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小石潭记教案【优秀5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1、知识与技能:
⑴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⑵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与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⑶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寓的心情,体会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
⑴预习课文,根据工具书、课下注释、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⑵反复朗读课文,合作交流探究课文景物的特点和写景方法。
⑶结合文章背景,分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笔下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领略文中描写的自然风光的美。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掌握记叙的顺序。
(二)能力训练点
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技巧,细致真切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有意观察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作者笔下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领略文中描写的自然风光的美。
二、学法引导
学习本文,重点是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把握课文内容可以从写作顺序入手。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应联系作者生平和与作背景。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①掌握记叙的顺序。②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
解决方法:教师讲解。
2.难点:树、石、水、鱼特点及对它们的准确描写。
解决方法:学生自读,从书上勾画出来。
3.疑点:文章结尾部分感情基调为何与前不同?
解决方法:教师启发,学生回答。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2.精读课文,体会写景抒情方法。
3.联系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体会文中思想感情。
4.口头作文:根据教师展示的画面,细致观察,然后进行口头小作文训练。
七、教学步骤
导语 杜甫曾有诗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可见,景与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曾写过永州八记,寄情山水,落笔不俗,视角独特,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展现在我们面前。今天,我们就一同欣赏他的八记之一—。
(一)整体感知
1.学生根据工具书、课下注释,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顺序,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第一段,写小石潭的出现、潭的结构特点及周围景物。
第二段,写潭中游鱼。
第三段,写潭水的源流。
第四段,写作者游览感受。
第五段,写作者游览感受。
3.朗读课文,体会文章中写景的优美文字,找出欣赏点,讲明为什么?
(1)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坻、屿、嵁、岩,形状各异,写出了潭的奇特可爱。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三句描写潭边景物。“蒙、络、摇、缀”观察入微,刻画精确。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特写游鱼,游鱼空游无依,实则旁衬水清。
(4)“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写鱼的情态。“佁然”“俶尔”“翕忽”写得惟妙惟肖。“乐”字写鱼,也是写人的心境。
(5)“潭西南面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明、灭,描写溪水因岸势曲折而时隐时现的状态,写得真切、形象。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笔意飘渺,引人遐想,“其岸”“其源”补述出“望”的对象。
(7)“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凄、寒、悄怆,写出了作者独特的感受。
4.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教师提问,作者是如何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的?
(1)先声夺人。如第一段,写小石潭的出现,采用了先声夺人的手法,如“隔篁竹,闻水声”,用“鸡珮环”的比喻形容水声悦耳,用“心乐之”的主观感受启动读者的兴趣,然后写“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就十分令人神往。
(2)抓特点,用比喻。写潭的构造形态,紧紧抓住特点来写,先挑出“全石以为底”,从而照应了“水尤清冽”一语,然后用比喻“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石底卷出水面的形状,给读者的印象非常鲜明突出。
(3)正面描写。写岸上景物,则采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青”、“翠”写颜色,“蒙络摇缀”写形貌,“参差披拂”写动态,寥寥数语,写得宛如图画。
(4)正面、侧面相呼应。第二段写潭的游鱼,文字不多,却极其精彩。“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既正面写出游鱼的自由自在,又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5)对比描写。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作者巧妙地把“佁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能显出鱼的活泼。
(6)拟人。“似与游人相乐”,采用了拟人的修辞笔法,更把游鱼的神情写活了。
5.文章结尾部分感情基调为何与前不同?让人有低沉之感?
了解写作背景,柳宗元是在政治上失意遭贬的情况下写这篇文章的,到了偏远的永州以后,也不能不使他心怀恐惧,这种特定的思想感情,自然要反映、渗透在他的作品之中。因此,小石潭那竹树环会的境界,别人身临其境也许会感幽美宜人,流连忘返;而对他来说则是“凑神寒骨,悄怆幽邃”,认为不可久居。结尾部分的感情调子的低沉,原因就在这里。
(二)总结、扩展
总结:这篇文章生动地描绘了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小石潭结构的奇特,潭水的清澈,岸上景物的秀丽,潭中游鱼的活泼,通过作者精描细绘,图画般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扩展:优美的文章,往往得力于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如鱼在水中“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的情态,溪流时隐时现、明灭可见的景象,若不是亲临其境,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是很难描绘出来的。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完成400~500字的写景抒情散文。
八、布置作业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2)青树翠蔓
(3)日光下彻
(4)其岸势犬牙差互
(5)以其境过清
2.翻译下列句子
(1)如鸣珮环,心乐之。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4)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5)其岸势犬牙差互。
九、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学习本文,重点是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本设计引导学生把握从写作顺序入手课文内容,联系作者生平和与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探究活动
采用卡片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
采用卡片积累文言词语是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著名历史学家吴晗主张“老老实实地读点书”。他十分重视做卡片,边读书,边做卡片。这成了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好习惯。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下面介绍一些做卡片的方法:
第一,卡片纸。可以到文具店购买,也可以用硬实一些的纸自己制作,卡片相当于32开纸的二分之一,裁好后按照自己平日书写字的大小画上横格,上方留有1厘米的天头。第一行注明题目、类别等项目。例如:
第二,确立积累的内容分类。
初中阶段学习的文言实词一般可以分类为:
一词多义、古今词义变化、词类活用、通假字。
虚词可以单个积累,例如:
之、以、其、于……
第三,整理抄录。按照分类的项目,从学习过的文言文中整理抄录,制作卡片。例如:
一张卡片只抄录一个实词。留下空白等日后再学新的义项时进行补充。例如“见”,今后还要学到的义项有:①见解,见识。②表示被动。(用作虚词)③表示对自己怎么样。随学随补充,这种方便是用本子积累所不能相比的。
为了补充新的例句,也可以在每个义项的例句之后留出空行。如上面的卡片。
第四,分类存放。
准备卡片盒。到文具店购买一个卡片盒,或者找一个废弃的合适的包装盒。
制作目录卡片。目录卡片的上沿要比普通卡片多出一片,书写题目。如图所示:
把相同类型的卡片放在一起,目录卡片作为同类卡片的第一张,放在卡片盒子里,便于翻检。
一、教材内容
《小石潭记》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古代借景抒情散文。课文作者通过仔细入微的观察,运用多种技巧,生动地描绘出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这一单元是本册课本的第二个文言文单元,选入了四篇写景记游的古代散文,编入这类文章意在继续培养学生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的能力,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增强语感,同时能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色,触摸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脉搏,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教学这篇美文,应注重在诵读中品味语言,体验情感,发展语感,结合亲身体验加深对写景抒情类文章的体会和理解。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一篇游记散文,山水游记,这是柳宗元散文中的精品,也是作者悲剧人生和审美情趣的结晶。他的山水游记在意境构造与表现技巧上很有特色。对景物的描绘不仅能肖其貌且能传其神,常结合自己的遭遇寓情于景,别具味外之味。由意在宣泄悲情到艺术地表现自然,将悲情沉潜于作品之中,形成了柳氏山水游记“凄神寒骨”之美的特色。教学《小石潭记》,既要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又要帮助学生体会柳宗元游记散文的凄美特色,体会其意境美、艺术美。
二、教学目标
教学本课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代游记散文的兴趣和能力,学会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提高对游记散文的欣赏能力。对初中文言文教学,新课标提出了这样的基本要求:“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它又在“实施建议”强调,初中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所任教的八年级学生通过近两年的文言文学习,初步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已基本养成查阅资料、圈点勾画、归纳整理的良好习惯,也具有一定的分析、概括、赏析能力,自主、自立、自学的意识逐渐增强,但学生的这种习惯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浓,学生的理解、欣赏、迁移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根据课程、单元要求,结合课文特点及学生的发展需要,我预设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能熟练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观察、质疑、鉴赏能力,学会多种描写景物的技巧。
●过程方法:通过诵读品味,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情感态度:领略小石潭寂静、幽美的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理解作者失意被贬、寄情山水的抑郁忧伤的感情。
●重点: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作者的感情变化原因,并尝试将情景交融的写法学以致用。
三、教法学法
文言文教学中选择学生需要的有效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既要“求活”又要“求实”。为此我对学生文言文学习的情况作了调查,反馈如下:
学习方式
学习内容
学习评价
我最喜欢的
讨论式35.7
自学兼讨论26.19
学导式11.9
讲授式14.29
自学式4.76
朗读54.76
字词疏通落实
内容理解
思想感情14.29
文章写法4.76
练习检测38.10
竞赛42.86
情境显现16.67
归纳整理
我最有效的
讨论式33.33
学导式23.80
讲授式21.43
自学式19.05
朗读14.29
字词疏通落实30.95
内容理解21.43
思想感情
文章写法
背诵16.67
练习检测59.52
竞赛19.05
情境显现9.52
归纳整理
我最不喜欢的
讲授式33.33
自学式28.57
学导式21.43
讨论式19.05
讨论自学
背诵73,81
朗读9.52
字词疏通落实
内容理解4.76
思想感情
文章写法4.76
练习检测
背诵默写64.29
竞赛11.90
情境重现16.67
归纳整理
我感到困难的
自学式54.76
学导式16.67
讲授式16.67
讨论式7.14
朗读9.5背诵19.05
字词疏通落实30.95
内容理解16.67
思想感情16.67
文章写法9.52
练习检测19.05
背诵默写38.10
情境显现16.67
竞赛11.90
归纳整理
我是如何解决困难的
讨论查资料42.86
讨论9.52
学导14.29
讲授7.14
自学7.14
朗读背诵
字词疏通落实
内容理解
思想感情
文章写法
对老师我最满意的
讨论7.14
学导11.90
讲授30.95
自学2.38
朗读19.05
字词疏通落实11.95
内容理解
思想感情
文章写法
练习检测21.43
背诵默写7.14
情境显现7.14
竞赛11.90
归纳整理
不够满意的
讨论11.90
学导11.90
讲授9.52
自学4.76
练习检测7.14
默写21.43
情境显现2.3
竞赛2.3
归纳整理2.3
背诵2.3
针对以上情况,我选择了老师启发引导下的“自主式学习模式”。这种自主式学习着眼于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的培养,学生活动体现自主性,教师活动重在激发思维性,课堂在于问题探索、交流、生成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是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化为“主动学习的探索者”的有效途径。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朗读式:朗读之于文言文,犹如活水之于游鱼,必不可少。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发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效率,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质疑式:对文章的词句疏通、内容理解、写法意境等方面的疑难提出问题进行探究。
鉴赏式:利用图片鉴赏及情境重现的形式引发对课文的深入探究。
整理式:利用“研讨与练习”一梳理文章的游览顺序、景色特点、作者感受,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也为背诵作铺垫。利用反思笔记整理文言文的重点词句,总结学习过程、结果及方法。
整体思路是:自主预习——导入新课——朗读疏通——质疑积累——鉴赏诵读——总结拓展(读——思——赏(悟)——结)
本文由于时代背景遥远、文言词汇艰深、作者寄予于景的感情难以把握,因此设计了自主预习这一环节,消除阅读障碍。
自主预习:
熟读课文及《永州八记》中的有关文章(下发《钴姆潭西小丘记》《始得西山宴游记》等文章)疏通课文,圈画重点疑点,做好自学笔记。并根据自己的条件兴趣自主选择以下研究任务:
诗文组:搜集关于柳宗元的诗文,并选出一些诵读,向同学推荐。
资料组:搜集有关柳宗元及作品《小石潭记》的背景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所处的时代与环境。
录音组:选择合适的音乐,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搞好配乐朗诵录音。
图片组:搜集与文中景色相关的图片。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前准备交给学生做,可一举多得,培养综合学习能力,学会自学,学会合作。
四、教学环节
1、导入新课
欣赏当代文化名人余秋雨《柳侯祠》中对于系列山水游记《永州八记》的高度评价,导入新课《永州八记》第四篇——《小石潭记》。然后学生自渎提示语进入课文。
因为这段评价和提示语不仅提示了写作背景、文章内容,暗示了作者情感,能为学生学课文作背景、情感铺垫,而且语言很有吸引力,余秋雨的深情评述,易感染学生。提示语亲切,像导游一样引领学生饶有兴趣地进入文本。
2、朗读疏通
①示范朗读。导入后音乐响起(高山流水音乐),老师声情并茂地地配乐朗读课文。
②自读课文。布置要求:读准字音,不读错字;读通句子,不读破句;读顺文章,不打疙瘩。具体方法:一人读书,一人发现读音或停顿有错误,随时指出来,两人都拿不准的地方借助注释词典,讨论统一意见。
③全班齐读或推荐朗读好的学生读。
设计意图:因为这篇文章的生字难句、多音字较多,学生难以读好。
示范朗读使学生对课文有整体熏陶感染,初步领略文章的文字美、情景美,尽快进入自主朗读的状态,同时帮助学生矫正自己的朗读,起到示范作用。
两人小组的朗读,激励学生人人参与,既互相系检查了预习又促使学生自己进行查漏补缺。
最后的齐读进一步体验了朗读的语感、气势。
④四人小组交流:交流预习过程中的疑难词句及重点词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新词等),
看注释、查词典、翻资料,疏通全文,逐字逐句理解。并根据利用“研讨与练习一”梳理文章的游览顺序、景色及特点、作者感受。老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解决语言积累问题,养成“眼到、手到、心到”良好阅读习惯,提高课堂阅读效率。
3、质疑积累
①质疑问难:学生提出讨论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在黑板上归类板书,然后引导学生集体讨论解决。完善自学笔记。
设计意图:“读书贵有疑”,学生在质疑中往往会闪现智慧的火花,使课堂“出彩”,同时这也是师生互动、共同进步的过程。
4、鉴赏诵读
①出示图片鉴赏
柳宗元的妙文引得古往今来无数墨客游人去寻访永州城内外这些山山水水、草木竹石。不过,如今除了县西2公里处的西山依稀可辨外,作家笔下的遗迹都难以寻识。今天我们在欣赏他带给我们艺术美的同时,也想欣赏自然风光。老师及同学从网上下载了一些相近的图片,并拍摄了一些照片,你觉得这些图片能体现文中的情境吗?如果能,从文中找出依据说明,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形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所表述的内容,进行还原性阅读,同时激发起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去领悟文章的氛围、意境、感情基调,进行创造性阅读。
在鉴赏过程中,突破难点:(质疑: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柳宗元来游小石潭,到底是“乐”还是“凄”? (学生讨论,教师提示联想柳宗元的相关作品,如《始得西山宴游记》、《江雪》、《黔之驴》—资料组展示搜集成果。)同时结合图片有感情的朗读有关语句并尝试背诵。
②复述赏析
他那生花妙笔使这些无情之物变得有性有灵,令人向往。《小石潭记》这篇文学作品,也是一件艺术品。的确是一幅画,浓郁的愁、清雅的景,融汇成一幅幽雅深邃的水彩画。 那么请我们用欣赏的眼光观赏这副作品,用自己的语言展现相关的画面。
利用“研讨与练习”二,品读第二自然段,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这种景致。当堂展示评价。评价中对学生复述中“精确的词语、形象的修辞、合理的想象、凄美的意境”作充分的肯定与鼓励,同时还可建议学生改变一下常规顺序、安排合理的结构、运用文中的恰当写法(如动静结合、特写镜头、侧面描写等)。当然对学生不符合文意的地方也要作出矫正。评价时老师把复述的方法归纳在黑板上。学生根据这些方法修改。之后让学生想象自己描绘的画面,背诵原文中的精彩段落。播放学生的录音朗读。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地读,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感悟,在读熏陶,在读中迁移。
诵读是内化的过程,赏读背诵不仅可以积累语言,更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
5、总结延伸
1、整理反思笔记,准备做练习检测。(课内完成)
易读错写错的字音、字形:
作者作品背景:
重点字词整理(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新词等)
疑难及主题探究:
方法改进:
设计意图:让学生及时复习反馈,使学生的整理归纳、反思评价成为习惯。
2、选读《永州八记》中的文章,选择自己喜欢的篇目或段落写好书面复述。
设计意图:拓展阅读范围,对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特色、写法有整体的印象、初步的探究,对复述的方法(情景交融的写法)能学以致用。
3、配乐朗诵并录音(可回家作业)回校展示播放
我校英语学科教学中通过建立录音档案,提高口语能力,效果良好,语文“古诗苑漫步”诗歌朗诵中,有些同学的录音展示,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于是有学生向我提议文言文朗诵背诵也可采用此法。我认为这一方法可行,让学生充分运用现代手段进行自我评价,在评价中提高对文言文的感悟能力,还可作为形成性评价把学生成果存入档案袋。
4、推荐阅读余秋雨《柳侯祠》,
更广更深地走进柳宗元,让学习成为一个延续的过程,让学生带着欲望走进课堂,又带着新的欲望走出课堂。
以上教学方法的运用及教学环节的设计力求体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
“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
这是我这堂课的追求,也是我努力的目标。
努力使课堂变成“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让课堂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的“生态环境”。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右,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
3、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