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书的教案优秀3篇

教学过程: 篇1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词。

2、先回忆上节课所提出的问题:(○1题目中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2为什么“书”要加引号呢?○3这本书记载了什么?……)

过度:想知道这此问题的答案吗?(想)让我们一起去学习课文吧。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你读懂了什么?

(2)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3)我还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你认识图中的人物吗?怎么称呼他们(结合图:川川、爸爸、叔叔)

过度:这位叔叔趴在一块大石头上看呀,看呀,这位叔叔就是地质勘探队员。

2、学习2—4自然段

(1)最大的“书”指什么?

(2)“书”为什么加引号呢?

(3)结合图理解句子:“你看,这岩石一层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4)请齐读第1—4自然段,并用不同的语调、语气读出川川和叔叔的对话。

过度:结合图,这岩石书一层一层的,就像我们日常用的书,一页一页的,我们的书上有字,这岩石书上有字吗?

3、学习5-6自然段

(1)岩石上有字。

1看谁又对又快地在文中找出描写岩石上有字的自然段。(5、6○

自然段)

2指名读5、6自然段。 ○

3岩石上的字指的是什么?用“~” ○

(雨点——雨痕 波浪——波痕 闪光的、透明的——物质)

(2)这本岩石“书”真神奇,请带着神奇的语气来读5、6自然段。 过度:岩石“书”上有字,多么神奇啊!岩石“书”上还有别的吗?(有)

4、学习7、8自然段

(1)岩石“书”上还有什么?(结合图)“图画”,从图中能找到岩石“书”上的图画吗?有哪些?(树叶、贝壳、鱼)

(2)齐读第7、8自然段(用不同的语气读出川川和叔叔的对话)。

5、岩石上的字和图画能说明什么?齐读课文第十自然段。 过度:原来这本“书”是蕴含着这么多的知识,读了这本“书”有什么用呢?

6、学习第11、12段

(1)哪一段告诉读这本“书”的作用?(11、12段)

(2)指名读。

(3)本段“……”(省略号),省略了许多宝藏,你能说出其他的宝藏的名字吗?

(4)大自然还有很多很多宝藏,等待同学们去发现,研究,只要大家把这本“书”读懂,就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有信心读懂这本“书”吗?

(5)川川和大家一样,你能猜猜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

(6)勤学好问的川川学到了这么多知识,他高兴吗?你从文中哪段看出来?(13自然段)

1读一读川川说的话,应该带着什么样的语气读?(高兴) ○

7、喜欢文中的川川吗?为什么?

8、你喜欢文中的地质勘探叔叔吗?为什么?

过度:同学们都喜欢文中的叔叔和川川,让我们分角色读他们的

对话吧。

9、分角色朗读课文(川川、叔叔、爸爸、旁白)

(1)通过川川和叔叔的对话,就知道最大的“书”指什么?

三、总结

神奇的大自然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需要我们仔细去思考,认真去研究。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希望同学们课后读一读《大自然百科全书》一类的书籍,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吸取营养,感受大自然那无穷的魅力。

四、板书设计:

19、最大的“书”(岩石)

教学反思

适时运用多媒体技术,解决科学知识。多媒体计算机进入课堂教学,以其便捷、直观、丰富等特点开启了课堂教学的新天地,给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但由于有时在教学中往往出现被多媒体牵着鼻子走的现象,导致这个辅助工具“想说爱你也不容易”。在这节课中,我努力采用后置的方式呈现课件,既不使汉语过于直白,失去了应有的汉语味,变成了课件展示课;又比较准确地解决了常识性知识,使语文教学与科学知识的落实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当然在最后一个环节引导学生探究大自然中更广的“书”时,我则采用前置的方式展示课件,利用精美的课件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

准确把握“书”的内涵,引领学生走向生活。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准确把握三个难度的“书”,即平常的书,文中最大的“书”,大自然中更广的“书”。我以平常的书引入,以大自然中更宽泛的“书”结尾,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又引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大自然,使学生的视

一层一层 有字:雨痕、波痕、矿物 穷宝藏 有画:树叶、贝壳、小鱼

野不再被禁固在本教室,使汉语教学不再局限于本课堂。

教学目标: 篇2

1、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3. 了解岩石的作用及地壳的变化。

4. 在对话中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篇3

1、读好人物的对话

2、了解岩石的作用及地壳的变化

3、在对话中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