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岳阳楼记》优秀教学设计优秀3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如下是漂亮的编辑为家人们找到的文言文《岳阳楼记》优秀教学设计优秀3篇,欢迎借鉴。

文言文《岳阳楼记》优秀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赏析三、四段的景物描写并体会迁客骚人产生这两种心情的原因,培养学生赏析文言文景物描写的能力,

2.领会文中警句所表达的思想,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教学重点:赏析景物描写,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和阐述的主要观点。

教学难点:学会赏析文言文的一些方法;能形成对文章内容的深入思考。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探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欣赏对联: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同学们,范希文是谁?后乐先忧又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从对《岳阳楼记》的学习中寻找答案吧!

(二)老师范读,引入情境

多媒体配乐,老师范读文章,声情并茂,老师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

(三) 整体感知,描绘一幅画

1.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选取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成一幅画。)

首先请同学们默读浏览课文,初步感知文章的大致节奏和情感;读完之后请思考问题。

2.自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

形式: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圈点勾画出疑难词句,小组内质疑,记录下不能解决的问题,再交由班内讨论。

重在词义句义:

谪守 越明年 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嘱予作文 墙倾 楫摧 翔集 锦鳞 尝求 或异 二者之为

翻译的句子:

①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②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⑥微斯人,吾谁与归?

(四) 研读课文,品味一处妙

“品味作者运用了哪些字词、短语以及写作手法来写洞庭之水、岳阳楼之景的?”

教师注意对学生进行评价引导。

(赏析过程中穿插背景介绍)滕子京与范仲淹同榜考中进士。滕子京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贬谪守岳州,滕子京心里很有些愤慨, 范仲淹担心他惹出祸来,想找机会劝他。恰好赶上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作记。望着滕子京送来的《洞庭晚秋图》,范仲淹就借题发挥,劝勉滕子京学习古代有修养的人,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理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句时穿插)

范仲淹第一次被贬谪时,几个送行的僚友称赞说:“此行极光”;

第二次被贬谪,僚友又说:“此行愈光”;

等到第三次被贬谪,亲朋好友异口同声说:“此行尤光”。

范仲淹也哈哈大笑说:“仲淹前后三光矣”。

(五) 探究作品,感悟一颗心

多媒体出示范仲淹生平经历:

2岁丧父,幼时即立大志,以天下为己任。

天圣三年(1025),范仲淹上书指武备废弛、官吏冗滥等时弊。

天圣五年(1027),他又写了洋洋万言的《上执政书》,认为武备不坚,内外奢侈,国用不足,缺乏贤能官员,天下危机四伏,形势十分严重,必须进行变革。

景祐元年(1034),苏州大水。知州范仲淹亲自主持了疏浚工程,使苏州绝大多数地区排除了积水,恢复了正常的生产。

景祐五年(1038)十月,范仲淹改任西北边塞军中。从此“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平定了北宋西北边境与西夏的战争。

庆历三年(1043)九月,范仲淹上《十事疏》改革吏治、拯救苍生,成为王安石变法的先声,史称“庆历新政”。

皇祐四年(1052)五月,范仲淹由青州前往颍州赴任途中,病卒于徐州,享年64岁。宋仁宗亲书其墓碑为“褒贤之碑”,谥文正。

范仲淹一生不仅忧国忧民,而且他对寒士僚属十分慷慨,多次解囊相助。

晚年,他倾尽一生的积蓄在苏州买了千亩良田,名为“义庄”,用来救济穷人。

了解了范仲淹的生平经历后,你受到了什么启示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六) 拓展延伸

历史上还有很多的仁人志士如范仲淹同样有着远大的抱负,他们是谁?请以这样的句式来说话:

范仲淹,心忧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微斯人,吾谁与归?

君不见: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一个个人,一颗颗心,忧国亦忧民。

岳阳楼记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文言文兴趣,提高在比较中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2.积累文言词语,丰富知识面。

3.了解文章主旨,体味作者借景抒情的方法。

4.体会诗与散文两种体裁的异同点。

评价任务:

1.通过检查预习情况,检验学生对文学常识及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朗读课文,试着给课文中的语句断句,并能较流畅地朗读课文。

3.再朗读课文,在老师指导下能不能试着将课文翻译出来,并能把握课文内容。

4.探究问题,看看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5.比较一下,这篇课文与前几篇以岳阳楼为题材的课文有什么异同?教学过程:

一、导。(切入、引导、激发)

同一个岳阳楼,一样的洞庭湖,由于观赏者的处境和心情不同,而流露出不同的情感。本节课我们再来看看袁中道笔下的岳阳楼又是怎样的呢?它与前几篇有什么不同?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积。(记忆、积累、巩固)

指导语:俗话说“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我们学习每一课,都要学会积累一些文学知识及基础知识,以便于以后的学习。下面我们通过几个练习题来检查一下同学们预习积累的情况。

教师出示练习题——多媒体投影。

1.介绍作者。

学生活动:指名完成投影中作者介绍填空。

教师活动:学生回答后,明确答案并作简要评价。袁中道——明代文学家。字小修,一作少修。号凫隐居士,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万历进士,少即能文,长愈豪迈。与其兄宗道、宏道并有文名,时称“三袁”,同为公安派。

2.生字注音。

学生活动一:指名读出加点字的读音。或指名学生到黑板上写出注音。教师活动:多媒体出示注音,与学生的答案作比较,纠正错误,或强调易错处。

学生活动二:正音后,齐读字词,加强记忆。

淼(miǎo )屏息(bǐnɡ )裣衽(liǎn rèn)诎(qū) .....

妖蒨(qiàn)泫然(xuàn)玄鬓已皤(pó)增堞(dié) ....

三、读。(朗读、批注、感受)

指导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为了进一步感受此文,下面我们按照要求来朗读课文。

活动一:教师读课文(有条件者可以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要求学生认真听准字音,及朗读节奏。

活动二:学生自由朗读,试着将课文读熟练、流畅,体味作者写景与抒情。活动三:再读课文,用铅笔圈出较难理解的字、句和不好停顿的句子。提示:学生朗读的同时,教师应到下面巡视,收集信息,为下一步的点拨作准备。

四、点。(点拨、引导、示范)

指导语:课文我们就读到这儿,同学们可以以小组的形式提出不理解的词、句或不易掌握停顿的句子。(教师巡视下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如果课件中存在,就可以出示投影;如果课件中没有,可以直接讲解或指名学生帮其解决。)出示投影(可以练习的方式完成):

(一)断句:

学生活动一:你点我断。

活动要求:生生互助。

活动方式:学生提出自己读不准的句子,请求其他同学帮助断句,并作示范性朗读。

活动缘由:由于这是篇文言文,而且有些句子断句较难,不容易把握。运用这种方法既能体现生生互动,达到“兵教兵”的效果,同时检查学生对课文朗读的情况。

活动示例:

◆及春夏间,九水发|而后有湖

◆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

◆盖从|君山酒香、朗吟亭上|望洞庭

◆而|文法吏|以耗国|议其后

◆炮车云|生

(二)词、句。

学生活动二:你点我译。

活动要求:生生互查。

活动方式:以小组为单位,互查互练。一个小组提出认为较难理解的词语或句子,提请其他小组来解释或翻译。被提名的小组可以以一名同学为主答手,回答不出时,可以向其他成员求助。整体活动时间为5分钟。

活动设置缘由:通过这种活动方式达到学生对课文词语和句子的理解目的。从而打破传统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逐字逐句地讲解、翻译的方法方式。

活动示范:

◆洞庭为沅湘等九水之委。委,汇积。

译:洞庭湖是沅水、湘水等九条河流汇积而成。

◆九水方奔腾浩淼,以趋浔阳淼:同“渺”。

译:九条河流之水奔腾浩荡,直奔浔阳

◆竭九水方张之势,不足以当巴江旁溢之波,九水始若屏息敛衽而不敢与之。

争。

屏息,屏住呼吸,抑止气息。裣衽,把衣襟夹在带间,表示敬意。

译:竭尽那九条河流的正涨潮的势头,不足以抵挡长江旁溢的波浪。这九条河流只得像人屏住呼吸裹紧衣服一样不敢和长江争雄。

◆以穷其吞吐之变态,此其所以奇也

译:看尽它变幻无穷的吞吐之态,这是岳阳楼奇特的地方。

◆政须君山妖蒨,以文其陋。

政,通“正”。妖蒨,妩媚文,装饰。

译:正好必须以君山的妩媚来文饰它的丑陋。

◆故楼之观,得水而壮,得山而妍。

译:所以楼的观览,有水而显得雄伟,有山而显得美丽。

◆予时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己也。

译:我这时环顾四周一片惨淡,放下筷子站立起来,忧惧悲伤,伤心流泪而且不能自制了。

◆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左迁,贬官。

译:从前滕子京因在庆州统领军队抗敌的事情被贬官到这里,因不得志而心情忧郁,扩大原有城楼的规模而有了现在的岳阳楼。

◆文法吏以耗国议其后:

译:后来执掌法律的官员以耗费国家资财的罪名上奏弹劾。

提示:此步骤为灵活多变的,要根据学生上一环节自学情况来定,如果学生整体程度较好,在字、词、句方面没有疑难,则可以直接转到下一环节。如果使用多媒体来操作,教师在准备过程中,应备好学生这一“课”,认为哪些是学生不会的,哪些是学生一看就理解的。为适应不同人群,教师在准备课件时须多选择些词句以备用。

五、议。(合作、探讨、交流)

1.议水奇之故。

问题设置:文章的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洞庭湖水“奇”的原因,大家来探讨一下,课文从几个方面突出水“奇”的?

(学生活动:自读课文第一段;同桌之间合作、交流;对课文作必要的批注;展示成果)

展示要求:学生以同桌为小组合作探究,并指派代表回答,每小组回答一处,如有错误,其他成员或小组可作补充。

教师提示:可用课文原句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

展示一:是“九水”,九条江的水汇集了,才有湖的规模。

展示二:是长江的水奔腾而来。

展示三:二者相遇,九水不能抵挡长江的水势,水面扩大了,才“澄鲜宇宙,摇荡乾坤八百里。”

展示四:岳阳楼正好在“江湖交会之间”,因而才能“朝朝暮暮”看到“吞吐之变态”。

展示五:楼前有君山,在君山上观景,“得水最多”,“千里一壑,粘天沃日为奇”。

展示六:在岳阳楼上看水比较少一点,但有“君山妖蒨”弥补了缺陷。展示七:如果没有君山,“莽莽洪流”一览无余,比较单调;有了君山,就富于变化了。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相应的评价。

教师小结:袁中道的文章客观、准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他在文中谈到如此盛大的水势,目的就是为突出岳阳楼的景观之美原因,就在于“得水而壮,得山而妍也。”

2.议情感之变。

过渡语:景是情的依托,情是景的灵魂,情与景自然交融,才能写出好文章来。我们感受一下作者是如何将情感融入景物之中的?

设置问题:找出文中表作者因景变而发生感情变化的句子,对于这情感的`变化,你有什么看法?

学生活动:学生读课文第二段;标出作者触景生情的句子;合作、交流探讨对语句的理解;讨论成熟后举手口头展示。

教师活动:点拨、引导、评价。

学生展示一: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学生展示二:作者居然因为风景变幻而哭将起来,可见不但感情容易激动,而且对感情相当放任。

教师小结:作者袁中道的这种写法,与他的反对复古拟古的主张是一致的,他认为文学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天下无百年不变之文章”;提倡真率,抒写性灵。这种敢哭敢笑,在封建道学自矜自持、喜怒不形于色蔚为风气的时代,明清小品作家敢于表述自由的性灵,正是其可爱可贵之处。

3.议人生之苦。

教师指导语:作者通过写景来抒发自己对人生的感慨,为什么还要提到其他的人物呢?

质疑探究设置:作者在文中还联系了哪些历史人物?有何用意?

学生活动:找出课文中提到的历史人物;合作探究,讨论写其他历史人物的作用;回答展示。

活动要求:以前后位为一小组,展开讨论,探讨出作者的写作用意。预设时间为3分钟。

学生展示回答一:作者在文中还联系了宋朝滕子京、范仲淹,联系了修建岳阳楼的滕子京因在在官场上受到打击而宾客间大哭的典故,以及范仲淹在其流传千古的《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学生展示回答二:用这样的联系来对照自己当时的人生经历,表现自己的人生感慨。

教师评价。

教师课件补充:

袁中道认为滕子京不应该哭,因为他已经在中央朝廷为著名的谏议,在地方也是著名的将帅,又有范仲淹这样的知己,到了岳阳这个地方,用不了多久,就该有政迹可报,如此境遇,“有何可哭?”而像自己这个样子,四十多岁了,头

发都白了,还没有为保卫国家作出什么贡献;遭逢兄长病故,加上飘零异乡,又是面对“寒雁一影”这样的遭遇,“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他这不仅是为自然现象而哭,更是为个人政治遭遇而哭!

设计意图:以上几个思考题,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这几个问题进一步了解课文,因此,应完全交给学生合作探讨,老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在回答过程中,学生有可能回答得不够完整、全面。所以,同一个问题最好多找几个学生作补充回答,直到回答得较全面为止,教师不必过多地参与。但可作评价或小结。

六、引。(比较、拓展、延伸)

指导语:文“饭”诗“酒”,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几篇以岳阳楼为主题的课文,有散文,有诗歌,下面我们探讨一下,诗与散文的情感变异。

教师出示多媒体投影:

拓展探究一:孟浩然、袁中道表达的思想境界与杜甫、范仲淹有什么不同?设置意图:让学生从单元主题出发,了解同样都是以洞庭湖为题材的诗文,但其从中提炼出的立意、表达的思路、描写的方法和文章的风格却各具其妙的核心。

教师指导:结合课后练习题三,合作完成探究题一。

学生活动:你一言我一语,比较;回答,归纳。作简要笔记。

教师评价。

教师出示多媒体投影明确:

杜甫、范仲淹总是把自己个人的命运、亲朋离散、老病异乡和远在视线之外的战乱(戎马关山)、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从而表达出了宏大思想境界。而孟浩然、袁中道的诗文只限于自己个人的政治命运,思想境界很狭小。

拓展探究二:对比所学内容(《诗两首》、杜诗《登岳阳楼记》与本课《游岳阳楼记》、范文《岳阳楼记》),归纳概括诗歌与散文的异同。

设置意图:通过比较阅读,学生了解同一题材下,诗歌与散文的特点。活动方式:师生共同探究。

提示:由学生比较回答,教师作引导,然后教师通过多媒体小结归纳。学生积极参与探讨,教师给予引导、点拨。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针对性地评价。

多媒体出示参考答案:

⑴诗言志,“志”是独特的情感世界、个人的感情,而文以载道,文章的社会功能,比诗歌严肃得多,也沉重得多。所以在散文中,人格往往带有理想化的色彩。

⑵歌与散文的“意”,也就是内容,没有什么区别,不过就是形式不同而已。如果内容是米,散文就是把米煮成饭,诗歌就是把米酿成酒。饭没有改变米的形状,而酒把米的形状和质地都改变了。诗歌是想像的、变异的,而散文则比较写实。

教师简要板书:

比较:诗歌言志

散文写实

教师小结:

过古代诗文的对比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古代诗歌与散文的不同文化魅力,同时,也学习了同一题材,不同写作形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希望同学们能汲取前人文化的精髓,巧妙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通过物象表达自己的情感,不断创作出佳作。

板书设计:

游岳阳楼记

袁中道

吞吐之变态

千里一壑,粘天沃日

散文写实

教学反思

亮点:本课堂采取导、积、读、点、议、引等几个环节进行了文言文教学,不仅使学生增长了知识,也培养了他们的能力,同时还使他们受到了美的熏陶。这样,既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把文言文当作古汉语课来上,将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也避免了脱离双基,大讲特讲其艺术特色,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但合上书本却一脸的茫然。

不足:但这一课堂设计也存在着一个最大的不足,就是一课时的时间确实有些紧张。学生虽然都很积极参与,一堂课下来,学生搞得筋疲力尽。

建议:由于问题的设计深浅不一,在教学过程的实际操作中,应首先备好自己的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来选择教学的问题设计。

岳阳楼记优秀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语;能疏通文意;培养学生自由有创意的朗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鉴赏文章语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人生态度;激发学生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拥有高尚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鼓励学生个性化地解读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

美读课文,理解文章主旨,品味文章语言;

[教学难点]

1、文章中记叙描写和议论之间的关系

2、“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所透露出的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设想]

通过美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美文的兴趣,感受文章的韵律美,感知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励个性化的阅读。

[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收集作者资料。

老师:搜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唐代诗人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写道:“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足以见出洞庭湖之壮观浩大。而“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却反映了诗人郁郁不得志、为一己之悲而焦灼苦闷的情绪。而同是写洞庭湖,同处人生低谷,北宋范仲淹却独辟蹊径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别样的画卷,抒发了不同于孟浩然的情感。相信这文章会让你有新的收获,也希望它能带给你新的思考!

[说明]:以古典明曲《高山流水》为背景音乐,依次链接“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滚动字幕。

(设计意图:从旧知导入,和谐自然。从而创设氛围引领学生思考文章内容和思想。)

二、检查预习

1、检查字词:给加点字注音。

谪守()薄暮()淫雨()霏霏()

浩浩汤汤()忧谗畏讥()墙倾楫催()宠辱偕忘()

2、[作者追踪]: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本文选自《范文正公集》。幼年丧父,生活贫困,却能刻苦读书,少有大志。

(学生答,教师补充,同时字幕显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课前的朗读预习掌握生字、搜集资料了解作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提前预习的好习惯)

三、背景链接

滕子京与范仲淹是同榜进士,两人交谊甚厚。滕被贬岳州后,虽政绩卓然,可是仍旧情绪低落。在岳阳楼落成后,滕子京写信请范仲淹作记,并随信附上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据此写下了这千古名文。当时范仲淹也正贬官在外。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写作背景,可以对作品有一个宏观的把握,从而为学习本文奠定基础)

四、美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倾听语调语速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了解课文内容,尽情想像文章文字中所包含的画面。注意根据文章感情的需要处理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设计意图:通过美读课文既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感知文章韵律美、图画美、大气美,又能激发学生诵读古文的兴趣,为学习本文重点知识作准备。)

五、疏通文意

1、小组合作探究课前准备过程中所标记的疑难词语和句子。

2、展示自主合作学习的结果。

(1)解释加点词语。

百废具兴()连月不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波澜不惊()长烟一空()把酒临风()吾谁与归()

(2)翻译下列句子。

A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展示学习结果,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六、品味探究

1、浏览课文说说文章分几部分,依据是什么?概括出课文各部分内容。

2、对自己喜欢的句段进行评析。师提示,常见的几种评析角度:

(1)修辞生动形象

(2)词语准确生动

(3)细节描写生动

(4)描写方法独特

3、文中表达作者人生态度和追求的句子有那些,说出来并谈谈你的理解。

4、你怎样理解“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所透露出的情感,根据你的理解读一读。(答案不求唯一,要有自己的见解、自己的读法。)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梳理文章脉络、品析语言的能力,鼓励其进行个性化的阅读)

七、升华提高

柳宗元被贬永州之后心情抑郁难平。假如时光可以倒流让你回到唐朝成为他的好友,请你运用本文所学语句写一段话对之进行劝慰,让他撇弃个人得失,放眼天下苍生,重新振作起来。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八、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2、教师结束语:先贤的脚步已远去,但我相信先贤的灵魂之光还在!让我们记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记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记住范仲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通过结束语去感染学生,给学生留下关于本文的深刻印象。)

九、板书设计

岳阳楼记

范仲淹

一叙事缘由作文记之

二写景总写壮阔多变

迁客骚人

览物而异

分写览物而悲

览物而喜

三议论胸襟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抱负先忧后乐

(设计意图:使文章结构、表达方式一目了然,古今对照,凸显文章主旨。)

[教后反思]:

本文以其大气的文风和高尚的境界多少年来备受各种版本语文教科书的青睐。也许,正因为它在教科书中历经的时间太久,所以关于这文章的教法好像不知从哪一天起就被定格了。本教案在借鉴传统教学优点的同时力图打破常规。注重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和个性解读,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一、基础积累扎实:在教学中注重了基础知识如注音、释词和句子翻译。无论是课前预习还是当堂检测都注意了这一点。文言文的学习必须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这是学习文言文的根本,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石。文言文教学无论经历怎样的改革都不能忽视字词教学。

二、思维训练求深:本设计在注重学生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的同时,又注重提高学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在教学流程六[品味探究]第2题“对自己喜欢的句段进行评析”,这是一道鉴赏题。初中生应该具备初步的语言评析能力,即运用一定的评析方法对句段进行赏析。在这里,我注重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提示学生几种主要的评析角度。

[品味探究]第3题“文中表达作者人生态度和追求的句子有那些,说出来并谈谈你的理解”。这道题首先必须交给学生:能表达作者人生态度和追求的句子一般在文章开头或结尾,常用议论或抒情的表达方式。同时,还得提醒学生注意共性化阅读的问题。

学法指导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非常必要。它会给学生语文学习以方向,让他们有“法”可依。语感对于学好语文固然重要,语言技巧和方法对于语文能力的提高同样不可忽视。

三、解读张扬个性:在关注共性化阅读的同时,注意尊重和鼓励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在[品味探究]第4题“你怎样理解‘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所透露出的情感,根据你的理解读一读”。

如果学生答:作者为自己能够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而感到自豪,所以要读得豪迈。我们应予以肯定。

如果学生答:作者以此语勉励自己。自勉的同时,勉人。委婉表达了作者对好友滕子京的劝勉之意,希望滕子京能够走出个人狭境,放眼四海,大济苍生。所以应读得语重心长。我们应予以赞扬。

如果学生答:作者为世间多眼界狭隘、自私自利之人而感到愤慨,感慨世间知己甚少,所以应读得苍凉悲慨。我们更应尊重和鼓励。这一点对于学生日后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素养乃至进行个性化的文学创作都非常重要。

四、朗读讲究美感:古人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更何况美读呢,教师的美读无形中会感染学生,调动气氛。而学生自己的美读更能激发他们对作品的热爱,对语文的热爱。语文课堂中书声朗朗应是语文教学的本色。

五、流程追求方法:无论简单还是复杂的问题,必须经过独立思考和解决的过程。唯有此,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动脑动口动心,才知道哪是自己会的,哪是自己不会的。唯有此,才能不断强化他们“我”的概念。

对于那些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把它们交给小组,集大家智慧合作解决。让他们在合作中彼此学习,培养其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

六、情感熏陶自然:我在教学设计中非常重视对学生情感的熏陶,注重对其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的正确引导。而这一切必须自然不做作,教育无痕,方显作用。在结束语中自然而有激情的提出希望——“让我们记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记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记住范仲淹!”。学生内心的情感自然就会被调动起来。我们关注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同时也在关注其人文性。而要在授课过程中彰显语文人文性就必须注意方式方法,不能刻意为之。

在教学流程的每一步,都给出了设计意图。我希望这是一可操作性比较强的教学设计,也是一能体现语文本色教学的设计。希望热爱语文教学研究的同仁多批评斧正。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