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看心得体会_感动中国观后感【汇总33篇】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看心得体会_感动中国观后感(精选33篇)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看心得体会_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1

这世界很大,大的让我们永远不会有交集;这世界很小,小到一转弯就会看到彼此。但无论世界大与小,我们都生活在这个社会中,也许拔地而起的高楼湮没了邻里间的友谊,但当‘微尘”出现,终唤醒了人与人之间友情,让一种精神在你我之间蔓延,这种精神叫奉献。

又是春暖花开日,花团锦簇,竞相开放,人们赞美着鲜花的美丽,高颂着自然的恩赐,然而又有几人能看到在阴暗的地底,有那么一些根,它们不畏潮湿与黑暗,夜以继日的汲取养分,来供养着些外表亮丽的花朵们。花根们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只为让这些自然的宠儿开的更加迷人。

于我们,这些无私奉献的根是那么的傻,但对社会来讲,这些“傻”人正是我们需要的。当“微尘”们将自己省吃俭用省下来的钱无私的捐助给那些贫苦的人们时,他们好傻;当日本9.0级地震之后,我国政府立刻拨下赈灾款,帮助日本重建家园时,他们好傻;当草原曼巴——王万青舍弃了城市的优越生活,只身一人在玛曲草原为乡亲们看病四十余载时,他好傻……因为他们的“傻”,百姓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最近网络上流行着这样一篇帖子,看完后心底有种莫名的感动,这篇帖子名为“我们被解放军宠坏了”语言虽不华美,但质朴,每一个字都是真正发自内心写出来的,其中有这么一句“当我们面临着地震、洪水灾害的时候,我们习惯性地眺望天际,我们知道,那里一定会出现身穿野战服的军人队伍。看到他们我们就踏实了:解放军来了,一切都会好的。”是啊,我们每一个国民都是被解放军宠坏了的小孩,他们默默的为我们奉献着,没有酬劳,有的只是滴不尽的汗水,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他们常常高喊着“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而我们又为这社会奉献出了什么?是遍地的垃圾,是风景胜地上的“--到此一游”亦或是……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人来说,最大的快乐,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献给他人。虽然我们不是百万富翁,随手便拿得几十万。但要知道奉献从不分大小。即使是贫民百姓,我们也可以保证不随手乱扔垃圾,就是这样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对于我们的社会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有一种精神叫奉献,它在我们的生活中缓缓穿行着……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看心得体会_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2

有一种美丽叫“中国女排”,有一种骄傲叫“中国女排”,有一种精神叫“中国女排”。里约奥运会,我们见证了“中国女排”的伟大力量。

奥运会倒计时第二天,中国女排经历了一路坎坷,终于进入了最后与塞尔维亚的金牌争夺战。两队实力可以说不相上下,所以观看之前我们就已经做好这将是一场硬仗的心理准备。

上午九点十五分,中国女排上场了,只见她们身穿靓丽的红黄安踏服,这支平均年龄才只有二十四岁的年轻队伍士气高涨。我们的主攻队员朱婷,她可是目前中国单场得分最高的女排队员;还有别名为“惠美丽”的中国女排队长惠若琪,她可是攻防平衡的实力派;身披8号战袍的张常宁,更是我们中国女排中的“黑马”,被大家称作“得分王”……中国女排真是美丽加实力。

比赛开始了,第一局,塞尔维亚的发球来势汹汹,一下子赢了好几个,但是,中国女排也马上进入比赛状态,特别是我们的拦网能力很强。可最终,塞尔维亚还是赢得了比赛的第一局。

双方队员调整了一下状态,第二局比赛开始了。这一局对我们来说很重要,我在电视机前面咬紧牙默默说:“这局我们一定要赢啊!”果然,第一个球中国女排得分,真是开局大好啊!整个第二局中国女排使尽“洪荒之力”,可以说发球扣球全面开花,最终以25比17赢得第二局。

比赛是五局三胜制,第三局将会是转折点,如果赢,那中国女排将会信心大增,士气上升。可两个队伍水平太相当了,比分紧紧咬住不放,我的小心脏都快要蹦出来了。不过有惊无险,最后中国队以两个球的优势胜出。

坚持是最好的力量。中国女排越打越猛,越打越默契,终于,中国队以3比1战胜了塞尔维亚队,冠军奖杯花落中国。此刻,女排姑娘们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流下了喜悦的泪水。是呀,时隔12年,她们又一次为中国夺得这块宝贵的奥运会金牌,她们是我们的骄傲,是中国的骄傲,更是这个时代的骄傲。

中国女排之所以有今天的胜利,是因为她们一路坚持不懈、顽强拼搏,我想这就是“铁榔头”精神。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看心得体会_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3

我采访过不少先进事迹报告会,这次,第一次从台下采访改成了台前宣讲,向大家介绍我认识多时的采访对象毛卓云。

老毛的战场没有刀光剑影,却也凶险无比,他的课堂没有讲台话筒,却也教化心魂。高墙铁门,是要锁住邪恶与流毒,却并不遮挡他将正心正行的光亮照进人性的黑暗。即使这样的过程,如行走于坚冰,他也要破冰而行。

自从宁波市看守所设立专门的艾滋病犯监区以来,我就想去采访,想揭开它“神秘的面纱”。直到20__年,才得到许可,走进禁区,也认识了老毛。老毛质朴、健谈,平实的语言里透着邻家大哥的亲和力,给人很强的信任感。在这坚壁高墙中,他像一股暖流,他那并不伟岸的身躯,总是散发着强大的磁场,有一种无形力量。

我们媒体的报道采写一开始定位在设立艾滋病犯监管的角度。但几次接触,我发现这个被大家亲切地唤作“老毛”的质朴警官,才更应成为焦点。

老毛是一位警营里的学者。在12年的工作中,他几乎每天都要和艾滋病在押人员谈心,每次谈话和心理疏导后,他都会将对方的心理反应、情绪变化等记录在册,因此也积累了大量的心得体会和研究素材,摸索总结出一套独特而可操作的“五心法”。他五大本十几万字的工作笔记,无论从所耗费心血来看,还是作为可资研究的一手资料而言,都弥足珍贵。

老毛也像一位医者。他用学到的知识首先克服了自己的心理障碍,做通了身边相关人士的思想工作。他更在工作中,为每一名监管对象寻找和研制独门“药方”。

老毛还是一位师者,对在押人员,既授业又解惑。比如有一批艾滋病犯是文盲和半文盲,老毛就给他们准备了纸笔和课本,还手把手教他们写字认字,给他们讲道理说文化,监室成了文化补习班。

老毛更是一位善者。病犯对老毛如父如兄如师如友的信赖,称老毛为“毛校长”“毛老师”“毛爸爸”,无疑是因为老毛的善心和善行。无论是拥抱狂躁,安抚哭泣的病犯,还是陪着病犯尽孝,善心和善行总是相辅相成。而每一次接近病犯,都如同接近黑色的魔障啊。

当然,老毛用时间和实践证明了自己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忍者。12年来,监区里的在押人员一茬茬地换,不换的,是老毛。他很喜欢一句话,“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这几乎是他的座右铭,也是他践行初志的最佳总结。

老毛无私无畏、坦诚质朴、真心善行,他也正是千千万万普通警察砥砺前行的代表。记录这样的人民警察是一个记者的责任与使命。我很庆幸,能认识他,用我的笔记录讲述他的故事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看心得体会_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4

《致敬英雄》

20__年4月2日凌晨,在四川凉山森林火灾中遇难的30名救火英雄遗体已抵达西昌。四川广播电视台及网友拍摄的视频显示,深夜有车辆排成长队缓缓前行。一些市民走上街头,泣喊“英雄一路走好”,部分路面摆放了菊花。

从视频中可见,深夜的街头,昏黄的路灯下,市民们正在自发等待送行。当列车缓缓经过,多少感动涌上心头。街头摆放的一朵朵菊花,一声声“英雄一路走好”,道出了现场市民发自内心的感动,更体现出他们对英雄精神的敬仰与推崇。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火灾无情人有情,30个救火英雄中包括27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和3名地方扑火人员。他们看似平凡,但又极其伟大。平凡的他们将“小我”融入“大我”,为了国家安宁和人民幸福,义无反顾献出了宝贵生命。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30名救火英雄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将“平凡”与“伟大”画上了等号。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英雄从未走远,他们的故事也从未有过尽头。他们可能一身尘土、一脸朴实,他们可能不擅言谈、没有出类拔萃的成绩,但是他们却用感人肺腑的力量、牵动人心的震撼和挺身而出的选择,书写了属于当下、属于我们的英雄史诗。这是最感人的平凡英雄,也是最真实的超级英雄。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救火英雄的事迹与近日正在广泛开展的“传承·20__清明祭英烈”宣传教育活动交相辉映,映照出了永不过时的民族精神和英雄精神。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而言,英雄永远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来源,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缅怀先烈、感恩前辈,是让我们饮水思源、赓续传统;缅怀先烈、感恩前辈,更重要的是传承英雄精神,争作时代先锋。

英雄精神永不过时。30名救火英雄,正是用实际行动传承英雄精神的榜样,他们是新时代英雄精神的最美诠释。泱泱大国,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份子,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将这种英雄精神融入血脉,不断激发前行力量。救死扶伤的医生、教书育人的老师、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基层干部……无论我们的工作有多平凡,只要能扎扎实实干好本职工作,就都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在新时代成就一番新的英雄事业。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这个清明,让我们在缅怀中传承,让我们将感动化为前行的力量,让我们铭记英雄、崇尚英雄、学习英雄,以英雄精神为照亮前路的灯塔,为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看心得体会_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5

那个患眼疾的孩子目前不方便来宁波,我把刚刚获得的5000元奖金都给了他们校长,托他带孩子到长沙或怀化先去治疗看。”12月26日晚上,应邀出席宁波市湖南商会2020__年会的感动中国之感动湖南人物周秀芳,一见面就这么说道。

周秀芳老师刚刚参加了怀化市年度十大道德模范的颁奖晚会,却把所有的奖金,都给了需要帮助的溆浦学子。这已经是她三年支教以来的一贯做法。在支教期间,周秀芳老师经常把身上的钱掏出来,给那些贫困学生。她的本子上记录着来自爱心人士的一笔笔捐助,却从来不记录自己每一笔的付出。

“去考察了5所学校,看见由张刚团队捐助的两丫坪镇磉基冲希望小学地基基础开始动工了,我非常高兴,还去了这个镇的顿脚水村和当家村,这两个村小校舍已经没了,要重建希望小学,这是我下一步要去找爱心团队的,将会是19所、20所。”周秀芳说。当天晚上,现身湖南商会年会的周秀芳,成为大家瞩目的焦点。

宁波市湖南商会副会长李显伟老家就在溆浦县低庄镇,周秀芳老师的事迹感动了他:“今年春节回老家,我会好好去看看周老师牵线建造的那些希望小学,也非常希望孩子们在新的教室里,能好好学习,快乐成长。”在他和商会其他一些负责人的发动下,为建造第18所希望小学筹款成为此次年会的一个项目。

年会活动中,通过爱心义拍、捐款接龙等方式,当晚共筹集善款11万余元,其中,10余个来自溆浦的老乡,在4小时里共募集捐款4万余元。

宁波市湖南商会会长李迎春告诉记者,热心公益是商会成立以来的一个传统,4年前设立了爱心公益基金会,致力于助学、帮困、慰问、救助等慈善活动,今后,还将以“精准扶贫”为导向,在湖南和浙江两地开展帮扶活动。

“年会是筹款的开端,我们会继续发动老乡们捐款,最后将筹集30万元建宁波市湖南商会希望小学,校址还在确定中,我们将会组织人员到溆浦去实地考察,此外,还会开展贫困学生结对,组织两地学生交流和体验活动。”李迎春说。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看心得体会_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6

那一道凄厉的闪电,击中了四川凉山木里的枯树。一瞬间,浓烟滚滚,火焰登时席卷了整片山林。火势迅速蔓延,生机盎然的森林,变成了人间地狱。

谁舍得让祖国的大好山河付之一炬?但是,以任何人的力量,都无法阻止这场惨剧。但是,一个人不行,一群人呢?一个广大而团结的集体呢?

他们奔赴火海,义无反顾的向这场天灾宣战!消防车是他们的战车,水管是他们的武器,明知道这是一场希望渺茫,甚至可以说是以卵击石的战斗,但为了守护美丽家园,他们却选择了生命中的最美逆行——冲向火场,永不回头。

都说水火无情,突如其来的风向改变,引发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爆燃,夺走了30人的生命。当他们被烈火淹没时,有些人依然无悔。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奋斗,甚至献出生命?

是金钱吗?不,金钱永远没有生命重要!

是名誉吗?不,名誉也不及生命重要!

是信仰!

是坚定的保卫祖国大好河山的信仰;是甘愿做和平时代的战士的信仰;是功成不必有我,建功必须有我的信仰——甚至,消防员这三个伟大的汉字,就是他们的信仰!

回溯历史,在火灾中搬运燃烧的煤气罐的,是消防员们;在洪水中奋勇救人的,是消防员们;在危难之中解救被困者的,是消防员们......当今社会,我们已经看不到纷飞的战火,感受不到枪林弹雨,“出生入死”这种词语,我们已经陌生。但是,消防员们却依然冲入险境,从死神的刀下挽救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他们,却常常没有逃脱死神扼杀。这精神,怎么不值得赞叹?!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消防员的精神再伟大,我们不身体力行的学习,终究还只是空中楼阁,还只是属于他们的荣耀。所以,我们要把消防员的精神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来。

我们之中,大部分的人将来可能不会成为消防员,其中又有大部分的人,一辈子也不会遇到像森林大火这种生死攸关的情景。所以,有些人错误的认为,既然自己绝对不可能面对火场,那么学习这种精神就毫无用处。这种想法是狭隘的。尽管我们可能不会成为消防员,我们仍要学习这种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的精神,因为,你会发现,你,就是扑火者,就是消防员。

他们一生都处在水火之中,在水火不相容之间,你们挺身而出,每一次救火都打着“死”的准备,对于我们来说,你们是天使,救济人类的天使!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看心得体会_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7

有人说:“只会唱歌跳舞的并不值得全民敬仰,舍已为人的战士才是我们的全民偶像。”有人说:“不赞网红不赞星,只赞橙衣英雄。”还有人说:“在这和平年代,橙衣英雄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

3月31日,四川发生森林大火灾,大火铺天盖地地蔓延,30名消防员孤身入林,与肆虐的大火斗争。就在这时,突然发生了林火爆燃,原本就势头很大的火焰形成了火海,把30名消防员包围了,使他们与外界失联……4月1日,确认30名消防员的遗骸全部找到,这也预示着,30名消防员全部都壮烈牺牲。

其中中队长张浩29岁,而且刚结婚不久,婚后他还来不及享受幸福,就奔赴各个灾区,扑灭了一场大火,再去扑灭下一场大火;救了这一座山的村民,再去救下一座山的百姓。张浩生前一直奔赴前线,因为,这是他的使命,而在烈日下,嗮得最多的,正是他的军装,他的任务和他的使命。

4月2日夜里,从高速公路口一直到西昌市殡仪馆,站满了人,当载着30名消防员的遗骸的车队驶过时,成百上千的人们情不自禁地喊到“英雄英雄!一路走好!”

为什么他们会这样奋不顾身地救火了,为什么他们救火时即使把生命献出也不在乎?为什么他们生命的最后时刻也要救人,救火?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要保卫人民,保卫地区,保卫祖国!

祖国还有许许多多像他们这样的英雄,有钱凌云、刘杰、赵万昆……其中杨科璋在转移一位一岁小女孩时,不慎踩空,从五楼坠落。在那生命的最后时刻,杨科璋紧紧地把她抱在怀里。小女孩毫发无伤而他却伤重不治。他原本可以把小女孩当垫子而存活下来的,可他没有这么做,而是把她紧紧地抱着,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小女孩。正是有成千上万这样的舍己救人的英雄,才有了我们现在安逸的生活。

英雄们!感谢你们的舍己救人;感谢你们如守护神一样保护着我们;感谢你们维护祖国的和谐安定,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敬仰。谢谢你们,穿着橙色战衣的英雄们!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看心得体会_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8

张桂梅祖籍辽宁,从东北来到云南支边后,随丈夫同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镇第一中学任教。张桂梅以为那里将会是她余生的归宿,然而天不遂人愿。1996年,张桂梅的丈夫因胃癌去世。张桂梅害怕触景伤情,申请从大理调出,她来到了丽江市华坪县民族中学任教。

从大理调到华坪不到一年,张桂梅被查出子宫内有一个近五斤重的肌瘤。由于之前给丈夫治病花掉了几乎所有积蓄,张桂梅决定放弃治疗。后来,县里得知了张桂梅的病情,县长告诉她:“我们再穷,我们都会救活你。”为此,县里开妇代会的时候积极动员大家给张桂梅捐款,有人甚至捐出了自己仅剩的五块钱路费。

“我没为这个小县做过一点点贡献,却添了这么大的麻烦。他们把我救活了,我活着要为他们干些什么。”张桂梅回忆起那段往事,依然哽咽。

再次回到校园,张桂梅发现,华坪的教育环境和她以前所在的大理相差甚远。张桂梅任教期间,民族中学里的女生不仅数量少,还时不时有女生从课堂上消失。

读着读着就不来了,是什么原因?张桂梅跑进大山,开始找那些退学女生做家访。和家长们一谈,张桂梅明白了:十几岁的姑娘,已经被定下婚事,要出嫁了。张桂梅不甘心,拦不住的,就找到当地的村干部进行沟通;家里太穷的,就拿出自己的工资补贴。她铁了心,无论如何也要把这些女孩子们带回去读书。

20__年,华坪儿童之家(福利院)成立,捐助方指定让身为教师的张桂梅兼任院长。“儿童之家”收养的孩子中有一部分是被遗弃的健康女婴,无儿无女的张桂梅成了她们的“妈妈”。

民族中学和儿童之家的经历让张桂梅萌生了一个想法:筹建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

“女孩子受教育她可以改变三代人的。如果她有文化,她会把孩子丢掉?我的初衷就是解决低素质母亲和低素质孩子的恶性循环。”张桂梅说。

为什么不男女生一起招收呢?张桂梅也有自己的考虑。一次家访时,她发现有户人家的儿子才读初二,便可以进县城参加补习班,而他的姐姐已经高三了,却要被家长留在家里干活。那一刻,张桂梅心里觉得,就算再难,她办女高都是对的。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看心得体会_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9

“共产党处处都是为人民办事的,为国家昌盛办事的。只有跟着共产党,进一步受党的教育,使自己为党、为人民做点工作。”

今年95岁的老革命、老党员、老干部张富清,这样讲述着自己的入党初心。

在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张富清舍生忘死,只要部队一有突击任务,就报名参加。翻城墙、缴机枪、炸碉堡……越是艰险,越要向前。敌人的子弹和弹片,掀起过他的头皮,灼烧过他的腋下,撞碎过他的牙齿,但击不穿他为人民求解放的信念。

什么都不说,祖国知道我。

在看不见硝烟的建设和改革年代,张富清公忠体国,响应组织号召,脱下军装,收起奖章,直奔当时湖北最艰苦、最边远的恩施来凤,一干就是三十年。

时局艰难时,他以身垂范,动员妻子下岗;忠孝两难全时,他坚守岗位,没奔母丧成为毕生遗憾;改革开放时,他殚精竭虑,破除陈规桎梏……在同事眼里,他勤劳肯干,任劳任怨,不矜不伐。

或许在一般人看来,为国浴血奋战、九死一生的老革命,忘我工作、公私分明的老干部,应该好好歇一歇。

工作上离休了的张富清,在思想政治上没有离休。他时刻铭记着自己老党员的身份。

当他认为自己不能再为国家贡献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少索取。88岁截肢的他,拒绝在轮椅上被照料,靠着一条腿和假肢、支架重新站了起来;白内障手术期间,明明可以给自己安一个好的晶体,他却选了最便宜的一款;明明没人会动他的药,但他每次都将药瓶锁上,生怕别人挪用他全额报销的一粒药。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张富清的伟岸,不止在少年从戎时屡立战功,也在中年转业后恪尽职守,还在晚年离休间奋进不息。

张富清曾说,战场上决定胜败的关键是信仰和意志。

的确,在人生的征途上,因为信仰,他也一往无前。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看心得体会_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10

观看战斗英雄张富清的英雄事迹后,让我万分敬佩和感动。老英雄张富清同志60多年历经风雨,遭受困厄,仍旧甘守清苦,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连他家人都不清楚,他曾荣获西北野战军特等功一次、军一等功一次、师二等功一次、团一等功一次,并被授予军战斗英雄称号和师战斗英雄称号,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

一心为国,造福一方。抗战时期的战斗英雄,复员转业后的人民好公仆。军人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那里搬,哪里艰苦就到哪里去,扎根来凤30年,为民造福,带领群众一起放炮眼、开山修路,为来凤县带来了新气象,用自己的身体力行见证了共产党员干部的责任和担当。

张富清同志在采访中说到“牺牲的战友没机会向组织提任何要求,我有什么资格显摆战功。”值得我们好好去反思,反思自己在工作中是不是存在过多的的追求名和利,而一时遗忘了初心和使命,丢失了公仆情。心系退役军人、服务退役军人,全心全意为退役军人服务,为退役军人解决眼前的问题,把退役军人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心系国家,把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敢为同危害国家事业的敌对势力斗争,为国家事业无限奋斗。心系工作,发扬锐意改革、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端正思想态度、认真钻研业务知识,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切实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力量,确保担当作为。

让我们以张富清为榜样,学习榜样精神,以榜样为镜,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为市中区的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看心得体会_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11

1928年,叶连平出生于山东青岛。青少年时代的叶连平在南京当了一名勤杂工,聪明好学的叶连平有幸学会了一口流利的英语。后经人介绍,他来到安徽省和县乌江镇一个叫“卜陈”的小村,成了村里的“猪倌”。因为村里一位代课老师考上大学,他被乡里举荐为该村小学语文代课教师,每个月36元钱,这一干就是几十年。因为工作成绩突出,叶连平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宣誓的那天晚上,这个连大山也压不垮的老人第一次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我终于如愿以偿加入了党组织,我要把自己剩下的日子全部交给党,交给讲台,交给乡村的孩子们!”叶连平暗自发誓。

退休后的10年间,学校哪位老师有事情请假了,叶连平都主动代课,充当“替补”教师。那10年,和县哪所学校缺少老师,他都乐此不疲上门为孩子们上课,短的几个月,长的几年。

辛苦的付出,让叶连平荣获了“全国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省道德模范”“省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好人”等多项荣誉和奖励。他把组织上奖励给自己的奖金,要么用于学校栽植树苗、修筑旗杆、购置二手风琴、安装电灯、添置运动器械,要么为老师们购买保温桶、毛巾、肥皂、脸盆等日常生活用品,叶连平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他的助人为乐精神赢得了大家的无比尊敬。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看心得体会_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12

前不久,周秀芳牵线,由我市爱心人士捐建的凤来石浦岑玉希望小学落成,周秀芳和部分师生合影。右一为周秀芳。

她非湘人,却一心行善,舍家离子,千里驰援湘西南;她年已古稀,二次奉献,支教扶贫,三年募款建九校……日前,感动中国之“感动湖南人物”评选揭晓,我市李惠利小学70岁的退休教师周秀芳入选“感动湖南人物”前三甲,并将代表湖南参评央视“感动中国”,组委会写给她的颁奖词也随即火遍湖南溆浦县。

20__年9月,67岁的周秀芳前往贵州省惠水县蛮纳村小支教。20__年3月,周秀芳又前往湖南溆浦县支教。记者去年5月前往溆浦采访周秀芳,了解到周秀芳的很多感人故事。

周秀芳初到溆浦时,住在一所废弃的房子里。白天,她或在借来的教室给孩子们上课,或顶着烈日去监督新学校施工;晚上,她常和村干部一起,或与村民商量,解决建校中遇到的问题。施工车辆进出的地方需要平整,周秀芳自己动手;给施工人员做饭,也是周秀芳自己来。

为了省下钱用于助学,周秀芳在溆浦县过着清贫的生活。一张木板床,一个电磁炉,一只行李箱,就是她在溆浦县九溪江中心小学宿舍的全部家当,常常一碗米饭一个菜就是她的一餐。但周秀芳为孩子们花钱却很大方,走访贫困学生时,她常送上几百元钱;留守儿童过生日,她常买来生日蛋糕。周秀芳特别关心留守儿童,她募集资金给当地学校买来电脑,使留守儿童可以和在外打工的父母视频通话。

在周秀芳的感染下,宁波数千人助学溆浦。用这些钱,周秀芳已经在溆浦建起5所希望小学。

“一个好汉三个帮,我一个人干不了这么大的事,是宁波人太有爱心了,使我有物资可以搬运到贫困山区。”周秀芳谦虚地说,她搬运过去的物资,是3000多名宁波爱心人士“众筹”来的,有的人捐出一所学校,有的人捐出一件衣服,有的人捐出5元压岁钱,不管多少,都是一分心意。

周秀芳目前已经筹款近300万元,为山里的孩子建成5所希望小学,还送去价值上百万元的物资。昨天,记者联系上了周秀芳,她说,最近,她又联系到了大笔宁波爱心资金,准备在溆浦县再建4所希望小学,她希望通过本报,向助学溆浦的宁波爱心人士道声谢。(宁波晚报记者 杨静雅)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看心得体会_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13

周秀芳老师的感人事迹,深深触动着每一位鄞州教育人。区教育局局长王建平说,区文明委作出决定学习周秀芳的先进事迹,我们作为周老师的“娘家人”备受鼓舞。周秀芳值得我们学习,更值得我们感谢。她让我们重新认识了教育人的使命。周老师本可安享晚年,但她用实际行动,用一颗“仁爱之心”,感召了一大批人,去关注贫困地区孩子的教育问题,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今后我们要继续在全系统学习宣扬周秀芳先进事迹,引导广大教师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融入到生命之中,公正公平对待每一个孩子。此外,全区教育系统会继续支持“周秀芳爱心工作室”和周秀芳爱心基金的运作,将她的大爱延伸到更多需要帮助的'地区,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

鄞州区江东中心小学的师生积极响应周秀芳老师的爱心情怀,不但积极宣传,还让爱心落地,不久前在延吉市和龙光明小学设立“爱心基金”。“周秀芳老师是中国教育那首最美丽的诗。”教师赵婧说,周老师大爱无私,心中有爱,眼中有情,感动、激励着年轻教师,虽然不能人人献身贫困山区支援教育,但我们会耕耘好自己的一方教室,教导好每一个孩子,在他们的心里播下善良、向上的种子。

早在,宁波市新城第一实验学校的老师们就听到了周秀芳老师的感人事迹,被她乐于奉献、践行公益的高尚品德所打动。本着向周老师学习的精神,学校组织了“冬日送温暖”活动,连续3年向溆浦等贫困地区捐赠冬衣3万余件,70多名老师与当地贫困学生结对,定向帮困助学。学校师生与家长还组织了“夏日送课程”活动,将学校的精品课程送到溆浦的孩子身边。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看心得体会_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14

天刚亮,廖海州和队员们就来到景区防火执勤。此时的九寨沟还没有游人,四周一片寂静,芦苇随风摇曳,蓝色的“镜海”漾起层层波纹。

廖海州守护九寨沟已有14年,他早已把自己的青春交给了这里的森林与雪山。每年防火期,他都要和队友们到九寨沟靠前驻防,保护一方生态平安。九寨沟中队因此也被当地村民称为九寨沟的“第十寨”。

14年的“老九寨” 熟悉这里的山山水水

今年34岁的廖海州是九寨沟的“活地图”,常年执勤巡护让他对这里的山山水水十分熟悉。他也时常被队友们称为“老九寨”,而这样的称呼只有10年以上的消防员才能有。

“前年地震,我们从这里抬出来了好几个受伤游客……”一位与廖海州同年入伍的老队员说。

五花海岸边人来人往,游客操着各种各样的口音。“你好,从这边可以到对面景点吗?”见到人群中走来穿着“火焰蓝”的消防员,两个年轻人走过去问道。廖海州为他们详细解释了行走路线,两个年轻人连连点头,满意地离开了。

“很多游客并不熟悉旅行路线,一天当中打听路线的人有上百个,同样的问题要回答几百次,执勤久了,我也学会了不少方言。”廖海州说。

每多走一步路 景区就少一份危险

沿着岸边继续巡逻,廖海州心里清楚,自己每多走一步,景区就少一份危险,游客就多一份安全。两年前的地震,正是因为他们多走了9个小时的山路,被困在122林场的受伤游客才得以提早被转移救治。

廖海州曾参加扑救火灾、抗震救灾等任务80多次。栈道边上,一名中年男子正躲在一旁草丛里抽烟,廖海州一眼就看出了端倪,立刻示意男子掐掉烟头。“这儿禁止抽烟,游客中心站设有吸烟区。”

他和队友巡逻在游客最多的长海和五彩池附近,担负着周边的森林防火工作和游客安全。

可能是从当上森林消防员那一刻起,他们才知道,一草一木对于九寨沟的重要性,他们才明白森林防火对九寨沟意味着什么。

一天的执勤结束后,廖海州和队友们乘车路过荷叶寨,透过车窗,他看见自家屋顶上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身后,水还是那样清,山还是那么绿。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看心得体会_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15

3月30日17时,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境内发生森林火灾,四川森林消防总队凉山州支队指战员和地方扑火队员共689人在原始森林展开扑救,期间突发林火爆燃,造成30名扑火队员不幸殉职。其中27人是凉山州森林消防支队的消防员,1个80后,24个90后,2个00后。

这个重大、震惊、悲痛的消息触及了全国人民的心灵,一时间“向英雄致敬!”这句话烙印在了每个人的心底。那是整整30个崇高的生命,更有27名优秀的消防英雄。深深记得,当妻子告诉自己通过“学习强国”看了几名消防英雄的故事不禁流泪时,笔者问到“有什么其他收获吗”,她久久不语。笔者由衷的想到,请不要只记住伤痛,不能只有感动,伤痛之余,要学会深刻思考、认真自我反思、继续砥砺前行,用自己的方式“向英雄致敬!”。

请不要只记住伤痛,还要学会深刻思考。要思考如何避免火灾、如何减少突发事件、如何保护公共安全、如何优化应急处理...,人人有责,更是全面参与,只有携手把这些工作做得更好,带给我们的伤痛才会最少。要思考消防英雄为什么总是战斗在第一线,为什么总是把国家财产、民族利益、人民安全放在首位而不怕牺牲,那正是消防英雄用实际行动履行职责、践行承诺、坚守信仰,是他们舍己为人的付出换来我们的幸福安康,“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消防队员就是负重那群人。

请不要只记住伤痛,还要认真自我反思。作为一名工作人员,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履行好了工作职责,比如教师教书育人、医生救死扶伤、警察除暴安良、服务人民群众等许多职责,是否一一做到了最好。作为一名党员,是否记得入党誓言,是否能做到“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是否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许很多人都还没做到或者正在做没做好,但笔者更多的是想说,要从消防英雄的事迹反思自己,发掘正能量,鞭策自己慢慢进步,让每个今天的我都比昨天更优秀。请不要只记住伤痛,还要继续砥砺前行。伤痛的故事无法忘怀,但可以把伤痛的心情留给昨天,因为我们今天前进的脚步永远不能停滞。也许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还有一些崎岖坎坷,但一定要坚信我们有能力、有信心、必定会完成这个梦想,因为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从来都不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向英雄们致敬,要把伤痛留在背后,要自觉担当工作职责,要真正有所作为,要团结奋进迎接下个挑战、战胜下个灾难、创造下个奇迹,共同开创美好明天。请不要只记住伤痛!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看心得体会_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16

看到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江梦南的故事让作为同龄人的我们备受鼓舞,虽然江梦南被命运折断了一只前行的桨,但江梦南一直用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付出多出常人无数倍的努力最终梦圆清华。我们难以想象她吃力专注读着别人唇语的模样,看到她的故事,我们青年干部还有什么理由轻言放弃。

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韧劲尽情开放,拥抱阳光。面对无声的世界,她从不把自己放在弱者的位置上,父母的不甘心,江梦南的不认输,她走的每一步都是“困难模式”,却硬靠自己的努力逆袭到清华,她伟大而勇敢,放下内心的“包袱”轻装上阵追逐梦想,她努力的样子是这世界最美的光芒,终于江梦南赢得了这场胜利,身残志坚,不负韶华。江梦南的那句“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会看到希望”激励着我们青年干部在追逐梦想的路上一路向阳追赶超越。

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闯劲傲然挺立、不卑不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必须做到”是江梦南对自己严苛的要求,这些年她克服着我们无法想象的艰难,她的坚毅支撑着她朝着梦想奔赴,凭借着坚定勇敢和不卑不亢,在人群中不断突围,无声的世界有多痛苦,她突围的力量就有多么强大,激励着我们年轻干部在苦干实干中破局开路,在不卑不亢中吐露芬芳,在基层用“赴汤蹈火,舍我其谁”的气概、“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坚毅为民服务。

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勇气坚韧不拔、闯关夺隘。江梦南不向命运低头,抱着“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信念把自己的命运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与其怨天尤人,还不如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困难,激励着青年干部用敢于担当的勇气、善于创新的精神越过人生中一座座“高山”。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闯关夺隘,用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意志,吃苦在前、拼搏在先的斗志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勇当先行者。我们不要为了天亮而奔跑,而是跑着跑着天就亮了。

感人的故事历久弥新,感动的力量经久不息,江梦南的故事给我们青年干部无限力量。有些花虽然会迟开,但终将会迎来最美的怒放,做一朵灿烂的“向日葵”,面朝阳光,嘴角上扬。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看心得体会_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17

我认真学习了张桂梅同志的感人事迹,我对她产生来强烈的崇敬之情,她和我们一样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可她坚强的毅力却是我所不能及的,我为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而钦佩。

她是与命运之神抗争的典范。张桂梅和许多人一样,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但是幸运却没有垂青她,不幸之神却与她如影随行:花季年华丧失母亲,青春年华痛失丈夫,两次肿瘤手术,癌细胞转移到肝脏。磨难面前她勇敢的挺直了身子。磨难没有使她消沉,病魔没有使她倒下。她紧紧抓住有限的生命,在讲台上认真教学;在课外,认真辅导学生。几次晕倒讲台上,领导要她住院治疗,她放下学生,总是还不到出院就偷偷回学校上课。就是这样柔弱的身躯,她还毅然出任孤儿院院长。是什么力量支撑她如此做呢?张老师的话“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她是贫困地区孩子们的天使。张老师放弃了进条件好的学校任教的机会,选择了条件较差的学校,一身病痛的张老师教学上几十年兢兢业业,承担学校繁重的教学工作,女生工作,妇女工作,语文教研工作及其他校务工作。除了住院没向学校请个一天病事假,教学成绩却异常突出,她说:“为了民族贫困山区的教育,即使倒在讲台上,长眠于华坪的沃土之中,也无怨无悔”。吃苦在前,那里最需要就到那里,无私奉献,张老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她爱生如子。她虽然没有孩子,可是她却是许多孩子的妈妈。精心教育学生,辅导学生,中午晚上看着学生睡觉,给学生盖被子。学校学生和孤儿院50多个孩子,住院她陪着,给他们送饭,付医药费,资助学生读书,自己连洗衣机都没有。她将爱播洒进孩子们的心田。她有着我们教师两袖清风的高尚品质。张老师前后将国家奖励给她的奖金50余万元全部捐给贫苦地区的教育事业,自己每天的生活控制在三元。她像春蚕,她像蜡烛,她更像光芒万丈的太阳!

她是新时期教师的楷模。因为她淡泊名利的精神可以使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物质固然重要,可是决定我们生命价值的东西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品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牢记使命,教书育人,培养一大批对国家发展有用的人才,这些人才,首先必须是政治上过硬的,必须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他们才能肩负历史的重任。我们教育工作者,如果没有过硬的政治思想,学校德育建设的落实就是一句空话。我们培养的人才质量就会出问题!这是很危险的,学习张老师的事迹,很有现实意义。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们要学习她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崇高境界;学习她热爱生活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优良作风;学习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要时时刻刻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努力工作,不辱使命,做一名人民放心的教师。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看心得体会_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18

女排在万名现场观众和亿万电视观众的见证下第三次捧起奥运会冠军奖杯。

里约奥运会上,泳坛少女傅园慧的一句“洪荒之力”,让国人感受到一股清新之风。而随着中国女排的登场并且最终摘得金牌,很多国内网友才明白,原来女排精神才是真正的“洪荒之力”,让我们在激动落泪之后能够感受到昂扬向上的力量。

“女排精神”是现任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和她那一代的女排队员用一记接一记的重扣打出来的,用一座接一座的奖杯铸起来的。但是不可否认,30多年来,中国女排的发展并非顺风顺水,也曾遇到低谷,经历失落,但女排姑娘们面对失败与低潮,永不言弃,奋力争先。哪怕是遭遇大赛的失利,面对奖牌的旁落,姑娘们仍旧没有丝毫的懈怠,仍旧用训练场上的汗水与伤痛告诉自己,也告诉国人,希望的启明星仍旧悬挂在前方。这次奥运会之旅同样如此,中国女排开赛之初备受打击与压力,但正是不言弃的精神帮助她们走到了最后,也笑到了最后。

任何一项体育运动要想夺冠,都离不开拼搏与奋斗。女排姑娘们站在奥运最高领奖台上时的风光,我们都看在眼里,但是她们在日常训练中所付出的汗水,却是我们看不见的。而她们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也正是无数个日夜不懈努力和付出的结果。正像郎平所说的,“女排精神一直在,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

里约奥运已经结束,“女排精神”所蕴含的意义却早已经超越了体育的范畴,被视为融入各项事业中的宝贵精神财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让我们向女排姑娘们致敬,向团结拼搏、永不言弃的“女排精神”致敬。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看心得体会_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19

今年95岁的老党员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5年,张富清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20__年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张富清的事迹被发现,这段英雄往事重现在人们面前。

心有信仰,行有力量

这位90多岁的老人,历经风雨,遭受困厄,仍旧甘守清苦,深藏功名,不矜不伐。

“共产党处处都是为人民办事的,为国家昌盛办事的。只有跟着共产党,进一步受党的教育,使自己为党、为人民做点工作。”

今年95岁的老革命、老党员、老干部张富清,这样讲述着自己的入党初心。

在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张富清舍生忘死,只要部队一有突击任务,就报名参加。翻城墙、缴机枪、炸碉堡……越是艰险,越要向前。敌人的子弹和弹片,掀起过他的头皮,灼烧过他的腋下,撞碎过他的牙齿,但击不穿他为人民求解放的信念。

在看不见硝烟的建设和改革年代,张富清公忠体国,响应组织号召,脱下军装,收起奖章,直奔当时湖北最艰苦、最边远的恩施来凤,一干就是三十年。

时局艰难时,他以身垂范,动员妻子下岗;忠孝两难全时,他坚守岗位,没奔母丧成为毕生遗憾;改革开放时,他殚精竭虑,破除陈规桎梏……在同事眼里,他勤劳肯干,任劳任怨,不矜不伐。

或许在一般人看来,为国浴血奋战、九死一生的老革命,忘我工作、公私分明的老干部,应该好好歇一歇。

工作上离休了的张富清,在思想政治上没有离休。他时刻铭记着自己老党员的身份。

当他认为自己不能再为国家贡献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少索取。88岁截肢的他,拒绝在轮椅上被照料,靠着一条腿和假肢、支架重新站了起来;白内障手术期间,明明可以给自己安一个好的晶体,他却选了最便宜的一款。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张富清的伟岸,不止在少年从戎时屡立战功,也在中年转业后恪尽职守,还在晚年离休间奋进不息。

张富清曾说,战场上决定胜败的关键是信仰和意志。

的确,在人生的征途上,因为信仰,他也一往无前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看心得体会_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20

深秋,清晨。丹东市光荣院里,孙景坤坐在床前,打量着挂在墙上的一件挂满军功章的旧军装。阳光照进屋里,军功章上泛起金光。

“这是在辽沈战役中立的三等功,这是在平津战役、海南岛战役中分别立的二等功,这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立的一等功……”不久前刚做过一次手术,老人身体有些虚弱,但谈到战场上的过往,却历历如昨。

1924年,孙景坤出生在安东(现丹东市)山城村。1948年1月,结婚后不到一周,他就参军入伍,成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的一名战士。临走前,他留给妻子一句话:“只有打了胜仗,咱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长沙、解放海南岛战役……在一次次浴血奋战中,孙景坤快速成长起来,并火线入党。

“最险的一次,子弹贴着我后脑勺过去了,用手一摸,全是血。”正是一次次和敌人的生死较量,让他养成了胆大心细、机智灵活的作战风格。

1950年,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40军119师357团3营7连战士孙景坤随部队从海南战场撤回后集结在安东,待命过江。老家山城村就在眼前,战友们劝他回家看看,他却总是拒绝:“在外边打了三年仗,咋能不想家?但别人都不回家,就我特殊?”

战场上,对敌人的勇猛痛击,就是对家人、对祖国最大的爱与告慰。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孙景坤印象最深的是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中守卫161高地的战斗。

10月27日,已担任副排长的孙景坤接到命令,带领9名战士增援已连续驻守161高地12个小时的战友。彼时,161高地三面处于敌人的火力控制之下,天上飞机轰炸,地上众炮齐发,增援部队很难登上高地。

“当战士的哪能讨价还价?让上咱就必须得上!”以敌军飞机轰炸升腾起的烟雾做掩护,孙景坤带领战士们扛起弹药箱冲上161高地。当时,高地上只剩几名战士活着。

副连长支全胜在爆破筒里装满炸药,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孙景坤等人到来,令他精神为之一振:“一定要守住阵地!”孙景坤带领战士们立即投入战斗,从中午到深夜,他们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

阵地守住了,但伤亡惨重。“阵地上算上我,只剩下4个战士,其他人都牺牲了。”老人回忆着,两行清泪无声滑落。

这次战役中,孙景坤毙敌多人,荣立一等功。后来,他被朝鲜授予一级战士荣誉勋章,随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报告团回国,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连年征战,孙景坤身上留下20多处伤疤,“现在腿上还有一颗子弹没取出来。”他指着腿上一块已经变黑的皮肤说,“有一次战斗,我中了两枪,一枪打在手上,一枪打在腿上。子弹有毒,后来腿上、连带脚上的肉都烂了。”

这些伤疤,成为刻在老人身体里永远的军功章。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看心得体会_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21

今天下午我们在班里看了让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的《感动中国》,因时间关系没有完全看完,回到家我又把剩余的部分看完……

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让我最感动的是现在91岁的刘盛兰。刚看到他的名字,你一定觉得是个老奶奶,其实他是一个老爷爷。光光的头,带了个破旧的帽子,每天走很远的路捡垃圾。他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但后来还是散了,从三十几岁开始,他就一个人生活,他那粗糙的手,泛红的血泡。扛起来100多个人的命运。他在城里废旧的房子,又因一次大火……

他每月不超过50元的收入,却资助一个个学生上学,从73岁开始,一直到他不能再动。对他来说:“剩下每一分钱才是最重要的。”二十几年他没有吃药,没有一件新衣服,每天吃的是从垃圾里捡的饭菜,和邻居给的吃食。就是这样一个人,谁能想到他在二十多年来资助了一百多名学生上学。捐款多达十几万。他90岁那年过生日,他资助过的学生都聚到一起,陪他过生日。那是他二十多年来吃过最好的饭菜。哪怕风烛残年,也发出微弱的光。

这才是真正的教育,他一定会坚持到生命的最后,去做这份他喜欢的事情,或许对于每个人来说这种大爱都无法理解,但这是铁一样的事实,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哪怕是为了这样一个耄耋之年仍然为了教育奋斗终身的残烛!!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看心得体会_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22

每一个“感动中国人物”背后都是不平凡的故事,每一段颁奖词字字铿锵,亿万同胞隔着屏幕产生共情,眼睛泛红了一次又一次,只因为颁奖词中的主人公们在普通的岗位干出不平凡的事情,为了人民的事业,甚至不惜牺牲宝贵的生命,还有什么比这样的事迹更让人动容?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最是精神动人心,20__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是奋斗在各条战线上千千万万无名英雄的缩影。我们不知道他们是谁,但我们却清楚他们为了谁,因为每个人身上都可以看到奋斗者的精气神:低谷中奋起,永不言弃;危难时拼搏,无所畏惧。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长征,同样,每一个时代也有自己的英雄。从舍半生给茫茫大漠、根入石窟蟠的樊锦诗,到舍己幼为人之幼、一丸济世德的顾方舟,再到兰谷遗芳远、永留百色大山的黄文秀……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行业不同,他们却给了世人同样的感动。用信念扛起时代重任,用行动为人民撑起一片艳阳天,在他们看来,是义不容辞的使命。这样的人,是“真英雄”!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看心得体会_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23

在我们身边意味着这些人可能是他或者他们,也可能是你或你们,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评选之所以有意义,恐怕更重要的是在于将“我与我们”也加入到这个行列中去。否则,每年一度的评选与颁奖就只是流一流眼泪、颤一颤心灵或是当作几个月后中高考作文中的材料多次打磨后呈上考卷——除此之外,感动过后,再无其它——这绝对是一种再无可比的悲哀。能够被感动,源于灵魂的不懈怠和心灵的不麻木,但这二者并不必然导致个体行为上的改变和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换句话说,在感动与行动之间,存在一个距离。

感动中国评选的意义在于,它每一年都在不断的提醒我们,即使在工作与生活的压力巨大、日夜忙碌的辛劳俱增、自古以来优秀的传统美德似乎逐渐消失的当下,我们身边还是好人更多,勤劳、勇敢、善良、坚强的中国人还是会在角落中不经意的触动我们,使我们明白自我内心中对善的追求、对爱的渴望、对美的向往,使我们发现这个世界上还是有人可以感动自己时,重新激发起对生活的信心和继续前行的力量。在这个层面上讲,感动中国评选出的每一个当选者,也许不都能让你觉得感动,也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去一一效仿他们,但只要每年的10个人中,哪怕有1个能够使你心生向往与渴慕,愿意为世界更美好努力一下,就算没成功,也有积极且巨大的意义,爱与善从来也不是大而无当,非惊天动地不可的,它是每一个向往、渴慕、追寻的念头、火花,汇聚在一起,才是“大”中国。

感动到行动,存在一个距离。如何将这个距离缩短,不仅仅是一个感动中国评选可以单独回答的问题。爱与善的传递,也许并不像人们一直以来所认为的那样简单,否则何以解释我们每每会留下感动的泪水却还总是发现频频发生的假恶丑呢?缩短距离,必须承认个体的软弱和不完美,检讨我们自身是不是让太多的趋利避害遮蔽了爱同类的普世情怀?缩短距离,必须在着手于个体的精神建设同时,盯紧社会环境的引导和政府职责的追问,就像今年的当选者之一高淑珍,在她那个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爱心办起的残疾孩子学校事迹中,为什么看不到政府相关部门的作为?事迹中的种种,的确越是艰辛就越是令人感动,但如果相关职能部门真的“及人之幼”,她是不是就能少一些苦苦支撑的艰难,或者让更多有爱心但无力的人们更敢于出手相助?如果个人的爱心与善行,填补的是政府的缺位,那么感动之前,更应该有对制度的追问和反思,否则,该管的却没管,再多的感动,也必然孤独。缩短距离,就在于每一个做好自我本职工作的人,再多做一点的那一点智慧;也在于即使不能行善,也决不向恶行妥协的那一丝坚持;

有了这一点一丝,缩短的距离背后,就是爱与善的花朵,不止于感动而感动不止。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看心得体会_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24

又一场酣畅淋漓的3比0。在本届女排世界杯的第十轮比赛中,中国女排战胜了塞尔维亚女排,以10连胜的骄人战绩,提前一轮卫冕。这是中国女排赢得的第十个世界大赛冠军,也是她们为新中国70华诞送上的最美生日礼物。

作为唯一一个在世界上拿过集体项目冠军,而且曾经实现过世界大赛五连冠霸业的运动队,中国女排不只是中国体育的骄傲,是其他运动队学习的对象,更是一个激励国人自强的精神符号。在“中国人玩不来大球”“中国人集体意识差”等观点直到现在还甚嚣尘上的大背景下,重新审视中国女排站上世界之巅的成功之路,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集体体育项目的胜利原因,主观上包括个体的能力、整体的实力、求胜的欲望、教练的水平,客观上包括其他球队的水平、场内场外的干扰因素甚至运气的成分。但这只足以解释一场比赛顶多一届大赛上的表现,但若用来解释一支球队几十年处于世界前列,即便低潮期也没有哪支球队可以低估,就显得牵强了。

技战术层面的东西只适合技术性的分析,战略层面的东西则需要以战略眼光来分析。中国女排胜在战术,但更胜在战略,这个战略,就是走自己的路。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真正的强者之路无不是走自己的路。几十年来,中国女排教练队员轮番更迭,世界排球的发展趋势也几经变幻,然而中国女排没有被他人带乱节奏,更没有丧失以我为主的自信和自觉,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女子排球发展的道路。

走自己的路,绝不是守着老东西骄傲自满、因袭不变,更不是关起门来向壁虚构、闭门造车。恰恰相反,在中国女排的起步阶段,我们就虚心向其他国家的主教练和队员请教技战术、体能训练等各个方面的先进经验。直到现在,学习意识和学习精神仍是中国女排赖以不断进步的源源动力,中国队的教练和队员经常说的“向对手学习”,绝非面子上的客套话,也不是故意释放“烟幕弹”,因为就算是手下败将依然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只是我们没有把先进经验看做僵死的教条,没有陷入对先进经验的盲目崇拜,所以不是什么都学,没有今天学欧洲明天学美洲,更绝非照抄照搬。真理再往前迈出一步,就有可能变成谬误,别人的成功经验硬生生地套在自己身上就可能是枷锁。没有人家的身体,也没有人家的技术,却非要打人家的战术;要成为另一个谁,却忘了自己是谁,如此削足适履,焉有成功可期?中国女排在几代人的努力下,结合中国人独特的历史文化基因、独特的身体条件以及一支队伍人员构成上的长处和短板,磨合打造出中国女排自己的强者之路。

中国女排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冲出亚洲到到站在世界之巅,虽然每个时代、每一届大赛、每一场比赛的特点都各不相同,但有一点相同却自始至终,那就是鲜明的中国特色。去年,郎平荣膺改革开放40周年杰出贡献人物,这是对郎平也是对中国女排的高度褒奖。从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女排的擎天柱,到现在中国女排的主教练,郎平和中国女排一起阔步走在改革开放的大路上,女排精神已超越了体育本身,对各行各业起到激励、感召和促进作用,让中国人感受到自尊、自强、自豪,让大家看到了希望。

鲁迅先生说过:“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要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中国女排的强者之路走得并不容易,越是这样,越要坚定自信地走下去,在自己开辟的路上继续演绎强者恒强的道理。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看心得体会_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25

一幅厚重长卷被徐徐展开,红底洒金纸上,启功先生亲题的“感动中国”四个字缓缓出现。紧接着,一个个闪光的名字,一张张感人的照片,一幕幕熟悉的画面,书页犹如片片“龙鳞”,记录了《感动中国》创办以来留下的感动瞬间……这是《感动中国20__》宣传片中的画面。

不知不觉间,这档栏目已陪伴观众走过20年,那些平凡英雄的精神事迹感人至深,人格力量更是震撼人心。

今年的开篇人物将目光聚焦在归根清华、为中国科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百岁物理学家杨振宁身上。

1971年,乒乓外交打破了中美之间长达20余年的僵局,当美国刚发布公告解除外国人访问中国的禁令时,思乡的杨振宁就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归途。在受到阻碍没能回国的岁月里,杨振宁用无可辩驳的学术实力取得了多项顶尖的科学成果,使他背后的“中国”二字越发熠熠生辉。回国定居后,杨振宁为吸引中国顶尖科学人才倾尽心血,始终关心中国重大科学工程及科技决策,继续用他的科学精神和学术人格,在中国科学界起着显著的引领作用。

从中华少年,到爱国游子,到归根老人,岁月须臾而过,杨振宁用50年的时间回应邓稼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的约定,拳拳赤子心令人动容、引人落泪。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看心得体会_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26

周秀芳,鄞州区李惠利小学退休教师。为圆支教梦想,她放弃安逸舒适的生活,只身远赴湖南、贵州偏远山区,展开艰辛的扶贫支教历程。她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在湖南筹款建造九所希望小学。如今两年多过去了,5所希望小学已建成,学生们搬进了新校舍,这个月15日又有3所希望小学举行落成典礼。同时,她又将自己的理想再次放大,爱心再延续,从最初的计划造“9所”增加到了“13所”。她还通过自己的“朋友圈”,为山区贫困学生送去百万元的物资,为100多位孩子找到结对资助人,用大爱情怀为山区孩子点燃了希望与梦想之灯。今年10月26日,“感动中国之感动湖南”颁奖典礼上给周老师的颁奖词中写道:她非湘人,一心行善舍家弃子,千里驰援湘西南。年本古稀,二次奉献支教扶贫,三年募捐建九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宁波退休教师周秀芳,1700名湖南学童的周奶奶。周秀芳老师荣获“宁波好人”、“最美宁波人”、“浙江教育十大年度影响力人物”、“宁波市道德模范”、“感动中国之感动湖南”等荣誉。她的生动事迹先后被光明日报、凤凰网、湖南在线、浙江在线、浙江文明网、宁波日报、宁波电视台等20余家媒体报道。

支教报恩,少年困苦受助,老来支教扶贫报恩

小学四年级时,周秀芳因家庭贫困没法上学。“后来老师来到我家,说我不读书可惜了,他愿意帮我交学费。”周秀芳说,正是因为这段困苦的少年时期经历,她希望有生之年能为和她有着相同经历的孩子做点什么。

20__年,周秀芳已退休10年,她从一位曾在贵州支教过的大学生口中听说那里很需要教师,毅然放弃了清闲的退休生活,踏上了支教之路。20__年秋天,周秀芳来到贵州黔南州惠水县蛮纳村小学支教,一待就是一年多。支教期间,周秀芳走访了班级里所有学生的家庭。20__年春节周秀芳回家过年,听好友说起湖南省溆浦县北斗溪镇的教学条件十分艰苦。过完年后,周秀芳和好友孙绍富一起前往湖南溆浦,从此踏上了千里助学路。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看心得体会_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27

要么胜利晋级,要么失败回家。

北京时间8月17日,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1/4决赛结束最后一场比赛,中国女排苦战五局,终于在“别人家的主场”击败了卫冕冠军巴西女排。

其实,当第一场中国队以15-25的大比分落败给巴西队的时候,相信已经有很多体育评论员、记者打好了“里约奥运,中国三大球全军覆没”的腹稿。但是,中国女排没有放弃,1980年代就成为国人偶像的郎平也没有放弃——战斗到最后一刻。那一扣球的风情,那漂亮的绝地反击,一分分地咬,一分分把对手逼向死角,最终拼出胜利,这让每个观战的国人热血沸腾。

在这届中国队表现略显平淡的奥运会上,中国女排进入半决赛,甚至比一些项目的夺金更能引爆国人的情绪。

不管结局如何,我们一直都坚信:女排是打不倒的。这种信念,基于女排的传统,也基于“女排精神”的激励。跌倒了,女排会爬起来;赢了,还会争取下一次胜利。

但,一个奇怪的现象是:只要女排赢了,大家想到“女排精神”;而一旦输了,似乎就忘了“女排精神”,甚至责怪姑娘们没“女排精神”。到底,今天,我们该如何理解“女排精神”呢?

说到底,“女排精神”不是一两次胜利,也不是一两个冠军就能证明的,它并不是最后的结果,而是一个过程。我们先从被广泛定义的“女排精神”看看: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这些,每一个都指向平时环节的训练,一点一滴做起,它是一种动态的、持续性的状态,而非唯结果论。

进一步看,“女排精神”缘起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上个世纪80年代,百废待兴,国家经济发展需要一种精神支撑,女排的崛起,刚好填补了这一空缺。在经历了五连冠的同时,“女排精神”慢慢被确定、推广,被全民接受,这个过程,是从1981年到1986年的跨度。可以说,它和国家一起慢慢地走向世界,用自己的实力让别人知道、认识、了解我们;它也和民众生活的改善同步同轨,并非一蹴而就。

然而,五连冠之后,中国女排的表现几起几落,当年的巅峰表现却难以再续。自此之后,“女排精神”似乎成了女排的精神枷锁。这是哪儿出了问题?

并非是女排变弱了,而是对手变得更强了,比赛有了更大的变数。只是,我们没有注意到对手的变化。当我们察觉的时候,差距可能就出现了。竞技体育的魅力也在于此,更快、更高、更强,赛场上充满变化。

同样尴尬的是,虽然作为三大球唯一达到世界巅峰的项目,但中国排球联赛水平、排球普及、商业化等都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而中国的篮球和足球,虽然没有站在世界之巅,它却很好地拥抱了商业,走到了普通民众身边。

这时,我们应该认识到:与其他人的竞争,不只是在赛场上,更多的竞争是在场下;不是单个项目、几场比赛的竞争,而是一个赛事、系统性的竞争。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空喊“女排精神”只能是“唯金牌”论的变种。

今天,不论是体育还是整个国家其他层面,我们已经告别了“从零到一”的窘境;作为竞技体育强国,不必急于用中国女排的一两块奖牌来证明什么。然而,我们也应有居安思危、奋起直追的拼搏精神,不仅在体育,还有经济、科技等方面,我们都有需要追赶的对象。所以,我们依旧需要“女排精神”的鼓舞,只是这种鼓舞,不应该是结果论、唯金牌论的,而应该是过程、系统性的。

第一未必重要,重要的是任何时候都不放弃争取第一的毅力。说到底,“女排精神”并不仅仅是一种体育精神,也是一种社会的精神面貌,只是我们需要换一种思维方式看待“女排精神”。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看心得体会_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28

张桂梅扎根云南贫困山区40多年,推动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从20xx年创建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以来,已帮助1600多位女孩圆梦大学校园。而这一次的热搜,却是争议颇多。事情是一个华坪女高的学生,在毕业几年后,带着老公和孩子回到学校,拿了很多钱说要捐款。结果张桂梅校长生气地说“滚出去”,女学生问张校长,是不是你嫌弃我没能力?张桂梅直接说:“是,家庭那么困难,我们把你供到现在,你反而当起了全职太太,指望男的养你啊?女人必须要靠自己!”

有些人就急哄哄地开始说了,她这是思想太过局限,一棍子把全职主妇打死,甚至有搞起男女对立之嫌。但在评论前,要先看看她所付出的努力和立场。这个一身是病的女人,曾在记者问她:“为了建华坪女高,您付出了什么”时,斩钉截铁地回答:“我付出的几乎是生命”。要知道,在华坪女高里上学的都是什么人,那是大山里的女孩,可能原本在十几岁的时候就要被父母嫁出去,张校长扛着重病把命都搭上了,就为了这些女孩能有更独立更精彩的人生。她哪是教师啊,简直就是操着一颗老母亲的心,她害怕的是什么?是如果哪一天女生的老公变心了,要离婚了,那个女生根本没有资本抗争,而且等她年龄再大一些,重返社会职场肯定更困难。你问问哪个HR愿意招在家待了好几年的全职太太?

原本把自己的人生全压在另一个人身上就是很愚蠢的事情,这世上,最可靠的永远是自己。且更不用说,她教出来的那些女孩子,原生家庭并不好,往后要是离婚了,不仅自己没有经济实力支撑,娘家也无法给她依靠。她对学生们很严格,不仅是因为她知道女性的处境,更因为她的学生都是大山里的女孩,她们要改变,需要付出更多。大山里的教育资源本来就不多,许多人家宁愿砸锅卖铁供成绩不好的儿子读书,也不愿意花钱供成绩优秀的女儿读书。女孩们除了读书,还得做家务、干农活、带弟弟。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看心得体会_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29

张玉滚,和许多默默无闻的乡村教师一样,拿着最少的工资,干着最累的活。然而和那些普通教师不一样的是,他本就生长在这片大山里,在大学毕业后本可以去山外的`世界闯荡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却只因校长的一句挽留放弃了自己的大好前途,回到自己曾就读过的小学当教师。

他,一个人扛着给学生们买的书走过崎岖的山路,一个人教五个年级的多门课。为了改善学生们的伙食,他让妻子辞去工作来学校食堂当义工。作为一名老师,他无疑是十分敬业的。更令我敬佩的是他敢于作出这个决定的勇气。哪一个人没有年轻气盛的时候,又有哪一个人没有自己一直想实现的理想?然而同样是很年轻的他,却在离自己的成功最接近的时候,选择暂时搁下自己长成参天大树的机会,去播撒更多希望的种子。

然而,在一次为学生送书的途中,意外的事故使他年幼的女儿夭折了。在失去至亲的巨大痛苦之下,他也坦言想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不想看到这里的一切。我想这座大山的确亏欠他太多了,即使他真的离开这里也没有人会责怪他的狠心。有哪一位父亲可以无视曾经夺走自己女儿生命的土地?可在村民们的安慰劝导下,他又一次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可能是想弥补自己对女儿的亏欠,他对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亲子女一样好。他用自己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承受了失去女儿的痛苦,用满腔的热情更无私地投入教学之中,即使提起女儿的过世仍是止不住泪水的流淌,仍是更坚定地握紧手中长长的教鞭。

艰苦的环境和忙碌的工作使岁月早早地在他的脸上留下痕迹,使他远不如那些同龄人看上去精神饱满的样子。可提及教学,他却又提起了精神,在现场唱起了自己在音乐课上教学生们的歌,简单的音节构成了最朴实、最美好的乐章。他希望自己可以做学生们十八弯山路上的一轮明月,引导他们走向成功之路。我想象到他在年轻时站在山顶,用渴望的目光眺望山外的模样;想象到他在深夜为女儿的过世撕心裂肺的哭喊,却苦苦纠结是否要离开大山的模样;又想象到他耐心地为学生讲解山中植物的知识,带领他们大声朗读课本的模样……再细细品味他说的话,的确,他为了帮助星星迎来曙光放弃了自己的白昼,在黑夜里做着一轮明亮的月,只要星星们抬起头,他便随时都在。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看心得体会_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30

感人的力量有时来自瞬间的壮举;有时也来自多年,生活只是为了一件事。在今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我被她感动了。

今天,我在家里观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典礼。其中,一位扎根山区的老师花了36年的青春在山区的孩子身上。她是志月英老师。

《感动中国》委员会给她的颁奖致辞是这样的;你走了很多路,总是围着山。我吃了很多苦,但我给孩子们的是甜蜜。坚持是有希望的。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两代人的童年变得绚烂,你的辫子了。

老师把他所有的青春都奉献给了山上的孩子们。让一个孩子从牙齿学习语言到慢慢识字,知道礼貌,知识渊博,直到飞出山,支月英为他们付出了很多。本可以走出山的支月英选择留在山上。有些人说支月英是个傻瓜,她很傻,她回答说:山需要像我这样的傻瓜。20xx年的一天,支月英的一只眼睛已经看不见了。她的女儿长大后对她说:妈妈,你是个好老师,但不是我的好妈妈。支月英和山上的孩子们在学校呆了很长时间,给了他们母爱,但她欠了两个女儿。

不顾家人的反对,志月英坚持自己的信念。1980年,志月英来到偏远的白洋村小学,每天跋山涉水。她的家人曾经想让志月英回家。她也很感动。如果每个人都想走出山,谁来教育山里的孩子?志月英用36年的青春教育了两代人。从志姐姐到志妈妈。志月英的精神让孩子们知道什么

是坚定,什么是操守。

看了这个真实的故事,让我内心感动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有一次,我看见家门口有好多小朋友都骑着自行车,轻松自如,随心所欲,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于是,便央求妈妈给我买一辆自行车。买回来后,我发现,原来骑自行车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开始,一只大大的“拦路虎”挡在我面前,上不了车。妈妈告诉我,首先,推着自行车,等自行车的速度越来越快时,在座上去。我按照妈妈说的做,自行车越来越快,我还没坐上去,就摔了个眼冒金星。慢慢的,我尝试着坐上去,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我成功了。可我又发现另一只“拦路虎”正在前方等着我。下不了车。自行车开始摇摇晃晃了,我想跳下来,可不知从何入手。只听“砰”的一声,我和自行车一起摔倒在地,摔得我头昏眼花,眼冒金星。我再也受不了这种疼痛了,决定再也不学自行车了。

想到扎根大山36年的支月英的故事,一股力量使我上进,我在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再一次的拿出自行车,这一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起初,我还是害怕之前摔得眼冒金星,头昏眼花的事情再一次的发生。但在想想,如果不摔跤,怎能学会走路。有一就话不是这样的吗

“失败乃是成功之母”不失败哪儿来的成功?我鼓励自己前进,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我变得越来越强大,慢慢的,我学会了骑自行车。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支月英用实际行动,注释了这句话的含义。也让我明白,更加深刻的理解了这句话。

支月英的力量无比强大,为我照亮前方的路。今后,我要向支月英学习,学习她那种有信念,坚持的精神。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看心得体会_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31

一双手

一个粉笔头

整齐有力的粉笔字

但你可能想象不到

这拿着小小粉笔头的手

是一双九旬老人的手

今年已经92岁了

他正在为第二天的英语课准备板书

这样的生活

他已经坚持了19年

蜡烛光很亮,能照亮的地方也很大。我能照亮的地方很有限,充其量也就是一只闪烁微光的萤火虫。我现在最缺的是时间,我要跟时间赛跑。

——叶连平

暑期伊始

在安徽省和县乌江镇卜陈村

“留守未成年人之家”

92岁的退休教师叶连平

又开始了暑假的忙碌

每天

叶连平上午讲课三个小时

下午讲课两个小时

除了上课

叶连平还要给孩子们打印教材

批改、点评作业

日程被安排得满满当当

孩子们充满期待的眼神

大概是叶老师选择坚持站在讲台上

最大的动力吧!

20__年

原本是老师的叶连平决定创办

“留守未成年人之家”

为孩子们免费补习英语

叶老师生活的卜陈村

位于和县乌江镇中东部

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工作

留下的多是老人和孩子

家长普遍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

一天的工作结束

叶老师走出“留守未成年人之家”

叶老师辛苦啦!

叶老师膝下无儿无女

和老伴过着清贫的生活

至今还住在30多年前盖的平房里

尽管如此

在叶连平家吃住的孩子一直没有间断

有的学生离家比较远

来回上下学不方便

叶连平就让这些孩子住在自己家里

包吃包住,不求回报

19年来

叶连平帮助过的孩子超过1000名!!

收到学生送给自己的折纸

叶老师笑得和孩子一般可爱

一般烂漫

“留守未成年人之家”的墙上

除了琳琅满目的锦旗和奖状

还写着一句话格外引人注目

那就是

“乡村永不熄灭的烛光”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看心得体会_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32

今天,我看了感动中国20xx年度颁奖典礼,其中使我最最感动的是陈斌强的事迹。陈斌强是一名中学语文老师。他的母亲身患老年痴呆症,而在有一次母亲私自离家,被公安局找到才送回来以后,陈斌强决定再也不离开母亲。

学校为了帮助他更好地照顾母亲,提供给他们一间私人宿舍。陈斌强有一张作息时间表,他按照这张作息时间表来更好地照顾母亲。

陈斌强的学生们说:“有的时候,我们看见老师的衣服上沾有帮母亲大小便后留下的污渍,当时,老师问我们,你们怕不怕脏?我们回答说,我们不怕。因为这有爱的味道,有妈妈的味道。那时,老师感动得差点流下泪。”

陈斌强说:“我妈妈已近叫不出我的名字,可能也不记得我是谁了。但是,只要妈妈开心、平安,我也就心满意足了。孩子是可以等的`,但妈妈不可以等,我希望以后一直在妈妈身边,陪伴她安度晚年。”

在现场,陈斌强把他一直用来背着妈妈的绷带带了过来,他说:“从前,妈妈用它把我和我的姐姐、妹妹背大了,现在,轮到我用它来背妈妈了。”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赠予陈斌强“孝更绝伦足可矜!”

看完之后,我被他那百年如一日照顾母亲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将来,我也要像他一样孝敬父母。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看心得体会_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33

每次寒假结束都会在学校里观看《感动中国》,一个个鲜明的人物,一个个的感动的品质,让我感动。也让我们热泪盈眶!

十位品质鲜明的人物,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为祖国,为人民,扶助贫困人。每一次的影片中的重点,遇到危险也让我们为他们捏了一把汗!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七位是王继才,他来到了荒凉的孤岛,没有电没有水,他还孤岛上插了一片国旗,国歌再次响起,他和的妻子严肃的神情刚劲有力的身躯,他们看着祖国的国旗冉冉升起,他说:“这是我们祖国的一部分,就要有人来守护!”在这个荒岛,就像贫困上区,甚至比贫困山区更要贫困,只有他们可以慢慢的改造让这里变得好起来。那时候连一棵树都种植不了,经过他们的坚持不懈,3年后终于种植了一个棵树,一个个绽放了鲜艳的花朵,整个岛都是一片绿色。而因为天气情况王继才和妻子满身都是疹子,妻子让他回城看病,而换来了一句:“没事”,20_年7月27日,王继才突然因病去世,享年58岁。他的妻子决定留下来,来完成丈夫的心愿!一共守护了32年,从这段视频中他最遗憾的就是错过了大女儿的婚礼和母亲的大寿,还有父亲的逝世!

我看到了影片,王继才突然因病去世的时候,我的眼睛顿时湿润了,是啊!也是有这样无畏的人在这里坚守,他明明可以在大城市中吃山珍海味,也不会错过大女儿的婚礼,母亲的大寿和父亲的逝世!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保卫家园!

看完以后我就想起了,我们六年级上册学的《彩色的翅膀》也写了战士们保护海岛,热爱海岛等精神,我想就是这种精神,才使我们的祖国发扬光大,越来越繁华,越来越强大,才能使一次次的实验成功!

是啊!就是这样的坚持不懈,才能收获最后的成功。田老师也说过: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懒惰的人能成功,能拥有现在的美好!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