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教学论文通用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

计算机教学论文 1

【摘要】本文通过对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从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和考核方式上进行了探索和创新,从而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来处理日常事务,因此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各项基本操作,运用各种办公软 但是随着社会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学生不能综合运用各种办公软件,因此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进行探索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1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基础差异大

大一新生入学时,高职院校会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进行摸底考试,通过测试发现学生基础差异较大。如对Word、Excel、PowerPoint等常用办公软件有的同学只会打字录入,而有的同学排版、美化、函数调用能熟练综合运用。一方面是高职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地区间中学教育理念,教育水平差异导致;另一方面高职学生有单招,统招,对口等不同种类入学方式,基础相对薄弱,接受吸收新知识能力也相对薄弱。如果教师还按传统教学模式统一授课,教学内容统一,那基础弱的学生会感觉吃力,基础好的学生会感觉无趣,没有新鲜感,同时高职院校一些学生上学主要就是为了拿毕业证,这样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不理想。

1.2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性和专业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计算机基础内容更新速度加快,而教材从编写到印刷需要一定的时间,教师根据教材授课,到学生学到的知识落后于时代发展,缺乏时代性。此外,不同专业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需求是不同的,但是在大多数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对所有学生的教学内容却是相同的,没有设置符合专业特点的教学内容,忽略了各个专业的特色,不利于学生以后的专业学习和就业发展。

1.3教学资源受限制

计算机基础是公共基础课,大一新生都要上,但是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专职教师少,无法满足教学需求,所以就有很多兼课兼职教师,有的教学目标理解不够透彻,教学经验也各不相同,因此对教师不方便统一管理。加之各院校公共基础课一般都是在大教室合班上课,学生多,注意力容易分散,师生互动有所欠缺,影响学习效果。学生上完理论后再去上机实践时,一名老师要同时指导近百名学生,有一定难度,无法保证上课质量。

1.4考核方式不合理

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考核方式比较单一,不合理,计算机类专业的课程考核方式是期末出几道操作题考试,非计算机类专业的课程考核是直接拿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 这两种考核方式都缺乏实践过程的监督,只注重结果,忽略了学生平时的表现,忽视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查,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从而影响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专业的发展。

2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措施

2.1分层教学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入学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通过入学后摸底考试,可以根据学生基础进行分层教学,分为A、B班。老师根据学生层次设置教学内容,对基础较好的A班加强扩展实训,对基础弱的B班加强基础实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两个月的学习可以进行期中小测,经过测试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兴趣,让学生进行选择,A、B班学生可以进行微调,教师再进行后续的教学任务安排,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计算机基础教学更好的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服务,还可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2.2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与专业融合

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教师在授课中不能只依赖教材,可以通过上网查阅当下最新知识案例来更新教学内容,把最新技术带到课堂上,既提高学生兴趣,又使学生学到最新知识。同时,教学内容要与专业融合,不同专业,教学内容要有所侧重,如会计专业侧重Excel函数使用、数据筛选与统计等能力,电子商务专业侧重强化学生的Word排版、PPT制作能力,数媒系学生侧重图像、动画等多媒体技术的处理等,使计算机真正作为一种工具来解决专业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学生以后的专业学习和参加工作奠定基础,

2.3改变教师教学观念,加大教师培训

首先,学校应重视计算机基础公共课的教学,稳定计算机基础教研组的师资队伍,将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教师充实到教学队伍中。一方面在校内通过督导听课,互相交流,及时调整教学模式、授课方法,共同提高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在校外提供培训、进修、学术研讨、交流的机会,学习别人的授课经验。其次,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核心,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课后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教学相长。另外,学院的计算机教学设备应及时更新和维护,公共机房也可以对外开放,增加学生的自由上机操作时间,并可定期安排专门的教师进行上机辅导,提高学生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

2.4考核方式灵活化,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基础课程考核应多样化,灵活化,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评价,评价一般可包括三个部分:平时表现、基础理论知识和上机操作能力。同时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级别学生考核内容也不同,如对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增加一些网络安全、信息处理技术等知识的考核,给出知识点,让学生自由发挥,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对非计算机类专业学生考核结合计算机等级考试要求,考评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只有全方位地、合理地评价学生,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这门基础课程的兴趣。

3结语

总之,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已深入人们的生活当中,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更加重要,不但要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更要提高学生信息素养能力。而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学生学情,改革教学模式、内容,完善考核方式,引导学生重视,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为学生学习本专业提供帮助,从而培养学生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国辉。浅谈高职计算机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广西教育,20xx(02).

[2]丁丽。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05)

计算机教学论文 2

信息技术的进步使计算机在生活中越来越重要。高校计算机课程是培养学生关于计算机的基础课程。其中高校计算机课程主要是关于信息基础知识,为了充实学生的基本技能,将其作为一门基础性必修课程,突出了其重要性。然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对计算机有基本的认识,并且对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能够灵活的运用。从理性层次去理解网络,树立信息安全防护意识以及应用的合理性,最终要做到安全守法,深入对网络的应用,因此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需要根据存在的不足制定合理的措施,通过改革,提供更安全、合理、高效的网络技术,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思想入手,向社会提供更优秀的信息技术人才。

一、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意义

目前,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并且得到了广泛地普及,我国逐步进入到计算机、通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时代,各行各业的信息化普及进程不断加速,计算机的使用已� 然而大学生在毕业之后面临的巨大考验更需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很多用人单位对计算机的使用十分严格,计算机知识的普及技能已� 在新的计算机思想以及技术更新过程中,各行各业对计算机人才的培养的要求也在不断更新。目前高校在该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实施的改革与投入不尽人意,还有很多学校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中不能根据自身的爱好深入学习,这就不能保证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以致工作岗位中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状。因此在高校实施计算机教学改革十分重要。

二、目前高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我国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学生基本上能够掌握基础知识。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学生仅仅能够会一些简单的浏览网页,能够掌握办公运用与操作系统知识,对于电脑的应用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还不够完善,对知识内容了解不深,例如在办公中常常提起的word,感觉打开就能熟悉操作,但是在真正的文字输入或者是格式调整中就出现了问题。这表现了学生对知识的浅陋,无论是内容还是技能都需要进一步提高。

高校计算机存在的问题表现在:(1)教材内容、教学内容比较陈旧,教师在课程安排中,结构不够合理,这已� 例如在办公软件中,学生用惯了03 版、07 版,但是在换到12 版的办公软件时,学生就无所适从了。还有在计算机系统的应用中,学生已经习惯了以前的X P 系统,却不能熟练应用现在的win8 系统。这些就说明,高校的教学在各个方面都不能紧跟时代。计算机教材内容落后,使得学生的操作等环节出现了阻滞,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2)过分重视陈述性、事实性以及记忆性的教材内容,忽视了原理性、策略性、发展性以及创造性的教材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不确定内容以及延伸内容等,课程教材对学生的智力发展缺乏挑战性和潜能性。许多学生认为计算机教学内容不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和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影响了学生技能实践操作。(3)计算机课程在结构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方面比较死板,高校在重视学科完整性的同时忽视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结合,学科与社会需要之间的结合。教师在安排课程计划中缺乏灵活性,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影响了与社会的接轨。(4)学校在考核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时,虽然已经开始实施上机操作,但是仍然不能真实的反映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最后考核的过程基本上是一些固定的内容,缺乏挑战性,影响了教学评估。

三、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措施

1、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

信息技术在日新月异的发展,各种计算机操作软件在不断涌现。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要,高校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课程的安排要朝着实用性和前沿性的方向发展。计算机知识更新快的特点决定了计算机类教材内容的丰富性,这就要求在教材编写中要缩短周期,根据计算机新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出高水平的教材。虽然教材内容是固定的,但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及时的更新教材内容。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的给学生介绍一些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前言性内容,让学生了解其发展的新动向。教师在授课中借助多媒体技术查找一些有关计算机网络知识,向学生推荐一些新的软件操作,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提供更大层次的探究水平。在内容上增加容量,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热情和积极性,学生会主动去探究,进一步钻研计算机课程。由于高校计算机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学方法落后的问题,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只是在听。

一些学校在课程安排上可能是理论与上机分开的,也有可能是直接进行上机练习,教师在机房边讲,学生边操作。这些教学方式学生都是处于被动状态,教师只需要将操作的内容灌输给学生,学生的学习过程比较固定,这样就缺乏一种创造性。这就要求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手段,通过讨论、合作等方式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分组操作的方式,只是辅导,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学任务。这种现代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中作为引导者,让学生在思考与尝试中去理解新知识和新的软件操作方法,其灵活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Excel表格,计算教师的工资表,为学生提供年龄、职工工资以及公式,让学生自主操作,在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增强了对计算机自主操作的兴趣。还有在教学方法中,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实践。进一步提高对计算机专业的求知欲望。

2、注重对学生的实践教学

由于计算机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当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后,需要大量的实践操作,才能提高计算机的操作水平。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首先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水平是衡量学生的计算机水平的重要指标,在计算机教学改革中,最关键的部分是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教学,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练习机会,多进行上机操作,才能完善计算机教学。其次是,计算机的实践性比较强,计算机的理论知识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实现上机操作,这就要求学生要加强理论知识与上机操作相结合的练习,最终达到提高实践操作水平。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带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要不断的让学生随机练习,这样就能够增强实践的效果。最后,教师要让学生在反复操作中,不断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全面提高计算机学习的综合素质。

3、调整计算机课程体系

为了促进学科与学科的结合,学科与社会的结合,这就需要对计算机课程体系重新进行整合。在当前高校计算机课程体系的设置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改革过程中,首先要对程序设计类课程进行模块调整。由于当前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是基于语法体系基础上进行的,这种教学方式促进了学生掌握设计语言的语法规则,但是缺乏实际问题,在进行重新组合中,为了确保软件设计的多元性和创新性,需要在设计语言的教学模式中进行调整,将其转变为基于问题体系,将该课程强化编码与程序测试,将程序设计课程与软件工程课程相整合。还有就是要对系统类课程进行模块调整。计算机专业的系统类课程有:现有的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体系结构等相关的内容。需要将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进行重组,减少内容的重叠,提高使用性,为更好的满足社会需要提供更科学的学习体系。

4、改革教学考核手段

通过计算机教学考核手段的改革来促进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高。在传统教学考核中,应试教育的影响忽视了计算机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不能真实的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然而在新时代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计算机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变革教学方式的考核,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体的考核手段改革是:教师要对学生的学生成绩在评定过程中,不仅要将期末成绩纳入其中,还应该将学生的平时成绩和学习态度也作为考核的标准之一。让学生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其次是,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笔试成绩,让学生充分掌握计算机专业的理论知识,还应该注重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提高上机成绩,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为全面掌握计算机水平提供重要的依据。

四、总结

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方法和形式在不断变化,通过对计算机教学工作的全方面改革,努力发挥高校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确定教学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全面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进而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计算机教学效果的目的。培养更多优秀的计算机人才,为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计算机应用论文 3

导读:尤其是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深入发展,建筑人员在方法、工作手段、创作思维等方面都进入了计算机时代。

关键词:计算机建筑,设计技术

1 引言

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出现标志着信息技术革命的来临,它们不仅改变了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同时也给传统产业带了创新革命。尤其是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深入发展,建筑人员在方法、工作手段、创作思维等方面都进入了计算机时代。这就更加促进了建筑设计业新的设计和表达工具的发展,引发了几百年的设计媒介和设计手段的革新,同时也为建筑师提供了新的设计分析和研究手段。

2 现今主要技术

2.1 CAD技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是信息技术在工程设计领域的一种应用技术,而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CAAD)则是CAD技术的一个分支,是信息技术在建筑设计领域的一种应用技术。

近年来,我国建筑结构的计算软件与CAD制图软件取突飞猛进的发展,已经比较好地解决了平面和空间结构析计算问题。绝大多数的分析计算程序都设有CAD接口使计算结果图形化,将结构设计人员从繁重的结构计算中解脱出来。目前,国内已开发了建筑工程各专业的

CAD制图软件,借助制图软件,设计人员可以轻松地完成施工设计。CAD即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图,是指运用计算机系统辅助一项设计的建立、修改、分析或优化。CAD系统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硬件包括数据图形输入输出设备以及有关的硬件平台设备;软件包括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专业应用软件。CAD软件是一个功能强大、易学易用,具有开放型结构的软件,不仅便于用户使用,而且系统本身可以不断地扩充和完善,因而广泛地应用于微机及设计工作中。

2.2 TB-CAD技术

“建筑信息技术”对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来说,在词义的涵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和延伸。CAAD严格来讲只是局限在辅助工程设计的范围之内,而建筑数字技术还应该包括: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网络通信(Network)、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产品数据管理(PDM)等诸多方面,以上这些信息技术正在建筑设计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中,TBCAD系统是一套面向建筑结构的计算机辅助优化设计和成本控制的软件系统。

TBCAD致力于用优化的设计理念来解决传统的结构设计问题,例如指导结构的方案设计,优化和评估一个已有的设计方案等,务求得到最优的解决方案,取得土建成本以及人力、物力和时间最优。而且用TBCAD优化的结构方案可以自动满足规范的所有要求。另外,TBCAD的建模功能可以直接从一个CAD矢量图形的建筑平面转换成一个结构平面布置模型,同时会自动搜索CAD矢量图中的建筑墙线,并将它们转换为结构墙,并且TBCAD系统还会根据结构墙的平行关系,自动在所有可能的位置加上连梁。

2.3 建筑施工动画

建筑施工动画可以不受时间、地点、时机及社会因素的`限制。它的超现实功能,可以任意选择所需要的视角,甚至物体的内部,在教学中可以更醒目的用动画的方法指示场景中人们应注意的地方。它可以使要表现的物体周围物体变得半透明,可以表现施工工艺的原理,可以显示物体内部的液体流向,表现物体内部发生众多细小的甚至分子级别的化学、物理变化。

在建筑行业、建筑设计投标动画、房地产促销动画,多采用3DsMax软件制作,这将对施工动画的使用产生很大的影响。发表论文。事实上现在已有众多优秀施工动画是由3Ds Max软件制作的。发表论文。

3 新兴技术

3.1 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又称灵境技术,是近十几年悄然兴起的高新技术。它是一种可创建三维虚拟世界的计算机系统。这种由系统创建的虚拟环境,作用于用户的视觉、听觉、触觉,使用户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用户很自然地通过计算机进入这个环境并操纵系统中的对象进行交互,进而沉浸其中。虚拟现实具有三个最突出的特征,即交互性、沉浸感和构想性,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项实用技术,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前景。首先虚拟技术能够展示建筑物的整体信息。传统阶段的二维、三维的表达方式,只能传递建筑物部分属件的信息,并且只能提供单一尺度的建筑物信息,而使用虚拟技术可以展示一栋活生生的虚拟建筑物,并且可以往里面漫游,体验身临其境之感。建筑设计不仅仅是设计者的事,住户、管理部门都可起到辅助决策的作用,而虚拟现实技术在设计者和用户之间起到一种沟通的桥梁作用。同时在过去的建筑设计过程中,一般都会对设计的建筑物提出不同的设计方案,对未来建筑物的形象作多种设想,在虚拟的建筑三维空间中,可以实时地切换不同的方案,在同一个观察点或同一个观察序列中感受不同建筑外观,这样有助于比较不同的建筑方案的特点与不足,以便进一步进行决策。事实上,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不但能够对不同方案进行比较,而且可以对某个特定的方案做修改,并实时地与修改前的方案进行分析比较。

北京CBD规划设计就是在三维的环境中产生的,它允许一种“完全”的设计探索,从任意角度和方位观察设计本身。在虚拟现实的设计环境中,组成一幢建筑的各个部分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在设计过程中予以改变和发展的。墙壁可以被建立和删除,开阔的广场可

以被穿越,地板可以改变尺寸和式样。观察者能以一种比查看平、立、剖面图纸远为直观的方式在作为设计对象的建筑空间进行想象的漫步。就这一点而言,虚拟现实也有可能成为设计者之间,以及设计者与客户之间有效的交流工具。

3.2 协同设计技术

众所周知,传统的产品设计是在图纸上手工设计为主,设计周期长,质量不能保证,设计成本高。而现今常用的CAD技术目前基本限于平面和单人作业。随着并行工程的广泛推行与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领域研究的迅速发展,人们正在寻求将建设设计技术与CSCW技术结合起来的方法,以开发计算机支持的协同设计系统。发表论文。到目前为止,协同设计主要应用在CAD/CAM/CAE集成化、远程计算与设计、工作流管理与PDM、虚拟产品设计与可视化等方面。

4 结论与展望

总之,在新时期下,计算机技术已被全世界公认是本世纪最主要的科学技术,因此,计算机技术的大力发展必然会加速建筑业的大力发展,为建筑业提供更多更好的技术。

参考文献:

[1]郑光复。建筑的革命[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2]吕列克,张富文,陈桦。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的思考[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xx,5(4):11-13.

[3]杨宇振。从概念草图到计算机建模[J].新建筑,20xx,3(5):

[4]尚守平。土木工程C A D,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xx.

计算机应用论文 4

【摘要】

计算机平面设计技术的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同时也让其成为多个领域视觉体验与作品设计的主要部分,不断创新的计算机平面设计技术开始在社会中越来越多个行业中发

挥作用,其中色彩语言无论是在平面设计语言表达还是在情感表达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研究色彩语言在计算机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从色彩语言与计算机平面设计二者之间的应用关系入手,分析了色彩语言的应用与更深层次的应用。

【关键词】

色彩语言。

计算机平面设计。

应用

一、色彩语言和计算机平面设计间的关系探究

计算机平面设计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提升其视觉体验效果,不断的发挥色彩语言在其中的重要作用自然无可厚非,因此色彩语言目前已�

可以在应用层面把色彩语言与计算机平面设计两者之间的关系划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色彩语言是计算机平面设计中的重要陪衬,例如色彩语言中的一些元素能够直接应用于视频、图像、文字等之中,从而使整个平面设计作品在色彩语言的衬托下展示了更好的视觉效果,

达到了商品在审美与实用两个方面相互增值的效果,最终让产品能够被更多的消费者认可与理解。

其二,计算机平面设计能够在过程中实现色彩语言的优化与完善。

计算机平面设计的过程也是对色彩进行优化使用的过程,其能够让色彩变得更新颖,更高层次发挥色彩的吸引力与感染力,从而实现产品设计的外观与实用性相统一的作用。

二、色彩语言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以平面设计为基础的计算机平面设计被广泛的应用在企业的形象展示设计、产品包装设计、商业广告设计等各个方面。

这种以文字、图像等形式作为传播载体的功能设计,能够很直接的传递一个理念以及与企业或产品有直接关系的信息和文化。

曾经色彩被简单的当作文字或图形的附属品来使用,后来市场不断提高的竞争力,使得色彩语言成为平面设计方面的有利武器。

接着色彩语言就成为了能够很好表现产品或企业个性的主要方式,并在不断的使用过程中占据了设计作品中的主要元素。

三、色彩语言在计算机平面设计中更深意义上的应用

3.1色彩语言在计算机平面设计中的情感应用

色彩作为平面设计作品中画面渲染的主要元素,本来不具备情感特征,只是一种物理的视觉表象,然而将它融入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时就会引起我们的情感共鸣从而产生情感作用,进而实现平面设

计效果上的升级,因此色彩语言能够为平面设计作品的情感表达加分。

利用色彩在冷暖感觉上的作用搭配进行色彩选择,能够很好的把产品的实物特征展现给消费者。

利用色彩的收缩与膨胀特征加以科学的调配与叠加,能够大大提升设计画面的视觉效果,另外还可以降低长时间的观察给人们带来的视觉疲劳的可能性。

如果在设计画面中添加部分带有沉静感的色彩元素,就能够让人的心理变得比较愉悦进而让别人更好接受作品的设计目的。,而且各种不同的情感都可以根据不同的色彩进行表达。

3.2色彩语言在计算机平面设计应用中加强效果探讨

通过上文中的相关论述和分析,知道了色彩语言在计算机平面设计中的重要位置,不但是更高层次的展示产品实用性与美观性的关键,而且能够实现消费者情感共鸣的效果,为了提升其在计算机

平面实际上的适用范围,我们需要探讨其在计算机平面设计应用中的加强效果。

根据不同色彩语言能够通过平面设计作品给人们带来不同视觉体验及情感表达效果的差异性作用,就能够更多掌握色彩语言的灵活性,实现更强的设计效果。

为了更巧妙的挖掘出色彩语言在计算机平面设计中的作用,还可以从色彩语言的基础表达和它的含义特征着手,以此来不断提升其在产品设计理念和思路方面的能力,更加直接的给消费者展示商品的基本性能。

首先能够通过对设计图最简单的色调调和与选择开始,进而体现商品的冷暖感觉,比较的直接的将商品的实际特征表达给消费者。

其次,利用色彩的收缩效果和膨胀效果两个方面的搭配与变化应用于平面设计之中,实现设计画面视觉效果的整体提升,避免短时间内甚至长时间带来的视觉疲劳。

再次,就是将沉静感的色彩当作重点,利用能够引起人们心里变化的色彩展示出不一样的表达效果,那么就可以将情感表达的复杂度和深刻度扩大,实现不同的设计体验。

因此,色彩语言能够给计算机平面设计带来无限的视觉遐想。

四、总结

本文首先探讨了色彩语言与计算机平面设计两者间的关系,论述了色彩语言在计算机平面设计应用中的重要性,又通过视觉感觉得出了色彩语言能够为平面设计增加情感特征的结论,分析了色彩语言

在计算机平面设计应用方面的策�

作者:温金辉 单位:港口理工学校

参考文献

[1]陈芝羽。平面设计中色彩语言的符号解读[J].现代装饰(理论),(12):17-18

[2]王可。计算机辅助色彩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

计算机网络教学论文 5

【摘要】计算机网络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学生要想更好地学好这门课程,就需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优化,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既要对理论教学加以重视,更要对实验教学进行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激发,对创新思维加以开拓,对创新精神加以培养,这样才能使得社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不断需求的满足,也适应了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从而更多更精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得以培养。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方法;实验教学;高等教育

计算机网络日益成为个人日常活动和企事业单位不可缺少的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无限的前景。在高等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的基础课程中,计算机网络课程是必不可少的。计算机网络以往都是以理论为主的教学内容,有抽象的概念和枯燥的内容,所以必须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入手改革,在教学活动中,把新应用与新技术融入计算机网络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认知能力。

1目前存在的问题

1.1陈旧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讲授为主的,造成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易被激发,所以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理论知识相对比较多且比较抽象,实践性又极强。这就需要教师改变教学行为和教学观念,在帮助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使得学生能够主动探求、发现和体验知识,学会获取和分析信息,对信息进行判断和选择,并对积极的学习方式加以重视。[1]

1.2薄弱的实验教学环节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重要要求是实验性和直观性,但是教学实验的进行却受到了限制。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部分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验证性实验是依附于理论教学内容的,其形式松散,内容既不系统也不连贯,实践与理论脱节,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学以致用。此外,高校的网络实验教学环境多是将几十台计算机通过交换或集线设备连接形成的对等网,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组建网络的机会很少,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网络系统的基本原理等知识,另外,学生也不能较好地锻炼应用网络的能力。[2]

1.3不完整的教学体系

随着通信技术与信息处理技术的快速革新,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体系在实践性、应用性、创新性方面比较缺乏,知识更新和新技术脱轨,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比较缺乏,培养目标偏离,对实际问题的指导性比较缺乏,而对技术原理方面却过多地强调,且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造成网络理论知识不能和现实的网络世界相联系;另一方面,技术的验证性过程被过分地重视,技术的形成和发展却比较贫乏,且缺乏网络应用的系统性,这样就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改革和创新

基于以上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2.1分层次教学模式

分层次教学是真正符合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对各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项目要求,区别对待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和知识,以满足不同学习程度学生的需求。[3]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和个性差异。我们在每个实训项目中采用分层次教学模式,分为内容相对简单的基本要求和扩展知识两个层次,基本要求指的是基础知识和技术,所有学生必须完成;扩展知识部分主要针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这种教学模式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得以满足,学习的积极性得以调用,创造性得以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以全面提高。

2.2实验教学环节的规范

为了在实践教学中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加以调动,主要采用让学生直接参与和体验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的亲身实验来理解网络原理与技术知识,从而动手实践能力得以加强。教师在每个理论教学模块之后,都安排与其对应的实践教学环节,使得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得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对理论知识感到畏难甚至厌烦,感觉很单调很枯燥。因此,教师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选择方法要恰当,实验方案和教学计划要合理。另外要给学生提供必需的实验条件和实验所需资料,这样学生可以自己动手亲自做一些实验,通过查阅浏览资料来寻求答案。促使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海量的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较大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自学的能力,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互相合作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2.3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换

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角色的转换,是教师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最大的变化之一,在教与学活动中,教师要兼任组织者、指导者、观察者和活动的参与者等角色。在教学结构上采用学教并重的方式,教师起到主导作用,同时学生也要是主角。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授课,提出逻辑上合理的问题,同时又难易适中的问题,使得学生能更好地进行实验操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本着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原则,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励学生边探究问题,边识别自己的问题、学习的目的和课题。[4]

2.4考核办法的改革

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殊性,我们改革了考核办法。从多方面对学生的各项指标进行考核,采用百分制,平时考勤和上课时的表现是为了提高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给出10分;项目的不同要求通过设置不同比重,照顾普通学生的同时,又鼓励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从而实现更高要求的完成,如果完成了项目的基本要求给出50分,完成了项目的扩展要求给出20分;设置分工合作是为了考察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的情况,实践能力是为了考察学生所分配任务的实践情况,创新能力考察部分是为了鼓励学生发挥其创造性,从而更出色地完成整个项目的解决方案,分工合作、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共给出20分。采用这种考核机制,既提高了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同时,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都得到了较大提高。

2.5课程设计的增加

由于实验课的课时有限,我们增设了课程设计环节,这一环节的增设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我们增加了很多综合性实验,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之一。这些综合性实验是对之前所学技术的综合运用,并且增加了一些新的技术和新的应用。课程设计的增加,使得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另外,我们还在课余时间安排了一些开放性实验供学生选择,这样对网络技术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知识得到了扩展,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应该遵循教学和网络发展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择真正适合学生的教材,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对一些跟不上时代的教学内容要及时删除,在实践过程中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及时增加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授课的同时,更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适应多媒体教学的方法,以及通过互联网自主学习,更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长期而艰苦,任重而道远,需要新旧知识、新老教学手段的磨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探索和总结,从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基金项目:河南省重点攻关计划项目(122102210507)。

参考文献

[1]肖衍,龙娟。《计算机网络》课程研究性学习的改革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xx(10):70~71.

[2]李康乐,李岩,韩劲。《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xx(11):249~250.

[3]吴战英。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探讨[J].硅谷,20xx(20):161~162.

[4]徐琦,王猛。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探讨。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xx,23.

计算机应用教学论文 6

计算机应用教学论文

计算机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在信息化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已� 如下是精心为你挑选的计算机应用教学论文,欢迎大家踊跃阅读!

摘要:中学计算机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这个过程对中学生今后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素质教育、创新能力、主动权和信息道德教育这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并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效果显著。

关键词:中学计算机素质教育创新能力主动权信息道德教育

一、计算机教学要注重素质教育

1.1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教会学生计算机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要针对计算机学科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认真观察操作步骤,理清操作步骤,严格按操作规则操作,但不是对知识的复制,更应该创造性地解决操作问题。

1.2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实施素质教育

在计算机应用软件学习中,学生通过上机操作各种软件,绘制自己喜欢的图片和动画,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热爱,培养他们深入计算机学习的兴趣。计算机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学中学生上机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统一体。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计算机素质教育的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重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然而,要实现优化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应做到优化教学目标的制定,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等,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以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1.3引导学生根据计划、要求、自身兴趣、爱好进行各种计算机的学习

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个化特征,是有效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过程,计算机教学的完整过程应包括理论课和操作课。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不可以按部就班,应在吃透教材、掌握教法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因材施教,在师生之间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感情融洽,相互尊重,配合默契的氛围,用充满活力和生命力的教学艺术,唤起学生的喜爱,使之对学生产生最佳的教育影响,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计算机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1计算机专业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树立全新的教育观首先,要明确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其德、智、体、美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其次,要明确素质教育的实施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教育是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推行创新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再次,创新能力需要终身培养,创新动机需要终身激励,因此创新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2.2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计算机教学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还可以通过变化无穷的画面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区,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有利的条件。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体会到,把计算机引入各科教学中不仅可加大教学密度,节省时间,而且能根据教学需求将其内容动态地加以分解、组合,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使抽象的讲授形象化,既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亦可拓宽思维空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2.3实施问题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问题式教学模式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学生可通过互相合作解决问题,发现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知。”可见,营造“疑”与“思”的良好情境,用疑问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心扉,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应摒弃扼杀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行为,注意挖掘教材内容中潜在的教育因素,采取问题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宽松、民主、和谐、平等、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情境。要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设计出针对性、启发性较强的问题,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对于在回答疑难问题时出现的不同主张和见解,要沙里淘金,肯定其中的合理成分。

三、计算机教学应让学生掌握课堂主动权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亲自实践中品尝艰辛和乐趣,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操作能力。中学计算机课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上机实践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在上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许多学生不清楚或不理解的问题,通过上机操作可迎刃而解。在教学中,教师不要总是要求学生按部就班地解决问题,要让学生自己在有目的的情况下,去寻找解决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并不等于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方面就要求教师要有新观点。并且在组织学生上机的实践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设计一些连续的作业,有目的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在课余时间设计一些大型的、有一定难度的作业,这样能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

四、计算机教学不能忽视信息道德教育

信息道德或者说信息伦理道德是指在信息的获取、使用、制造、传播过程中应遵守一定的伦理道德规范,不得危害、不得侵犯社会或他人的合法权益。信息技术在实际操作中犹如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们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对人类产生了各种危害。进滥用信息、日益泛滥的各种“垃圾”信息、肆虐的计算机病毒、无孔不入的电脑黑客、网络安全、网络信息的共享与版权等问题,都对人们的道德水平、文明程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网� 作为心智尚未成熟的中学生,虚拟的网络对于他们就更是充满了机遇和挑战。信息化时代推崇多元化的价值观,但却不欢迎没有信息道德的社会公民。因此,我们就更应该通过中学计算机教学这个平台对中学生进行信息伦理道德教育,把他们培�

参考文献:

[1]卢春兰。在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邢万里。培养学生信息能力促进素质教育发展。成功(教育版)

《 计算机教育信息安全问题分析 》 7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加快信息化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方面。人类的生产生活依赖于网络,新世纪的教育更应该离不开网络。然而,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引起人类社会生活及生产的历史性变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安全问题。由于网络自身存在的缺陷,网络安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新的入侵攻击手段的出现,网络安全技术手段也不断涌现,这对于提高其安全性和可靠性非常重要。本论文就当前计算机信息安全教育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计算机网络本身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信息安全问题提出了安全解决策略。

关键字:计算机教育;信息安全;计算机网络;解决策略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与普及,人类生活已经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等诸多领域都有着网络的痕迹,而目前获取信息进行交流的主要手段也是网络。众所周知,一个国家国民教育程度的高低对整个国家国民素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网络化教育已�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网络也有其不足之处,我们在进行网络教育的过程中必然存在很多问题。为了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在培养信息安全人才的同时,还必须加大网络安全系统建设的投入,这是确保信息安全的关键。网络系统的信息安全是指防止信息被故意或偶然的非法泄露、更改、破坏或使信息被非法系统识别、控制等。所以,强化网络的信息安全,解决信息安全问题,才能使信息更加持续化,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1目前学校网络教育中信息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尽管全球信息化正在飞速发展,但信息在网络上也面临着随时被窃取、篡改和伪造的危险,这就对保障信息安全带来了很多挑战。因此,我们在校园环境中也要认识到,现在学生上网已经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而虚拟的网络环境在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直接或间接的负面影响,例如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等现象。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学生认识,那么学生对于网络信息安全的理解就会走向误区。下面将针对网络教育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做简单论述:

1.1对信息安全教育的认识不足

加强学校信息安全教育,不仅是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也是同其他国家争夺人才的需要。目前很多学校未能意识到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不能深刻理解其内涵,因此,从现在开始就要培养学生对网络信息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掌握信息安全体系中最基本的原理和概念,能够熟练运用常用的工具和必要手段进行安全故障的排查等等。我们要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免受不良信息的侵害,尽量避免学生自身违法犯罪的发生,为我国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人才提供保障。

1.2对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重视力度不够

目前很多学校对于如何将信息安全教育正规、科学的纳入到学校教学计划,还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有些学校甚至只对个别专业的学生开设相关的信息安全教育课程,普及面非常狭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导致学生对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知识体系的了解相当缺乏。为了全面提高我国高素质人才的计算机信息安全意识,我们不能仅仅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普及信息安全教育,还要将这项教育推广到非计算机专业,这对于增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

1.3对学校信息安全教育采用的方法不当

很多学校所采用的信息安全教育的方法比较落后,依旧沿用老方法,跟不上当今网� 大部分的教材只局限于理论的讲述,而忽视了对信息安全技能方面的培养,缺少必要的实践经验,严重影响了信息安全教育的效果。

2计算机网络系统本身存在的主要信息安全问题

由于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和对社会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大量数据需要进行存储和传输,某些偶然的或恶意的因素都有可能对数据造成破坏、泄露、丢失或更改。以下内容主要是论述计算机网络系统中本身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一步提出了解决的策略。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有多种,主要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是指一些意外事故,例如服务器突然断电等;人为因素是指人为的入侵和破坏,这种情况危害性大且隐藏性较强。无意的损坏,例如系统管理员安全配置不当而造成的安全漏洞,有些用户安全意识不强、口令选择不慎、将自己账户随意转借他人或与他人共享资源等带来的安全问题。有意的破坏,例如黑客利用网络软件设计时产生的漏洞和“后门”对电脑系统的非法恶意攻击,从而使处于网络覆盖范围的电脑系统遭到非法入侵者的攻击,有些敏感数据就有可能被泄露或修改,这种破坏主要来自于黑客。网络黑客和计算机病毒是造成信息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网络黑客和计算机病毒的出现给计算机安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要解决此问题,最重要的一点是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思想,牢固树立计算机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积极地预防黑客的攻击和计算机病毒的侵入。而病毒则以预防为主,主要是阻断病毒的传播途径。

3网络信息安全的防范措施

3.1加强计算机防火墙的建设

所谓计算机防火墙是由软件和硬件设备组成、在内网和外网之间、专用网与公共网之间的界面上构造的保护屏障。它是一种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保护内部网免受非法用户的入侵,能够保护计算机系统不受任何来自“本地”或“远程”病毒的危害,向计算机系统提供双向保护,也防止“本地”系统内的病毒向网络或其他介质扩散。

3.2建立一个安全的网络系统

从技术上保障可行的资源保护和网络访问安全,主要包括网络身份认证,数据传输的保密与完整性,域名系统的安全,路由系统的安全,入侵检测的手段,网络设施防御病毒等。如加密技术,它是电子商务采取的主要安全保密措施,是最常用的安全保密手段,是利用技术手段把重要的数据变为乱码(加密)传送,到达目的地后再用相同或不同的手段还原(解密)的一种技术。详细了解当前存在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以及网络信息安全的攻击手段,积极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进行解决。要从工作环境以及工作人员、外来人员方面切实做好 工作,要有严格的岗位考核管理制度,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要经常培训,以便从物理上断绝对网络安全的威胁。用户本身方面,要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对于个人隐私及与财产有关的相关信息要做好 工作,不能轻易告知他人。要对网络外部运行环境(温度、湿度、烟尘)进行不定期的检测、检查和维修,提供一个良好、畅通的外界环境。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网络安全行业的快速发展,网络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推动新的教育模式不断向前发展。同样,我们也面临着新的威胁,因此我们必须运用新的防护技术。网络信息安全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我们不能仅靠硬件设备(杀毒软件、防火墙、漏洞检测)等的防护,还应意识到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现代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效率也越来越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对于网络信息安全的防护是一个不能间断的过程。这是因为黑客会利用各种可能,对用户和计算机网络信息进行攻击。计算机是安全保护的对象,但执行保护的主体是人,只有树立人的计算机安全意识,才有可能防微杜渐,同时还要不断进行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技术手段的研究和创新,从而使网络信息能安全可�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能,不仅对计算机运行具备重要性,而且对网络信息存在极高的保护功能。随着互联网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其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影响都在日益扩大,无论对政治、经济、军事还是文化等领域都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互联网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与威胁也随着互联网及其应用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日趋复杂。

浅谈中职计算机应用教学论文 8

浅谈中职计算机应用教学论文

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每一年无数的技术型人才从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走上各自的工作岗位,所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基本办学宗旨。而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当代社会,社会生活的任何一个角落都离不开计算机的使用,而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来说,其过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也是其走向社会之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这就给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提出了要求,那就是培养应用型的计算机人才,让我们的学生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仍然能够称得上是应用型的人才。

而在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由于理念上的误区,认为计算机教学是一门无关紧要的课程,而学生的学习重点也都放在文化课和专业课上面,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不够重视,教师对学生的计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算机学习考查仍旧是以书面的考� 计算机是人类发明用来使用,而如果将这种应用型工具停留在书面上,则这门课程的教学将会彻底失去意义。

一、革新理念,恢复计算机教学的真实意义

如前文所述,计算机被人类发明出来是用来应用的而不是作为理论知识来研究的,所以,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要还原其真实的意义,让学生以提高自身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最终学习目标。在培养学生这种求实的学习精神之前,教师首先要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抛弃传统的以书面考�

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与学相结合

虽然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极高的学科,但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讲解依然是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知识的基本方法,一些基本理论仍需要教师做详细的讲解。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把握得当,及时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水平,把知识的重难点落到实处,同时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练习,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要讲与练,教与学相结合,创设高效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有效教学

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好学生学习路上的引导者、启发者,合理运用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与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高效教学。

四、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1.多媒体教学的`有效运用

例如,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的功能,让学生的机器与教师的机器展示一样,教师对教学内容一步一步地演示,同时精细讲解,学生很容易理解知识的理论性,并能更快地在实践中得到证实,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2.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提高

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中,大部分是基础差而无法上普高的学困生,对于这些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设置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教学,创造教学情境,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让学习好的学生得到提高。

3.加强示范性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计算机程序操作的教学中,由于每一个学生都存在着自己不同的个人习惯和理解习惯,所以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究其原因还是教师的示范作用不够到位,导致学生由于个人习惯的不同在操作过程中出现步骤错误、环节偏差以及顺序颠倒等失误,导致最终的结果出现偏差,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加强示范作用,亲自为学生演示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步骤,先让学生照样模仿,在学生熟练了之后再允许学生有个人的发挥,甚至是发明出更简练更有效的操作方法来,这样,不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得到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各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和互补,让每一种教学方法的功效都能够发挥到极致,这种有机的方法结合必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地融入自己的元素,发挥自己的理解能力,构建自己的知识架构,以不断创新的姿态来完成自己每一个阶段的学习。

总而言之,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我们要以培养全方位的应用型人才为最高教学目标,通过努力,让我们的学生在具有过硬的专业理论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同时,也具备高超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在信息化时代的就业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计算机应用论文 9

有关计算机应用论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计算机已经被应用到社会的生产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并为我国高校教务管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与现代化的发展,在推动教务管理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我国高校日常教务管理的电脑化、智能化与自动化。

一、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改革,使得教务管理工作也需要进行改革,而实现教务管理的信息化与现代化发展是高校管理工作改革的必然要求。现代高校管理工作主要依靠的是信息化技术看,以此来实现教务信息的全方位管理与自动化管理。

(一)建立教务管理系统

计算机系统能够实现学生信息的现代化管理,并协助教务部门准确、及时的查找每位学生的信息资料。高校教务管理中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了学生基本信息的管理系统、选课系统、教学材料信息、教学课程安排系统等,此外还包括了学生考试安排管理系统以及教师日常工作管理系统等。这些管理系统在是实现高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与现代化的基础上建立的,还能够全面提升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学校将这些教务管理工作编入计算机管理系统中,利用专门的计算机管理软件协助教务部门进行日常教务管理,并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教务管理工作的作用,从而推动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井然有序地进行。

(二)计算机管理系统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多媒体教学系统作为现代化教学发展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为现代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思维,让学校课程教学变得更加的灵活、有趣,完善了教学方案,加强了教学设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和教学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新的教学模式,也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三)全面优化教务管理

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信息化与现代化是以计算机作为载体,利用计算机的存储技术将所获得的数据资料保存起来,并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分析与管理,利用软件系统工具等,协助信息化系统实现我国高校教务管理的现代化,搭建教务管理平台,不断完善系统的功能,让信息化系统为所有教务工作人员服务,完成大量复杂繁琐的教务管理工作。此外,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使得稳定运行对学校日常运行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也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

二、计算机系统与管理设备日常维护的现代化

(一)硬盘保护卡。高校教务系统的管理多是利用硬盘保护卡来完成管理工作。硬盘保护卡能够有效的避免硬盘信息被删除情况,以及非法写入操作等问题。一旦退出了管理系统,学校的教务管理依然会保持原样。

(二)软件的保护。某些软件也能够对教务管理系统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其运行方式和硬盘保护卡相同。利用软件所提供的功能,能按照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例如:“还原精灵”就是按照实际要求,有针对性地对系统中存储器进行了隐藏、防写与删除等多种保护。利用密码监控能够预防学生损坏硬盘的情况。通过使用一些软件能够更好地保护系统中硬盘的基本设置,以此保证计算机的稳定运行。

(三)系统的恢复。高校教务系统主要依靠的是计算机而建立的,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系统损坏等问题,又因为计算机网络环境的复杂性,使得系统安全问题更加地突出。系统在受到损坏后会出现系统重装等情况,而这个过程的工作量比较大,需要不断进行研究与分析,研发出适合自己学校使用的教务管理系统,

三、计算机的应用为教务现代化管理提供条件

计算机的应用为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现代化发展创造了有力条件。学校必须要全面提高本校教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改善教务管理环境;加大本校教务管理硬件设备的更新换代,全面提高教务管理系统硬件的使用效率,研发出先进的教务管理软件,从而促进教务管理工作朝着科学化、自动化与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此外,科学化的管理师实现高校计算机教务管理的前提条件。准确且快速的处理教务数据资料是高校教务工作的重要内容,通标准化的数据资料对微型计算机处理数据的正确率与质量产生了直接的影响。现代化的教务管理系统中,需要将数据资料转变成能够识别的数据信息,唯有这样才能够交给计算机进行处理,因此,在高校教务管理日常工作中需要实现规范化与科学化,并能够准确的采集、分析与处理所需要的数据,这是实现学校各部门之间信息交流的前提基础,唯有这样才能保证高效地完成学校的教务管理工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建立一个完整的现代化管理系统,并积极发挥这个系统的功能,是我国高校教务系统实现高效管理与现代化管理、信息化管理的关键,也是高校教务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广泛应用,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利用信息化技术能够搭建完善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对保障该校教学管理的高质量、高效率、现代化、规范化与信息化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高职计算机教育教学模式研究 》 10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逐渐提高,社会对专业性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考查标准也越来越高。众所周知,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存亡。现如今,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在教学模式上有很大改观,但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导致高职院校在教学上仍有较多问题。主要针对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模式的现状,提出了几点问题,并分析了改革教学模式的创新方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计算机已� 但这些要求对刚刚步入社会的毕业生来说可谓是难乎其难。另外,随着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逐渐增加,就业率逐年下降,给高职院校造成了很大困扰。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创新教学模式,应用不同手段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

一、我国高职计算机教育教学模式的现状

近年来,高职院校始终以学生就业率为主要评价方式,随着其教育规模逐渐扩展,计算机专业在高职院校的存活率几乎为100%,高职院校培养计算机技术的水准也快速提升,成为目前社会上的主力军之一。尽管如此,与高等院校的大学生相比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在校期间成绩名列前茅的毕业生在社会上的生存能力明显不足,这种现象泛指所有的应届毕业生。笔者根据从事计算机行业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如下几点问题。高职院校近两年统计结果显示,各个学科的学生对计算机都不陌生,若非对计算机专业性要求强的工作单位,其他学科学生也都能够应对,使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环境更加艰巨。然而,这并非关键因素,主要还是因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与用人单位要求脱节严重。传统的教育方式、老套的教学方针加上计算机书本知识严重跟不上时代的脚步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学生无法符合用人单位要求,另外,高职院校学生一般都是统招遗漏生,学习成绩普遍较差,且其都有强烈的叛逆心理,想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较困难。

二、我国高职计算机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转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理念

教师在高职计算机学习中尤为重要,是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所学知识的关键因素,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基于上述原因,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模式需不断转变,以学生为本,适应社会发展,推动计算机专业的更新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学生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育人先育己。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需不断提升自我,增加知识储备量,夯实自己,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模式。计算机教学主要利用远程技术进行教学,通过远程技术使学生在自己的电脑屏幕上看到教师的操作平台,加之教师的讲解进行教学。笔者认为,计算机教学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和新型技术进行教学,相互结合,开创新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应注重教学氛围。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够很大程度地提升教学效果,转变教学观念,打破教师主导课堂的理念,转变成以学生为主导,教师辅助、引导。例如,在学习计算机软件PS中的快捷键命令时,通常会由教师先行陈述PS中快捷键命令的理论知识,由此,笔者将其改为由学生陈述(学生陈述之前留有时间熟悉课本),教师辅助,学生陈述的同时按照书中操作动手实践。在高职院校中,动画专业的学生会涉及AE、PR等软件的学习,对计算机的使用率为100%,此类软件与Word、Photoshop相比,操作更为繁琐,难度性较大。因此,在学习此类软件时,学生实践操作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软件界面,在专业书籍和教师的讲解下,熟悉界面,简单了解各个图标的功能及操作方式,最后由教师现行示范制作一个简单的视频特效,引导、锻炼学生,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发掘学生的创新意识,积极倡导学生发现更加快捷、简便的制作方法,在实践中发现、解决问题,并总结其中的规律。采用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进行计算机教学,主要是由计算机教学难度而定,计算机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具有较强的差异性。因此,教师需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转换教学模式。

(二)小组课外锻炼

近几年,高职院校的教学方法可谓是姿态百出,各种教学方式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但也容易使学生产生眼花缭乱的即视感。因此,笔者仅针对小组练习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模式进行了分析。由于小组学习可在课外学习,没有课堂学习的局限性,因此,能够对计算机教学起到较大作用,在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放开思维,明确此次活动的重点、难点,有效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热度,但是,课外小组活动不可脱离计算机专业课程。例如,高职院校在教授学生学习软件编程时,展开小组活动,此次活动的主要目的便是开拓学生见识,深化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培养学生发掘问题的能力。分配组员时,教师可让学生自行分配,如若遇到问题,可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讨论或在教师的帮助下解决困惑。在这样的模式下,能充分激发起高职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冲动。山西某职高的教师便提出了由学生制作多媒体教学短片的教学模式,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都是住校生,因此,教师以寝室为单位分配组员,要求每组学生分别利用PPT、PR等视频短片制作软件为语文教师制作教学短片,学生可自行选择软件,最后进行评比,教师分别讲解各个短片的优势和弊端,选出最佳短片应用在教学中。这一重大转变既能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自行学习、研究所学专业,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对软件掌握的熟练度。

(三)深化了解计算机性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利用试题简析,培养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计算机教学中颇具效果。利用试题分析,创建数学模型、总结并确定算法,实践操作。利用这样的方式更能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程序化性质的了解,缜密学生逻辑思维。

(四)迎合企业需求,适应市场环境

高职院校广告专业的学生会经常使用PPT进行项目软件制作,学生需要对项目方向、目标、方案、文案等都熟练了解,尤其是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更应以实践操作水准为主,高职院校的教学目的是就业,更应充分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但是目前高职计算机教学中与企业实际情况的结合相对偏少,教师更加注重计算机软件技术的讲授,对案例重视的程度较小。笔者认为教师在讲授项目时,应要求学生调查此案例中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根据该企业的数据、资料、设计方案等进行项目PPT编写。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快速适应目前竞争激烈的社会,迎合市场要求,在熟练专业课的基础上,充分掌握企业实际需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学生想要提高改变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一定要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转化教学模式,迎合企业需求,适应市场环境,深入对计算机性质的了解,在培养学生专业性的同时,缜密学生的逻辑思维,教师也要做到育人先育己,师生共同努力,深化计算机专业知识,为社会和学校创造更多利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真正意义上达到用人单位的认可,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董淑英。试析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的优化[J].才智,2015(25):252.

[2]李体新。关于高职教育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18):94-95.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论文 11

摘 要:在一个信息化社会里,计算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所必备的一种现代通用智能工具,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及其操作技能也已成为人们所必需和赖以生存的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学校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计算机应用技能、拓展其专业能力的一个最主要的渠道。

长期以来,多数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听、边模仿”的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意识,教学方式不适合学科课程特点,考核评价方式不尽合理,教学内容“一刀切”等问题,使得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缺乏足够的兴趣和重视。

计算机教学论文 12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和弊端

统计学是一门关于搜集、整理、汇总、描述和分析数据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推断和决策的方法论科学,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实践性。统计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财经类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非统计学专业开设此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统计思维能力和统计基本技能,为学生运用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实务提供方法论基础。在开设此课程时,更应把重点放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使学生具备利用统计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职业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灌输理论、枯燥的公式讲解,学生无休止的计算器的按压等。手工计算使得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减,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二、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统计教学的途径

(一)采用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方式组织教学

在统计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日益突出:一是可以克服传统板书的局限,可以演示数据、呈现数据,处理数据,探索数据和研究数据分布的具体过程,增加教学的灵活性,在过去传统教学方式下,无法在一个课时内利用多种统计方法处理同一组资料,无法同时显示多种统计计算公式、相关图形及计算结果,无法直接利用结果和图形进行预测,而采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后,则可使绘图、制表、数值计算、预测一气呵成。另外,利用计算机特有的模拟功能和动态演示功能还可使统计学的抽象理论变得直观、具体、形象,从而增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及方法的运用。二是可以介绍一些基本的统计软件,并

(二)强化统计软件、特别是EXCEL

软件在统计学习中的作用统计的学习与运用必须与计算机结合,才能事半功倍,而统计软件的应用作为载体恰恰起到了这一作用。现代统计软件是依托计算机、网络平台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使学习统计变成是一件有趣的事情。EXCEL作为一款优秀的电子表格软件,它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与表格的计算EXCEL具有强大的统计功能,几乎包括统计数据采集和整理、统计数据描述、统计概率分布与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时间数列分析与预测等统计学习中所有常用的统计数据模型。使得统计计算和分析变得容易多了。例如统计整理作为统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将统计调查所得到的大量的原始资料,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加工整理、综合汇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以得出能够反映现象总体特征的综合数字资料的工作过程。运用EXCEL软件则只须输入数据,学生利用EXCEL软件提供的多种数据整理工具就可以对数据进行分组、排序和筛选、利用其分类汇总功能将数据归类、并进行求和、均值等计算,就可将计算结果通过统计表、统计图的形式显示出来,以便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只要学生掌握了 EXCEL电子表格的使用方法即可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过去需要数倍时间完成的作业。

三、计算机应用与统计教学真正相互交融下的教学设想

(一)计算机的应用,有助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统计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只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讲,学生听,概念加解释,即使举例也只能是蜻蜓点水。学生只充当学习过程中的被动角色,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学生靠死记硬背学习专业知识,难以从实质上抓住理论,概念的要点。统计学中繁杂的公式,抽象的术语,枯燥的数据,经常使学生感到高深莫测。然而,利用背景材料进行实际的统计案例分析,并对统计结果给予实际意义的解释,则会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功能与作用,感悟到现实生活中统计规律的存在,便于真正地掌握统计方法,在大量的不确定现象中寻求事物的本质。国外多数统计学教科书都集统计理论,统计案例分析和统计软件为一体,使统计学不仅保持了其理论性与科学性,同时又体现出较强的应用性与实用性。由于统计学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应用,只有结合真实案例进行教学与分析,使教师在应用中教,学生在应用中学,统计教学才能活起来,所以案例教学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可见,计算机应用与统计教学的结合使案例教学法使用起来更得心应手,教学效果与效率大大提高。

(二)增加实验实训课程

计算机与统计教学的结合一方面是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和EXCEL等软件教学生如何使用,另一方面学生必须能在电脑上完成老师布置的实际“案例”。但单在课堂上只有老师的一台教学电脑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操作需求。必须开设实验实训课,使统计学与计算机教学有机地合为一体,增加在计算机房上课的时间,至少应有二分之一的教学课时在机房进行。

(三)改革考试方法和考试内容

考试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及学生学习程度的手段,在统计学教学与计算机教学有机合为一体的同时,要改变考查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改革考试的内容和方式。在过去的《统计基础知识》教学中,基本运算能力被认为是首要的培养目标,教科书中的各种例题主要是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各类辅导书中充斥着五花八门的计算技巧。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统计基础知识》课程的过程中,为应付考试搞题海战术,把精力过多的花在了概念、公式的死记硬背上。考试方法的改革不应再是几张考卷,应要求学生能在计算机上利用统计软件,结合具体的案例,从统计调查表的设计、资料数据的搜集、整理、统计表与统计图的输出,数据的分析,形成案例分析报告,得出结论,整个统计工作过程能够作为一项技能任务来完成。而考试方法的改革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形成良性循环的教学导向,可以引导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

计算机网络教学论文 13

有人说:“计算机是最有耐心的朋友”,这句话道出了学生们在网络世界中畅游的心声。网络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在计算机教学中,我们只有灵活、合理地运用网络正确地引导,让学生们自主地去学习,让师生之间及时地交流,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和上课的质量。以下谈谈我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几点看法:

一、在网络教学中,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网络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才能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每次上课前,精心准备好上课的主题是非常重要的。如WORD20xx课程的学习,如果只是机械式教学,先输入文字,文字格式的排版等,学生们学习时就较枯燥和被动,课堂的气氛很沉闷。为此,我改变了教学模式,课前事先准备了很多设计好的电子海报,动态的文字效果、精心装扮的版式,让学生欣赏“垂涎”一番,然后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导入,牢牢地吸引住学生,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中,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他们所爆发出来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潜能是难以估量的。当学生真正进入角色后,通过具体的练习,讲解操作的方法和注意点,然后再适实地布置一些练习的操作任务,通过网络评阅学生的作业,点评一些好的作品。这样,师生能和谐地融为一体,进而循序渐进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在网络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指法练习和窗口操作等是很枯燥的,有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习过,有一定的基础;有的学生却从未接触过电脑。如果上课时一味地讲解、示范、讲解,有基础的学生自然会感到乏味,总会不由自主地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对计算机的兴趣就会降低,影响以后的学习,甚至影响课堂纪律,影响其他同学。于是,我改变了网络教学的方式,而采用了分小组学习的方式。把学生们分成若干个小组,挑选基础较好的同学当组长,每节课先检查组长的练习情况及操作的速度,并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稍难的练习让组长做,重点培养他们,并让他们负责辅导本组的学生,通过这种方法调动了基础好的学生的积极性,也让其他学生感到踏实,没有压力,愿意去学,在班里形成互帮互助的好风气,为今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在网络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网络教学虽然突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但在网络教学环境下的学生也存在着严重的学习依赖性。在网络教学中,我们可以边讲解,边示范,学生们可以直观地看到每一步操作,然后进行模仿式学习。我发现每次示范完毕,让学生操作时,很多学生都是依葫芦画瓢,不愿思考,不愿变通,被动地接受知识,失去了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性识别与判断,失去了主动追求知识的乐趣,学习的兴趣也就不会持久,知识不会巩固,有些学生一紧张就会忘记得一干二净。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我采取了两种措施:其一、引导学生们自己去探究学习,让学生在操作失误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我先留时间让学生自己预习新知识,自己先动手上机尝试操作一下,并通过网络讨论操作的失误,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向老师求助。其二、我在每节课上总会精心地设计操作题目,力求内容新颖、实用,让学生多练多做,举一反三,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学生们相互促进,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

四、在网络教学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循序渐进地学习。

职业学校的课程是多样化,而又专业化的。例如,电子课程的学习中,必须先打好电工和电子线路的基础知识,能够自己动手做电子实验,并要能借助于计算机网络进行电子线路的设计,电子模拟实验等。因此,必须我们先给学生上一段时间理论课,然后再有针对性的进行实践,这不但可以巩固已有的知识,也可以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然后再有针对性的进行实践。如此而已,循序渐进,这样将理论知识转化实际技能,学生一定能学到应有的操作技能知识。

五、在网络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职业教育的精髓就是使学生们获得一技之长,寻求到能充分发挥个人特长的职业,所以职高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对于计算机课程,如果一个学生不懂得如何去学,如何去运用学过的知识,那么他就没有创新能力,就会被瞬息万变的社会淘汰。我在教学时,总是提醒学生要多动手,勤动脑,不要完全按照老师教的方法、步骤,要大胆、创新。如网页制作课程的学习,在课堂里我只是引导、启发、指导学生如何去完成一个网站的设计,并不示范怎样制作一个完整的网站,而是提供部分素材让学生自由发挥,给他们最大的“空间”,大部分学生都能主动上网查找信息,积极地思考,按老师教的方法大胆创作,而我对他们的作品都给予充分的肯定,不强求太高的标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网站也就越做越有新意了。

一言以蔽之,随着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真正做到利用现代化工具进行有效的教学,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更爱学、更乐学。

计算机教学论文 14

摘要:随着我国互联网产业不断发展,在实际互联网市场中也战绩前列地位,互联网在各行各业中都不断渗透,并深入其中,因此我国对学生计算机教育情况也越发重视。在我国教育教学体系中,也不断融合互联网理念,因此网络教学模式走进教师视野,特别是计算机教师。网络教学模式是利用互联网和计算机打破时空和地域局限,随时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学,从而对学生计算机学习时间进行扩展,并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网络教学模式;计算机教学;教育改革

1网络教学模式对计算机教育改革重要性分析

1.1突破传统计算机教学限制

在网络教学模式下,计算机教学可以将学生放在课堂教学主导地位,在进行教学时,网络教学模式可以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实践限制和空间限制,学生不仅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进行计算机学习,还可以针对自己学习难点进行反复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教师使用这种教学模式时,也可以通过语音、互联网留言等手段,及时解答学生疑问。互联网同步性和广泛性,让教师可以将优质计算机教学课程分享给学生,并对个别有问题同学进行深入辅导,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情况。

1.2提高教学效率,节约教学时间

在互联网教学环境中,教时可以利用网络通信技术随时对学生疑问进行解答,这样就提高学生计算机知识掌握情况,提高教师教学效率,为学生答疑时间将不再占用教学时间,同时教师可以将计算机先关扩展知识通过网络传递给学生,不再占用上课时间,节约计算机教学时间。

2计算机教育在网络教学下主要教学模式

2.1协助式网络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利用网络技术,将学生与学生间、教师与学生间电脑连接在一起,让学生通过相互间协作完成教学任务。为了优化学生间协作效率,教师让学生分成多个计算机学习小组,然后通过网络对小组学习情况进行监控,在小组对学习内容进行探索时,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引导。在协作式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对教学进行探索,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理解,还可以锻炼学生实际计算机操作能力。

2.2探索式网络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根据当前计算机教育热点或重点研究问题,提出一项教学任务,让学生针对这项教学任务展开探索。在实际探索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意愿进行小组探索或是自己探索,并利用互联网收集任务相关资料,是一种让学生主动展开计算机学习的方式。在探索式网络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通过自身探索深入学习相关知识,并对知识进行扩展学习,加深自己对计算机技术理解程度。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让探索成为学生深入学习动力,提高计算机教育灵活性和趣味性。

2.3讨论式网络教学模式

讨论式网络教学模式,就是在进行网络教学时,学生可以通过语音、网上留言等网络功能,对课程进行实时讨论,教师也可以利用这种功能,对学生问题进行实时解答。学生对已有课程的疑问进行留言提问,请教师进行讲解。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计时功能对学生讨论时间进行限制,避免学生讨论时间过长。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对学生发言进行实时评价,对学生正确观点进行鼓励,激发学生发言积极性。如果发现学生观点不正确,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单独指点,避免伤害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影响学生计算机学习积极性。

2.4传统式网络教学模式

传统计算机教学模式中并不全是糟粕,还应将其中精华部分和网络教学模式向结合,升华网络教学模式。例如传统计算机教学模式中的板书教学法,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将计算机知识理论以非常直观形式成现在学生面前,减少教学时间浪费,加强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记忆。然后教师可以对计算机知识理论进行逐条讲解,这样学生就饿可以根据教师讲解,直观理解理论知识。

2.5单独式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如果有问题,就一定要在课堂时间或是课后时间向老师进行提问,这样一来不仅受到空间限制,还会造成时间浪费。而利用网络教学模式可以突破这种时空局限,学生可以在线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室可以根据学生问题情况将学生分类,进行课后辅导。对于极个别单独学生,教师可以进行单独辅导。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实现对教学资源的配置有优化,提高教学教学效率。

3如何在网络教学模式下对计算机教育情况进行评价

在网络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并利用互联网问卷或计算机技术训练等手段,检验学生计算机理论知识和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直接在网络教学平台对学生个方面表现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找出自己在平时学习中和计算实际操作中不足,并根据教师意见及时进行改正。同样,学生在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评价时,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将评价直接传送到老师手中。学生可以选择匿名方式发表凭借,这样才能真实反映教师教学情况。在评价时,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网络教学质量,问题回答速度等细致进行评价。根据学生评价情况,教师可以对哦自身教学方式进行优化,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教育。

4总结

网络教学模式自身具有互联网时空性和共享性等特点,将其应用在计算机教育中,可以优化计算机教学质量和计算机教学效率。因此将网络教学模式应用在计算机教育改革中已经时必然趋势。在实际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网络教学方式,将网络教学效率最优化,提高网络教学质量。这种网络教学模式也应该应用在计算机教育评价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对计算机教育进行细致评价,这样可以不断改善网络计算机教育质量,提高计算机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爽,陈瑞瑞。网络教学模式下的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33(18):170-171.

[2]许葵元。网络教学模式下计算机教育改革创新分析[J].当代教研论丛,20xx(02):61.

[3]杨姝。网络教学模式下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方法研究[J].信息通信,20xx(04):287-288.

计算机教学论文 15

摘要:微课是现代教育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理念与方式,具备传统教学方式没有的显著优点,其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本文以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为研究对象,结合微课特点分析了微课应用于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与此同时,对微课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仅供探讨分析。

关键词:中职院校;微课视频;计算机专业教学;有效性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与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也紧跟时代步伐,创造了一系列现代教育手段与方式,而微课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目前,微课广泛应用于我国教育的各个阶段与各门课程,对教育教学创新与改革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推动我国教育水平整体提升。为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引入微课教学方式是必要的,利于提高教学内容的目的性与针对性,实现计算机教学目标

1.微课在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有效性

微课是基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同时它也是一种教学手段,主要以课堂教学视频片段呈现,与以往的教学方案、教学反馈、课堂课件、课后复习等结合应用。与传统的教学资源相比与方式相比,微课的特点优势极为突出,这使得其在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显著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从总体上,微课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内容短小精悍,教学时间短,便于学生理解消化。

在我国教育体制下,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每一节课时为40分钟或45分钟,教学时间较长,而微课时长一般不超过10分钟,时间短、内容精简,内容的针对性与指向性强。因此,把微课应用于计算机专业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短小精悍的知识点,利于学生理解接受,真正掌握课程的重要知识点。

1.2微课占用容量少,方便师生使用。

由于微课时长短,其所包含的教学资源和其他辅助性资源的占用容量通常只有几十兆,资源容量不多。而且,微课视频格式一般采用flv、wmv、rm等,都是互联网平台支持播放的流媒体格式,便于师生在线使用、下载、观看。如,学生将微课资源下载到电脑、手机中,随时随地学习,不仅方便学生课后巩固复习,也能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1.3内容主题突出,便于攻克教学重难点。

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知识面广、内容多、操作性强,而且知识的碎片化程度高,课堂教学难度较大。而微课具有内容主题突出、针对性强的特点优势,可以围绕每一个知识点设计3-5分钟的教学内容视频,为学生提供精简的知识点,利于降低课堂教学难度,攻克教学重难点。

1.4趣味性高,可激发学生的兴趣。

微课是不同于传统的一种教学资源,组织设计难度小、内容主题性突出,其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提高教学有效性,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还能为学生提供声像结合的教学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促使学生产生较大的兴趣。

2.微课在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2.1微课内容选取

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采用微课教学资源,也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需要微课视频。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知识体系十分复杂,每学期的课时也比较多,每次上课都制作微课视频显然不现实。因此,教师应当结合核心内容或疑难知识点设计制作微课视频,以辅助课堂教学,降低重难知识的教学难度,让学生在微课下增进理解和消化。如,虚拟局域网、域、活动目录等知识难点可以采用微课视频,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2.2确定微课视频教学目标

根据计算机专业课程特点与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情分析及学生实际情况等确定微课视频教学的层次性目标。首先,按照基础知识、能力等将学生划分成不同层次,然后针对不同层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微课视频,使微课内容的深度附与广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高层次的学生,微课视频教学强调基础知识掌握、理解及应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对于低层次的学生,微课视频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基本知识与应用方法。

2.3明确微课视频制作原则

为了发挥出微课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必须明确微课视频制作原则。在计算机教学中,微课一般都是为了某一教学目标而设计制作的时间短、内容精、容量小的教学资源,所以微课内容一定要精简,有较强的指向性与针对性,同时时间不易过长,最好不要超过5分钟。此外,微课结束部分应当设一个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带动学生自主探究,构建合作、自主、研究的课堂教学环境,以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

2.4精心设计微课应用过程

教师设计制作微课视频时,除了考虑微课内容外,还要考虑微课在课堂上的引入过程与方式,精心设计微课在计算机课堂上的应用过程,使微课有效的融入计算机课堂,发挥出应有的积极作用。微课应用过程包括微课引入的时间点、微课观看、学生讨论、学生提问、教师汇总等环节。实施时,教师先创设教学情景,在适当时间点引入微课,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微课视频,然后讨论分析、探究问题的答案。学生讨论分析时,教师给予适当引导,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结合微课内容自主完成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切实锻炼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应用能力。

2.5注重评估反馈,优化微课教学

微课为教学服务,能提高教学效果并使学生从中受益的微课才是成功的。为此,计算机教学采用微课时,教师应当认真听取学生意见,根据教学评估反馈情况不断调整微课制作方式,使微课不断优化、完善,更好的适应教学需求以保证微课作用充分发挥,切实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学有效性。

3.结论

综上所述,微课是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丰富教学资源,创新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使计算机专业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切实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技能及应用操作能力。为此,微课应用于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有着很高的有效性,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郑寿乐。利用微课提升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xx,23(09):164.

[2]赵艳峰。微课介入中职计算机教学刍议[J].福建电脑,20xx,32(04):182-183.

[3]黄家梅。浅析信息化教学手段在中职计算机图形图像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xx(10):15-16.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