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细致的小编为家人们收集的三峡教学设计【5篇】,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三峡》教学设计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实验中学 刘阳
教学目标:
一、熟读课文,总结背诵方法。
二、品味语言,感受三峡美景。
三、感受山河壮美,体会作者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走进三峡,感受其美丽景色。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1.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些千古流传的名句是描写我国哪里的优美自然风光的呢(学生回答)?
查尔斯·比利奇,澳大利亚画家,被28个国家指定为奥林匹克画家,第一次来三峡时,刚到三峡人家龙进溪口,就被独具三峡特色的风景所吸引,被如诗如画的三峡美景吸引,现场进行绘画创作,并一再感叹“这里的风景太美了,真想在这里住上一个星期,慢慢欣赏、创作!”今天我们共同走进三峡,欣赏其美丽的景色。
二、预习检测
(一)、走进作者: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
(二)、读准字音
涿县(zhuō)
重岩叠嶂(zhàng)
不见曦月(xī)
沿溯阻绝(sù)
朝发白帝(zhāo)绝巘(yǎn)
素湍绿潭(tuān)
略无阙处(quē)
飞漱其间(shù)
清荣峻茂(jùn)属引凄异(zhǔ)
教师强调:同学们的预习情况非常好。那么在你预习的过程中,有哪几个字容易出错呢? 学生纷纷发表个人意见,得出容易出错的字“阙”、“巘”、“曦”,字形较复杂,需要注意。
(三)、熟练阅读课文,并尝试划分节奏。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教师强调:这是文章当中的重点语句,同学们在划分的过程中,要从语句的意义、字词的解释入手,尝试划分。学习过程
三、读一读(语音、语调、节奏)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教师强调:同学们结合自己划分的节奏,试着去读一读这些重点的语句。(学生阅读之后)教师配乐(淙淙的流水声)范读,景色的美尽在听读当中。
四、译一译(准确、熟练)
教师强调:利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翻译课文,若有组内解决不了的字词句,画出来,请其他组帮助解决。
同学们在小组讨论之后,有没有不能够解决的问题,请马上提出来。(在工具书、字典的帮助下,学生成功解决问题)我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问题,下面提问学生。
(一).解释下列词语。
1.略无: 毫无
2.阙: 通“缺”
3.自非:如果
4.曦:日光,这是指太阳。5.襄:上
6.沿:顺流而下
7.溯:逆流而上
8.湍:急流 9.回清:回旋的清波
10.绝巘:极高的山峰
11.飞漱:急流冲荡
12.峻:山高
13.属引:接连不断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或夜半,是看不见阳光和月亮的。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其上快马驾着疾风,也不认为快。
五、品一品(内容、描写角度、景物特点)
请同学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品读课文,向大家推荐你最欣赏的语句,并简述理由。
学生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学生二:雄壮的美景。水襄陵,沿溯阻绝
学生三:清秀的美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 荣 峻 茂,良多趣味。
教师强调: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从这一句中我们看到了三峡美景的凄凉。
六、背一背(方法)
整体把握
山。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水。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化整为零
山势——夏水——春冬——秋景
水襄陵,沿溯阻绝;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 荣 峻 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七、扩一扩
这样秀丽的山水美景除了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如此生动的描写之外,我国古代许多著名诗人也用他们的生花妙笔描绘了一幅幅三峡美景,请同学们展示你搜集到的诗篇。学生搜集
1、巫山望不极,望望下朝氛。卢照邻
2、若言风景异,三峡此为魁。郭沫若
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
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5、巴山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孟郊
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
8、白帝城边足**,瞿塘五月谁敢过。李白
八、结语
无限壮丽的祖国河山体现文人墨客的诗词佳作中。《三峡》作为古代模山范水的经典之作,笔墨凝练生动,寥寥一百五十四字就把七百里三峡的雄奇险峻、清幽秀丽尽收笔底。让我们再次拿起课本,高声朗读,感受山河的壮美,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教学反思:
在准备《三峡》的过程中,广泛的接触了《三峡》一课的课例、教案、导学案、课件等,郦道元的《三峡》是古代模山范水的经典之作,笔墨凝练生动,寥寥一百五十字,写出了三峡七百里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尽收笔底。最终设计采用了如下授课方式。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读一读、译一译、品一品、背一背、扩一扩。
读一读环节,规定时间内学生阅读,要求不错读、不漏读;要求学生个读,做出点评;展示课件,要求学生更正错误的停顿;全班齐读,注意读出感情。在此环节的教学中,学生能够积极大胆的阅读,参与到课堂中来,且学生之间相互质疑,解决阅读中遇到的节奏、停顿问题。
译一译环节,采用小组合作方式,给予学生时间,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翻译课文,对于解决不了的字词句,画出来;组织学生相互之间提问、质疑,伴之以教师点拨;出示课件,以提问的形式,检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其中重点字词: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沿溯阻绝
夏水襄陵
素湍绿潭
清荣峻茂
或王命急宣
良多趣味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在此环节,时间分配合理,找出本文中重点字、词、句处理,方法得当。
品一品环节,教师讲解文章结构,并且组织学生品读,了解课文意思,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全文由写山引入,再到写四季的水、景,正因为有了山的连、高、险,才有了水的疾。文章环环相扣,一气呵成。其中讲解过程中部分学生的回答令我感到欣喜,组织的答案准确、恰当、合理,可见确实下了不少的功夫预习。
背一背环节,此处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文章结构整体把握,然后化整为零,抓住各个部分的关键词、句,达到快速背诵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要巡回指导,最后再检查一至两名同学,指导方法,全班齐诵,结束背诵环节。
扩一扩环节,我有针对性的搜集了一些描山绘水的、千古传颂的诗句,在给学生讲解之后,要求学生熟读成诵,扩充知识面。此环节的设计过于仓促,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我认为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在此过程中讲述过多,完全可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去理解、感悟并且试着讲出这些名句的内涵,教师只起补充的作用。
《三峡》教学个案
姓名:刘阳 单位:桓台县实验中学 联系电话:***
《三峡》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三峡》 ★学科年级:八年级上册语文 ★教材版本:人教2011课标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了解文中所写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二)过程与方法: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重点)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重点)3.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难点)(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教学板块:朗读—品析—欣赏—背诵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我要了解作者及作品《水经注》。
2、我会反复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疏通、理解课文内容。(重、难点)3、通过学习本文,我会热爱并建设我的家乡、我的美丽祖国。★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二、了解作者及作品。三、朗读 读出韵味。
1、自由朗读课文(独学)(注意朗读节奏)。
如: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2、同桌之间互读(对学)。3、展示朗读。4、听录音朗读。5、全体朗读。6、师生评价。
教师提出如下字词,请学生要注意读准字音:
阙()叠嶂()襄()陵 曦()素湍()绝yan()属()引 哀转()四、对照注释,疏通全文。
1、结合课文注释,释词译句。(独学)2、同桌之间解疑,互译。(对学)3、展示翻译。
沿溯(()
飞漱)4、通译。
结合课后练习三,解释重点词语: 重岩叠嶂(山崖和峰峦一层一层的。)夏水襄陵(夏季,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乘奔御风(骑着快马,驾着疾风。)素湍绿潭(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绝山献(极高的山峰。)飞漱(急流冲荡。)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五、梳理课文
1、本文依次描写了三峡的哪些景物? 学生讨论归纳: 板书:
第一段:三峡两岸的山 连绵不断、高耸峻拔。第二段:三峡的夏水 江水盛大、水流湍急 第三段:三峡的春、冬景色 清澈见底,奇异峻秀 第四段:三峡的秋天景象 悲寂凄凉,令人伤感
六、课堂检测
(一)、解释下列划线字。1、绝(山献)多生怪柏。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或王命急宣。4、至于夏水襄陵。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二)、通假字、词类活用。
1、通假字:略无阙处 通,解释: 2、词类活用:虽乘奔御风 通,解释: 七、课堂小结(学生、老师小结)板书设计
《三峡》郦道元
三峡两岸的山 连绵不断、高耸峻拔。三峡的夏水 江水盛大、水流湍急 三峡的春冬 清澈见底,奇异峻秀 三峡的秋天 悲寂凄凉,令人伤感
《三峡》教学设计
马塘初中
张方义
教材分析:
《三峡》以凝炼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壮丽的景色。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了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它是一篇以“山”为首,以“水”为纲,描述流经三峡的长江之水四季变化及沿江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150来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眼底。此文文质兼美,不但能加强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教学目标:
1、利用书中注释和工具书自主掌握生字,学会翻译,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进而达到快乐背诵的目的。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品析语言的精妙。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培养学生整体感知文意、品析语言的能力。教学难点:
品味文中的优美意境。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扣住“峡”字,导入新课
课前配乐播放与三峡有关的图片,让学生伴着美妙的音乐欣赏有关三峡的美景、美文,为《三峡》的课堂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配乐朗读
要求:学生听读时,注意生字读音和句子的停顿。
三、走进文本,诵读赏析
1、一读课文,正字音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曦月
飞漱 乘奔御风
高猿长啸
沿溯
绝巘 素湍绿潭
属引凄异
襄陵
沾裳
2、二读课文,断节奏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清/荣/峻/茂 每至/晴初霜旦
3、三读课文,译《三峡》 ①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③沿溯阻绝
④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四读课文,知三峡 山——怎样的山
夏水——有什么特征
春冬——景色如何
秋景——给你什么感觉
5、五读课文,品语言
赏析角度:修辞、色彩、观察角度、表现手法、准确传神的词语等 赏析格式:我最喜欢的句子是(美读原句),它好在(说出句子的妙处)
6、六读课文,记三峡
背诵方法:分清层次,理解文意,掌握重点字词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郦道元写的《水经注》本是为《水经》作的注释,在今天却又成了后人研究的文学巨著,不得不让我们佩服他的文学素养之深。这也给了我们深深的启示:学好了语文,提升了语文素养,它将成为我们一笔巨大的财富,使我们终生享用不尽!你知道怎样才能拥有这笔财富吗?对,要多读多写才行!
五、布置作业
1、文笔小试,展现三峡:请为三峡写一篇精彩导游词
2、课外阅读,细品三峡:阅读刘白羽的《长江三日》
板书设计:
三
峡
郦道元
山:绵延峭拔
夏水:汹涌湍急
春冬:清静幽美
秋季:凄凉肃杀
三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本文对偶句和散句兼用的写作方法。
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学习作者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会文章意境和作者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作者简介:请一位同学为大家介绍一下本文的作者及作品。(学生介绍。要求清楚简练。)
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意,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写景的脉络,选择关键词语,增设词语提纲,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二、互助朗读:
(1)同桌间可提出自己读不好的词句,互相帮助解决。
(2)同桌互相监读,不读错字、漏字,把握好节奏。
(3)选一学生读课文,其余同学点评。
4.全班齐读。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三、赏读课文,理解文意。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四人小组合作,任选一景,用自己的话把它详细描述下来,好吗?(四人小组合作,一人执笔,其余三人口头描述。)
听了我们同学的描述,真的让人晃如身临其境,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其神。归纳起来看:
课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几方面的自然景观?(山水。)
请同学们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三峡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
(山是高峻的、连绵的、水是湍急的、清澈的、凄寒的、等等。)
四、拓展延伸:
三峡自古就有“山水画廊”之称,三峡的山,千年屹立,三峡的水,从古流到今,今天的三峡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观呢?三峡现在正在进行一项规模空前巨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那就是——
三峡大坝工程。
五、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板书所显示的词语提纲,尝试背诵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1、小组抽查。
2、集体齐背。
二、根据课文内容,想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课文对照,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1、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三峡奇景,其余同学点评。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扣住山水,扣住季节,扣住景物特征,如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等。
2、提问:本文对三峡的描写比较客观,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没有用语言直接表述出来,但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会得到,请结合文章试作分析。
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分析。
明确:作者描绘三峡奇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如写群山连绵,高耸入云,体现了作者欣赏赞叹的情感。他惊叹自然的神奇,盛赞夏日三峡的奔放美,春冬之时的清幽美,秋日三峡的凄婉美,“良多趣味”作者直抒其怀,体现其独特的审美观。特别是秋日三峡,水枯气寒,猿鸣凄凉,读来使人不觉潸然泪下,那悲凉的渔歌,使人觉得作者是在叹人生多舛,百姓艰难。总之,步入郦道元笔下的“三峡”,似乎也走出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
三、揣摩语言,品味作品独特的语言魅力
多媒体显示下列文句:
1、正面写山“连”的特点,粗笔勾勒,轮廓分明。“隐天蔽日”,山隐于天空,遮住太阳,侧面烘托山“高”。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连的特点。
2、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属俯视江中所见,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属仰观远景,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注入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顿觉生意盎然。
3、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猿鸣幽凄,山谷空旷,既从正面摹声,又从侧面引用,以渔歌的凄凉来写猿鸣,手法多变,摇曳多姿。
学生齐读这三句话,感受其语言美的特质。让学生涵咏品味写景的妙处。只要学生能说出一点,教师即应给予褒扬。小结:
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世人瞩目的光辉,宏伟的葛洲坝工程,红火的三峡工地,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观。我相信,不管这块神奇的土地怎么变,三峡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永远不会变,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
作业:
1、对三峡工程众说纷纭,你的看法呢?结合课文和你查找的资料,谈谈你对建立三峡水利工程的看法。
2、写一篇关于家乡美景的作文。
篇1:三峡之秋优秀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就带着你们一起去游览世界闻名快的风景区——三峡。三峡是:万里长江一段大峡谷,全长约191千米,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今天,让我们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得神韵。
1、认读词语
橘柚树 陡峭累累闪烁驳船
摇曳 消逝狭小清冽 朦胧
谷壑宛若金鳞巨蟒凌空
2、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景色的?
(板书:早晨中午下午夜晚)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欣赏《三峡之秋》的朗读视频,初步感受三峡秋季之美。
2、自读课文,探究思考:
课文描写了三峡在中秋这一天的景物变化,读一读,说说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分别重点写了什么景物,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划出重点词语。
(1)早晨重点写橘柚树,写树上露水的变化(由像洁白的霜到消逝),在初升太阳照耀下的色彩(绿叶金实),显示了三峡之晨的特点:明丽。
(2)中午重点写长江,写长江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鳞),水势(翻
滚、呼啸、奔腾),辉映峭壁,峡谷波光荡漾,显示了三峡中午的特点:热烈。
(3)下午重点写雾,写青色的雾使三峡黄昏来得特别早,峭壁的倒
影使长江变成小溪,显示了三峡黄昏的特点:平静。
(4)夜晚先写长江,写长江的宁静(沉沉欲睡),写长江的偶然被惊
动(驳船驶过时,渔火和灯标轻轻地摇曳),显示了三峡夜间的特点:宁静。后重点写峡谷,写三峡日出,抓住山高、谷深、天小的峡谷特点,写月亮的出现,色彩和形态,写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像一匹匹素锦”,突出三峡特点:宁静而神秘,(三峡月光图)(汇报交流时观看图片)
3、朗读练习(出示重点句子,对比中体会)
(请用欣赏的眼光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你最喜欢这几个时间段里的哪个景物?为什么?你能读读吗?
1)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同时又把它那激荡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峭壁。
2)江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带子。
师:三峡从中午到下午的景色描写,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从明暗、动静的变化,体会长江的千变万化)
3)出示课文第6自然段,想象月亮在三峡上上空的景象。(配乐齐读)
(重点词:忽然 巨大 扑跌 泻 凌空飞降 挂)
作者置身江上,以“泻”字,从上到下,写出了月光的动态美——如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雄奇壮美;用“挂”字,从上而下,写出月光的静态美,如素锦,银光烁烁,丝般爽滑——温柔可人。这里运用对比的写法,以山衬月,月光明亮、清冽;也以月写峡,三峡瑰丽、神奇。
4、思考: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这一天,正是中秋。”可不可以删掉?
为什么?(文章开头和结尾有什么作用?)
〈开头总写三峡的秋天,结尾点明具体时间,首尾呼应。〉
5、作者为什么要在第一段写橘柚树呢?他想告诉我们什么?
(看三峡的秋色,就要看“大江两岸的橘柚树”。它们的叶子绿得发黑,累累果实变黄并显露出来散发出清香的时候,三峡秋天的气息最浓郁——“成熟”了。)
三、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1、填空的美丽景色,歌颂了三峡的色彩明丽、气象万千,表现了作者对三峡的热爱之情。
篇2:三峡之秋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激发热爱长江和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知识目标:
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美词佳句。了解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3.能力目标: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1、作者如何抓住特点描写三峡不同时段景色。
2、修辞手法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中国的美景数不胜数,“桂林山水甲天下,峨眉天下秀,泰山会当凌绝顶,万里长城第一关,当然还有“天下雄”的长江三峡,哪位同学来简单介绍一下三峡?(生充分介绍)
2、刚才同学们介绍的长江三峡,“听起来很美”,那么,三峡的山、水到底什么样?老师准备了一段视频,请大家一起来欣赏。(播放三峡风光片)欣赏了三峡的美丽风光,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美)
3.是啊,三峡美不胜收,作者方纪生花妙笔下的三峡也别具一番风味。这节课,就让我们来“神游”一番金秋的三峡,感受三峡之秋的神韵。(板书课题、作者)
4、齐读课题,课题告诉了我们什么。
多好的题目啊,简单的四个字便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后思考:三峡的景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课文是按什么顺序介绍三峡秋天的美景的?
1、谁来说说三峡的秋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是啊,我们祖国的山水多美啊。
2、那课文又是按什么顺序写出了三峡秋天美丽的景色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下课文。
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
师:你真会读书,善于发现。课文就是按时间顺序,描写了三峡秋天早晨、中午、下午到夜晚的景色。(板书:早晨、中午、下午、夜晚)注意了写作顺序,文章就显得很有条理。这一写作方法,同学们可以运用到日常的写作当中。
三、精读,以读促悟。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三峡的秋日,请同学们再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请看阅读提示:(你们最喜欢哪个时间的三峡,它的什么特点吸引了你?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试着将喜欢的部分跟前后桌的同学交流一下。)
在你们琅琅的读书声中,在你们的静思默想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三峡的独特魅力。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
1、早晨
(为什么?早晨的哪些景物吸引了你?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早晨:橘柚树、露水明丽】
根据学生汇报情况调整教学
师评说(你找出了早上独有的景物:霜,又用两个词点明了特点,概括力不错。)课文中哪里还写到了橘柚树?(第一自然段)
绿得发黑的叶子,果实;师—这是作者——看到的;清香——师:这是作者——闻到的。)
师:观察并不仅仅用眼睛看,还可以用鼻子闻,用手摸。作者观察多么仔细呀!此时的三峡已经充满了一股怎样的气息?(成熟)
无论是绿叶金实,或是林中散发的阵阵清香,无一不显示着三峡的成熟之美。阳光照耀下,橘柚树的枝叶越发地绿,果实越发地金亮,相互映衬,三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板书:明丽)。
(出示图片)新鲜明净、绿叶金实。多么明净美丽的一个早晨啊!(“一天之计在于晨”,如果能从这样的早晨中醒过来,我想我们的一天肯定会格外美好)让
我们一起把这种明丽的特色读出来。
三峡的早晨是明丽的,那其他时间的三峡,又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谁来接着介绍自己喜欢的部分。
2、【中午:热烈】
(1)中午的三峡有什么特点?(热烈)“热烈”一词你能联想到什么?(红色、火焰、跳跃、欢呼、激动人心等)长江变得热烈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你能读出长江的热烈吗?
(2)评读。听了他的朗读,谁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教师抓住“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等重点词进行指导。(引导学生讲出自己对长江中午特点的感受,如“壮观”、“充满活力”等,可适当加入教师的短句范读)
3、如果说三峡的清晨如一位明丽的少女,那中午就更像一位热情奔放的小伙子了。正当我们还未从奔涌的长江中回过神来时,三峡的黄昏来了,暮色中的三峡是怎样的呢?
(1)出示三峡神女峰的图片,看了图片,你有什么感受?(雾多)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峡谷里早升起一层(引读)青色的雾。
(2)下午的三峡还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生说)
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带子。(比喻句)
此时的长江和中午的长江相比,你有什么发现?(出示句子)谁来读下这句? 读得好评价:读得真不错,你读出了长江的这份平静。
读得不好评价:让长江流淌得再轻缓一些,你再来读读。你读出了长江的这份平静。
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下此时的长江吗?(平静)
4、【夜晚:宁静】
游览三峡的人即使累了一天,也绝不会在夜晚早早睡去,因为三峡的夜是不容错过的。自由读5、6自然段,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
(1)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你对三峡夜的感受?(宁静)
(2)说说你最喜欢的句子。
A、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
(出示图片)江上的渔火和灯标,多么像长江的眼睛。长江眨着这朦胧的睡眼。
B、只有偶尔驶过的驳船响着汽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
驳船的汽笛、渔火、灯标的倒影摇曳,江面的宁静岂不是被打破了?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驳船、渔火、灯标是动,夜是静,以动衬静,形象地描绘出宁静和谐的夜。
C、齐读第5自然段,把它读得轻些,慢些,不要打扰了这夜色的宁静。长江在这宁静的夜中,肯定睡得很香)
5、说到这宁静的三峡的中秋之夜,有一样景物不得不提。那就是——月亮。
(1)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的第六自然段,边听边想像。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生交流汇报(师相机画图)
(2)多么独特的三峡的月色啊!你还能用什么词来形容这样的月色吗?
(神秘、神奇、美妙、迷人、皎洁、令人陶醉)(板书:神奇)是啊,只有三峡才有如此皎洁,如此迷人,如此神奇美妙的月色!能够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它展现出来吗?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段话。(学生练读、指名读)
(3)这就是三峡的秋天,“这一天,正是中秋。”真是“月到中秋分外明”啊!
6、如果现在有一个机会让你去三峡游览一小时,你准备什么时间去,为什么?
四、总结
看来同学们对三峡的美都感受很深。(根据板书复述)三峡有时如小诗,新鲜而明丽;有时如巨蟒,活跃而热烈;有时如仙女,朦胧而又明亮;有时又如画卷,幽静而神秘,真是气象万千,美仑美奂。其实,三峡的神韵又何止这些呢?三峡的青山碧水、三峡的名胜古迹、三峡的传说故事,都是一部瑰丽的文学长卷。而今天顺利建成的三峡工程更将以它的宏伟壮丽,在光辉的历史篇章中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五、作业布置
1、喜欢文学的你,摘录本文优美的词句,并背诵喜欢的段落。
2、喜欢写作的你,可仿照文章的写作方法,写一写家乡的秋景。(要求:进行细致的观察,写出具有本地特点的秋天景色,并能够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
板书设计:
篇3:三峡之秋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美词佳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激发对长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准备:
教师:VCD、风光片《长江》、录音机、磁带、有关长江三峡的资料等。
学生:查阅有关长江三峡的资料等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背诵课文,理解比喻句,品味语言。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句。
1.这篇课文,语言非常优美,特别是运用了许多比喻句,给文章增添了色彩。请找出文章中的比喻句,分清主体喻体。
2.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3.全班交流,讲清主体喻体,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些语句。
二、再读课文,填写“我的视角”。
1.阅读丁丁、冬冬的视角,自读课文,填写“我的视角”。
2.先小组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
三、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1.自己选择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
2.配乐指名背诵,同位互相检查,看看谁背过了一些段落。
四、质疑问难。
五、课时小结。
板书设计:
三峡之秋
语句优美
比喻句
作业设计:
1.《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
2.预习下一篇课文。
课后反思:
在本课重点的突破方面,我采用了如下几个步骤:一是学生自读;二是配乐指名读;三是说说你对这一段所描写的内容的整体感受;四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五是再读,深入体会。采用了这五步后,学习的效果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