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读自悟 对话交流——《灰雀》教学片断实录与评析(优秀10篇)

师:同学们,我们在上二年级的时候学过《诚实的孩子》一课,知道了男孩列宁是诚实的好孩子。这节课我们学习《灰雀》,看看这篇课文讲了关于列宁什么样的故事,相信这节课大家一定会有收获。[师播放影碟,生用心观看。]该页是漂亮的编辑帮大伙儿找到的自读自悟 对话交流——《灰雀》教学片断实录与评析(优秀10篇)。

《灰雀》教学实录 篇1

生:列宁来到白桦树下,为什么跟不会讲话的灰雀说话,而不跟会说话的男孩讲话呢?

师:啊!我也弄不明白。你们想想为什么?

(生读书思考)

生:列宁怕小男孩伤心,所以不直接问小男孩。

生:列宁不愿意伤害小男孩的自尊心。

生:列宁怕小男孩难堪。

生:列宁对灰雀讲话,实际上也是在跟小男孩说话。

《灰雀》一文,伟人列宁像一个普通老百姓一样跟小男孩交朋友,蕴涵着浓浓的人文精神。在这一片断的教学中,教者有着极佳的教学洞察力,教者巧妙地借学生的疑问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再通过学生读书思考,从而领悟到课文所表达的男孩爱灰雀、列宁爱灰雀更爱男孩的情感,学生对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有了深刻的认识,得到了人文精神的陶冶。

《灰雀》教学实录 篇2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讲读第2~13自然段,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列宁怎样喜爱小麻雀,以及在他哎鸟的影响下,小男孩怎样自觉纠正错误,体会小男孩诚实的优秀品质,教育学生要当个知错就改、诚实的孩子。

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列宁怎样喜爱小麻雀,以及在他哎鸟的影响下,小男孩怎样自觉纠正错误,体会小男孩诚实的优秀品质,教育学生要当个知错就改、诚实的孩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复习旧知

师:上节课,我们学了第一自然段,现在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我说上半句,你们根据课文内容说下半句,明白吗?(明白)

师:这段主要写了在公园里一棵高大的白桦树上有——(三只灰雀)

它们在树上——(欢蹦乱跳的唱歌)

非常——(惹人喜爱)

从这段,我们知道列宁非常——(爱灰雀)

二、直奔重点,交流感受。

(一) 师:是啊,这自然界的小生灵的确招人喜爱。可是,有一天,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不见了。(揭下)你想列宁心里急不急?(急)

师:大家把这段课文再默读一下,把你认为能看出列宁喜欢灰雀,也就是他替灰雀着急的句子找出来,在句子前面打上勾并想想为什么。

(生默读思考,师巡视了解。)

师:好,谁先来说说?

1、从“他在周围的树木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这句看出列宁喜欢灰雀。

师: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看出列宁喜欢灰雀呢?(找遍)

师:“找遍”是怎么找呢?(把每一棵树都仔细地找了。)

师:说得好,我们在读这个句子的时候,就要注意强调这个词,把列宁找灰雀的仔细、辛苦读出来。

(生个别读、集体读句子。)

2、从“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这句看出列宁喜欢灰雀。因为要是列宁不喜欢,就不会去打听灰雀的下落。

3、从“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这句看出列宁爱灰雀。要是他不喜欢,他就不会那么担心了。

师:(创设情境)是啊,要是灰雀飞走了,那以后来公园就——(再也看不见它了。)

师:要是冻死了,列宁心里会——( 很难过)

师:现在,你就是列宁,你心爱的灰雀不知是生是死,你会怎么说这句话呢?(以多种形式进行朗读练习)

4、从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啊,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这句看出列宁喜欢灰雀。

师:你把这句话读读,看哪些词能看出列宁喜欢灰雀?

从“多好的”这个词能看出。   还有“可惜——”,还有“自言自语”。

师:到底这几个词是否能看出列宁喜欢灰雀?我们好好思考一下,简单说说理由。

“多好的”这个词直接写出了列宁对灰雀的喜欢。

“可惜”写出了列宁对灰雀的喜欢。

师:那“自言自语”呢?(生沉默)什么叫自言自语?

“自言自语”就是自己给自己说话。

师:你在什么情况下会自言自语?

我很伤心的时候会自言自语。

我很高兴的时候会自言自语。

师:大家说的情况虽然不一样,但也有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当人的感情很——激动、投入、强烈。

师:列宁为谁激动起来?(为灰雀。)

师:是啊,列宁太想灰雀了,越想越深,越想越投入,以至有点情——情不自禁。

师:现在你们说这个“自言自语”能不能看出列宁爱灰雀?    能

师:现在你就是列宁,灰雀不见了,你多么思念它、牵挂它,替它惋惜啊,把你对灰雀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吧!

(练习朗读:个别读——范读——集体读)

(二) 师:听了你们动情的朗读,我再次深深地感受到列宁是多么喜欢灰雀啊!同学们,到底这只让列宁牵肠挂肚的灰雀哪去了呢?

让男孩捉走了。

可男孩一开始不是说“没看见”吗?

他撒谎!

师:到底男孩说没说实话,为了解开这个疑点,这回老师让你们来当一回精明的小侦探,请你们仔细分析小男孩的行为,包括他想的、说的,看能不能找到线索、证据去证明男孩说的是不是实话。这个任务能完成吗?

(生认真思考,积极讨论,师耐心倾听参与其中。)

师:好,下面召集大家开会,进行案情分析,谁先来发表自己的高见?

1、从“那个男孩本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这句话看出男孩刚才没说实话。因为要是没看见,不可能知道灰雀没有死。 这句话说他不敢讲,正好说明他一开始就没说实话,他怕现在说出来列宁批评他。

师:这两位侦探的任务完成得非常好,说话口齿伶俐,分析得很有道理,接着往下说。

2、从“一定会飞回来。男孩坚定地说。”看出男孩开始没说实话,因为要是他没看见,就不可能知道灰雀一定会飞回来,而且还那么坚定地说。

师:你们认为男孩最后的两次说话有什么不同?

第二次的语气比第一次更肯定。

师:好,下面,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我读列宁的话,你们读男孩的话。

(师生分角色朗读后,让学生自己推荐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出语气的变化。)

三、适时点拨,深化体验。

师:男孩说灰雀会飞回来,是真的吗?从刚才的研究看来,他开始说的那句话确实有问题,结果是不是呢?请大家听老师读最后一部分的课文。

灰雀是飞回来了,因为课文说“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林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

师:找得好,我觉得这句话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你们读一读,看认为是哪个?(果然)

师:为什么?(因为男孩说灰雀会飞回来,现在真的飞回来了,“果然”这个词用得很准确。)

师:大家再把这部分读一读,看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生独立思考后可与同学交流)

1、那个男孩为什么会低着头?(男孩觉得自己错了。怕列宁批评他。)

师:同学们再想想,男孩错在哪里?  (捉灰雀、说谎)

男孩为什么要捉灰雀呢?(他也喜欢灰雀)

2、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而是问灰雀区哪里了?(列宁懂得尊重别人的自尊心。)

从这里我们看到列宁不仅爱灰雀,更(爱小男孩)

3、小男孩都撒谎了,为什么还说他是诚实的?

(知错就改也是个诚实的孩子)

师小结:同学们,爱的力量多大啊,爱使世界变得更美丽;爱使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更真挚、更纯洁;爱使一个小孩子变得诚实、可爱。让我们的社会处处充满爱吧!最后,让我们心中充满爱吧。

师生一起朗读最后一段。

《灰雀》教学实录 篇3

师:下面,咱们来个朗读比赛,看谁把课文读得最好。我这里有几张书签,上面有的写着“赛葛兰”,有的写着“赛夏青”。葛兰和夏青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著名播音员,是朗读艺术家。谁读得好,我就奖给他一张书签。大家练习一遍。

(学生认真练习读。然后,老师把全班同学分成4组,每组推荐1人参赛;最后老师又请大家推荐两名胆子小、在班里很少站起来读书的学生朗读。比赛完毕,让全班同学评选优胜者。大家一致同意前4名同学为优胜者。)

师:“评委”们要求严格,不讲私情是好的。但是最后参赛的两位读得比以前怎么样

生:比以前好多了。以前他们不敢读,读书声音小。

师:同学们,就凭“好多了”,应该不应该奖励

生:(齐)应该!

师:好!现在请这6位同学上来领奖!(掌声。老师将写有“赛夏青”的书签赠给男生,将写有“赛葛兰”的书签赠给女生。大家又鼓掌。)

[评析]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巧妙地运用各种激励的手段,就会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不断增进学主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上述教例正是体现了这一点。课前举行朗读比赛,让全班学生当“评委”,这就引进了竞争机制,使学生对朗读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为朗读训练创设了良好的心理氛围。朗读比赛谁读得好,就奖给谁一张书签,这能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读书兴趣,更加努力读书。老师特意提出让两名胆于小、在班里很少站起来读书的学生参赛,并给予奖励,这对他们是极大的鼓励,必将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读书积极性,并促进他们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灰雀》教学实录 篇4

【案例】

师:大家把这段课文再默读一下,把你认为能看出列宁喜欢灰雀,也就是他替灰雀着急的句子找出来,在句子前面打上勾并想想为什么。

(生默读思考,师巡视了解。)

师:好,谁先来说说?

生:我从“他在周围的树木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这句看出列宁喜欢灰雀。

师: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看出列宁喜欢灰雀呢?

生:找遍。

师:“找遍”是怎么找呢?

生:把每一棵树都仔细地找了。

师:说得好,我们在读这个句子的时候,就要注意强调这个词,把列宁找灰雀的仔细、

辛苦读出来。

(生个别读、集体读句子。)

师:继续找句子。

生:我从“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这句看出列宁喜欢灰雀。因为要是列宁不喜欢,就不会去打听灰雀的下落。

师:说得好,继续!

生:我从“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这句看出列宁爱灰雀。要是他不喜欢,他就不会那么担心了。

师:(创设情境)是啊,要是灰雀飞走了,那以后来公园就——

生:(齐答)再也看不见它了。

师:要是冻死了,列宁心里会——

生:很难过。

师:现在,你就是列宁,你心爱的灰雀不知是生是死,你会怎么说这句话呢?(以多种形式进行朗读练习)

师:继续上面的问题。

生:我从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啊,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这句看出列宁喜欢灰雀。

师:你把这句话读读,看哪些词能看出列宁喜欢灰雀?

生:(该生先读句子)从“多好的”这个词能看出。

师:还有吗?再读读看。

生:(生再读)还有“可惜——”,噢,还有“自言自语”。

师:到底这几个词是否能看出列宁喜欢灰雀?我们好好思考一下,简单说说理由。

生:“多好的”这个词直接写出了列宁对灰雀的喜欢。

生:“可惜”写出了列宁对灰雀的喜欢。

师:那“自言自语”呢?(生沉默)什么叫自言自语?

生:“自言自语”就是自己给自己说话。

师:你在什么情况下会自言自语?

生:我很伤心的时候会自言自语。

生:我很高兴的时候会自言自语。

师:大家说的情况虽然不一样,但也有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当人的感情很——

生:(喊)激动、投入、强烈。

师:列宁为谁激动起来?

生:(齐)为灰雀。

师:是啊,列宁太想灰雀了,越想越深,越想越投入,以至有点情——

生:(喊)情不自禁。

师:现在你们说这个“自言自语”能不能看出列宁爱灰雀?

生:(齐)能。

投影: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师:请大家比较一下,句子有了括号的词语和没有括号的词语意思有什么不同?

生:要是没有“自言自语”和“可惜”就不能更好地写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师:现在你就是列宁,灰雀不见了,你多么思念它、牵挂它,替它惋惜啊,把你对灰雀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吧!

(练习朗读:个别读——范读——集体读)

【评析】

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但在师生的关系上,主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的个性阅读。学生的自主行为指的是,自主提问、自主交流、自主体验。这是一个动态的生命与生命对话的过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是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而是首先尊重学生需要,学生想读什么就让他们读什么,学生怎么理解的就让他们怎么说,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关键时不要袖手旁观,因为教师的阅历与经验毕竟比学生丰富,所以教师的点拨能促进对问题的探究。这个案例看出,学生自主的课堂教学不是“放羊”的教学,教师既放手又把握放的度,否则会出现形式主义,海阔天空的联系会丢失文本的价值,那么语文的工具性就剩下无几了。

阅读教学要两手抓,一手抓工具性,一手抓人文性,两者是辨证的统一。以语言文字为载体,渗透人文精神,反之以人文精神为动力促进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即学语文、用语文的过程中,注重情感的教育,加强与生活的联系,放飞学生的精神。例如:师:你在什么情况下会自言自语?/ 生:我很伤心的时候会自言自语。/ 生:我很高兴的时候会自言自语。这样联系自己的体验,学生就理解了“自言自语”的内涵,同时也学会了在什么样的语言环境能用到这个词语。可谓是知识、能力、情感的和谐统一。

《灰雀》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5

《灰雀》一课朗读训练的反思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认为朗读应在阅读教学中贯穿始终,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读,使学生感悟课文,培养语感。所以在教学教学实践中,我特别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希望通过准确到位的朗读来感悟语言文字、感悟课文内容、感悟人物情感。

《灰雀》教学实录 篇6

东北师大附小 王廷波

一、教学内容

《灰雀》是人教版六年制小语第5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通过写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男孩放鸟归林,表现了列宁对男孩的爱,使学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一种表现。

二、案例描述

(一)直奔重点,交流感受。

师: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生齐读)

师:你对这篇课文哪一个地方最感兴趣?

生:第11自然段。

生:我对灰雀到底去哪了感兴趣。

生:我感兴趣的问题是小男孩为什么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生:列宁怎么知道小男孩捉走了灰雀?

师:看来同学们有很多感兴趣的问题,你希望这节课老师和大家做些什么呢?

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非常好,老师一定满足你的愿望。

生:讨论这节课不明白或感兴趣的问题。

师:通过讨论,把不懂的问题弄懂了,非常好。

师:这篇文章人物的对话非常多,学习它最好的办法,就是好好地朗读。同学们现在就自由读课文,要注意人物的语言,列宁和男孩的对话部分,要慢慢的读,细细的体会。

(生自由读课文。指读课文2~10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课文2~10自然段内容)这是课文中列宁和男孩对话的部分,这一老一小的话,非常有意思。老师在课前读了几遍课文,特别是列宁和男孩对话部分,我反反复复读了很多遍,发现了许多有趣的问题。你想不想也在里面找到一些问题呢?

生:(齐)想。

师:好,回头再细细地读一遍,看看能有什么发现。

(学生自读课文)

师:你读懂了什么?读懂一个地方、一个词语就可以。

生:我想问一个问题,为什么那个小男孩说:“会回来的,一定会回来的。”列宁还要问一遍呢?

师:你这个问题提的好。

生:为什么列宁那么喜欢灰雀呢?

生:我回答,因为灰雀太小了,列宁可怜它。

生:我还要问,列宁喜欢灰雀什么呢?

师:课文中已经有了,谁来回答?

生:那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非常可爱,还会唱歌。

(二)适时点拨,深化体验。

师:其实三只灰雀列宁都非常喜欢。老师在读课文的时候和同学们一样,也产生了很多的疑问,不过老师把这么长的一段课文读成了一个字,你们信么?

生:不信。

生:信。

师:到底信不信?

生:不信!

师:我要在黑板上写一个字,这个字不是随随便便写的,是我读了很多遍课文之后才体会出来的。

(板书:爱)

师:你猜想一下,老师为什么要把一个简单的“爱”字写在黑板上,你都从这个字里边读懂什么?讨论一下。

(小组讨论学习)

生:我觉得列宁爱男孩,也爱灰雀。

师:结合课文中的语句具体谈一谈。

生:男孩刚开始说没看见灰雀,后来又说它会飞回来,一定会飞回来的,他还活着。男孩挺有意思。

生:我觉得列宁爱灰雀。

生:我通过一个句子了解到列宁爱灰雀,一天……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找遍了”说明列宁非常关心灰雀。

师:怎么找才算找遍了呢?

生:树林里的每一棵树都找了。

生:我觉得列宁带着病在树林里找遍了灰雀,能看出他爱灰雀。

师:他体会的多好啊!

生:我觉得列宁爱灰雀,也爱男孩。因为他自言自语的时候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其实他是对男孩说。

师:你讲的非常好。老师想请你把这一句给全班同学读一遍。(学生朗读)

生:我认为列宁喜欢灰雀,更喜欢男孩。因为他每句话都在给男孩机会。

师:什么机会?

生:不说谎的机会。他已经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回家,而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读得缺乏感情)

师:老师帮你体会一下,(教师把语文书收起来)我的语文书突然不见了,(指生)你看见我的语文书了么?

生:没有。

师:是不是让你拿去了?

生:没有啊!(声音很大,很肯定。)

师:同学们听,理直气壮啊!如果这本语文书就在你那,你还不想还给我,你会怎么说?

生:没看见。(声音小)

师:明显底气不足了,是不是?好,请坐!

师:其实,我们通过读列宁和男孩的对话,就能感受到列宁对灰雀的爱,不过,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弄不明白,列宁爱灰雀,男孩就不爱灰雀吗?

生:男孩也爱灰雀。他要是不爱灰雀的话,怎么会把灰雀捉回家里呢?

生:列宁看着它们,给他们自由,而男孩却把它捉回家里去自己看。

师:老师听明白你的意思了,列宁爱鸟,男孩也爱鸟。只不过两个人爱的方式不同。列宁爱鸟,给它自由。男孩爱鸟,把它捉回家,使它失去自由。因此说他们爱的方式不同。

(三)师生互动,深入研读。

师: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研究了列宁和男孩的这段对话,大家体会的非常好,接下来,我们要把这一部分好好读一读,同学们把书端起来,这次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读。我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啊,要多加一些提示性的语言,也就是说,和课文中的内容有些不同,大家要认真听。这样我们才能配合读好。

师:一只灰雀不见了,列宁找遍了树林也没找到,他看到一个男孩,就着急地问――

生齐:“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师:列宁这时候很着急,但还很友善,再试着读一次。

(生再读)

师:面对列宁的发问,男孩含含糊糊地说──

生齐:“没看见,我没看见。”

师:可怜的小生命究竟怎样了,列宁担忧地说──

生齐:“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师: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面对男孩的沉默,列宁自言自语地说──

生齐:“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师:列宁爱鸟的真情打动了男孩,他看着列宁,再也忍不住了。说――

生齐:“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师:列宁惊奇地问:

生齐:会飞回来?

师:男孩肯定地说──

生齐:“一定会飞回来!”

师:好了,刚才老师和大家一起读了这一段,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助,也一样能读好吗?

生:能。

师:好,自己练习读一读。

(学生练读课文)

师: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把叙述语去掉,直接读两个人的对话,试一试。

(同桌分角色练读)

师:好了,哪个小组来?

(先后指两组同学分角色朗读)

(四)创设情境,类化体验

师:同学们,如果课文写到这里就结束了,你同意吗?

生:不同意。

生:后面怎么样了?只写开头不写结尾不好。

生:课文显得虎头蛇尾。

生:那只灰雀到底怎么样了?

师:看来仅仅写到这里同学们是不会满意的,因为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这只灰雀,关心灰雀的命运。我们一起来听。

(课件播放鸟叫声)

师:三只灰雀又欢蹦乱跳的在枝头歌唱起来。你听到它们刚才都说些什么了吗?

生:听不懂。

师:听不懂?再听一遍。

(再次播放鸟叫声)

生:两只灰雀对飞回来的灰雀说:“你总算飞回来了,我们好想你呀!”

生: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对另两只灰雀说:“我可算见到你们了!”

师:这时候列宁看看灰雀,又看看男孩,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去了?”(课件出示课文第12自然段内容)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

生:灰雀回答列宁了吗?

生:灰雀会怎么回答?

生:他为什么不问男孩而问灰雀呢?

师:是呀,老师读课文的时候也产生了这个问题,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要问不会说话的灰雀呢?

生: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了。

生:他想给男孩留一个面子。

生:他不想伤害男孩的自尊心。

师:是啊,列宁要给男孩留一个面子,他可不想伤害这个诚实可爱的小男孩。鸟回来了,男孩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我们应该为他们感到高兴。把书端起来,我们高高兴兴地来读这一段。

(生齐读第12自然段)

师:(指板书)灰雀、列宁、男孩,一颗爱心就构成了一个生动的小故事。同学们,学到这里,你想对灰雀、列宁、男孩说点什么?说一句你最想说的话。

生:我想对男孩说:“男孩,你是诚实的。”我还想对灰雀说:“你们可真是三只可爱的小天使啊!”

生:我想对男孩说:“男孩,如果你是那只灰雀,没有了自由,你快乐吗?”

生:我想对男孩说:“其实,爱鸟不是把它关起来,而是让它自由地飞翔。”

师: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之间,构成了一个爱的世界,但愿这颗爱心永驻同学们的心间。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

《灰雀》教学实录 篇7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我们在上二年级的时候学过《诚实的孩子》一课,知道了男孩列宁是诚实的好孩子。这节课我们学习《灰雀》,看看这篇课文讲了关于列宁什么样的故事,相信这节课大家一定会有收获。[师播放影碟,生用心观看。]

师:[出示画有三只美丽的灰雀的挂图]通过观看影碟和挂图,灰雀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生:我看到有两只灰雀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特别好看!

生:通过刚才看碟片,我知道了灰雀像其它可爱的小鸟一样,可以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

师:[出示小黑板]愿意读的同学站起来齐读小黑板上的练习要求:读句子,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句子: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生自由放开声音读句子,并思索用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

生:如果没有“欢蹦乱跳”这个词语,句子只能告诉我们灰雀站在枝头唱歌,但我们却不知道它们是怎样唱歌的。

生:如果没有“非常”一词,可以看出只是一般的喜爱。

师:同学们说的可真有道理。灰雀是那么的活泼可爱,以至于列宁“非常喜爱”[师板书],请同学们放开声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划出列宁喜爱灰雀的词句并说明你的理解。

生:“它们在枝头……喜爱”是写列宁非常喜爱灰雀的句子。因为“欢蹦乱跳”一词写出了灰雀的可爱,“唱歌”一词是介绍灰雀鸣声清脆、好听,“非常惹人喜爱”表明人们都喜爱灰雀,所以,这句话告诉我们列宁非常喜爱灰雀。

生:“列宁每次……谷粒”表明列宁非常喜爱灰雀。“每次……都要……”表明列宁只要走到白桦树下,就会看这三只灰雀。如果他不喜爱灰雀,就不会专门看这三只灰雀。“仰望”是指抬头望[作动作],而列宁长时间仰望三只灰雀会使脖子发酸的,可以看出他喜爱灰雀;列宁经常给灰雀带吃的,也可以看出他非常喜爱灰雀,否则,他就不会经常给灰雀好吃的。

生:“在他周围……找到”一句中通过“找遍”一词可以看出列宁喜爱灰雀。因为列宁把公园的每一个细小的角落都看过了,他若不喜爱灰雀就不会那么细心地找了。

生:“这时……灰雀吗?”可以看出列宁非常喜爱灰雀。只要列宁碰到一个人就问那人是否见到那只灰雀,可见他想尽快找到那只灰雀。

生:“列宁说……它怕冷”可以看出列宁非常喜爱灰雀。通过这句话,我可以体会到列宁害怕灰雀出事。

生:“定然宁自言自语……回来了”可以看出列宁非常喜爱灰雀。若他不喜爱灰雀就不会对灰雀说话,还问它昨天去哪儿了。

师:同学们说的真有道理!此时此刻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面带愁容]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去哪儿了?

生:[自信地说]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被小男孩逮住了。[大部分学生表示赞同]

师;既然大部分同学都认为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被小男孩逮住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找出有关词句并加以说明。[生找到词句后,四人小组加以讨论]

生:“男孩说……没看见”这句话中小男孩说了两次“没看见”,我觉得小男孩说话结结巴巴的。即然他没逮灰雀就可以直接说,为什么要结巴?我觉得他心虚。

生:“那个男孩……不敢讲”这句话告诉我们小男孩知道灰雀没有死,那么,他也肯定知道灰雀去哪儿了,而文中介绍他不敢讲,毫无疑问,灰雀肯定是被他逮着了。

生:“男孩看看列宁……活着”这句话里,“会飞回来的”用了两次,可以看出小男孩说话非常肯定。我想,当他看到灰雀失踪后列宁那么着急,他不忍心让列宁难过,就告诉他真话——它还活着,希望列宁不必再担心。

生:“它一定会飞回来的”一句是小男孩坚定地说着。小男孩决心把灰雀放回大自然中。他发现列宁非常喜爱灰雀,被列宁的所作所为感动了。况且,他看到那两只胸铺粉红的灰雀在树林里飞来飞去,好像在焦急地找它们的同伴,所以,小男孩决心改正自己的错误。

生:第二天,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又在枝头唱歌了,小男孩应该高兴才对,而他却低着头。我想,是小男孩逮了灰雀,而他被列宁爱鸟的言行所感动,所以他把灰雀放了回来;但他仍为自己逮鸟的事而感到后悔,所以才会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师:你们可真是有心的好学生!老师也知道了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是被小男孩逮住的。[出示小黑板]说一说小男孩在说下面的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请上讲台加表情、动作把小男孩当时的表现再现出来。

生:小男孩心里想:我太喜欢灰雀了,所以才把灰雀逮回了家,我还是把他骗走吧,可老师教育我不应该说谎话,怎么办?[生表演时一边摆手一边摇

头,并结结巴巴地说话,还直往后退]

生:小男孩心里想:列宁是那么着急地找那只灰雀,而那只灰雀却被我逮回家,我告诉他灰雀还活着,别让他太担心了。

生:小男孩心里想:看这两只灰雀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地飞翔,而在我家的那只灰雀却孤零零地呆在笼子里,太可怜了!我还是把它放回来吧。

生:小男孩心里想:灰雀呆在笼子里就会想同伴,同伴一定也非常想念它。我还是把它放回来,让它们团聚吧!

生:小男孩心里想:我从来没养过灰雀,假如灰雀跟着我吃不好、喝不好,很可能就会死去,那多可怜呀!我还是把它放回大自然中,让它自由地生活吧!

生:小男孩心里想:列宁是那么喜爱灰雀,他喜爱灰雀表现在希望灰雀自由自在地、幸福地生活,而我却把灰雀逮进笼子里,让我一个人观赏,我真是太自私了!我应该让它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使它健康地成长。我一定要把它放回来。[生表演时态度坚定]

师: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虽然小男孩逮了灰雀,但小男孩实际上也是“非常喜爱”[师板书]灰雀的。

师:请一位同学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其他同学有疑问可以提出来。

生:为什么文中说列宁已经知道小男孩是诚实[师板书]的?

生:小男孩放回灰雀,并且在列宁面前低着头。他有错就改,是诚实的孩子。[同学们表示赞同]

师:课文学到这儿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内容?

生;一开始列宁就知道是小男孩逮了灰雀,他为什么不直接向小男孩要灰雀?

生:(师辅助)列宁是用自己爱灰雀的言行慢慢地感化小男孩,使小男孩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师板书]。其实,列宁也是“非常喜爱”小男孩的。

师:[肯定地、赞扬地]同学们分析得可真透彻呀!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生谈收获,略]

评析

本节课教学设计巧妙,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概括地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印象深刻的内容及感兴趣的问题作为学习的重点,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如课堂上教师一边听,一边偶尔画龙点晴地插说一两句评话,学生就会争先恐后地进行交流。

2、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是素质教育研究的重点,本节课教学拓展了学生的心理空间,发挥了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和智力潜能。

3、做到了两个根本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拥有较大的自主权,而教师则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注重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地进行点拨与指导。同时,教师善于运用激励性的评价,以轻松的话语、期待的眼神、亲切的态度与学生交流,创造了师生合作、平等对话的良好的教学氛围。

4、指导学生读能体现学生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学生自由读、小组内合作读、个别学生示范读能让学生充分地“读”,将“读”落到实处,让学生充分感受人物的心灵世界。整个教学朴实无华,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实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

《灰雀》教学实录 篇8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简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了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三只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深受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城实和天真。

通过言语和行动的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展现事件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选编这篇课文,主要是要学生认识到列宁对儿童的爱护;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学生还可以受到爱护鸟类动物的教育。

二、学情分析

本文篇幅较长,难度的句子和词语较多,文章中有几个生字是平常不常见的,很容易读错,部分词语的意思比较抽象,给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增加了难度;列宁的循循善诱学生也不易领会。《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结合我们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此本课的教学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的朗读,读懂词句的含义,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三、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

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

1.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难心,得体的交流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2.通过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五、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题,激发兴趣。

1.出示列宁的照片,指名学生谈谈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简介列宁。

3..出示灰雀图,板书:灰雀。师:我们来和这只灰雀打打招呼吧。齐读课题三遍。

指导书空“雀”

师:灰雀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有关列宁的故事,为了这只可爱的灰雀,列宁和一个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美美的去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初读感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2.学习生字,新词。重点指导读准“胸脯、白桦树、散步、婉转、面包渣、诚实”,。

3.指名逐段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师适时指导。

4.生自由读,以小组为单位赛读课文,互相评价,帮助。

5.分角色朗读课文。

6.理清文章脉络。

课文那几个自让段是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情的?那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设计意图:养成读书自学的好习惯。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让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让段。说说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课文是怎样描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教师指导朗读,体会灰雀的可爱。

借助多媒体,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列宁喜欢灰雀吗?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出示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指导朗读,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

4.齐读课文第一自让段。

5.就是这样惹人喜爱的灰雀,第二天,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竟然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积累文中的词语。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分组出示“渣、胸、脯、惜、低、诚”“郊,步,或,散,敢,者”

2.说说这些字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记住这字的。

3.指导书写。第一组强调左窄右宽,第二组强调“或、步、者”。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作业讲评。

设计意图:养成正确,规范的写字习惯。

五、课堂作业

1.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预料的相符。

2)令人惋惜。

3)抬着头向上看。

2书写生字并组词。

设计意图:巩固字词的学习。

板书:

两只粉红一只深红

三只灰雀惹人喜爱

来回跳动婉转歌唱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语句。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三只灰雀在枝头唱歌,跳跃的画面。

2.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的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都来这儿散步,和他们打打招呼,可是有一天,列宁发现风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去哪儿了呢?

设计意图: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读课文的2---10自然段,看看那几段话是列宁讲的,那几段话是小男孩说的?找出来。

2.灰雀不见了,列宁的心情是怎样的?(急)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出示“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指导朗读。

3列宁看见了一个小男孩,他对小男孩说了什么呢?

出示:1).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2)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3)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4)会飞回来?

细细读这些话,,你对那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用朗读的形式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指导朗读。列宁的关心,惋惜,焦急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字来概括,是什么呢?(板书:爱)

4.聪明的孩子,小灰雀去哪儿了呢?你是从哪儿知道的呢?说一说。

出示:1)没……我没看见

2)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3)一定会飞回来。

细读这几句话,你对那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用朗读的形式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吗?指导朗读。

5.小男孩为什么要捉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列宁的爱是给小鸟自由,小男孩的爱却夺去了小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分角色朗读课文的3---10自让段。

设计意图: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出示灰雀在枝头歌唱的画面。在列宁真该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了森林。看,灰雀有在枝头歌唱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11---13自然段。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质疑,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3.朗读课文最后三个自让段。

设计意图:感受孩子的诚实,列宁对孩子的爱。

4课堂练笔:1)(课件出示)如果你是那只重新站在枝头歌唱的灰雀,你想对小男孩和列宁说些什么呢?请在课本的空白处写下你的“三言两语”。

2)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拓展延伸

1.这个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了小男孩,放回了灰雀。及时改正了错误,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2.个别交流。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拓展知识。

五、课堂作业

1.读一读,写一写。

1)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我从“……”体会到

2)“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我从“一定”和“!”里推测出男孩当时想

2.摘抄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

板书:

5 灰雀

(惹人喜爱)

不见了 捉

焦急 放回

列宁 小男孩

喜爱

《灰雀》教学实录 篇9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多读多认,巩固识记。

2.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

三、教学准备

灰雀的图片、列宁的图片及简介,教学课件。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搜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

3.出示灰雀图片,了解灰雀。

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的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要读后鼻音。

3.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思考: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

4.学习生字词语。

调皮的生字宝宝和词语朋友来和大家打招呼了!

认读生字,说说自己怎样记住他们。开火车读,同位互读,男女生赛读。

试着联系文中的句子理解“郊外”等词语的意思。

过渡:同学们,我们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也知道了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寻找灰雀,灰雀回来的事。那么,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三)体会灰雀的可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1.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一段,其他小朋友思考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这篇文章题为“灰雀”,这是怎样的“灰雀”呢?你能找出描写灰雀的句子吗?把它画下来。

3.这几只灰雀有什么特点?漂亮、活泼、歌声优美;惹人喜爱。

4.理解“惹人喜爱”,体会“非常惹人喜爱”。

5.这三只灰雀确实不一般,那可是“人见人爱”。列宁喜爱灰雀吗?你从什么地方能知道?

教师抓住“每次”“都”体会列宁的喜爱。

6.喜欢它们,所以想让它们吃好一点,就像照顾“朋友”一样。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7.巧妙小结: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练写。

(五)作业设计

1.练习写生字词语。

2.把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抄下来。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透过人物的语言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男孩有错就改的好品质,做个诚实的好孩子。

3.收集列宁故事,继续了解伟人的崇高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借助小男孩的语言、神态,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学习小男孩诚实的美德。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这是难点。因为课文没有明确写小男孩告诉了列宁灰雀哪去了,他怎么知道“一定会回来,它还活着”,只有在学习了课文后联系上下文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了解男孩诚实的品质。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2.激趣:瞧,这就是那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听,他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了。列宁可是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

3.谁来和这三只可爱的灰雀打个招呼?

(二)细读感悟

1.体会心情。

可有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你说列宁这时的心情会怎样呢?

(1)要求自由朗读课文第三至七自然段,用横线画一画列宁说的话,体会列宁这时的心情。

(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学生读三、五、七、九自然段中列宁的话,课件出示这几段。

(3)细细体会每一句话包含着列宁怎样的心情。

(4)朗读感悟。

你们对哪句话体会得更深,想读给大家听。

2.感悟不同的爱。

(1)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感情,用一个字来概括是什么?(爱)

(2)可是,列宁喜爱的灰雀究竟去哪儿了,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告诉列宁吗?孩子为什么要捉灰雀呢?

(3)列宁爱灰雀,孩子也爱灰雀,他们爱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你更赞成谁的呢?

(4)小结:是的,列宁爱鸟,给它自由,孩子爱鸟却占为己有,让它失去了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3.接读对话,深入体会。

(1)列宁爱鸟的真情对小男孩起了什么作用?让我们一起边读边体会。

出示课文三至十自然段:

鸟儿不见了,列宁着急地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可怜的小生命究竟怎样了,列宁担忧地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列宁爱鸟的情绪触动了孩子的心:面对孩子的沉默,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列宁爱鸟的情打动了孩子:他看看列宁,再也忍不住了,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真像孩子说的那样吗?列宁又关心地问──“会飞回来”

列宁爱鸟的深情打动了孩子的心:他坚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

此刻,小男孩心里会想些什么?

(2)是谁让孩子懂得了真爱?在列宁真情的感染下,孩子决定怎么做?放鸟归园。

4.分角色朗读。

(1)全班分成两组,一组读列宁的话,一组读男孩的话,师读叙述部分。

(2)去掉叙述部分,直接读对话。

(三)真相大白,诚爱相融

1.课件再次出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歌唱的情景”。

师:听,三只灰雀又在枝头欢蹦乱跳地歌唱。不过,树下它又多了一位真正的朋友。课件出示第十二自然段的内容,师读。

2.列宁为什么没有再问那个小男孩?他是什么时候预料到这只鸟在小男孩那儿?

列宁看到灰雀已回来了,为了尊重小男孩的自尊心,所以就没再问。当小男孩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列宁从小男孩说话的口气已料到鸟就在他那儿。

3.列宁爱孩子,幽默的话里含着对男孩深深的爱;生齐读第十二自然段,凸显“微笑”。

4.列宁为什么笑?

5.小结:是呀,我们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大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放鸟归园而高兴。拿起书来,高高兴兴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生活中的你有过类似小男孩的经历吗?可以说一说吗?

小结过渡:列宁、男孩、灰雀、人与人,人与大自然,这原本就是一个爱的世界!

7.出示图片,学生谈感受。从他们的身上,我们感受到爱是什么,爱就是多一点自由,多一点宽容。

(四)布置作业,积累提高

1.搜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或者关于诚实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2.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对小男孩或列宁说点什么?写一写。

3.续写《灰雀》。后来列宁、男孩和灰雀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事?发挥你的想象并把它写下来!

《灰雀》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10

师:上节课,我们学了第一自然段,现在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我说上半句,你们根据课文内容说下半句,明白吗?

生:明白。

师:这段主要写了在公园里一棵高大的白桦树上有——

生:三只灰雀。

师:它们在树上——

生:欢蹦乱跳的唱歌。

师:非常——

生:惹人喜爱。

师:从这段,我们知道列宁非常——

生:爱灰雀

师:是啊,这自然界的小生灵的确招人喜爱。可是,有一天,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不见了。(揭下)你想列宁心里急不急?

生:急。

师:大家把这段课文再默读一下,把你认为能看出列宁喜欢灰雀,也就是他替灰雀着急的句子找出来,在句子前面打上勾并想想为什么。

(生默读思考,师巡视了解。)

师:好,谁先来说说?

生:我从“他在周围的树木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这句看出列宁喜欢灰雀。

师: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看出列宁喜欢灰雀呢?

生:找遍。

师:“找遍”是怎么找呢?

生:把每一棵树都仔细地找了。

师:说得好,我们在读这个句子的时候,就要注意强调这个词,把列宁找灰雀的仔细、辛苦读出来。

(生个别读、集体读句子。)

师:继续找句子。

生:我从“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这句看出列宁喜欢灰雀。因为要是列宁不喜欢,就不会去打听灰雀的下落。

师:说得好,继续!

生:我从“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这句看出列宁爱灰雀。要是他不喜欢,他就不会那么担心了。

师:(创设情境)是啊,要是灰雀飞走了,那以后来公园就——

生:(齐答)再也看不见它了。

师:要是冻死了,列宁心里会——

生:很难过。

师:现在,你就是列宁,你心爱的灰雀不知是生是死,你会怎么说这句话呢?(以多种形式进行朗读练习)

师:继续上面的问题。

生:我从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啊,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这句看出列宁喜欢灰雀。

师:你把这句话读读,看哪些词能看出列宁喜欢灰雀?

生:(该生先读句子)从“多好的”这个词能看出。

师:还有吗?再读读看。

生:(生再读)还有“可惜——”,噢,还有“自言自语”。

师:到底这几个词是否能看出列宁喜欢灰雀?我们好好思考一下,简单说说理由。

生:“多好的”这个词直接写出了列宁对灰雀的喜欢。

生:“可惜”写出了列宁对灰雀的喜欢。

师:那“自言自语”呢?(生沉默)什么叫自言自语?

生:“自言自语”就是自己给自己说话。

师:你在什么情况下会自言自语?

生:我很伤心的时候会自言自语。

生:我很高兴的时候会自言自语。

师:大家说的情况虽然不一样,但也有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当人的感情很——

生:(喊)激动、投入、强烈。

师:列宁为谁激动起来?

生:(齐)为灰雀。

师:是啊,列宁太想灰雀了,越想越深,越想越投入,以至有点情——

生:(喊)情不自禁。

师:现在你们说这个“自言自语”能不能看出列宁爱灰雀?

生:(齐)能。

投影: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师:请大家比较一下,句子有了括号的词语和没有括号的词语意思有什么不同?

生:要是没有“自言自语”和“可惜”就不能更好地写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师:现在你就是列宁,灰雀不见了,你多么思念它、牵挂它,替它惋惜啊,把你对灰雀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吧!

(练习朗读:个别读——范读——集体读)

师:听了你们动情的朗读,我再次深深地感受到列宁是多么喜欢灰雀啊!同学们,到底这只让列宁牵肠挂肚的灰雀哪去了呢?

生:(纷纷地)让男孩捉走了。

师:(故作不解)可男孩一开始不是说“没看见”吗?

生:(按捺不住)他撒谎!

师:到底男孩说没说实话,为了解开这个疑点,这回老师让你们来当一回精明的小侦探,请你们仔细分析小男孩的行为,包括他想的、说的,看能不能找到线索、证据去证明男孩说的是不是实话。这个任务能完成吗?

生:(齐)能!

(生认真思考,积极讨论,师耐心倾听参与其中。)

师:好,下面召集大家开会,进行案情分析,谁先来发表自己的高见?

生:我从“那个男孩本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这句话看出男孩刚才没说实话。因为要是没看见,不可能知道灰雀没有死。

师:关于这句话还有补充吗?

生:这句话说他不敢讲,正好说明他一开始就没说实话,他怕现在说出来列宁批评他。

师:这两位侦探的任务完成得非常好,说话口齿伶俐,分析得很有道理,接着往下说。

生:我从“一定会飞回来。男孩坚定地说。”看出男孩开始没说实话,因为要是他没看见,就不可能知道灰雀一定会飞回来,而且还那么坚定地说。

师:你们认为男孩最后的两次说话有什么不同?

生:第二次的语气比第一次更肯定。

师:好,下面,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我读列宁的话,你们读男孩的话。

(师生分角色朗读后,让学生自己推荐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出语气的变化。)

师:男孩说灰雀会飞回来,是真的吗?从刚才的研究看来,他开始说的那句话确实有问题,结果是不是呢?请大家听老师读最后一部分的课文。(师配乐朗读)

生:灰雀是飞回来了,因为课文说“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林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

师:找得好,我觉得这句话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你们读一读,看认为是哪个?

生:果然。

师:为什么?

生:因为男孩说灰雀会飞回来,现在真的飞回来了,“果然”这个词用得很准确。

师:大家再把这部分读一读,看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生独立思考后可与同学交流)

师:先提出不懂的地方。

生:灰雀不会说话,列宁为什么要问它?

生:男孩一开始就说了谎话,为什么还说他是个诚实的孩子?

师:好,下面说说你们读懂了什么?

生:我从“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这句话知道男孩觉得自己错了,怕列宁知道后会批评他。

师:呀,说得太好了。同学们,那么再想想,男孩错在哪儿?

生:错在不该把灰雀捉了。

生:错在不该说没看见,不该撒谎。

师:男孩为什么要把灰雀捉回去呢?

生:(纷纷)因为他也喜欢灰雀。

师:(板书:爱)那列宁喜不喜欢?

生:喜欢。

师:来公园的人喜不喜欢?

生:喜欢。

师:要知道这些灰雀都是非常——(指板书)

生:惹人喜爱。

师:是啊,他错了,因为美丽的东西是供大家——

生:欣赏的。

师:这里再次证实了男孩一开始没说实话,想想一个孩子没说实话,他的神情、动作及说话的语气会是怎样的?下面我们回过头来把列宁和男孩的第一次对话读一读。

(同桌分角色朗读)

师:下面请三个同学出来扮演男孩,我来演列宁,大家认真看他们的表演,注意他们说话的神态、语气、动作,看谁表演得最好。

(师生分角色表演,学生评议。)

师:下面我们再回到课文里,看还弄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灰雀不会说话,列宁为什么还要问他,因为要是列宁问那个孩子的话,男孩会很伤心的。

师:要是你就是那个男孩,列宁问你,你会怎样?

生:我不想告诉他。这太难为情了。

生:我会很难受的。

生:我会低下头不敢做声。

师:你觉得列宁这样做好吗?

生:(齐)好。

师:为什么?

生:(纷纷)他对人真好。他很爱那个孩子。

师:说得对,他很懂得尊重别人的自——

生:自尊心。

师:(指板书)从这里,我们看到列宁不仅爱灰雀,更——

生:爱小男孩。

师:(板书:更爱)也正是在列宁那颗真诚的爱心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

生:放了。

师:(板书:放)还有吗?

生:我知道为什么说男孩是个诚实的孩子,因为虽然他开始没说真话,但后来改了,还把捉来的灰雀放了。

师:这叫——

生:知错就改。

师:对,知错就改也是诚实的孩子。(板书:诚实)你能围绕板书用“爱”说一句话吗?还要说出为什么。

生:我爱小男孩,因为他知错就改。

生:我爱列宁,因为他爱鸟。

生:我也爱列宁,因为他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生:我爱灰雀,因为它们很美丽。

师:说得好,我们都应该爱鸟,因为鸟是我们人类的——

生:好朋友。

师:同学们,爱的力量多大啊,爱使世界变得更美丽;爱使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更真挚、更纯洁;爱使一个小孩子变得诚实、可爱。让我们的社会处处充满爱吧!最后,让我们心中充满爱吧。

(师生配乐朗读最后一段)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