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梁的沉浮》教学设计【优秀4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白鹤梁的沉浮》教学设计【优秀4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小学六年级语文《白鹤梁的沉浮》优质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本文条理清晰,详略得当。学习时重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鼓励他们运用学过的默读、速读等阅读方法,强调阅读速度和把握内容的能力。自读感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运用比较法、列表法、搜集关键词的方法阅读课文,提高阅读能力,瞻仰古代遗迹,感受中华文化的悠久深厚。

教学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自读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构想

课前,可以让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阅关于白鹤梁的资料,教学时,要贯彻自主阅读的意识,鼓励学生运用默读、速读等阅读方式,自读自悟,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合作解决问题,抓住关键句段进行感情朗读。

教学准备

搜集白鹤梁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知道白鹤梁吗?交流查找的资料

白鹤梁题刻

白鹤梁题刻位于四川省涪陵市城北的长江河道中。

白鹤梁是一块天然的石梁,东西长1600米,南北宽达10余米,常年淹没于在水中,只在冬春的枯水季节时才露出梁脊,是长江中上游的一处的水文古迹。

从唐代开始,共在白鹤梁上凿刻了36尾石鱼,因为年代久远而模糊不清。清代涪州知州萧星命石工摹旧迹在石上重刻二鲤,并凿刻了题记。平时的时候,石鱼隐于水面以下,遇到枯水时才露出水面。石鱼的周围刻记着自唐广德元年(763年)以来至二十世纪初年,共1220xx年间的72个最低枯水年份线。据长江干流多年实测的水文记录表明,长江最枯水位出现约十年为一个周期,与石鱼的记录颇为吻合,故而石鱼题刻对研究长江中上游的枯水规律及生产建设、航运等都有重大的史料价值。古人有“石鱼出,兆丰年”的经验之谈,1953年、1963年、1973年,白鹤梁上的石鱼三次露出水面,而当地这几年也都获丰收,因而石鱼被看成是年成丰歉的预告表。

石梁上除了石鱼和水文的刻记外,还有历代的文学家、诗人,如黄庭坚、晁公遡、朱昂、王士祯等的诗文题刻160余段,真、草、隶、篆各书体应有尽有,随地势凿刻,琳琅满目,故又有“水下碑林”之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边读边在自己不懂的地方作上标记。

2.梳理学生问题

3.带着问题,再读文章,运用读读、画画、想想的方法自己解决。

三、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重点交流一下问题

1、白鹤梁的水文价值、艺术价值是什么?

2、为什么要让白鹤梁浮出水面?

3、对于保护白鹤梁,人们都提出了哪些方案?

4、保护白鹤梁的方案是怎么提出来的?

5、葛修润为什么要提出第四个方案,这个过程是怎样的?文章为什么要这样写?

6、你认为葛修润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地方看出来?抓住关键的句段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人物的品质。

7.文章标题“白鹤梁的沉浮”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四、拓展延伸

所有的遗迹都是一次性的,毁坏了就永远不会在有。今天的人们应当怎样保护这些历史遗产,这不仅是专家的任务,也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我们该怎样去做呢?写一写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一说保护白鹤梁的重大意义。

板书设计

白鹤梁的沉浮

白鹤梁 水下碑林

文物工作者对祖国的爱

白鹤梁的沉浮 篇2

教学目标:

1.情感:感受我国科技工作者为保护国家文物所付出的巨大心血和智慧。感悟他们强烈的责任心以及对事业不懈追求的高尚精神境界。

2.能力:通过阅读文章,培养学生快速准确地提取信息的能力,锻炼学生概括总结段意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3.知识:理清文章脉络,体会作者心理,神态,语言等描写方法的运用,重点理解,感受保护白鹤梁的相关具体方案并进行分析比较。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的生字,新词,培养准确快速地提取信息的能力;

2.感受我国科技工作者为保护国家文物所付出的巨大心血和智慧。

3.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介绍白鹤梁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板书:白鹤梁的沉浮

同学们,看到课文题目,你们心里就会猜想: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事情呢 下面我们先了解一下白鹤梁的资料。

2.课件出示,介绍白鹤梁的相关资料。

3.解题:"白鹤梁的沉浮"中的"沉浮"指什么

二,教学新课

1.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自主扫除文字障碍。

2.再次品读,理清文章的思路。

(1)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主要写了对白鹤梁的保护,因为白鹤梁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为了保护白鹤梁,专家们共同研究设计了三套方案,最终以葛修润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们经过反复论证,实验,在否定了一个又一个保护方案的情况下,最终设计出了原地保护白鹤梁的理想方案。

(2)本文写作的思路是什么呢 (白鹤梁具有的重要文物价值,为了保护白鹤梁专家们设计的三套方案。重点写了葛修润在推翻了前三个方案后所设计的新方案。)

3.深入研究课文,具体分析。

(1)文章开头是如何写的,有什么好处

(2)为什么白鹤梁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的保护单位

(让学生在课文中自找答案并标出来,指名分别朗读。)

(3)为了保护白鹤梁,科技工作者提出了几个方案,分别是什么

保护白鹤梁的方案

优越性

弊端

1

水下博物馆方案

方便人们参观

暴露在空气中,难度大,花费高。

2

岸上博物馆方案

简单可行,所需资金少

复制品的价值,不能与本体相提并论

3

比较理想的方案

长久留存

会被淤埋掉

4

运用"无压容器"的原理修建充水的透明壳体

长久保护,方便参观,花费少。

(4)通过表格,我们可以看出和前三种方案比较,最后一种利用"无压容器"的原理修建充水的透明壳体的方案是最佳方案。那么这个最佳方案是怎样提出来的呢

(5)最佳方案的提出是因为葛修润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有对事业的不懈追求的精神,那么作者又是如何描写这些的呢 (从书中找描写心理,神态,语言等方面的句子。)

小结:本文采用了心理,神态,语言描写,突出人物的心理矛盾和事件的曲折历程,表现了主人公高尚的精神境界和对事业的不懈追求。

4.讨论交流,白鹤梁的沉浮给我们什么启发

三,作业:预习《秦始皇陵兵马俑》.

板书设计:

白鹤梁的沉浮

关注白鹤梁——设计方案——确定方案——保护白鹤梁

白鹤梁的沉浮 篇3

涪陵白鹤梁的石鱼还能浮出水面吗?三峡工程开工以后,人们就一直关心着这个问题。

白鹤梁是一座天然石梁,位于靠近涪陵长江南岸的大江中,是一个长约1600米、宽15米的袖珍小岛,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长江水枯的时候,才露出水面。三峡大坝蓄水后,它就沉入了100多米的水底,再也不能露出水面了。

古人认为,冬天长江的水位回落到一定位置时,第二年一定是个风调雨顺的丰收年,于是人们就用“刻石鱼”的方法记录长江枯水水位。这一做法从唐朝延续至近代,每当石鱼露出,就成为一件盛事,人们在长江上聚会,在白鹤梁上刻石记载,文人墨客也赋诗填词。

岁月相积,白鹤梁刻上了十几尾石鱼,题刻170多段,计3万余字。与水文有关的题刻100多处,记载了唐代之后共千余年间的70多个枯水年份。白鹤梁题刻是世界江河水文的最早记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石梁上还刻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白鹤、弥勒佛以及风格不同、甚为宝贵的历代文人的诗文、书法和绘画作品,因此,白鹤梁又被称为“中国书法绘画艺术的水下博物馆”。1988年国务院将白鹤梁题刻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鹤梁一定要保护,这样的共识不难达成,但困难的是如何保护。

第一个保护方案是水下博物馆方案。它的基本思路是在白鹤梁题刻段上面建一个椭圆形的密封罩体,罩体两端各开一个隧道通到岸上,人们可以通过隧道进行维护和参观。这个设想的长处是方便人们参观,但白鹤梁会长年暴露在空气中,不利于保护,并且要建一个能顶住30米水压的巨大密封罩体,工程难度大、花费高。因此这个方案被否定了。

第二个方案是岸上博物馆方案。它的基本思路是让白鹤梁淹没水下,自然保护。在岸上建立博物馆,复制白鹤梁题刻陈列其中。这个方案简单可行,所需资金相对也少。但复制品 的价值,怎能和白鹤梁本体相提并论!

苦苦寻觅中诞生了第三个方案。这个方案充满想象:运用现代技术,对白鹤梁进行修复和加固,让它能在江底长久留存;而在白鹤梁近旁高处选择一个地点,把原样复制的白鹤梁碑林放置其上。这个方案的设计者期望当三峡工程完成之后,在三峡库区依然可以重现白鹤梁随水隐现的自然景观。

此后的两年里,再没人提出比这个方案更埋想的新方案了。经过反复的论证和实验,至2000年末,一部分设计书已经做了出来。国家文物局决定召开专家评审会,邀请工程院院士葛修润担任专家评审组组长。

评审会前,葛修润从上海出差到北京,特意去了一趟国家文物局,了解这个方案。他快速地翻阅着资料,大脑也在快速地转动。看完,他抬起头来,正碰上国家文物局同志期待的目光。

他说:“我认为这个方案也不理想。”

“为什么?”国家文物局的同志显然没想到。

“因为这个方案,也是把文物淤埋掉?”

“那您有什么办法使文物不被淤埋掉呢?”

“我想我有办法改变这个状态。”

葛修润想了约五分钟。这五分钟里,他调动了一生积累的丰厚的力学知识。一个设想浮出了脑海:“我们可以运用‘无压容器’的原理,把白鹤梁本体在水下保护起来。”

他讲了自己的设想,国家文物局的同志听了半信半疑。

告辞时,他说:“请把这些资料借给我,我要再看看。”

从北京返回上海的火车上,他一夜未眠,把借来资料,从头到尾细读了一遍,反复想:“那些方案不行,我的方案是可行的吗?”隔了一天,他从上海赴重庆,在火车上仍然没有睡觉,反复思考自己设计的方案。

评审会按既定程序一项一项进行。葛修润一面听,一面思想激烈地斗争;第三个方案的设计者做了那么多的工作,自己还要不要提出不同的意见

会议进行中,涪陵博物馆的同志给大家播放白鹤梁的录像片。

葛修润又一次被白鹤梁的风姿深深打动。长江在屏暮上翻腾,他的心也在翻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何等的神奇!生生不息的炎黄子孙,在这段石梁上创造,何等的丰富和美妙!大自然和我们的祖先把这样宝贵的财富留给我们,难道我们只能把复制品留给后人?葛修润院士又一夜未眠。第二天专家们继续审议方案。上午的会议即将结束。组织者请葛修润发言。

葛修润站起来:“我想耽误一会大家的吃饭时间,再淡淡白鹤梁的保护问题。”这位身材高大、精神矍铄的老人,此刻面容极其凝重:“迄今为此,我们提出的白鹤梁保护方案,包括即将通过的这个方案都不能改变白鹤梁被淤埋的命运。”他的语气沉重起来,“作为中国科技工作者,原地保护白鹤梁责无旁贷。如果不能这样,那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失职!”

最后一句话,震撼了在座所有人的心。然后他就用投影仪一边放昨天夜里准备的透明胶片,一边讲解他的新方案思路。他认为:白鹤梁题刻历经1200多年还很完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白鹤梁绝大多数时间是在水里。因此,我们可以应用“无压容器”原理,在白鹤梁原址修建一个充水的透明壳体,定期从长江抽水过滤后注入壳体,以清水来抵消壳体外江水的压力,并使白鹤梁题刻免受风浪和泥沙石砾的销蚀。建一条透明水下管道,让人们透过管道欣赏白鹤梁题刻。这样,既难保护白鹤梁,又能让人观赏,而且花费也少。

葛修润讲完,会场一片寂静。领导们面有难色地说:“葛院士您的方案好是好,可惜晚了。2003年6月,三峡水库景要开始二期蓄水了呀!”

葛修润深深感到形势严峻,时间紧迫。考虑再三,他给总理写了封信,谈了自己对白鹤梁保护的看法和方案,信里还附了一张图。接着葛修润又给当时的中国工程院院长写了一封信。院长把信批转给了有关部门,并写了一句话:请听听院士的呼声。

葛修润保护白鹤梁的建议终于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支持。

从此以后,葛修润院士放弃了节假日的休息,带领√★√一批专家,近四个月夜以继日地紧张工作,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问世了。国家有关部门对这个方案非常重视,请八位院士参与评审。经过严格审查和反复论证,设计方案获得通过。

2003年2月13日上午,一个隆重的开工仪式在涪陵长江南岸举行。欢乐有鞭炮在半空炸响,宣告了白鹤梁水下保护工程的开始。

得到这个消息,那些世代守望着这座珍贵的水下碑林的涪陵人,那些像热爱自己生命一样热爱白鹤梁的文物工作者,那些为白鹤梁的保护付出了巨大心血和智慧的科技工作者,都感到欣慰,都为白鹤梁终于可以在三峡水库建成后仍然留存于人类社会中,供人类一代代观赏下去而高兴。

小学六年级语文《白鹤梁的沉浮》优质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

3、了解科技工作者千方百计原地保护白鹤梁的经过,体会他们强烈的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

4、在生活中,以身作则,自觉保护国家文物。

教学重难点:

1、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

2、了解科技工作者千方百计原地保护白鹤梁的经过,体会他们强烈的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

跟老师一起学

1、白鹤梁水下石梁位于陪陵区城北长江江心,是一块长约1600米,宽16米的天然巨型石梁。石梁仅冬春枯水期露出水面。相传唐时尔朱真人在此修炼,后得道,乘白鹤仙去,故名。问:“沉浮”指什么?

2、所谓“沉浮”是一种比喻,表现白鹤梁的出水和没水,盛衰命运。

3、它经历怎样的命运变迁,人们又是怎样保护它的?快速浏览课文。

4、自读课文。

5、本文用设问句开头,交待了对白鹤梁命运的关注,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你从中了解到了什么?

6、科技工作者提出了几个方案,分别是什么?

7、前三个方案有什么弊端?

8、工程院院士葛修润为什么要提出第四个方案,这个过程是怎样的?教学设计>文章为什么要这样写?

9、出于科技工作者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葛修润苦苦思索,寻求原地保护白鹤梁的方案,这个方案的提出是艰难的,不仅因为技术难度,而且因为它经历了复杂的心理斗争。因此教学设计>文章采用大量的心理、神态、语言描写,突出人物的心理矛盾和事件的曲折历程。之所以这样写,目的是为了表现主人公高尚的精神境界和对事业的不懈追求。

10、文章标题:“白鹤梁的沉浮”有什么深刻含义?

一层含义,是指白鹤梁的存在本身具有的特点:“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长江水枯的时候,才露出水面”,形成特殊的长江景观。

另一层含义,则指由于三峡工程的开工,白鹤梁是否还能保持这样的风貌,这是它的命运的“沉浮”。富有诗意的标题引发悬念,也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1、问: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文物保护的故事

12、作业:了解更多文物保护的故事。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