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计划(优秀8篇)

时间过得是真快,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我们也要做好自己的教学计划,是时候认真思考计划该如何写了。好的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计划(优秀8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篇1

一、学习情况分析:

三(2)班共有41名学生,绝大部分学生能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但也有少部分学生,组织纪律涣散,上课时能不遵守课堂纪律,课余时间也不能自觉,本学期得对他们进行自律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三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2课时。

二、总教学目标:

1、知识层面:通过学生的实践和探究,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

2、能力层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大胆质疑,勇于开拓的学习情操,构建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地球、关心生态环境的道德堡垒。

三、单元教学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必将彻底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综合实践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继续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思想,实施素质教育,更好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综合实践的能力,带领学生们走入更广阔的社会活动空间,丰富学生们的知识、情感等方面的体验。活动课程来源于学生们的生活和真实的社会环境,并有一定的研究难度和研究意义。课题的选择要从培养学生们应具备哪一些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全盘考虑,要对提出的课题进行反复的论证,并兼顾到有哪些学科的参与,重点就是要解决什么问题,最终的研究价值是什么等等。在开展活动课之前,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共有学生一百多人,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对于一些操作性的课题兴趣浓厚。但由于学校出于一些安全方面的考虑,对于一些需要离开校园的社区调查活动开展有很大的阻力,因此,本学期,把重心放在校园内,学生身边的事情,着重通过一些研究性学习课题,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活动目标

1、在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养学生们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识方面:

主要是通过学生的探究学习,发现和获得知识。即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生活、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四、教学措施

1、教学方法采用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把模仿、体验、探究、反思以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社会实践等方式融合好,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过程成为手脑并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充满乐趣的过程。

2、了解和研究学生,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努力创造条件,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愉快地学习,进行自主探究,尽可能注意个性的培养,指导学生可以在主动学习中获得成功,并分享成功的快乐。

3、把积极的劳动与技术态度和正确的劳动与技术价值观的形成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始终。

4、综合实践活动还要把课堂教学与校内外的劳动结合起来,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在课堂上做手工要注意清洁卫生,剪下来的废纸屑不能乱扔,使用工具要注意安全。

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计划 篇3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使学生接触自然、社会,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培养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工作重点

1、突出育人导向,强化德育责任和德育功能,探索符合实际且行之有效的学科德育的方法及 途径,推动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进一步改进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加大 STEAM 跨学科学习研究,开发 STEAM 课程,探索 STEAM 教育经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2、贯彻落实《浙江省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积极探索基于课程整合的中小 学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实施的路径,重点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与学科课程的社会实践要求的 整合,与学校主题活动的整合。通过对新教学常规和学习常规的条例解读、案例分析、课堂观察、 讨论交流等多种方式,引导教师将常规要求的基本内涵内化为自觉意识,转化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实施的有效途径,建立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机制。 加强对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指导,以主题模块的形式,组织多种多样的科普活动、拓展训练和公益性劳动,努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集体观念、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

4、规范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加大教研力度,从内容入手,试解决实施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加强教师间的交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质量,这是本学期的重点。

5、 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习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如开展常识活动课即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常识活动课,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常识自己、常识别人、常识自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而关注个人专长、能力、树立自信心,常识别人,让孩子发现别人长处,学会与别人合作,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沟通能力。

三、教学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1、深入课堂,通过调研、听课、教学研讨会、座谈等方式,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疑难问题。注意观察学生学习状态,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了解,发现教师教学问题,并加以改进。

2、通过观摩课堂活动,案例研究,结合我区实际,开展以单学科为主线的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含 STEAM 教育)的实施与探索。

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计划 篇4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有关要求,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突出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价值。为切实贯彻落实综合实践的精神,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充分利用学校活动和资源,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构建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工作要点:

1、加强课程理论学习,推动校本培训,让新任综合实践课程的老师尽快入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

2、各年段按计划有序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往等诸方面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品质。

3、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有效课堂为理念,开展教研活动,无论是校级、片级、区级,追求活动指导的有效性,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效率。

4、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性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做好学生活动过程中相关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5、继续深入实施好学校已有的校本课程,并着力开发新的校本课程。充分利用我校“耕乐园”内的资源,充分挖掘。

6、在全校区组织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资料展评活动,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老师的学科把握能力。

主要措施:

一、优化管理,追求课堂的有效。

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与学科课程一样对待,制定每个年级活动的计划,包括长线活动和短线活动,备课上传学校网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的过程性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本学期要求教师参与学校组织的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性资料的展评活动,提高广大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科把握能力,为参加吴江区的综合实践汇报展评做好准备,期末做好各项资料整合,汇编成“综合实践活动成果集”。

二、强调实效,扎实开展教研活动。

1、加大学习与培训,提高课程意识

继续重视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课程意识。特别是期初的校本培训,要让任课教师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特色建设中的独特作用;进一步学习活动方法、操作要点,增强培训的实效性。活动期间,鼓励教师多协商、多咨询,群策群力,把课程落到实处。

2、加强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我校担任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老师都是兼任的,所以本学期将继续力求推出一批综合实践活动老师的骨干,积极参与联片教研活动,以及吴江区的综合实践培训活动。重点围绕活动中的热点、难点话题,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开发、活动方式及途径、活动评价,教师参与活动的成败得失等展开,使教师在活动中不断反思,获得实践经验。

3、挖掘活动资源,丰富活动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各年级要根据学生特点,把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特色建设、德育活动等联系起来思考,充分开发利用各种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使综合实践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

三、关注评价,完善活动过程。

评价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在课程评价上,应体现“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的评价理念,应注重评价师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等各方面,坚持正面评价,实现多元评价。

本学期将注重过程性评价,通过现场观察、学生座谈等评价方式,及时调整,规范活动。学校还将开辟学生成果展示,利用橱窗等栏目将学生的研究成果、小论文、小报告、小作品展示或展览。每位教师要留心观察,及时推荐,以激发学生继续参与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

四、分月教研活动计划:

三月份:

1、期初工作会议,学习教研室沈老师关于主题确定的几点要求。

2、参观“耕乐园”寻找研究主题方向,确定各年级长线及短线研究主题。

3、校内综合实践教研活动开展。

四月份:

1、平望片综合实践教研活动开展。

2、校内综合实践教研活动开展。

五月份:

1、吴江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专题培训活动。

2、平望片综合实践教研活动开展。

3、校内综合实践教研活动开展。

六月份: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实施情况学期统计工作。

2、任课教师上交综合实践成果。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篇5

转眼间,新学期又开始了,我将和四年级的孩子们共同探究、学习“综合实践”这门学科。为了教学工作顺利进行,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是为了改革中国教育弊端而提出的一种新型课程。其目标在于通过活动,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结合本校的实际,使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动手操作的能力,学会种植各种多肉植物。

二、具体要求

1、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从课本走向实践在实践中逐步养成具有基本的生活能力。

2、在实践劳动中养成劳动的能力及辨赏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的种植和实践能力,养成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4、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加强同学之间的互相协作,交往及探究能力。

5、帮助学生逐步培养观察,分析,搜集资料的能力。

三、实现目标和措施

1、多学理论,用理论充实自己,指导自己的教学,联系实际,使教学更具科学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认真钻研教材,多研究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备好每一节课,使教学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每节课学生能感兴趣,学习有兴趣。

3、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能力。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需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把学生在校内的学习同校外生活及需要和兴趣紧密结合,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同学们回到生动的社会生活中去,让他们有机会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探索实际问题、参与实际生活,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社会人”。

二、活动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同学们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二)具体目标

1、研究性学习:增进同学们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劳动与技术教育: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龋。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三、具体要求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篇7

一 、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本学期,我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

1、使学生们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们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们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方面。在活动中,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以配合的形态呈现的。因此,我将依据学校特色活动,地方特色,以及时令,季节等,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教学措施

1 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2 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们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们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3 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4 重视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篇8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改也好,课改也好,第一项任务就是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习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它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学习情况分析

三年级小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因此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

考虑到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我们的综合实践课设定了三大主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希望通过这三大主题激发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总体目标:

密切学生们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们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们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们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活动重点:针对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学生们的观察力作为三年级的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们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们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五、活动难点: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们的素质。

六、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们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们学习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们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习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可结合国旗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开展行为习惯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时事热点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七、课时安排

每周一课时,便于师生都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便于开展活动时进行资源共享。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