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反思【精选1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

一年级语文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教学反思 篇1

一年级语文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教学反思

杨新富老师在第一学段的教学策略建议中曾说:“儿童学习语言是在交际实践中,对外部语言的逐步内化的过程,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自主的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内化、积累语言,同时提高文化素养。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篇传统革命题材的文章,它离学生生活久远,学生对毛主席是何人都不太了解,在教学中,我想方设法让孩子接近伟人,体会沙洲坝村民对毛主席的恩情世代不忘的情怀。

一、民谣对比,今昔不同

喜欢阅读时第一学段目标的。第一条,采用多种手段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读书,进而视�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这篇传统革命题材的文章,加上抽象的文字符号,很难引起学生是视觉的快感,上课伊始我以童谣导入:沙洲坝,沙洲坝,三天不下雨,无水洗手帕。让学生想象没有水的苦恼,沙洲坝人民是怎样生活的呢?学生带着疑问走进文本。随着对课文的理解,我又出示了另一首民谣:红井水,甜又清,手捧清泉想恩人,与刚才第一首民谣的鲜明对比,多侧面的把村民不忘毛主席的恩情折射出来。

二、给个支点,想象练说

文本蕴含着很多对话的潜质,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由于受心智水平,认知经验的限制,他的理解、体验往往不能一步到位,只是表层化的阅读。如何消除学生与文本间隔和距离,我努力去寻找语言材料与学生生经历的“共通处”,设法打开学生记忆的仓库,调动相关知识,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语言文字相关的表象,使语言在鲜活的形象中获得生命,使课文情感与学生的情感融为一炉。沙洲坝人民有了这口井会干哪些事?借以提供给学生几种人物,村妇、农妇、行人,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阅读中来,从多角度、多层次交流中感受这口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与当初沙洲坝吃水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心中涌起感谢毛主席的情怀。吃水不忘挖井人,真正成为学生”感于内而发于外的现实语言。

三、借助模块,滋养生命

语文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个感悟、体验的过程,一个生活的过程,语文教学就是一个将语文还原到一个具体的语文生活情境中,激活学生本原的语感和语用,在感性的实践过程中发展和形成语文素养。《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沙洲坝的人民对毛主席心存一份感恩,立碑传世。现实中,为我们付出的有很多无名英雄,他们名声并不显赫,但也让我们满怀感激,我让学生模仿课题的说法,自由表达,过桥不忘——,吃菜不忘——等,学生在表达中,活化了语言,滋养了心灵,课文中隐含的思想因为与学生的情感交汇而得以复活。

一年级语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后反思 篇2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太远,一年级学生对那个年代的事情根本不了解,“革命”、“解放”等词语更不知为何物,作为老师,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这篇课文的语言文字既不优美,也不深刻,在语言文字上下功夫的话,也是无从下手。这篇课文该怎么上呢?我想了很久,就从这句话入手吧。“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这句话写出了乡亲们吃水的困难。这让我想起了我教过的五年级的一篇课文《水》,于是,我拿来那篇课文的一些资料给孩子们看,一口小小的井旁,排着长长的队伍,两只水桶,那是全家人一天要用的水啊!慢慢地孩子们感受到了,体会到了。水是多么重要啊!生命是离不开水的呀!可是,当时的政府没有人来管这件事,老百姓就一直过着艰难的日子。毛主席来了,他看到了,就决心为老百姓做事情,他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这时,我再让学生想像乡亲们喝着这井里打上来的水,是怎样一幅欢乐的场面啊!孩子们的想像非常到位,下面是一些孩子的回答:孩子们笑啊跳啊!欢呼起来:“噢!我们终于有水喝啦!井水好甜啊!”一位老人握着毛主席的手说;“谢谢你,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你的!我还要让我的儿子、孙子都想着你。”听了孩子们的回答,我想,今天的教学任务我完成了。没有说教,没有灌输,孩子们真正感受到了毛主席确实为老百姓做了一件好事,老百姓永远记着他,这就够了。我已经在孩子们幼小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

[一年级语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后反思]

一年级语文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伟大领袖同志为了让当地的村民吃上甘甜的井水,亲自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解决了当地村民吃水难的问题,让我们深刻感悟到主席一心为人民服务,为民着想的好思想,好品质,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一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认识“主”、“席”等12个生字,会写“士”、“忘”等8个生字。

②正确,流利,并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德育目标: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主”、“席”等12个生字,会写“士”、“忘”等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

3、感悟“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含义,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四、说教学教法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二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本堂课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朗读感悟法:结合本课的语言特色,以读代讲,以读促学,通过自读自悟,边读边想像,生生评读师生评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像”。

2、情境教学法:有情有趣是教学。课伊始,我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形象、生动的[视频]课件,用充满感染力的语言,扣住学生的心弦,引领学生搜索记忆中的印象,唤起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3、评价激励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开始的阅读思维空间,珍视学生的独特的阅读体验,只要言而有物,言而有理,都给予认可与鼓励。让学生享受“跳一跳,可摘桃”的喜悦。

除了以上方法外,在本堂的教学中,还穿插了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等。我力求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和熏陶,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在品味语言中积累语言,在内容体会中掌握方法。

五、说教学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我的教学过程。

1、图片导入,激趣引入课文

同学们看过这幅图么?里面画的是什么?

那碑里还有字呢!是什么字呀?

看来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其实这幅图有一个非常难忘的故事呢!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2、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语

在低年级的阶段,二年级的学生已经能过根据汉语拼音正确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具备初步独立识字的能力,第一次读课文,要求学生把课文读对读通顺,把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划出来学习。在学习完后通过标拼音,开火车读词语的方式进一步巩固生字词语的学习成果。

3、再读课文,感悟文章

一堂成功的语言课必然充满朗朗的读书声,在解决基本的生字词之后,将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在这里,我采用分组朗读,自由读等多种朗读方法,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4、拓展小结

打好自主学习语言的基础,《语言课程标准》强调“在语言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就应予以表扬,对不当之处及时点拨,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课堂延伸中,我设计了2个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1)思考:“毛主席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们明白“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意思么?说说你的理解。

(2)小朋友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被人帮助或帮助别人的事,说一说你的想法。

六、作业设计

⑴抄写“士”、“忘”等八个生字各一排,并组词。

⑵给曾经帮助过你的人写一句话。

⑶课外时间搜集关于毛主席的故事。

吃水不忘挖井人反思 篇4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反思

一、由于文本资料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去甚远,所以老师要想方设法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1、能够利用已有的跟文本相关的音乐资源让学生感受毛主席的丰功伟绩,激发学习兴趣。

2、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毛主席的图片资料及小故事,在课堂上陈述,透过言说,加深对毛主席的了解。

3、充分调动学生的用心性,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

另外,还能够让学生结合自我的生活经验,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二、当学生第一次跟生字宝宝见面时,要给学生以较为强烈的刺激,能够利用声音、图像、动作、情景等各种方式加强生字与事物的联系,使生字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比如本课所要教学的“井”字,能够出示古井的图片,同时,将左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搭在一齐,这既是“井”字的字形,又是实物“井口”的形状。在这样直观、形象、搞笑的教学中,学生自然的学会了汉字。

三、创设丰富的识字情境,让学生在重复出现中巩固生字。儿童识记汉字的一个特点就是记得快,忘得也快,所以巩固识字尤为重要。而巩固的方法又不能知识简单机械的重复,就应创设丰富的识字环境,在不一样的环境中让学生与生字宝宝“一回生,二回似曾相识,三回、四回成好朋友。”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反思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反思:《吃水不忘挖井人》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6》中的第一篇文章。新课程改革后,语文新教材中每一篇课文后都有一个实践性资料。从实施新课改到此刻,我一向只重视课文后面安排的的实践题,在上了《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后,让我改变了自我的看法,也真正体会到了实践操作题在农村中落实是比较困难的。下方是我对《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教学反思:

在《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自我去读然后说说从中想到了些什么,有什么问题要提?其中有一个学生就提了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沙洲坝的人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呢?这个问题不是这节课的重点,我想如果要花时光解释这个问题,就不能突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了。但如果不告诉学生,又觉得是给学生泼了一盆冷水。我就趁机对学生说,是呀,我们这儿一点也不缺水,可那儿为什么那么缺水呢?这天老师就把这个问题作为你们的回家作业,你们能够用你们自我的方法去找答案。

第二天上课,当我走进教室,有的学生已经守候在那。学生们说,他们那儿很少下雨;那儿的气候跟我们这儿不一样。站起来交流的人不多,可见这道回家作业题的质量了。有一个学生说的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我问了爸爸,可爸爸把话题转开了,没有告诉我。’我们要让学生由“学会知识”转变为“会学知识”,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潜力。可在我们农村中,父母的文化水平有限,不能告诉学生更多,而家中的书籍更是少得可怜,附近又没有图书馆,上网查找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更是困难。从《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中使我认识到,教材中的实践题,需好好利用外,还需要想好一些对策。

一年级《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反思 篇5

“吃水不忘挖井人”,字面意思是我们每天从井里取水饮用,享受劳动成果,但是不能忘记挖井的人。我顺势引出问题:

(1)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

(2)乡亲们挑水时会遇到哪些困难?

(3)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

(4)你能想象毛主席带领大家挖井的情景吗?

(5)是谁吃水不忘挖井人?

再让让学生去带着问题读课文,多读几遍;再读课文,分出自然段标出序号,初步理解课文内� 学生在回答上面设置的四个问题时,回答的很流利,我随着学生的回答及时的板书。并简单的讲解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不足之处:在“高效课堂”中是一个较好的起步,虽然效果不是很好,可也是跨出了艰难的第一步。因为学生比较难以想象那个年代的生活,而我却设置了一个针对一年级而言难度很大的问题,这也是我考虑不周,但我不会感到遗憾,因为这给学生在今后的“高效课堂”中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一年级语文《吃水不忘挖井人》原文及教案 篇6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吃水不忘挖井人》原文及教案

原文

吃水不忘挖井人

瑞金城外有个小村子叫沙洲坝。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那儿住过。

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

解放以后,乡亲们在井旁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忘、挖”等12个生字。会写“井、乡”等六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毛主席关心爱护人民群众为人民解决吃水困难的事迹,能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朗读。

难点:感悟。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准备:生字卡、多媒体课件、录音带

五、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目标:读文、识字、理解。

一、谈话导入、揭题:

1、开课激趣。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1、谈话激趣,学生借助拼音,大声自读课文。

指导学生标出自然段,边读边画出生字词,在生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互相交流认字方法:可以问老师,问同学,问家人,查字典……)

2、识字。

(1)利用生字卡片小组内交流,让学生主动介绍识记的方法,合作检测。

(2)课件出示生字。

(3)扮演小老师领读生字,并说说读、记这些字时应该注意什么。

(4)出示我会读中的生词,开火车认读。

三、朗读理解:

1、调皮的生字宝宝跑回课文中去了,你还认识他们吗?请你自己去读一读课文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可以大声读,轻声读,同座读,小组读……)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同座练读)

3、现在生字宝宝要和大家照镜子,比比谁照镜子的速度最快。

教师拿出生字卡片、词语和全体学生照镜子。

4、朗读接力赛:开火车读,做到四不:不错字,不漏字,不加字,不重复字。

5、理解:沙洲坝的乡亲们吃上干净水了吗?你怎么知道的?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补充板书:吃水

6、谁让乡亲们吃上了干净水?你认识毛主席吗?补充板书:挖井人

(1)简介毛主席。

(2)毛主席为什么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井?

7、你喜欢毛主席吗?�

四、整体感知,总结板书: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概内容。

2、举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饮水思源”的含义。

3、生活中有人帮助过你吗?你会怎样对他?

五、拓展延伸:

听听、唱唱有关毛主席的歌。

知识点

字词

沙洲坝、领导、革命、战士、勘察、一股泉水、鹅卵石、吃水不忘挖井人

句子

沙洲坝是个缺水的村庄,村子里一口井也没有。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吃水非常困难,要到几公里以外的小河去挑。毛主席决定带领红军战士为村里人挖一口井。

一天,毛主席带领几个红军战士,到村边勘察水源,选定了一处地湿草多的地方,开始挖了起来。乡亲们见毛主席亲自挖井,也纷纷带着工具赶来了。

解放后,乡亲们在井旁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引出了问题:

(1)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

(2)在哪里挖井?

(3)为什么要挖井呢?

(4)是谁吃水不忘挖井人?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反思 篇7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篇传统革命题材的文章,它离学生生活久远,学生对毛主席是何人都不太了解,在教学中,我想方设法让孩子接近伟人,体会沙洲坝村民对毛主席的恩情世代不忘的情怀。

这看似通俗直白的一句话由于立碑传文而蕴含着深广的意蕴。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认知经验的限制,他的理解、体验往往不能一步到位。于是我问学生沙洲坝人民有了这口井会干哪些事?借以提供给学生几种人物,村妇、农妇、行人,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阅读中来,从多角度、多层次交流中感受这口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与当初沙洲坝吃水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心中涌起感谢毛主席的情怀。“吃水不忘挖井人”真正成为学生”感于内而发于外的现实语言。

语文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个感悟、体验的过程,一个生活的过程,语文教学就是一个将语文还原到一个具体的语文生活情境中,激活学生本原的语感和语用,在感性的实践过程中发展和形成语文素养。在此方面,对课文的延伸方面还不够到位,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这方面的教学。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反思3

一、由于文本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去甚远,所以老师要想方设法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1、可以利用已有的跟文本相关的音乐资源让学生感受毛主席的丰功伟绩,激发学习兴趣。

2、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毛主席的图片资料及小故事,在课堂上陈述,通过言说,加深对毛主席的了解。

3、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

另外,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二、当学生第一次跟生字宝宝见面时,要给学生以较为强烈的刺激,可以利用声音、图像、动作、情景等各种方式加强生字与事物的联系,使生字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比如本课所要教学的“井”字,可以出示古井的图片,同时,将左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搭在一起,这既是“井”字的字形,又是实物“井口”的形状。在这样直观、形象、有趣的教学中,学生自然的学会了汉字。

三、创设丰富的识字情境,让学生在重复出现中巩固生字。儿童识记汉字的一个特点就是记得快,忘得也快,所以巩固识字尤为重要。而巩固的方法又不能知识简单机械的重复,应该创设丰富的识字环境,在不同的环境中让学生与生字宝宝“一回生,二回似曾相识,三回、四回成好朋友。”

吃水不忘挖井人反思 篇8

一、分步识字重内化效果

本课主要分三个阶段完成识字任务:预习中主动识字;阅读中分散识字;作业中巩固识字。这样学生学得简单,教学效果好。

“课堂应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教学生识字时,没有按以往一个固定的套路读拼音、数笔画、说部件、连词语,而是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我动脑筋记字、辩字。当小老师写字,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使学生自学生字的潜力得到增强。

二、生动教学重情趣体验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教学中,注意抓住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如朗读竞赛、识词游戏、学当小老师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用心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三、读中感悟重人文内涵

教学始终 中学会,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感恩,既尊重了文本,又超越了文本。

四、想象拓展重语文实践

语文学习要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静止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动态的听说读写活动,如“当小老师教学生字”、“看到碑文,他们会说些什么”的主角体验。用“不忘”的句式说话等设计留给学生探索尝试、交流反思的空间,让他们在与文本无拘无束的碰撞交流中,切实提高语文潜力,获得人文素养。

小学一年级语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反思 篇9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跟学生的生活实际离得较远,现在的学生对那一段历史的了解知之甚少,在学时学生很容易觉得没意思。“吃水不忘挖井人”,本来意思上是我们每天从井里取水上来饮用,享受劳动成果,但是不能忘记那起先挖井的人。

课文要告诉我们学生的肯定也就是它的比喻意思。但是如果只靠读课文来理解,告诉学生是肯定不行的。在第二自然段中的。重点句是“村子里没有水,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现在我们现在生活条件优越,水资源充足,就这么一句话,学生很难体会到沙洲坝缺水的严重程度。所以我问学生:同学们,如果现在开始,大家回家之后就用不到水了,你会遇到哪些困难?学生有的说:没办法洗手;没办法吃饭,更没办法做饭;可能好几星期不能洗澡;衣服脏了也不能洗;每天都很渴…….还有: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要多远?有的说:可能要几天几夜;还有的说:也许不用那么远,但是要翻山,如果在山里过夜的时候遇到老虎狮子怎么办?

从这一个简单的问题,学生很快回到了那个缺水的时代,想象到他们没有水用的困难,还想到要吃水,不仅仅是困难,可能还会付出生命的待价。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反思 篇10

让孩子动情:毛主席的名字学生都较为熟悉,开始我害怕上这样一些伟人、名人的文章,觉得跟孩子们的时代背景、文化底蕴相差太大,甚至觉得没必要选入教材中。偶然间我发现我们班孩子模仿“奥特曼”的游戏,很多男生谈到长大的愿望就是成为奥特曼,为什么学生会如此喜欢它呢——那是因为“奥特曼”是他们心中的英雄!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利用孩子崇拜英雄、真诚善良、易受熏陶感染的特点,把我们文章中的人物 由此看来,孩子在课堂上是否动情了是上好这类文章的关键。

如何让孩子动情呢?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树立形象,在导入课文时我非常庄严、神圣地介绍人物,如生平、事迹、别人对他的评价等等,让学生对人物肃然起敬,帮助学生增加对课文背景及相关内容的了解,激起他们内心深处为人物人格震撼这样一种情味感和学习的强烈欲望。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再加以朗读指导,最后把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带进课堂,实现情感的迁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的基调,训练表达,培养语感,渗透情感和价值观教育。

吃水不忘挖井人反思 篇11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这是一句多么熟悉、多么亲切、又是多么让人油然而生敬意的话。多少年来,当我们沐浴着太阳的光辉,当我们放声歌唱幸福的时候,就会想起毛主席这位杰出的领袖,就会想起他披肝沥胆、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的不朽功勋。他的一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他是中国人民深深热爱的伟大领袖,中国人民将永远怀念他。但是,这天让未曾目睹炮火硝烟,未曾品尝贫穷落后的新时代儿童学习这篇课文,要让他们了解这位为人民翻身解放,为人民谋幸福的毛主席,让他们感悟毛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好品质,感悟乡亲们饮水思源的行为,从而增进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懂得珍惜这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困难。因为革命题材课文叙述的故事与当今儿童的生活体验存在比较大的距离,学生阅读课文的行为实际上是横向单一的平面性阅读,它给予学生的阅读信息比较少。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给学生带给各类相关背景资料,实现学生纵向多纬度的立体性阅读,提高阅读革命题材类课文的质量。本课的补充阅读材料有四类,分别包括:沙洲坝地理环境的简介;毛主席居住瑞金的历史;八路军在瑞金的故事;沙洲坝人民五次保卫“井”。把这些相关资料适时穿插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忙了学生对课文阅读的理解和决定。

人文内涵的处理,一向是此类课文教学设计最为棘手的难点。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过去我们偏重所谓的“革命英雄主义教育”,造成人文思想熏陶的狭隘性,影响了学生对这类文章的欣赏和理解。关于人文内涵的渗透,我们能够从两个我及其来思考:一是渗透怎样的人文精神?二是怎样渗透人文精神?本课的设计摆脱了“过于推崇领袖人物”的色彩,突出了“普通人”(包括课文中的普通人物和作为读者的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感受,强调当事人双方的相互理解和关爱。让学生说说“石碑立好后,可能会有哪些人去看?看了以后,又会说些什么”,学生既体会到了毛主席和八路军的奉献精神,也看到了普通农民的淳朴和真诚。在怎样渗透人文精神的问题上,我们即尊重了文本又超越了文本,让学生联系生活,谈谈“我们在享受他人方便的时候,又就应不忘哪些人”,“穿衣不忘织布人。”“吃饭不忘种田人。”“住房不忘做房人。”……孩子从自我的生活经历中感受到他人的深深爱意,激发出浓浓的感恩之情。

《吃水不忘挖井人》课后反思 篇12

《吃水不忘挖井人》课后反思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西塘桥镇永宁小学 柴姚法

雷锋的名字经常被人们挂在嘴边,我们都知道他是一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解放军战士。很多老师害怕上这样一些伟人、名人的文章,像二册的《邓小平植树》、《吃水不忘挖井人》,觉得跟孩子们的时代背景、文化底蕴相差太大,有的甚至觉得没必要选入教材中。刚开始我也有这样的想法。偶然间我发现我们班孩子模仿“奥特曼”的游戏,很多男生谈到长大的愿望就是成为奥特曼,为什么学生会如此喜欢它呢──那是因为“奥特曼”是他们心中的英雄!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利用孩子崇拜英雄、真诚善良、易受熏陶感染的特点,把我们文章中的“雷锋、邓小平、毛泽东”等名人 由此看来,孩子在课堂上是否动情了是上好这类文章的关键。如何让孩子动情呢?一是树立形象,在导入课文时教师要非常庄严、神圣地介绍人物,如生平、事迹、别人对他的评价等等,让学生对人物肃然起敬,帮助学生增加对课文背景及相关内容的了解,激起他们内心深处为人物人格震撼这样一种情味感和学习的强烈欲望。二是深化形象,就是要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文字相关的表象,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语言转化为形象鲜明的内心视像,使语言和生动的表象建立心理联系。怎样让孩子对人物粗浅的认识走向人物内心世界,体察人物的内涵呢?在这篇文章中我采用把诗歌内容让学生编讲故事的方式,通过讲故事使学生把雷锋冒雨抱小孩、踏荆棘背大娘的形象典型化、具体化、鲜明化,在此练习中,学生对雷锋的感动不再肤浅,体验深刻了,学生才会觉得有意思、有趣味,才会有神情并茂的倾诉。三是情感的延伸,就是引导学生体会和揣摩文章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如果文章仅仅停留在“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的表层意思,哪我们学习这篇文章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所以通过我们班里也有很多小雷锋,快来夸一夸吧。用句式的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到我们的世界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将会变的更美好的思想境界。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后感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洪合镇小学 朱琴红

新课程改革后,新旧语文教科书还有一个区别在于新教科书中每一篇课文后都有一个实践性内容。从实践新课程到现在,我一直只重视课后的的实践题,在上了《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后,让我改变了自己的看法,也真正体会到了实践操作题在农村中落实是比较困难的。

在上《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己去读然后说说知道了些什么,有什么问题要提?其中有一个学生就提了这么一个问题:我们这儿水很多,为什么沙洲坝的人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呢?当学生提出这么一个问题时,我就在想如果要告诉学生,这样一节课不是浪费了吗?但如果不告诉学生,又觉得是给学生泼了一盆冷水。我就趁机对学生说,是呀,我们这儿一点也不缺水,可那儿为什么那么缺水呢?今天老师就把这个问题作为你们的回家作业,你们可以用你们自己的方法去找答案。第二天上课,当我走进教室,有的学生已经守候在那。学生们说,他们那儿很少下雨;那儿的气候跟我们这儿不同。站起来交流的人不多,可见这道回家作业题的质量了。有一个学生说的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我问了爸爸,可爸爸把话题转开了,没有告诉我。’

我们要让学生变“学会”为“会学”,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可在我们农村中,父母的文化水平有限,不能告诉学生更多,而家中的书籍更是少得可怜,附近又没有图书馆,上网查找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更是困难。从《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中使我认识到,教材中的实践题,需好好利用外,还需要想好一些对策。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反思

课文配有插图。但文中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对时代背景非常陌生。对于毛主席,学生也只是听过而已。就凭单调的朗读来理解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怎么办呢?怎样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呢?在上月常规课时就选择了这课。为了让学生感悟毛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好品质,感悟乡亲们饮水思源的好行为,从而增进他们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反复思考了一些问题:利用课件收索一些干旱地区没有水喝要走很远的地方去挑。就把画面定在乡亲们吃水困难,担着担子担水要到很远的地方,要是遇到雨天、雪天、冬天、炎热的夏天,他们会遇到什么困难呢?让学生展开思维去想象?有的小朋友说:“在炎热的夏天,人会中暑的”、有的说:“在寒冷的冬天手和脚都冻僵了,还能走路吗?”……等等。趁着孩子回答时回到课文中,再来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给孩子们讲述这口井的名字“红井”的来历。有了直观的感受,让孩子们再来理解“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就容易多了。孩子们的话题也就有了。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反思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甜美和幸福,知道祖国的春天来之不易为主题。

课堂上,我让学生说说对毛主席的认识,但从学生回答的来看,他们对毛主席了解的太少太少。特别是对他生前的一些功绩可以说是几乎不知道。针对这种情况,我搜集了大量有关毛主席生前的照片,一边给孩子们讲,一边让他们看图片。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他们都很难相信原来长征的条件那么艰苦。最后,让学生欣赏了几张毛主席领导人们抗战胜利的照片。看完后,学生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大大升高。

上完这一节课,我感觉现在孩子们的生活太幸福了解情况,对于那个遥远的抗战时期一点都不了解。我们作为语文老师在讲课文的时候,可以渗透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增进孩子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吃水不忘挖井人》反思 篇13

一、忆苦,了解背景

学生带着缺水少雨的苦闷走进文本切切实实的生活场景中。

二、思甜,丰富过程

随着对课文的理解,我让学生化身自己为跟随主席挖井的小战士,把教室又变成了另外一幅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小战士,你拿的是什么工具?”“咦?小战士,你的手怎么这么脏?”“小战士,瞧你,满头大汗,休息一下吧?”“哎呀,小战士,你的肩膀上都起水泡了,快停下来吧?”学生边和老师对话,边动作表演。我又出示了另一首民谣:红井水,甜又清,手捧清泉想恩人。与刚才第一首民谣的鲜明对比,多侧面的把村民不忘毛主席的恩情折射出来。

三、感恩,想象练说

课文最后在碑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中升华。这看似通俗直白的一句话由于立碑传文而蕴含着深广的意蕴。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由于受心智水平,认知经验的限制,他的理解、体验往往不能一步到位,只是表层化的阅读。如何消除学生与文本间隔和距离,我努力去寻找语言材料与学生生经历的“共通处”,设法打开学生记忆的仓库,调动相关知识,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语言文字相关的表象,使语言在鲜活的形象中获得生命,使课文情感与学生的情感融为一炉。沙洲坝人民有了这口井会干哪些事?借以提供给学生几种人物,村妇、农妇、行人,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阅读中来,从多角度、多层次交流中感受这口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与当初沙洲坝吃水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心中涌起感谢毛主席的情怀。“吃水不忘挖井人”真正成为学生”感于内而发于外的现实语言。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反思 篇14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这是一句多么熟悉,多么亲切,又是多么让人油然而生敬意的话。多少年来,当我们沐浴太阳的光辉,当我们放声歌唱幸福的时刻,就会想起这位领袖的不朽功勋。今天,让未曾目睹炮火硝烟,未曾品尝贫穷落后的新时代儿童学习这篇课文,他们是否能像老一辈那样感同身受,是否能走进这位熟悉而又遥远的领袖的精神世界,这是我在备课时最感难以攻克的一环。

为攻克这一环,我把自己置于一个一年级小学生的角度,反复读、揣摩课文,又查阅了有关毛主席及他在瑞金市沙洲坝时的许多资料,决定以故事为突破口,以故事贯穿全文,用学生最感兴趣的东西来拉近与那个陌生年代的距离。

首先,我在课前的班会课上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了一个毛主席领军作战的有趣故事,吊起学生胃口之后,再抛砖引玉,鼓励学生回家后搜集毛主席的故事,读熟。

23课的第一课时,带领学生认识了生字以后,我们用了足足25分钟的时间读了课文。我问学生:“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哗——”小手举起了一大片,果不出我所料,这个时代的孩子又怎能明白“革命”、“解放以后”?……我在把这些问题稍加注释之后,欲擒故纵,“下一节课,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个毛主席的故事,好吗?” “哇!”教室里一片欢腾。

加了点油,煽了点火,孩子们个个神采奕奕,满眼的兴致与好奇。我暗喜:火候已到。第二课时,我并不先讲故事,又甩出一张牌:“想听故事先别急,得先答出这些题”。其实题也很简单:课题中的“挖井人”是谁?“吃水不忘挖井人”的人又是谁?这自然难不倒鬼精灵们:“孙老师,快讲吧!”“听故事要专心,讲完我还要考考你!”我把毛主席如何带领沙洲坝人民辛苦地挖井,沙洲坝人民又如何拼死保护这口井,充满感情地讲着,讲着,连自己都被感动地热血上涌。最后,我把一个大大的“井”字写在一直空空的黑板上,接着讲:建国后,沙洲坝人民给这口井起了名字,你猜,叫什么井?刚从情感的漩涡里拔出心来的学生迅速调动自己的“知识”细胞。我要求每提一个名字必须说明原因。结果,一连串诸如“主席井”“甜井”“军民井”之类,让我也没想到的名字接踵而来。我静静地听着他们的头头是道,满心喜悦地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他们对伟人与百姓这种特殊“亲情”的理解,充满激动地回味着我这次匠心独到的“运营”……

最后,当我把“红”字写到黑板上时,竟觉得再去解释为什么叫“红井”是多余的。就让“红井”这个名字伴随“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的。石碑永远驻留在那个年代吧!我们的孩子心中已有了领袖的风姿,已有了“老表”的。概念,已有了“军民情谊”的感同身受,已有了最朴实、最基础的“民族自豪感”,这难道还不够吗?

听完故事,评完故事,孩子再读课文时,我明显感到了他们在感情上的升华,特别是他们齐读最后一句:“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时,不约而同地提高了声音,“使出”了最饱满的感情,将课推向了高潮。以往都是孩子为孩子、为老师鼓掌,这次我送给了他们足有1分钟的掌声。望着孩子们因激动而涨红的脸蛋,我陶醉了……

窦桂梅老师曾说过:“我们没有权利选择教材,但我们应该清楚自己有权利决定如何使用教材”。我想:我们的语文课堂不应该是教材的简单解读和机械再现,而应注入教师本身用心去培养的对教材的感情和对教材的独到见解。

一年级《吃水不忘挖井人》优秀教学反思 篇15

一年级《吃水不忘挖井人》优秀教学反思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这是一句多么熟悉,多么亲切,又是多么让人油然而生敬意的话。多少年来,当我们沐浴太阳的光辉,当我们放声歌唱幸福的时刻,就会想起这位领袖的不朽功勋。今天,让未曾目睹炮火硝烟,未曾品尝贫穷落后的新时代儿童学习这篇课文,他们是否能像老一辈那样感同身受,是否能走进这位熟悉而又遥远的领袖的精神世界,这是我在备课时最感难以攻克的一环。

为攻克这一环,我把自己置于一个一年级小学生的角度,反复读、揣摩课文,又查阅了有关毛主席及他在瑞金市沙洲坝时的许多资料,决定以故事为突破口,以故事贯穿全文,用学生最感兴趣的东西来拉近与那个陌生年代的距离。

首先,我在课前的班会课上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了一个毛主席领军作战的有趣故事,吊起学生胃口之后,再抛砖引玉,鼓励学生回家后搜集毛主席的故事,读熟。

23课的第一课时,带领学生认识了生字以后,我们用了足足25分钟的时间读了课文。我问学生:“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哗——”小手举起了一大片,果不出我所料,这个时代的孩子又怎能明白“革命”、“解放以后”?……我在把这些问题稍加注释之后,欲擒故纵,“下一节课,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个毛主席的故事,好吗?” “哇!”教室里一片欢腾。

加了点油,煽了点火,孩子们个个神采奕奕,满眼的兴致与好奇。我暗喜:火候已到。第二课时,我并不先讲故事,又甩出一张牌:“想听故事先别急,得先答出这些题”。其实题也很简单:课题中的“挖井人”是谁?“吃水不忘挖井人”的人又是谁?这自然难不倒鬼精灵们:“孙老师,快讲吧!”“听故事要专心,讲完我还要考考你!”我把毛主席如何带领沙洲坝人民辛苦地挖井,沙洲坝人民又如何拼死保护这口井,充满感情地讲着,讲着,连自己都被感动地热血上涌。最后,我把一个大大的“井”字写在一直空空的黑板上,接着讲:建国后,沙洲坝人民给这口井起了名字,你猜,叫什么井?刚从情感的漩涡里拔出心来的学生迅速调动自己的“知识”细胞。我要求每提一个名字必须说明原因。结果,一连串诸如“主席井”“甜井”“军民井”之类,让我也没想到的名字接踵而来。我静静地听着他们的头头是道,满心喜悦地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他们对伟人与百姓这种特殊“亲情”的理解,充满激动地回味着我这次匠心独到的“运营”……

最后,当我把“红”字写到黑板上时,竟觉得再去解释为什么叫“红井”是多余的。就让“红井”这个名字伴随“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的。石碑永远驻留在那个年代吧!我们的孩子心中已有了领袖的风姿,已有了“老表”的概念,已有了“军民情谊”的感同身受,已有了最朴实、最基础的“民族自豪感”,这难道还不够吗?

听完故事,评完故事,孩子再读课文时,我明显感到了他们在感情上的升华,特别是他们齐读最后一句:“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时,不约而同地提高了声音,“使出”了最饱满的感情,将课推向了高潮。以往都是孩子为孩子、为老师鼓掌,这次我送给了他们足有1分钟的掌声。望着孩子们因激动而涨红的脸蛋,我陶醉了……

窦桂梅老师曾说过:“我们没有权利选择教材,但我们应该清楚自己有权利决定如何使用教材”。我想:我们的语文课堂不应该是教材的简单解读和机械再现,而应注入教师本身用心去培养的对教材的感情和对教材的独到见解。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