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反思

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反思

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反思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人教版五年级第四单元的第三个小节的内容,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一是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例二是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

我在课前仔细地看了教材,了解了教材的编写意图,课前花了一些时间做了个教学课件。对教材的例题做了修改。我就这节课的情况谈谈。

首先我还是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用故事激趣引入,一个老人临终前给三个儿子分土地,老大分得这块地的三分之一,老二分得这块地的六分之二,老三分得这块地的九分之三。三兄弟都觉得不公,发生争吵,找人评判时一席话点醒了争吵人,让学生猜猜评判人说的是什么话三兄弟停止了争吵。

学生纷纷发言说出自己的猜想,猜想中大楷有三种情况,一是快速折纸法折的',二是用我们前面学习的用数轴表示分数法画后发现的,三是课前预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的。我根据学生的这些情况,马上进入新课,教学例一。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示三个分数(二分之一、四分之二、八分之四),然后汇报。然后看图初步感知几个分数的分子分母虽不同,但大小相同,既然大小相同就可以用等号连接,通过连接再发现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过程全部由学生完成,就是在总结分数的基本性质时由不完整到完整的过程就是学生通过学生的发言不断感受,不断完善。学生思维非常活跃,自信心非常强,学习兴趣也很浓厚。

教师给了学生自主探索、从事数学活动的空间,所以学生没有充分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内在魅力所在。学生折也好,画也好,讨论也好,归纳也好,都感觉很深刻。虽然学生建立起了初步的表象,总结出了分数的基本性质,要能能运用这一性质解决实际问题还不是那么得心应手的。

对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样的表象有了认识,对为什么分子分母同乘或同除一个数,而分数的大小不变之本质理解并不深刻。为此,我在设计例二时,不是按照书上例2的设计流程来安排设计的,而是立足于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放手给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情景如:五年级四个班拾垃圾,五一班拾了三分之二千克,五二班拾了二十四分之十千克,五三班拾了四分之三千克,哪个班拾得多些?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思考和回味,可小组讨论,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体会到过程的精彩,体会到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内在道理所在。至此,学生对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一个数,就是相当于在原有的份数的基础上每一大份里再平均分成几小份(或每几小份合并成一大份),这个几小份就是乘(或除)的那个数已经有所体验,我又适时补充一例题,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这一感知。

这节课完成学习任务情况较好。但还是有那么几个不和谐的音符存在,我将在课后找机会想办法解决。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