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观察物体》【优秀5篇】

观察,是指细察事物的现象、动向,那么孩子们的观察力是如何培养的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第一课时《观察物体》【优秀5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课时《观察物体》 篇1

《观察物体》这节课的知识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对空间与平面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把握,第一节课的教学有以下两点把握较好。

一、学生的空间想象与动手能力得到了培养。

新授开始要求学生在4个相同小正方体拼成的立体图形基础上再添一个,从正面看形状不变,怎样摆?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聚集每个组员的想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拼摆的过程中体验同一个形状摆放物体的多样化,使学生的逆向思维和空间想象得到训练,大部分同学摆出了6种,而且说出理由和摆法。 因此我们上每一节课都要充分去挖掘学生的潜力,让他们展开想像的翅膀,当然教师备课时也要把问题想得完整、全面。

二、充分体会物体与视图之间的联系。

课一开始就要学生观察由4个同样小正方体摆出立体图形的正面、上面、侧面所看到的平面图形,要求学生用鼠标在课件里指出来,同时教师画在黑板上的平面图形要学生上来填出是从什么方向所观察到的,逐渐升华到给出6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来的立体图形,要求学生动手画一画,先从正面、侧面画,发现正面和侧面的平面图形是相同的,但从上面看的平面图形比较难画,学生通过细心观察,不要老师指导也能画出,效果很好。

这节课我让学生在“拼摆”和“观察”中进行探讨,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是什么图形,通过想像从实物中抽象出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又在拼摆中体会多种摆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想像、观察、动手操作能力。

.3 观察物体 篇2

教学内容:p39.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观察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组合的活动,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2.呈现一组图形,让学生判断可能是观察哪两个物体的组合得到的,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让学生观察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组合的活动,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呈现一组图形,让学生判断可能是观察哪两个物体的组合得到的。

教学准备:球体、圆柱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激发情趣

1、 学生齐诵《题西林壁》

师: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古诗《题西林壁》,一起来背诵一遍。

师:一座庐山,为什么诗人看到的却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

2、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需要这样,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一个物体,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二、观察物体 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①出示一个球体,让学生从不同的位置观察。

得出结论:不论从哪一个位置看球,都呈现一个平面图形的圆。

②出示一个圆柱,让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

得出结论:前面看是一个长方形,左面看也是一个长方形,上面看是一个圆。

③出示球和圆柱按照例2的摆法

让学生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看分别看到了什么图形?

从左往右看:(板书:左)

从上往下看:(板书:上)

从前往后看:(板书:前)

师:从右往左看(板书:右),你看到什么图形?为什么只看到一个?(因为球被挡住了,所以只看到圆柱没看到球)

从下面看(板书:下),你又看到了什么图形?

从后面看(板书:后),你又看到了什么图形?

小结:物体摆放的位置,当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就会看到不同的图形。从前面看是一样的,从上面和下面看也是一样的,从左边和右边看也是一样的。说明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是相对的。

2、 教学“做一做”

① 出示做一做的图形

师:有可能是由哪两个图形组合得到的?

② 出示换个角度从上面观察得到的图形

师:有可能是由哪两个图形组合得到的?

③ 出示分别从上面,左面,前面观察得到的一组图形?

师:猜一猜有可能是由哪两个图形组合得到的?

三、练习巩固

完成教科书第40页练习八的第3题。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相 对)

左 → 右

上 → 下

前 → 后

课时《观察物体》 篇3

《观察物体》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在本册教材中这部分是难点,它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的基础上,对学生空间概念的培养,现对教学中的不足做以下几点反思、整理:

一、教学目标定位为: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左侧面、右侧面、后面、上面、下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目标的定位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对于本课时来说我的教学目标定的有些过高,本节课的难点过多,尤其是被观察物体的选择,涉及到了透视图,所以部分同学出现了问题,学生对于左右面的认识和亲自实践观察其实都是没有问题的。

二、教学中的课堂组织

本节课大部分学生都是随着老师的教学在听课,但本节课在观察物体的实践活动环节中,由于给学生的改错时间太过局限,所以有几个同学没有改完错,在一直改错,没有注意听老师下面的环节。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留给学生更多的自我改错时间。

三、细节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从整体上来说还算紧凑,但有些环节是可以更深入挖掘的,这些点需要教师在备课中自己挖掘,一节课的点不能太多,但对于教学中的重点是必须要深入挖掘的。

四、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本节课中针对难点,我是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但一节课下来,发现还是自己说的较多,给学生们“留白”的时间较少。

课时《观察物体》 篇4

看一看(一)

在观察活动中,体验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通过观察教室的讲台,使学生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从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为了描述的需要,把这三个面分别叫做正面、侧面和上面。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到仅仅从一个面或两个面是无法确定一个物体形状的;引导学生学会从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一个侧面观察物体,并初步感受只有从三个方向观察物体才能准确把握物体形状。

看一看(二)

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转化,发展空间观念。

“看一看(二)”通过观察由几个正方体搭成的简单物体,辨认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的形状,实际上,这就是把空间图形(三维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二维图形)的过程。实现这个转化,是空间观念获得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根据本单元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情境,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观察和体验的实践活动中去,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课时《观察物体》 篇5

教学内容:

课本p67例1及练习十五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 学生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  学生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  感受数学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  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  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实物,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先给你们讲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教师讲故事。讲完后问:这些盲人叔叔呀有的把大象摸成扇子,有的摸成柱子……他们说的对吗?那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你能帮助他们想个办法吗?

学生交流。

教师揭示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用故事引入,引发学生的讨论,从而使学生理解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方面的特征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激发兴趣,合作求知

1、教师:小朋友刚才你们都说的非常好,每个小组都发给你们一个奖品,赶快打开看看吧。(学生的奖品有玩具小熊、闹钟、模型等)

仔细观察你们桌上的奖品,你看到了奖品的哪一部分?跟你小组的同学说说。

2、学生观察交流

3、  全班交流汇报。

请各小组选一名代表说一说你们组的同学看到的各是奖品的哪一部分?

4、 各小组轮流说一说,说完之后,让学生把奖品变换位置,再依照上述过程仔细观察一次,然后再在小组中说一说。

5、引导探究,深入理解

出示p67页上的恐龙图:这是小亮、小红、小明三个小朋友看到的奖品的部分。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并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小组合作交流,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判断三个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使学生很容易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  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完成“做一做”中的活动。

2、  出示不同的物体,请学生分别说一说从前、后、左、右看可以看到哪一面?

3、  出示不同位置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哪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样子,在学生的头脑中进一步加深印象。在形式多样的知识应用中体验成功。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哪位同学表现最好,好在哪里?

五、随堂练习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