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最好的教养(通用3篇)
我记得曾经去一个远房伯伯家玩,伯伯家有个儿子,我应当叫堂哥的,他眼睛不太好,严重弱视。伯伯家东西收拾得都很整洁,东西摆放也都遵循严格的位置,为的是堂哥方便。
可惜当时我不懂,那时候人也小,觉得这也好玩,那也新鲜,这个也想动,那个也想动。妈妈劝我不要乱动人家东西,可那时我太淘气了,得到伯伯允许后,禁不住好奇,把堂哥的玩具玩了个遍。
我们要回家的时候,妈妈要求我把玩具都回归原位,伯伯忙说不用,妈妈还是要求我必须将玩具收好,我当时还挺不乐意的,因为伯伯明明说不用了,觉得妈妈太小题大做。
回去的路上,妈妈语重心长地和我说:“在得到允许后可以玩别人家的玩具,但是你堂哥眼睛不好,你不将玩具回归原位,他就会找不到,一则会给他带来麻烦,二则还会给人留下没教养的印象。”
很久之后,我才明白这是很重要的一堂课:尽量别让人帮你收拾烂摊子,这不止涉及到一个人的修为,还可以上升到教养问题。
什么是教养?不给人制造麻烦就是最好的教养。
这话听上去很简单,做起来也不难,然而很多人却无法做到,无非因为我们太利己了。
而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却要麻烦很多。谁都想图省事,人人都图省事的结果是注定有人不省事儿,因为烂摊子总要有人收拾。
想不给人制造麻烦,设身处地的想一下就OK了。试想一下,你愿意给人收拾烂摊子吗?如果不愿意,那么就尽量从不给人制造烂摊子做起吧。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从新西兰回国,恰逢MERS病毒猖獗,每个经韩国转机的乘客在离开机场前都要进行体温检测。
数百名乘客从飞机舱门一涌而出,个个归心似箭,姿态匆忙,以不断变换的倒三角形队伍向检疫站移动。我的前方,四十几岁的中年夫妻一路以推搡的姿势前行,二十几岁的姑娘小伙子佯装看着手机偷溜到人前面,连十岁的孩童也不甘示弱,机灵地跳到我前方,然后越过我的目光,对着队伍的末端大喊,“妈妈,站到这里来!”
我无端地从中间的位置被挤到后半部,又从后半部被挤成最后一个,和身边“请排队”的提示牌站在一起,同样地孤零零。我成为最后一个从机场走出来的人,看见我的爸妈伸长了脖子,望眼欲穿。
而在返回新西兰时,我提前三小时来到机场,站在等待办理托运队伍的最前面。在工作人员出现的那一刻,从远处跑来一个中年男人,他似乎看不到一条长长的队伍蜿蜒在他的身后,自顾自把行李一股脑放在了称重台,然后摊开手里的护照,对着工作人员说,“来,给我换张机票。”
我欲走上前为自己徒劳的三小时说理。我妈捏住我的手,“孩子,你跟他吵啥?这年头,守规矩的才是傻子,没处说理。”英文中有一个词叫 「culture shock」,意为「文化冲击」,通常指人初到异国时所感受的焦虑,孤独和困惑。我居然在自己的家乡感觉到了这种冲击。
前几天有个妞和我吐槽,说单位组织旅游,她负责订票,让同事们把身份证号码发她微信。结果刷刷收到几十条微信,有一半发过来的是身份证的照片,还有的虽然发了身份证号码,却没留下姓名。
面对十几张照片,她瞬间傻眼了,为什么就不直接输号码给自己呢?难不成要让她一个一个数字敲出来?
这种只图自己方便,完全不考虑对方感受的情况在生活中并不少见。
丢垃圾不看可回收与不可回收,两个垃圾箱里乱丢一气;
公共食堂的餐盘不收,吃完饭起身就走;
去超市购物,拿到购物筐里又不想要的商品,不回归原位,而是随手就放到某个货架上边……
林林总总,举不胜举。
的确,这样做会让自己很方便,可后续却必须有人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为这种不良行为“买单”,或者说得通俗一点儿,叫必须有人帮忙“擦屁股”。
近几年情商这个词被越来越多地谈及,什么是情商?说白了,情商无非是宁可自己麻烦,也让别人“方便”的一种基本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