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学设计(精选2篇)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高一政治的内容,通过本框教学,使学生从历史经验、市场经济的特点与内在要求以及现实需要等几个方面来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扩大开放。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从整个经济常识角度看: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从本课内容来看:本课一共六框,前两框介绍了世界市场及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可以看作是一个是什么的问题;最后三框介绍了对外贸易的若干问题,可以看作是怎么样的问题,而本框(第三框)内容讲的则是一个为什么的问题,可以看作是一个联结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框教学,使学生从历史经验、市场经济的特点与内在要求以及现实需要等几个方面来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扩大开放。

(2)能力目标:通过本框教学,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教学,使学生由对外开放的必然性把握合乎规律的现实美,体会投身改革开放的创造美。培养学生树立改革开放的意识,认同并拥护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

(4)教学重点: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依据:竞争性和开放性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也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需要遵循这一要求,扩大开放。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既可以深化学生对市场经济的理解,又可以增强学生对改革开放这一基本国策的认同。

(6)教学难点:经济国际化的表现。

依据:首先、从他的产生来看,经济全球化在二战后出现,80年代形成雏形,90年代以来一直在发展,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远。其次、从他的内容来看,经济全球化表现为生产、资金等很多方面,掌握起来有一定困难。再次、从他的本质来看,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作用是双向的,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1)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利用利用具体生动的感性材料、漫画、故事等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趣味化、深刻问题浅显化。

(2)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材料或反馈练习,教会学生正确分析和运用所学知识,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

2、学法:

(1)知识再现法:通过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忆、举例分析等再现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做到“举一反三”。

(2)问题探索法:通过设疑,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思考、讨论,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3 )演绎归纳法:通过引导学生对各种感性材料进行分析与归纳,形成一定的理性认识,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教学手段:多媒体。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我国改革开放后确立的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进行的,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存在根本区别,为此必须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内容上说,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了消费、生产、分配,我国的任何经济生活都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进行的,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方式,具有缺陷和不足,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并为我的小康社会的建设提供体制保障:从现实情况看,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面临严峻形势,为此国家出台了庞大的经济刺激政策,如四万亿投资、扩大内需、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家电下乡等,对于学生而言这些举措,多少都会有感受,通过本课的学习,既让他们更深入、准确的理解宏观调控政策,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时培养其观察生活、理解和把握社会现象的能力与创造精神,提高政治课的信度。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目标;

(2)记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能够针对宏观经济运行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从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角度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经济生活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的信念;通过学习国家的宏观调控,感悟社会主义能够实施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认同国家宏观调控的重大举措。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难点:在具体运用中国家宏观调控三种手段的区别。

四、学情分析

学生平时对这一框题的内容有所接触,但知之不深,因此会感兴趣,会产生一种深入求知的欲望,通过对前几课知识的学习,又为本框题的学习打下了基础.高一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断增强,开始留意的关心身边的社会生活.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这种分析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逐渐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

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六、课前准备

1、热点材料搜集与整理

2、导学案的印制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案例分析:邓小平在南巡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学生讨论:邓小平的上述讲话说明了哪些经济学道理?

教师分析:市场和计划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也就是说,市场经济可以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分。那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哪些基本特征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教师: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照目标,理解学案的有关要求,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其预习情况解决疑惑。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起基础性配置作用的经济。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①坚持公 有制的主体地位

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2.加强宏观调控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要进行宏观调控?

①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②社会主义性质(公有制与共同富裕)决定

(2)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什么?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 际收支平衡。

(3)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有哪些?它们的关系如何?

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五)重难点突破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含义

回顾:(1)什么是市场经济?

(2)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什么?

含义分解:①与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

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③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延伸: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比较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两极分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共同富裕。

2.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原因:一是公有制决定了人们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二是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所不具备的。

注意区别:无论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需要宏观调控;不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3.宏观调控的手段

概念区 别:经济手段: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五年规划等[法律手段: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包括经济立法、经济司法活动等

行政手段:采取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

运用举例:我国一些地区遭遇突如其来的“禽流感”,禽类养殖户损失惨重。国家采取了对疫区封锁,对疫区的养殖户进行经济补贴,以及国家出资统一对疫区进行消毒等措施进行防治,并规定任何人不得将家禽带出疫区,违者追究法律责任。请结合材料说明在防治“禽流感”、发展禽类养殖的过程中,我国政府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教师分析:对疫区养殖户进行经济补贴体现经济手段;对违反规定者追究法律责任,体现法律手段;对疫区进行封锁体现行政手段。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参照板书),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学生的概括过程也是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理解程度的过程。再次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并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1、同学们把优化丛书上相关的知识做一做,以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点。

2、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发下去的导学案把下一框的有关知识点预习一下。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

九、板书设计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含义

2、基本特征

(二)加强宏观调控

1、必要性分析

2、宏观调控的含义

3、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4、宏观调控的手段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