(课件出示生词)
3、还有一些词语藏在句子里,你会读吗?(课件出示句子,并适当理解四字词语,体会四字词语的生动)
4、还有一个长句子谁来读?(课件出示句子)这个句子比较难读,我们一起把它读一遍。
(三)、紧扣“遗憾”,体会少年的美好心灵。
1、读3——6段,感悟 “遗憾”。
品读“我”的遗憾。
⑴、你有过遗憾的经历吗?课文中的“我”为什么感到遗憾?(“我”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板书:我、遗憾)
⑵、自由读课文3——6段,找找看从哪些词语句子能体会到作者的遗憾?边读边画一画。
交流:
“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刻得栩栩如生。”
“摊上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想到朋友的叮嘱,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地挑选。”“我”是从这么多各式各样、精美的木雕中仔细挑选出的象墩,却不能买,多么遗憾呀?你再来读这句话。
“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爱不释手却不得不放下,真是遗憾。我们一齐再读这句话。
品读少年的遗憾。
⑴、只有作者感到遗憾吗?生:不是,还有谁?
课件出示:
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我点点头。卖木雕的少年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⑵、请同学们齐读这段话,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
交流:他需要钱;他看到我非常喜欢那个木雕,却不能买;因为我是中国人,是他的朋友,不能带走心爱的东西┄┄
让我们再读这几段话,感受作者和少年的遗憾,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读10——15段,弥补“遗憾”,品悟“沉甸甸”的友情。
师:读到这里,老师不禁要问,难道少年会遗憾地看着 “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吗?请同学们自由读10——15段,看发生了什么事?
课件出示:“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⑴、白天遗憾地分别,晚上少年送来了这个小象墩,请同学们大胆猜一猜少年送我的这个小象墩从何而来?
看来这小象墩来之不易呀,但他却不收我的钱?他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是呀,中国人是非洲人民的朋友(课件补充中非友谊资料)
⑵、“我们是朋友。”
这些真诚的、无偿的、甚至以生命为代价的帮助只因为五个字——生:“我们是朋友”。
因为铭记着中国人的帮助,为了不让我遗憾的离开,在夜幕中静静地等待着我的出现,也是因为这五个字——生:“我们是朋友”。
即使历尽辛苦才找到这个小象墩,即使非常需要钱,但却决不收钱,还是因为这五个字——生:“我们是朋友”。
⑶、品味“沉甸甸”的友情。
课件出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
这时候你觉得这个“沉甸甸的东西”仅仅是一个木雕吗?少年交到我手上的分明是一份沉甸甸的——友谊呀。齐读。(板书:我们是朋友)
(四)、拓展延伸
1、写话练习。
师:就这样“我”带着这个小象墩,带着这份沉甸甸的友谊踏上了回国的航班,回国以后,我把这个小象墩放在书桌前我每天都能看到的地方,每当看到它,我就会想起那个非洲少年。今天,我又一次想起这位真诚的朋友,我想给他写一封信。(课件出示)
2、四字词填空。
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这里(),景色()。瀑布前摊点上陈列的木雕()、(),其中大象雕得(),我捧着它()。
(五)、总结全文。
师:很多年过去了,我再也没见过这位少年,但是只要一看到这个木雕小象墩,我就会想起他的话:中国人是我们都朋友。是呀,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非洲人都会铭记这五个字:我们是朋友。推荐阅读:《罗红叔叔在非洲的故事》。
一、说教材
1、分析教材:
《卖木雕的少年》是人教版语文教材第六册第七组中的一篇课文。本组的文章都表现了各国人民之间友好的情谊。《卖木雕的少年》是体现了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十分友好,文章讲述的是“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课文中那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衬托了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热情地赞扬了非洲人民与中国人民之间纯真的友谊。
2、教学目标:
⑴ 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等词语。
⑵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⑶ 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3、教学重难点:
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4、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会生字,大致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细品文本,抓住文中描写少年言行和神情的句子进行品读,体会人物内心活动。读熟课文,感受少年诚恳的态度、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以及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二、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
借助多媒体展示,再现生动形象的画面,更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与探究学习,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同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与语言能力。我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网络媒体手段,开展情趣教学法。如:
学生展示搜集的资料,播放非洲南部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录像,小猴摘桃识字游戏,角色朗读课文。
2、朗读体会法:
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非洲少年美好的心灵,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三、说学法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揭题:
⑴ 老师请同学们搜集的有关世界各国风景名胜的文字及图片资料,找到了吗?谁来给大家进行展示或介绍?
(请学生到前面展示)
⑵ 老师找到了一段非洲南部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录像,请大家一同观赏。看过之后请你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⑶ 在这个大瀑布的不远处,有许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人,下面让我们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
(板书课题)
2、初读感知,理清课文的顺序: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买木雕—赠送木雕。
3、再读课文,初步感悟卖木雕的少年是怎样的一个人。
4、学习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读读词语
名不虚传 游人如织 十分壮观 清晰可辨(大瀑布)
琳琅满目 各式各样 构思新奇 栩栩如生 (木 雕)
仔细观赏 爱不释手 五官端正 语无伦次 (人 物)
2、运用词语:
请你选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夸一夸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或那里的木雕。
(本课词语非常丰富,让学生积累熟记,还要让学生学会使用。)
二、品读课文
(抓重点词句,深入感受黑人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1、学生自读:
师(引导):小朋友,课文里介绍的木雕象墩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的确让人爱不释手;但卖木雕的少年更可爱,更让人感动。怎样走进少年的心灵,去品味这份感动呢?我们还得细读课文,在文字深处去感受。请静思默想,或轻声读读,画出写少年言行和神情的那些句子,体会体会。(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2、学生读后反馈:
谁想站起来读读你画出来的写少年的句子。
3、寻找深入感知课文的切入点:
课文里写少年言行和神情的句子确实很多,我们是否有必要一句一句地研读呢?大家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写少年神情有个句子是写眼神的,你们发现了吗?
第9自然段有这么一句话:“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指名读这个句子)读这个句子引起你怎样的思考呢?
生:⑴ 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
生:⑵ 他怎样对待遗憾呢?
师:对了,这些问题就是引领我们深入阅读的向导。我们先看少年的遗憾是怎样产生的。
4、研读第一次对话:
课件出示对话:“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⑴ 自由读读他们之间的对话,注意读出语气。
⑵ 谁想站起来读读少年的话?
(诚恳地说该怎么说。猜测的话谁来试一试。)
⑶ 分角色朗读。
(谁想当一下黑人少年,“我”的话谁想读。看看你们最后能不能流露出遗憾的神情。)
⑷ 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明白了吗?
5、研读第二次对话: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他笑了,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
⑴ 指导朗读:
我”说的话都有提示语,你看,“高兴地喊”、“感动极了”,这些话容易读出语气;而少年的话该读出什么语气呢?(自由读对话,琢磨少年说话的语气)
⑵ 分角色朗读:
谁想站起来读读黑人少年的话,表达表达感情;谁想读读“我”的话,高兴高兴,感动感动!
⑶ 读着读着,你明白了吗,最后,黑人少年为什么笑了?
通过细细地品味有关黑人少年的言语、行为以及神情的句子,体会黑人少年的内心活动,来感受这位少年的美好心灵。
三、补充阅读“中国援建坦赞铁路”
小朋友们,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景区游人如织,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国的成千上万的游客,卖木雕的少年为什么却特别喜欢中国人呢?想知道吗?(屏幕出示一段简短的文字,可以请同学来读,也可以自己有感情地朗读。)
资料补充,让学生了解到非洲和我国之间是互帮互助建立起来的深厚友谊。
四、情境写话
1、屏幕出示提示:
那天晚上,“我”和宾馆里的各国游客,以及许多当地人都对这个黑人少年赞不绝口,大家纷纷夸起了这个黑人少年。请你先想一想,人们会怎么夸;然后你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员,写几句话夸夸这个少年。
2、学生自由写话。
3、展示学生作品,欣赏评点。
(真诚地赞美黑人少年。)
教学目标:
1、会认“售”“驮”“卖”等14个生字,积累“买卖”“出售”“栩栩如生”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初步体会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教学重点: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合作讨论法
课时安排:2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非洲小朋友、动物、大瀑布和木雕的有关图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非洲儿童图片)谈话:孩子们,你们知道这些孩子都是什么地方的吗?(非洲)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黑色的皮肤)你们想和他们做朋友吗?今天梁老师就带着大家走出亚洲,走进非洲,来认识一位非洲的少年。
2、板书揭题:《卖木雕的少年》区分“买”和“卖”,并指导书写。
3、从课文的题目中,你有什么问题想要问大家?
生:买木雕的少年是谁?课文讲的是谁和谁之间的故事?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是怎样的木雕?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世界地图还有非洲小朋友的图片,直观形象的让孩子们初步感知非洲的情况,之后板书课题,让学生质疑,让孩子们提出由课题想了解的问题,为下一环节埋下伏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提示,认真听课文范读。
(1)注意读准字音,把本课的词语或是自己难以理解的词语标记出来。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探究讨论
(1)提问: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和谁之间的故事(“我”和非洲少年)
(2)小组合作讨论,
我到非洲旅行时,开始想要(),但是因为(),只好放弃了,最后( )。
(3)课文围绕木雕写了哪些事?
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3、交流反馈
在班内交流,个别同学试说,教师相机评价
(设计意图:初步朗读课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参与参与讨论,通过教师出示的总结提纲完成内容填写,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三、再读课文、识记字词
1、幻灯片出示本课词语:
买卖 出售 驮着 构思新奇 五官端正 掏出 饭馆 一堆 一模一样 付钱 标准 牙齿 莫西奥图尼亚 名不虚传 游人如织 十分壮观 琳琅满目 各式各样栩栩如生
2、开火车试读词语。
3、整体读词语。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本课生字并试着分析识记方法。 强调:“售”字书写时要注意隹字右边有四横;“驮”字右边是大;“馆”食字旁右边不要写成宫;“辨”字的辨析;“齿”的笔顺书写。
4、考考你
大瀑布真是(),那里(),景色()。摊点上的木雕()、()坐凳(),大象雕的(),我一看就()。
(设计意图: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从字的读音、词语的认读,个别生字的辨析书写等方面让学生认读生字和词语,以个别读、开火车读、整体读方式开展各种形式的朗读识记,加
强学生对生字词语的积累和运用。)
四、品读课文、升华情感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自由朗读。
2、指名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
3、通过朗读,你觉得少年是一个这样的人?少年身上有哪些你学的地方?
(少年对中国人很友好,朋友之间很尊重对方,热情、充满关爱,少年把中国人当成了自己的朋友)
4、教师总结:本课我们了解了大瀑布的美丽和木雕的精美,也知道了作者首先听朋友介绍木雕、然后挑选木雕,接着放弃木雕,最后少年赠送了木雕。认识了一位把中国人当成是朋友的非洲少年,那么,非洲少年为这么说这样做呢?我们下节课来共同学习。
(设计意图:本课为第一课时,所以要加强学生朗读的训练,只有熟读课文,才能正确把握课文内容,通过朗读,感悟少年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初步体会非洲少年与中国人之间的友谊,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好基础。)
五、作业布置
认真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并把词语抄写在自己的积累本上。课后认真搜集有关非洲的资料图片,并把自己搜集的信息和同学分享。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巩固文中的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2、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并以感情朗读来体现。
3、了解课文背景,让学生感悟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之情及中非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
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难点:
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回顾内容
1、谈话: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卖木雕的少年》。今天,老师找到了许多非洲木雕的图片,让我们伴随着非洲击鼓乐的节奏,我们一起看看吧!
【设计意图:通过非洲击鼓乐和木雕的图片,感受非洲人民的淳朴和智慧,在情境中走进文本,唤起学习愿望。】
2、看到这些图片,你想到了课文中的哪些词语?由此你想到了文中的哪一个情景?
(看木雕)
琳琅满目
各式各样
构思新奇
栩栩如生
3、读词语,回顾课文中的故事情景。一组一组读,一组一组体会。
4、根据“看木雕”“选木雕”“卖木雕”“送木雕”等画面,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词语是有生命的。通过看图片,想词语,看词语,想情景,使学生在文字和画面之间建立起联系,让抽象的语言文字和生动的画面联系起来,继而复习了词语,积累了词语,又理清了作者的写作顺序,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研读第一次见面,体会遗憾
1、自由读全文:哪个自然段写了作者和少年都感到遗憾?
生:第九自然段
2、出示第九自然段:
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生读。读出遗憾的语气。
3、默读课文1—8自然段:作者为什么感到遗憾?少年又为什么感到遗憾呢?边读边画出有关的语句。
【设计意图:通过抓住两个遗憾,凸显全文的主要矛盾。从而通过理解为什么遗憾,如何弥补遗憾,辐射全篇。】
4、学生汇报:
(1)作者的遗憾:
①木雕,是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想到朋友的叮嘱,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地挑选。
a、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挑选。
因为木雕,是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所以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挑选。
因为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所以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挑选。
因为想到朋友的叮嘱,__________所以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挑选。
b、带着喜悦读一读。
c、没有买回来,真是遗憾。
【设计意图:通过填写句子的训练,帮助学生读懂这个自然段的三个意思,体会到三个意思的并列关系,以及和“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地挑选”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读懂了这个自然段的结构,体会到了作者买不回去木雕的遗憾。】
②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树桩。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A、大象的鼻子像(),耳朵像(),身子像(),四条腿像(),象背上驮着()。
B、所以说构思新奇,栩栩如生。
C、指导读。
D、没有买回来,真是遗憾。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真实的大象的样子,训练学生说比喻句,从而使眼前出现了大象的画面,使学生懂得这样的木雕真是“栩栩如生”“构思新奇”啊!在语境中理解了词语,积累了词语。】
③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
A、从哪些词语能够看到作者对象墩子的喜爱?
B、还能说我怎么着象墩?
预设:拿、提、抱、举、端……
C、用哪个好呢?
生:“捧”好,更加体会出作者的喜爱。
D、指导朗读。
E、不买遗憾。
【设计意图:通过找一找,读一读,换一换,比一比等词语教学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研读重点词语,读懂了句子的意思。】
④正要掏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
A、比较: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
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不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
B、指导朗读。
C、不买遗憾。
【设计意图:通过改一改、比一比等方法,训练学生读懂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不同,体会到作者遗憾的心情。】
(2)少年的遗憾:
①出示:“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②体会少年的内心。
③师生读对话。
④质疑:为什么少� 通过作者的语无伦次,体会到作者的矛盾和遗憾。最后通过质疑,使学生突然明白:少年的遗憾,主要来自于作者是个中国人。】
(3)拓展练习,动笔书写:
A、此时此刻,少年的内心无法平静,他忘不了作者()时的喜悦,忘不了作者()时的犹豫,更忘不了作者带着()离去的身影。他想:一定要(),因为()。于是,他()。
【设计意图:这段的练笔有三个目的。一是对作者、少年两个人遗憾的回顾,二是对少年内心世界的揣摩,三是对小木雕由来的补白练笔。通过这样一石三鸟的活动,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促进了学生的语言发展。】
B、汇报:
预设:
生1:于是,他飞奔回家,做了一个和大象墩一模一样的小木雕。
师:我现在你的妈妈。孩子,你不去卖木雕,在这里做什么呢?
生:一个中国阿姨喜欢木雕,我给她做一个。
师:你从我们家的木雕里给她选一个吧。
生:她是我们的朋友,不能随便选的。阿姨喜欢小象墩,但是太大了,带不回去,我做一个小的送给她。
师:妈妈支持你,我去卖木雕,你做吧。
生2:于是,他飞奔回家,取出了自己心爱的、和大象墩一模一样的小象墩。
师:我是你的妈妈。孩子,你不去卖木雕,回来取这个木雕做什么?
生:妈妈,一个中国阿姨喜欢这样的木雕,我送给她。
师:这是你过生日的时候,妈妈送的礼物,你怎么能随便送给陌生人呢?
生:妈妈,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他们对我们非洲人那么好,我应该把更好的东西送给她。
师:你做得对,真是我的好孩子。
生3:于是,他来到其他卖木雕的摊点,买了一个和大象墩一模一样的小象墩。
师:我现在是卖木雕的人。孩子,你家里不是有很多木雕吗?
生:是的。但是,我想买一个小小的象墩木雕。
师:为什么偏偏买这样的呢?
生:刚才,一个中国阿姨到我这里买象墩木雕,因为我家的太大了,所以没有买。我要买个小的送给她。
师:为什么要送呢?你和她认识?
生:不认识,但是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我不应该要钱的。
师:对,他们对我们非洲人这么好,你这样做得对。给,拿去,你也不用给我钱。
生:谢谢您!
生4:……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转换,创设口语交际情境,使教师和学生在自然的对话中,真实地体验文本中人物的所思所感。学生在这一环节中的想象和体验都是个性化的:想象小木雕的来历是多角度的,在不同的环境中遇到的人物角色是不同的。然而,在他们的对话中,少年所表达的意思却是共性的,都是建立在少年淳朴、善良、知恩图报的美好品质基础上的。这一环节的教学,升华了少年的美好品质,初步体会了对于朋友的理解。】
三、研读第二次见面,体会朋友
1、研读对话
(1)师生对读少年和作者的对话。指导学生读准确。
【设计意图:初读对话,借助提示语读准确,把握语调语气的合理性。】
(2)去掉课文中的提示语,生生对读。根据标点,读出对话的语气。
出示:“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
“太好了!”
“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是朋友!我们是朋友!”
【设计意图:去掉提示语读对话,更有人物之间交流的真实感。通过指导两个人物之间的对话,初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3)第二次生生对读,体会两个人的想法。
出示:“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
“太好了!”
“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是朋友!我们是朋友!”
预设:“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①这回您就不用遗憾了;②这就是您最喜欢的样子了,小小的,多好看;③带回中国,会有更多的人喜欢……)
“太好了!”(①这回我不遗憾了!②真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③这个孩子真热情!)
“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①中国援助非洲,给我们多少无私的帮助啊!②管朋友要钱,那就不是朋友了。③她从那么远的国家来,我作为朋友送个小礼物,也是应该的!)
“我们是朋友!我们是朋友!”(①是的,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②我们相互帮助,是最好的朋友。③对啊,我们虽然不相识,但是我们两个国家的友谊却是深厚的!)
【设计意图:在每一个人物语言描写后边,加上一个省略号,给学生提供补白的空间。通过给对话补充合理的内心独白,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使我们眼前出现了两个更加具体的人物形象:一个是善良热情的少年,一个是激动惊喜的作者。】
(4)生生对读,说出心底的话。
出示:“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
“太好了!”
“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是朋友!我们是朋友!”
【设计意图:在上一次品读人物对话、揣摩人物内心的基础上,将省略号放进了引号里边,引导学生把体会到的人物心里的话说出来,将揣摩到的人物内心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达到了情感体验和语言训练的和谐发展。】
(5)师生对读,回归文本。
出示:“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
“太好了!”
“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是朋友!我们是朋友!”
【设计意图:这一次读对话,虽然文字又回归到了文本中的简简单单,但是,由于前两次补白的心灵体验,学生的情感和文本人物的内心相通,通过朗读,自然而然地将对人物的理解读出来,丰满了人物形象。】
2、透过少年的微笑,体会少年的内心
(1)出示:他笑了,露出了两排洁白的牙齿。
(2)这是怎样的笑容?
预设:幸福善良愉快满足安慰……
【设计意图:这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通过体会少年笑容的含义,促使学生学会阅读不仅要读懂文字表面的意思,而且要读出文字背后的意思。】
四、升华文本
1、出示:我们是朋友!
我们和非洲人民是朋友!
我们和非洲人民永远是朋友!
2、复沓读
在作者需要帮助的时候,少年热情地伸出了双手,因为——我们是朋友!
当非洲人民遭受苦难的时候,中国人民热情地伸出了双手,因为——我们和非洲人民是朋友!
愿我们能够永远珍惜彼此关爱的点点滴滴,因为——我们和非洲人民永远是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三次复沓读,总结提升对文本的理解,将情感表达推向高潮。】
教学目标:
1、积累运用四个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词语:名不虚传 游人如织 十分壮观 琳琅满目 各式各样 构思新奇 栩栩如生 五官端正 爱不释手 语无伦次 清晰可辨 一模一样
1、 认读
2、 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大瀑布真是( ),这里( ),景色( ),摊点陈列的木雕( ),( )。
其中象墩( ),大象雕得( ),我一看就( )。
3、 用上其中的几个说上几句相关联的话。
二、以“木雕”为主线,分析课文
1、指名读一二自然段:板书:介绍木雕
思考:作者在介绍木雕前,先描写了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其实瀑布本来与主题无关,可
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生:因为瀑布很出名,很壮观。
师:赞同你的说法,这种写法叫衬托。那你觉得用瀑布的美来衬托什么美呢?
生:木雕精美。
师: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木雕是十分精美的,谁能找出相关段落读一读。
2、生读三四自然段。板书:挑选木雕
师:看到这样精美的木雕,你有什么想法?
生:想买一个。
师:是呀,那作者经过仔细挑选,最后选中了一个象墩子,那她买了吗?
生:没买。
师:为什么?请同学们默读五至九自然段,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 生默读课文。板书:放弃买木雕
生:因为作者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所以不能带上这个沉甸甸的象墩子。
师:描写作者“我”和非洲少年言行的句子有哪些?请画下来。
生: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师:从中你可以看出什么?
生:非洲少年很想让“我”买这个象墩子。
师:还有哪句?
生:“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
师:“我”为什么语无伦次?
生:因为“我”特别喜欢象墩子,又不能买。
生:可以看出我很矛盾。
师:还有哪句是描写非洲少年神情的句子?
生: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师:为什么遗憾?
生:因为非洲少年看出我很喜欢这个象墩子,而由于路太远,行李又重,致使“我”不能
买它,而感到遗憾。
生:非洲的木雕是十分精美的,少年很想让中国夫人带一个回去。而中国夫人却没有买,
所以他感到遗憾。
师:少年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生:您要是买一个该多好呀!
师:“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我”是那样的喜欢木雕却放弃了买木雕,那“我”最终是不是带着这份遗憾离开非洲的呢?
4、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十至十五自然段。
板书:送木雕
师:第十段中又描写了瀑布,你觉得这次描写景物是衬托什么的呢?
生:衬托非洲少年美好的心灵。
师:送木雕是在什么时间?
生:晚饭后。
师:那同学们想象一下,为什么会是在晚饭后,才来送木雕呢?
生:因为少年白天忙着卖木雕,晚上回家才有时间为中国夫人雕刻小象墩。
生:因为白天游人很多,各国的都有,如果让别人看到了,只送中国人而不送其他国家的人别人会不高兴,我觉得他晚上来送是为了避嫌。
师:再找一下描写人物的言行的句子,说一说你从中体会出了什么?
生: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他笑了,露出了两排洁白的牙齿。
从中可以看出非洲少年很善良、淳朴。也可以看出他喜欢中国人,愿意和中国人做朋友。
板书:我们是朋友
师:他此时会想些什么?
生:他会想,我帮助了一个中国人圆了一个梦,我太高兴了!
生:我雕刻的小象墩能被带到中国去,我太骄傲了!
师:你想对非洲少年说些什么?
生:你对我们中国人太好了,我谢谢你!
生:我们是朋友。
生:欢迎你到我们国家来,我也要送你礼物。
三、练习写话。
请写几句话夸夸那个黑人少年。
四、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你对非洲少年的喜爱之情。
五、总结全文,深化情感。
同学们,多么淳朴,多么可爱的黑人少年,为了不让一个中国夫人带着遗憾回国,他特地送来一个精美的小象墩。不但不要钱,还说了一句让人感动的话:“我们是朋友”!是的,我们是朋友,我们全世界的人都是朋友,我们共同生存在同一个地球上,拥有同一片蓝天,我们应该友好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