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优秀9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优秀9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 篇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9页的例17、例18和练习十五的第5—8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四舍五入”进行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方法。

2、使学生了解估算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作业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6×5 30×6 130×2 40×5

80÷5 420÷7 510÷3 240÷6

2、估算下面各题。

479÷6 531÷5 2449÷8 1790÷3

(1)逐题由学生估算,并说出估算的过程,即第一步求什么?怎么省略被除数的尾数?第二步算什么?应该注意什么?

(2)说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估算方法。

二、新授。

1.引言。我们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估算方法,能够根据不同情况估算出它们的近似商。今天我们通过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的继续学习,了解它在生活、学习中的作用。

2、教学例17。

(1)出示题目:5530除以6大约等于多少?

(2)读题并理解题意。

(3)列式:5530÷6

(4)这道题目对结果有什么要求?(只要求进行估算)怎么看出题目中只要求进行估算?

(5)进行估算。由学生说出估算方法:把被除数5530的百位后面的尾数省略后约等于5500。再把5500÷6约等于900。

提醒学生横式上要写“≈”号。

(6)由学生笔算出准确数。

得:5530÷6=921……4

(7)引导学生将估算的结果与实际除的结果进行比较。

得出:估算的结果和实际除得的结果是接近的。

3、巩固练习。练习十五第6题的第一行3道题。

(1)读题,学生进行估算,三人板演。

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学生被除数是根据哪一位进行“四舍五入”的,横式上是否写“≈”号。

(2)订正后,再请学生算出各题的准确数。

(3)通过讨论,说出每道题的估算结果比除得的准确数大一些还是小一些,你是怎么想的?

4、教学例18。

(1)出示题目:用估算检查下题商的最高位有没有错误。

3976÷8=497

(2)读题,理用题意。

(3)进行估算。3976÷8≈500

(4)引导学生对实际的结果与估算的结果进行比较。

①实际结果497的近似数是500。

②估算的结果也是500,说明商的最高位没有错。

5、巩固练习。练习十五第7题第一行的两道题。

三、课堂。

师生议论,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估算有什么作用?

教师出: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估算方法,知道了它在实际计算中的作用、今后我们要能够自觉地运用它来检查计算结果是不是与实际结果接近或除法笔算商的最高位有没有错误,养成良好的作业检查、检验的习惯。

四、课堂作业。

做练习十五的`第5题,第6、7题的第二行以及第8题。

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17页练习四

教学目标:

1、经过多练多想,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熟练掌握除法口算的基本法。

2、熟练掌握除法口算后,能在生活中学会运用。

重点难点:

注意发现学生错多,难以明白的一些典型例题给学生讲解。

教学过程:

一、听算

二、估算比赛: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三、笔算比赛

四、再现问题

1、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组织学生讨论怎样估算?板书估算列式。

3、教师小结。

五、总结。

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总结了那些经验?

估算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7题。

二、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口算比赛

20×4= 100×6= 300×7=

50×4= 4000×6= 700×8=

300×4= 600×6= 90×8=

200×7= 100×7= 3000×2=

(二) 新课

1、出示例题

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

(1) 学生自己读题

(2) 列算式

29×8≈

(3)29乘8大约得多少?

(4)挑生回答

师总结:因为29接近30,30乘8得240。所以29乘8大约得240,可以用约等号≈来表示。

29×8≈240(元)

答:带250元够买门票。

2、试一试

21×6 ≈ 48×5 ≈ 397×3≈ 510×7≈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三)巩固练习

1、(1)估算39乘5时,因为39接近( ),可以将39看做( )进行估算,所以39乘5约等于( )。

(2)估算598乘3时,因为598接近( ),可以将598看做( )进行估算,所以598乘3约等于( )。

说一说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即可。

2、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 49×5≈ 218×4≈ 581×2≈

27×4≈ 73×5≈ 61×7≈ 319×5≈

302×9≈ 396×4≈ 7×111≈ 6×219≈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3、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估算的例子。

(挑生举例)

(四)课堂小结

上这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我们应尽可能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

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表达估算的思路。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每个小组每人准备3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巩固技能:

1、师出示口算卡片:

1800÷32400÷6250÷5420÷6

2700÷9140÷7120÷65400÷6

学生开火车直接说得数。看哪一组开得又对又快。

2、同桌一人说算式一人回答,答对的就坐下。

二、引入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教学挂图,呈现农贸市场的情境图

师:上一节课我们共同为赵伯伯、李阿姨和王叔叔解决了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为李叔叔他们三人解决困难,好吗?他们遇到了什么难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呈现李叔叔三人的情境图:

师:你们看,李叔叔他们三人想怎么把蔬菜运走呀?

(用三辆车一次把这124箱蔬菜全部运完。)

课件演示:小精灵聪聪出现了: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同桌交流、讨论。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板书:

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师:这道题该怎么解决呢?(让学生讨论)

三、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师引导:你能大概猜一下他们每一个人运了多少箱吗?可以用什么方法快速地解决它呢?

生讨论后反馈结果。

请一学生叙述估算的过程。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把124看成120,120÷3=40(箱)

(2)把124拆成120和4,再分别和3除,每人平均分了40箱,还剩4箱,又分了一次,最后还剩下一箱,每个人大约运了41箱。

师板书:124÷3≈40(箱)

或者124=120+4120÷3=404÷3=1……1

124÷3≈41(箱)

四、小结:

师:刚才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很快地帮李叔叔解决难题的?(估算)这节课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学生发言)在生活中你还认为哪些地方用得到估算呢?

估算经常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当我们遇到数字较大的题目,比如分东西,而你又不能准确地算出该平均分多少物品给每个人时,我们就可以用估算来计算。

五、巩固练习,加深印象:

做P16“做一做”第1、2题

1、学生说说题意,并说一说为什么260可以看作240或者280。

之后解答这道题目。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本道题。之后进行全班性讲评。

六、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游戏:神算子

游戏的规则:

1、要求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牙签放到一起。

2、每抓一把牙签后放到一边,先数出根数。接着再快速地算出该平均分给组内每个成员多少根牙签。

3、每人一次机会。看谁算得又快又好。

4、最后评选出组内的神算子。

板书设计:

124÷3≈40(箱)

或者124=120+4

120÷3=40(箱)4÷3=1(箱)……1(箱)

124÷3≈41(箱)

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掌握对长度估计的方法,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2、通过估算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通过画一画、剪一剪、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学会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通过估算活动,培养推理判断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 1厘米和1毫米分别有多长,然后自己用尺子量一量,看看自己比划的单位长度准不准。

3、不用尺子测量,在本子上画出一条长8厘米的线段,再用尺子量一量,然后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画得更准、更直。

4、说说自己估计得怎么样,有什么感想?

5、今天我们就来估计物体的长度,看看谁估计的本领最棒。

二、新课学习。

1、根据第一次的差距再画一次,并检测是不是画得更准一些了。

2、例5

(1)摸一摸数学练习册的封面,是什么形状的?(是长方形的。)

(2)你有办法知道它的长和宽吗?又要怎样才能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自己思考的过程。)

(3)学生在四人小组里活动:拿出彩带估计一下,用彩带把数学练习册围一圈,至少要多长?剪一段试一试。

(4)全班汇报:你估计得怎样?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办法能估计得更准确吗?

估测的时候,虽然我们手中并没有尺子,但我们心里应该有一把尺,1mm、 1cm、1dm、 1m都已经在我们的脑子中有了印象,再加上身体或者其他物体的辅助,相信让我们的估计会更加准确。

三、巩固练习:第46页做一做第1、2题。

1、下面哪个图形的周长最长?先估计,再量一量,算一算。

2、从小红家到学校有下面几条路可以走(如图)。你能说出哪条路近,哪条路远吗?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说一说怎么样估计的更准确吗?

估算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生活中运用估算的过程,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并养成估算的习惯。

2、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了解估算在生活中应用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

3、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乘法估算方法,养成估算习惯。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目标

1、创设情境:秋天是旅游的好季节,学校准备组织大家去秋游,但遇到了一个问题,请大家一起解决。

出示: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应准备多少钱?

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算。

学生想办法,并汇报交流自己的方法。

列式:49×104

[设计意图]由秋游这样的学生喜欢的和数学的活动直接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愿望。

2、导入新课:同学们用竖式或用计算器都能计算出具体的钱数,你能不用计算,而用估算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乘法估算

3、提出学习目标:对于乘法估算,你认为要研究哪些问题呢?

先由学生说一说,再出示学习目标:

(1)乘法估算的方法有哪些?

(2)在具体的问题中要选用什么估算方法?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1、小组内个人展示

(1)学生按要求独立自学课本60页例5和做一做,师巡视指导,收集学习信息。

(2)让学生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在小组内交流展示。在这过程中要互相帮助、质疑问难。

2、展示学生的各种不同的估算方法。

(1)例5算法展示

方法一:把49估成50,104估成100,50×100=5000

方法二:把49估成50,104估成110,50×110=5500

(2)、讨论: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种估算方法?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选择合适的方法。

汇报交流自己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小结:在实际生活中,买票要多准备一些钱,否则就不够了,所以在估算的时候,要多估,而不能少估。

在今后的估算中,要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方法。有时候要多估,有时候要少估。

想一想:在咱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这种估算?

还有哪些特殊的估算方法?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四舍五入法、去尾法、进一法等。

(3)做一做的算法展示

一月份卖出720桶矿泉水,估算全年可卖出多少桶水?(720×12≈)

a、展示算法

方法一:把720估成700,12估成10,700×10=7000

方法二:把720估成700,700×12=8400

方法三:把12估成10,720×10=7200

方法四:把720估成800,12估成10,800×10=8000

b、选择合适的方法

质疑:哪个估算结果最适合本题?(汇报交流自己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结论:由于“全年可卖出多少桶”这个问题既可多估,也可少估,因此越接近实际结果的估算得数是越好的估算结果。所以本题应选方法二或方法四。

三、激发知识冲突

1、让学生自由质疑部难。

2、师质疑:为什么“做一做”用方法四估算结果能较接近实际结果?

(让学生理解在乘法估算中大数往大的整十、整百靠近,小数往小的整十、整百靠近会较接近精确得数的算理)

四、巩固拓展

1、基本练习。

练习十第一题。

2、小组探究,实际应用:

(1)给你一篇文章,能估计出它的字数吗?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估算出一篇文章的字数。

(2)怎样估计出一本书的字数?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交流学习收获,进行学习评价

2、作业布置

练习十第2、3、4题。

估算教学设计 篇7

教学内容:

16页例2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哪些估算?你们记得怎样估算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估算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2,

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怎样列式?

2、学生说,教师一边列式124÷3≈

再问:怎样进行除法估算?

学生分组讨论,再汇报。教师板书。

生1)124≈120 生2)124=120+4

120÷3=40 120÷3=40 4÷3≈1 124÷3≈40

3、对比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

4、总结加强。

三。巩固练习:

1、做p16 “做一做”第1、2题。学生说说题意,并说一说为什么260可以看作240或者280。之后解答这道题目。进行全班性讲评。

2、完成练习三第3、4题。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除法估算

124÷3≈40(箱) 或者 124 = 120 + 4

120÷3=40(箱) 4÷3=1(箱)……1(箱)

124÷3≈41(箱)

估算教学设计 篇8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P31例4

二、教具、学具准备

生活用品图片、游乐园图片

三、教学目标与教学设想

估算是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数与代数”部分,要强化估算的作用。并提出了明确目标:第一学段要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一年级教材中,已经对学生进行了估计和估算的渗透,在本册教材中第一次正式出现估算的内容。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有相关的生活经验。结合教材的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特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方法。

2、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到“两位数加、减法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3、让学生用学到的估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整堂课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以“感受生活化的数学”为教学理念,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时力求体现以下的特点:

(1)注重知识迁移,从“估数”到“估算”。在一年级的教学中,我们已经对学生进了估计和估算的渗透,本课一开始就由猜价游戏(估数)这一情境引入新课,找到学生“最近发展区”,激活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为轻松学习“估算”作铺垫。

(2)体现估算方法多样化。估算中的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重要体现。课中,我们应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学生只有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发现不同的问题,得到不同的解决方法。

(3)情境贯穿课堂始终。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容易分散。因此,我为学生安排了4个喜闻乐见的小花絮(教学片段),用“当亮亮的理财小顾问”这一系列情境贯穿起来。让学生不知不觉中进入新知的学习中来,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星期六早上,妈妈带亮亮去购物。他们在联华超市挑选了一些生活用品。亮亮想和小朋友一起做个猜价格的游戏:

出示图片: 1盒 1盒 1个

月饼 茶杯 闹钟

28元 43元 24元

师:猜一猜上面每样物品大约多少钱?(估数游戏)(依次出示三样物品,每出示一种,师生之间展开“区间套”的猜数游戏)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估算去超市购物的钱数

师:妈妈说:“我只带了100元钱,够吗?”亮亮想:“买这三样物品,大约要多少钱呢?”你们能帮亮亮估算一下吗?

(四人一组合作交流后反馈学生估算的结果)

师:100元钱够吗?哪组小朋友愿意把你们的估算方法告诉大家?(分别请几组方法不同的学生来说一说)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估算方法和结果,鼓励不同的方法,如:

生1:我是这样想的,三样加起来是95元,比100元小,所以100元够了。(先加后估)

生2:我把月饼的价格先看作是30元,茶杯的价格先当作是40元,闹钟的价格先当作是20元,这三样加起来大约是90元,所以100元买这三样用品够了。(先估后加)

生3:用100元先买月饼后大约剩70元,买茶杯后大约还剩30元,还能买闹钟。(先估后减)

生……

师:小朋友有各自的估算方法,这样估算合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营业员的收款单吧!

(出示收款单:95元)

(其实生1用先加后估的方法,已经算出精确数了,出示收款单只是进一步检验估算结果的合理性。)

【备选方案】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方法和结果。

生1:我是这样想的28+43+24是95元,比100元少,所以100元够了。(先加后估)

(若学生的估算意识不强,出现的都是直接算精确价格的情况)

师:你们算得很准确,是列竖式算的吧!小精灵有一种不用列竖式的方法,想知道吗?(此时,只能告之一种估算方法,边讲边板书。)

28+43+24=95

↓ ↓ ↓

30+40+20<100

师:在生活中有时候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只要计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小精灵估算方法你们喜欢吗?你还能想出其它估算的办法吗?

(同桌合作交流,后反馈学生估算的结果)

生:……(先估后减)……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想出这么多种方法。

2、估算买书用去的钱数

师:估算买书用去的钱数

师:亮亮和妈妈出了超市,亮亮说:“妈妈,我们去新华书店吧!看看有什么好书!”亮亮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小朋友,我们也去看看吧!

(出示图片:三本书)

成语故事》27元

《小学生写日记》12元

《数学家的故事》19元

师:亮亮想买这三本书,他打开存钱罐一数,有55元,够吗?

(同桌两人一起估算,反馈学生估算结果,着重说说估算的思路。)

3、估算水彩笔的枝数

师:亮亮和妈妈买好书,高高兴兴回到家。爸爸说:“亮亮,我给你买了一盒水彩笔!”亮亮说:“我原来就有20多枝呢!”(出示P32图片)

师:现在亮亮大约有多少枝水彩笔?

(引导学生说出合理的估算方法,不局限于一种。)

三、活动体验,寓练于乐

下午,爸爸妈妈带亮亮来到游乐园,看到那么多好玩的游乐项目,亮亮高兴地又蹦又跳,真想把每个项目都玩一次。可爸爸说:“我们给你50元,你自己选择吧!”

游乐项目价格表

项目名称

价格(每人每次)

太空船

7元

激流勇进

14元

过山车

22元

碰碰车

6元

登月火箭

19元

1、小组活动。

师:亮亮选哪些项目好呢?你们能帮他设计一个游玩方案好吗?

要求(1)独立设计,确是游玩项目。

(2)估算出总钱数,并说说估算的过程。

游玩方案设计

项目名称

选择项目(打√)

价格

太空船

激流勇进

过山车

碰碰车

登月火箭

估计总价

约 元

2、汇报交流

呈现设计方案,并进行交流。

3、检验。

同桌交换设计方案,你认为同桌小朋友的方案符合要求吗?(利用所学的笔算知识,精确计算,检验估算结果是否合理。)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小朋友,今天我们跟着亮亮去购物、游玩,我们还当了他的“理财小顾问”呢!

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由猜物品的价格,这一情境引入新课,找到了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估数,采用逼近“区间套”的逐步的思想,让孩子们在好奇、神秘、紧张的猜价中走进数学。

这个估数游戏就像一场热身赛,为让学生从“估数”十分自然地进入本课主题——“估算”

采取的策略可以灵活多样:先估后加、先加后估、先估后减……尽量把所有的策略都展现出来,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只要是合理的,均应予以肯定。

首先让学生充分地发现、探索,当学生无法进行估算时,我才进行讲授。此时,学生的注意力极其集中,思维也极其活跃。这时的接受学习显得非常有效。

本题能很好的体现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通过估算三本书的总价与现有金额的比较,学生发现现金不够,原来买书方案需作调整,这种情况生活中十分常见,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实际意义。

亮亮原来就有20多枝水彩笔,这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数(可以是21-29中间的任何一个数),再加上12枝,估算的灵活性就更大了。

这个环节的设计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的注动性得妻了发挥,课堂气氛空前高涨,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创造”,有的学生认为也应该也爸爸、妈妈选择游玩项目,小朋友的阵阵掌声把课推向高潮。

五、教学片段实录

花絮一:估算买书用去的钱数(出示图片:三本书)

成语故事》27元

《小学生写日记》12元

《数学家的故事》19元

师:亮亮想买这三本书,他打开存钱罐一数,有55元,够吗?

学生思考后反馈:

生1:我先算三本书一共要多少钱:27+12+19=58(元)

55元比58元少,所以不够。

生2:我是这样想的,《成语故事》先当成30元,《小学生写日记》当作10元,《数学家的故事》当作20元,三本书大约要60元,亮亮只有55元,肯定不够!

生3:55元买《成语故事》后剩下大约25元,再买《小学生写日记》剩下只有10元左右了,不够买《数学家的故事》。

生4:肯定不够的!老师,你看《成语故事》和《数学家的故事》已经快要50元了!

师:幸亏估算了一下,要不然……(话未说完)

生5不禁大叫起来:我有办法!亮亮少买1本书就行了。(估算后,发现现金不够,根据以往生活经验,学生作出割舍的决定——少买1本书。)

师:你们打算不买哪本?

生6:《小学生写日记》和《数学家的故事》大约要30元,《成语故事》就不能买了。

生7:买《成语故事》和《数学家的故事》也行,大约要50元。

生8急得叫出声来:随便哪两本都行。

生9:要是亮亮这三本书都想买呢?我觉得亮亮还是向妈妈借点钱好些。妈妈那儿还剩5元钱呢,借来就够了!

(真精彩,竟然能链接到上一个购物情境,能够向纵深发展。)

此环节是本课的一个亮点,教师一问“你觉得55元,够吗?”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在估算三本书的总价与现金的比较中,学生发现亮亮带的现金不够。此时,创新的火花频频闪烁,学生将原来的购书方案自行调整,有的孩子说少买1本书;有的孩子说向妈妈借点钱。这两种调整方案均来源于生活的经验,学生不仅考虑到了知识的应用,还考虑到了现实生活问题。课后,孩子们围在我身边叽叽喳喳的,一个说:“我去超市买东西时,有时搬进来太多常常要拿掉一部分。以后买东西时,我要先估算一下。”另一个说:“出去游玩也要先估算一下,要不然钱花光了,回不了家就遭了”……在这个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学生真真切切体会到估算的重要价值,同时感受到估算是活生生的,就在自己身边。

六、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之前,就听到几位同事的抱怨声:“学生怎么只喜欢算精确数,估算都不会!”甚至一位教师在教学时说:“以后,你们只要看到‘大约’两个字,就应该知道要估算……”一时间,感觉好像走进了一个误区,为了估算而估算。

其实,所谓估算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对计算结果进行大致的预算,它的本质就是在不要求精确值的情况下,在允许的。范围内,迅速找出近似值。为什么学生的估算意识这么薄弱呢?经过分析,我觉得跟以下两个原因有关:其一,估算这个教学内容是我们小学阶段第一次正式出现;另外,本单元主要学习有关笔算(精确计算)的内容,学生容易形成思维定势。怎样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审视估算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笔者认为是比较成功的,通过和一些听课老师和专家的交流,使得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创设情境需生活化

估算是一种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估算,怎样估算,这与问题的情境有关。如果把估算仅仅作为一种单一的技能来训练,缺乏生活气息的估算,尤如无根之本、无源之水。本课教学时,将估算内容融入到购物、游玩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不知不觉中进入新知学习,这样学生不但体会到估算在实际生活的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估算兴趣。

2、鼓励估算方法多样化、个性化

他们刚刚迈进二年级,哪会有那么多种估算方法?我在开始设计课时,很怀疑。通过上课,学生给我十分深刻的感受:他们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在购物情境片段中,学生想出很多估算方法,从我们教师的角度看,可能这些方法很平常甚至稚嫩,但如果从学生的角度想,这些方案就很有创意了。教学中,我不断鼓励学生估算方法多样化,通过两个题目自主操练之后,学生渐入佳境,想出的方法更有个性了。充分体现出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学法理解数学、运用数学。

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 篇9

一、教材内容

(P.59例2做一做 和 练习十四的第5~11题)

二、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第两课时,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下一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笔算方法作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掌握估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估算;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

3.体会估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复习

练习十四第5、6题。

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是怎样的?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开展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然后集中订正答案。

2.新课引入

计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但在实际生活中,有些计算并不要我们得出准确的结果,只要估算一下大致的结果就行了,这就要求我们学会估算,

(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1)出示教材第59页例2的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观察图画,图上的小朋友在议论什么呢?

从小朋友的话语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师:要知道礼堂里的座位能否坐下350名同学,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都能很快回答出来。)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2×18)

(2)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在估算乘法的时候,是怎样估算的呢?

师:22×18怎样估算?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一下。

教师巡视,指导估算能力较差的小组。

师:通过上面三种估算方法得到的结果,大家认为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下吗?

(3)教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运用不同的方法,估算得到三种不同的结果,你们认为哪一种估算的结果最接近准确结果?

组织学生再在小组中讨论、分析。

教师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大胆地思考。

(4)小组合作交流后,引导学生出估算的方法:

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尽量接近准确数。

生:估算乘法时,把接近整十整百的因素,看作是整十整百的数,再进行口算,就能估算出乘法的结果。

生:分小组汇报估算的方法,教师根据估算的方法板书:

①18≈20 22≈20

20×20=400

大约有400个座位

②18≈20

22×20=440

大约有440个座位

③22≈20

18×20=360

大约有360个座位

生齐答:能。

六、巩固练习

1)第59页“做一做”

①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③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2)第61页第7题:投影出示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①人人动手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作业本上。

②同桌交流,说说估算的方法。

③投影展示学生的算式,说说估算方法,集体讲评。

(3)第61页第8题。

①小组合作学习,理解题意。说说从“学生们已经种了93棵树苗”中,你可得到什么信息?

②人人动口在小组交流估算方法。

③请个别同学汇报。

(4)第62页第9题,夺小红旗游戏。

①以小组为单位,按箭头所指的方向开始计算。

②请优胜组派代表介绍经验。

③给优胜小组插上小红旗。

(5)独立完成练习十四第12题。

七、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八、作业

练习十四第10、11题。

九、教学反思

教学中通过出示情境图,引出估算这一问题让学生思考。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探索估算结果与方法。学生在探索中得到三种不同的估算方法,估算完再让学生笔算出精确的结果,通过比较估算结果与精确结果,让学生明白把两个乘数分别看作与它们最为接近的整十数,估算的结果会准确些,同时让学生知道先估算再计算,可以帮助验算。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22×18≈

(1)18≈20 22≈20 22×18≈20×20=400

(2)18≈20 22×18≈22×20=440

(3)22≈20 22×18≈20×18=360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